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幸福感是怎樣產生的
SWB 是指一種主觀的好的存在狀態,或者是健康、快樂的狀態,與hpp的表達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指一種生存狀態,而後者指的是一種心理狀態。 幸福感的特點:1.主觀性,是指主要依賴於行動者本人內定的標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則評定,即自己的內心體驗。2.相對穩定性,是指幸福感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值,即瞬間的快樂不能稱其為幸福;3,整體性,是指主觀幸福感是一種綜合評價,他包括對情感反應的評估和對認知的判斷,即包括正性情感、負性情感和生活滿意度三種維度。 幸福感的結構:體驗快樂和積極情感是幸福感的主要組成部分。幸福感包括積極情感、沒有消極情感以及對生活滿意度的整體評價。 產生幸福感的因素:1.遺傳因素。幸福感受遺傳因素影響,積極和消極因素有著不同的遺傳基礎,特別是消極情感受遺傳的影響更大。 2.人格因素。人格的三個基本維度是內外傾、神經質、精神質。愛森克(1983)曾經指出「幸福可稱為穩定度外向型。幸福感中的積極情緒與易於社交的性格有關,這樣的性格容易與他人自然和快樂相處。同樣,抑鬱和焦慮產生消極的情緒而不是幸福感,因而情緒不穩定和神經質與不幸福相聯系」。像林黛玉那樣多愁善感的人格特質,怎麼會快樂起來。 3.自尊、控制點因素。自尊是持久快樂的重要基礎。當自尊下降時,幸福感會消失。有人在研究中年人的主觀幸福感時發現,自尊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最高。抑鬱者之所以幸福感水平低,是因為他們的社會技能不完善,而完善的社會技能是幸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能力、知識是人幸福感的源泉。 自我控制感是心理狀態的一個重要測量變數,較高的自我控制能帶來快樂和幸福。有些人相信金錢可以買到快樂,但事實上,絕大多數擁有很多財產的人卻很苦惱,很不快樂,其重要原因可能是要變得快樂,並不是你能得到什麼,而是你能控制什麼。「能為自己做決定的人是最快樂的」。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時間和支配自己的時間也是快樂的,工作自主性即工作時能夠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是滿意度的重要來源。監獄中如允許犯人移動椅子,控制房間里的開關和電視,他就感到快樂。抑鬱著並不是一個抑鬱的人,而是認為世界不可控制才導致抑鬱。 4.環境因素。人格對長期的幸福感相當重要,但社會情境和生活事件對幸福感更為重要。即使是一個外傾的囚犯也不如內傾的自由人幸福。 5.認知因素。認知影響行為,行為影響了外在的情景和幸福感。消極的信息加工偏見會導致消極的情感。社會比較也屬於認知模式,「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恰當的闡述了社會比較對幸福感的影響,即向下比較會自我增強,向下比較會自我威脅。 6.社交技能和社會支持因素。社交技能能促進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得到更多的社會知識,因此,他們更容易體驗到積極情緒。人都有基本的需要,希望在行為中感到自由和不受壓制,希望通過自身的行動減少同重要人物的距離。甚至和這些人發生聯系。 7.目標因素。佛洛依德認為,最大的幸福感來自本我,尤其是性本能的滿足,隨著文明的發展,人們放棄本能的快樂而去追求文明的目標,因而導致幸福感的下降。馬斯洛則提出需要層次理論,認為個體在特定水平上的需要滿足後,這方面的幸福感就會提高,進而追求高層次的幸福。 目標與幸福感相關,共產主義幸福的目標曾是多麼的幫助共產黨人度過那艱難的歲月。
㈡ 什麼是幸福感
什麼是幸福?
幸福感包括感覺狀態和生活方式因素的結合。與之相關的感覺狀態可能包括幸福和滿足。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包括滿足感、發揮個人潛力、對生活有一定的控制權以及參與有意義的關系。幸福感也與積極的心理健康有關。簡而言之,它是一種用於描述生活的許多方面的結構,包括心理、身體和社會健康。它的同義詞包括幸福、健康、積極的感覺、福利和健康。
它也可以被定義為一種平衡或體內平衡狀態。這種平衡是通過擁有足夠的資源來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來實現的。挑戰和資源都可能普遍存在於三個領域:身體、心理和社會。
當面臨大量挑戰和資源不足時,就會失去幸福。然而,人類被設計為努力實現平衡狀態。幸福感與人際關系、職業和個人成功有關。它通常會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學習和創造力、親社會行為和充實的關系。
為什麼幸福很難定義?可能是因為它包含了因人而異的各種生活經歷和感覺狀態。為了幫助個人評估自己,已經制定了一些措施。
什麼是幸福:如何衡量和改善幸福的指南
如何衡量幸福感?
研究人員需要就幸福的標准化定義達成一致,才能准確衡量它。因此,適當的衡量標准必須涵蓋幸福的各個方面,包括作為一種感覺狀態和一種生活方式。換句話說,有效的測量同時考慮了生活滿意度和功能。
幸福感可以進一步分為兩類:客觀的和主觀的。
客觀幸福感
客觀幸福感著眼於生活水平。這對於著眼於文化、國家或人群的研究很有用。它包括衡量教育、收入、安全和預期壽命。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國國家開發計劃署和義大利統計局確定了與客觀福祉相關的六個研究領域:
健康
工作機會
社會經濟發展
政治
安全
環境
什麼是幸福:如何衡量和改善幸福的指南
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包括對個人生活的情感和心理評估。兩個突出的主觀衡量標準是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測量主觀幸福感對於預測心理健康模式很有用。它本質上是由個人決定的。不管外界如何看待他們的生活,這衡量的是個人內心的感受。
主觀幸福感可以進一步分為兩類:享樂和滿足。享樂成分與感覺、情緒和情緒有關。滿足感與思想以及個人是否覺得自己的生活充實有關。個人經常根據社會和文化背景來衡量他們的思想和生活成就。
換句話說,重要的是要考慮個人生活的環境。根據社會和文化期望,個人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他們的生活。此外,如果不考慮環境,就無法衡量個人。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將主觀幸福感確定為評估幸福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