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如何用焦點解決模式提升幸福感

如何用焦點解決模式提升幸福感

發布時間:2022-03-31 12:18:54

1. 如何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那麼,「幸福感」從何而來呢?究竟?人民網推出的「哪些因素影響幸福感?」的調查顯示:34.4%的網友認為「經濟狀況、生活質量」是影響幸福的首要因素。這說明,改善經濟狀況、提高生活質量,是幸福感的基礎條件。只有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才能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一 對生活質量問題的研究,一直是發達國家經濟學家比較重視的話題。美國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斯在他1958年出版的《豐裕社會》一書中,首先提出了「生活質量」的概念。真正將生活質量問題納入理論研究框架的是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他在1971年出版的《政治和成長階段》一書中,將追求生活質量作為其劃分經濟成長階段的最後一個階段的特有標志,生活質量問題的理論研究從此開始。 1975年,美國經濟學家莫里斯在《莫里斯全球生活估價模式》一書中,將生活質量作為衡量社會經濟發展的社會指數名稱;同時,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在他的《經濟學》一書中則較為系統地介紹了西方生活質量理論的觀點。1990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人類發展報告》中,極力強調生活質量問題的重要性。近些年來,生活質量問題的研究在發達國家受到了普遍的重視,也引起了較多發展中國家的注意。因為生活質量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幸福的一個重要社會指數,也是我們為什麼說提高生活質量才能幸福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什麼說提高生活質量才能幸福呢?羅斯托認為,隨著服務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部門,在服務業就業人數的比重日益增大,它所提供的「豐富居民生活」和「提高生活質量」的勞務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與醫療、教育、文化娛樂、旅遊有關的服務部門的加速發展,就會大大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他還認為,提高生活質量必須認真處理和解決環境污染、城市交通擁擠不堪和人口過密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就談不到所謂「生活質量」。 羅斯托特別強調,提高生活質量要保障「充分公民權利」,維護社會政治穩定。有鑒於此,羅斯托提出,政府要把運用公共支出來增進福利作為中心任務。要增加教育和保健費用;要大量投資以減輕汽車時代的污染和城市的畸形化;要作出計劃來處理與窮人的收入和不平等的范圍有關的問題。提高「生活質量」不再僅僅由私人經濟來實現,政府的公共支出將日益增大,政府與私人經濟在提高「生活質量」方面要密切配合,共同合作。人類只有致力於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才能感受到生活幸福。 從羅斯托的觀點不難看出,提高生活質量,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有多種因素,而政府是大有可為的。

2. 如何提高員工的幸福感

合易認為:1、切中需求、富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

薪酬福利往往是職業幸福感最直接的來源。設計與實施對外富有競爭力、對內公平合理的薪酬管理體系,充分發揮薪酬的激勵作用,是提升員工幸福感的關鍵。同時,公司福利的針對性細節設計,也能為提升員工幸福感提供助力。

2、知人善用,精確人崗匹配帶來的工作成就感

把合適的工作交給合適的人來做,讓員工能夠從事自己擅長、感興趣的工作,幫助員工實現個人突破與個人價值,並通過完成有挑戰性的工作、承擔更高層面的崗位責任,持續不斷取得職業成就感。

3、關注員工成長,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及培養輔助

設計既滿足企業發展又符合員工期望的職業生涯發展體系,並在員工職業成長過程中給予足夠的成長磨練機會、培訓與指導輔助,幫助員工更好的將個人發展嵌入到企業整體發展的過程當年中去。

4、良好的工作氛圍,正向積極輕松活躍的企業文化

良好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對員工的生活態度、職業觀念、行為准則及行為管理會起到潛移默化的良性導向作用,關注員工的心聲與建議,營造富有輕松活潑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讓員工更加主動且快樂的面對工作,能夠有效提升員工幸福感和忠誠度。

5、張弛有度,生活與工作有效兼顧與平衡

現代職場工作時間長、工作難度大、身心消耗大等特點容易影響員工工作熱情,降低員工的職業幸福感,從員工實際能力水平與個人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員工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有利於幫助員工獲得職業幸福感,提升穩定性和忠誠度。

3. 生活中有哪些能瞬間提升幸福感的東西

我覺得買一個投影儀可以提高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因為現在如果買個電視,比如說你在出租房的時候,我就特別不方便,而且電視的話要買的東西太多,就特別麻煩,你如果買個投影儀的話,你就可以直接投屏在牆上,然後也特別方便,視覺效果也很好。

4.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的SFBT基本理念

SFBT的基本精神是:強調如何解決問題,而非發現問題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來的、朝向目標的積極態度促使改變的發生。具體精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得以體現: SFBT假設症狀或問題通常是人們試圖解決問題但卻「形成不適當的習慣模式」。問題本身不是問題,而是由於解決問題的方法不當,導致問題的出現,甚至會帶來更大的問題。
De Shazer(1985)表示,SFBT所用的技術十分相似,其目的都在協助個案體驗行為、知覺以及判斷的改變。經由體驗已經發生的小的改變,維持、擴大並積累成大的改變,而且利用個案既存的力量和資源達成改變的目標。針對整個咨詢與治療過程,De Shazer等人設計了包括:

一般化 normalizing
咨商前改變的詢問 pre-session change
預設性的詢問 presupositional question
評量詢問 scaling questions
振奮性的鼓舞 cheer leading
贊許Compliment
改變最先出現的跡象 first sign
奇跡詢問 miracle questions
關系詢問 relationship question
例外詢問 exception questions
任務/家庭作業 tasks/homework
因應詢問 coping questions
EARS詢問 Eliciting、Amplifying、Reinforcing、Start again
共計13項技術。 在咨詢的基本流程方面,SFBT可分為幾個基本的階段:
問題描述階段
這一階段是透過詢問個案的求助動機,提供個案描述問題的機會。治療師需要詢問一些問題的性質與事件的細節,但不追究問題的成因,在傾聽個案訴說的同時,計劃著如何使晤談的對話往解決導向的方向前進。發展出設定良好的目標
晤談是朝著個案的目標這一方向進行的,治療師在好奇、尊重、關懷的態度下,引導個案進入咨詢訪談,澄清他想要的目標,並建立工作目標。要了解與擴展個案的目標,常用奇跡式問句探討。
探索例外
此階段集中尋找與深入探究個案生活的各種例外經驗,並且追溯個案是怎樣做倒讓這些例外經驗發生的。由於個案往往不易看到例外的存在,治療師需要採用例外詢問的談話技巧,去發現個案偶發的例外行為,使個案能有意識地再度使這些例外發生。評量詢問也可以作為尋求例外的方式。
晤談結束前的回饋
治療師需回顧和整理個案在前面階段所提到的有效解決的途徑,然後以正向的回饋、有意義的信息及家庭作業的方式將這些信息提供給個案,以促使個案的行動或改變。
評量個案的進步
指導個案自己評量是否滿意於尋求解決之道的過程與結果,EARS是此階段常用的方法之一。

5. 怎樣提升幸福感

人生在世都在追求幸福感,可是人都是不知足的,有了幸福感還不滿足,又想提高自己的幸福感,這個很簡單,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沒有在意,上帝為你關上了一道門,必定會為你打開另外一扇窗,在餓的時候有香噴噴的飯菜吃,在落魄的時候有人雪中送炭,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是很幸福的,只要細細體會就能感受得到。

幸福感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事情,發生事情先別著急生氣,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像很多家庭都有小孩,調皮搗蛋的小孩很讓人頭疼,但是你換一個思路,孩子給家裡帶來了歡聲笑語也是一種幸福,有時候孩子幫忙只會幫倒忙,那是因為他們還小,但是他們有一顆幫大人幹活的心也是一種幸福感。

6. 焦點解決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人人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每個人的獨特資源和優勢都可以綻放;當我們堅信並體驗到「一切皆有例外,奇跡時時發生」時,每個人的生活將展現積極樂觀的現實;這是一種通過「積極建築的方式」通向解決之路的全新助人模式。每一個生活中的助人者,我們誠摯邀請您,「一試身手」,因為在這里每個人「生活中的稻草可以變成黃金」。

焦點問題解決:焦點問題解決是在短期家庭治療中發展起來的一種心理治療技術,稱為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焦點解決是從系統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認為案主的周遭生活是一個系統,且案主與工作者同在一個系統內。這一取向從積極面去了解案主的問題,重視案主原本具有的天分與能力,來修正本身存在的問題。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oluc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主要是由Steve de Shazer及Insoo Berg夫婦在短期家族治療中心(Bride Family Therapy Center, BFTC)發展出來的一種心理治療模式。

焦點解決是從系統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認為案主的周遭生活是一個系統,且案主與工作者同在一個系統內。前者關注改變發生的歷程,強調小的改變會積累出大的改變,相信小的改變會引發系統的改變,即所謂的滴水穿石和牽一發而動全身。而後者關注工作者與案主的合作關系,在系統中彼此影響和互動。 Milton Erickson咨詢理論與技巧對於焦點解決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和焦點解決密切相關的內容有:注重時間效益、不探究問題產生的原因而將焦點集中在「未來」,強調小的改變,利用案主的自身資源,把案主看成為是被「卡住(struck)」了,而非「生病(sick)」了等。此外,Milton Erickson咨詢技術中的技巧如水晶球(Crystal Ball)技巧、隱喻(metaphor)、重新再架構等都是焦點解決中常用的咨詢技巧。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源自MRI傳統,MRI的短期咨詢有時間限制(通常不超過十次)、強調實踐、不重歷史。其對於焦點解決的影響是:重視心理治療的效果;透過案主實際的行動,強調累積小的改變帶出大的改變;走出病理的觀點;重視人際互動與系統觀;不再使用抽象的心理概念來歸類、標簽與分析案主等。同時,MRI的缺失如雙方的專業關系過於權威等,在焦點解決學派中都得到了修正。

7. 公司不斷調整架構,怎麼提升員工幸福感呢

美國哈佛學者研究表明,幸福感可以作為「快樂競爭力」給組織與個人帶來的變革,能使組織的生產率平均提高31%,銷售人員的銷售額平均提高37%,企業的客戶滿意度平均提高12%。不論是從員工穩定性還是從企業競爭力來看,讓員工擁有幸福感,是管理者需要踐行的事情。

但是,根據中國職業心理健康數據調查:在我國企業中,60%的員工面臨著高壓困擾,約40%的員工工作中缺乏活力,11.9%的員工對工作不滿意,21%的員工有較高的抑鬱傾向。由此可見,職場中員工的心理健康度讓人擔心,同時,也從側面看出,大多數員工的「幸福感」已經發生了嚴重缺失。

不斷認可是幸福的保證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所做的工作能得到同事或管理者們的認可與欣賞,因為他們想要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回報。當員工完成某份工作,管理者對員工進行認可,會讓員工變得更開心,當員工工作開心了,幸福指數上升了,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也會上升。

積分制管理中,處處體現出對員工的認可。不管是員工在工作上的優良表現,還是出現更多的正能量行為,都是可以獲得一定的積分獎勵。例如:在工作方面,按時上交日常工作總結報告;完成手頭工作後,主動向管理者尋求工作等,都是可以得到一定的積分獎勵;行為習慣方面:主動幫助同事打掃衛生;向團隊成員傳播正能量的事務等,都會給予相應的積分獎勵。積分制管理模式下通過對員工不斷認可,讓員工在工作中和正能量行為中獲得快樂,在快樂中收獲幸福,並鼓勵員工在工作上有所作為,增加員工的信心。

8. 焦點解決取向心態問卷有什麼用

提高信效度。
對焦點解決取向心態問卷(SFMS)進行中文版的修訂方法:結合中國文化及語言習慣對SFMS進行中文版修訂,讓學習過焦點解決短程療法的相關從業者44人和未接觸過焦點解決短程療法的公眾138人填寫修訂過的SFMS,以檢驗其信效度。讓被試填寫一般自我效能感問卷(GSES)、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PANAS)和成人素質希望量表(ADHS),以檢驗其效標關聯效度。結果:修訂量表中的各項目有較好的區分度;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修訂的SFMS是單維的,這與原量表結構一致,單因素潛變數可解釋總方差的46.6%;驗證性因素分析顯示X2/df=1.99,NFI、GFI、CFI、IFI都在0.90以上且近似1,各項擬合指數均符合測量學要求;修訂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達0.85;中文版SFMS與GSES、PANSA、ADHS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8、0.40、0.42(均P0.01)。結論:中文版SFMS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於焦點解決模式的進一步研究。

9. 如何提升團隊幸福指數

心理資本=幸福感?
一個典型的誤會是把心理資本誤認為員工幸福感(employeewell-being)。員工的幸福感能夠形成積極的態度,自然導致高績效行為。所以,不少人力資源部已經從傳統的選用育留功能轉型為「員工關懷中心」,致力於通過EAP計劃等形式治癒勞動負荷形成的損害,提升員工對於幸福的感知。
要麼是不斷地投入福利成本來討好員工,要麼是一遍又一遍地灌輸正能量和心靈雞湯,甚至,一些企業還走向了讓人啼笑皆非的模式。例如,我觀察到的一個國有企業為了讓員工珍惜工作,感恩企業,竟然組織組織到員工到人才市場再求職,參觀貧困地區甚至監獄……邏輯似乎異常清楚——「了解別人有多慘,才知自己有多好」。
但是,隨著不斷的成本投入、喋喋不休和啼笑皆非,員工似乎消除了「不滿意」,但是,卻並沒有導致「滿意」,自然也沒有形成員工積極的工作狀態。「治癒消極性」和「形成積極性」之間是兩條邏輯,單純增加「幸福感」的做法與心理資本無關,那種「幸福感」只是一種淺層次的心理慰藉而非真正的「幸福」,這些企業是誤入歧途。
心理資本=心理能力!
心理資本是一種心理能力,換句話說,是一種處理外界信息輸入的心理機制。當員工具備了這種心理能力或心理機制後,能夠適應性地「運用不同的能力」來滿足工作的動態要求,同時,這也使得他們能夠體驗到真實的「幸福感」。不難想像,當員工或組織具備足夠的心理資本時,其總能以積極的方式來行動,自然能夠獲得高績效。
在此基礎上,路桑斯等學者又對這一概念進行了讓人興奮的強化。他認為,心理資本是一種動態資源,不僅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維持,還能夠形成增長。當某一個維度的心理能力受到外界沖擊時,其他維度的心理能力將發揮作用,持續引導員工的積極行為。換句話說,他假設心理資本是能夠自我修復的,心理資本的累積過程是不可逆。
這種闡述卻容易讓人產生質疑。心理資本作為一種狀態類的個體特徵,能夠被特定情境、事件所影響,說到底,就是來自於個體的現實體驗。既然如此,為何負面的現實體驗不會造成心理資本的衰退?
現實中不難找到類似的例子,「明星職業經理人」空降後水土不服就是典型。當某人空降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面對排外的文化、復雜的人際關系、現實的既得利益集團,他的一切積極行動都有可能收效甚微,極有可能產生「失控感」。假設他不能從這樣一個造成負面體驗的環境中脫離,心理資本就有可能衰退(當然,也可能重新建立)。從這個角度上說,假設心理資本的累積是不可逆的過程讓人質疑。
但遺憾的是,現有的研究似乎都沒有過多關注這一話題。
心理資本不是「燃料」
一個頗具誘惑的想法是:如果針對心理資本設置一些微觀干預模式(microintervention),是否能夠解決企業在當下面臨的種種問題?事實上,路桑斯等學者也設計了心理資本的干預模式(PCI),試圖通過一些情境練習來開發員工的心理資本。這些練習的原理是使員工通過成功體驗來形成一些積極的心理機制,並希望這些心理機制能夠被遷移到現實工作情境中。
如果這樣的模式成立,我們甚至可以假想若干心理專家經營的「加油站」,專門為員工提供「燃料」。神奇的是,這些燃料在首次添加後就可以一勞永逸,隨後會跟隨員工的實踐活動自動累積。
如此看來,HR們似乎需要轉型為心理專家。所以,在「員工關懷中心」之後,人力資源部再次進化為「員工能力發展中心」,他們的主題已經不再是「治癒損害」和「提升淺層次的幸福感」,而是真真正正地累積心理資本,打造「深層次的幸福感」。我觀察到的一個國有企業,通過企業內的情境模擬來對員工進行能力訓練,搭建了「企業劇場」。他們的原意是發展高潛質員工的素質(勝任力),但在我後續的跟蹤觀察中卻發現,在諸多的素質維度中,心理資本的上升最為明顯,且對於績效的影響相當明顯。
那麼,這種轉型是正途嗎?如果關於心理資本不可逆的闡述是准確的,這種由「員工能力發展中心」推動的情境練習就是一種正途。但是,如果心理資本會在現實體驗中容易出現衰退,這種微觀干預模式就只能是管理系統的輔助。舉例來說,情境練習讓員工產生了較強的自信,但在現實的企業環境中,員工被分配到不合理的崗位,同時缺乏強大的後台支持,是否會使其自信衰退?又如,員工雖然充滿了對於事業發展的希望,但企業卻缺乏公平的分配製度和正向的價值觀,是否會使其希望流失?
微觀干預盡管是定向塑造心理資本,但其形成的體驗相對於現實工作環境還是不足。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說心理資本是「燃料」,其絕不會主要由外部的「加油站」來供給。那些脫離工作情境的虛擬世界中的成功更像是一個烏托邦,真正的「加油站」,是為員工生成成功體驗並轉化為心理資本的企業管理系統。
另外一點也值得注意,正因為路桑斯等將心理資本定義為一種通用的(非組織專有的)心理能力,那麼,員工的遷移必然是沒有沉沒成本的,這就意味著,一旦組織本身不能夠提供適應的環境,員工的積極行為有可能包括「逃離」。如此看來,心理資本對於企業是否會產生負影響?
應該如何看待心理資本?
任何人都不能否認心理資本這一概念對於管理學的意義。但是,實踐界和學術界運用這一概念的模式可能需要調整。
強大的心理資本可能是海底撈、蘇州固鍀、德勝洋樓、澳洋順昌等標桿幸福企業的共同特徵。但是,對他們進行對標,應該是管理系統的對標,絕對不是幾堂「幸福課」就可以實現的。
我的憂慮不是杞人憂天。至今,我已經看到了若干打著「幸福課」的幌子售賣的培訓和咨詢產品。成功學、心靈雞湯被重新包裝後粉墨登場,不厭其煩地要向員工灌輸正能量。老闆們不去思考自己的管理上有什麼差距,反而是責怪員工缺乏心理資本,寧願花錢送員工參加劉一秒們的培訓,購買正能量。一買一賣,這一心理資本的市場異常繁榮,卻讓心理資本這一精彩的概念一再被誤讀。

與如何用焦點解決模式提升幸福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女超大耳洞怎麼弄的 瀏覽:6
阿里巴巴經濟體都有什麼 瀏覽:711
為什麼現在的歌曲唱的都是愛情 瀏覽:625
貴州家鄉尊老愛幼有哪些風俗故事 瀏覽:755
如何查看冬泳怪鴿背後的故事 瀏覽:16
桂林事業單位面試到入職要多久 瀏覽:386
健康碼行程情況怎麼填寫 瀏覽:258
什麼是通政經濟 瀏覽:500
未交五險申請經濟補償去哪裡 瀏覽:421
事業編不滿5年賠多少 瀏覽:938
如何更換健康操照片 瀏覽:672
頭等艙為什麼比經濟艙到的快 瀏覽:83
重慶戶口本婚姻狀態怎麼改 瀏覽:75
紹興健康碼哪裡可以申請 瀏覽:896
傷逝講述什麼故事 瀏覽:968
老人亞健康是怎麼了 瀏覽:312
事業單位的考察多久 瀏覽:879
太原市有哪些美女 瀏覽:440
滄州市什麼地方美女多 瀏覽:437
不死鳥講的什麼故事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