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正確幸福觀的理解
把幸福的創造和幸福的享受結合起來。並能創造幸福作為前提,然後才談得上享受幸福。
『貳』 什麼是正確的幸福觀,得失觀,苦樂觀,金錢觀
幸福觀:感覺寧靜、祥和、優雅、如意,「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無生存之憂煩,無未來之擔心,意達萬物,智通萬事就是幸福了。
得失觀:得即是失,失即是得,宇宙正負能量之和為零,一個人付出的和獲得的最終是相等的,只要付出,必然得到;一旦得到,必將付出,這是大道之公正的體現。
苦樂觀:人豁達大度,思想圓融,苦也是樂;人思想狹隘,愛鑽牛角尖,樂也能變成苦。苦樂皆自造,意識為先導。
金錢觀:金錢社會,錢是拿來用的,有益於個人,有益於社會就是善用錢,若因為金錢違法犯罪甚至造孽,就違背了用錢之道。當然錢是人創造出來的,沒有錢的社會人可能生活的更好,就看什麼樣的社會制度和結構了。
『叄』 什麼是正確的幸福人生觀
人生觀:你只要有自己的理想,並努力去實現,那就可以說是你的人生觀.
價值觀:就是當你真正實現了你的理想,成就了你的事業,價值觀自然有了.
幸福觀:當你把你的所有以上觀點都做到了,並得到你的認可,你身邊人的認可,你就是幸福的了,這也就是你的幸福觀.
呵呵.我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意見,即興而發,僅供參考,如有不對,請多包涵!
『肆』 大一思修簡述什麼是幸福觀
馬克思主義幸福觀是科學辯證的幸福觀,是多方面的有機統一。馬克思說:「對於一個忍飢挨餓的人來說並不存在人的食物形式,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最美麗的景色都沒有什麼感覺。 」馬克思主義在肯定人的物質幸福的基礎上,特別注重人的精神幸福,注重物質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統一;幸福不僅是對生活的享受,更是通過勞動對生活的創造,是享受和勞動的統一;社會幸福決定著個人幸福,個人幸福豐富著社會幸福,是個人幸福和社會幸福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幸福觀指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於奉獻,在於為人類謀福利。馬克思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它是為大家而獻身;那麼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伍』 正確的幸福觀是什麼
幸福觀是人們對自身所具備的生存與發展條件的一種肯定的情感體驗,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反映。馬克思主義幸福觀認為,勞動是幸福的源泉,道德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的結合,是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的統一。社會為每個人追求和實現幸福提供了基本條件。做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既是教育事業的必需,也是教師個體生命的必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的生命質量,使人成長為自由、全面、健康的人,這就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一起幸福起來。一、深刻理解身為教師的幸福理解幸福既是擁有幸福的基礎,又是擁有幸福的前提。幸福是什麼?是儒家的「仁」、道家的「無」、佛家的「涅槃」,還是蘇格拉底的「美德」、柏拉圖的「和諧」、亞里士多德的「至善」,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探討過幸福。概括起來,對幸福的理解可以分為以下三種:一是以外界標准界定幸福;二是以內在情緒體驗為標准界定幸福;三是以個體的主觀判斷為標准界定幸福。由此可見,幸福感是一種主觀感受,是需要得到滿足、潛能得到發揮、力量得以增長所獲得到持續快樂體驗。教育是心靈的事業,做教師應當是一個幸福的職業。
『陸』 什麼是幸福觀
幸福觀是人們對自身所具備的生存與發展條件的一種肯定的情感驗,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反映。我們的社會為每個人追求和實現幸福提供了基本條件。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們應該樹立正確幸福觀。
一要深刻理解幸福。理解幸福既是擁有幸福的基礎,又是擁有幸福的前提。千百年來幸福問題一直是被哲學倫理學研討的重要課題,但幸福是什麼至今依然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人們應該認識到:幸福是知識淵博情趣雅緻的精神富足。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最為持久的幸福。而要取得精神的財富,讀書是最有效的方式。幸福是知足常樂善於感恩的淡然心境。知足常樂是一種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是一種能夠理性看待自己得失的價值觀。以平常心來淡看庭前花開花落,以求索心,來追求知識能力的提升,以感恩心來對待組織、對待工作、對待生活,以平和心來體驗平凡的幸福。
二要理性感受幸福 。 理性感受幸福,就應該勇於學習、勤奮工作,擴大幸福的分子,控制自己的慾望,縮小分母,才能真正享受幸福。首先是物慾有度,在生活待遇上知足。我們不否認正當的物質利益,但關鍵是要把握好度。生活中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心存貪念。其次是境界無邊,在精神上有高追求。幸福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思想境界。高雅的情趣、高深的修養可以抵禦物慾的誘惑。再次是勤奮工作,在成就中體驗幸福。幸福的本意體現的稿洞是人們在鍵陪枯理想實現後的身心愉悅,成就感是幸福的恆定要素。如果你能在勤奮工作中獲得成就感,也就能同時獲得幸福感。
三是合理追求幸福 。 追求幸福,就是追求希望追求未來。我們要確立科學的人生目的、生活目標和工作目標。把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建立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上,把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建立在忘我的工作中,把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建立在清廉自守中。
四是理智享受幸福 。 與其說幸福是孜孜以求、費心盡力得到的報償,不如說幸福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心靈的感悟。我們要擁有一顆平常心,用幸福眼看世界,那麼他就會擁有幸福。要常懷敬畏之心做一個謙遜的人。敬畏使人向上蒼開放一己的內心,使人愛而誠懇,使人莊重而謙卑。 要常棄非分之想做一個自律的人。所謂非分之想,就是那些超出自己本分的想法和要求。許多腐敗分子在各種誘惑面前,不慮於微,不防於小,終因「忍不過」而吞下「誘餌」,禍延國家和人民,殃及自身。要常修為政之德做一個高尚的人。「己不正,焉能正人」。要常思索取之害做一個健康的人。索取和分享恰好是人類最根本的兩種本能,可我們常常泛濫亂御了前者卻遺忘了後者。講分享,就是讓自己「內省吾身」,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分享本身就是一種喜悅,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多發現身邊的美與善,時刻體驗溫暖的人生,就會放棄、淡化貪欲,珍惜當下的幸福。
五是正確定位幸福。 構建和諧社會要求人們的幸福觀應該體現和諧社會的特徵,其基本定位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堅持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的和諧統一。既有富足的物質生活,又有充實愉悅的精神幸福。豐富的物質生活為人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奠定基礎,充實的精神生活為進一步創造物質財富提供智力與精神支持。二是堅持個人幸福與家庭幸福、社會整體幸福的和諧統一。個人、家庭所追求、所得到的幸福,應該是整個社會的幸福有益的。三要堅持眼前幸福與長遠幸福和諧統一。社會是發展的,人也是發展的,必然要求人不僅要著眼於眼前的幸福快樂,也要為得到未來快樂幸福而考慮,使眼前幸福延伸到未來。四要堅持幸福的目標與實現幸福的手段和諧統一。這方面特別要將勞動和創造作為獲得幸福的主要手段和源泉,將勞動作為享受幸福的前提,將享受幸福當作創造的結果。
『柒』 幸福觀是什麼呢
幸福觀是指人們對幸福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人生觀在幸福問題上的特殊表現,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生活的價值目標不同,幸福觀也就不同。
例如:在中國宋明理學認為:人們追求物質幸福是一種邪惡的「人慾」,與「天理」不相容,主張「存天理,滅人慾」。所有這類反對追求現世幸福的幸福觀,在實踐上都要求勞動人民對於現實社會的不公平逆來順受,放棄追求自身應得的利益。
(7)什麼叫人的幸福觀擴展閱讀:
哲學家的幸福觀:
1、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亞里士多德關於幸福的學說在《尼各馬可倫理學》參見[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譯:《尼各馬可倫理學》,商務印書館,2003。一書中有專門的論述。其主要的觀點為:幸福是終極目的。在亞里士多德看來,最後的目的就是至善,而至善就是幸福。
2、伊壁鳩魯的幸福觀:伊壁鳩魯(公元前341~公元前270年),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伊壁鳩魯闡述了他的幸福觀,概括起來有:肉體的健康和靈魂的平靜乃是幸福生活的目的;快樂是指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遵循理性和美德是幸福的保障。
3、馬斯洛的幸福觀:馬斯洛說,基本需要必須得到滿足,否則我們將要得病。基本需要的滿足會導致各種各樣的後果:產生有益的、良好的、健康的、自我實現的效應。
馬斯洛認為,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歸結為五個層次,即基本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基本需要雖然是低級需要,但是優勢需要,是滿足其他需要的基礎,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安全需要是比生理需要較高一級的需要。
『捌』 什麼是正確的幸福觀
家庭和睦,鄰里友好,與人為善等,均為正確的幸福觀。
『玖』 什麼是正確的幸福觀,得失觀,苦樂觀,金錢觀
1、幸福觀:把幸福的創造和幸福的享受結合起來,並把創造幸福作為前提,然後才談得上享受幸福。因為對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來說,沒有勞動就沒有幸福可言。
2、得失觀:把個人得失與整體得失統一起來看,把國家和人民的得失放在首位,不惜以自身的「失」,來換取國家安寧、人民幸福的「得」。
3、苦樂觀: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在於消滅一切剝削階級,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使人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和平、幸福的生活。
如能在這個偉大的事業中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力量,即使需要歷盡千辛萬苦,也是快樂的;如不能實現這個理想或不能為實現這個理想貢獻力量,則是痛苦的。苦與樂是辯證的統一,「苦」是手段,「樂」是目的,「樂」必須通過「苦」才能達到,即「苦盡甘來」。
4、金錢觀:正確的金錢觀,指導我們通過合乎道德與法律的正當途徑掙錢,把錢用到有利於國家社會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於全面發展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我們的靈魂更純潔,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