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恩里克·布奇的名台詞
千金難買早知道,後悔沒有特效葯…
人會敗北的原因就是「羞恥」。人就是因為「羞恥」而死的…
我尊敬第一個吃菇的人…不知道是剛好沒吃到毒蕈,或是經驗學習而能分辨呢?
「命運」始終是我的「夥伴」…這只是他給我的「試煉」
「覺悟者恆幸福」!
人與人邂逅的引力就像是「重力」!
為了相遇而相遇,更是無法擺脫的宿命!
所以人類要體驗過未來的一切,才能到達這個世界!
人與人何時相遇,何時別離…戰爭何時發生,時代何時變遷…自己會喜歡上誰?又會恨誰?自己何時會生小孩?小孩何時又會長大成人?誰會犯罪?誰又發明或創造了藝術?
這些都不是用頭腦或肉體去記憶,而是用精神去體驗 過後所得到的認知!那就是「幸福」的真諦!不單單只有一人,而是全體人類都能對未來有所「覺悟」!
「覺悟者恆幸福」!或許你會認為預知壞的未來會讓人感到「絕望」,其實剛好相反!
即使知道明天會「死』,心中早有覺悟就不怕死!
「覺悟」會吹走一切「絕望」!人類也會因此而改變!
這正是我所追求的!人人都能藉由「通往天國的階梯」到達真幸福的境界!
安波里歐,不要這樣…只要過了這一關,你要我幾條命我都給你!快想起『覺悟者恆幸福』
2. 心靈創造幸福之五:幸福來自心靈
轉自:濟群法師
五、幸福來自心靈
1.心的不同層面
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樂的源泉。想要過得幸福,必須建設健康的心靈。我想大家應該有這樣的體會,當內心貪婪、仇恨、焦慮、恐懼、嫉妒、自私等負面心理產生活動時,不僅會使心痛苦糾結,甚至會使身體產生不良反應。只要這些心理得不到解決,問題將接踵而至,永無寧日。
但這顆心同時也是快樂的源泉。當內心沒有煩惱時,我們很容易開心。這個開心從哪裡來?其實很多時候和物質條件並沒有什麼關系。就像佛菩薩的舉身微笑,那種發自內心、遍布全身的喜歡,並不是因為得到什麼,而是來自覺醒的心。佛法告訴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覺悟潛質,這個覺性會源源不斷地製造快樂。
我曾在微博中說過佛教關於人生苦樂的認識。學佛者都知道,佛教說「人生是苦」。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完整,而是有特定對象的。也就是說,凡夫以迷惑和煩惱為基礎的生命才是痛苦的。而對於覺悟者來說,生命的本質也是自由而歡喜的。因為在迷惑煩惱的背後還有覺悟潛質,一旦開啟這個層面,生命就是無限的自在,無限的寧靜,無限的喜悅。
這是生命的兩個層面,是由內心的兩大陣營造就的。其中,健康的良性心理是我們的朋友,會讓生命得到提升,給人生帶來幸福快樂,給社會帶來安定和諧。而那些不健康的負面心理則是我們的敵人,會不斷製造痛苦和麻煩。佛法認為,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這個自己,正是指內心的煩惱。生活中一切痛苦,從對自己的折磨,到不和諧的人際關系,乃至殺盜淫妄等種種犯罪現象,都是這個敵人造成的。從根本上說,人的兩面性就是佛性和魔性。開啟佛性,能讓我們成就圓滿的智慧和慈悲;而放任魔性,結果只能是墮落惡道,長劫受苦。
在座有不少是成功人士,我們會花很多精力去了解和關心社會,可從來沒想過,真正應該學會的是了解自己,管理自己,這才是人生的頭等大事。佛法就是幫助我們了解,內心有哪些正向的力量,哪些負面的心理。
2.從自利到利他
佛菩薩是學佛修行的目標。之所以能成為目標,在於佛菩薩所成就的三種功德,一是斷德,即斷除一切煩惱;二是智德,即圓滿無量智慧;三是悲德,即成就大慈大悲。
佛教認為,凡夫的生命都有貪嗔痴三種病毒。一切的痛苦和負面情緒,都是由這三種病毒而衍生,這就需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此外,還要開發生命的良性潛質,成就智慧和慈悲。因為慈悲,我們不僅要自己解脫煩惱,還看到每個生命都有貪嗔痴,都有迷惑煩惱,所以發心幫助他們。這種慈悲是廣大而沒有分別的,就像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沒有一個眾生是你不願意幫助的。所以說,佛法修行不僅是幫助自己建立幸福人生,同時要幫助普天下的芸芸眾生建立幸福人生。
我們通常所以為的幸福,往往只是一種假相。真正的幸福,應該代表生命本質性的存在。這就必須徹底去除破壞幸福的心理,開顯生命內在的良性潛質。一旦開發覺性,生命才能真正成為幸福的存在,也能源源不斷地給眾生帶來幸福。這也是大乘佛法的修行目標。
結束語
以上從五個方面探討了心靈創造幸福的原理,從中說明,我們嚮往幸福,首先要具備接納一切順逆境界的能力,這樣才不會被外境所轉,保持平和與從容。其次要認識到帶來幸福的諸多因素,時時耕耘福田,使福報可持續發展。第三要提高認識,以積極正向的心態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第四要避免追逐慾望帶來的過患,這是破壞幸福的大敵。最重要的,則是看清心的不同層面,知道應該發展什麼,舍棄什麼,進而從自利到利他,從追求個人幸福,到給予眾生幸福,這才是究竟、圓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