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樊剛經濟學家講什麼是幸福
人類的幸福是經濟學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然而,邊際效用學派興起以來,「幸福」的概念逐漸被「效用」所替代。主流經濟學家關心的往往只是如何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進而增加人們的福祉。
本書試圖從經濟學的角度回答蘇格拉底提出的問題:「人應該怎樣活著」,即決策主體如何對其人生(包括愛隋、家庭、人生道路、工作與休閑等)進行最優選擇。作者從經濟學的基本假設——經濟人理性出發,從經濟學的視角分析一夫一妻制、「美女經濟」、單身女子現象、婚外情等話題,並分析了經濟人在做選擇時所要考慮的約束條件。
作者認為經濟學是一門使人生幸福的學問。掌握幸福經濟學原理,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做出選擇,從而使人生更加幸福。
『貳』 什麼是幸福經濟學
快樂經濟學(Economics of Happiness) 傳統經濟學出於衡量的方便而以客觀的財富和收入作為主觀快樂的近 似等價物。這種替代一方面使得經濟學獲得了極大的理論成功, 另一方面也使它受到了部分學者和民眾的批評。近年來, 一個專門以主觀快樂和幸福作為研究對象的新興經濟學領域―― 快樂經濟學(Economics of Happiness)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它綜合運用經濟學、 心理學和 社會學 的研究方法,擴展了傳統經濟學的 效用 和福利概念, 強調了除收入以外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其他因素, 進而對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給出了不同以往的建議主張。 了解這一領域的最新發展及其理論觀點對於我國當前建立社會主義和 諧社會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叄』 幸福經濟的幸福經濟學
作為新的經濟學範式的幸福經濟學範式由我國著名學者陳世清先生在其所著的《對稱經濟學叢書》和《綠色經濟叢書》中創立。在該叢書中,幸福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是兩個本質不同的經濟學範式。
西方經濟學範式,就是以價格經濟學和一般均衡理論為基礎理論、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出發點、以價格機制為市場的核心機制、以競爭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利潤最大化為最終目標、以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和還原論思維方法為方法論特徵、擅長數量分析的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線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徵,也是西方經濟學範式的致命缺陷。西方經濟學範式本質上就是價格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是主體性與客體性分裂的經濟學。一方面,他們強調人本主義、個人主義,另一方面他們又強調金錢至上、貨幣主義。西方經濟學的「財富悖論」:經濟學教人怎樣增加財富,但不能教人怎樣幸福,財富和幸福之間沒有建立應有的聯結。「幸福悖論」的根源在於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是價格機制,是以金錢為代表的物質財富的增加;在這樣的「經濟學」的引導下,不是使財富成為人的手段,而是使人成為財富的手段;不是使經濟發展成為人全面發展的手段,而是使人的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手段;從而使財富增長與經濟發展越快,人越成為財富與經濟的奴隸。
以價格機制為核心機制,科學性與主體性相對立,不可能實現人的幸福與全面發展。解決「幸福悖論」的根本途徑,是使經濟學的科學性與主體性得以統一。必須對經濟學重新定義與定位,把主客體關系看成是基本的對稱經濟關系,把幸福和人的全面發展看成是經濟學和經濟發展的目標,以價值機製取代價格機製成為經濟學的核心機制。
對稱經濟學是財富增長和人的幸福與全面發展的對稱。對稱經濟學是幸福經濟學。作為主體經濟學的對稱經濟學是幸福經濟學。幸福經濟學體現了經濟學的主體性、規律性與科學性的統一,經濟學的理想與現實的統一。只有這種統一才能使經濟學實現真、善、美的統一。
幸福經濟學是以人的幸福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經濟發展的動力、標准、目的的經濟學;幸福經濟學範式,就是以主客體對稱的對稱經濟學和價值經濟學為基礎理論、以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則為理論出發點、以價值機制為市場的核心機制、以合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以人的幸福最大化為最終目標、以對稱思維方式和整體論思維方法為方法論特徵、擅長五度空間分析的經濟學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對稱性、具體性、全面性,是幸福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徵。幸福經濟學範式本質上就是價值經濟學範式。從所滲透的思維方式特徵來看,幸福經濟學範式本質上也就是中國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範式被對稱的、系統的、五度空間理論模式的幸福經濟學範式或中國經濟學範式所代替,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以上內容摘自陳世清《對稱經濟學》,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3)
『肆』 經濟學解釋幸福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薩繆爾森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慾望
這是一個最簡單明了的幸福公式了。這個公式中的幸福,只有兩個因素,一是你所能夠獲得的效用,二是你的慾望。效用,是人消費某種物品時得到的滿足程度;慾望,是慾望則是對某一種物品效用的需要程度。它所表明的是:效用確定的情況下,功利心越小,幸福越高;功利心確定的情況下,效用越大,幸福越多。
『伍』 幸福和財富的關系是什麼
富有的人並非都幸福,幸福的人未必都富有,財富與幸福既有關系似乎又毫無關系。
財富既包括物質財富又包括精神財富,幸福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感受和內心體驗。物質財富是幸福的經濟基礎和可靠保障,但又不能完全決定幸福與否,精神財富是幸福的源泉和精髓,幸福有了精神源泉,才不會枯竭,幸福之泉有了物質的保障和催化,才會流的更長,更遠。
有的人物質上很富足,但精神上很貧窮,空虛、心態消極,幸福感就會大打折扣。有的人經濟狀況一般,但心態積極陽光,懂得愛和被愛,精神上很充實,幸福感也會很強。
『陸』 討論從經濟學來解讀什麼是「幸福」
幸,有一含義為「幸運」。福,有一含義為「福氣」。故而「幸福」,有一部分是靠運氣。所以我們常會對某人說:「你真幸福,好羨慕你!」其中也不乏包含說此人的運氣好,走狗屎運,有實力雄厚的父母幫打下堅實政治、經濟基礎;或是嫁了個好老公;討了個好老婆等等。
如果真要拆字分析。「幸」,為「一」份「辛」苦。從未嘗過苦,何從得知甜的珍貴。生在福中不知福,正是說那些,明明很幸福,卻渾然不知,不懂得珍惜的人。「福」,「礻」為有得穿;「口」為吃得飽;「田」為有物質保障,能自力更生,養活自己及一家人;「一」為有一個完整的家庭。那麼「幸福」,就是雖然生活辛苦,可是能保證基本生活,吃飽穿暖,有一個完整的家,人懂得知足,就是幸福的。
『柒』 幸福的經濟學解釋
幸福,這個名詞大家都耳熟能詳。幸福,其實很簡單。只要這種生活狀態是你所想要的,讓你感到快樂,內心充滿愉悅就能成為幸福。有時,幸福源自陌生人的一句謝謝,親朋好友的鼓勵,一頓噴香的飯菜~~
那麼,從經濟學角度來解釋幸福,就是幸福等於效用除以慾望。效用越大或者慾望越小時,就越幸福。所以,想要提高我們的幸福指數,可以通過努力提高效用,努力賺錢這種方式。
當然,窮人也有窮人的活法。沒有銀子票子,不能提高效用就調整我們的慾望來提高幸福感嘛!按照剛才那個公式,我們可以了解到,效用不變,慾望越簡單,我們的幸福指數也越高。慾望簡單,更幸福。有的農村人沒錢,但是幸福感就比城市人的低。
農村人各自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爭不搶不攀比,日子也可以過得悠然自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灑脫自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如果放長假,一直待在家無所事事,吃飽睡,睡醒吃,也毫無幸福感。只會覺得浪費時間,等待死亡宣告到來。
花費大量時間用在閑暇事情上,的到的事煩躁、焦慮。但是花費大量時間在工作上,忽略了身邊的親朋好友,最終會導致親朋好友遠離你。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遇到煩心事無法跟人傾訴,只能默默承受,也毫無幸福感可言。孤獨的最高境界是,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一個人在外拼搏一天,回到家裡,無人問你粥可溫,無人與你立黃昏。這時,我們就不由得否定自己取得成就,否定自己的價值。這樣,也會大大的降低我們的幸福指數。
新時代是奮斗者時代,但是我們既要奔波奮斗也要清閑享受,魚和熊掌兼得。找出我們一天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時間段,將手頭的工作在那個時間段完成,然後花半個小時跟家人或者朋友一起談談心。這樣,既可以高效完成工作又能兼顧生活,何樂而不為?
『捌』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幸福是什麼
這個是經濟學基礎問題,打個比方,你現在肚子餓,那麼你吃一個饅頭會感覺好受一點,這就相當於你感到了某種程度上的滿足,這在經濟學里叫做效用,但是等到你吃第十個甚至更多的時候,你不會覺得讓你感到某種滿足,因為你吃不下了,這個時候效用就是負值,不能給你帶來滿足,那就是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