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幸福是什麼實踐報告總結

幸福是什麼實踐報告總結

發布時間:2023-08-05 03:06:52

『壹』 幸福是什麼的作文

第1篇: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媽媽滄桑的臉龐,她把我撫養成人,自己卻不知道自己越來越老……

幸福,是爸爸大大的手掌,小時候,他常常用這雙大手,扶著我,直到我能邁出一小步一小步的時候……

幸福,是老師的誇獎,我考得一根火腿、兩個雞蛋的時候,老師都會誇我棒,誇得我心裡甜滋滋的……

幸福,是同學的問候,去到學校的時候,時不時會遇見在路邊買早餐的同學,他們見到我,都會問我,吃早飯了嗎?一句簡簡單單的問候,使我心裡暖暖的……

幸福,是好朋友的心聲,當TA向你吐出自己的心事時,你會感到欣慰,因為交到了一個信任你的朋友,大大小小的心事都和你分享,多好……

幸福,太多,靠自己去發現,靠自己去觀察,這才是真正的幸福。

第2篇:幸福是什麼

未完成的旅途,你的微笑是那麼的美麗,讓我無法戒掉,你說這是幸福的味道,可是我們覺得,我們彼此都不了解,但我曾試著去了解你,到頭卻滿身是傷,而你卻說、我喜歡別的女孩了,而你再說這句話的時候有考慮過我嗎。沒有吧,而我從來都只是默認,應為我很脆弱。再和你在一起的時候,我都想停在那一秒,可是那些都不不現實的事,可是想你的念頭戒也戒不掉。我只想緊緊抓著你的'手,就算再大的痛也會堅強的微笑,那未完成的旅途,是幸福的味道,甜味也剛剛好,而缺少了一個人。是誰?我也不知道。或許是你吧。但是……不說了。累了、不需要你說那兩個字了。我們就當從來就不認識,這樣我會更好受點,你需要我的時候我每次都會出現,而我需要你的時候,你每次都不在。還是兄弟好、能陪你。但要是讓我選,在兄弟和一個不愛我的人之間,我會毫不猶豫的選,兄弟。不需要點名了。都清楚……

第3篇: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今天,我讀了《幸福是什麼》,頗有感受。

這篇文章寫的是:從前有一個村子,村子裡有一口老噴泉,已經不噴水了,上面堆滿了枯枝敗葉。三個牧童主動拿著鐵鍬和鋤頭去清理這口噴泉。經過他們的艱苦努力,結果把這口老噴泉清理好了,重新又噴出了水。村裡的人們、花草、樹木,又喝到了水。這時,出現了一位智慧姑娘,智慧姑娘為他們的健康喝了三口水,又祝他們幸福。三個牧童問她幸福是什麼,她沒有告訴他們,她讓三個牧童自己弄清幸福是什麼,十年以後他們再見面。如果到時候他們還不知道幸福是什麼,她就告訴他們。十年以後,他們又相遇了。他們互相說出了幸福是什麼,過了一會兒,智慧姑娘來了,她總結了一下幸福是什麼。

今天,我懂得了幸福是什麼:「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比如,我為班級打掃衛生,美化了教室環境,給同學們帶來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同學們很高興,我也感到了幸福。我在馬路上撿果皮、紙屑,美化了社會環境,沒有了果皮、紙屑,人們摔不倒,我也感到幸福。

第4篇:幸福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我也有我的幸福,而且,我有很多幸福,現在讓我告訴你一些我最幸福的事吧!

看書使我幸福。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晚上睡覺前,媽媽總會把我抱在懷里,拿出各種各樣的書,和我一起閱讀,我樂在其中,有時與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歡笑;有時也會因為主人公的遭遇而為他哭泣。漸漸地我喜歡上了看書,漸漸地我也認了一些字。看書讓我知道世界無奇不有,千奇百怪。看書也開拓了我的視野,看書讓我感到幸福。—中國教育文摘

看電視也使我幸福。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舉行,雖然我無法到現場觀看,但通過看電視使我了解了一些比賽情況;通過看電視我一樣可以為奧運健兒加油,喝彩;通過看電視,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獻愛心也使我幸福。5月12日,四川發生了大地震,消息傳來我們紛紛為災區捐獻愛心,我也捐出了我的大部分零花錢。雖然錢不多,但可以獻出愛心也使我感到很自豪,很幸福。

看書、看電視、獻愛心都讓我感到很幸福。我還有很多很多的幸福,以後我再告訴你們更多我的幸福吧!

第5篇: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呢?是愛籠罩了心的時候產生的感覺;回想著以前的往事,一幕幕幸福的畫面接踵而來。

那是一個下雨天,回家的路上,雨水淋透了我的全身,到了家裡我感道身上沒有力氣,媽媽知道了了,馬上帶我去醫院打了一針。回到家裡,媽媽給我煮了一碗姜湯,我喝著那熱氣騰騰的姜湯,全身都很溫暖,這時我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愉快,這種感覺就是幸福。

有一次,我們班選少先隊中隊長,同學們都推舉我,面對同學們的信任,我很開心,我當選後,大家用熱烈的掌聲祝賀我,當班主任老師給我戴上中隊長的臂章時,我感到了幸福。

還有一次,我家的鄰居丟東西了,讓我幫忙找找,我在樓下仔細地搜索,果然發現了一個紅提包,可能是鄰居的,我把紅提包給了鄰居阿姨,她表揚了我,說我是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此刻,我也感到了幸福。

原來世界上有很多幸福的時刻,只要你留心觀察就能發現幸福就在你的身邊!

『貳』 幸福是什麼 作文

幸福(拆字)

幸:土,代表房子;¥:錢;
福:一家人,要有吃的(田),有衣服穿。
幸福:就是一家人吃穿不愁,有房子住,有錢花。一家人在一起,有一個溫馨和睦的家。
幸,可以和"不"字組合,不幸的人就是沒有房子和沒有錢花的人。也是因為房子和錢,「有錢人」也會成為不幸的人。
福,沒有和"不"字的組合。所有有吃的,有衣穿,就是有福的人。
編輯本段
幸福的定義

信任並自由地給予和欲意的收入,定義為幸福。
心理慾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
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並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久遠的愉快心情。
幸福二字連用,恐怕是宋代以後的事,而且連用起來的意義,也遠非近世對於愉悅、舒適、如意的生活或境遇的描述。最早使用「幸福」,應該是把「幸」字當「祈望」、「盼想」的動詞,所以《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一》說到唐憲宗迎佛骨於鳳翔,奉納於宮中,韓愈寫《諫迎佛骨表》,皇帝氣得差一點貶死韓愈,可是盡管祈福如此虔誠的皇帝也未能安享天年。史家說:「幸福而禍,無亦左乎!」意思就是,求福而得禍,實在是大大地悖拗人意呀!
倘若「幸福」二字的連用,能還原成將「幸」字當做動詞,應該會給那些終日自覺不幸福或是不夠幸福的人一種比較踏實的感覺。道理很簡單:「幸福」不是一個已完成的狀態,是一個渴望的過程——而且往往不會實現。(張大春:《認得幾個字》)
幸福是對重復的渴望.(《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米蘭.昆德拉)
編輯本段
對幸福的心理學測量

幸福感指數
測試被試目前體驗到的幸福感的工具。美國心理學者A.坎貝爾等人1976年編制,分總體情感指數和生活滿意度兩部分。總體情感指數由與被試生活質量有關的8個項目組成,從不同角度描述情感的內涵;生活滿意度指數僅有一項。量表適用於18歲以上成年人,可採用紙筆測驗形式,無答題時間限止。
具體核算過程與評定:1、被試對每道題做出7點評定,計算時將滿意度加權重1.1,然後再與整體情感量表的平均分相加。2、總分范圍在2.1(最不幸福)與14.7(最幸福)之間,分數越高,表明幸福感愈強。3、該量表與事實的一致性是計算總體情感指數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其信度系數為0.55,再測信度為0.56。4、該量表的效度是計算總體情感指數與另一種幸福感的量表相關,系數是0.52。
幸福量表
亦稱「Paychap調查表」,評鑒一般人的快樂感的工具,目的是評價一項快樂技巧的訓練效果,美國心理學家福代斯1986年編制。除測得總分外,還能測量4個因子分:(1)已獲得的快樂感;(2)快樂性格;(3)快樂態度與價值觀;(4)快樂的生活方式。適用於成人,採用紙筆測驗。量表共有兩套,每套包括兩個相配的量表,每套量表有80道測題。被試對測題做出二擇一的選擇,分數越高,表示越愉快。該量表的復查信度平均為0.92,三周後的再測信度為0.86;其效度是計算與情感量表的相關,系數為0.72。
幸福量表編制與運用
全球民眾的總體幸福感呈上升趨勢(量表運用)
美國研究人員2008年6月30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近幾年全球民眾的總體幸福感呈上升趨勢。而丹麥人則在幸福感排行榜中位列榜首。
根據研究人員發表的一份聲明,除丹麥外,位列幸福榜前十的還包括冰島、瑞士、荷蘭和加拿大等。美國排名第16位。聲明沒有具體說明中國的排名。調查結果將刊登在7月出版的美國《心理學展望》雜志上。在2007年7月出版的美國《心理學展望》雜志上,一份相關研究對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排名中,中國的幸福指數排名第44位。
這項調查由美國密歇根大學政治科學家羅納德·英格利哈特主持,研究得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在1981年至2007年間,全球多國的社會學家對52個國家和地區的民眾展開跟蹤問卷調查,受調查者總數達到35萬。
調查過程中,研究人員向受調查者詢問2個問題,分別是「你認為你很幸福、有點幸福、不幸福還是一點也不幸福?」「你對最近生活的總體滿意度如何?」。
綜合受調查者回答,調查人員得出一項幸福指數。結果發現,近年來,受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中有40個幸福指數上升,其中幸福指數上升最多的是烏克蘭。中國也在幸福指數上升的國家之列。
除此之外,有12個國家和地區的幸福指數下降。但總體而言,最近幾年全球民眾的總體幸福感呈上升趨勢。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近年來的社會變化。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低收入國家經濟顯著增長,數十個中等收入國家走上民主化道路以及發達國家男女更為平等和少數族裔社會地位提高。(新華社電)
編輯本段
幸福的分類

幸福
幸福的多少,來自有幸福感之事件的多少。
幸福的大小,來自所做有幸福感之事的大小(如導存社會、地球等都是大事)
幸福的長短,來自有幸福感之事持續時間的長短(如大的夢想、目標、願望等都是比較長的樂趣)
幸福的深淺,來自該事在你心中地位的深淺(如:愛情、友情、偉大之事等)
如果你想直觀和感性的去感受各種幸福感,讓自己自然的去選擇,那麼你可以查閱各種小說、電影等,它們都會讓你得到各種追求幸福的動力,並讓自己更幸福!
【全集然文明】邏輯:自然萬物都有引導他們存在的東西,簡稱為【導存】,第一次引導事物存在的是本質和規律,簡稱為【一次導存】;第二次引導事物存在的是生物意識,簡稱為【二次導存】;而幸福感就是二次導存的特殊指示工具,為【正向特示】(正方向的特級指示,指示人們做那些事情對他們/社會/宇宙是有利的,請繼續做下去)
編輯本段
幸福的來源

全集然文明邏輯:
任何事物都有潛力成為人們的幸福的源泉!樂趣和快樂是二次導存(意識)的一種正方向的指示工具,提示人們相關事物對他們的存在有利益,所以繼續獲取或追逐;而大家知道任何事物對人們都會有潛在利益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有潛力成為人們的幸福!因此只要大家努力的去挖掘這些事物對自己的好處,那麼人們的人生即將幸福無限。
幸福北歐秘密
在2008年劍橋大學發布的《歐洲社會調查報告》中表明:寒冷的北歐地區的人幸福指數最高,其中丹麥人最快樂;而溫暖的南歐地區的人幸福指數最低,其中義大利人最憂郁。劍橋大學的這項調查是在15個原歐盟成員國中進行的,他們要求被調查者為自己的幸福指數以及社會滿意度打分(1分最低,10分最高),最後計算出每個國家的幸福指數和社會滿意度平均分。
這項調查是在歐盟的資助下進行的,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對歐盟15國的大約2萬人進行抽樣調查,要求他們對自己的幸福感和社會滿足感進行評估。此外,他們還要回答一份由心理學家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整體幸福指數都很高,丹麥人排第一,平均分為8.3,芬蘭人排第二,平均分為8.06;而南歐的義大利人、葡萄牙人和希臘人則墊底,其中義大利人的平均分僅為6.28。
在生活滿意度排行榜上,丹麥也高居榜首,墊底的同樣是葡萄牙、希臘等南歐國家。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地中海陽光海岸地區的人最快樂,但我們的調查結果不是這樣。」該項調查的負責人路易莎·科拉多博士表示,「在我們的歷次調查中,義大利、葡萄牙和希臘一直處於墊底位置,而氣候寒冷的國家則普遍比較快樂。瑞典、芬蘭等國的幸福指數都比較高,丹麥則是最快樂的國家。」
幸福關鍵詞:合理的社會結構。
丹麥的國內生產總值非常高,失業率很低,丹麥人還非常熱愛他們的王室,王儲弗雷德里克跟澳大利亞平民姑娘瑪麗之間的童話式婚姻更是為人津津樂道。在15個國家接受調查的180個地區里,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幸福指數高居榜首。
丹麥的社會開放程度也很高,它是世界上第一個讓同性戀婚姻合法的國家。
哥本哈根一家旅遊公司的經理拉斯·約根森表示,丹麥人快樂的秘訣在於「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平衡,以及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的平衡。「我們是一個小國,人們的貧富差距非常小,也基本沒有等級差別,因此人們的生活都很安逸。」約根森說。
丹麥駐英國大使比爾格·約根森也表示,丹麥是個開放的國家,全球化水平也很高,這些都是讓丹麥人感到幸福滿意的因素。
另外還有一項研究指出,丹麥人對未來生活的心理預期比較低,這也是丹麥人比較快樂的重要原因。
幸福關鍵詞:朋友
根據問卷心理學家得出這樣的結論:感覺幸福的人一般朋友較多,而且至少擁有一位貼心的好朋友;女性的幸福感一般超過男性;老年人和年輕人的幸福感一般高過中年人。
此外,調查還顯示,本土居民的幸福指數一般高過移民,這是因為當地人擁有更廣闊的社會交際網。對此科拉多博士指出,「政府應該採取更多的措施來加強社會包容度,這對提高社會幸福指數非常關鍵。」
幸福關鍵詞:誠信信任
丹麥人的誠信由來已久,表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與人之間不說謊、不欺詐,讓記者印象深刻。例如,在商店購物,一周之內憑發票可以任意退換商品,無需任何理由,因為商店完全信任顧客,他們既然拿來退換,一定是商品存在瑕疵。記者曾買過一雙鞋,已經穿了兩個多月,鞋上的扣子掉了一個,沒想到鞋店馬上給記者換了一雙新鞋,他們從來沒有懷疑過鞋子的扣子可能是顧客人為弄掉的。因此,32歲的瑟倫·克里斯蒂安森對媒體說:「在丹麥,我能安心地走在路上,不必擔心欺騙和謊言,這讓我感到很幸福。」
此外,丹麥商家的誠信更令世人稱道,尤其是涉及食品安全的製造商,不造假、貨真價實保證了人們享受優質安全的生活。當地有一個環保樣板島——珊姆索,以生產綠色蔬菜而聞名。在超市中,你根本不用擔心超市會貼上珊姆索的標簽而出售非綠色食品,而且,珊姆索的生產商在著力保護他們的原生態土地,不會為了提高產量而使用化學農葯。另外,超市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出售的每一個雞蛋、一袋牛奶、一塊麵包全都印有食用期限,過期一天就全部回收銷毀。提到隨意塗改食用期限的行為,這位負責人表示,他們根本沒想過,而且,只有商家說到做到,才能讓人們吃得安心。
綜合15個國家被調查者的觀點,報告指出,金錢跟幸福快樂之間的關系並不大,人們幸福感的關鍵因素為「信任」——對朋友、鄰居的信任以及對公共機構,比如政府、警察、君主的信任。
科拉多博士解釋說:「高幸福指數國家的人們一般都比較信任他們的政府、法律,人們相互之間的信任度也比較高。英國目前的社會狀況則相反,政府、警察等公共機構的受信任程度較低,社會上人們也常常處於互相不信任的狀態。」
調查顯示,義大利人對政府的信任度最低,即使很富裕的義大利人也覺得自己的幸福感不高。
編輯本段
幸福與勞累

自古有言:樂此不疲(也就是說:做自己感覺有樂趣的事情,那麼自然不會感覺疲憊和勞累,而幸福感本身就是一種樂趣)
【全集然文明】邏輯:做任何事情都會產生相對應的情緒,勞累和疲憊是二次導存(意識)的一種【反向特示】指示人們哪些事物對你沒多大幫助,請放棄別做了。而既然做哪些事情產生了【正向特示】:幸福,那麼一般就不會產生【反向特示】:勞累了。當然,做得超過了身體的負荷,那麼還是會出現【反向特示】讓你休息會兒的。所以整體來講做那些事情可以產生【偏正向特示】。
編輯本段
中國幸福學——幸福公式

一 根據幸福定義求公式
幸福就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根據以上定義以及每個人的不同情況,我們就可以得出幸福的公式。
就某人的某一個幸福而言,某人對某事物的幸福感(F)與其對某事物事前的渴求度(Q),以及事後的被滿足度(Z)以及每個人所特有的幸福系數(K)是成正比的,即:
幸福感(F)=幸福系數(K)*渴求度(Q)*被滿足度(Z) .
根據以上公式我們可以知道:
1 在幸福系數(K)和渴求度(Q)一定的情況下,被滿足度(Z)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滿足度(Z)=渴求的事物實際被滿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
當被滿足度(Z)小於零時,說明渴求的事物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倒退了,那麼,幸福感將是一個負數,也就是渴求的結果不但沒有獲得幸福,反而陷入不幸當中.比如,炒股票渴求本周贏利10%,結果卻虧了(或叫做被套)10%,結果當然是不幸的了.
當被滿足度(Z)等於零時,那麼幸福感F也為零,炒股情形中,相當於不賠不賺.
當被滿足度(Z)大於零小於1時,說明渴求的事物有進步,但還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結果是有幸福感,但還有欠缺. 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結果是盈利小於10%.
當被滿足度(Z)等於1時,說明渴求的事物完全被滿足了,此時獲得的幸福感是完美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結果也是10%.
當被滿足度(Z)大於1時,說明渴求的結果超出期望值,那麼獲得的幸福感也就超出想像.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結果贏利大於10%.
2 在幸福系數(K)和滿足度(Z)一定的情況下,渴求度(Q)越大幸福(感)F也越
幸福
大.渴求度=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渴求度通常情況下為1,也就是設定事物的目標值與你正常的期望目標值是一樣的,。
如果設定的目標超出自己在一定時間,在正常情況下的力所能及,那麼,這樣的渴求度就會大於1,當然,這樣的渴求是不容易被滿足的,因為超出了你的期望.但如果被滿足,那麼幸福感也會更大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較符合實際,但如果設定贏利20%,那麼此時的渴求度就是2.
如果設定的目標小於自己在一定時間,在正常情況下的力所能及 ,或者說渴求目標很容易實現,那麼,此時的渴求度就是小於1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萬元較符合實際和有把握,如果你渴求本周贏利5萬元,那麼你的渴求度就是0.5.那麼,如果你的渴求被滿足,那麼你的幸福感就會打對折的。
3 在渴求度(Q)和滿足度(Z)一定的情況下,幸福系數(K)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
在同樣的條件下中,在擁有對同樣事物的渴求度(Q)和被滿足度(Z)的情況下,每個人因為性格以及愛好等自身特性的不一樣,從而導致每個人獲得的幸福感也不一樣,簡單地講就是說,有些人愛激動,而有些人不易激動,幸福系數也可以稱之為激動系數。這個幸福感的差別系數就是幸福系數,假如設定幸福系數K最小值為1, 那麼,在通常情況下每個人的幸福系數都是大於1的。
通常情況下,女人的幸福系數要大於男人的幸福系數,因為女人一般比男人愛激動,所以,女人一般比男人容易得到幸福,以及容易得到更大的幸福。比如男女結婚,男人和女人獲得的幸福感就是不一樣的;與之相對應的是,女人易受挫折,好有不幸感。
通常情況下,小孩的幸福系數要大於大人的幸福系數,因為小孩比大人愛激動。
二 簡化的幸福公式
因為 幸福感(F)=幸福系數(K)*渴求度(Q)*被滿足度(Z) .
因為 滿足度(Z)=渴求的事物實際被滿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
因為 渴求度(Q)=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所以 幸福感=幸福系數(K)*(乘以)所渴求事物實際的被滿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編輯本段
1〉概念

拼音:xìng fú
英文:well-being;happiness;blisshappy
幸福是人在創造生活條件的社會實踐中,由於感受和理解到個人 ,集體乃至人類的目標,理想和正義公益之事業的實現而得到人格上的滿足。(倫理學標准概念)
1、定義
幸福是指人感知自己的需要、條件和活動趨向和諧的生活狀態。
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
因此幸福也可以理解為對慾望的滿足.
當然.現在許多人對幸福的定義有的時候不是這樣.也有不一樣的理解.
有的時候可以把幸福理解為.當你的心對你所擁有的一切所感到滿足時.即是幸福.
幸福就是對現狀的滿足和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2、幸福的本質
人對生活的滿意感、和諧感,滿足感。
編輯本段
2〉幸福定律

中國幸福學認為,幸福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由此我們就推導出幸福的六個定律。
一、幸福第一定律——幸福感都是暫時的
人們獲得的幸福感都是暫時性的,就像不幸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會逐漸淡化的,所以,我們如果想繼續擁有幸福,想過幸福的生活,就必須去不斷地滿足更多的渴求。
二、幸福第二定律——幸福感的遞減性及推論
人們得到一個幸福後,那麼人們對同一個或同一類幸福的渴求度就會遞減,當人們再次獲得這個或這類時幸福時的幸福感就會逐漸遞減,當達到足夠多的N次時,渴求度會變為零,幸福感也就變為零了。
推論 1 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
因為幸福的遞減性,我們進而可以進一步得知,當我們享受過一個幸福N次後,在一般情況下,這輩子,我們是再也享受不到這個幸福了。
推論 2 幸福資源的遞減性
因為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們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有限性,所以,人們能享受的幸福資源是有限的,也是在遞減、減少的。
三、幸福第三定律——人們獲得幸福的經歷越曲折,獲得的幸福感越大
渴求度是與幸福感成正比的,所以,如果獲得幸福的經歷越曲折,那麼人們的渴求度就會相應變大,那麼獲得的幸福感就會越大。
四、幸福第四定律——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 及推論
因為幸福感與渴求度成正比,所以當人們對某事物沒有渴求時(也就是渴求度為零時),那麼,某事物也就不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推論一 幸福與金錢沒有直接關系
因為幸福的直接來源是渴求,因為金錢並不能給所有人帶來幸福,所以幸福與金錢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推論二 隨著物質財富的增加,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次數卻越來越少,幸福感的強度也越來越小。
隨著人民擁有的物質財富的增加,人民的渴求資源卻變得越來越少,所以在物質財富方面人民能獲得的幸福也就越來越少,而且獲得幸福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同時對地球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大。隨著物質財富的增加人們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質財富方面的幸福也更易被滿足。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發展 所得出的結論,即: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物質財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獨幸福除外。所以說,如果我們一味地搞經濟發展,結果只能走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老路,最終人民得到的幸福反而會越來越少,這是一條得不償失的發展道路。
推論三 人們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數量遠遠大於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數量
渴求既包括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渴求。我們在關注人民幸福的時候,首先考慮到的往往是人民在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具體表現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上),經常忽視了人民精神方面的渴求,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方法,是一種得不償失的發展思路。
當人民富裕起來的時候,當人民的思想充滿了金錢意識的時候,那麼人民的思想就開始腐朽墮落了,社會就開始沉淪沒落了,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再也找不到了。到那時即使我們比美國人更有錢,比美國更強大,又有何用。金錢是換不來幸福的。
幸福第五定律——幸福是需要感覺的。
幸福是需要有感覺的,如果你的渴求事實上已經獲得了滿足,但當你沒有感覺或感覺不到渴求被滿足的時候,你仍然是不會有幸福的感覺的。
幸福第六定律 幸福感的獲得是需要有愉悅的心情
如果你的渴求獲得了滿足,但此時的你如果仍沉浸在其他事件的悲痛之中,那麼此時的渴求被滿足的感覺仍然是難以獲得幸福的。
幸福就是知足 對自己已經擁有的但別人仍在苦苦追求的,甚至一生都在追求不到的感到慶幸,感到知足
編輯本段
3〉幸福的規律

定義
人的幸福三要素需要、條件和活動之間必然的、穩定的、本質的聯系和客觀存在的發展趨勢。
內容
1、幸福的需要規律:適合條件不用付出代價或付出較小代價就能滿足的需要就是有利於幸福的需要,人要積極滿足、享受和發展這種需要;與條件相矛盾、沖突,滿足它要付出更大代價的需要就是有害於幸福的需要,人要接受、忽略直至遺忘它;
2、幸福的條件規律:不用付出代價或付出較小代價就能滿足需要的條件是有利於幸福的條件,人要充分享受和積極創造、改善這樣的條件;有害於需要滿足或要付出太大代價才能滿足需要的條件是有害於幸福的條件,人要避免做這種得不償失的事;
3、幸福的活動規律:使需要和條件趨向和諧的活動是有利於幸福的活動,人應該做這樣的事;使需要和條件趨向矛盾沖突的活動就是有害於幸福的活動,人不應該做這樣的事。
編輯本段
4〉幸福的原理

1.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實現的一種主體生存狀態。人們在為理想奮斗過程中以及實現了預定目標和理想時感到滿足的狀況和體驗。對幸福涵義的理解因理想,追求的內容不同而不同。無產階級把幸福建立在集體主義基礎上,認為人們的幸福生活,不僅包括物質生活,還包括精神生活;個人幸福依賴於集體幸福,集體幸福高於個人幸福;幸福不僅在於享受,更不僅在於個人的享受,而主要在於勞動,創造和斗爭.
因為:
1 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 都存在有一個前提,即渴求。
2 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都是在渴求被滿足或部分被滿足的時候得到的。
所以:
幸福的定義就是: 幸福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
渴求就是人們希望實現某個不太容易實現的事情的願望。仔細體會一下不難理解,在我們的生活里,在報刊文章,電影電視里每一個令人感動的關於幸福的故事,無不都是主人公在有渴求的狀態下,並且在渴求被滿足或部分被滿足的時候才獲得幸福的。任何人任何一個幸福的獲得都來自於渴求,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摘自:中國幸福學研究)
編輯本段
5〉幸福的形式

人類對幸福的謀取,有精神的與物質的兩個方面。
人類謀取物質幸福的方式有四種形式:
(1)「損物」以致「益己」;
(2)「益物」以致「益己」;
(3)「損人」以致「益己」;
(4)「益人」以致「益己」。
人類謀求精神幸福的方式仍有四種形式:
(1)「益物」以致「損己」;
(2)「益物」以致「損物」;
(3)「益人」以致「損己」;
(4)「益人」以致「損人」。
個人由於理想的實現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種內心滿足。追求幸福是人們的普遍願望,但剝削階級把個人幸福看得高於一切,並把個人幸福建立在被剝削階級的痛苦之上。無產階級則把爭取廣大人民的幸福和實現全人類的解放看作最大的幸福。
細細品味下來覺得頗有幾分道理。一直以來,我只知道幸福是一種感覺什麼樣的感覺我說不清楚,只覺得,感覺幸福的時候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明媚。我想,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是最最重要的。所以幸福是什麼?是當你看到一捧鮮花的時候,是當你與媽媽聊天的時候,是當你與朋友分享喜悅與成果的時候,是當你看到明天的成績而努力拚搏的時候……我想,幸福,就在你的心中。
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取決於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取決於人的心態。所謂知
幸福
足者常樂就是這個道理。人要學會自我滿足。這里說的自我滿足,不是驕傲自滿,也不是阿Q精神,是對環境的適應。人應該學會改變環境,但更要學會適應環境,要做到這兩樣都有不容易,這是人生存的能力。你不可能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但是你也不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也就可以了。人應該有理想、有願望,有生活的目標。慾望和願望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人對客觀世界的強烈要求,而後者是人主觀世界的一種目標。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應該克制,不能放縱。品質高尚的人,不一定沒有慾望,而是能剋制慾望。從能剋制慾望到無欲,這是一個過程,是一個修養品德的過程。無欲則剛,是修養到了一定的程度。在生活上可以不滿足現狀,但必須通過自己的勞動、合法的手段去獲取。
編輯本段
6〉幸福的象徵物

隨著心理學的不斷社會化,人們已經開始關注精神品質的時代已經到來,越來越關注和諧、幸福,那麼幸福到底怎麼理解呢?幸福又到底怎麼獲得呢?這成為人類一個全新的問題,探索人們幸福是人們本性的追求,在物質世界不斷發展的時代,人們隱約的意識中感知幸福度正在下降,這是一個時代變遷的副作用,還是一個人類必經的道路呢!於是,後現代人文學者們有了自己的一些觀點,他們認為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是物品也不是文化,可以直觀到視覺化、聽覺化。幸福也是一種流動在任何一個生命里的能量,當你靜下心來就可以被感知到,在繁雜的時代不是沒有了幸福,而是人們丟棄了幸福。國內後現代心靈導師林仕錕曾經這樣比喻過幸福:「幸福一直都在,如同道路一樣,幸福不是終點站,幸福一直在路的兩旁」!是啊!幸福本身就一直在我們生活之中,只是我們忽略了幸福的存在,只想著那個遙遠的目標,於是把幸福遺忘在路的兩旁。獲得幸福的關鍵在於人們需要活在當下,享受當下。

在這個飛速旋轉的年代,人已經得到了太多太多浮華奢侈、豐富多彩,但常常以往了一件東西——簡單。

『叄』 不同階層幸福感的調查報告怎麼寫

不同階層幸福感的調查報告怎麼寫呢?一起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不同階層幸福感的調查報告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首先可以描寫調查報告的目的,第二個就是描寫調查的具體過程和數據,第三個要描寫調查報告的結果和分析。
居民幸福感的調查報告一:

一.調查背景:
國民幸福指數(GNH)最早20世紀70年代是由不丹國王提出的,他認為「政策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GNH)指標。如果說「生產總值」體現的是物質為本、生產為本的話,「幸福總值」體現的就是以人為本。完全受經濟增長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慾的陷阱,難以自拔。
2011年,「十二五」規劃開局幸福成為地方兩會熱詞。很多地方逐步呈現了「GDP減速,幸福提速」的趨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幸福指數」被置於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將會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二.調查准備:
為反映居民主觀幸福程度,在調查問卷設計中,分別設計了基本情況和問卷部分的調查項目,包括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社會保障、社會環境)、經濟收入、自我價值實現、家庭幸福和人際關系等多維度構建指標體系,並在抽樣調查的基礎上編制幸福指數。為了使本次調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這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和網上問卷調查,抽樣對象為年齡在0-70周歲之間的常住居民,涵蓋社會各年齡、各階層、各行業。並且在中山市實地進行了社會實踐,通過與社區群眾的溝通,來了解當前社會中民眾對於生活的滿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網上查閱了一些有關調查問卷及報告的信息,通過收集各方面信息並參考範例初步設計出了調查表,通過自己反復查看並參考別人意見,反復修改最終做出用於調查的問卷.最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了調查人群及較為可行的實施方案,對具體的調查實施作出計劃。自此,調查的籌備工作基本完成。
三.調查報告說明:
1.調查時間:2015年7月15日----2015年8月31日
2.調查對象:普通社區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調查單位:中山市
4.調查目的:通過了解當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對此社會問題的了解與重視,
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調查方法:調查問卷,問詢法,網上問卷。
6.內容概述:(1)被采訪者所從事行業所對應經濟收入多少。
(2)被采訪者的身心健康狀況。
(3)被采訪者的居住環境。
(4)被采訪者的家庭關系情況。
(5)被采訪者對自身工資及生存現狀感受如何(自身價值滿意
度)
(6)被采訪者對於影響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數據統計:
調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網上問卷76份。
典型舉例:
1.身份:公民
性別:男
工作:企業職員
年齡段:31~45
婚姻狀況:已婚
對目前收入滿意度:比較不滿意
幸福感較低
影響因素:收入比較低,與周圍人關系欠佳
2.身份:學生
性別:女
年齡段:18~30
收入:0
幸福感較高
影響因素:家庭和睦、人際關系,社會環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別:男
年齡段:45~60
收入滿意度:一般
幸福感較強
影響因素: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態樂觀
五、調查結果分析:
隨著市區的改造,人性化的設施也越來越多。城市中干凈的免費公廁、環境優美的街心公園、越來越多的城市綠化、越來越齊全的健身設施、越來越便捷的交通設施,這些都是對於政府滿意度和幸福指數提高的依據。影響居民幸福指數的主要因素
經濟收入和身心健康:
經濟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會物質條件中對幸福感影響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語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體、積極樂觀的心態是人們對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對幸福感影響程度頗深,也就是說對於普通公眾來講,能夠擁有穩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會環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給人帶來的感覺是影響人們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穩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無疑會促進幸福感的提高。社會環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環境的優劣影響著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會不僅可以方便居民的出行,還關系著他們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遊,購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從而幸福感也會比較高一點。
人際關系和自我價值實現:
說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緩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壓力,增強自信心,居民在處理各方面的事情時,還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幫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會幸福感。居民對自我價值實現充滿信心或有較高預期,說明對未來是積極樂觀的,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樂觀的心態,自身優勢多,能力得到發揮,內心的滿足感會增加,幸福感也會隨之提高。
六、調查結果總結
影響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響著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體越健康,越有機會接觸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創造新生活。家不僅僅是人們溫馨的港灣,還是人們愛的發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員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進行家庭活動。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對居民的幸福感有著重要的影響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百姓幸福指數,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強烈。幸福感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的人群。而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群,由於其物質生活和個人價值實現程度相對較高,則其幸福指數總體相對高一些。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幸福感也呈階梯式增長,這就充分體現了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齡的人群其幸福感有著顯著的差異。其中幸福感相對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45年齡段的居民,此年齡段正面臨子女教育、老人贍養、事業發展等各方面的問題,生活、工作壓力過大,且對自身的期望要求較高,導致身心疲憊,這是其幸福指數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群幸福感最高,18-30歲之間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數略高於男性,大多數女性在家庭承擔著主內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家庭,主要從家庭成員身上獲得幸福感;而男性更關注收入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且社會壓力較大。因此,女性對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感的體驗較男性強,故其幸福感要高於男性。
(5)幸福感較強的是政府人員、在校學生,幸福感較弱的職業是個體戶,普通居民,企業職員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職業穩定性較強,社會地位高,有著完善的社會保險,這些方面都優於其他職業,進而增加了他們的幸福感。在校學生對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壓力還沒有太多機會體會,故其幸福感較高。而對於幸福感較低的相關職業,如何提高這部分人對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從幸福率看,超過74.70%被訪者感覺生活比較幸福。
所謂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數量的群眾中表示幸福的群眾所佔的百分比,是用來測評群眾幸福廣度的一種方法,其單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數=效用/慾望。慾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它分為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慾望的滿足。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為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於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如果我們的慾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慾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個體根據自己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別有11.76%和52.94%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較幸福,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也就是說0%的居民認為自己不幸福。
七.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有些地方在確定幸福感時,想當然地設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乾的內容,將幸福感調查統計變成了數字游戲。有些官員為了突出自己的政績,到處宣傳炒作,作秀造勢,搞華而不實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眾還未評定,已提前將自己所在城市宣布為「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這種到達了頂點的幸福指數評比帶來的只能是官員的幸福,紙面上的幸福,對老百姓則毫無幸福可言。
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視民眾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民眾的幸福感歸根結底不能靠官方數據「一錘定音」。幸福是什麼?幸福在哪裡?只能靠老百姓說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里,幸福在百姓的心裡。
各級政府和領導者,讓幸福指數變成百姓幸福的唯一辦法就是將幸福指數工程真正變成為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數作為測試百姓冷暖的溫度計,設身處地地體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經常想一想,在這些數字背後,還有多少群眾看不起病,多少家庭買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學,經常問一問,群眾能否能用上干凈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對群眾的冷暖,感同身受,對民眾的困難和問題,逐項解決落實,只有這樣,才能讓幸福從冷冰冰的數字變成充滿溫暖的切身體驗。
對於幸福感中的生活滿意度、價值實現感、需求滿足感等主觀的抽象的指標,決策者要以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准確反映百姓的實際感受,以此作為加緊完善政策措施、糾正偏離的基本依據。
八.改進建議
雖然對於生活的幸福指數有所提高,但是物價的瘋長、工資的平穩態勢也成為了大眾的後顧之憂,政府應更多的社會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險制度,讓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養」。這樣人民的幸福感增強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擁護。
九.自身的總結與體會
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體會到個人力量的薄弱,團隊合作才是一個有利於工作開展的形式。在這次活動中,我也有了機會更深入的與各個階層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這一捷徑我能夠走進社會接觸社會和了解社會。雖然說我們在大學里已經不再扮演新生這一角色,但是在社會這所大學里,我們臉上的稚嫩把我們徹底的出賣了。在這里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的東西,在這里沒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做事才是生活的真諦!
幸福感的調查報告二: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近代化帶給我們的最大變化是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然而,與客觀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觀幸福並沒有呈現相應程度的提高。
(二)研究內容
1、問卷設計
幸福感是一個內涵較為豐富的問題,影響幸福感的主要由物質生活的滿足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等方面。我們針對這幾個方面分別設計了若干個問題來體現影響國民幸福感的因素。
2、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對學生,事業青年,中老年,老年和女性分別調查幸福感,幸福或不幸福的原因。
(2)問卷發放和回收過程。共制50份問卷,回收34份
(3)研究方法。製成圖表分析和百分比分析影響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二、關於居民幸福感調查的概述
(一)幸福與幸福感
幸福有很多現實意義,但就回答什麼是幸福,有很多現實問題:法國作家羅曼提出來:「幸福是靈魂的一種香味。」要是真的統計起來,不要說對「靈魂」、「香味」這些抽象的概念無從下手,即便是「你幸福嗎」、「你有多幸福」這類問題,也讓很多人無法回答。
幸福是相似的,工作穩定、收入高、各項福利有保障,這些都是幸福的物質保障;家庭和諧、和睦是幸福的精神保障。即便是如此,幸福的人中也有不幸福的一面,比如碰到感情挫折,可能就覺得不幸福,而更重要的是,幸福只是一種感覺,它是波動的。
(二)對待幸福的態度
沒有幸福能一夜之間就降臨。而人們更多的是希望幸福如同春雨一般,潤物無聲,生活每年都有新變化。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領域許多重大民生問題剛剛破題。如醫療、教育、生態等問題,都是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社會付出長期而艱苦的努力。
三、關於居民幸福感的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一)在被調查者中,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為14.7%回答「比較幸福」的比例最高,約佔六成,為35.3%,兩項相加為50%;
有20.6%的人做了說不清的選擇,20.6%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傾向於不幸福回答的比例為8.8%。
從性別來看,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的比例均高於男性,這與國外的許多研究結果一致。
從學歷水平看,大學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調查者幸福感最高,17%的感到非常幸福,61%的人感到比較幸福;職業高中、中專或技校學歷的被調查者幸福感最低,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為13%,回答「比較幸福」的比例為56%。
從不同年齡段看,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高的是61-70歲組,最低的為31-40歲組和41-50歲組。此外,30歲以下的青年人傾向於回答不幸福的比例最高,而70歲以上的被調查者中無人認為自己「不幸福」。
(二)首先,幸福指數標志著我國社會發展開始步入一個歷史階段,這一階段的突出特徵是:社會財富的積累已經使大多數民眾擺脫了基本生存需求的制約,民眾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成為可能。從追求生活水平提高到全面提升生活質量,開始成為多數民眾的一種客觀需求,也開始成為社會宏觀決策現實的目標。其次,它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開始關注包括幸福指數在內的人文社會環境指標,強調社會個體的內在體驗和感受對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目標的重要意義,是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重新審視以往社會發展指標的必然結果,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最後,它與社會決策者的價值取向和終極目標是完全一致的。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我們黨在任何時候都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就決定了黨在政策選擇上必然把為民眾謀幸福、為民眾提供盡可能優越的生存與發展條件作為所遵循的價值標准。
(三)國家在越來越注重人文因素的健康發展,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人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目的是以人的發展統領經濟、社會發展,使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與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相一致,使發展的結果與發展的目標相統一。正如_同志所說,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自身的和諧發展。堅持以人為本,不是抽象、空洞的口號,必須落實到發展的每一項措施中,貫徹到改革的每一個行動中。
四、相關成因的討論或措施
1988年4月,霍華德·金森24歲,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系博士。他畢業論文的課題是《人的幸福感取決於什麼》。為了完成這一課題,他向市民隨機派發出了一萬份問卷。問卷中,有詳細的個人資料登記,還有五個選項: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痛苦。E非常痛苦。歷時兩個多月,他最終收回了5200餘張有效問卷。經過統計,僅僅只有121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
接下來,霍華德·金森對這121人做了詳細的調查分析。他發現,這121人當中有50人,是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幸福感主要來源於事業的成功。而另外的71人,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婦,有的是賣菜的農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職員,還有的甚至是領取救濟金的流浪漢。這些職業平凡生涯黯淡的人,為什麼也會擁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通過與這些人的多次接觸交流,霍華德·金森發現,這些人雖然職業多樣性格迥然,但是有一點他們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對物質沒有太多的要求。他們平淡自守,安貧樂道,很能享受柴米油鹽的尋常生活。
這樣的調查結果讓霍華德·金森很受啟發。於是,他得出了這樣的論文總結: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幸福,一種是淡泊寧靜的平凡人,一種是功成名就的傑出者。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過修摻著洗衣粉放煉內心、減少慾望來獲得幸福。如果你是傑出者,你可以通過進取拼搏,獲得事業的成功,進而,獲得更高層次的幸福。他的導師看了論文後,十分欣賞,批了一個大大的「優」!畢業後,愛德華·金森留校任教。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愛德華·金森也由當年的意氣青年成長為美國一位知名終身教授。
20__年6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又翻出了當年的那篇畢業論文。他很好奇,當年那121名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現在怎麼樣呢?他們的幸福感還像當年那麼強烈嗎?他把那121人的聯系方式又找了出來,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對他們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反饋回來了。當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兩人去世以外,共收回69份調查表。這些年來,這69人的生活雖然發生了許多變化:他們有的已經躋身於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過著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於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據。但是,他們的選項都沒變,仍然覺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50名成功者的選項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僅有9人事業一帆風順,仍然堅持當年的選擇——非常幸福。23人選擇了「一般」。有16人因為事業受挫,或破產或降職,選擇了「痛苦」。另有2人選擇了「非常痛苦」。看著這樣的調查結果,霍華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連數日,他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當中。
兩周後,霍華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碼》為題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在論文中,他詳細敘述了這兩次問卷調查的過程與結果。論文結尾,他總結說: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會隨著物質的離去而離去。只有心靈的淡定寧靜,繼而產生的身心愉悅,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幸福是有波動的,制一種身心愉悅的狀態,懂得滿足才有真正的幸福。


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報告三:
一、前言
(一)調查原因:
追求幸福是人們永恆不變的主題之一,隨著人們對自身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幸福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因而對大學生幸福感話題的調查應成為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理性的幸福觀,提高大學生追求幸福的品質和能力,幫助大學生實現對幸福生活的建構,是大學生幸福教育的基本內涵。為了了解大學生的幸福感狀態,我們組對不同省份、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大學生進行調查,通過對大學生的幸福感狀況的了解,提出大學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的建議,是我們的的大學生幸福更強。
(二)調查對象:來自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省份的大學生
(三)調查方式:由於條件限制,我們組採用的是問卷調查的方式,問卷均採用選擇題的形式,分為多選題和單選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收回的有效問卷91份
(四)調查內容:大學生個人基本資料,對幸福感的理解,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感的因素,以及對提升幸福感的看法等等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對幸福生活的理解
大學生對幸福的理解是考察他們幸福觀的一個重要的基本問題,對該問題的回答往往決定了幸福觀中其它問題的看法。在「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的問卷調查中,被試者通過羅列方式回答問題,得到認識,從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健康的身體,學業上的成功、豐厚的物質條件、能和自己愛的人生活在一起、有知心朋友受到尊重與理解、無拘束的心靈世界等都是重要的的指標,百分數分別為86.81%、64.84%、60.44%、74.73%、74.74%、63.74%。可見,大多數大學生對幸福的認識是積極的、向上的,無論是對生活還是學習,大學生都能普遍理解到幸福的真諦,追求幸福,是每個大學生都為之努力的動力。樹立正確的幸福觀,至關重要。數據詳細參見下圖:
(二)大學生總體幸福感
1.對於「你幸福嗎」這個問題,調查中有55%左右的同學認為自己很幸福,也有44%的同學認為自己偶爾幸福偶爾不幸福,只有1%的同學認為自己不幸福,由此可見現在大學生的幸福感還是很強的。
2.關於大家認為什麼樣的人最幸福的問題,64%的同學認為是身邊的普通人,13%的同學認為是父母他們那一輩人,當然,也有23%左右的人認為是明星或者社會名人,因此我們也分析出大多數同學的現實感很強,能關注周圍的生活,也有些
同學不怎麼知足常樂,以為光鮮亮麗的明星才是幸福。
(三)大學生認為對幸福感有影響的要素
1.金錢仍與幸福感密切相關
如表所示,認為幸福與金錢有很必要的關系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13.19%,認為幸福與金錢有一定關系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76.92%,認為幸福與金錢毫無關系的人數僅占調查人數的1.1%。
值得關注的是,在大學生中認為幸福的生活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的比列只佔了小部分,可以觀察出,當今大學生對「金錢」的理解還是比較客觀和理性的。
2.學習生涯教育對幸福有重要影響
如表所示,認為學習生涯教育對幸福有一般影響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
31.87%,認為學習生涯教育對幸福有很大影響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64.84%,僅有3.3%的人認為學習生涯教育對幸福沒有影響。
教育對於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有重要作用。擁有一個正確的幸福觀對獲得幸福有著重要導向作用。由此,可觀察得到大學生對教育的重視與肯定。
3.幸福影響因素多元化
調查中,我們設置了多項選擇題,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幾乎每一個選項,都超過了50人選擇,是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可見當代大學生們對幸福的追求與感受並不是單單倚重某一個的要素,展現出當代大學生思想的成熟客觀。
三、建議
(一)從學校教育來看
1.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人是幸福的本質
2.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能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
3.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和享受需要與創造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的服從和融合於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樹立目標,堅定信心。
4.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戰勝挫折,振奮精神,增強韌性,並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與機會。
6.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的和行為與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已在業餘生活中過得充實豐富有意義,在健康積極優美的校園文化中滿足需求,增長知識發展潛能陶冶情操,增強他們的幸福感。
7.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繫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的順應社會發展。
(二)從大學生自身來看
1.大學生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金錢與人生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

閱讀全文

與幸福是什麼實踐報告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世界多極化有哪些經濟影響 瀏覽:236
秋季健康教育知識講座主題有哪些 瀏覽:776
太和鎮在哪裡辦健康證 瀏覽:623
事業單位人員上崗工資是多少 瀏覽:958
如何才能讓老婆在婚姻里順心點 瀏覽:899
美女問乞丐一天收入多少錢 瀏覽:729
用什麼定義幸福 瀏覽:650
健康的基本活動有哪些 瀏覽:91
婚姻中如何長期保鮮 瀏覽:996
紡織經濟雜志是什麼 瀏覽:16
北京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口碑怎麼樣 瀏覽:851
說謊的故事有哪些簡略 瀏覽:997
適當工作為什麼使人幸福 瀏覽:639
貓哥的幸福哲學想說什麼 瀏覽:182
關於玉米面有哪些小故事 瀏覽:274
村委書記事業編工資多少 瀏覽:323
婚姻每一天都在煎熬怎麼辦 瀏覽:743
172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瀏覽:816
綠色健康蔬菜是什麼 瀏覽:249
為什麼社會人比年輕人幸福 瀏覽: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