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青少年怎麼追求幸福

青少年怎麼追求幸福

發布時間:2023-08-08 01:10:36

① 幸福的本質是什麼青年人應該追求什麼樣的幸福

幸福,隱藏在簡單的生活之中,如果想找到它,最關鍵的是降低過高的需求,消除貪婪的奢想。

我們一直以來都在追求幸福,然而,幸福好像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越來越感覺不到幸福。全球幸福指數下滑,感覺不到幸福已經成為了普遍情況,於是,我們重新去思考幸福。幸福到底是什麼?我們怎樣去尋找幸福?我們不停地反問自己。

人類的追求,不能永遠都停留在衣食上面,幸福的本質與我們的心靈有關

幸福的本質是一種我們自己內心的特殊感受,這種感受有些時候跟物質有關系,有些時候跟物質根本就沒有關系。幸福是一種感受,幸福感的基礎一定是滿足感,而滿足感的基礎絕大數都是新鮮感。

幸福有多少種?從細節上講,幸福的種類是無窮無盡的,來自於各個方面的幸福。從廣義上講,可以將幸福分為兩種,一種是來自於物質的幸福;第二種是永久的、永恆的心理方面的幸福。

尋找幸福的方法有三步驟:第一步,不攀比。這個攀比不是生活上必需的東西,攀比帶來了痛苦,我們就不會感到幸福。第二步,不虛榮。越是喜歡虛榮的人,心理越是空虛,心理空虛的人都是以虛榮來彌補自己心靈的空虛。第三步,不過度慾望。我承認慾望在某種程度上講是動力,我沒有反對慾望,但是如果慾望超標、過多的話,它給我們帶來的更多的是痛苦。我告訴你們要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慾望,這樣才能感覺到真正的幸福。在面對慾望時,我們要適當地控制慾望,充實的、實實在在的生活,在生活當中找到幸福。

我們不能把人的生命、生活理想化,這樣會使得我們在生活當中根本沒有任何的危機意識,沒有危機感,這樣以後生、老、病、死,還有各種各樣的痛苦在現實生活當中會無意地襲擊我們。我們在享受自己創造的這些財富、福報或者勞動的成果都是可以的,但是同時要有危機感,我們必須要想通生老病死這個的自然規律。生老病死是沒有辦法逃避的,我們就要找到一個方法去面對,去正視人生。我們要有一定的危機感,不要太過度的理想化。

青年人應該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幸福。

每個青年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我覺得青年人應該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因為自己不想要的幸福是不會幸福的,要追求自己想要的才會開心。

② 青少年應該如何正確地對待愛情

正確處理好戀愛、學業、事業三者之間的關系。戀愛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因為學習是學生的主要目的。事業高於愛情,主張事業為主,不宜過早地戀愛。但也不要認為愛情是事業的絆腳石,處理得好的話,愛情也能對事業起到催化作用。

要培養愛的能力:

(1)學會愛與被愛的尺度。

如果一個人心中有了愛就要敢於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如果面對別人的示愛時要能夠取捨,並及時做出接受或拒絕的選擇。能夠承受求愛拒絕或拒絕求愛的心理困擾。

(2)要有拒絕愛的能力。

對於自己不願意接受或認為不值得接受的愛情應有勇氣拒絕。

拒絕時應注意兩點:

一、如果不希望愛情到來,拒絕的語氣要果斷堅決,容不得半點優柔寡斷,否則對對方造成的將是更大的傷害。

二、要掌握恰當的方式。要掌握說話的方式和度。雖然每個人都有拒絕愛的權力,但是也要做到對別人起碼的尊重。

(3)用恰當的行為表現愛:

表達愛的行為是較為豐富的。愛情的表達和表現方式也不僅僅是卿卿我我或者過早發生性行為。恰當的表達愛,正確的看待愛情,尊重對方這些才能使愛情保鮮。行為的表達要以尊重對方為原則,不應在公開場合行為過度親密,這樣不僅喪失愛情的美好,反而還會引起厭惡的反應。


三要正確處理戀愛挫折。

(1)正視現實。失戀之苦在於一個「戀」字,愛情是雙向、相互的,以雙方的愛情為基礎,失去任何一方,愛情就會失去了平衡,戀愛即告終止。這時失戀的一方無論對另一方愛得有多深,都是不現實的了,作為有理智的大學生應該正視這一現實。

(2)換位思考。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這樣作有助於你理解對方終止愛情的原因,有助於你接受失戀這一痛苦的現實並及早走出失戀的陰影。

(3)感情宣洩。不要過分地隱藏或壓抑失戀帶來的痛苦,要找適當的方式進行宣洩。如:

眼淚緩解,運動緩解,轉移注意,傾訴。

(4)情境轉移。失戀後之所以難以擺脫戀情的困擾,就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昔日的戀人有者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要想擺脫失戀的痛苦,就要換一個嶄新的環境,暫時離開曾經熟悉的環境。把自己置身於一個歡樂的環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參加一些集體性的娛樂活動,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遊散散心等,這樣有助於心情的開闊。另一方面是由於失戀後有一種空虛感,暫時難以適應,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麼方法來充實自己,不讓在有空餘的實踐胡思亂想。

(5)升華。要盡快把失戀升華為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盡快投入到學習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為失戀而一蹶不振,認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義。要知道,戀愛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正確的看待愛情,擺正愛情的位置,處理好愛情於學習,愛情於人生,愛情於婚姻的關系。

③ 青年大學生如何理解正確的幸福感

幸福……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一種感覺,是人一種滿足感。幸福是永恆的主題,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幸福的追求。而在追求精神文明的時代,在新世紀的今天,我們依舊追求幸福!那麼,大家又是否聽說過「幸福感」這個名詞呢?
幸福感是人類對自身存在狀況的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它同時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探究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因素,提出科學的教育對策,對於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提高主觀幸福感水平,實現全面健康發展的目標具 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深遠的實踐意義。作為現代大學生,我們的幸福感指數又有多高呢?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大學生對幸福的描述吧。「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幸福就是期末不掛科!」、「大學讓我們覺得很幸福。在這里,我們學會了很多事情,也認識了很多的朋友!」……然而,即使在陽光下,也是有陰影存在。
「2009年5月16日上午,江西醫學院學生薛榮華持刀在沿路和附近醫院連續揮刀刺傷多人,造成2死5傷的慘劇……」
「2009年7月某日下午,大學生楊某購物之時被同年級學生鄒某砍死,原因竟是鄒某屢次追求楊某無果,因愛生恨……」
「2010年3月29日下午,南京農業大學南方學院一姓黃女生在宿舍自縊身亡,原因懷疑是考研壓力過大……」
一個又一個令人心寒的事件,讓我們開始深思。是誰偷走了他們的幸福?為什麼大學生會出現這樣一些讓人如此詫異的行為?原因有下:
首先是心理方面的因素。現代的許多大學生上了大學之後,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這與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有關,從小學到高中,我們一直都處於一種被迫的學習狀態之下。在上大學之後,忽然感到這片天空是那麼的廣闊,教師不再逼你學習了,自己也沒有以前那麼努力了,心也玩散了,這就導致了自己從思想上放鬆了,可以說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些年,中國改革開放,政治經濟體制改革, 勢必造成當代人的思想多元化,大學生也決不例外,許多大學生已經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就導致了他們自我認知不清,定位不準;另外,就是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以前太順利了,到了好學校以後,可能一下子感覺自己不再像以前那麼優秀了,也可能在學校中受了委屈沒有傾吐的對象,久而久之導致心理抑鬱。」許多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波折不多,在挫折面前,許多大學生顯得那麼脆弱無能,輕則埋怨生活,自暴自棄;有過者,則選擇了結束生命……
其次,是來自社會的壓力。現代企業用人標准高,有時還設置經驗、性別等障礙拒絕應屆畢業生。而且面對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就業靠知識轉化率的高低,這就引起了社會上的「考證熱」、「考公務員熱」等等,為的就是從數萬人當中脫穎而出。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承受不了壓力的就……
最後則是教育因素。無可否認,現行的教育制度存在著缺陷。當代大多數學校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定一個學生優秀與否的標准,而往往忽略了素質教育。或許部分學校有開展素質教育活動,但確很形式化,並沒有深入。而且素質教育必須從小做起,而不能一時興起。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心理需求關注度不高。可能會有人提出,現在學校普遍都有心理咨詢室啊。但事實上,這項制度是近年來才開展的,最初的心理咨詢還是計時計費的,這令不少學生望而止步。這種重成績輕素質的「潛規則」,何時才是盡頭啊?
面對著這些令人痛心的事情,我們又應該如何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呢?
第一,從自己身上找幸福。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那麼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就應該要做自己的伯樂,尋找身邊那些千里馬(幸福),不讓幸福從身邊溜走。
首先要學會自信,認識自己不自信的來源。不要害怕和逃避失敗。認識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展現自己優秀的一面;其次是不要輕易生氣,生氣的人總能找到生氣的理由,而不生氣的人總能找到不生氣的理由。哲人告訴我們:我們沒有理由生氣,假如是我們的錯,我們應該立即去改正,而不是生氣,因為生氣的同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假如是別人的錯,我們更不應生氣,因為我們沒有理由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最後是要堅持自己最初追求理想的那份美好。理想是人的心靈世界的核心,追求遠大理想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就事業、開創未來的精神支柱和前進動力。
第二、從家庭中尋找幸福。良好的家庭環境可以使大學生與父母關系比較親密,遇到挫折、困惑,父母能即時給予支持、理解、幫助。其實,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在你孤單落寞的時候,有家這個溫暖的避風港,有父母默默給予地支持和依靠。
在這里介紹了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其實在歌詞中也正是體現是家庭的那一種溫暖和幸福,團團圓圓的家庭能夠給人幸福的感覺!另一方面要真正感受到家的幸福,是需要相互之間的關心和體諒。而作為大學生,也應該善於發現家庭中的幸福,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也要珍惜自己的家!才會真正體驗到幸福。
第三、在社會中尋找幸福。社會支持能讓人內心感到快樂、平安與幸福。外界的社會支持會使他們更好的處理自己的生活、學習、情感。
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參加一些公益性活動,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因為在活動過程中融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中,不僅能幫助別人,關鍵是能在當中獲得樂趣,明白自己存在的重要性。既然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想要得到幸福並不難,關鍵在於你是如何看待一切事物。以下使我們的幾點小小建議:
一、千萬別迷戀網路游戲。千萬!記住我這里用的是千萬!!因為網路游戲在給你帶來樂趣的同時,也在慢慢消磨著你的意志。
二、面對不公平的東西,不要抱怨,你的不公平可能恰恰是別人的公平。所以,你不如去努力的奮斗,爭取你自己最合適的公平。
三、如果你四年內很少去圖書館的話,你就等於自己浪費了一大筆一大筆財富。所以,經常去那裡,隨意翻翻,都有收獲。
四、把你的臉迎向陽光,那就不會有陰影。
五、學會滿足。微小的幸福就在身邊,容易滿足就是天堂。
六、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會失去自己!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最後,謹獻上我們最誠摯的祝福,願大家都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④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幸也是我們對孩子最大的心願,然而,其實孩子的幸福,從他還是媽媽肚子里的小胚芽開始,就已經初具雛形了。下面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一起來看下吧。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1

一位世界著名的兒童心理衛生專家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後會因不適應激烈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近年來,一種旨在提高孩子對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發達國家興起。這種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樂觀精神。

幸福既是一種外部的狀態,也是一種內在的品質。幸福狀態易來易失,如給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歡喜雀躍,但這種情緒很快就會消失。幸福的品質卻十分穩定,這是一種感覺良好和產生樂觀的素質。教育和心理衛生專家幾乎公認,對挫折的良好心態是從童年和青少年時不斷受挫和解決困難中學來的。父母和教師在培養孩子「幸福品質」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要培養出這種品質,父母應重視家庭中寬松的氛圍,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盡可能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而不應事事以自己的喜惡去強求一致。盡管有時孩子的選擇是痛苦的,但他們可從中「悟」出點道理。每一個父母都應清醒地認識到他們不可能一輩子呵護孩子,孩子最終要到社會上摔打,建立廣泛的人際關系,而這種關系是建立在子女與父母的人際關系以及父母與他人交往的基礎上的。熱情好客、待人誠懇寬容的父母對孩子有很好的影響。

在一些富裕國家,人們已深刻認識到物質條件的優厚並不是與孩子的幸福感覺成正比。在適當的物質生活保證下,要教會孩子除了物質以外,如何在內心創造一種快活的情緒。西方流行一句話叫「幸福的人過著一種平衡的生活。」許多教育家強調在「挫折教育」中應培養孩子從多方面獲得幸福的能力。只把幸福寄託在一種追求上,最終往往是痛苦的。

「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孩子對受挫的恢復力。樂觀的孩子不是沒有痛苦,而是能很快從痛苦中解脫,重新振奮。父母和家長應認真培養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2

孩子的幸福感如何建立

幸福也是我們對孩子最大的心願,然而,其實孩子的幸福,從他還是媽媽肚子里的小胚芽開始,就已經初具雛形了。

為什麼呢?因為幸福最終的歸因,就是安全感,而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又來源於父母。

因此,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不斷提升孩子的心理資本,也就成為我們每個父母都需要破解的密碼。

今天來跟我們聊聊這個問題。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從胚胎時期就開始了。

為什麼這樣說?

美國「9·11事件」一年後,有人找到一些親歷這個事件的一些孕婦,進行了調查研究。

這些孕婦在事件發生後都出現了心理問題,表現出了創傷後應激障礙(性格大變、情感麻木、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和易受驚嚇,等等)。

研究發現,她們的孩子身上也有相同心理障礙的生物學標志,而且,當時正處於孕晚期的孕婦生下的孩子,表現得尤為明顯。

也就是說,這些媽媽把當時的情緒傳遞給了還在子宮中的孩子。她們的孩子出生後,情緒比一般的孩子更為緊張,心理資本也更低一些。

所以,從備孕開始,媽媽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並讓自己保持一個穩定的心態。如果媽媽的情緒穩定,孩子也就可以合理地攝入充分的營養,並滿足情緒的發展需求。

平穩積極的情緒,對胎兒來說,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精神營養。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做胎教實際上更多的是做給媽媽的。

同樣的,孩子出生後到1歲半之前,他的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由媽媽是否健康、是否有穩定的情緒決定的。

這個時期,孩子的很多行為能力——坐、爬、走、吃、說話等等,都是一個從沒有到逐漸有的過程。

他們是那麼的弱小,需要我們全方位的照顧——餵奶,換尿布,看病……否則,他們將無法生存。

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是缺乏的,往往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在他哭的時候,我們需要無條件接納他的情緒,還要能夠判斷出他是餓了還是尿了,是需要抱抱,還是需要陪他玩……

如果孩子一哭,我們就焦慮不已,甚至打罵他,那麼他就會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他的生活環境是不安全的,他們的安全感是很難良好建立的。

所以,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安全感的人,一個幸福的人,那麼從胎兒期到一歲半,請穩定自己的情緒,並無條件地愛和呵護他。

很多媽媽問我:

「我的孩子(2歲左右)動不動就打我,脾氣特別大,他長大後會不會家暴?」

其實,這個跟家暴半毛錢的關系都沒有。如果父母雙方都沒有家暴,那麼基本上孩子也學不會家暴。

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主是要想表達自己的反抗——我不再需要你的包辦和替代了。

比如,一個2歲左右的小朋友,他努力要掙脫媽媽的懷抱,想去玩路邊的'沙子,可媽媽卻不放手,非要抱著他去看前面的小花。

這個時候,媽媽抱得越緊,孩子就越要用力掙脫。他可能還會打你,咬你,抓你,甚至還會有很暴躁的脾氣。

為什麼呢?因為媽媽這么做已經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我們說,當孩子已經有能力(這個孩子已經會走,有行為能力了)去探索世界的時候,他除了需要一個穩定的撫養環境,需要媽媽有穩定的情緒,還需要從自己的嘗試中的去獲取掌控生活的安全感。

這時,給予他們安全感的方式,就不再是全方位的照料和愛護,而是放開他的活動半徑——在保護孩子安全的情況下,盡量讓他多探索。

否則,你就會發現,孩子突然變得叛逆、不聽話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第一次叛逆」(1.5-3歲左右)。

前天,我跟女兒在我家小區的花園玩,一個5歲左右的小弟弟走過來和我女兒打招呼,問:「你在看什麼書呀」「你在哪裡上學呀」……

我女兒就跟我說:你看,這么小就是一個「撩妹小高手」了。

其實,談不上什麼「撩妹」,只是說明他有了社交的需求和能力。

你會發現,3-6歲年齡段的孩子,經常會說,「我是熊大」,「我是奧特曼」,「我是白雪公主」……他們經常沉浸在一種角色扮演的游戲當中。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已經具備了角色認知的能力,並且對規則和社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除了放開孩子的活動半徑,還要:

引導他的社交,讓他在游戲規則當中,學會禮貌、禮儀;

引導他在角色認知里,培養起責任感、語言能力、行動能力;

並且進一步培養他的生存能力,包括他做家務的能力。

也就是說,除了進一步拓寬孩子的探索領域、幫助他們認知自己和環境外,還要教導他們了解社會、人際交往的規則和禮儀,讓孩子了解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這樣,他們在環境和交往中,才會有的放矢,才會如魚得水,輕鬆快活。

這也是幫助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建立安全感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一個6歲的孩子,非常優秀。不僅成績很好,還會很多才藝,琴棋書畫都學得有模有樣。

然而,他已經開始厭學,並且要跟我探討「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一點意思都沒有」這樣沉重的話題了。

為什麼呢?

原來,他從中班開始,就在學英語,學書法、畫畫、鋼琴、圍棋等各種興趣班;到了大班,媽媽就經常帶著他到處秀——展示給別人看,他能背什麼,能寫什麼;上學前班的時候,他已經把一到三年級的課程初步學了一遍。

所以,這個孩子到了一年級,就開始不寫作業,想各式各樣的辦法去逆反。

他的父母想不明白,昔日那個聽話的神童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3到6歲的孩子處於前運算階段。具體說來,這個階段的孩子普遍對顏色、圖形很感興趣,對守恆定律能夠有充分的理解,但對文字和概念的東西不感興趣。

雖然,也有極少一部分孩子確實會對文字感興趣。但是,不管是否感興趣,都不要過度教育,不要讓孩子過早過多地去學習數學、語文等學科知識。

這種違背了孩子的發展規律的教育,本質上就是對孩子安全感的一種破壞。

比起學知識,我們這個時候更應該去做的,是最大化地讓孩子去玩,讓他有規則地玩,因為孩子有非常多的剩餘精力需要釋放出去。

否則,剩餘精力未能及時釋放出去,就會造成內傷,如同這個抑鬱的一年級的「神童」。

這是一個得不償失的結果。

曾經有一對父母通過微信,跟我控訴他們的孩子是多麼的不聽話,多麼的叛逆。

比如他故意把分數考得很低,故意去報復爺爺、奶奶的管教方式,甚至故意把一些食物搞壞,還經常嚼著嚼著食物就吐出來,用衣袖擦得滿桌子都是……

這是一個中規中矩,恪守規則的家庭:孩子的爺爺曾經在政府的政研室工作,奶奶在圖書館工作,姑姑在人民銀行工作,爸爸在銀行工作,媽媽也是在什麼金融辦工作……卻養出了一個特別叛逆的孩子。

為什麼呢?6-12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大的安全感需求,就是成就感和價值感。但他們給孩子立的規則卻把它們破壞了。

比如,他們通過零花錢來逼孩子遵守規則:孩子期末考試沒有考到多少分,那麼零花錢就減去多少;今天哪件事情沒有做好,零花錢又會扣掉多少……

這個規定特別不合理。

一方面,我們千萬不要用錢來交換孩子的人格自尊。凡是人格自尊很低的人都容易犯罪——那些違法犯罪,尤其小偷小摸的人,往往都容易為了錢去降低自己的人格。

另一方面,這樣的管教方式只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他會因此想盡一切辦法,利用他所有的聰明才智來干壞事——他要從叛逆中感受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只給他們提了一個建議,就是給孩子固定的可以自己支配的零花錢,可以自己決定用來買筆,還是買衣服。

兩周以後,他的媽媽告訴我說,孩子有了非常大的變化。

總之,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底,而孩子對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又是在不斷變化的。

在生命之初,孩子的安全感在父母穩定的情緒,以及無條件的愛和呵護里。

1歲半到3歲,孩子的安全感在他對於這個世界最大化的探索中。

3到6歲,孩子的安全感在他的社交里,規則感里,和每一個讓他自信的游戲角色里。

6到12歲,孩子的安全感在他的成就感和價值感里。

我們做父母的,要根據孩子的發展規律來變化養育方式,而不是一廂情願地要求孩子聽話和服從。

如此,我們才能養育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養育一個可以在未來收獲幸福的孩子。

⑤ 我們青少年怎樣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成長和發展關繫到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前途和命運。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是每個青少年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那麼,我們該如何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呢?

一、感恩家庭,珍惜親情

家庭是我們最親近的社會單位,是我們成長的港灣和精神支柱。青少年要學會感恩家庭,珍惜親情。我們應該關心家人的生活和健康,積極參與家庭事務,為家庭和諧做出貢獻。例如,我們可以主動幫助家長做家務,陪伴老人聊天,給家人寫一封感謝信等等。這些小事情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可以讓家人感受到我們的關愛和溫暖。

二、關注身體健康,珍惜生命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基礎。青少年要重視身體健康,珍惜生命。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飲食均衡,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同時,我們也要避免不良的娛樂方式,如沉迷網路游戲、熬夜等。只有保持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三、努力學習,珍惜知識

青少年正處於學習的關鍵時期,學習是我們的主要任務之一。我們應該珍惜知識,認真聽講,勤奮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例如,我們可以積極參加各種學術競賽和科技創新活動,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和視野。通過不斷學習和積累,我們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四、積極參春培與公益活動,珍惜社會資源

社會資源是我們共同的財富,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珍惜社會資源。通過參與志願活動、捐款捐凳森碼物等方式,我們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傳遞愛心和溫暖。例如,我們可以參加學校的義工活動、社區的環保行動等,為社會做出一份貢獻。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來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如節約用水用電、減少塑料袋的使用等。這些小事情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可以在積累中產生巨大的影響。

五、關注心理健康,珍惜情感生活

青少年正處於情感發展的階段,心理健康是我們幸福生活的關鍵之一。我們應該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珍惜情感生活。我們應該積極與家人、棗哪朋友交流溝通,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同時也要學會傾聽他人的聲音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我們應該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合作能力,化解矛盾和沖突,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珍惜人生

青少年正處於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階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我們珍惜人生的前提。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追求方向,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同時,我們也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感恩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和事。例如,我們可以多讀一些優秀的書籍、欣賞一些優美的音樂、觀看一些有意義的電影等,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感受生命的美好和意義。

總之,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是每個青少年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從家庭、學習、社會等多個角度來珍惜幸福生活,實現自身的價值和成長。例如,我們可以積極參與公益活動,關注身體健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等。通過這些努力,我們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有意義,也可以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一份貢獻。

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珍惜幸福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堅持。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但只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堅定信念,相信自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最終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

⑥ 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對待愛情

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對待愛情

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對待愛情,對於現在的青少年一代,他們身上的擔子是非常重的,他們堪稱是祖國的未來,所以,我們應該對我們進行適當的教育和引導。以下了解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對待愛情

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對待愛情1

不必故意剋制。

我們應該明白戀愛的出發點,這是非常關鍵的,年輕人對異性存在好感,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所以,根本不用刻意去迴避或者克制,只要不陷入到相思苦中就可以。

不去嘗試早戀。

其實,我們應該懂得一個道理,相比不戀愛來說,早戀通常不會有更好的結果,所以,我們應該成為那個不早戀的人,讓自己還是以學業為重,以免早戀帶來的痛苦影響自己。

學會正常交往。

我們與異性交往,就應該讓自己大方一些,不要刻意迴避,其實,男女生交往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我們也難免跟異性打交道,所以,否則,反倒可能會讓自己對戀愛變得神秘。

不做過激行為。

對於青少年來說,如果接觸異性同學並且有好感的情況是正常的,但是,我們一定要對異性的追求不過激,無論是追求別人,還是被別人追求,都應該泰然處之,給對方留面子。

不要自尋煩惱。

我們應該注意,沒必要讓自己陷於相思之苦,特別是青少年,在這個情竇初開的年齡,有自己喜歡的人在所難免,但是,卻不要因為戀愛讓自己陷於相思之苦,否則將來會後悔。

堅持學業為重。

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學習,而不是重視感情,因為,每個人的學習階段是有限的,在這個年齡就應該做相應的事情,不論是學習哪個方面的知識,都應該專注,不能荒廢學業。

友誼彌足珍貴。

當我們長到以後,才知道當初的時候,那些純真的友誼是彌足珍貴的,所以,要趁著現在讓自己多去愛惜友誼,維護友情,和同學搞好關系,不要因為愛情而忽視了友誼。

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對待愛情2

青少年應該如何正確地對待愛情

正確處理好戀愛、學業、事業三者之間的關系。戀愛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因為學習是學生的主要目的。事業高於愛情,主張事業為主,不宜過早地戀愛。但也不要認為愛情是事業的絆腳石,處理得好的話,愛情也能對事業起到催化作用。

要培養愛的能力:

(1)學會愛與被愛的尺度。

如果一個人心中有了愛就要敢於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如果面對別人的示愛時要能夠取捨,並及時做出接受或拒絕的選擇。能夠承受求愛拒絕或拒絕求愛的心理困擾。

(2)要有拒絕愛的能力。

對於自己不願意接受或認為不值得接受的愛情應有勇氣拒絕。

拒絕時應注意兩點:

一、如果不希望愛情到來,拒絕的語氣要果斷堅決,容不得半點優柔寡斷,否則對對方造成的將是更大的傷害。

二、要掌握恰當的方式。要掌握說話的方式和度。雖然每個人都有拒絕愛的權力,但是也要做到對別人起碼的尊重。

(3)用恰當的行為表現愛:

表達愛的行為是較為豐富的。愛情的表達和表現方式也不僅僅是卿卿我我或者過早發生性行為。恰當的表達愛,正確的看待愛情,尊重對方這些才能使愛情保鮮。行為的表達要以尊重對方為原則,不應在公開場合行為過度親密,這樣不僅喪失愛情的美好,反而還會引起厭惡的反應。

三要正確處理戀愛挫折。

(1)正視現實。失戀之苦在於一個「戀」字,愛情是雙向、相互的,以雙方的愛情為基礎,失去任何一方,愛情就會失去了平衡,戀愛即告終止。這時失戀的一方無論對另一方愛得有多深,都是不現實的了,作為有理智的大學生應該正視這一現實。

(2)換位思考。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這樣作有助於你理解對方終止愛情的原因,有助於你接受失戀這一痛苦的現實並及早走出失戀的陰影。

(3)感情宣洩。不要過分地隱藏或壓抑失戀帶來的痛苦,要找適當的方式進行宣洩。如:

眼淚緩解,運動緩解,轉移注意,傾訴。

(4)情境轉移。失戀後之所以難以擺脫戀情的困擾,就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昔日的戀人有者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要想擺脫失戀的痛苦,就要換一個嶄新的環境,暫時離開曾經熟悉的環境。把自己置身於一個歡樂的環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參加一些集體性的娛樂活動,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遊散散心等,這樣有助於心情的開闊。另一方面是由於失戀後有一種空虛感,暫時難以適應,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麼方法來充實自己,不讓在有空餘的實踐胡思亂想。

(5)升華。要盡快把失戀升華為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盡快投入到學習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為失戀而一蹶不振,認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義。要知道,戀愛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正確的看待愛情,擺正愛情的位置,處理好愛情於學習,愛情於人生,愛情於婚姻的關系。

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對待愛情3

論如何引導高中學生正確對待「戀愛」

一、戀情歸因分類

(一)青春期因素。由於學校對學生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教育不夠,處於青春期的學生,隨著其生理、心理的日漸成熟,渴望與異性交往,產生戀愛需求。作為教育者,關鍵是進行正確的教育誘導。但長期以來,教育者在學生教育中,極力迴避,在管理中,一味地進行嚴肅批評,從嚴處理。與此同時,學生家長又把處在學習期間的子女戀愛看作是洪水猛獸。學生從教師、家長那裡得不到正確的指導和幫助,反而不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也不利於學生學業的提高。

(二)戀愛觀因素。戀愛觀是指人們對戀愛的根本態度和所持的根本觀點,它包括戀愛動機、正確的戀愛態度、戀愛方式等。而正確的戀愛觀是在一定年齡及具備一定的知識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它為男女青年獲得真正的戀情指明了根本方向,由於沒有正確的戀愛觀,戀愛的雙方沒有基礎。

(三)社會文化因素。學生受社會形形色色文化媒體影響,而本身又缺乏分辨良莠的能力。學生面對的文化媒體中,關於情感、色情的話題比比皆是,各種誘惑夾雜其中,由於學生本身正確的戀愛觀又沒有形成,分辨能力差,缺乏自控力,因此很容易受到影響。

(四)學校教育因素。既然很多學生進行戀愛是出於「無聊和空虛」,那麼我們就應該反思:是不是學校教育沒有能夠引起學生的足夠興趣?學校教育沒有足夠的魅力把學生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學業上面?事實上,我們的學校教育的確存在著部分問題,一些學科不僅枯燥,而且難懂。部分教師沒有深刻領會「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而且在高考的大背景下,也很難不進行題海戰術,這就忽視了素質教育,這一點在欠發達地區尤為明顯。

二、對策及建議

(一)引導高中學生對「戀愛」有一個理性的認識。首先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戀愛需要責任」。讓戀愛者懂得:對戀人的負責就是對他人的負責,對社會的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負責,這樣今後步入社會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其次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異性」。人是社會的人,任何人都無法脫離其生存生活的集體,男女異性之間在思想和行為上存在較大的差異,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在於社會關系的不同」這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第三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戀愛是會遇到挫折的」。戀愛不會一帆風順,要使學生認識到戀愛不僅會付出大量時間,還極有可能遇到各種挫折,這種挫折會影響到個人的情緒、學習、生活。第四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戀愛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即使發生在中學階段的戀愛,也是需要付出一定金錢的,主要花費在基本的娛樂、購物、餐飲等方面。最後,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國文化的特殊性以及未來就業的嚴峻壓力。很多高中學生的戀愛具有盲目性,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影響就在於美歐影視、傳媒等的影響,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美歐國家的文化與中國文化具有根本區別,美歐國家的學生在經濟上獨立性較強,而且社會也為他們創造了在中學階段勤工儉學的很多機會。而中國文化重視傳統道德的延續性,而且現實中的學生在經濟上也缺乏獨立性,此外,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社會就業的嚴峻壓力,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在這個社會上就往往代表著「落後、貧困」。

(二)加強全方位的.心理疏導和思想工作。首先是加強德育教育,特別是應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開設專題講座。一方面從理論上給予指導,幫助他們盡快地形成正確的戀愛觀;另一方面是用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進行解剖分析,進行現身說教。其次是團組織、學生會、班主任應深入學生中間,多做細致的思想工作,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戀愛觀,使學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上來。

(三)以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進行引導。一些青年學生之所以談戀愛,用學生自己的話說,就是「無聊、空虛」。因此,要想使學生避免過早涉足其中,只有教育是不夠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使不同愛好的學生都能在課余時間,找到發揮自己特長的位置,這樣談戀愛的學生比例會自然下降,起到一味說教起不到的作用。

(四)心理咨詢。由於學生心理不成熟,使得心理不穩定、波動大,面對挫折無所適從,導致學生在戀愛或其它方面出現了諸多問題,有些學生從此一蹶不振,甚至有的輕生。因此,為了幫助學生調適各種心理障礙、心理困惑,應開辦心理咨詢。

(五)利用家校合力。學校是育人的重要環境,但是,家庭的作用同樣重要。像談戀愛這樣的問題僅靠學校的教育是不夠的,必須得到家庭的密切配合,做到孩子在學校和在家裡一個樣兒,不然學校的教育會和家庭的鬆懈管理、社會的負面影響相沖突,出現「作用與反作用」的無效勞動。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迅速發展,各種文化傳播速度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日益開放,戀愛這一現象也日趨低齡化且人數呈上升趨勢。青年學生作為一個特定的群體,缺乏必要的社會閱歷和經濟條件,往往不能正確對待戀愛過程中的種種問題,同時心理和生理發育的不平衡也給其的戀愛帶來困惑。青年學生的戀愛行為雖然有諸多的弊端,但只要我們能用一個正確的心態去面對,以理智的思維去控制,用正確的方法去指導,用積極的態度去引導,將戀愛建立在健康和成熟的基礎上,對青年學生的成長就會起到積極和重要的作用。由於社會因素的影響和人體身心的發展,戀愛這種現象不僅鋪天蓋地發生在大學校園,而且也頻繁地出現在中學校園。老師在處理學生戀愛問題上決不能站在學生的對立面去,不分青紅皂白地責怪,而應該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引導他們去認識愛情,處理好學業與情感之間的關系。

⑦ 青年人應該追求什麼樣的幸福

年輕人應該追求樸素的幸福,年輕人現在最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和諧的家庭,不要浮躁而且要有上進心哦不要懈怠

⑧ 青少年做加法更幸福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飛速發展且給予人們多元化機遇的時代。根據聯合國標准,15-24歲為青年人,一方面處於青年時期的他們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處於較高水平,另一方面他們處於一個宏擾巧對未來人生方向感到迷茫的時期,是一個探索,進取和成長的年紀。做加法是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提高知識水平同時獲得更多人生體驗。做減法即降低欲求,減少嘗試的機會,只求安穩的心理狀態。

心理學認為,幸福是指內心感到滿足,充實,是李老一種可以用獲得感來衡量的狀態。不同人生階段追求幸福應該具有不同的側重點,青年人考慮的幸福不僅包括當下的幸福,更包括人生長遠的幸福。今天我們討論二十一世紀青年人做加法還是做減法更幸福就是要看何者可以使青年人切實體會到獲得感而使內心達到充實滿足與愉悅的狀態。

首先,做加法通過學習更多知識,提高知識水平來使青年人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並拓寬自己人生的途徑從而得到內心的充實和滿足。人類進入21世紀,知識門類激增,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一個更注重開發人類自身的資源、潛力與價值的時代。所以說21世紀對青年人掌握知識能力和自身全面素質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在時代要求下他們需要不斷去了解和學習新的知識技能,才能不被時代所拋棄。另一方面,青年人往往處於一個迷茫的階段,難以確立真正的人生目標。梵高28歲才開始畫畫,蒲松齡40歲放棄仕途開始寫作。由此可以看出年輕時我們很有可能無法確定自己真正的人生之路。青年人正要多學習積累一些知識,多了解一些東西,不僅可以使內心充實,還可以在多樣化的選擇蔽鍵權衡中找到真正的目標,拓寬自己人生的途徑,增加人生的可能性,使通往幸福的道路更加平坦。

其次,做加法使青年人多行動多嘗試來獲得更多的人生體驗從而體會到獲得感並達到內心的愉悅。青年人在提高知識水平的同時也有權利去體驗生命中的種種美好。青年時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期,面對未知的世界青年人滿懷熱血,渴望去探索和發現更多事物。並且他們也擁有多種選擇和途徑。比如通過旅行可以開拓自己的眼界,增長見識,體驗到世界的精彩。同時,青年人可以嘗試更多有趣新鮮的事情,豐富自己的人生。比如去增加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試著去接觸像攀岩,潛水這些老了以後無法再去嘗試的運動。我們鼓勵青年人增加生命的體驗,大膽探索未知的事物,去體會各種感情各種經歷。在體驗的過程中使內心達到滿足和愉悅,從而提高幸福感。

閱讀全文

與青少年怎麼追求幸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樊城區幸福路在什麼位置 瀏覽:607
婚姻中的丈夫是什麼心態 瀏覽:557
經濟艙有什麼不一樣 瀏覽:692
閃婚女人怎麼提升幸福 瀏覽:891
美女被男子傷害了怎麼辦 瀏覽:191
你和對象最幸福的是什麼 瀏覽:374
樂清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鄉鎮 瀏覽:923
經濟管理處是干什麼的 瀏覽:333
什麼地方容易偶遇愛情 瀏覽:440
區分幸福和快樂有什麼用 瀏覽:420
如何破局婚姻制度的關系 瀏覽:852
海邊攝影師美女怎麼工作的 瀏覽:759
免費經濟錢從哪裡來 瀏覽:673
打王者如何讓自己的經濟快速發展 瀏覽:59
王安石變法在經濟軍事方面有哪些舉措 瀏覽:329
新婚姻法住房公積金如何分割 瀏覽:282
還有個大瓜什麼幸福一家人 瀏覽:386
硬體健康功能在哪裡 瀏覽:400
夕陽產業怎麼做出朝陽事業 瀏覽:34
淄博市新經濟開發區房價多少了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