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哲學怎樣用智慧啟迪自己的人生幸福的
用叔本華的哲學智慧啟迪人生:究竟擁有什麼,我們才會得到幸福?
怡晨悅讀
2019-04-29 · 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
前段時間,幾個閨蜜相約出去玩。回程的第二天,我看到她們的朋友圈,小蕊說:「美噠噠的出行,在靜謐里感受大自然的清新」,配圖是幾張順手拍的花花草草和她站在山頂眺望遠方的照片。欣欣說:「餓了肚子,淋了雨,走路走到腿抽筋,車子半路拋錨,倒霉的行程」。配圖是一張很傷感的黑白背影。
一樣的旅程,不一樣的感受。平心而論,我感覺這次旅行還是不錯的,雖然一路上有幾個小插曲,但是瑕不掩瑜。因為目的地草鏈嶺本來就是個尚未完全開發的地方,所以商業配套設施並不完善,吃喝玩樂不太方便,買東西只能在山下農家樂。由於戶外活動經驗不足,我們帶的食品和水有點少,餓了肚子。不過,由於人工痕跡較少,自然生態保存很好,我們看到了很多平時在城裡看不到景緻。
我完全沒想到,給欣欣的體驗會這么差。順著欣欣的朋友圈,一路翻上去,我發現欣欣不開心的事情,竟然這么多。孩子幼兒園老師布置的手工太難做;出去購物,和商場里的導購員鬧不愉快;投訴小區物業;美容院里的產品效果不好......好像生活里隨時隨地都是煩惱。
人生如旅途 。記得當初,剛剛大學畢業,當我們一幫同學整天為求職,考試面試焦頭爛額的時候,欣欣與大偉一見鍾情,愛得死去活來。大偉不僅對欣欣痴情,人長得帥,家裡經濟條件也挺富裕,他父母開著一家農副產品批發公司,人脈資源也廣。
結婚時,他們小兩口的婚房在曲江最好的地段,有著自己的車子,欣欣沒費什麼勁,聘進了一家清閑的事業單位。愛情與財富雙豐收,這對於我們初涉社會的年輕人,一時半會兒難以企及,簡直就是奢望啊。小姐妹們都說:欣欣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嗎?受到命運如此厚待。婚後的欣欣不需要還房貸車貸,婆婆和保姆照顧孩子,她依然清閑,除了上班,就是購物護膚健身,隨時可以說走就走。大偉人品也不錯,隔三差五在朋友圈撒一把恩愛狗糧,惹得小夥伴們更加艷羨,簡直要流鼻血。
可是,我突然看到的欣欣如此陌生,這個在外人眼中,簡直就是「好命女,人生贏家」,應該無比幸福的女子,實際上並不幸福?她已經擁有了很多,難道還不夠嗎?是哪裡出了差池,欣欣還缺什麼嗎?人的一生,究竟擁有什麼,我們才會得到幸福?我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遇見叔本華的這本書《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過一生》,不得不說,用哲學原理解決生活難題,如同學生時代解數學方程式,可以用代入法,類比法,假設法,輕而易舉求出清晰正確的答案。
這本書不僅為我解惑,也改變了我之前對於哲學的認知,原來哲學並不都是高深晦澀難懂,它也可以通俗易懂,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一、哲學家叔本華
阿爾圖·叔本華出生於德國但澤,23歲棄醫從文。一生寂寞,卻並沒有在寂寞里消沉,而是鍥而不舍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業。他的性格以及行為有不少缺陷,不過是一個凡人。但和凡人不一樣的是,他常常跳出平凡生活,審視自己和同類,努力揭示並面對人生殘酷真相,然後繼續尋找更好的活法,勇敢活下去。他一輩子寫了很多關於人生智慧的文章,對於如何活得更好提出了許多啟迪性的建議,展示了一個智慧哲人的光輝。
二、叔本華的人生智慧:與幸福相關的三方面原因
叔本華身為一名優秀哲學家,更趨近於現實人生考慮,著眼的是塵世幸福,是關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過得更好。他認為,一個人幸福與否,與三方面的原因有關。
第一、人是什麼?即廣義的人格,比如健康、性格、素質、力量、氣質、道德、理智、教養等。
第二、人擁有什麼?譬如財富、地位、愛情、事業、成功等我們經常說的身外之物。
第三、一個人在他人的評價中出於什麼地位,即外界的看法和認可。
通常我們認為,擁有外在的東西越多,他人的評價越好,我們越幸福。可是叔本華說:「人生幸福的首要,最本質的要素就是我們的人格」,「人是什麼比人有什麼,要重要得多。在是否幸福這件事情上,個人的人格、氣質、心態、信仰比汽車、房子、珠寶更重要。」也就是說,你自己才是幸福鏈條中第一位、最關鍵的部分,可惜,我們常常搞混了順序。
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人和動物不同,除了生理需要,人還具備思想和情感。生物本能的滿足不代表精神層次的需求,幸福的狀態要依賴思想心境的平和與自我認可,這個必須由自我主宰。那些我們看起來應該幸福的人,往往只是滿足了第二、第三方面的條件,而忽略了第一方面。他自己的內心或許並沒有從身外之物和外人評價中得到完全滿足,所以,他們未必幸福。縱觀歷史和社會,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古代的皇權貴族,現代的明星商賈,總有幾個人在「幸福」外衣的掩飾下,活得痛苦不堪,有的甚至走上自殺,抑鬱的道路。
一個人如果把身外之物當做幸福的來源,希望從財產、社會地位、妻室兒女、朋友或者社會那裡得到幸福,那麼當他失去這些東西或者發現這些令他失望的時候,他的幸福基礎就崩塌了。特別隨著年歲漸長步入老年,屆時愛情消逝,身體機能衰退,沒有精力發展愛好,無論是旅行還是社交,都提不起興趣;朋友和親人,也都隨著死亡,漸漸離我們而去。當這樣的時刻來臨,一個人自身擁有顯得至關重要,時時刻刻如影隨形,「自己」是幸福唯一真實且持久的來源。
三、哲學思維在生活中的運用
明白了這些,回過頭再來思考欣欣不幸福的原因,我豁然開朗。雖然她擁有了愛情與財富,也擁有了同齡人的羨慕,但是她的內心並不平和。可以說,阻礙幸福的人,正是她自己。
一個周末,趁著喝下午茶的機會,我和她聊了一次。果然問題來源於她自身,她說雖然衣食無憂,但是經常感覺心裡空盪盪,工作上無法施展才華,財富也是父母創造的,生活里可以掌控主宰的事情太少,這種清閑的生活對於勤奮上進的欣欣來說,總有虛度光陰的嫌疑。由於情志不暢,所以看什麼都覺得不順眼,幸福感特別少。
找到了原因,我也回答了那個令我迷惑好久的問題:擁有豐富強大的內在自我,才是獲取幸福的源泉。自己,是一個人所能成為或所能得到最好的,也是最多的資源。一個人在自身發現的樂趣越多,就越幸福。
人生就是這樣,外人眼中的榮光與自我感受永遠是兩個世界。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通過叔本華的智慧,我們應該明白:幸福沒有固定格式,它是一種很私人化,很主觀的東西。我們人人都有獲得幸福的資本。無論處於生活的哪種境地,都應該把自我認可,自我悅納,自我需求放在幸福之路的首要位置。只有內心安妥好,才能安心享受外在的擁有,才會收獲最真實的幸福。
2. 哲學家如何理解幸福
幸福是來自心靈深處的滿足和愉悅。
哲學家柏拉圖認為,幸福除了身體上的滿足以外,必須包括積極性、責任感、成就感以及愛。
尼采把幸福理解為一種愉悅和滿足的狀態。他認為,幸福就是快樂或者滿足的答案過於淺顯。
蘇格拉底認為,想要更好地把握幸福,應該以實踐為基礎。幸福是指人們自身主體對客體的一種反應。
弗蘭克爾認為, 幸福不僅是實現生命意義的結果,同時也是自我超越的一個意想不到的附屬物。幸福不是追求而來的,而是自然產生的。
亞里士多德從「目的理論」出發,推出幸福是最高的善。
羅素認為:「基本的幸福最重要的立足點是對人對物的友善的關切」。從心出發,關切(或者說愛)很多人是人們最主要的幸福之源。羅素認為「幸福即為善」是繼承了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
3. 怎樣才能獲得幸福,哲學家如是說
首先,要明確定義什麼是幸福,然後才能說如何獲得幸福,如果連幸福是什麼都不知道,怎麼去獲得呢?
談到幸福,就必然涉及到哲學的一個分支倫理學。倫理學是關於人類道德的學問,也就是什麼是「善」的學問。關於什麼是「善」,在倫理學中有系統的論述,這里不能多說。倫理學認為「善」是人類道德的總原則。如何善待他人是社會、國家制定製度法律的原則,如何善待自己是讓自己幸福的原則。每個人實現自己創造性的潛能,從而可能成為最有價值的人,是人的最高幸福。要想使自己獲得最高的幸福,只有在不危害社會、危害他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去實現自己的創造性潛能。
當然幸福有很多層次,最低級的幸福就是去吸毒,這種方法就是通過最直接的辦法,讓自己獲得暫時的幸福,但副作用是你會染上毒隱,從而使自己處於長期的痛苦著去。
再高一點的幸福,就是不勞而獲,得到物質利益的滿足。
再高一點的幸福,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物質慾望的滿足。
再高一點,就是實現個人在精神上的滿足了。
最後,如果要對幸福做系統的了解,那麼我建議讀王海明教授的《新倫理學》。
4. 如何在人生哲學中理解幸福
一、明確幸福的含義
幸福觀是人們對幸福的根本看法。幸福觀是人生觀的一部分,與世界觀、價值觀密不可分。用形式邏輯的歐拉圖來表示:世界觀是最大的圓圈,包括人生觀和價值觀兩個圓圈,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交叉的;幸福觀是人生觀的一部分,幸福觀和價值觀是交叉的。
人們對幸福看法具有多樣性。幸福實實在在--樂觀主義的幸福觀;幸福少於苦難--悲觀主義的幸福觀;幸福就是浮雲--虛無主義的幸福觀;幸福在於享樂--享樂主義的幸福觀、剝削階級的幸福觀;幸福在於奉獻--馬克思主義的幸福觀、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幸福觀。
科學的幸福定義應當全面反映幸福概念內涵的普遍性。幸福是主體需要得到滿足、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生活狀態和心理感受。無論什麼人在談論什麼是幸福,都是在強調幸福具有肯定性、正向性;不會把否定的、負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感受(即不幸或痛苦)直接說成是幸福。幸福快樂和不幸痛苦是相對而言、對立統一的。
1、人生是幸福快樂和不幸痛苦的辯證統一
幸福是與不幸或痛苦相對應的范疇,它們之間具有對立統一關系。首先,幸福與不幸或痛苦是相互區別的。面對兩種對立的生活狀態,一個人把其中一種狀態認定為幸福,就意味著把另一種狀態視為不幸或痛苦。其次,幸福與不幸或痛苦是相互轉化的。轉化既需要客觀條件,更需要主觀努力。
2、幸福是客觀條件和主觀感受的辯證統一
幸福既是一種人生狀態,需要客觀條件。幸福也是一種主體感受,需要調整心態。忽略任何一個方面,都不是全面的正確的幸福觀。
3、幸福是自覺選擇和實踐創造的辯證統一
幸福需要客觀條件,因而幸福需要選擇和創造。人類的發展史也是選擇道路、追求幸福的奮斗史
二、追求幸福要處理好三大關系
1、個人幸福和人民幸福的關系
要在為人民謀幸福的過程中追求個人幸福。一個人如果只追求個人幸福,人生的路就會越走越窄。
2、自己幸福和親人幸福的關系
最親熱的人是朋友和同志,最親近的人是父母,最親愛的人是配偶,最親惜的人是子女。要把自己的幸福和親人的幸福結合起來,要把誠心獻給朋友和同志,把孝心獻給父母,把熱心獻給配偶,把關心獻給子女,把信心留給自己。
3、單項幸福和多維幸福的關系
幸福是和人的本性密切相關的。人性的三大方面(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決定了幸福的三大維度:
__┏道德幸福(社交幸福)━━利他幸福
幸福┫心理幸福(精神幸福)━┓
__┗生理幸福(物質幸福)━┻悅己幸福
單純追求某一方面的幸福,都可能導致人生的不幸;獲得幸福的重要方法是學會「三樂」:自得其樂(側重創造幸福),知足常樂(側重平衡幸福),助人為樂(側重傳遞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