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葉曼講如何獲得幸福人生

葉曼講如何獲得幸福人生

發布時間:2023-05-25 17:29:26

❶ 葉曼先生講楞嚴經節選

  序:人命無常,國土危脆。馬航失蹤飛機又有幾百人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這些天所有整理經典的功德的迴向給這些人們,也迴向給所有處於苦難之中的眾生,祝願早日脫離苦海。

(正文)不是不知道,多少事情,我們說的這些粗淺的東西,你們能來學佛,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問題是我們要找人來confirm,把這個再說一遍,是想得到確認。等到我們知道佛也這么說,大家也這么說,哦,原來這叫不住為客,可是我們沒有想到那個動搖為塵啊。這個動搖什麼動搖?心啊,念念不住。

能夠把這些都知道了以後,為什麼會這些東西,大家也不會這么難過,這從哪裡來的?跟其他宗教完全不同,有上帝就有魔鬼,老是有相對的,佛教不是的。所有一切一切都是從本性出來的,愛要哪個要哪個。假設要榮華富貴,我一個朋友就說,學佛我是要考慮考慮啦,不過我下輩子還要投胎,就要在這個世間,因為這個世間很好玩,因為她這一輩子很幸福,她不知道這個是無常的。

我們今天能變成人啊,人身難得啊,所以大家好好珍惜。無論我們闊,闊到天下第一富,窮,窮到無立錐之地,只要有這個人身很難很難的,只有當人身的時候,我們才能修行,才能見性,見性怎麼樣?飢來吃飯困來眠,還是得大小便,一切都跟一般人一樣。事情來了只是解決事情,並不煩惱,因為你知道一切無常,我們的歡樂無常,痛苦也無常。我們的歡樂無常不想承認,不肯接受這個。然後說痛苦無常更不接受,我這輩子就這么苦,太可憐了,自憐自艾,怨天尤人都來了。

從這個東西你能夠見到自性本空,你就知道有一個不變的東西在。於是呢,所以在這個胡思亂想中間,你能夠悟得了這個真理。根本你不必空它,空它又多一道手續,本來就是空的,也不用我來空它,我來空它還是人為的。真正知道客塵是虛妄的,它是虛襲差妄的,就是我們生死的根本。

我們把不住的客當作主人,把這個動搖的,我們以為它永遠不變。假設你能知道這個主是空的,而且是從來不動的,它是寂然常凈的,這個就是涅槃清凈體,我們要見的就是見這個。可是呢,阿難說我的見性還沒有安靜呢,那麼誰無住啊,所以佛說開合就是客塵。阿難見性了,便是住空。世尊手開開了,又合上了。阿難的見性是不是開開了又關上了?沒有啊,他的見性永遠在那兒。知道這個見性永遠在那兒,這個不隨客塵煩惱變化,他能夠看到這個手開合,後邊有聲音,都可以知道,為什麼?因為常住真心,性凈明體從來沒有變過。他能夠見到、聽到,只是隨緣而已,那個使他見聞覺知的東西從來沒有變過,從來沒動。我們學佛就是看這個東西。從哪兒找?從見聞覺知里找,從見聞覺知里修。所以這樣子的話,於是你就可以了解,空的、主人的、動靜的,顯然非常清楚。我們這個心念時時刻刻都在那兒變,原來我能夠見聞覺知的這個識精啊,從來沒有變過。

所以佛跟阿難說對對,就是這個樣子。我們才知道一切萬相,亂吧,變吧,我慢慢老了,頭發少了,臉皮也皺了,身體也弱了,愛怎麼變怎麼變,但是我的見性從來沒變。我戴花鏡也是個增上緣、助緣,並不是近視鏡讓我們看啊,是我們原來能看的東西的工具差了,那個工具用得久了需要幫助。

我這個機器用了八十四年了,還在動,我每天都感謝這個身體和腦筋,因為還能工作還能用,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真正能夠知道的話,一切萬相愛怎麼變怎麼變,愛怎麼亂怎麼亂,看到一切生死,愛怎麼生,愛怎麼死,跟見性完全無關,完全無關。能夠以世間萬相之中忽然看到這個不動的本性,我們才能真正能常恆不昧的,再也不會被外境把我們搶走,也不會被外境使我們動心,於是我們怎麼樣呢?我們就不為物轉。我們之所以出麻煩是因為心被萬物在轉,心隨物轉就是物的奴隸,不為物轉,你就可以自己作自己的主人。

所以了解這個的話,外境無論如何動,而你的見性都不動。釋迦牟尼放光,於是阿難往左看或右看,阿難的頭轉動,見性轉動沒有?沒有轉動。見性沒有轉動,沒有開合。我們了解的話,很難分辯,對於這件事情,不是釋迦牟尼舉例子的話,我們很難分辯。所以我們常常不只阿難啊,都認為是眼睛看到的。頭搖眼睛轉,以為見性隨著轉。所以阿難答復,頭動而見性不動,佛說,如是如是拍虛皮,誇獎他。

頭動見不動,還是主客,還是客塵,無論怎麼轉,無論怎麼動,我們所謂的識精元明從來沒有變過。我們旅行出去,走一萬里路,天南地北走,這個見性從來沒有動過,既然身體移動,見性沒有變動。那麼生跟死,跟我們離開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有什麼分別。能夠譽虧知道這個的話,我們連生死離別都看穿了,要死便死,能生則生,死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所以真正了解這個的話,這個見性到底怎麼樣?所以我們講易經,講過神無方而易無體,永遠變動不拘,可是自性恆常。我們老了,自性沒有老,我們死了,自性沒有死。所以莊子根本就說「生者寄也,死者歸也」,他還不能像佛家說的「真如理地不立一塵,佛氏門中不舍一法」。在理上一塵不立,在事上沒有一個東西不是佛法。

志公和尚,梁武帝那時候的和尚,非常有名,曾經有句話說「不起絲毫修學心,無相光中常自在」。絲毫修學的心都不要起,我們好像在學,好像在修,實際大家聽聽其實是把自己東西解開。無相光中常自在,在這個無相光中永遠自在,假設起一點點的修學心,你就知道這個原來是從外得的。心經為什麼那麼了不起,最了不起的觀自在菩薩之所以修成,就是因為無智亦無得。前頭的全都沒有了,四聖諦十二因緣,六根六塵六識全都沒有了。

了解了這個以後,美國的禪宗大師到台灣的時候,他去見南老師,請他住在南老師那兒。南老師不會說英語。一天晚上,他們兩個閑聊,請教南老師,能不能開示一下?南老師就露了一手。

「切忌從它覓,條條與我疏」。他是說你千萬不要從別人那兒找這個東西,只要從別的地方找,越走越遠。

「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所以最要緊、最要緊的我們修行是要靠自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自己假設不想悟道的話,不想要把理明白的話。佛現身在我們眼前,我們除了磕頭什麼用也沒有。我自己找它的時候,到處都是它。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我每天都碰到它,它就是我啊,因為身內真如還遍外。但是我不是它,我為什麼不是它?因為我還有個我在。

「若能這么會,方始契如如」。就這么樣體會這個東西,這才能跟如如契合。這個在古音念芋芋。

當時南老師提出這個來,於是有人翻譯成英語,結果這位禪師說這個公案沒聽過,鈴木大師也沒有把禪宗的公案翻譯成英語,很好很好,有時候原文看不懂,但是他翻的看懂了。於是他請南老師解釋解釋,不能從我這兒找東西啊。

所以我們這了解了,我們內守幽閑,把眼睛閉著,我們自己想空了、空了,自己墮在法塵分別影事。為什麼開頭就說,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還有幽閑啊,幽閑是我的意識有的,我的意識對著什麼呢?對著法啊,六根對著六塵,所有的意對著法啊,法是什麼?法塵啊。還有個分別啊?我要幽閑啊,過去的事情、影子回到現在來了,因為我知道有這么個東西,只要我空了就幽閑了。

所以真正了解了。阿難雖然是不拿識作為見性,但是不動的見性,動也是這樣,靜也是這樣。見的時候看不見它,不見的時候也不為無,見識不為有,不見不為無。我們傻傻的,什麼都沒看,愣愣的什麼都沒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是不是見性沒有了?不是的。見時不為有,不見不為無,這個就是識精元明。那麼根本它就沒有停止過,動搖什麼呀?能夠把這個體會到,它從來沒有變過,從來沒有動搖過,這才是離塵的空寂體,既空且寂,我們要見的就是見這個。

所以佛呢,對於阿難說幾句話如是如是,然後再引一層,再引一層,最後整個駁倒了。所以佛真是很了不起,他為什麼要這么樣?逼著阿難自己說出來,讓他自己認識自己藏著的寶珠。我們的智慧,我們的般若、一切東西跟佛一點兒都不差,我們變這么笨,這么愚蠢,這么煩惱。為什麼?因為我們不認識自家的珍寶。

當我們認識了自己的珍寶了,你必須從理上推啊,所以現在有些人就認為我理上已經明白了,佛法無多子啊,沒什麼了不起的。我得好好修行啊,實在的,天底下的事情,當你理上明白了,生理立刻起變化了,這是我個人的經驗。你理上不明白,你盲修瞎練啊,不是真的。能夠真正證悟以後才是自己的東西,所以佛說,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孔子四書里說,升堂也而未入室也。佛告訴我們從這個門進去的,我只是走進去的,什麼都是人家的,不是自己看到的。

所以真正了解,佛引了這么多,所以這么做,主要主要就是為了讓大家、所有的人好好了解。了解這一個,佛開示就是告訴我們這一個自性,非常幽秘,非常微妙,非常秘密,連愚夫愚婦日用都不知道,我們的學問很好,書也念得很好,連大聖先賢都不知道究竟。

能夠了解以後,我們就知道,所謂清凈眼啊是什麼眼啊?它只是一個工具,而稱它為清凈眼,必須把這個工具擦得好好的,真正使我們見聞覺知的不是這個東西。現在說是心非眼,還要駁,越駁越難懂,所以頭一層一定要懂得。第一層是說能夠見的眼睛只是工具,我這么講講,大概第一層顯見可以明白了。

❷ 國學大師葉曼解讀曼妙人生

葉曼簡介

葉曼女士是當今世界極少將儒、道、佛文化融會貫通的國學大師之一。其父是世家子,與王雲五、韓德清是結拜兄弟。葉曼從小就聰慧過人,幼承庭訓,六歲以左傳開蒙。一九三五年由時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胡適之(胡適)先生親點,就讀於北大法學院經濟系。

六十年代,葉曼為傳播中國儒、道、佛三大文化在台灣成立「文賢學會」。七十年代,在美國洛杉磯位於哈岡的家中成立「文賢書院」,每周六免費開講《四書》、《道德經》、佛教的故事等課程,身體力行,為海外僑胞講說中國文化,期能帶動更多修心向學的風氣。

八十年代中,葉曼曾代表中華佛教居士學會(台灣),當選世界佛教友誼會副會長,期間與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戲劇性的相識,讓他們成為摯友。後經朴老邀請到北京拜訪北京雲居寺時,發現雲居寺已在日本侵華時被毀損,當即發下宏願,要重建雲居寺。

一九九〇年,葉曼來往香港、美國、新加坡等地,共籌得三十二萬美金善款。其中三十萬美金捐贈用於重建雲居寺,受到了時任北京市副市長何魯麗以及十世班禪大師的接待,朴老也特意作一條幅贊其功德。其餘二萬美金捐作雲南以及貴州興辦希望小學,迄今為止,已建成十三所文賢希望小學。一九九二年,葉曼獲得世界佛教協會及二十七國代表參加的佛教大會贈予的金獎。

二零零七年六月三十日,應邀前往北京市廣華寺作《佛法在中國》的演講,並多次在北京朝陽區望京街道的"中國城市論壇——望京奧運大講壇"向觀眾教授以歷史、儒家以及道家為主要題材的傳統文化。

2017年2月15日美國當地時間上午十點(北京時間16日凌晨2:00),葉談判橡曼先生在洛杉磯家中辭世,享壽103歲。

旅美國學名家葉曼先生(1914——2017)於美國當地時間2月15日上午十點(北京時間16日凌晨2:00)在洛杉磯家中辭世,享壽103歲。先生往生時身無病痛,安詳自在,身前諸事悉皆安排妥當。

葉曼,原名劉世綸,1914年生,祖籍湖南省,北京大學畢業,旅居美國洛杉磯,是當今世界極少將儒、道、佛文化融會貫通的國學名家之一。

很多人都聽說以下這句話:"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但是了解這句話意思的人不多。從易經的角度看,它相當明確地指出了一個人的命運是由什麼力量決定的,反過來說,理解了這句話,也就掌握了改變命運的鑰匙。

葉曼先生,是當今世界上極少將儒、道、佛文化融會貫通的國學大師之一。我們聽聽她怎麼解釋這句話,她認為:命由天定,運可改變,風水即不違背自然,這些都是外部的力量,人可以決定的是去修習善心,研讀聖書。

一命:命是先天註定

古時候把人分為4種職業,即"士、農、工、商"。過去讀書人的地位是最高的,但讀書人要得到社會地位,必須參加考試,考中了才能稱為士。成為士就可以當官,當了官就能榮華富貴。自隋唐以來,普通人要想當官,唯一的出路就是參加科舉考試,所以有句話叫做:"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那時候的讀書人,常會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說這五樣都得具備才能考上。如果考不取的話,是命中不該有。漢朝的大學者王充,一生反對迷信,不信鬼神,但他堅持"命"是客觀存在的,一個人的命運是由天註定的,"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中國人所講的"命",就是一個人的"八字"。根據你出生的年月日時,換算成"天乾地支",總共八個字。根據這八個字,就能推算出一個人一生的榮辱禍福、貧富壽夭。

現代的人,要想做官也得考大學、考公務員,這與古代相似。但當下社會對於成功人生的評判標准發生了變化,大家一起向錢看,有錢就有地位,有錢就能被含旁人尊敬,而且不論什麼行業,都可能獲得所謂的"成功",而對於命運中其他幾個因素,例如健康、長壽、榮譽、沒有災禍等等,反而不去重視,可嘆很多達官貴人、豪富明星,盡管擁有了值得誇耀的財富,但或短命、或深陷囹圄、或重病纏身、或意外死亡、或身敗名裂,這種人生,談何成功?

不過無論哪種情況,一個人的命運從出生那天就已經註定,我們可以藉助八字分析,提前預測出這個人的人生軌跡來。

二運:運勢可以變化

這樣看來,一個人命好不好,完全不能由自己決定。這不是宿命論嗎?

不對,大家別忘了,後邊還有"二運三風水"呢。來運時你就可以自己做主了。"運"就是"動、運轉"的意思。在八字體系中,對八字造成影響的還有沖物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大運,每步大運是十年,也就是說每十年都轉一次運,每個人起運的年齡是不一樣的,從1-9歲不等。這個大運是從一個人出生的月份推算出來的。

還有一個是流年運,這個流年是天下人共享的,例如今年流年是"癸巳"。如果你八字需要"癸水"。大運走到某個階段,出現了癸水,那這十年你都會很風光。大運遇不到"癸水",可遇到今年,流年是"癸水",那你今年也會走好運。

所以說:命中沒有,只能來行運。每個人一輩子,無論多麼命苦,都有走好運的時候;無論命多好,都有走霉運的時候。好運來時雖然事事都比較順利,但禍福是相依的,最好的時候要防範最壞時候的到來。好運來時,就等於把土變成了山,這個需要好多年。可是當山要倒的時候,卻在頃刻之間,所以民間有:"運來如抽絲,運去如山倒"的俗語。

所以古人教導我們:一個人活在世上最要緊的是要懂得"惜福"。古訓說:"一粒米都不能糟蹋。"這不是惜財,而是惜福。"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為何福無雙至?運好時人要是一驕傲,第二個福就不會來了。但是禍要是來的話,人卻很少會自我自省,所以第二個禍就跟著來了。

八字是隨著人走的,人不要隨著八字走。跟著它走,人就成了八字的奴隸。

三風水:風水是自然之妙

葉曼先生談了她對風水的獨特理解,她說:"風水"這兩個字出於寺院里的和尚,和尚們非常講究風水。"天下名山半屬僧",是說天下的名山的一半都被和尚佔了。

風水很簡單,就是空氣跟陽光。好風水就是要靠著山,很穩當,然後前面是水,再前頭一定有一片綠地,叫明堂。門前有小河,屋後有山坡,客家人永遠在他家的前頭弄個水塘。所謂客家,就是經過大亂南移而來的人。因為八方的風是亂吹的,什麼能把風治住?是水,所以家前頭有個小水池,就能把亂風聚住。

風水很簡單。比如不要一條路直沖大門,這叫一箭穿心;廚房不要擱屋子中間,等於中間火燒,主人心不安;家裡不要門對門,否則就等於口對口,永遠鬧是非。這些好像是迷信,其實有一定道理,是經驗積累所得。

葉先生說了一個故事,說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處理過一個官司:兩個親家分地方,其中一塊因石頭對著房子中心,叫萬箭穿心,就都不想要那塊地方,爭執不下。范仲淹說沒關系,我有個好地方,我和你們換。結果沒過多久,突然大風大雨,結果所有的石頭都被風雨刮到門前堆了起來,結果萬箭穿心變成萬戽朝天,變成大吉利。

葉先生講的這個故事,揭示了風水中一個很重要的法則:"福人居福地",你要是沒福,就不會居住到好風水的地方。我的老師給我講過:一個人選什麼樣的房子,看似都是自己決定,其實都是命中註定的。命好就會不自覺選中風水好的房子,該走霉運了,就會選擇風水差的房子。可一個人要是聘請有真才實學的風水師為他調風水,那也是到了他命運該發生變化的時候了,這個風水師就是他命中的貴人!

四積德五讀書:自己改變命運

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可以從兩個方面說明。第一個大家都知道,讀書讀得好,考學優異,可以進入各種單位,如果單位好、效益佳,或者考上公務員,都可以改換門庭。

第二個是通過讀書,可以增加自己的智慧,學到別人的經驗,人生就會少走彎路,也能發現成功的捷徑。

不過這里重點要給大家講的是"積德"對命運的改變力量:

積德有積陽德與積陰德兩種。所謂陽德,就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德行。有些人做善事故意想要讓別人看見,這是"有心為善",老天對於這種人,有句話叫做"其善不賞",就是不會給你多少福報。而"積陰德",就是暗自幫助別人,做應該做的。

雖說善有善報,但如果你把做好事當做交易來做,那你是跟命運在做買賣。"我做了這么多好事,會有多少好報",要是懷著這個心的話,這個善報很小很小。還有人把佛當神來拜,認為給佛磕幾個頭,燒點兒香,捐點錢,佛就會保佑。這不但是對佛不了解,還可說這是侮辱佛。佛不是讓人這樣信他,而是要讓人明白他的道理。

那我們該如何積陰德?首先要發願,所謂發願越大,力量就越大。努力去幫助一切你可以幫助的人,不去計較對方知道不知道,不去追求回報,也就是沒有任何目的與功利心。做過就放下,不沾沾自喜。時間久了,這個行善的念頭,都是出於本心,行善的行為,自自然然,就跟餓了要吃飯、困了要睡覺一樣的平常。如此下來,這個陰德就會積累得很大,它對你的命運改變的力量極大,不但可以讓你遠離災禍,延長你的壽命,增加你的財富,而且可以惠及子孫。

t$����U�F "�

❸ 【讀書筆記】葉曼講道德經

第一次閱讀道德經。道德經是道教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所撰寫。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全文81章。全文以「道德」為 綱宗 ,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身之道,而多以政治為 旨歸 。所謂「 內聖外王之學 」。其中巧高耐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思想很出名。

葉曼老師講解的深入淺出。印象深刻的有幾個關鍵詞:婦人之慈、治國理政、無為而治。

婦人之慈: 老師說婦人之慈就是輕易的原諒他人錯誤。使其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不能即使改善。

其實葉曼老師講到這里的時候,我意識到自己就有這個問題,而且很多時候是受母親的影響。母親對自己管教很寬松,不太多要求,即使犯錯也不會責備。好在自己還算聽話。這方面自己就受母親影響很大吧。對於他人的問題不會太多的念核責備,一來擔心他人內心會難受。二來自己也不想和他人接下不好的緣分。

其實這是很不明智的,有時後這種方式像縱容。對方就不容易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改善才是對他人最有益的,他人的改善自己又何嘗不受益的。我想,只要真誠的體現他人問題,注意說話的善巧,坦誠的溝通,他人應該也會接受的。以後要在這孝春方面注意了。

治國理政, 順乎民意,而不是設置很多的法令讓人遵守,進行外在手段的管理,那樣只更多的引起人們的不滿和反抗。

這里我想到了管理的思想,尤其想到了自己和別人在管理方面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很多時候只是看到現象的表面,於是只是制定很多的規則管理大家,並且很多還是脫離大家的實際情況的。引起後多人的不滿,還有的同事當面反抗,表現不滿的情緒。

我在那段時間的管理其實就是沒有順乎民意,沒有了解大家的疾苦,現象後面的原因,怎麼幫助大家改善。而只是外在的一昧的要求,只會給大家帶來的更大的壓力。懺悔!

葉曼老師說,把人民安頓好了,吃的好,穿的好,生活的富足,自然大家就擁戴你。不需要外在去彰顯什麼。其實這本身就是無為而治最好的體現。順乎天道。

❹ 葉曼一佛教的故事會

葉曼,本名劉世綸,原籍湖南,1914年生,北京大學畢業,是當今世界將儒、道、佛文化融會貫通的國學大師之一。
葉曼的碧森搏父母都是很虔誠的佛教悔祥徒,但是她卻對佛教非常反感,認為它只是士大夫階級的另外春昌一種消遣品。8歲那一年,葉曼開始吃素,她之所以吃素是因為憐惜那些被宰殺的動物,從此下決心不再吃有生命的東西,所以她吃的並不是佛家素。這樣的食素,她一堅持就是15年,直到「抗戰」開始,離家出外的她才停止食素。
後來,在一位朋友的引薦下,葉曼認識了南懷謹。葉曼問出了她一直想知道的「人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的問題。南懷瑾告訴她這是許多人共有的問題,它的答案就在佛法里。葉曼開始跟隨南懷瑾學習《楞嚴經》。之後的幾年裡,一遍又一遍地研究《楞嚴經》後,她才發覺,過去自己把唯識誤認為是士大夫階級的消遣品,竟不知道這里有這么好的東西。

閱讀全文

與葉曼講如何獲得幸福人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幸福兩字怎麼設計好看 瀏覽:977
女兒屬牛臘月初八生婚姻以後如何 瀏覽:673
重慶事業單位考試考多久 瀏覽:347
省事業單位聯考筆試後怎麼面試 瀏覽:77
2012小康雜志幸福是什麼 瀏覽:633
求事業出坤卦怎麼解 瀏覽:655
你見過美女嗎客家話怎麼說 瀏覽:875
高二經濟學什麼專業好 瀏覽:771
健康碼在微信哪裡找啊 瀏覽:689
第二針新冠疫苗後健康碼多久顯示 瀏覽:417
初中學過哪些愛情詩 瀏覽:683
冷戰的婚姻中如何保持情緒穩定 瀏覽:327
絲帶綉幸福怎麼綉 瀏覽:373
加盟幸福女子學堂怎麼樣 瀏覽:100
河南唐河縣與襄城縣經濟哪個好 瀏覽:202
廣州事業編競爭比大概是多少 瀏覽:196
歐美女高跟鞋有哪些 瀏覽:824
美女老師幫學生補習是什麼電影 瀏覽:953
美女騎馬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185
廣州美女在哪裡看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