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什麼是通往幸福大路

什麼是通往幸福大路

發布時間:2023-06-01 22:17:19

『壹』 通往幸福的路只有兩條

幸福,就像於屋檐之下仰望漫天飄雪。屋檐下共同結伴的人,一個總有可能阻攔另一個賞雪,就像主人對沒有抹殺意識的木偶一樣那麼痛恨著。遇到攔阻自己達成所願的夥伴的人,想要得償所願,選擇斷開鏈接並不是難以想像的事。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里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丈夫只給妻子留下一封信便驟然消失,妻子接信後堅定地認為一定是第三者的介入才令他離開自己。這個冷酷、殘忍、一度窮困潦倒的男人為什麼要做出拋家棄子的事呢?事情的真相總是荒誕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他就是想畫畫,而在家庭中妻子是永恆地不可能讓他吃到孩童心中渴求的那顆糖果的。那顆在孩童眼裡蘊含了無限滋味的糖果,代表個人意識自由的糖果,它的純粹之美是家庭的溫馨也不能比擬的。

以受害者、弱者的哀憐形象出現的妻子,對於丈夫的這個理由,也有自己的辯解:

女人們總是喜歡在她們所愛的人臨終前表現得寬宏大量,她們的這種偏好叫我實在難以忍受。有時候我甚至覺得她們不願意男人壽命太長,就是怕把演出這幕好戲的機會拖得太晚。

「但是現在——現在什麼都完了。我對他就象對一個路人似的什麼感情也沒有了。我真希望他死的時候貧困潦倒、飢寒交迫,一個親人也不在身邊。我真希望他染上惡瘡,渾身腐爛。我同他的關系算完了。」

就像女子退婚遭殺害的新聞一樣,很多不幸都來源於身邊人對個人意識的抹殺,無視當局者真正所要追求的幸福。很多人願意當局者卑微一生、窮困一世、不如意直到咽氣,只要自己能夠控制住他/她就感到滿意,只要能有個表現自己的大度、悲憫、無私又能陰暗發泄的對象,就會為了自己而扼殺別人。

『貳』 通往辛福的門是我們,那麼請問通往我心裡的路是什麼

通往幸福的門是我們,那麼請問通往我心裡的路是愛情,我們可以通過愛情,雙方就有了彼此了

『叄』 如何構建快樂幸福的人生帶你走近積極心理學

面對生命的有限性和消亡的必然性,人們不停地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終極目標和追求是什麼?盡管有很多種不同的回答,但在個體自我實現的過程中,構建快樂幸福的人生始終是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人的天性是趨利避害的,人生是整個生命過程的所有經歷和體驗總和,既然痛苦不可避免,就努力讓快樂成分更多。快樂是可以覆蓋痛苦的,這樣整個人生的體驗讓會更幸福。當然,人們的美好和卓越,與疾病、混亂和悲痛同樣都是真實存在的,快樂也不需要作為應對痛苦的解葯,快樂可以與痛苦同在。

如何構建快樂幸福的人生呢?,讓我們走進積極心理學試試看。大概兩年前第一次讀到《積極心理學》這本書,一直非常喜愛,不時地翻開看看。積極心理學跟「雞湯」完全不同,它是建立在科學理論和實驗基礎上,對我們認識自己、完善和提高自己有切實的指導意義。於我而言,積極心理學一方面讓我開啟了對它的認知,拓展了與之關聯的知識邊界。另一方面,提供了構建快樂幸福人生的幾個要素,指明了值得關注和發展的方向;同時,也塑造了通過積極心理學幫助自我實現的信念。

今天推薦的這本書是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的《積極心理學》,作者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美國密歇根大學Arthur F.Thumau心理學教授,著名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委員會前主席,全球100位最受歡迎的心理學家之一,美國VIA性格研究中心學術部主任。他是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並以其在樂觀、健康、幸福等領域的研究而享譽世界。2010年,彼得森博士榮獲密歇根大學最高教學榮譽獎——「青蘋果獎」。

這本書適合大眾讀者,能幫助人們了解自我、認識生命、實現生命的價值。接下來圍繞書中主題,給大家簡要介紹下精要內容和思想。

[if !supportLists]1、[endif]積極心理學講什麼

積極心理學不僅僅關注疾病,也要致力於去發現和培育天賦和才華,讓日常生活更令人滿意,幫助健康的人們實現人生的價值。

積極心理學倡導人類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和心理問題作出新的解讀,並以此來激發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從而使每個人都能順利地走向屬於自己的幸福彼岸。積極心理學主張以人的積極力量、善端和美德為研究對象,強調心理學不僅要幫助處於某種「逆境」條件下的人們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發展,更要幫助那些處於正常境況下的人們學會怎樣建立起高質量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

它採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

積極心理學有三個主題:

1、積極的主觀體驗(幸福、愉悅、感激、成就)

2、積極的個人特質(個性力量、天分、興趣、價值)

3、積極的機構(家庭、學校、商業機構、社區和社會)

2、精要內容

01 愉悅與積極體驗

愉悅包括感官愉悅和高級愉悅,感官愉悅與皮膚和身體器官相關,高級愉悅與思想相關。無論強烈的興奮或是安靜的滿足,愉悅感覺總是美好的,很多人在感受愉悅的同時是幸福的,並試圖留住或增強這種感覺。

預期幸福或期望效應,通過實驗研究,我們對此時此刻的選擇,是建立在那時那刻對幸福的預期上進行的。對於愉悅感的預期,我們絕大多人的感覺是比較准確的。當然,人們在懂得預期未來的感覺之後依然會犯錯,因為有一些心理學因素對愉悅感產生影響。比如曝光效應(某些東西我們接觸的相對較多,就會傾向於喜歡這些東西)、捐贈效應(我們都傾向於喜歡別人給與我們的東西,即使我們並不十分想要或者能充分利用)。

情緒具有特定的行為傾向性,消極情緒提醒我們注意環境的危險,而積極情緒代表著安全,能指引我們參與增強我們行為和認知能力的活動中。積極情緒能夠消除消極情緒所導致的生理反應。

好的心境不僅會滲透入我們的思想,也會影響機體全身。在好的心境中,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會充滿活力並樂觀向上。而心理學家在過去幾十年裡更多的將注意力放在了不良心境上,能夠體驗積極情緒的能力被鮑.米爾成為享樂能力,這種能力基本上就是指積極情感—既個體所體驗到的積極心境(快樂、感興趣、活躍等)的范圍。獨處時有好心情的人,跟別人在一起時,往往也會有好心情。

02 幸福

亞里士多德關於幸福的概念:「真實的面對內心的自己」,幸福的重點在於人們應該發現、發展處自我最有價值的地方,並充分利用這些能力、天分去追求更美好的東西——包括別人或乃至整個人類的福祉。

研究表明,幸福感比起愉悅感更能預示生活的滿意度。生活質量是所有有關美好生活的情緒、體驗、期望、成就等的綜合標志。主觀幸福常常用來定義相對較高水平的積極情感、相對較低水平的消極情感,以及對生活是美好的總體評價。

一些人格特質——樂觀、外傾性、直覺能力、自尊、內部控制能力與幸福存在中度至高度的相關關系,較低的神經質性也是如此。快樂的人能夠幫助自己擁有更多積極特質,不快樂的人則相反。

四種能夠通往幸福感的途徑:愉悅的體驗、投入、意義和成功。

03積極的思想

積極思維能夠增強生活的洞察力,積極情緒能夠增強一個人的認知和行為能力。樂觀的(喜悅的、充滿希望的、陽光的)人能夠找到更加重要的途徑來獲得心理學意義上的美好生活。

人類學家林耐爾.泰格關於樂觀的定義:「一種情緒或態度,與對未來的社會或物質生活的期望相關——一種對自己有益或者能帶給自己愉悅的社會期望的評價。」

弗洛伊德認為樂觀是人類本質的一部分。

人們追求目標是一種期望價值,所有現實的人類互動都能以目標的形式存在。當人們發現在追求自己所採納目標的過程中遇到阻力的時候,就會在自我調節里加入樂觀成分。面對困難時,人們能堅信自己目標能夠達成就是樂觀主義者,反之是悲觀主義者。樂觀能夠帶來持久的動力使之達到目標,悲觀則會導致放棄目標。

樂觀分不同的水平,大樂觀能夠導致預期的結果,因為大樂觀會帶來充滿激情和韌勁的普遍狀態。小樂觀能夠導致預期的結果,因為它可能會提前設置特定的行為來適應既定的環境條件。

04性格的力量

性格力量在某種意義上是特質性的,具有個體的差異,良好的性格是一系列積極特質的綜合體。

良好的性格和其構成因素都是在道德層面上受到推崇的,「幸福是生活的目標,美德是幸福的基礎」——托納斯.傑斐遜。

VIA分類(VIA即行動價值協會),6種美德和24種性格力量:

1)智慧和知識的力量:創造性、好奇心、熱愛學習、思想開放、洞察力。

2)意志力量:實性、勇敢、堅持、熱情。

3)人道主義力量:善良、愛、社會智慧。

4)公正的力量:正直、領導力、團隊合作精神。

5)節制的力量:原諒/憐憫、謙卑/虛心、審慎、自我調節。

6)卓越的力量:對美和優點的欣賞、感激、希望、幽默、虔誠/靈性。

05價值

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去表明並追求我們所崇尚的價值,對個體來說,價值不僅僅意味著行動的目標,而且還是評價目標的標准。

威廉姆.斯科特教授認為,價值是一種相對正確的目標,被人們看做:(a)內在的美好:這是終極目標;(b)完全正確:在所有情況下都是正確的;(c)普遍正確:適用於所有的人。

價值是由個體和集體成員所持有的關於期望目標的信念,他們超越特定的環境,知道我們選擇行動,評價他人和自我,並可以根據相對的重要性進行排序。

全世界范圍內十種人類價值的普遍結構:成就、善心、遵從、享樂、力量、安全、自我指導、刺激、傳統、普遍性。

06興趣、能力和成就

蓋洛普機構調研結論:一個你能每天盡全力投入的工作就是你所熱愛的工作。

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去理解這些興趣,自己充滿狂熱的激情,並投入其中。

興趣和能力如果堅持下去,就會取得成就,無論這種成就是大是小。

查爾斯.莫瑞基於數百位不同領域的精英們進行對照,得出有關成就的普遍性結論:

[if !supportLists]1)[endif]博學者:在諸多領域都能取得卓越成績的人需要多種不同的高超能力;

[if !supportLists]2)[endif]努力勤奮是關鍵;

[if !supportLists]3)[endif]良師很重要;

[if !supportLists]4)[endif]合適的時間地點非常必要;

[if !supportLists]5)[endif]傑出和卓越往往產生於相信生活有沖高目標的社會文化中,在這樣的文化里,人們相信自身的力量。

07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為健康下了一條廣泛全面的定義:「健康是一種在生理、心理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者虛弱現象。」有關心理健康的研究和討論一直落後於生理健康。

瑪麗.約哈達在《積極心理健康的當前定義》中提出六中能夠導致我們通常認為的心理將康狀態的品質:

自我接納

對現實的准確感知

自主性(從容的應對社會壓力)

對環境的掌控能力

成長、發展、成熟

人格統一完整

08積極的人際關系

擁有愛的能力,以及被愛的能力,被認為是人類的本質傾向,並且在人類從嬰兒期到老年期的整個人生過程中,都對健康和幸福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者用幾個詞總結積極心理學:他人很重要。

等價學說顯示親密關系——友誼或者愛情是否能夠維持,取決於關系雙方認為他們從關系中所得到的是否跟他們所付出的成比例。等價的關系能夠持久,不等價的關系會面臨破裂。

依戀理論的三種依戀模式。有些人喜歡親近,並感到親密關系很容易建立;我們希望對方是值得信任和可以依靠的,同時我們也會向他們尋求安慰和支持,他們也是如此。這類是安全型的關系。還有一些人對親密感到不舒服,發現很難相信我們的夥伴,跟別人保持一定的情感距離;當悲傷的時候,更願意選擇獨立而不是親密,更喜歡退縮而不是尋求安慰,這類是迴避型人際關系。還有第三種人常常擔心被別人冷落,可能會希望更多的親密,而這種過分的親密,伴侶可能做不到或者不願去做,這類是矛盾型的關系。

喜歡是指人們對彼此有積極的態度,一些能夠導致這種積極態度的因素:臨近、相似、滿足需求、較高的能力、吸引力等。

當愛好與對互惠和等價的相似性和期望度有共同的認識一起存在時,我們就稱之為友誼。

當一種關系以相互排他性、轉移性和傾向性為特徵時,雙方變得互相依賴,這是我們把這種關系叫做愛情。

09授權機構

良好的家庭、良好的學校、良好的工作場所、良好的社會、良好的宗教,是一個良好的機構有助於它的成員獲得美好的生活的組織。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通往幸福大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濟學視角如何看待火車票問題 瀏覽:750
美女怎麼表達自己的生日 瀏覽:615
古詩候一位美女叫什麼文君 瀏覽:778
怎麼玩粉絲經濟 瀏覽:49
如何對待愛情觀的影響 瀏覽:697
婚姻中麻木是什麼原因 瀏覽:56
經濟學家如何評價 瀏覽:945
吃飯不談事業為什麼 瀏覽:643
怎麼擁有幸福快樂 瀏覽:167
哪個男明星的喜歡列表都是美女 瀏覽:884
男生說我野生美女怎麼回復 瀏覽:631
經濟和法學哪個好考研 瀏覽:969
我們認為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177
哪些經濟類的專業對創業有好處 瀏覽:882
平度幸福村在哪裡 瀏覽:640
工地健康證怎麼收 瀏覽:400
紅旗渠講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846
愛情怎麼做到有始有終 瀏覽:604
三亞灣住哪裡經濟劃算 瀏覽:862
幸福里傢具城怎麼樣 瀏覽: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