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幸福觀的理解是什麼
幸福觀是指人們對幸福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人生觀在幸福問題上的特殊表現,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生活的價值目標不同,幸福觀也就不同。人們的幸福觀受一定時代和當時社會條件的影響,在階級社會里還打上一定的階級烙印。
在倫理學史上,關於幸福同道德的關系、幸福的具體內容、實現幸福的途徑等問題,各派思想家論說不一。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把道德同幸福對立起來,或以為幸福在於天國的理想,或以為追求「物慾」即是不道德,從而主張禁慾主義。宗教道德的幸福觀則要人們忘掉現實的痛苫去追求天同的理想。
在中國,宋明理學認為:人們追求物質幸福是一種邪惡的「人慾」,與「天理」不相容,主張「存天理,滅人慾」。所有這類反對追求現世幸福的幸福觀,在實踐上都要求勞動人民對於現實社會的不公平逆來順受,放棄追求自身應得的利益。
舊唯物主義思想家肯定人們追求幸福的道德意義,甚至把幸福等同於道德,主張「幸福就是德性」。
(1)如何辯證對待幸福觀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提高幸福感的方法:
1、享受瞬間
要生活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把孩子的微笑當成珠寶,在幫助朋友們中得到滿意感,與好書里的人物共歡樂。
2、控制你的時間
幸福的人確定大的目標,然後落實在每天的行動中。一天寫300頁書是件很難的事,然而每天寫兩頁則非常容易辦到。這樣堅持150天,你就可以寫成一本書,這個原則可適應於任何工作。
3、增強積極情緒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消極的情緒使人沮喪,而積極的情緒催人奮進。幸福的人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消除消極情緒。
4、優待身邊的人
人們要學會很好地對待親近的朋友、配偶,能夠一下數出5個親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數出任何朋友更感幸福。
5、面帶幸福感
實驗表明真正面帶幸福感的人,他們更感到幸福。研究表明,經常歡笑更能在大腦中引起幸福的感覺。
❷ 如何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1.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2.幸福是一個總體性范疇。幸福是相對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標准。追求幸福的過程就是不滿足於現狀、不斷追求和創造更美好生活...
3.實現幸福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條件。我們要在追求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更加註重追求德...
4.樹立正確的得失觀 不要拘泥於個人利益的得失;不要滿足於一時的得;不要懼怕一時的失。
正因為事物內部包含著矛盾,而矛盾又推動著事物的發展,因此,我們要認識事物、解決問題,就必須學會正確對待事物中所包含的矛盾,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在遇到難以解決的矛盾的時候,要積極樂觀地去面對,尋找人生發展的新動力。
❸ 大一思修簡述正確的幸福觀內容
論述正確的幸福觀舉例如下:
「正確的幸福觀應該充分體現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的統一、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的統一、當前幸福與長遠幸福的統一、創造幸福與享受幸福的統一等方面的特徵。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有義務有擔當,不斷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為國家和社會貢獻力量,在工作和創造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累累碩果和輝煌成就面前體驗幸福、享受幸福,最大限度地實現個人幸福和社會幸福的整體提升。」
(3)如何辯證對待幸福觀擴展閱讀:
幸福觀與人生的意義
幸福是一種心理狀態,幸福在於擁有自己可愛的東西,而不在於擁有他人覺得可愛的東西,只有漠視他人的目光,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自在地生活。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平和與協調。只要相信自己是幸福的,才會幸福;反之,無論別人羨慕幸福,內心感到痛苦,也不是幸福。
幸福是人的追求,對於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說,幸福是一種客觀狀態,擁有財富和地位才是幸福;也有人說,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心中充滿陽光自然就會幸福。
實際上,幸福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享受中國古代民間的幸福觀是將追求幸福與生命價值聯系在一起。
幸福是指的自己在社會上得到承認、自尊得到滿足。成就、名譽、權利、財富等都是獲得社會認可的硬體條件,為人處世,人品等是獲得社會認可的軟體條件,良好的人際關系,都是社會性幸福的重要組成部分。
❹ 辯證對待人生矛盾的幾個觀
辯證對待人生矛盾
1.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1)幸福是一個總體性范疇。幸福是相對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標准。追求幸福的過程就是不滿足於現狀、不斷追求和創造更美好生活的過程。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2)實現幸福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條件。我們要在追求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更加註重追求德性和人格的高尚,注重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
(3)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損害社會整體和他人利益的基礎上。
2.樹立正確的得失觀
不要拘泥於個人利益的得失;不要滿足於一時的得;不要懼怕一時的失。
3.樹立正確的苦樂觀
苦與樂既對立又統一,又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真正的快樂只能由奮斗的艱苦轉化而來。
4.樹立正確的順逆觀
順勢而快上,乘風而奮進,這是身處順境的學問;處低谷而力爭,受磨難而奮進,這是身處逆境的學問。在人生旅途中沒有永遠的順境,也沒有永遠的逆境。只有善於利用順境,勇於正視逆境和戰勝逆境,人生價值才能夠實現。
5.樹立正確的生死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生命的價值卻是無限的。我們無法增加生命的長度,但卻能追求
生命應有的高度。
6.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榮辱是一對基本道德范疇。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辱問題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一定社會思想道德原則和規范的體現和表達。榮辱觀對個人的思想行為具有鮮明的動力、導向和調節作用。
❺ 如何在人生哲學中理解幸福
一、明確幸福的含義
幸福觀是人們對幸福的根本看法。幸福觀是人生觀的一部分,與世界觀、價值觀密不可分。用形式邏輯的歐拉圖來表示:世界觀是最大的圓圈,包括人生觀和價值觀兩個圓圈,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交叉的;幸福觀是人生觀的一部分,幸福觀和價值觀是交叉的。
人們對幸福看法具有多樣性。幸福實實在在--樂觀主義的幸福觀;幸福少於苦難--悲觀主義的幸福觀;幸福就是浮雲--虛無主義的幸福觀;幸福在於享樂--享樂主義的幸福觀、剝削階級的幸福觀;幸福在於奉獻--馬克思主義的幸福觀、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幸福觀。
科學的幸福定義應當全面反映幸福概念內涵的普遍性。幸福是主體需要得到滿足、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生活狀態和心理感受。無論什麼人在談論什麼是幸福,都是在強調幸福具有肯定性、正向性;不會把否定的、負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感受(即不幸或痛苦)直接說成是幸福。幸福快樂和不幸痛苦是相對而言、對立統一的。
1、人生是幸福快樂和不幸痛苦的辯證統一
幸福是與不幸或痛苦相對應的范疇,它們之間具有對立統一關系。首先,幸福與不幸或痛苦是相互區別的。面對兩種對立的生活狀態,一個人把其中一種狀態認定為幸福,就意味著把另一種狀態視為不幸或痛苦。其次,幸福與不幸或痛苦是相互轉化的。轉化既需要客觀條件,更需要主觀努力。
2、幸福是客觀條件和主觀感受的辯證統一
幸福既是一種人生狀態,需要客觀條件。幸福也是一種主體感受,需要調整心態。忽略任何一個方面,都不是全面的正確的幸福觀。
3、幸福是自覺選擇和實踐創造的辯證統一
幸福需要客觀條件,因而幸福需要選擇和創造。人類的發展史也是選擇道路、追求幸福的奮斗史
二、追求幸福要處理好三大關系
1、個人幸福和人民幸福的關系
要在為人民謀幸福的過程中追求個人幸福。一個人如果只追求個人幸福,人生的路就會越走越窄。
2、自己幸福和親人幸福的關系
最親熱的人是朋友和同志,最親近的人是父母,最親愛的人是配偶,最親惜的人是子女。要把自己的幸福和親人的幸福結合起來,要把誠心獻給朋友和同志,把孝心獻給父母,把熱心獻給配偶,把關心獻給子女,把信心留給自己。
3、單項幸福和多維幸福的關系
幸福是和人的本性密切相關的。人性的三大方面(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決定了幸福的三大維度:
__┏道德幸福(社交幸福)━━利他幸福
幸福┫心理幸福(精神幸福)━┓
__┗生理幸福(物質幸福)━┻悅己幸福
單純追求某一方面的幸福,都可能導致人生的不幸;獲得幸福的重要方法是學會「三樂」:自得其樂(側重創造幸福),知足常樂(側重平衡幸福),助人為樂(側重傳遞幸福)。
❻ 如何正確理解幸福觀
幸福觀,我想,本身也就表明了我個人對於幸福的一種態度,在我看,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人必然是要以群體的形式而存在的,而以群體形式存在的個人,追求群體利益最大化是其不可或缺的追求之一,對於有德之人來說,可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這種「憂」的過程中得到的「樂」,其實就已經超越了快樂的范疇而達到了幸福的程度。 其實「快樂」和「幸福」我一直沒有可以去進行區分,因為就我們通常的理解上來看,二者的范疇並非理論上那麼涇渭分明,而如果要我更深一步的進行思考,我認為,在現實生活中的點滴更多的是屬於快樂的范疇,快樂往往是短暫的,而一旦人的需求超越了個體的層次,能夠做到「至善」或者說「德」的程度,則往往不再因自身遭遇而患得患失,這種情況下得到的幸福感才是持久的,永恆的。亞里士多德說幸福來源於思辨的過程,或許就源自於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