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全感――幸福的基礎
安全感是孩子幸福的基礎。
0-6歲是孩子安全感的敏感期,特別是0-3歲是更加重要的敏感期。
實際上,分享到現在,我們大家可以看到,0-6歲基本上包含了孩子所有的敏感期,特別是0-3歲尤其重要。
之前的數感、空間感也是如此,所以很羨慕你們家寶寶還小,尤其是那些剛出生的寶寶,我們應該更好的去愛護她們,養育她們。
當然,大寶寶也不要煩惱,我們還有機會可以去彌補。(敏感期又稱窗口期、關鍵期,是指這個階段培養最容易,且孩子受益終身)
孩子愛粘著你,其實是需要找到一個印證,證明爸爸媽媽很愛我,我需要什麼,她們會給予滿足,就是尋找一種心裡的安全感。
過了敏感期的孩子,父母要陪著孩子多傾聽,傾聽孩子的訴求,當他願意跟你說話,覺得你比她有智慧時,當然就更願意和你溝通,交流。
安全感是孩子一種穩定的、可控的感覺。
分為外在的安全感和內在的安全感。
外在的安全感:
最忌諱在孩子的頭一年,頻繁的更換監護人。
比如,剛開始是媽媽帶,媽媽產假過了之後由於工作,需要老人來帶,後來老人身體不好,爸爸媽媽工作又忙,又請來了保姆。這種情況,很不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培養。頻繁的換人,會把孩子換的不知所措。
另外,每個人的思想觀念,教育方法不一樣。比如,孩子哭了,保姆可能怕主人責怪,立刻跑去哄哭。爸爸媽媽會覺得,我不能立刻滿足你,要拖延一下。而老人一般也會立刻馬上沖到孩子面前。這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也會把孩子弄得不知所措,內心無法形成一種穩定的感覺,似乎環境總在變化。不利於安全感的形成,也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我們的孫儷娘娘,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她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她學習了哭聲免疫法,覺得孩子哭的時候,大人應該拖延一下再去關注孩子。後來孩子大一點之後,她發現自己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反思之後,養育二寶的時候,當孩子哭的時候,就會給予寶寶敏感反饋,讓孩子建立充分的安全感。
注意:敏感反饋≠立刻滿足
小時候孩子的安全感沒有建立好,孩子大了之後的青春叛逆期,就會比較惱火,因為孩子不願意跟你交流。當他長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基於安全感的缺失,不願跟你過多的溝通與交流。所以,小時候安全感的良好建立,也有助於孩子叛逆期的平穩度過。
內在的安全感:
把孩子當成一個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無條件的愛她,支持她的敏感期探索。也許有些
會說,我當然愛我的孩子啊!但是,仔細想想,你真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愛她的嗎?
比如,動手敏感期,她想自己吃飯,但會弄的到處都是,你給她練習的機會了嗎?她想玩土,會把衣服弄臟,你給她盡情體驗的機會了嗎?水敏感期,你給她盡情玩水的機會了嗎?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在老一代人身上,體現的尤其明顯。
以前,我對這些東西也不在意,總是隨著老宏襪氏人去做,自己也不管,不去做任何改變。但隨著不斷的聽課學習,我意識到,自己好多觀念、做法錯了。老人的想法改變不了,也不要嘗試去改變,但是我們可以做好自己,我們可以按我們自己的想法帶孩子。對於自己的自主權,我們一定要爭取。
而後,當我真的這么做了之後,我欣喜的發現,老人在說我無果後,不再說我。老人在發現孩子喜人的變化後,也在慢慢地向科學的育兒方法靠攏。雖然前期的不理解,真的非常難受,但結果是好的。尤其是最近,孩子出去不再膽小、怕生,會跑到小朋友跟前一起玩耍,而不是遠遠地望著。玩的高興時,她也會高興好帶的大叫!瞬間感覺一切都值了!
我們對孩子要無條件的愛,
1.哭的時候要有回應。
哭是蔽散孩子表達訴求的一種方式。我們要去尋找哭背後的原因,其實我們所謂的淘氣,所謂的不聽話,有時候只是小孩子獨特的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
比如,她喜歡玩沙土,自己嘗試吃飯時,手上會弄上菜油,臟兮兮的,大人會覺得孩子肯定不舒服,或是自己看著臟臟的孩子不舒服。但其實,孩子玩的不亦樂乎。你撤走,她反而會用哭來抗議。0-3歲,主要通過觸覺開發她的智力和大腦。
2.說的時候要注意傾聽,不要總是打斷或插嘴。
3.想做的時候,安全范圍內,給他足夠的空間去探索。
安全感是一種穩定、可控的感覺。
關於可控
1.孩子哭鬧的時候,媽媽要給予敏感反饋,讓孩子覺得媽媽就在身邊。
2.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小事情,小家務,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比如,下班了,寶貝,給媽媽拿一雙拖鞋。這是很好鍛煉孩子的機會。特別是孩子手部動作的訓練,非常有助於孩子左右腦的開發。不讓孩子做事情等於扼殺了孩子發展的動力。
3.不要頻繁搬家
1歲之前最好不要頻繁的更換生活居住環境。6歲之前,不要頻繁更換扶養人。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老人是代替不了的,條件允許,最好父母都在身邊。如果父親長期在外出差,那麼母親就要給孩子更多的互動和游戲。
關於安全感,給父母的建議。
1.母親要有一個穩定的情緒狀態。
研究表明,幾乎100%媽媽都會有產後抑鬱。產後抑鬱,會影響奶水的質量,會影響寶寶的情緒,可謂問題眾多。
那媽媽應該如何做呢?
可以尋求老公以及周圍人的幫助。
多出門走走,曬曬太陽。
當產後抑鬱時,媽媽要敏感的察覺,勇敢的走出來。而不是一直沉浸在自己悲傷的情緒中。
2,建立良好的夫妻關系。其實,夫妻關系遠遠大於親子關系。夫妻關系好了,孩子才會更加快樂,更加安全。其實,產後第一年,由於生理和心裡的原因,夫妻關系遠沒有剛結婚時那麼親密,建議各位媽媽或爸爸,照顧自己孩子的同時,也抽出時間和自己的伴侶浪漫一下吧!(關於夫妻關系,羅老師後面有專門的講座)
家長問題:
1.孩子總是問「媽媽,愛我嗎?」
答:媽媽很愛你。
分析:這樣答,孩子感受不到你到底怎麼愛她,感覺很空洞,所以他會不停的問你。
媽媽可以這樣答「媽媽很愛你,寶貝,你覺得媽媽什麼時候最愛你呢?」,去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嗯,媽媽確實很愛我。
2.孩子3歲了,非要家長陪著上廁所,去房間。
答:一種情況:孩子對你特別依戀。
另一種情況,要引起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