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幸福指數是什麼意思
近年來,美國、英國、荷蘭、日本等發達國家都開始了幸福指數的研究,並創設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數。 如果說GDP、GNP是衡量國富、民富的標准,那麼,百姓幸福指數就可以成為一個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標准。百姓幸福指數與GDP一樣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監控經濟社會運行態勢;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眾的生活滿意度。可以說,作為最重要的非經濟因素,它是社會運行狀況和民眾生活狀態的「晴雨表」,也是社會發展和民心向背的「風向標」。 人們也普遍認為:幸福指數,是體現老百姓幸福感的「無須調查統計的」反應:是掛在人民群眾臉上「指數」。
指標分類
A類指標:涉及認知范疇的生活滿意程度,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生活質量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療狀況、教育狀況等)。B類指標:涉及情感范疇的心態和情緒愉悅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心態等。C類指標:指人際以及個體與社會的和諧。
美國的經濟學家P.薩繆爾森提出了一個幸福方程式:效用/慾望=幸福指數。 慾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它分為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慾望的滿足。 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為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於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 如果我們的慾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慾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 效用也是一種感覺,它的大小與有無完全是一種主觀感受。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慾望是求得滿足的願望,它是由一個人的觀念來決定的,每個人的慾望因觀念的不同所期望的層次不同,所以在同處一種環境中,幸福與不幸福就因人而異。所以,這個方程式得出來的結果也是因人而異的,也就是說,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不是客觀的分析。 如果想評判若自己幸福不幸福,也可以用上述慾望的五個層次來劃分。這五個層次,你想達到幾層,而你目前又達到了幾層,如果你想的卻還有幾層沒有達到,那你就是個不幸福的人了。如果你達到的已經超過或者等同你目前得到的,那你就得個幸福的人。
B. 有人說通勤時間決定了生活幸福感,是這樣的嗎
有人說通勤時間決定了生活幸福感,是這樣的嗎?
下面舉一個例子,假如是在北京,問能否堅持,這取決於您自己。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自身情況不同,承受能力也不一樣,肯定是有人能堅持,有人會另謀出路。很難一概而論。
有一名員工住在燕郊,聽他說每天六點多就出門。還有一位住在昌平縣城,也是六點多一點兒出門。也就是說,住城裡的同事還在睡夢中,人家都已經在路上奔波了。
您還特別談到「無車」,不知您每日通勤路線的公交是否特別不方便。我的感受是,只要有地鐵或公交專用道,多數情況下比自己開車劃算。不僅時間可控,還能省錢——單位停車免費除外。比如剛才說的住在昌平的那位,有車,但上班不開,一來時間不可控,二來每月還得多花800元停車費。
順便說一句,北京原本並不大,昔日的老城就不說了,後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三環附近,基本上是市區與市郊的分界線。後來人越來越多,新蓋的房子大多在郊區,導致市區面積逐漸擴大,住得比較遠的人們,自然就會辛苦一些。
通勤(定期往返於居住地與工作地或學習地之間,並超出他們的居住社區邊界的出行)。幸福感(幸福感來自於對某種事物的可支配程度),舉個很俗的例子,你可支配的錢越多,幸福感怎麼也不會差,同理你可以支配的時間越多,幸福感也會越高。
快到2月底的時候,我真的堅持不下去了,一來我租的房子很小,採光什麼的也不是特別好,加上每天上班來來回回,一到家一身疲憊,基本沒什麼精力,周末也是直接睡一天就那樣過去了。決定搬家的那一天晚上,我在樓頂吹了半晚的風,想了很多的事情,覺得不應該就這樣把時間浪費在通勤上,於是我開始在公司周圍找房。在這個期間,我曾想過,坐地鐵的時候,可以學習一下,但是根本不現實,一點都不現實,且不說你不可能每次都有座位,就算你有座位,擠來擠去的時候,你很容易心態爆炸,久而久之你的脾氣會變得很差,易怒易躁。
C. 通勤時間超三個小時,這樣的人生活幸福指數很低,這類人該如何改變現狀
通勤時間超三個小時,這樣的人生活幸福指數很低,這類人該如何改變現狀?
三、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就業機會。
大家都說如今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所以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給自己充電,努力增加自己就業的機會,在合適的時候,就可以找一個通勤時間短的工作,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機會永遠青睞有準備的人。所以,在平時可以盡量利用通勤的時間,來看書或者學習,盡量把這點時間利用起來,或許自己也會有更大的收獲,也會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