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因素影響人們的幸福感
1、家庭關系
德國社會經濟委員會每年都對一些家庭進行回訪。這家機構在回訪的時候發現,有些青年男女在喜結連理之前的兩三年中感覺很幸福,結婚之後就覺得更幸福了。可以這樣講,新婚第一年的日子是最幸福的。可是時間一長,夫妻二人覺得生活不那麼令人滿意。盡管如此,若是跟婚前相比,即便是絲婚到來之時,夫妻倆還是頗有一種幸福感。英國諾丁漢大學社會學與社會政策學院的斯蒂芬·約瑟夫教授這樣說:「心理學文獻證明,人際關系可使人們產生幸福感。」他還說,「當一種關系使人們產生歸屬感的時候,那種關系就是一種很好的關系。」孩子出生的時候,幸福感驟然上升,可是兩年之後這種感覺就減弱了。研究表明,婚姻生活的一個好處就是,夫妻倆可以擁有一種經常性的令人滿意的性生活。可以這樣講,已婚之人身體比較健康,壽命也比較長。
3、社區與朋友
人們生命中三分之一是在家度過的,而家就是組成一個社區的最小元素。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社區的建設。原因很簡單,社區建設得好有助於人們廣泛交往,也使人們的生活有一種安全感。萊亞德教授說,如果你住的地方盡是一些你信任的鄰居,你會有一種什麼感覺?不幸福才怪呢!研究人員把社區質量稱作「社會資本」。
『貳』 影響幸福的因素
影響生活有七大因素
一. 愛比較
現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競爭中,比職位、比房子、比財富……比來比去,人們的心裡只剩下慾望,沒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麼比別人幸福時,幸福也就離你遠去了。
二. 缺乏信念
在經過20多年沖刺般的財富賽跑後,一些人除了賺錢,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標與追求到底是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這種缺乏信念與理想的狀態,難以產生長久、快樂的幸福感。
三. 不善於發現陽光面
生活中有許多積極的、好的方面,但許多人卻忽略了它們,「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 小了自己的快樂」是其真實寫照。一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也對生活中的負面事件大肆宣傳報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但同時也削弱了人們的積 極心態。
四. 不知道奉獻
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曾顯示,在生活中多去幫助他人,能讓自己感到更快樂。但現代社會中,樂於無私奉獻的人越來越少,斤斤計較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你總算計著「我能從中得到什麼」、「做這件事值不值得」,就會生活的很累。
五. 不知足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但能知足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換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換更好的,有了錢想賺得更多……這些慾望,指使著人無休止地奔波勞碌,硬撐著去爭取登上那「輝煌」的頂峰。
六. 不信任
社會雖然通訊高度發達,但人們的心靈卻漸漸疏遠了。現在的人越來越傾向於「右腦」思維模式(Borod認為負性情緒更多是在右腦進行,積極情緒更多是左側半球的任務。),而右腦掌管個體、權力、地位等,對於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來自於左腦的感受,很多時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們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七. 過於焦慮
購房、子女養育、家庭養老負擔等問題;因為職場晉升空間感到擔憂而產生的工作壓力;朋友同事之間人際關系的處理等都成為了中國人的「壓力源」。在大城市中,無論老人、年輕人還是孩子,多處於一種煩躁不安的焦慮狀態,這讓人們無法從心底感受到幸福。
『叄』 婚姻的幸福和什麼有關(決定婚姻是否幸福的十大因素)
圖片來自網路,圖文無關
關於中國婚姻,強勢的是女人,受苦受累的也是女人。
因為女人在婚姻中占據著絕對主導位置,所以,關乎婚姻幸福,女人因素佔七成,男人因素佔三成。
關於男人,只要在婚姻中做到了:1)賺錢能力了得;2)對婚姻絕對忠誠;3)在婚姻中扮演一個成功的「憨憨」。那麼,男人在婚姻中的使命就基本完成。
關於女人,在婚姻中承擔的使命就多了去了:1)承擔至少八成以上的家務;2)生孩子以及帶孩子;3)保證對婚姻的忠誠;4)沒收丈夫的工資卡,並對家庭財政進行合理分配;5)要很好地處理婆媳之間的關系;6)人情來往要操心;7)化解夫妻之間的各種矛盾。
有關男人和女人在婚姻中的使命,結合以上十點,會發現,女人就是操心命。但是,很多女人心甘情願這么做,否則,女人會覺得自己在婚姻中沒有存在感,甚至喪失安全感。
所以,想要婚姻生活幸福,必然是女人的因素佔七成,男人的因素佔三成。
通常情況下,因為女人很難完成自己在婚姻中的使命,所以,女人收獲的結局往往是出力不討好。
到最後,女人又會各種抱怨。
事實上,那些在婚姻中不願意多攬權的女人,才是大智慧,但是,想要女人做到「憨憨」,還真有些讓女人為難。
在此情況下,女人的日常言行將決定著婚姻的走向。
時常聽女人抱怨:為家庭付出太多,丈夫不領情,子女不領情,身邊人也不領情。
其實,最主要原因依然在女人身上:並不是所有女人都能夠對自己攬下的事情做到面面俱到。
我相信,在我們身邊,有太多與幸福有關的婚姻案例,在這些幸福的婚姻中,基本上呈現著這樣一個現象:女人不喜歡猜疑、很少矯情、對丈夫管束不太多。
想起一句話:愛情如手中沙,抓得越緊,越容易流失。
很多女人之所以沒辦法讓婚姻幸福,最根源問題:對婚姻看護太緊,不懂得適當放權。
當女人太把婚姻當回事了,對婚姻的期許就會越高,在此情況下,看到的必然現象:希望越高,失望就越多。
在此,寄語所有女人:
有多大能力,就使多大能力。
不要把自己逼成萬能,否則,心很累。
給男人最舒坦的愛就是:信任、理解、自由。
記住,人挪活,不要隨時防範,否則,你累他也累。
『肆』 影響我們幸福的因素都有哪些
以前人們窮的時候就覺得有的吃有的穿就是一種幸福,後來人們生活好點了就希望有一套房,有些交通工具就跟好了,而到了現在這個奔小康的階段,很多人之前的幸福已經能夠滿足了,於是他們又追求的更多,又覺得不幸福了,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里,影響我們幸福的因素有很多。
1我覺得是感情方面的,而感情又分為很多種,包括親情,友情,愛情,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親情了,一個人的愛和幸福最先開始的塑造就來自於家庭,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總能塑造出一個健全的人格,一個愛別人也能讓自己被愛的幸福人,我心疼那些在最應該值得被愛的年紀卻獨自寂寞而內心畸形了的人,這怎麼能幸福呢?但是沒關系,在人生的大道上我們可以收獲愛情,友情。愛情讓我們感受另一種愛的感覺,從一個人變成了兩個,凡事便有得商量,快樂可以分享,難過可以傾訴,可是有的人就為找不到對象而心煩,看著別人秀恩愛而不幸福,結婚了的人又為婚姻關系的維持作斗爭,有對方出軌的不幸福,家庭瑣事的爭吵而難過。但是,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有友情,友情能夠給我們自由,給我們不一樣的愛,可是有的人卻為交不到一個真心朋友而煩惱,感情是一個人的精神命脈,願你永遠都有正能量收獲一份讓人羨慕的幸福。
其實,如果你擁有這基本的東西和其他人都一樣。那麼,我相信你就是幸福的,不要去一味地追求幸福,而再讓自己變得不幸福了,你一直擁有令人嚮往的幸福著。
『伍』 什麼因素會影響人的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個主觀的概念,因此,人們的幸福感取決於他鋒租如們的價值觀、生活經驗、文化和社會背景等因素。在國際比較中,中國被認為是幸福感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這是由於以下因素的共同作用:
1.經濟狀況的改善: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許多人逐漸脫離了貧困,擁有了更好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條件,這有助於提高人們的幸福感。
2.社會福利的改善:中國政府近年來在社會福利方面的投入也逐漸增加。例如,醫療保險、社會保險、住房補貼等福利制度的改善,使人們感受到政府的關懷和支持,從而提高了幸福感。
3.社會和諧穩定: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盡管國家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問題,但中國政府積極採取措施維護社會安定和公平正義,這有助於增強人們的幸福感。
4.文化傳統和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如家庭觀念、友情觀念、勤儉節約等,對於人們的幸福感具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價值觀使人們更加註重家庭、朋友和社區關系,促進人們之間的相互關心和支持,從而提高了幸福感。
5.科技和文化的進步: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中國的社會變得更加開放、多元和自由。人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型備新知識、新技能,從而提高了自己的個人價值和幸福感。
需要注意的是,幸福感是一個復雜的概念,每個人的定義和體銀啟驗都不同。因此,一個國家的幸福感指數高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感到幸福和滿足。此外,幸福感受到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健康、家庭、工作等等。因此,我們需要深入研究這些因素對於幸福感的影響,以便更好地了解人們的生活狀況,為他們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務。除了上述因素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可能影響幸福感,例如:
1.環境質量:環境質量包括空氣質量、水質、雜訊、交通狀況等因素。一個優質的環境可以提供更舒適、更健康的生活條件,從而有助於提高人們的幸福感。
2.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和素質對於一個人的幸福感也有重要的影響。教育可以提高人們的技能和知識,增強他們的自信和自尊心,提高他們的就業機會,從而有助於提高幸福感。
3.政治和社會參與度:政治和社會參與度可以提高人們的歸屬感和參與感,促進人們與社會的聯系和互動,從而提高幸福感。
4.健康狀況:健康狀況是影響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狀態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滿足感。
總之,幸福感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務,以促進幸福感的提升。
『陸』 影響人們幸福的因素有哪些
物質生活。馬斯洛需求層次中,影響人生活的最基本的就是物質生活。當然物質生活又有不同的水平,可以是溫飽,可以是小康,也可以是非常富裕的狀態。所以說,財富不可以和物質相提並論。人的物質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的幸福感。
性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也可以說成是性格色彩的不同。紅黃藍綠四種性格色彩各有不同的特點,相對外向開朗的的人比內向閉塞的人更容易感到滿足幸福。
年齡閱歷以及認知的變化。小時候一顆糖就是幸福,長大了再多的金錢可能也不會幸福。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閱歷,有不同的認知水平,對幸福的定義就會大相徑庭。
人的權利慾望,好勝心,容易得到滿足的程度。利慾熏心,人的權利越大,好勝心越強,愛攀比,而且很難得到滿足的話,就很難感到幸福。
人需要學會知足,才能感到滿足,幸福其實很簡單。祝大家都幸福快樂。
『柒』 哪些因素影響我們感受幸福
從積極心理學對個體幸福感的研究看,以下一些因素可以阻礙個體對幸福的體驗。1、身體狀況。 個體身體狀況的好壞與幸福有關聯作用,身體健康程度高,個體對幸福體驗性也高。鍛煉可以促進情緒的變化,而且長期的鍛煉能產生更強的幸福感。2、人格特質。 人格特質是心理學的一個理論術語,通俗的講,所謂人格特質就是一個人的人格特點,即我們平常講的個性,它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等要素。積極心理學認為,幸福感高的人,一般都具有性格外向、樂觀、高自尊和內控等人格特質,而且情緒指數(個體情緒波動的變化指數)相對穩定。3、文化。 不同的文化和社會—政治因素在決定一個人幸福與否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民主社會、開放文化和公平環境更能夠給個體帶來主觀幸福感。4、環境。 個體的積極情緒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人們在有植被、水和樹木綠蔭的地方積極情緒更多;好的天氣能帶來積極情緒;房屋質量與幸福也有關聯。5、職業。 有職業的個體比沒有職業的個體更幸福,而且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比那些從事非技術工作的人更幸福。因為職業與角色定位、人際交往、成就、社會地位、價值觀和經濟保障有關。6、教育。 受教育水平與幸福有正相關,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高的幸福感也高。7、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包括婚姻、親戚、友誼、熟人關系和同事等因素。人際關系是個體獲得信任、歸屬需要和社會支持的主要途徑。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提升個體的幸福體驗。8、信仰和精神生活。 參加宗教活動的個體比其他沒有信仰的人更幸福,因為宗教提供了一個信仰體系,發現生活的意義,對未來充滿希望;宗教還與身心健康的生活發生聯系在一起,讓個體忠於婚姻、親社會、飲食適度、勤奮工作,而宗教里的沉思可以促進個體心理寧靜,身體放鬆。9、休閑。 休息、放鬆、美食和業余活動都對幸福有積極的影響。個體在休閑、放鬆情境下有更多的積極情緒、更少的焦躁,而且在這些活動中還可以活動社會支持,滿足興趣的需要。10、消極的對比。 個體的幸福程度受到個體對自己當前處境的評價的影響,這種評價既包括與個體自己的近期處境相比較,也包括與別人的處境相比較。而當個體從消極的心態、方面去比較,判斷出自己不能成功地達到某種意想設定的高標准生活時,就會體驗到低自尊和不快,長此以往會形成習慣化的比較心理,影響個體對幸福的感受。
『捌』 影響家庭幸福的十大因素
第一個,家庭中有一個過度嚴厲的父親
中國人常說,嚴父慈母,這實在是對父親功能的一個限制,因為父親也可以很溫柔的,我理想化的一個父親,是這樣一個狀態,他跟他人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邊界,但是他也有溫柔的能力,因為很多父親,他的人格沒有真正成長到一個男人的狀態,所以他需要用過度嚴厲來裝模作樣的來像一個男人,實際上,是在拚命掩蓋自己沒有長大的這一部分,如果大家想像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歡的女孩兒面前如何的裝模作樣,你就可以理解已經有了女兒或兒子的男人,在孩子們面前那麼嚴肅,是在干什麼。
第二個,過分嘮叨的媽媽
就是對家庭里的事情過分控制,有可能指責,有可能嘮叨,總是對孩子說很多很多話,這樣實際上就是在通過她的嘴巴滿足她的幸福,簡單說,她就是還停留在口欲期,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嬰兒他跟這個世界的鏈接就是嘴巴,那麼一個到了媽媽級別的人,那麼多的攻擊性和情緒都是通過嘴巴出來的話,那就說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對她的老公和孩子施虐,這樣的現象在中國的家庭其實非常常見,如果以上兩個方面畫面化一下,可以想像,一個家庭,爸爸是在這個裝模作樣的嚴肅,然後媽媽在那裡嘮叨,然後孩子就在那裡備受虐待。
第三個,家庭里的話題被限制
在中國的家庭里,最容易被談起,也最容易掩蓋事實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學習,大家會不會覺得這個有點耳熟,爸爸媽媽跟孩子沒有任何的話題,只能夠談學習,這是被中國家庭最高談論的事情,大家都躲在學習的後面,感覺比較安全,但是,當父親開口談學習的時候,就是他們掩蓋他們內心的恐懼和不安,而他們自己也沒有能力處理,所以就拿學習這塊遮羞布來擋住。
第四個,過度象徵化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對中國目前的一個印象是,全世界華人的孩子都在學鋼琴,鋼琴在這個就是一個高度象徵化的一個代表,人民在它上面賦予了很多的意義,比如,高貴,優雅,階層等等,有靠近此物,來滿足自己的一些需要,另一方面,這個也隱含著一些攻擊性的需要,比如,帶著孩子區考級,看我孩子把別人打敗了,但是呢,我有的時候有個矛盾的心理,就是看到現在孩子參加很多藝術,或其他能力方面的培訓班,而我那個時候呢,什麼都沒有,但是,反過來想,他們應該羨慕我們,因為我們那個時候玩的是更加原始的東西,比如說,象徵化低的東西,如泥巴、棍子,或一些小動物,但是,大家知道,現在的孩子沒有機會如此的親近大自然,這也是現在孩子們比較悲哀的一面,過度象徵化會導致虛偽,還有導致一個人實際的生活能力的降低,還可以導致,過度的情感隔離,因為,在可以直接對一個人說,我愛你的時候,他 不說,我給你彈一首曲子,這個時候也可以看到,心與心之間遙遠的距離,這裡麵包含著害怕,害怕跟另一個人親近,就已經表明那種安全感的缺乏和擺脫孤獨感的之間,強烈的內耗,這種內在的硝煙密布,只有一條彈鋼琴,這一條蜿蜒曲折的通道可以散發,大家可以想像得到這個人的內心狀態的樣子么?
第五個,過度背景化
現在社會上,很常見的一個詞「拼爹」,無論是大學,還是中學,現在甚至在幼兒園,在入學前,老師先要調查的是,孩子父母是做什麼工作的,好像現在這個被教育部明文禁止了,但是很多老師還潛伏地在做,而孩子們之間,談論的也是,我爹是做什麼的,我媽是做什麼的,拋開社會道德的大旗來說,我仔細體會了一下,這種言論的心理動機是什麼,一個人的背景已經把這個人本身給掩蓋,對於父母來說,過度在孩子面前證明自己的社會背景,說明他心裡很虛,害怕自己在孩子心中不是一個好父母,所以需要這些背景來擋住前面,來隔離孩子跟真實的自己靠近,說到底,就是父母自己心裡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父母,而他們又害怕孩子們看到這一點,所以,就努力地編制了一副宏偉的背景,來擋住孩子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