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哲學中,怎樣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1、任何一種幸福都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是主體需要得到滿足、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生活狀態和心理感受。無論什麼人在談論什麼是幸福,都是在強調幸福具有肯定性、正向性;不會把否定的、負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感受(即不幸或痛苦)直接說成是幸福。幸福快樂和不幸痛苦是相對而言、對立統一的。
2、最好的幸福是多維統一的幸福
幸福是和人的本性密切相關的。人性的三大方面(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決定了幸福的三大維度:
單純追求某一方面的幸福,都可能導致人生的不幸;獲得幸福的重要方法是學會「三樂」:自得其樂(側重創造幸福),助人為樂(側重傳遞幸福),知足常樂(側重平衡幸福)。
❷ 何為幸福哲學上是怎樣定義的
哲學定義:
幸福是指人之所以為人的真理與自己同在時的心理狀態,是一種心理慾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並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久遠的愉快心情。
❸ 什麼是幸福(哲學觀點)
什麼 叫幸福,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同,對幸福的要求也不同。幸福是一種抽象的東西,他來的快,去的也快。也許只在一瞬間,你擁有了你最心愛的東西,你就會感到幸福。也許在一剎那,你失去了非常珍愛的東西,就會感到失去了幸福。有的看著自己喜歡的人幸福,他就會感到幸福。而有的人是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就會感到幸福。幸福只是一種感覺而已。你對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都很滿意,就會感到幸福。有的人對生活工作家庭要求過高,就會得不到滿足,也就感覺不到幸福。有的人生活一輩子,過著單調乏味,甚至愁苦的日子,平平淡淡的度過一生他認為這就 是幸福 。由 http://www.csmayi.cn 提供! 有的人一生只有過短暫的幸福,但卻很滿足。得到不需永久,只需曾經擁有。我對幸福的要求就是這樣,被自己所愛的人愛,愛自己所愛的人。哪怕他只是一瞬間,我也會感到很幸福。
❹ 幸福在哲學上的概念是什麼
鏈接:http://pan..com/s/152AiU2XyB5R6ca2V7X_bMw
復旦名師陳果:幸福哲學課。你的幸福關鍵詞是什麼?是時候了,和生活好好談談,把握當下的幸福。復旦爆紅的女神教師陳果,獨家開講人生的幸福哲學課,激活你對幸福的感知力。
幸福不是從天而降的運氣,而是你在內心修煉的能力。朋友、愛情、財富、自由,究竟什麼才是屬於你的幸福關鍵詞?幸福是一條路,讀懂你的內心,你才能夠找到自己的歸途。
課程目錄:
01.明心見性,認識自己
02.唯真知方有真愛, Right road VS Good road
03.莫辜負這僅有一次的人生
04.來自社會和知己的聲音
05.尋找生命里的樹洞
06.盡力達觀,保持中道
......
❺ 從哲學的角度分析什麼 是幸福
從哲學來分析就是,幸福是需要(慾望)的滿足或消除。但要深刻的理解還要明白需要是什麼的這個更深層的問題。
而需要(慾望)的本質又是人體身心不平衡狀態在心靈(大腦意識)中的反映。
也即使說,幸福最終是指人身心的平衡狀態!
❻ 請以哲學角度分析什麼是幸福
儒家幸福觀儒家提倡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人生,向內修身養性,形成仁、義、禮、智良好的道德品質。向外要齊家、治國、平天下,求取功名,行中庸之道,不走極端,處理好人際關系等,這樣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道家的幸福觀 道家主張清靜無為,順其自然,崇尚返歸自然,逃避塵世,過原始質朴和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 佛家幸福觀苦、集、滅、道四聖諦 人生本無幸福可言,有的只是生老病死各種各樣的痛苦,而這些痛苦的根本來源在於「愛」與「痴」,即人的貪求慾望,對佛理、佛性的無知,要擺脫痛苦的「生死輪回」,達到幸福的彼岸即「涅盤」,只有滅除貪愛慾望,修行念佛。由此可見,佛教基本教義與其說是一種關於人生幸福根源和如何獲得幸福的理論與方法,不如說是一種說明人生痛苦根源和如何擺脫痛苦的理論與方法。 西方理性主義的幸福觀理性主義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大傳統,古代以蘇格拉底、柏拉圖、斯葛特學派等為代表,而近代以笛卡兒、康德、黑格爾等人為代表。理性主義強調理性作用,貶低感性與情感的作用,主張抑制慾望,而追求道德的完善或精神上的幸福。他們認為人生目的和幸福在於按理性命令行事,而感官的享受和快樂只會玷污理性,荒廢人生。理性主義的幸福觀有兩種:一種是以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和諧說,一種是以犬儒學派和斯多葛學派為代表的禁慾主義。 基督教神學的幸福觀基督教神學家認為人要達到幸福的境界,不是對財富、名譽、權力和肉慾的享受,而是在宗教德行中,在對上帝的熱愛和追求中。只有對上帝的沉思、崇拜,才能返歸天國,獲得真正的幸福。因而,在神學家看來,塵世生活不過趨向上帝天國的旅途,德行是達到幸福的手段。因此,只有在修道院中擺脫塵世的誘惑和紛擾,達到聖潔狀態,才最能獲得幸福。 後現代心理學的幸福解讀 隨著心理學的不斷社會化,人們已經開始關注精神品質的時代已經到來,越來越關注和諧、幸福,那麼幸福到底怎麼理解呢?幸福又到底怎麼獲得呢?這成為人類一個全新的問題,探索人們幸福是人們本性的追求,在物質世界不斷發展的時代,人們隱約的意識中感知幸福度正在下降,這是一個時代變遷的副作用,還是一個人類必經的道路呢!於是,後現代人文學者們有了自己的一些觀點,他們認為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是物品也不是文化,可以直觀到視覺化、聽覺化。幸福也是一種流動在任何一個生命里的能量,當你靜下心來就可以被感知到,在繁雜的時代不是沒有了幸福,而是人們丟棄了幸福。國內後現代心靈導師林仕錕曾經這樣比喻過幸福:「幸福一直都在,如同道路一樣,幸福不是終點站,幸福一直在路的兩旁」!是啊!幸福本身就一直在我們生活之中,只是我們忽略了幸福的存在,只想著那個遙遠的目標,於是把幸福遺忘在路的兩旁。獲得幸福的關鍵在於人們需要活在當下,享受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