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升團隊幸福指數
心理資本=幸福感?
一個典型的誤會是把心理資本誤認為員工幸福感(employeewell-being)。員工的幸福感能夠形成積極的態度,自然導致高績效行為。所以,不少人力資源部已經從傳統的選用育留功能轉型為「員工關懷中心」,致力於通過EAP計劃等形式治癒勞動負荷形成的損害,提升員工對於幸福的感知。
要麼是不斷地投入福利成本來討好員工,要麼是一遍又一遍地灌輸正能量和心靈雞湯,甚至,一些企業還走向了讓人啼笑皆非的模式。例如,我觀察到的一個國有企業為了讓員工珍惜工作,感恩企業,竟然組織組織到員工到人才市場再求職,參觀貧困地區甚至監獄……邏輯似乎異常清楚——「了解別人有多慘,才知自己有多好」。
但是,隨著不斷的成本投入、喋喋不休和啼笑皆非,員工似乎消除了「不滿意」,但是,卻並沒有導致「滿意」,自然也沒有形成員工積極的工作狀態。「治癒消極性」和「形成積極性」之間是兩條邏輯,單純增加「幸福感」的做法與心理資本無關,那種「幸福感」只是一種淺層次的心理慰藉而非真正的「幸福」,這些企業是誤入歧途。
心理資本=心理能力!
心理資本是一種心理能力,換句話說,是一種處理外界信息輸入的心理機制。當員工具備了這種心理能力或心理機制後,能夠適應性地「運用不同的能力」來滿足工作的動態要求,同時,這也使得他們能夠體驗到真實的「幸福感」。不難想像,當員工或組織具備足夠的心理資本時,其總能以積極的方式來行動,自然能夠獲得高績效。
在此基礎上,路桑斯等學者又對這一概念進行了讓人興奮的強化。他認為,心理資本是一種動態資源,不僅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維持,還能夠形成增長。當某一個維度的心理能力受到外界沖擊時,其他維度的心理能力將發揮作用,持續引導員工的積極行為。換句話說,他假設心理資本是能夠自我修復的,心理資本的累積過程是不可逆。
這種闡述卻容易讓人產生質疑。心理資本作為一種狀態類的個體特徵,能夠被特定情境、事件所影響,說到底,就是來自於個體的現實體驗。既然如此,為何負面的現實體驗不會造成心理資本的衰退?
現實中不難找到類似的例子,「明星職業經理人」空降後水土不服就是典型。當某人空降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面對排外的文化、復雜的人際關系、現實的既得利益集團,他的一切積極行動都有可能收效甚微,極有可能產生「失控感」。假設他不能從這樣一個造成負面體驗的環境中脫離,心理資本就有可能衰退(當然,也可能重新建立)。從這個角度上說,假設心理資本的累積是不可逆的過程讓人質疑。
但遺憾的是,現有的研究似乎都沒有過多關注這一話題。
心理資本不是「燃料」
一個頗具誘惑的想法是:如果針對心理資本設置一些微觀干預模式(microintervention),是否能夠解決企業在當下面臨的種種問題?事實上,路桑斯等學者也設計了心理資本的干預模式(PCI),試圖通過一些情境練習來開發員工的心理資本。這些練習的原理是使員工通過成功體驗來形成一些積極的心理機制,並希望這些心理機制能夠被遷移到現實工作情境中。
如果這樣的模式成立,我們甚至可以假想若干心理專家經營的「加油站」,專門為員工提供「燃料」。神奇的是,這些燃料在首次添加後就可以一勞永逸,隨後會跟隨員工的實踐活動自動累積。
如此看來,HR們似乎需要轉型為心理專家。所以,在「員工關懷中心」之後,人力資源部再次進化為「員工能力發展中心」,他們的主題已經不再是「治癒損害」和「提升淺層次的幸福感」,而是真真正正地累積心理資本,打造「深層次的幸福感」。我觀察到的一個國有企業,通過企業內的情境模擬來對員工進行能力訓練,搭建了「企業劇場」。他們的原意是發展高潛質員工的素質(勝任力),但在我後續的跟蹤觀察中卻發現,在諸多的素質維度中,心理資本的上升最為明顯,且對於績效的影響相當明顯。
那麼,這種轉型是正途嗎?如果關於心理資本不可逆的闡述是准確的,這種由「員工能力發展中心」推動的情境練習就是一種正途。但是,如果心理資本會在現實體驗中容易出現衰退,這種微觀干預模式就只能是管理系統的輔助。舉例來說,情境練習讓員工產生了較強的自信,但在現實的企業環境中,員工被分配到不合理的崗位,同時缺乏強大的後台支持,是否會使其自信衰退?又如,員工雖然充滿了對於事業發展的希望,但企業卻缺乏公平的分配製度和正向的價值觀,是否會使其希望流失?
微觀干預盡管是定向塑造心理資本,但其形成的體驗相對於現實工作環境還是不足。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說心理資本是「燃料」,其絕不會主要由外部的「加油站」來供給。那些脫離工作情境的虛擬世界中的成功更像是一個烏托邦,真正的「加油站」,是為員工生成成功體驗並轉化為心理資本的企業管理系統。
另外一點也值得注意,正因為路桑斯等將心理資本定義為一種通用的(非組織專有的)心理能力,那麼,員工的遷移必然是沒有沉沒成本的,這就意味著,一旦組織本身不能夠提供適應的環境,員工的積極行為有可能包括「逃離」。如此看來,心理資本對於企業是否會產生負影響?
應該如何看待心理資本?
任何人都不能否認心理資本這一概念對於管理學的意義。但是,實踐界和學術界運用這一概念的模式可能需要調整。
強大的心理資本可能是海底撈、蘇州固鍀、德勝洋樓、澳洋順昌等標桿幸福企業的共同特徵。但是,對他們進行對標,應該是管理系統的對標,絕對不是幾堂「幸福課」就可以實現的。
我的憂慮不是杞人憂天。至今,我已經看到了若干打著「幸福課」的幌子售賣的培訓和咨詢產品。成功學、心靈雞湯被重新包裝後粉墨登場,不厭其煩地要向員工灌輸正能量。老闆們不去思考自己的管理上有什麼差距,反而是責怪員工缺乏心理資本,寧願花錢送員工參加劉一秒們的培訓,購買正能量。一買一賣,這一心理資本的市場異常繁榮,卻讓心理資本這一精彩的概念一再被誤讀。
『貳』 怎麼樣提高幸福指數
幸福指數
什麼是幸福指數?幸福指數就是在某段時間內,衡量和比較人們所獲得幸福多少或大小的指標值。國際上目前通行的衡量的人群是國民,也就是國民幸福指數。國民幸福指數就是在某些時間段內,衡量和比較國民所獲得幸福多少或大小的指標。
但是如何統計全國人民的幸福指數呢,顯然,通過具體計算全國每個人獲得了多少個幸福以及每個幸福量的大小來統計全國人民的幸福指數是很困難和不現實的,為此,本人對幸福指數做了如下考量。
1,由物質財富的渴求而帶來的幸福不與考慮。因為追求物質財富的渴求必然要消耗大量的物質資源,由此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同時也帶來了環境的污染,而且隨著社會GDP的「進步」這種危害更會有加劇的趨勢。
2,人們追求高尚、文明的精神文化的渴求,不但會能給人們帶來幸福,而且非常和諧環境,非常和諧社會,甚至非常和諧子孫萬代。所以,幸福指數我們主要考慮人們追求高尚、文明的精神文化的渴求所帶來的幸福。
3,人是時代的產品,對於全國人民而言,政府是人的所有時代因素中最大,而且最具影響力的因素。所以政府完全有能力通過投資、宣傳、鼓勵等方式做到引導人們追求高尚、和諧精神文化方面的渴求,由此實現人民和諧幸福的根本目的。比如舉辦全國性的,人民廣泛參與的體育比賽,聲樂比賽,書畫比賽,知識競賽,勞動競賽,創新競賽和道德比賽等競技活動。
4,通過組織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增加全國人民的幸福指數,而且還可以使人民的德智體得到全面發展,可以增加人民集體觀念,可以增加人民的向心力,可以大大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活力。
5,幸福來自於人們由渴求而獲得的滿足感。假如某企業雙方各100個人(共200人)帶著渴求來參加比賽,比賽結束時就會有100人獲得幸福或快樂,因為比賽總是會有一方勝利的渴求會被滿足的。
6,人的第一本性是求生的本性,所以,要提高全國人民的幸福指數就必須先滿足全國人民能有基本無憂的生活保障。就中國現狀而言,中國已經有充分的能力來滿足這個基本條件,剩下的問題是如何科學分配財富的問題了。
7,因為每個幸福感的大小不容易計量和統計,所以本幸福指數只考慮幸福的多少。
基於以上考慮,我們把全國人民參加各種具有渴求性質的競技比賽活動的次數和人數作為考量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是很具有科學意義和現實意義的。其科學意義就在於通過這樣的,人民有渴求的競技活動一定會給人民帶來幸福;其現實意義就在於通過這樣的活動有利於人民和諧幸福的發展,有利於社會的科學發展。因為人類的最終追求是幸福,因為人民和諧幸福的社會才是人類最終的理想社會。
之所以要強調「具有渴求性質」的競技比賽是因為幸福的唯一和直接來源是渴求,如果是不具有渴求性質的,人們想贏的「競技」比賽,那麼這樣的比賽必然是索然無味的比賽,也不會給人們帶來幸福感。
國民幸福指數可以用三種指標來衡量,第一是國民幸福總值,第二是國民幸福平均值,第三是國民幸福增加值。
國民幸福總值就是在某段時間內,國民幸福的總數。其公式是:
國民幸福總值=全年國民參加競技比賽活動次數之和/2
國民幸福總值是在某段時間內,衡量一個國家的人民所獲得和諧幸福多少的總數,就像國民生產總值一樣,其衡量時間段一般為一年。因為國與國之間的人數不一樣,所以,國民幸福總值在國與國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也就是說某國的幸福總值高不見得該國國民就比其他國的國民幸福。
國民幸福平均值就是在某段時間內,人均國民幸福數。其公式是:
國民幸福平均值=全年國民幸福總值/國民人數。
與國民幸福總值不同,國民幸福平均值可以衡量某段時間內,一個國家國民比另一個國家國民和諧幸福的程度,通常衡量國民幸福平均值的時間段也是一年。 一個國家是否比另一個國家幸福,比較一下國民幸福平均值就可以知道了。
國民幸福增長率就是某段時間與另一相同時間段相比,國民幸福增長的比值。通常情況下是某年與上一年國民幸福的比值。其公式是:
國民幸福增長率=(年國民幸福總值 - 上一年國民幸福總值)/年國民幸福總值×100%
或,國民幸福增長率=(年國民幸福平均值 - 上一年國民幸福平均值)/該年國民幸福平均值×100%
國民幸福增長率不僅可以用於國家與國家之間幸福的橫向比較,也可以作為國家幸福的縱向比較,所以,國民幸福增長率是國家幸福指數中最常用的一個指標,就像人們常用的國民生產增長率(GDP)一樣。
人類的最終追求是幸福,所以,就當前而言,最終衡量一個國家是否進步的唯一重要指標是幸福指數。任何民主,自由和科學發展如果偏離了這個方向,都談不上是什麼進步,尤其是以GDP為核心的民主,自由和科學發展。
『叄』 如何提升煙草員工的幸福指數
這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進步,更是社會發展的進步。那麼,如何才能提升煙草員工的幸福指數呢?筆者從普通員工角度看,當前,提升煙草員工幸福指數至少應該做到「五個有增無減」。 員工收入待遇有增無減。經濟收入、福利待遇是員工幸福指數中最不能迴避的問題。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因此,各煙草企業必須認真落實國家局總體工作部署,扎實抓好經濟運行,完成好各項指標任務。在實現「兩個至上」共同價值觀、保證企業經濟效益持續增長前提下,使員工的經濟收入、福利待遇有增無減。增加的幅度要趕上物價上漲幅度。 企業和諧氛圍有增無減。員工在企業里快樂不快樂,是幸福指數的一個內容。因此,企業要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做好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各種健康有益活動,大力加強幹部職工的品德修養,弘揚正氣,努力培育團結友愛、彼此尊重、相互支持、互敬互勉的人際關系,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工作氛圍,使煙草員工人人都能和諧共事,愉快工作。 員工管理權利有增無減。員工在企業里能不能當家作主,這也決定員工的幸福指數。因此,企業各級工會組織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等精神,完善職工管理企業提案徵集、職工參與企業重大事項討論制定、職工代表監督考核企業幹部等項制度,以形成有利於職工民主管理的工作機制。要在企業發展重大決策、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大宗物資采購、職工工資制度改革等決定企業發展和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上,更好的發揮參政議政和民主管理企業作用,讓民主管理在職工中形成習慣,使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職工民主管理制度落到實處,有效推進企業的科學發展。 員工發展空間有增無減。員工的幸福指數中,還有求發展求進步的內容。因此,要通過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讓員工人人有上進的機會。要通過落實以各種不同內容和方式的爭先創優活動方案,進一步培養職工的進取意識和創新意識,把青春年華和人生智慧貢獻在企業發展上。要通過組織開展好各種豐富多彩的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以及各種愉悅身心的文化體育活動,以陶冶員工情操,提升員工素質和能力,使之發展進步的願望得以滿足。 行業良好形象有增無減。煙草員工的幸福指數與行業形象緊密相連,可以說是與榮俱榮、與損俱損。因此,要引導員工積極投身到行業實現「卷煙上水平」的目標上來,一方面要更加認清國際煙草業全球化、壟斷化發展的激烈競爭局面,以及競爭的復雜方式,從而增強創新才能發展的意識、奮發才能向上的意識和敢於競爭才能生存發展的意識。另一方面要加深對「卷煙上水平」要求的新認識,積極為行業發展做貢獻。 總之,員工的幸福指數是一個由社會發展、行業和企業發展決定的動態概念。在當前,行業內各企業能做到以上「五個有增無減」,煙草員工的幸福指數就能夠達到與時俱進。
『肆』 如何提升員工的幸福指數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要有一個「把員工利益放在首位」的企業領導班子。企業領導層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把心思凝聚到為員工謀利益上,把精力集中到為員工辦實事上,從廣大員工最盼望的事情抓起、最需要的事情做起,最大限度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員工的根本利益。同時切實保障職工的民主權利,落實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全方位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就要聚精會神搞建設,不斷開拓創新,增強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要努力建設成為「遵章守法、誠信至上、關愛員工、循環發展」的現代化組織。沒有效益、高耗能、高污染、破壞自然環境、偷工減料、偷稅漏稅、上訪和投訴頻繁的企業肯定給不了員工幸福。企業不和諧,就談不上員工的幸福。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還必須提升管理。好企業的本質是管理規范、凡事有矩可循。企業作為產生利益、分配利益的主要場所,也是各種矛盾多發地。只有制定科學規范的管理章程,才能不斷降本增效、實現利益最大化;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才能預防和解決各種矛盾,確保員工感到幸福。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就要以人為本、善待員工。比如,依法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按時足額支付員工工資,收入還要隨著企業效益提高合理增長,依法為員工辦理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各類社會保險,實施生活福利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工時和休假制度,重視職工健康,全面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等制度。和諧穩定、互利共贏的勞動關系,是提升員工幸福指數的保障。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就要不斷完善選人用人新機制,創造公正、平等、公開的發展機制。企業要大力倡導「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放手讓人才幹事、支持人才幹成事,使員工的個人價值得到最大體現。員工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獲得有機統一,是重要的幸福指數之一。 一個全面發展的員工,才是幸福的員工。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就要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建設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為員工提供精神動力。比如成立文藝、書法、攝影、籃球、羽毛球、乒乓球、檯球等各類協會,定期組織文體比賽活動,讓職工在文體活動中感受精神愉悅、感受溫暖幸福。
『伍』 如何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
1、切實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經濟收入的增加是幸福感提升的基礎,經濟收入因素依然是制約居民幸
福感提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要以提高人們的幸福感、滿意度為目標導向大力發展經濟,進一步轉變經濟發
展方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環境、過度競爭為代價單純追逐經濟發展與收入增長的舊有模式,逐步建立與人們
幸福感、滿意度提升高度融合、高度一致的新發展模式。需進一步加快調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
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創造條件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並注重二次分
配的公平性。
2、做好社會保障、
『陸』 如何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
1、切實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經濟收入的增加是幸福感提升的基礎,經濟收入因素依然是制約居民幸
福感提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要以提高人們的幸福感、滿意度為目標導向大力發展經濟,進一步轉變經濟發
展方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環境、過度競爭為代價單純追逐經濟發展與收入增長的舊有模式,逐步建立與人們
幸福感、滿意度提升高度融合、高度一致的新發展模式。需進一步加快調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
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創造條件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並注重二次分
配的公平性。
2、做好社會保障、
『柒』 如何提高全球幸福指數
我國作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是從整體的維度去考慮的。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經濟背景。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一直處於快速增長狀態。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實施了一系列改革開放政策,特別是減貧政策,有效推進了國家經濟的發展和民生福祉的提高。中國的GDP在全球已經排第二,經濟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此外,中國在文化、環境和社會支持等指標上的表現也逐漸提高,為幸福指數的上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政策措施的推進。中國政府對幸福指數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在國家發展戰略和政策制定中,不僅考慮到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還注重人民群眾的福祉和生活質量。一系列政策措施得到了有效實施,比如優化城鄉環境、改善醫療衛生、加強社會保障、完善教育體系、促進就業等,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善。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穩定方面,政府及時出台了相關政策和措施,有效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權益,避免了社會動盪擾叢和不穩定因素對幸福指數的影響。
三、文化心態的轉變。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有著「以本為本」的思想,注重家庭、親情、友情和信仰等人性因素。隨著社會變革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人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也逐漸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親密關系、自我實現和社會責任,追求內在的滿足和平衡發展。這種文化心態的轉變與幸福指數的提高密切相關,彰顯出中國在文化建設方面的巨大。
除了國家大方向實實在在的提升外,還要從具體方面入手,更多的從貼近生活方面改變。
主要由以下3個方面提升高幸福。
1. 社會保障水平高。調查結果顯示,在32個國家中,幸福感指數最高的國家是中國。中國作為一個東方國家,具有鮮明的傳統文化和社會制度,這種制度下,社會保障體系非常健全,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保障,這也是中國幸福感指數高的原因之一。
2. 生活質量高。除了社會保障體系健全,中國還是一個生活質量較高的國家。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斷的改善,這也為中國的幸福指數提供了保障。在這樣一個環境下,人們的心理需求也能得到滿足,從而享受更高的幸福感。
3. 個人關系良好。在調查中,人們對於自身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也進行了反思。結果顯示,五分之一的人認為,他們找不到人可以尋求支持。但是,這種情況在中國並不普遍。相反,中國社會中的人際關系比較親密,有助於人們建立更加穩定和良好的社交關系,這也為中國的幸福指數提供了保障。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質量的提高已經成為人們追求幸福的一個方向。人們也朝著自己幸福的方向努力著,希望大家都能夠幸福。對於這份全球幸福指數調查結果,不知道其他國家民眾是怎麼看的,至少在我們的社交平台上都是清一色的嘲諷,點贊最高的評論充斥著「到底是誰在幸福」、「到底是誰替我幸福了」、「福是大姓」、「到底是誰幸福了我的幸福」、「把荷蘭放在第三,是為了證明這份調查的真實性嗎」,民調結論與大家的感受天壤之別差異,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確實,把高福利、高保障的荷蘭排在第三的位置,極大的增加了報告的可信度。誠如網友所言,恰恰是荷蘭過早的進入了緩賀櫻高福利社會,才導致民眾在吃穿不愁後,對哲學、藝術等產生了濃厚興趣,體會不到奮斗的樂趣,常常陷入虛無主義的怪圈。而我們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不但充分給予年輕人的奮斗機會,同時也不剝奪超過35歲中年人重新進入市場競爭的機會。在人均預期壽命增加的情況下,還讓老年群體也有了更多的工作和期盼。或許,正是努力奮斗的人生才讓我們的幸福感全球爆棚。躺平內卷孔乙己文學盛行的當下,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找一份匹配學識收入的工作堪比登天,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被嫌棄拍陪太老,60多歲的老年人退休領取養老金又被批評太早,「前20年讀書,工作30年還房貸,後20年給醫院繼續貢獻」的程式化人生早早就被固定了,近半人口月收入不足千元,全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不過3000元,卻背負著沉重的隱形稅賦,享受著比月薪3000美金區域更高的油價,還得咬牙還貸,全球最高幸福感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