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生的幸福是什麼
問題一:幸福人生的定義是? 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取決於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取決於人的心態,幸福的特徵就是心靈的平靜,所謂知足者常樂就是這個道理。 幸福就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人們獲得的幸福感都是暫時性的,就像不幸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會逐漸淡化的,所以,我們如果想繼續擁有幸福,想過幸福的生活,就必須去不斷地滿足更多的渴求。人們得到一個幸福後,那麼人們對同一個或同一類幸福的渴求度就會遞減,當人們再次獲得這個或這類時幸福時的幸福感就會逐漸遞減,當達到足夠多的N次時,渴求度會變為零,幸福感也就變為零了。當你實現一個願望、達到一個目的、愛一個人、被人愛、一時的心情愉悅、快樂等等都屬於幸福。幸福沒有距離、沒有標准,幸福是一種感覺。當你心滿意足時,就是幸福。知足常樂能使幸福保鮮。
問題二:人生的三大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 我們生命生存的推動力。
幸福的意義?它顯示了我們生存的能力!
由於這種生命推動力是會削減或其受他元素牽動和影響 - 其他人, 缺乏生活必需品例如食品,衣物和住所的情況下。這種沖動將變得越來越弱,直至走向死亡或屈從,和它應該去的方向完全相反。
當個人有幸福水平非常低時,他的生命推動力是只集中在第一層次:自我生存。
當幸福水平越高, 他的生命推動力走向的第二層次:和家庭共同生存。
接著第三層次: 和群體共同生存,
第四層次: 和全人類共同生存。
第五層次:和萬物共同生存,無論是動物或植物。……
在這個世界上, 有得有失。
人由於不同的能力和需求, 幸福的生活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義。
基本上,我認為,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尋找我們所缺乏的東西, 以便讓身體和靈魂和游消慧諧, 生活更加平衡和有意義。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有不同的面貌, 能力和需要。當我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 這些能力和需要也不神答斷的在變化。
由於在不同的人生階段, 有不同需要, 因此, 隨時間,我們不斷的改變我們的目標和優先事項。如果生活中, 我們的需要能夠獲得滿足, 我們將感覺的生活將更加平衡, 更加有意義, 否則,我們將感到不滿意, 不快樂。
老百姓想擁有健龔,愛和財富。
問題三:人生真正的幸福是什麼? 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
問題四:人生一生的四大幸福是什麼 久旱逢甘雨 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 金榜題名時
問題五:人生最大幸福是什麼? 愛情
問題六:人生幸福的定義是什麼? 人生幸福的定義這是一個難以尋找標准答案的叩問。自有人類社會以來,幸福就成了人類永恆的命題,成了嚮往的終極追尋。人類社會幾千年的發展進程,就是一部追求幸福生活的厚重歷史。那生生不息的與創造,正是憧憬幸福生活的真實演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理解。其實幸福就是一種一種感受一種體驗,就是一種能夠使人舒暢的境遇和生活。通俗地說,幸福就是一盞照亮回家的路燈,讓人在黑夜中感到亮堂感到溫暖。
人活著是為生活更快樂更幸福而幸福生活要自己努力爭取來。幸福屬情感世界,是一種感覺.即人一種滿足感 幸福其實是很簡單的幸福是無處不在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幸福,要自己去發現把握。善抓住幸福的人才懂得什是幸福,世上最珍貴不是得不到也不是已失去而是把握住眼前幸福,為了人生的奮斗目標人必須使自己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尋找樂趣讓單調乏味的工作充滿生趣,使己無憂無慮身心健康生活和平而安逸,快樂過好每一天這是每個人都要尋找的幸福 如沒鬥志信心毅力,人可能遭到世人種種手段而艱難生存。
因此為使自己生活更幸福,必須樹立人生奮斗目標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實現這目標。自己努力了他去實現過程心情就會快樂,其實生活是奮斗和收獲橋手,人生短暫人生是應有合適目標,無論做什麼總要有所作為.生活應豐富多彩應不斷求索,不斷追求奮斗,盡管前進路上有汗水可能還有眼淚,定會在成功中獲得快樂和享受.一直為感受幸福是很困難事那是種燈火闌珊處境界。經歲月流年後才明白幸福很簡單,只要心靈有所滿足有所慰藉是幸福,健康活著是種莫大幸福。
幸福與知足常樂是一對孿生。欲壑難填是幸福的永恆對立。人的越高,幸福的指數就越低。不與別人攀比金錢和物質,不羨慕別人的權勢與顯赫,只按照自己的生活軌跡和人格操守工作創造,認認真真開心過好生活的每一天,讓每一天都充滿著陽光和快樂。這樣,幸福的指數就會在你的心間日日提升,快樂就會在你的身邊環繞。知足常樂永遠是提升幸福指數的一劑絕妙的傳統良方。 幸福是無法量化的,沒有絕對的衡量標准,它更多的是一種心靈層面的感受和體驗。有的人認為吃喝玩樂、酒色財氣是幸福,以攫取物質作為的一大快樂;有的人則認為平安、美滿才是幸福,以創造和奉獻作為的一大追求;有的人以功名利祿作為幸福的終極,有的人則以好善樂施的義舉來展示幸福的心境;理解和感受不同,幸福的內涵也就不同。
幸福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和場景中。平平安安、健康是一種久遠的幸福;團團圓圓、快快樂樂是一種親情的幸福;紅紅火火、高高興興是一種 *** 的幸福;平平淡淡、清清爽爽是一種恬靜的幸福;鄉村原野、牧童短笛是一種詩意的幸福;坐擁書城、點亮心燈是一種心靈的幸福;衣食無憂、周遊名勝是一種自由的幸福;花前月下、互訴衷腸是一種甜美的幸福;有成、和睦是一種美滿的幸福;尊老愛幼、弘揚美德是一種友善的幸福;愛崗敬業、工作是一種奉獻的幸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是一種豐收的幸福。福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它是盛開在人們心靈中最美的花朵。在把握原則的前提下,吃虧是福,依然是一個真理,因為這是一種大度一種氣量。這是對幸福的一種抉擇。任何事情都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就一定沒有幸福可言。幸福決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損公肥己、損人利己的幸福,嚴格意義上是不道德的幸福,也是不長久的幸福,定會遭到人們的唾棄和譴責的。我們需要的是用和汗水而獲取的幸福,是發自心靈而流淌的真正幸福。
問題七:人生所謂的幸福是什麼? 電視里不是說了嗎?上廁所一個坑,你叮上了,你比我幸福;我好不容易蹲上了,沒帶手紙,你還是比我幸福…太長了,不想打字了,幸福就在身邊,即使是一點一滴的小事,只是我們沒體會到而已
問題八:人一生最幸福是什麼 人生最大幸事有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而且人生幸福的會有許多,每一種好事都會產生幸福感受。這需要一種好心情,有了好心情那就是一生的幸福。這種好心情就是快樂。有快樂的心能想快樂的事,就能成就快樂的人生。
② 什麼是幸福感
心理學上把持續的快樂稱為幸福感,這跟一時的開心不同。你過得是否開心、是否幸福,跟你的快樂能持續多久有關。
問這個問題的人其實已經發現了過得開心幸福的秘密:
有的快樂是可以持續的,有的快樂則不能持續。
1.開心是有層次的。
你吃到了一塊美味的點心,那一刻是很快樂美好的。但這種快樂只能持續一小會兒,可能你多吃幾塊這種快樂就消失了。
但如果你追求的是親人間的天倫之樂、收獲知識的求知快樂、團隊中的不可缺失主力的成就快樂、事業成功的價值之樂,可能你的快樂會持續的久點,甚至貫穿一生。
人類的需求層次分為5類: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隨著每一個需要層次的升級,滿足的難度越來越高,但當隨著需要層次的提高,實現後收獲的幸福快樂的感覺也越來越持久。
意義本身有時候是苦的,有時候是難受的,但它同時是快樂和幸福的。所以幸福並不等於就是舒服。
關愛和被愛,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這樣你就有愛和歸屬;幫助和利他,別人因你的行動獲益,這樣你就獲得了一種被需要價值感;做你內心認為對的事情,用一生的行動去堅持實現它,你會有強烈的自我實現感,最終達到實現人生的意義。
找到自我位置,感恩,追求意義,幸福就會順其自然而來,並一直持續下去。
#關注微信公眾號【麋鹿心成長】,一起用心的視覺打開新的人生大門!#
③ 什麼是幸福感
在我看來幸福感就是讓自己過得開心沒有煩惱,可以自由的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隨時隨地都可以感覺到溫暖,所以對我來說這就是幸福感。
④ 什麼是幸福感(日知錄/全面解讀幸福感)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活著,然後希望獲得更好一點。活著就是要滿足生理需要,活得更好一點就是要滿足社會和精神需要。
怎樣才算滿足呢?幸福和自由是滿足的極限。追求幸福,作為人的目的和權利,具有恆久而又常新的意義,同樣,對幸福問題的研究也具有恆久而又長新的意義。
從古至今,學者們從未終止過對幸福問題的探索。早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先哲們就在探求人類幸福的途徑,當時的術語一直沿用至今。
幸福是一個多學科的命題。它涉及到哲學、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等諸多學科。哲學的很大一部分內容都嘗試著對「何謂幸福生活」的問題進行定義。心理學側重於對這種心理狀態的描述及其成因的探討。
自1967年Wanner Wilsion撰寫《自稱幸福感的相關因素》以來,源自社會學的認知幸福感模型與源自心理學的情感幸福感模型便綜合成了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理論模型,占據了幸福感研究的主流地位,成了幸福感的代名詞。
在研究的進程中,不同學科的學者根據自己探究的出發點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觀點和理論。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幸福是人類個體認識到自己需要得到滿足以及理想得到實現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是由需要(包括動機、慾望、興趣)、認知、情感等心理因素與外部誘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種復雜的、多層次的心理狀態。幸福感的研究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物質生活水平從總體上看,不斷地提高,人們夢寐以求的「豐裕社會」似乎成為現實。然而,與此同時人們對生活的心理體驗問題逐漸顯現稱呼來,幸福感的研究也應運而生。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幸福感再次成為國內研究的熱點。
幸福感是一種個人感覺,他取決於個人對生活、工作和社會的綜合滿意程度。理解並幫助人們獲得幸福和幸福感是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目標(Seligman 2002)。積極情緒是幸福的一個方面,積極情緒體驗不僅能夠反映個人的幸福,而且有助於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如歡樂可以強化社會支持網路,可以引導藝術和科學工作的進行,創造性地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滿足可以使我們產生審視自己生活狀況的願望。
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們可以用新的更積極的方式來看待我們自己和我們周圍的世界,所有這些都可能引發更深層次的積極情緒。幸福感的作用不言而喻,幸福可以增進創造性、提高生產力並且有助於長壽。有人認為,追求幸福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因此,幸福和幸福感是人類和人生的最重要課題,並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研究幸福感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因素將是學者們終身的責任,為人類的美好生活提供理論支持和引導。
幸福和幸福感
幸福與幸福感在文獻中沒有做過區分,二者是被通用的。因為長期被通用,似乎淡化了二者的區別。
我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區別幸福與幸福感:
第一,幸福是客觀的,如家庭美滿、工作順利、身體健康等實實在在存在的現象,帶有客觀性,而幸福感是對幸福的體驗,是個體對自己所處境地的評價,帶有明顯的主觀性,「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是一個例子;
第二,幸福是他評的,即某人所處的境地幸福不幸福是由他人或者社會評價的,而幸福感是自評的,是每個人對自己狀況的評價。例如,社會發展到現在,基本上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要,但是,人們對生活狀況的評價不一定與之相應,如別人認為某人很幸福,可他自己並沒有認為自己幸福;
第三,幸福不一定針對個人,還可以針對人生、人類,而幸福感是針對個人而言的,即幸福感是每個具體的人體驗到的幸福的感覺;
第四,幸福屬於哲學范疇,幸福感屬於心理學范疇。
主觀幸福感的概念界定
從早期對幸福感的哲學理解到主觀幸福感的現代科學,幸福感的概念有了很大的演變。早期的幸福感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論和思辨色彩,僅局限在哲學層面,早期的幸福感概念只涉及情感幸福感和認知幸福感層面。幸福的分類歷經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外界標准界定的幸福,認為幸福是基於觀察者的價值體系和標准,而不是基於行動者的主觀判斷。如「Aristotle」將「價值」看做判斷標准,「Tatarkiewicz」將「成功」作為判斷標准。第二階段是以情緒體驗界定的幸福,認為幸福就是愉快的情緒體驗,通過比較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何者占優勢來進行判斷。第三階段是個體自我評價的幸福。認為幸福是評價者個人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評估,這就是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就是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准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從內容上講,主觀幸福感是人們所體驗到的一種理想的(或非常滿意的)存在狀況,它涉及了特定社會條件下人們生活的主要方面。其核心概念與操作指標就是生活滿意、正性情感與負性情感。主觀幸福感重視個人主觀評價,重視個人主觀感受,對生活質量與心理健康評價有著重要的影響。
主觀幸福感的理論
遺傳以及特質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人具有快樂或不快樂的基因素質,這是由於神經系統先天個體差異造成的。明尼蘇達大學Tellegen(l988)等著名的雙生子研究發現,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撫養長大的同卵雙生子的SWB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個家庭中撫養長大的異卵雙生子要高得多。還發現40%積極情感變化,55%消極情感變化及48%生活滿意感變化是由基因引起的。而共同的家庭生活環境只能解釋22%積極情感變化,2%消極情感變化及13%生活滿意感變化。但基因對SWB的影響不是直接的,基因因素通過影響人的行為,增加經歷某種生活事件的可能性,在某種情境下,使某類獨特行為反應更可能發生,從而影響SWB。
人格—環境交互作用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人格與環境交互作用影響SwB,Diener(1998)等人提出三個SWB交互作用模型。交互作用的加法模型認為,非獨立變數的變異來源於個人,情境和二者交互作用的變異。一些人對積極情感反應的心理傾向性強,積極事件的發生會帶來更加強烈的幸福感。
幸福感需要人格和環境相結合才能產生。外傾者和神經質者對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敏感性不同正是這一交互作用的例子。外傾者對正性刺激反應強度高於內傾者,若情境當中存在愉快條件,就可以獲得不同的幸福感水平,在中性條件下,外傾、內傾者的情緒體驗相似。
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幸福感經歷了外部影響到內部決定的發展軌跡,內部因素如人格,歸因方式、自我效能、自我意識、等對幸福感有直接的影響作用。其中,人格會通過影響對遺傳、生活事件、經濟和社會關系等外部因素的認識進而影響到SWB。外部因素如遺傳、經濟狀況、生活事件、人口統計學變數、社會關系。當個體對負性事件進行歸因時歸因於外在的、局部的和不可控的原因要比歸因於內在整體的和可控的因素體驗到更多的主觀幸福感。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人們開始認識到外部因素對主觀幸福感只有中等程度的影響。幸福感在一定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他的穩定與性格特徵高度相關。布萊德博發現善交際與正性情感密切相關。
沃森和克拉克認為具有神經質和外向型人格特徵的人分別具有體驗負向情感和正向情感的天生敏感性。張興貴、鄭雪的研究結果顯示,神經質與負性情感正相關,與生活滿意度和正性情感負相關,外傾性和嚴謹性與負性情感負相關,與生活滿意度和正性情感正相關。神經質是主觀幸福感最有力的預測指標。雖然各個研究者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事,健全人格是擁有高水平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相反,由於壓力而產生的身心疾病和行為問題,都會降低人們的幸福感水平。
此外,壓力應對也是影響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壓力應對的三種形式控制式、支持式、迴避式中控制式為最佳應對方式。其核心是主動針對不同壓力作出反應,如有效的時間管理等。支持式能有效緩解壓力對一個人的傷害,其核心是利用個人或社會的資源支持來對壓力作出反應。迴避式是消極的忽略或迴避。
總之,一致的研究結果表明個體的外向性和神經質在不同的文化形態下均可以對於個體的幸福感進行預測。人格特質可以預測10年後的主觀幸福感。
社會心理學家已經發現,休閑活動的滿足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比其他變數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更為密切。參加日常的鍛煉能降低焦慮、抑鬱,增加自尊。
此外,積極參加群體社交或志願者活動,也具有強化主觀幸福感的作用。愛丁頓等曾指出休閑通過文化、經濟和社會的重要力量對人類的幸福、健康和生活的滿足感產生重要影響。還有研究發現,存在中年危機的婦女、老年人、失業者等社會群體,休閑活動能不同程度的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另外,主觀幸福感海域文化因素有關。Schimmack(2002)等人指出東亞人對於快樂和不快樂的中庸態度可能是根源於亞洲的哲學中的辨證思維,而歐洲和拉丁美洲人則更傾向於快樂的情感。
主觀幸福感研究的局限
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呼籲增加諸如「控制感」、「自尊」、「自我觀念」、「自主」、「自我價值」、「目的感」、「自信心」、「自我效能」、「力量感」、「社會的支持」等指標以豐富與完善幸福感的評估體系,而不僅僅局限於情緒與認知層面,這樣才能正確評價幸福感,揭示幸福感的本質。主觀幸福感(SWB)的另外一個缺陷就是指標(主要有生活滿意、正性情感以及負性情感)太少,信息量有限,不能滿足心理健康評價、生活質量研究日益增長的實踐需要。Diener本人也意識到這些問題,他認為在幸福感研究與調查中要使用諸如自尊或價值觀這樣一些指標,以彌補主觀幸福感的不足。
幸福感的整合模型
幸福感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是主觀與客觀、快樂與意義、發展與享受、個人與社會的統一,幸福感的概念不能僅僅包括對生活滿意度的評價,還應該包括人生價值以自我潛能的發揮,包括對社會的貢獻和與社會的融合程度,這樣才能正確、全面理解與揭示幸福感的本質。因此,現代幸福感研究必須實現整合,必須從更高層次,系統地、辯證地、科學地理解與研究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屬於研究人們對其生活評價的行為科學領域。主觀幸福感理論模型在心理健康、生活質量、社會指標研究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大量研究揭示: (1)高主觀幸福感具有很多優勢,不僅使人身心健康,而且能夠延長人的壽命。(2)全世界的人們都認同主觀幸福感的重要性。甚至那些相對不太幸福的人們也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幸福很重要。(3)主觀幸福感高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4)除了經濟和社會指數以外,主觀幸福感也是評價生活質量的一個主要方式。事實上,主觀幸福感能反映國家狀況的各個方面,而其他的測量都不能。和客觀測量結合起來,主觀幸福感提供了評價社會的必要的信息。
盡管如此,主觀幸福感反映的人的主觀體驗和內心感受,並不能把握幸福感的全部內涵與實質。
心理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但是它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60年代臨床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的發展。其強調個體在面對挑戰時有意義生活和自我實現的潛能,認為幸福是客觀的,不以自己主觀意志轉移的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成就,是自我潛能的完美實現。基於這種思路,心理幸福感強調人的潛能實現。心理幸福感的概念模型是人的心理機能的良好狀態,是人的潛能的充分實現。
Ryff於1989年提出六維度心理幸福感模型:(1)自我接受(self-acceptance),對自我持有一種積極態度;承認並接受自我多方面的品質,包括好的和壞的方面;對過去生活持積極態度;(2)機能自主(autonomy),具有自我決定和獨立性,能抵制要求自己以某種方式思考或行動的社會壓力、由自我內部調節行為、用個人標准評價自己;(3)生活目的(purpose in life),生活有目標,並有一種方向感;感覺現在和過去的生活有意義;持有給予生活以目的的信念;有生活的目標和方向; (4)人格成長(personal growth),有一種繼續發展的感覺;看到自我在成長和擴展;敢於嘗試新鮮經驗;有實現自己潛力的感覺;不時看到自己和自己行為的進步,更多反映自己知識和效率變化; (5)積極關系(positive relationswith others),與他人有溫暖、滿意和信任的關系;關心他人的幸福;有強烈的感情感染和親密感;懂得人際關系的給予和獲得;(6)環境控制(environmentalmastery),有能掌握環境事務的感覺、能控制復雜的外界活動、對環境提供的機會能有效利用、能選擇和創造適合個人需要和價值的關系。
社會幸福感
SWB與PWB都以個體為中心,而社會幸福感更關心個體對社會的貢獻和融合。社會幸福感起源於經典的社會混亂與疏遠的主題,源自社會學理論中個體和社會的統一思想。
Keyes發展出多樣化可操作性的社會幸福感維度:(1)社會整合(social integration),指個體相信自己屬於某一團體並且和其他成員一起分享團體的共同利益; (2)社會貢獻(social contribution),指個體對社會貢獻的自我感覺,個人是重要的社會成員,給世界創造價值的信念等;(3)社會和諧(social coherence),指對社會充滿興趣並且認為社會是可以理解和預測的; (4)社會認同(social acceptance),積極看待和接受他人;(5)社會實現(social actualization),指對社會發展和社會潛力的信心。
已有研究對幸福感要素模型進行了驗證,並肯定了心理幸福感六要素理論和社會幸福感五要素理論,社會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在實證研究中已獲得證實。社會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等級相關高達0. 44,社會幸福感的測量同樣也與傳統的情緒幸福感的測量(情緒和滿意度)有明顯區別。
Ryff曾經負責了一項幸福研究項目——美國中年人調查( the Mid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MIDUS),目的是評估成年美國人的健康與幸福,這是目前僅有的對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會幸福感的全面調查實證研究,為當前和將來對幸福感的研究提供廣泛的原始資料,並構成了幸福感研究的標准理論模型。
♥我心語♥
幸福感研究趨向
構建幸福感整合模型,編制整合模型的測評工具,促進幸福感理論的深化與應用。主觀幸福感(SWB)、心理幸福感(PWB)與社會幸福感(SWB)三種視角,從主觀到客觀、從個人到社會,構成了幸福感理論模型的完整風貌,形成現代幸福感研究中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⑤ 什麼是有意義的人生幸福感
最近對這件事頗有感觸,就是什麼是幸福感,什麼又是有意義的幸福感呢?
終其一生,我們追尋的到底是什麼,金錢?名利?權利?溫馨的家庭?愛?快樂?幸福?
其實,金錢和成功,不等於幸福,幸福也不等於幸福感,別人眼中的幸福,更不等於你自己的感受。
很多時候,我們的幸福感,是一種內心的豐盈感、滿足感,並不等同於我們擁有多少客觀外物,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和是否能享受其中,我的人生價值觀是什麼,我們又是如何排序和做取捨的,是否知足,是否找到了心中熱情,和生活的小確幸。
前兩天讀一本書,《少即是多》里說到,為什麼富足的人反而不快樂不幸福?裡面提倡了做減法,敢於舍棄世人所爭的名利、金錢、職級等,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個人ip。
確實,現在社會,很多富足的成功人士,白領,都每天頂著巨大的工作壓力,人際情緒壓力,賺的錢很多,操的心很多,真的覺得這是我熱愛的畢生奮斗的事業,我做著很開心的卻很少,大部分都邊抱怨吐槽,邊繼續著這樣的生活。
我有個朋友就是,非常聰明,有天賦,智商情商悟性思維都強於很多身邊普通人,學什麼都很快,輕輕鬆鬆,工作發展一直很順利。愛好也是,總是很快就學會了。於是覺得很多事都差不多,都無趣,找不到生活的激情,有著我們看來高薪又輕松、性價比很高的的工作,卻經常抱怨吐槽。如此優秀、讓人羨慕的人生和資源,但從她身上卻看不到最純粹的快樂。
我突然想到,郭靖,很笨,反應也很慢,但就是很有耐心,很堅持,專注,鑽研,並能享受於其中,覺得快樂,於是他在武功上,緩步慢慢持續發展,越來越好,達到很多聰明人想走捷徑的人沒有的高度。
還有那天打球,朋友一個大叔,打得也一般,但好像很喜歡打球的樣子,一直很享受其中,開心地笑著全程喊,「好球~好球~」
像我朋友那樣的聰明人,其實,如果一下子就學會了,沒有不斷追尋成長的過程,和因為喜歡熱愛而單純享受的樂趣,其實,也許一開始就能做得還不錯,但卻很難快樂和享受。
反倒是很多,掙得不多、腦子不太聰明的普通人,知足常樂,有著自己堅持多年的愛好,單純地享受其中,一直努力去做,簡簡單單,反而更容易獲得幸福快樂感。
所以, 幸福感是什麼呢,是知足常樂,擁有好的心態,活在當下,去感受。 比如我喜歡運動健身,當我去健身,感受身體分泌和荷爾蒙和內啡肽,和越來越好的身材,健身房的氛圍和能量場,回家路上騎著車吹著小風時,就感到單純的幸福快樂滿足感。用心尋找生活總的真善美、小確幸。
而有意義的幸福感是什麼呢,是堅持,去做你喜歡的事情,去做創造和產出 。同樣是快樂,如果是消遣性的,比如吃東西、看劇,快樂感會持續得比較短,完後還會有些空虛感和罪惡感,而如果是做些正向產出,哪怕跟工作和掙錢沒有任何關系,只是愛好,只是去做你喜歡的事,比如健身、讀書、寫作、做課、寫公眾號、打球、做設計、短視頻、創意構思、畫畫等等,只要你喜歡,且堅持做下去,你會感到很深的成就感、價值感、意義感。
所以有個愛好很重要。
如果沒找到天賦、特長、愛好、熱情,還沒到機會,靜下心來,慢下來,慢慢感受,慢慢找。
真正喜歡的事情,一定是願意花時間去做的,樂此不疲的,感到能量的,不需要外界的額外驅動力的。比如當我做寫作、分享心理學和情感知識時,我是很快樂,感到幸福感意義感的。
寧做一個像郭靖一樣慢慢積累、享受於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小事的笨人,不要做一個,反應快學習快,卻對一切喪失興趣和激情,覺得一切都無趣的聰明人。
願每個人都能找到人生最單純最本質的熱情、意義感和幸福感。
⑥ 人的一生追求的到底是怎麼樣的生活,怎麼樣的幸福感才是最充實最深刻的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煩惱:總是逼迫自己笑臉去迎合別人,參加一大堆自己不喜歡的聚會,使盡全力融入自己不感興趣的圈子裡,但卻讓自己活得越來越不真實。戴著面具生活也已經變成了每個人在當今社會的生活常態。其實,舒適的生活狀態,才是人生最美好的追求,也是最值得珍惜的樣子。
保持自己最舒適的生活狀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些人總是羨慕別人的生活,而忽略了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而有些人太過在意別人的眼光,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小心翼翼。
保持自己最舒適的生活狀態,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要有勇氣拋開旁人的目光和評價,在自己有限的條件下追求自己內心最想要的生活,只要自己過得輕鬆快樂,足矣。
然而,最舒適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子?一百個人可以說出一百種答案,因為每個人對生活的標准和追求是不一樣的,對幸福的感知自然也是不同:
有人認為,只要與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平凡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有人認為,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並且有時間和精力去享受,就是幸福;有人認為,自由自在的生活就是最舒適的......
我們應該學會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刪除所有的繁雜,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自己認為值得的事情上,追求自己所謂的幸福。
人的一生中,不管我們在追求著物質上的完善或精神上的充實,都不應該隨波逐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有價值的。
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濃妝艷抹:如果你覺得精緻的妝容可以讓你變得更加自信,那麼就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裝扮,展現出自己最美的那一面;如果你覺得素顏讓你更加舒適,那麼簡單自然也是一種值得尊重的魅力。
不需要為了跟上別人的時尚潮流而對自己有過分的偽裝,再驚艷的衣服也無法讓每個人都散發出同樣別致的光彩,適合自己的才是最舒服自在的。想盡辦法追逐所謂的高質量生活,超越了自己的能力范圍,最後換來的也許只是對生活的精疲力盡。
最舒適的生活狀態,就是在不對自己和別人生活造成影響的情況下,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且有拒絕不願意做的事情的自由。面對那些無效社交,面對自己不感興趣的圈子,面對不喜歡的聚會,有足夠的勇氣說"不",不需要因為各種原因而無奈地笑臉迎合。以自己最舒適的方式去生活,才能感受到自在和灑脫。
生活的主角從始至終都是自己,每個人的人生都在追求最舒適的生活狀態。只有拋開旁人的目光,享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斷嘗試一些有趣的事物,活出真實的自我,才是人生最美好的追求。
⑦ 什麼是幸福感幸福感的三大來源是什麼
長久以來心理學的研究注重那些不健康的心理問題,比如抑鬱症、焦慮症,但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也格外重要。心理學幸福感的三大來源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告訴你心理學提升幸福感的9個方法,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一、心理學幸福感的三大來源
1.快樂傾向是幸福感的來源之一,人們體驗到幸福,是因為感受到了快樂。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本我就是遵循著快樂原則,這是人們最基礎、最原始的沖動和慾望,比如餓的時候吃上一口飯讓人感到滿足,一桌美食讓人感到幸福。
2.意義傾向是幸福感的來源。人們在生活中參與活動,感受到生命的意義,這也能帶來幸福感。比如實現自我價值的意義,想像一下你是一個登山者,你的目標是征服珠穆朗瑪峰,當你登上山頂的那一刻,是不是實現了自己的意義?是不是會感受到無比的幸福感?
3.投入傾向也是幸福感的來源之一。當你全神貫注地投入手頭上的工作,你可能會忘記時間,感覺特別充實,這樣也能體驗到幸福感。
二、提升幸福感的9個方法
1.你認為自己幸福,你就會更幸福。心理學上提出主觀幸福感的概念,認為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感受,也就是說你認為自己幸福,那你就能感受到幸福。這還包含了心理暗示的道理:如果你暗示自己是幸福的,那你也就能感受到更多的快樂和滿足。
2.自己選擇、自己決定。那些獨立決定人生大事的人一般會更幸福,比如選擇自己的大學專業、畢業後的工作、選擇自己的結婚對象等,如果你有自主選擇權,那麼你會更加努力地去完成,這能帶給你更多的幸福感。
3.管理自己的時間。拖延症的人經常感到痛苦萬分,因為他們總是在後悔,如果你掌握了管理時間的方法,那麼你會更加有效率,完成更多的事情,讓你感受到幸福感。
4.專注於一件事。當人們注意力全部集中於一件事的時候,就難以感受到外界的干擾,這是因為注意力是有限的,也就是心理學上講的注意力的廣度。專注能讓人排除外界干擾,體驗到事物帶給人的幸福感。
5.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是社會性動物,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家人、朋友的支持,擁有好的社會支持,能讓人更有幸福感。哈佛大學一項75年的研究顯示:好的人際關系可以讓人更快樂更健康。
6.幫助他人同樣也能提升幸福感,這是因為人們幫助他人就是在給予他人支持,「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7.充足的睡眠能讓人更幸福。睡眠不足的人往往會頭疼、容易焦慮、注意力無法集中,當你精力充沛時,就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務,並能感受任務完成的幸福。
8.運動分泌的多巴胺能讓人產生愉悅感,所以多運動是能夠提升幸福感的。
9.保持樂觀和較高的自我效能感,這能讓人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更容易體會到幸福感。
總而言之,幸福感是人人都想要追求的一種積極心理品質。以上就是關於「心理學幸福感的三大來源,提升幸福感的9個方法」這個話題的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⑧ 人生真正的幸福是什麼
什麼是幸福?做自己喜歡事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是幸福。願望實現了是幸福。其實你覺得你幸福你就是幸福,幸福與不幸福都在你心中,幸福其實很簡單,只要你認為滿足了幸福就悄悄來到你身邊。幸福含義總是讓人捉摸不透,幸福階梯總讓人難以攀登,知足常樂是種幸福,甘於平淡也是幸福,就看我們用什麼心態去看待幸福去感受幸福。
⑨ 幸福是什麼感覺,怎麼追求幸福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個人得到滿足之後,而產生的喜悅與開心的一種情緒和心情。幸福,對於每個人而言,對幸福的認知和追求的范疇是不同的。所以,獲取幸福感的意義不同,體會幸福感的感受不同。用邏輯思維的解答,幸福是沒有真正的定義。
幸福感,取決於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最渴望獲取的願望,和精神需求的慾望而來定論。不同的人對幸福感有不同的期望值。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一種幸福感,對於需求著來說,只要實現各自的願望,就是一種情緒和精神頌攜上,獲取的最大知足感和滿足感。因而愉悅了心情,喜悅了情緒,精神倍兒爽。
由於每個人的幸福感和期望值不一樣,幸福指數不一樣,那麼努力的方向與目標也不一樣,獲取幸福的方式方法、途徑也不一樣,付出的代價大小也不一樣。因此,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必須是採取具體情況具體對待。要因人而異,因時而宜,因事而異,因不同的境遇而宜。
我們要追求幸福,首先要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幸福,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真正所需要的利益是什麼,或者是物質層面的,或者是精神層面的。只要有了方向與目標,就需要我們腳踏實地的,勤勤懇懇的,專心致志的去認真踐行和奮斗,並通過個人的努力與付出,力爭實現個人心中所追求的幸福目標。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些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對於幸福感,最重要的是用我們的心態,來平衡和制約它的慾望,也就是平衡制約我們所不能得以實現的幸福期望值。如果我們無法實現我們追求的幸福,我們可以選擇另一種態度,來慰籍我們內心的幸福感,那就是————心態。
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只要我們在內心降低一點期望值,我們的心情一定會得以釋放,情緒一定會是飽滿的,更不會因為沒有實現期望值而感到懊悔與自責,因為幸福無處不有處處有。只要內心滿足,幸福隨時就在我們身邊。
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愛打小怪獸,追求幸福就先做好自己就行了,努力讓自己變的優秀,變得可愛,變得美麗,變得熱情,變得有才華,自然而然就會吸引幸福的人!
幸福就州攜是一家人和和氣氣,無病無憂,逢年過節常相聚談笑風生。老年人 健康 兒孫孝順。不求家財萬紫千紅,但求家合萬事興。
幸福就是,家和萬事野跡伏興,
幸福是一種感覺。對於我來說,比較認同亦舒在《喜寶》里說的,我希望有很多很多愛,被一個我愛的男人寵成孩子;如果沒有這樣的人,那麼有很多很多錢也是好的。
幸福是一種感覺,感覺幸福了就幸福了。
她想把最好的給你,你想把最好的給她。相視一笑
我只希望有個溫暖的家。
幸福的感覺是知足,快樂,感恩。
追求幸福就要經常自己和自己比,有進步就知足,就快樂。
人死了就辛福了
⑩ 我們追求的幸福是什麼樣地
幸福被大部分人視為人生追求的終極目標。幸福是一種感覺,卻很少有人仔細思考幸福的定義。大眾普遍認為最基本的幸福來源於家庭美滿;更進一步的能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也能提升個人幸福感指數;而更高一層的幸福感,來源於實現自我最大價值,讓社會更加和諧。
家庭美滿的幸福感來自於能處理好夫妻之間的關系、婆媳之間的關系、父母孩子之間的關系;能處理好和同事之間的關系,能經營好事業,這叫事業有成的幸福;又能通過實現自我最大價值來服務廣大的社會民眾及國家,促成社會越來越和諧美好,這叫無私奉獻的幸福。每個人的情況不盡相同,但幸福的生活是所有人都期盼的,也都在努力追求著自己心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