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如何開啟教育幸福密碼

如何開啟教育幸福密碼

發布時間:2023-06-14 15:01:15

Ⅰ 幸福密碼研習會

所謂「幸福密碼」研習會,「說不收費,但要AA制承擔講師的費用,兩天要四百多」,值嗎?組織者在忽悠你,讓你的「銀子」流入他們的口袋,賺的缽滿瓢流。如果真的免費、你可以去聽一聽,長長見識嗎。
幸福沒有標准,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也不一樣;有人說,幫助別人、解救他人於危難之中就是一種幸福;有人說,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孩子出息了也是幸福;有人說,全家安康團圓、和睦生活就是幸福,不愁吃不愁穿、陞官發財好運連連就是幸福;有人說,幸福就是百萬幸運大獎砸中腦袋、紅顏知己左右相伴……
其實,在風雨兼程的人生路上,對每個人來說,一生都在叩擊幸福之門,都在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幸福。上帝是最公平的,他給每個人一個幸福密碼去開啟幸福之門。但是有些人一輩子追求幸福,到頭來也沒找到幸福;有些人自以為很幸福,其實他根本不懂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更多的人是無法認識自己擁有幸福,往往在幸福的時候把握不好,讓幸福過早離開了自己。這些都是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破譯幸福密碼,也就不可能打開幸福之門。
幸福是一種心態,有錢未必是幸福,無錢未必不幸福。幸福是一種豁達的心態,幸福來源於生活的輕松與滿足,以及對於未來充滿無限的憧憬和希望。對於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而言,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窮有窮的幸福,富有富的幸福。正所謂「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窮的幸福就是知足常樂,富的幸福就是樂善好施。富有並不一定都幸福。生活中許多東西遠比金錢重要,許多東西是用錢買不來的,其中就包括幸福。幸福其實很簡單,人的幸福感覺是和生命的需要、精神的需要、社會的需要息息相關的。心靈上有了滿足的感覺,便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是一種感受,名人未必就幸福,凡人未必不幸福。羨慕同齡人有房有車有好職業,覺得出人頭地是幸福的要領;風燭殘年,羨慕別人的腳步鏗鏘有力,覺得一切都不再重要,唯有健康才是最可靠的幸福。就這樣,從小到大,我們總是一邊查閱幸福的定義,一邊揮手將面前的幸福趕開,等到所有的繽紛都變成懷念,才發現已錯過生命中最美的季節,但見來路迤邐,處處開過幸福的花朵。
幸福是一種責任,婚姻未必是幸福,獨身未必不幸福。幸福的婚姻在於忠誠,是一份責任。吃好穿好住好,就是幸福婚姻。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物質財富固然是家庭幸福生活的保證,但絕不是唯一。如果對婚姻不負責任,那麼再富麗堂皇的婚姻,也遠不如獨身幸福。
幸福是一種信念,健全未必是幸福,殘疾未必不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一種精神,一種追求,一種常人無法理解和去實踐的醒悟。坐在輪椅上的張海迪說:「即使翅膀折斷了,我的心也要飛翔。」直面生活的勇氣、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信念,能戰勝身體的殘缺,缺陷對人常常有意外的幫助。苦難鑄就了他們不屈不撓的性格,他們比健全人更渴望得到尊嚴,他們身上具有一種所向披靡的精神,也許在別人歧視的目光下壓抑太久,隨時可能迸發出驚天動地的力量,創造出一番令人驚嘆絕頂的成功!幸福無限,只存心間。只要我們自愛、自尊、自強、自信,我們就會常常體驗到幸福。讓別人得到和擁有幸福,往往就是自己的最大、最長久的幸福。
人海茫茫,願每個人都緊握幸福的密碼,開啟人生的幸福之門。

Ⅱ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幸也是我們對孩子最大的心願,然而,其實孩子的幸福,從他還是媽媽肚子里的小胚芽開始,就已經初具雛形了。下面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一起來看下吧。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1

一位世界著名的兒童心理衛生專家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後會因不適應激烈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近年來,一種旨在提高孩子對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發達國家興起。這種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樂觀精神。

幸福既是一種外部的狀態,也是一種內在的品質。幸福狀態易來易失,如給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歡喜雀躍,但這種情緒很快就會消失。幸福的品質卻十分穩定,這是一種感覺良好和產生樂觀的素質。教育和心理衛生專家幾乎公認,對挫折的良好心態是從童年和青少年時不斷受挫和解決困難中學來的。父母和教師在培養孩子「幸福品質」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要培養出這種品質,父母應重視家庭中寬松的氛圍,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盡可能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而不應事事以自己的喜惡去強求一致。盡管有時孩子的選擇是痛苦的,但他們可從中「悟」出點道理。每一個父母都應清醒地認識到他們不可能一輩子呵護孩子,孩子最終要到社會上摔打,建立廣泛的人際關系,而這種關系是建立在子女與父母的人際關系以及父母與他人交往的基礎上的。熱情好客、待人誠懇寬容的父母對孩子有很好的影響。

在一些富裕國家,人們已深刻認識到物質條件的優厚並不是與孩子的幸福感覺成正比。在適當的物質生活保證下,要教會孩子除了物質以外,如何在內心創造一種快活的情緒。西方流行一句話叫「幸福的人過著一種平衡的生活。」許多教育家強調在「挫折教育」中應培養孩子從多方面獲得幸福的能力。只把幸福寄託在一種追求上,最終往往是痛苦的。

「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孩子對受挫的恢復力。樂觀的孩子不是沒有痛苦,而是能很快從痛苦中解脫,重新振奮。父母和家長應認真培養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2

孩子的幸福感如何建立

幸福也是我們對孩子最大的心願,然而,其實孩子的幸福,從他還是媽媽肚子里的小胚芽開始,就已經初具雛形了。

為什麼呢?因為幸福最終的歸因,就是安全感,而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又來源於父母。

因此,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不斷提升孩子的心理資本,也就成為我們每個父母都需要破解的密碼。

今天來跟我們聊聊這個問題。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從胚胎時期就開始了。

為什麼這樣說?

美國「9·11事件」一年後,有人找到一些親歷這個事件的一些孕婦,進行了調查研究。

這些孕婦在事件發生後都出現了心理問題,表現出了創傷後應激障礙(性格大變、情感麻木、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和易受驚嚇,等等)。

研究發現,她們的孩子身上也有相同心理障礙的生物學標志,而且,當時正處於孕晚期的孕婦生下的孩子,表現得尤為明顯。

也就是說,這些媽媽把當時的情緒傳遞給了還在子宮中的孩子。她們的孩子出生後,情緒比一般的孩子更為緊張,心理資本也更低一些。

所以,從備孕開始,媽媽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並讓自己保持一個穩定的心態。如果媽媽的情緒穩定,孩子也就可以合理地攝入充分的營養,並滿足情緒的發展需求。

平穩積極的情緒,對胎兒來說,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精神營養。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做胎教實際上更多的是做給媽媽的。

同樣的,孩子出生後到1歲半之前,他的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由媽媽是否健康、是否有穩定的情緒決定的。

這個時期,孩子的很多行為能力——坐、爬、走、吃、說話等等,都是一個從沒有到逐漸有的過程。

他們是那麼的弱小,需要我們全方位的照顧——餵奶,換尿布,看病……否則,他們將無法生存。

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是缺乏的,往往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在他哭的時候,我們需要無條件接納他的情緒,還要能夠判斷出他是餓了還是尿了,是需要抱抱,還是需要陪他玩……

如果孩子一哭,我們就焦慮不已,甚至打罵他,那麼他就會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他的生活環境是不安全的,他們的安全感是很難良好建立的。

所以,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安全感的人,一個幸福的人,那麼從胎兒期到一歲半,請穩定自己的情緒,並無條件地愛和呵護他。

很多媽媽問我:

「我的孩子(2歲左右)動不動就打我,脾氣特別大,他長大後會不會家暴?」

其實,這個跟家暴半毛錢的關系都沒有。如果父母雙方都沒有家暴,那麼基本上孩子也學不會家暴。

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主是要想表達自己的反抗——我不再需要你的包辦和替代了。

比如,一個2歲左右的小朋友,他努力要掙脫媽媽的懷抱,想去玩路邊的'沙子,可媽媽卻不放手,非要抱著他去看前面的小花。

這個時候,媽媽抱得越緊,孩子就越要用力掙脫。他可能還會打你,咬你,抓你,甚至還會有很暴躁的脾氣。

為什麼呢?因為媽媽這么做已經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我們說,當孩子已經有能力(這個孩子已經會走,有行為能力了)去探索世界的時候,他除了需要一個穩定的撫養環境,需要媽媽有穩定的情緒,還需要從自己的嘗試中的去獲取掌控生活的安全感。

這時,給予他們安全感的方式,就不再是全方位的照料和愛護,而是放開他的活動半徑——在保護孩子安全的情況下,盡量讓他多探索。

否則,你就會發現,孩子突然變得叛逆、不聽話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第一次叛逆」(1.5-3歲左右)。

前天,我跟女兒在我家小區的花園玩,一個5歲左右的小弟弟走過來和我女兒打招呼,問:「你在看什麼書呀」「你在哪裡上學呀」……

我女兒就跟我說:你看,這么小就是一個「撩妹小高手」了。

其實,談不上什麼「撩妹」,只是說明他有了社交的需求和能力。

你會發現,3-6歲年齡段的孩子,經常會說,「我是熊大」,「我是奧特曼」,「我是白雪公主」……他們經常沉浸在一種角色扮演的游戲當中。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已經具備了角色認知的能力,並且對規則和社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除了放開孩子的活動半徑,還要:

引導他的社交,讓他在游戲規則當中,學會禮貌、禮儀;

引導他在角色認知里,培養起責任感、語言能力、行動能力;

並且進一步培養他的生存能力,包括他做家務的能力。

也就是說,除了進一步拓寬孩子的探索領域、幫助他們認知自己和環境外,還要教導他們了解社會、人際交往的規則和禮儀,讓孩子了解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這樣,他們在環境和交往中,才會有的放矢,才會如魚得水,輕鬆快活。

這也是幫助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建立安全感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一個6歲的孩子,非常優秀。不僅成績很好,還會很多才藝,琴棋書畫都學得有模有樣。

然而,他已經開始厭學,並且要跟我探討「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一點意思都沒有」這樣沉重的話題了。

為什麼呢?

原來,他從中班開始,就在學英語,學書法、畫畫、鋼琴、圍棋等各種興趣班;到了大班,媽媽就經常帶著他到處秀——展示給別人看,他能背什麼,能寫什麼;上學前班的時候,他已經把一到三年級的課程初步學了一遍。

所以,這個孩子到了一年級,就開始不寫作業,想各式各樣的辦法去逆反。

他的父母想不明白,昔日那個聽話的神童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3到6歲的孩子處於前運算階段。具體說來,這個階段的孩子普遍對顏色、圖形很感興趣,對守恆定律能夠有充分的理解,但對文字和概念的東西不感興趣。

雖然,也有極少一部分孩子確實會對文字感興趣。但是,不管是否感興趣,都不要過度教育,不要讓孩子過早過多地去學習數學、語文等學科知識。

這種違背了孩子的發展規律的教育,本質上就是對孩子安全感的一種破壞。

比起學知識,我們這個時候更應該去做的,是最大化地讓孩子去玩,讓他有規則地玩,因為孩子有非常多的剩餘精力需要釋放出去。

否則,剩餘精力未能及時釋放出去,就會造成內傷,如同這個抑鬱的一年級的「神童」。

這是一個得不償失的結果。

曾經有一對父母通過微信,跟我控訴他們的孩子是多麼的不聽話,多麼的叛逆。

比如他故意把分數考得很低,故意去報復爺爺、奶奶的管教方式,甚至故意把一些食物搞壞,還經常嚼著嚼著食物就吐出來,用衣袖擦得滿桌子都是……

這是一個中規中矩,恪守規則的家庭:孩子的爺爺曾經在政府的政研室工作,奶奶在圖書館工作,姑姑在人民銀行工作,爸爸在銀行工作,媽媽也是在什麼金融辦工作……卻養出了一個特別叛逆的孩子。

為什麼呢?6-12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大的安全感需求,就是成就感和價值感。但他們給孩子立的規則卻把它們破壞了。

比如,他們通過零花錢來逼孩子遵守規則:孩子期末考試沒有考到多少分,那麼零花錢就減去多少;今天哪件事情沒有做好,零花錢又會扣掉多少……

這個規定特別不合理。

一方面,我們千萬不要用錢來交換孩子的人格自尊。凡是人格自尊很低的人都容易犯罪——那些違法犯罪,尤其小偷小摸的人,往往都容易為了錢去降低自己的人格。

另一方面,這樣的管教方式只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他會因此想盡一切辦法,利用他所有的聰明才智來干壞事——他要從叛逆中感受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只給他們提了一個建議,就是給孩子固定的可以自己支配的零花錢,可以自己決定用來買筆,還是買衣服。

兩周以後,他的媽媽告訴我說,孩子有了非常大的變化。

總之,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底,而孩子對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又是在不斷變化的。

在生命之初,孩子的安全感在父母穩定的情緒,以及無條件的愛和呵護里。

1歲半到3歲,孩子的安全感在他對於這個世界最大化的探索中。

3到6歲,孩子的安全感在他的社交里,規則感里,和每一個讓他自信的游戲角色里。

6到12歲,孩子的安全感在他的成就感和價值感里。

我們做父母的,要根據孩子的發展規律來變化養育方式,而不是一廂情願地要求孩子聽話和服從。

如此,我們才能養育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養育一個可以在未來收獲幸福的孩子。

Ⅲ 幸福密碼教育是幹啥的呢

以幸福心理學為基礎構架的高感知的體驗式學習課程。通過完整的十個單元內容來提升人們生命的質量與幸福指數,還原生命真實的價值與本質。整個過程以全官能的方式,透過身心體驗活動的引導,讓參與者在視覺、聽覺、感覺、體覺的豐富感受中,釋放原本封閉制約的自我觀念,提升原有的心理行為模式,在全然的體驗中覺悟到超越文字言語的智慧,從而獲得對幸福嶄新層次的了悟與具體實現的步驟,拓展出自己幸福人生的嶄新境界。

Ⅳ 結合教育管理實際談談如何培養教育工作者的主觀幸福感

教師幸福感的研究現狀及培育策略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正構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成長 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而隨著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對教師角色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學校和社會就應該更關注教師最深層的心理,讓教師這個陽光下的職業真正體現出陽光的一面。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受到幸福,幸福的教師比不幸福的教師能夠帶給學生更多的快樂和成功。一個沒有幸福感的教師是無法給予學生充足自信的。研究教師幸福感、探討培養幸福感的途徑和方法關乎整個民族的命運發展。
在當代素質教育背景上,從教師的職業特點出發,對教師主觀幸福感進行系統研究,明晰其內涵、特徵及發展規律,是對教師發展和教師培養理論的豐富和建構。
針對中心城區邊遠學校教師的生存狀況和專業發展實際,探索教師主觀幸福感培養有效途徑和模式,促進情感內化,改變教師行為,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教師發展實踐模式,為學校教師的校本培養提供鮮活的經驗。
通過教師幸福感的培養,克服職業倦怠和新課程帶來的焦慮,改善學校教師的生存狀態,提升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推動新課程的有效實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於我校的素質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教師主觀幸福感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1、主觀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SWB)作為心理學專門術語,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准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因而,SWB是一種主觀的、整體的概念,同時也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值。它是評估相當長一段時期的情感反應和生活滿意度。
主觀幸福感的界定:
主體主觀上對自己已有的生活狀態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狀態的一種肯定的態度和感受。(Diener 2000)
2、影響小學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因素
國外近年來的研究重點在於探討個人氣質特徵、認知方式、目標、文化背景、適應、應對策略等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國內學者在對主觀幸福感進行本土化研究的過程中,更多地自下而上,探索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如鄭立新和陶廣放認為,影響個人生活滿 意度的因素有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包括個體的人格特質、價值觀念,對待事物的態度和取向等與認知有關的因素,客觀因素包括個體的實際生活和工作環境、自身健康情況、個人和家庭經濟收入等,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綜合各家觀點筆者認為影響小學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因素有以下四個主要因素:
2.1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教師的社會關系主要包括領導、同事、朋友和其他方面(如親戚、家庭、社團等),這些社會關系有重要的社會支持的作用。社會支持可以提供給個體物質、信息和精神上的幫助,增加其歸屬感、愉悅感、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當人們面臨應激生活事件時,還可以阻止或緩解應激反應,安定神經內分泌系統,增加健康行為模式,從而增加正性情感並抑制負性情感,防止主觀幸福感的降低。
2.2個人應激水平
面對不同的困難和壓力,個人的應激水平不同,因而內心體驗也不同。劉仁剛和龔耀先的研究表明,主觀幸福感與應激水平尤其是抑鬱顯著相關,抑鬱是影響主觀幸福感的重要情緒因素,或者說不幸福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抑鬱,焦慮在某種程度上對正性情緒產生負面影響。
2.3價值觀念和健康狀況
價值觀是人們用來區分好壞標准並指導行為的心理傾向系統,是浸透於整個個性之中支配著人的行為、態度、觀點、信念、理想的一種內心尺度,為個人自認為正當的行為提供充分的理由。張河川和李瀾仙的研究發現,影響高校中年教師主觀幸福感的主要社會因素是職稱、成就和工作條件,且男性顯著地比女性在體現自身價值的職稱、成就和工作條件中有更高的期望值,與該人群不適應、焦慮、敏感、憤怒、緊張精神症狀之間有較高的相關,且這種價值觀念直接影響到個體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在個人的生活中,身心健康是基礎,而自身價值的實現是個人生活質量高的標志,體現了現代人重視自我實現的新觀念。
2.4專業因素
個人所學專業或所從事的職業也會影響個人的主觀幸福感。對教師的調查:教師工作感到累的程度和工作感到壓力大的程度分別要佔七成以上。而教師工作的幸福感和自我發展的滿意度不到兩成。他們常認為所在學校的管理制度與流程的不合理,對自身的發展前途缺乏信心,對薪酬待遇不滿意,對工作環境和工作關系不滿意等等。表現

Ⅳ 參加千訓基金會的幸福密碼培訓要錢嗎聽說挺好的,我怎麼樣才能參加

公益幸福密碼培訓是千訓基金會的幸福體驗課程,兩天課程費用由千訓基金會捐贈。最後根據個人在課程收獲和體驗,可以自願捐款,支持下一場幸福密碼的舉辦。

閱讀全文

與如何開啟教育幸福密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外有哪些奇特的婚姻 瀏覽:717
江蘇工業經濟效益如何 瀏覽:734
美容行業健康證體檢哪些 瀏覽:626
衡水市幸福里小區屬於哪個派出所 瀏覽:607
英英美女什麼 瀏覽:987
象徵好運和幸福如何翻譯 瀏覽:910
瓊瑤的故事片都有哪些 瀏覽:463
愛情中的膩味怎麼辦 瀏覽:33
高級經濟師報名滿五年怎麼算 瀏覽:534
西安長沙成都重慶哪裡美女最多 瀏覽:894
虎追蛇婚姻如何 瀏覽:832
愛情面前怎麼算卑微 瀏覽:285
語言類故事書有哪些 瀏覽:157
集體戶口頁上的婚姻狀況怎麼改 瀏覽:639
美女中午好你喝什麼了 瀏覽:511
近年來我國經濟政策做了哪些調整 瀏覽:265
一千零一夜講故事的女主叫什麼 瀏覽:364
臨空經濟發展經濟靠什麼 瀏覽:992
用什麼來贊美女孩 瀏覽:765
如何說丈母娘身體健康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