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孔子學說中的幸福之路是
a、修身
孔子的幸福觀
孔夫子最喜歡的一個學生叫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就是說,顏回家裡很窮,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爛的小巷子里。這么艱苦的生活對別人來說簡直難以忍受,而顏回卻能夠自得其樂。顏回真正令人敬佩的,並不是他能夠忍受這猛艱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態度。在所有人都以這種生活哀嘆抱怨的時候,顏回卻不改變他樂觀的態度。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其實,一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內心。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孔夫子能夠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br />(人人都希望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⑵ 愛是人間最美好的情感,孔子說什麼
名言:不遷怒,不貳過。
不遷怒,不貳過。
「不遷怒,不貳過」,可以說是一個人難以企及的修養。不遷怒,就是自己有什麼不順心的事,不讓火氣繼續冒上去。不貳過,就是知錯就改,不犯兩次同樣的錯誤,這更是難上加難。
出自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雍也》,原文: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譯文
顏回二十九歲時,頭發全都白了,過早死去了。孔子為顏回的死哭得非常傷心,說:「自從我有了顏回,弟子們更加親近(我)。」魯哀公問:「你的弟子哪一個算得最喜歡學習?」
孔子回答:「我有叫顏回的學生愛好學習,他從來都不把自己的怒氣轉移到別人的身上,不重復犯同樣的過錯。但他不幸早死,顏回死了,我就沒聽說有好學的人了」。
筆順
(2)孔子說過什麼話讓人感到幸福擴展閱讀:
表達愛的方式:
一、聆聽,不要打斷
靜靜的聆聽,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內心謙虛的表現。你若愛他,就多聆聽!
二、說話,不要指責
不要養成指責他人的習慣,尤其是在尚未弄清事情原委之前。很多人做錯事情後,更渴望得到接納,而不是指責。就像你在犯過錯誤之後所渴望的一樣。
你若愛他,就不要指責!「我親愛的兄弟姐妹親人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三、給予,不要保留
面對別人的懇求,不要拒絕。能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要遲疑。你今天幫了別人,明天別人也會幫你。即使他們都辜負了你,你若愛他,就不要保留!
四、回答,不要爭執
人與人的相處,在於和睦,而不在於爭執。家庭裡面的人們,常常為了證明自己有理,而不斷地為自己辯護,當每個人都在想著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時候,爭吵就不可避免。到最後,爭論並沒有帶來和睦,反而是隔膜越來越大。你若愛他,就不要爭執!
⑶ 孔子曾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應該有怎樣的幸福觀
孔子這里講的是古今學者學習的目的。古之學者勤學苦修是真誠地為了提高自己,尋求個人道德境界的超越。而後來的學者只是為了裝點門面給人看,將學問作為邀名買利的工具。
幸福,是一種內心的感受,是為己的狀態。所謂追求幸福,應該是使自己內心感受更為開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為了自己的事情。能沉浸其中,即是幸福。
幸福,不來自於別人的羨慕,只存在於自己的內心。從心出發,即可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