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佛教中如何使婚姻幸福

佛教中如何使婚姻幸福

發布時間:2023-05-23 20:59:34

A. 佛教談好的婚姻是怎麼來的

佛說這個世界名叫娑婆,娑婆漢譯「堪忍」,因此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十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語、惡口、兩舌、貪欲、嗔恚、愚痴)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而生到這個世界的眾生都是因為淫慾的緣故,眾生在中陰身的時候,看到有男女再行房事,於此二人中喜歡男的,就生做女身,喜歡女的就生做男身。當然未必是人,畜生道等等也是如此。故,婚姻無有好壞,如果硬要區別好壞,那讓人生出出離心的婚姻才算是好婚姻。

至於世間人認為的所謂的美滿的婚姻,皆是因果所造,善因結善果,惡因結惡果。有個禪門公案,供您參考一下。

梁武帝在位時,中國的佛教很興盛。民間凡有婚禮或喪事,都請和尚去念經。今天時代不同了,現在只有喪事,才請和尚去念經;遇有喜事,例如結婚、產子時,卻沒有人請和尚去念經。其實這是錯誤的。無論紅白事都應該請出家人去念經迴向、種福,一方面可以超度亡者,一方面可以為存者增福。

梁武帝時,就有一位志公和尚,是位高僧,他有五眼六通,前因後果一一明了。某次,一個有錢人家有婚事,便請志公和尚去念經。他一踏進門口,便嘆息道:

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

豬羊炕上坐, 六親鍋里煮。

女吃母之肉, 子打父皮鼓。

眾人來賀喜, 我看真是苦!

志公祖師說,真是古怪得很啊!什麼事古怪呢?孫子娶祖母。當這孫子一出生的時候,他的祖母就有病了,一直到臨終時,她還掛念著孫子,恐怕沒有人照顧他,「將來誰幫助他成家立業呢?」因此當她咽下最後一口氣時,手還拉著孫兒的手,戀戀不舍地死去了。到了陰間,見到閻羅王,她就痛哭流涕地哀求,說:「閻羅王啊!請你做一點好事啦!我世間的孫兒沒有人照顧他,請你讓我回去照顧他好嗎?」閻羅王慈悲為懷,答應她的請求,說:「好的!你可以回去照顧他。你本來是他的祖母,現在你就回去做他的太太吧!」祖母業不由己,就又投胎到陽世做個女孩子,長大後就和她的孫兒結婚。只是改頭換面,穿另一件衣服,大家就都不認識了。但是志公祖師認識,所以說:「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
志公祖師又見到一個小女孩正啃著豬蹄,他就說:「女食母之肉。」這女孩的母親造了很重的罪業,所以托生變成豬了,現在被人屠宰做了美食,所以小女孩吃她母親的肉。又看見院子里有個男孩子正高興地拍打驢皮鼓,志公祖師就說了:「子打父皮鼓。」男孩的父親也因為造罪,托生為驢,死後被人剝了皮做鼓。可是這小男孩不知是他父親的皮做成的鼓,只會歡喜地玩耍打鼓。

志公祖師又往炕上一望,全都是往昔被吃的豬牛羊,而今轉變為人,互為親戚。在鍋里所煮的肉類,卻是六親眷屬啊!所以志公祖師說:「你們大家到這里都說大喜大喜,恭喜主人娶媳婦,其實我看這真是苦啊!」人人在輪回里互相還報,互相殘殺,互相食啖,真是苦不可言!從古以來,你若不吃它的肉,它就不會吃你的肉。有人說:「法師你講的話,我怎麼樣也不相信。」你不相信,我也沒有辦法,那你就盡管去試一試啰!又研究這個『肉』字:

『肉字裡面兩個人,里邊連著外邊人,眾生還吃眾生肉,仔細思量人吃人。』

B. 關於佛教的婚姻觀

在很多的人的眼中,婚姻是很可怕的東西,你一旦結婚了,就會被束縛住,佛教的婚姻觀是怎麼樣的呢?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佛教的婚姻觀,歡迎大家閱讀。

佛教的婚姻觀篇一
婚姻是業力、因果的產物

依佛法的觀點,對婚姻的基本看法則是——婚姻是由於人們內在的愛欲需求,累世的會聚因緣,以及業力的牽引,導致今生男女兩人遇合,組成家庭,乃至生兒育女。這中間,有其必然的因果關聯。一對美滿的家庭如此,一段痛苦的婚姻也有其必然性。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婚姻的美滿與痛苦,來自各人前世與今生的行為和造作,非是上天安排,也非他人強加。故每個人都要為自己過去、現在、將來的行為負責。同時,佛教也教導人們要遵從所在國家的 法律 、道德,保持和維護家庭的穩定和幸福,從這個觀點出發,也可以說佛教是反對離婚的。問:常聽佛教中講業力,請問什麼是業?什麼是業力?答:業,即行為或造作之義,它包羅了思想、語言和行為的方方面面。我們的一切善惡思想行為,都叫做業,如好的思想、好的行為叫做善業,壞的思想、壞的行為就叫做惡業;業力:善惡之業有生起苦樂果之力用,稱為業力。善業有生樂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的力量。佛經說:「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斯里蘭卡那蘭陀長老在《覺悟之路》中指出:「在這個世界上,發生在任何一人身上的任何事,都是其本人應得的。……我們對自己的幸福快樂和痛苦憂惱負責,自己創造自己的天堂,自己挖掘自己的地獄,自己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又如在生活中,當一位母親對自己的孩子說:「做一個好孩子,你將得到快樂,我們就會喜歡你。但是,如果你不聽話,你將得不到快樂,我們也不會喜歡你了。」這時,她 教育 孩子的也正是業的思想。我們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就是業力因果最通俗的說法。婚姻是業力、因果的產物,它固然是今生的努力所為,但也包含了前世的因果。如有的人一輩子小心謹慎,為人厚道,婚姻卻屢遭挫折;有的人雖然未經努力,而幸福婚姻卻如影隨形,得來全然不費功夫。這種看似不合理的差異,除了三世因果說,確實很難解釋得清楚。婚姻的偶然中也有其必然性。
佛教的婚姻觀篇二
婚姻源自愛欲心

「一切眾生皆以愛欲而正性命」,愛欲是三界眾生輪回的根本。如《圓覺經》雲:「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也就是說有愛欲之心,就會輪落三界之中而不得解脫。佛教把有意識的生命稱為「有情」,如人、狗、鬼、神等皆是,佛教認為其組成要素:除地、水、火、風、空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識」,即有知覺與認知的功用。在《增一阿含經》卷十二「三寶品」:「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因緣識來受胎,雲何為三,於是,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處與共止宿,然若無外識應來報,便不成胎,……」這段話說明受胎,除了父母外,還要有外識(神識)前來參與才可。「神識」即現代人所說的靈魂,「神識」之所以來投胎,驅使它的力量就是愛欲心。對普通人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是兩件事,就是「飲食男女」。飲食是維持肉體生命的存在所必須,而男女欲愛則是維持人類種族延續的必要活動。古人說:「飽暖思淫慾」,在飲食、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男女慾望的滿足,往往上升成為第一需要。 兩性 之間的迷戀,經過多生累世的熏染,於是在人們的意識深處,它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性,以至變得痴迷堅固。故佛陀曾指出:眾生對淫慾的執著,甚深甚巨;如果對世上還有一種事物,其迷戀程度若能與它相等的話,那麼,便沒有任何眾生能超越生死,我也無法度眾生了!如《佛說四十二章經》雲:「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由此可見,淫慾的力量何等巨大,這也是眾生始終在六道中的輪回之因。《佛說四十二章經》又雲:「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佛言:愛欲於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佛說八師經》:「淫為不凈行,迷惑失正道;精神魂魄馳,傷命而早夭。受罪頑痴荒,死復墮惡道;吾用畏是故,棄家樂林藪。」下面,我們來看看愛欲在婚姻中的作用。就男女的感情產生來說,最核心的元素是情慾(貪)。男女從相識到產生感情,是因為彼此愛慕的欲貪,因此通過交流、協調,而有可能發展成為夫妻。從貪的角度來分析男女的感情。貪的對象有很多,其中色貪第一、眷屬貪第二,其它還有財、名、食、睡等,譬如有人貪對方的美貌,有人貪對方的錢財,有人貪對方燒的好菜,有人貪甜言蜜語等,這都是貪著。但是男女之間最深的貪著是情慾,這是維系男女感情最根本的東西。男女的情慾有四個層次,這四個層次本質是一樣的,但是程度有差別。

(1)色:也就是貪著外在的美貌;

(2)情:所謂情是兩個人心靈有了溝通點,不管任何溝通點,都會產生情。不但男女之間如此,朋友之間也是這樣;

(3)愛:愛已經是一種執著,就是不管你愛不愛我,反正我愛你!這跟情是不一樣,它是不需要溝通的;

(4)淫慾:淫慾是生理的反應,不管有沒有色、情、愛,它是一種經常出現的生理需求,屬於 動物 性(眾生性)的層面。這四個層次,就是男女之間互相貪著的情執。所以如果沒有 辦法 超越這四個層次,就一定會墮入男女情慾的漩渦而苦惱。因為有愛欲,我們心性便無法達到最深刻的純凈。不少男女今天為什麼會離婚?一定是彼此的貪著已經沒有了,或是外面的貪著比對妻子的貪著更強烈;今天為什麼他會愛一個不該愛的人,而舍棄他該愛的人,就是因為他煩惱、愚痴,善性太弱了。如果人的心靈純凈,他站在任何角度,都會把他的煩惱降伏,讓他的善性激發,面對再大的困難,他都不會使感情破滅。今天我們看到任何感情的案子,都可反省到人性的缺憾,知道必定是有煩惱障蔽人的心性,讓他陷入愚痴執著的狀態,而造成錯誤的 決定 。所以如何激發人的善性,降伏人的煩惱,才是徹底解決人與人之間感情問題的關鍵。
佛教的婚姻觀篇三
婚姻的本質——是無常、無我、無自性和唯識的。

婚姻建立在愛欲的基礎上,是諸因緣合和的產物,愛欲是內因,其它的條件均是外緣。它的本質,是「緣起性空」,虛幻不實的。即:事相上是有的,本體(自性)上則是「空」的。一般人聽見「空」,便以為一無所有,空空如也的意思。其實,空是無自性義:即萬物萬物皆是發展、變化的,有條件的;非永恆不變、無條件的存在。不僅愛情、婚姻是有條件的,世間萬事萬物均是因緣合和而成的。雖然沒有永恆不變的愛情和婚姻,但是有條件的、因緣聚合的婚姻,還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所謂:有因有緣則諸法(事相)生,無因無緣則諸法(事相)滅。固定的、一成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希望完美、希望永恆的觀念,來自我們內心深處的執著慾望,這——就是痛苦的根源。愛情的真相是什麼?大概很少有人說得明白。在愛情中的人們很容易痴迷,相信「愛你一萬年」的諾言。如流行歌曲中唱的那句:「一份真愛,如果要讓我定出它的時間界限,我希望是:一萬年。」這句話,讓許多青年男女感動得如痴如醉。但科學與實踐證明,這是不可能的,愛情、婚姻不過是諸因緣——包括生理 化學 (激素)的作用結果。愛情與婚姻,並非如詩歌唱頌的那般純潔、高尚、永恆。人們發現:現實中長久的婚姻,往往平淡無奇,而那些震撼人心、離奇凄美的愛情,則如夜空中的流星——閃亮耀眼卻又短暫,令人掬捧出無數眼淚!
佛教的婚姻觀篇四
凡夫皆執著於婚姻家庭

(一) 財欲,財即世間一切之財寶。謂人以財物為養身之資,故貪求戀著而不舍。

(二) 色慾,即一切男女由互相之貪染,而起造諸種淫慾之事。故心貪求戀著,不能出離三界。

(三) 飲食慾,飲食即世間之餚膳眾味。謂人必藉飲食以資身活命,故貪求戀著而無厭。

(四) 名欲,名即世間之聲名。謂人由聲名而能顯親榮己,故貪求樂著而不知止息。

(五) 睡眠欲,謂人不知時節,怠惰放縱,樂著睡眠而無厭。

5:愛欲源自「我見」,其過患是無休止的輪回

一般人的愛欲,主要是五欲中的食慾、色慾,表現在對異性的追求、家庭的迷戀,對所愛事物的執取不舍等;這種貪欲是一強大的潛在心力,它是絕大多數生命痛苦的主要根源。正是這種大小不一的貪欲,引導眾生往復輪回於此婆婆世界,迫使眾生執著於生命的一切形式。愛欲心強的人,則對五欲均有很大的貪愛與佔有欲,既使他們在生活中,早已出人頭地,家庭、權力、財富、名譽等等,應有盡有,但他們還是會無止境地向攝取一切。個別人還可表現為強烈的征服欲,除了佔有、征服世間的名、利、異性外,其慾望還擴大到對事業、國家,甚至對世界、太空的佔有與征服。如中外 歷史 上的暴君:秦始皇、希特勒等等。通常說來,感觀享受是凡夫俗子最大的快樂。毫無疑問,對這些遷流不定的物質快感的期待、滿足和回憶,確實會給人帶來一種短暫的快樂,但是它們都是迷幻不實的假象。根據佛陀的教誡,超越物質享受,超越生死系縛更為快樂。古德雲:「一燈能破千年暗,」只要我們覺悟到生死輪回的根本源自「我見」,「欲愛結」就會被逐漸解開,系縛我們的無明、貪愛的力量就會失去作用,超越生死,解脫自在便能得到。但要從愛欲執著中超越出來,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僅一般人執著於婚姻家庭,就是一些已經學佛的居士,面對家庭婚姻變故,思想上往往也是多年不能適應。

佛教的婚姻觀相關文章:

1. 佛家關於愛情的經典語錄

2. 佛教經典愛情語錄

3. 佛家經典愛情語錄大全

4. 聽佛說愛情經典感人語錄

5. 佛說愛情的經典句子

6. 80後的婚姻觀語錄

C. 佛教如何有美滿婚姻

1、網上有一篇文章《求姻緣的感應分享和理論方法大匯集 》自已搜索來看吧,說得棒極了。
2、印光大師說求姻緣方法
求姻緣專念觀世音菩薩, 這是大慈寺方丈大法師開示
每天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一二三萬遍, 或者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早晚七遍, 或者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磕頭一個, 每天一到三個小時
每個周末去廟里拜觀世音菩薩拜一整天
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就是給他打電話求助, 觀世音菩薩是有求才應, 也是有求必應的

印光大師與周福淵女士書

人生世間,父母,壽命,相貌,學問,夫妻,兒女,皆是前生所作之業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則會過於前生所培。若有大罪過,則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認真修持,以轉前業也。汝欲得有學問,有才能,有德氣之好丈夫,或恐汝前生未培到這個福,則便不能滿汝痴心。楞嚴經謂,念觀世音菩薩者,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妻於菩薩,謂求菩薩加被,得其賢慧福德之妻。汝求夫亦然。極力念觀世音菩薩,當能滿汝所願。否則,縱得好夫,或者又有短命,多病,禍患等事,況未必能得好夫乎。汝切不可以貌美起驕傲心。此心不息,便難載福。汝能諦聽我語,則汝之所受用者,皆有超過前生所培多多矣。

---------------------------------------------------------------------------------
求姻緣迴向文:

願我所作一切功德——
1、迴向建立佛化家庭的佛子夫妻皆能以圓滿的婚姻和家庭示現大乘佛法的入世精神,影響一切因緣眾生學習大乘佛法,皆發大菩提心,習修甚深般若,外顯家庭圓融,內守清凈戒行,今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早日入無余涅槃。
2、迴向法界一切幻眾皆修習甚深般若,將無量劫來所有的六道情執皆速轉為如來無我的慈悲,早證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早證法身圓覺。
3、迴向法界,願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常說甚深般若波羅蜜,願一切受持者,皆能幻法影響幻眾,所求如意,常行甚深般若波羅蜜。
4、迴向西方極樂世界。
5、迴向一切如來法身圓覺大寂滅海。

D. 佛教的婚姻觀

男婚女嫁 宿世因緣

俗語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從男女的相親、相愛,進而結為夫妻,成立家庭,負起了生兒育女、撫養教導之責,這是大部分人對生活的共同選擇。有些夫妻十分幸運,彼此一見鍾情,終身相愛,建立了美滿幸福而溫馨的家庭,不過亦有不少的夫妻,婚後才發覺彼此性格不合,時常爭執,矛盾重重,以致一生為情所困,為愛所苦,甚至以離婚為結局,吃盡了婚姻的苦果。由此可見,婚姻是一種緣分的結合與延續。

大藏經通偈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人與人的關系是十分微妙和不可思議的,但緣分是從何而來?婚姻既是緣分,就應該知道此緣分有可能是善緣(或叫報恩),亦可能是逆緣(或言討債)。

善緣會促使婚姻更加美滿幸福,彼此相敬如賓,同甘共苦,終身相愛。逆緣將會導致婚姻破裂,因愛成恨,反目成仇,苦不堪言。神仙眷屬往往都是少數,許多夫妻都是冤家聚頭,彼此相責,破口相罵,甚至對簿公堂,上訴法院,最後婚姻破裂,造成多少家庭悲劇,後悔莫及。

另外更有一些人,有緣無分或有分無緣。在生活中,有不少人情有獨鍾,覺得自己所愛無怨無恨,可是因家庭環境或社會習俗,甚至是事業的因素,彼此之間只有見面的緣,卻沒有終身相伴之分,僅能在默默祝福心中的情人,卻永遠不能成為現實生活中的夫妻;甚至有一些情侶將要結婚時,對方突然因病死亡或臨時變卦,而使另一方頓失依怙,悲痛欲絕。又有些情人既有緣亦有分,可惜婚姻如過眼煙雲,剎那即逝,只有留下過去的記憶,卻不能終身相愛,永遠相隨。

由此可見,緣分其中所包含的,也就是業力的牽引,因此婚姻的本質,並不是永恆的、不變的,反而是無常的、不實的,所以佛教教世人不要被婚姻所迷惑,而是要認清楚婚姻的真正面目。

異體同心 宿命同福

男女的婚嫁、結合,是正常的。家庭、夫妻是維系社會安定、人類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子孫,人類不可能延續;沒有家庭,社會不可能成為社會。一個沒有父母的孩子,不可能成為有教養的孩子,通過夫妻的恩愛,對家庭的責任,社會才能成為社會,才能向美好的、幸福的方向發展。家庭、夫妻是社會的基本要素,這是正常的,符合道德、倫理的,非常美好的事情。沒有家庭,就不可能有子孫,沒有子孫,就沒有出家人,就沒有人可以修道了。所以在這個層次上講,佛教肯定夫妻的關系、男女的愛情,這是可以成立的,是社會成立的必然基礎。

佛陀並不是勸世間所有的人都出家斷愛,而教導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盡人道。經中有故事說長者女善無毒要求出家,佛陀不許,令她嫁給信奉外道的牛授童子,感化夫家多人令入正道。大乘經典一方面說「有婦不得佛道」,教誡菩薩「見妻子當如見冤家,意莫隨貪愛」,一方面又說菩薩若具四種因緣,也可娶妻結婚:一者「宿命同福」,享受前世共同創造的福報;二者「畢罪」,酬償宿債;三者「應當共生男女」,有共同生子女的業報;四者「黠人娶婦疾得道」,有智者的婚姻是快速得道的助緣。

貞廉自守 夫妻相敬

《阿含經》中說到人類的起源來自貪愛。從佛法出世間法去看,愛情乃屬於有染污的貪愛,是欲界貪愛中最基本、最強烈的執著。經中又說:「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此 *** ,即指性的慾望。人類的 *** ,主要由對方的美貌、姿態、言語等引起,稱為六欲,不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范圍。佛典中一般將夫妻之間的愛歸於貪愛,而貪愛,終以我愛為本。《楞嚴經》卷四謂「同想成愛」,即心意的一致產生愛,又說:「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可見男女之情,其根源於在於我執和貪愛,由此也產生了種種的過患如婚外戀等,不斷沖擊著正常的婚姻生活。因此,佛教對婚姻倫理道德首要的規范就是不邪婬,在這一基礎上強調夫妻之間互相忠誠和尊敬。

不邪婬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五戒之一,是直接針對在家弟子制定的,是佛教徒的道德底線。對在家居士來說,在尊重個人意志,合乎國家法律或社會公共習俗的前提下結成夫婦關系,是人口生產、人類繁衍的基礎,也是人類最重要的生活形式,因此,正當的夫妻生活是佛教所認可的。《增一阿含經》卷五十中,佛陀教人應「貞廉自守,一夫一妻,慈心不怒」,主張一夫一妻制。佛教反對婚外情、同性戀等。

夫婦共修 菩提眷屬

佛教特別重視家庭的價值,強調維護家庭的穩定;提倡夫妻間的相互尊重,取長補短。對於已婚者,如果有嫖妓和通姦行為,必須嚴厲譴責。經中指出,妻子對丈夫要敬愛服侍,料理家務;丈夫對妻子要提供服飾飲食,忠誠愛護。

《善生經》中佛陀教導青年善生說,要盡到夫妻之間的倫理責任,為每天應禮拜的六方之一。丈夫應敬妻,憐念妻子,妻子應愛念夫主、重愛敬夫、恭敬於夫。

《玉耶女經》中佛陀教導 *** 玉耶說,為 *** 婦,應 *** 夫如母愛子的「母婦」、如妹事兄的「妹婦」、如良朋益友的「知識婦」,或孝敬公婆、善於持家的「婦婦」,服侍夫婿如婢事主的「婢婦」,不做「怨家婦」、「奪命婦」。

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對夫妻間的關系也有精闢的論述,他在《復周法利書二》中說,夫妻之間,當常以悅親之心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傷父母之心。

情愛慾望 凈化超越

如此的話,婚姻就會提升到第三層次,就是破和立同時存在。有些在家佛弟子,他們懂得了佛法後,明白到情愛與慾望的危害性,知道這是煩惱的根本,但他們不能離開現實社會中的家庭、夫妻、工作、人際等關系,所以他們以清凈的心,用人生的智慧,從事人間的工作,履行人生的責任——在工作中把工作做好,在家庭中把家人照顧好,在朋友中與朋友相處好。在社會上不刻意追求金錢、地位,但亦不妨擁有地位、金錢,只要內心是清凈的,用正確的思想,將兩者好好地結合,好好地運用,即不失為好事。

夫妻生活仍然依舊,但不貪著──不以慾望為出發,不以執著心而行事,自己超越的同時,使對方慢慢地受影響,漸漸地也超越出來。這個轉變與凈化的過程,有些人比較快,有些人比較慢。

如果是出家人,則完全離欲清凈,把所有的身心都投入到佛法的修行與弘法利生的事業中去,以自心的解脫無礙去攝受、度化一切有情。

如是獨身的居士,則身居紅塵,其行清凈,身雖未出家,而心已出家,也就與出家無異了。

最後,通過修證,完全超越男女、超越世俗,通達了世俗,通達了眾生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現象,對一切的存在都以道的智慧去體現。到這時候,他可以超越睡眠、飢渴、冷暖等生理的執著,這些境界他都可以超越。而在超越的同時,他又在這世上做一切事業,來接引眾生,教化眾生。這是第四階段,也就道的階段。

以上四個層次,既可以分開,亦可以融和,四個即是一個,這取決於個人的智能,最終這四層次都是要超越的。要在紅塵滾滾的波浪中還能保持清醒與清凈,這才是真正的智慧與覺悟。

祥和的氣氛、幸福溫暖的家庭,是需要以智慧來建立、以凈化的愛心──慈悲來維持。如果是真心相愛的配偶,就會心甘情願,在任何時間與空間,盡自己的所有能力,去做每一件讓對方感到幸福與快樂的事,自然必定能從對方身上得到相應的回報。

E. 佛教中夫妻相處守則

為佛弟子,若欲成為和睦相處的夫妻,應如何相待呢?

一、了達夫妻皆是緣,因此不可要求對方完美,以有緣才來相聚,互相不嫌棄,才能有幸福;互相嫌棄,夫妻生活即成苦海。

二、不以佛法來要求對方。學佛之人,絕不能對別人說:「你是學佛的人,怎麼可以這樣子?」「看你受五戒的人,怎麼可以這樣?」因為佛法很高深,很難行,所以千萬不要以佛法來要求別人;除非他是聖人,否則一定會令你失望。但你口雖不講,心裹若還是以完美的佛弟子來期望他,希望他有如阿羅漢、大菩薩,這壓力會讓對方受不了的;有壓力即有痛苦,生活便不美滿。

三、如果吵架時,不應輕言「離婚」。一吵架就賭氣說「離婚」,這是很不當的。而且這句話一旦第一次講出口,以後就很容易再講。於是他不服輸,你講? 他也講,最後,一時吞不下這口氣(我又不是非有你不行!) ,於是乾脆真的去簽個名算了。再者,講出這句話,是很傷人家的心的,所以不要只為了發泄你的氣憤而這么說。你即使用任何其它惡毒或骯臟的字眼來罵,都沒有「離婚」這兩個字來得傷人,因為說要離婚是對對方最大的侮辱― 表示你不要他,你要甩掉他。即使你是不甘示弱,以牙還牙而說出來,或為了表示你對他的失望而說,然而感情這種事不是定的,你今天對他很失望,明天不一定還是會對他那麼失望;那種失望的感覺是會改變的。也許第一一天你會覺得他還是蠻可愛的!所以不要隨便提「離婚」二字!這兩個字到了口邊,要隨著口水吞進去― 把你傷人的利劍吞回去。

四、善調自心的佛弟子,應從身旁的人修起,這比較難做到;要盡量修養自己,好的讓他受用,壞的我來承擔。

五、化夫妻之情為「怯侶」之情,這就是將世問夫妻的感情「升華」為菩提之道侶;若真能如此,雙方就會很快深人佛法,人菩提道。若不如此,則永遠是平凡夫妻。

六、為佛之真子,應化一切親情為「法界道侶」之情。方才所說只是指夫妻之問的感情,現在更包涵切親情。為佛弟子應化父母、兄弟、 子女都成為你的「法眷」,於一切眷屬應作如是觀、如是作願,如是想、 如是行;如此,當下即能了脫無量諸苦。

七、 應提升或升華一切感情;如何提升呢?要凈化私情。如何凈化呢?要去除「我」。日本人講「我」是「私」,實在很有道理。因為「私」就是「我」,故稱「帆搏私我」― 換言之,「我」就是自私的。如果能凈化私情(自私之情)― 去「我」― 就能轉一切煩惱為菩提。「我」是總相,其具體內容為我執、 我愛、我見、我慢;去除我執、我愛、我見、我慢以後,因為無「我」,就變成只有奉獻、 施與。這就跟菩薩道相應了。到了此一境界,你就再也不會說:「我對你這么好,你都沒對我更好一點。」

萬-夫妻感情不睦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或感情將要破裂時,要如何面對?

一、 虔誠禮佛懺悔;懺悔累世所結惡緣。

二、努力誦經修法,迴向為彼此消除業障。

三、 修習忍辱;不能「硬拼」。在感情上天天拼,便天天輸:在感情上是「愛拼就會輸。」

四、須用感動或感化的方式,施以善巧方便;即使不得已而用苦肉計也行。總之,感情之事要用軟的,不可用硬的,要以柔克剛。因為感情本身就是「軟」的,所以硬的方式任何人都不喜歡。感情其性雖柔軟,但具有很大的威力,幾乎可以把鐵都烙掉,故古人言:「至柔所以至剛」

五、凡事要理智,不可感情用事,不可沖動莽撞,應三思而後行。

六、不襤情、 不任性。須養成自製的能力,才能與眷屬相處和諧,而不致有意、或無意地傷人。

七、須養成獨立的精神。夫妻常常是互相依賴,而且通源森常是互相依賴得太多。如果萬一他稍不一識你依賴時,就說:「不體貼我。」甚至會說:「是不是你變心了」」這都是依賴太深所致― 太依賴他人,雹轎畝結果是自苦苦他,彼此都很不方便,很不自在;乃至互相羈絆,而不能互相提升。

八、有錯則須認過、改過;不能為了虛假的面子,而自我護短、掩飾。這一項是相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要自己先做,不要期望他(或她)先做。通常兩人之所以會相持不下,都是因為彼此都不肯認錯,甚至於常常會說:「我雖然有錯,但你也有錯!」實際上,這句話背地一異隱含的意思則是:「我雖有錯,但你錯得比我多!― 因此,主要是由你造成的。」這已經是他(她)最好的道歉了!很少人肯寬宏大量地說:「都是我的錯。」有這樣雅量的人實在非常少。

事實上,如果一方肯誠心地說:「都是我的錯,對不起」通常另一方都會反而不好意思地說:「沒有!沒有!我也有錯。」所以連夫妻相處都要有智慧、有風度,不是光用一團熱火的「感情」(所謂「愛」)就可令家庭生活快樂美滿的。若你一定要說:「我有錯,不過你也有錯。」對方一定不服氣。若是你說:「對不起,都是我的錯,你沒錯。」對方一定會「原諒」你。人與人之問所爭的,都不過是爭一口「意氣」!所以我剛才講:「愛拼就會輸」,就是這個道理:你要拼,他也要拼,便沒有人肯讓;大家互不相讓,爭吵便沒有善了之局;反之,你若不拼,便沒有人能和你爭強斗勝,老子說:「以不爭,故人無能與之爭。」沒有人能跟你爭,你就變成「天下無敵」了!泛道理很微妙、有用,可以好好思惟一下。

九、如果曾經做過對不起他(她)之事,甚至嚴重傷害了他(她),就必須趕快認錯、道歉、補救。對一般人來說,這實在非常難以作到。比如說,有時候在氣憤之下,甚至不一定是氣憤,而是由於放逸,因此一時說錯了話,心裡實在並沒有那個意思。然而,不管你有沒有那個意思,也不用再為自己辯解、閑脫了,否則就好像你沒有錯一般。凡是傷了他人的心,不論如何都應該要誠心道歉,這是作人最基木的道理與修養,更何況是佛弟子。當對方覺得受傷害而抱怨說:「你太傷我的心了!」(雖然你沒有這個意思。)此時你若真是無心之過,你也不要光是一直抗辯說:「可是我並沒有這個意思啊!」以求自我洗刷,而一礬無道歉之表現。一直講這種抗辯的話有什麼用呢?就譬如有人打赤腳,你穿著高跟鞋踩在他的光腳上,那無疑是很痛的。

但你並沒趕快道歉,卻只說:「我不是故意的。」以心硬故,就是不肯說聲道歉的話!其實即使你道歉,他還是痛。所以你至少要趕快道歉,讓他覺得好過一點。(雖然你道歉以後,他那個「好過一點」其實也是假的,只是心一裊的感覺而已。)所以身為佛教徒,若要當一個真正的佛法修行人,就要這樣「降伏自心」:不可死要面子;死要面子的人,凡事一定要逞強到底,作錯了事,死也不肯說出認錯的話來。退一步說:不論全是你的錯,或不是你的錯,既是修行之人,即使只為了令他人覺得好過些,甚而即使只哄一哄他,當他是孩子一般(無知、 任性、道德柔弱的人,即是未成長的「孩子」),而對他(她)說:「對不起!對不起!都是我的錯。」一切就都沒事了,這對你實在並無絲毫損失,卻只有好處― 心量增廣― 何樂而不為呢?有智者應如是。附及,「心量廣大」是菩薩的一個特徵。

十、 夫妻感情不睦,有時候是由於金錢而起的。自古以來,世間上有多少人,由於金錢上的糾紛,而令至親反目,乃至相殺、 相告,視同寇雕。學佛之人對金錢不能這么看重,在家中更不能認為賺錢的人就是「頭家」,一切都得聽他的,乃至作威作福;而沒賺錢的即變成「奴家」,於一切事皆絲毫無置喙的餘地,更無發言權。然而一旦有輯一日,那個「沒賺錢的人」也去上班了,他在家中的身份地位,便陡然提高了,很受尊重。學佛人不應如此勢利眼。學佛的夫妻之間,對於金錢,最理想的是一切公開,不分你我。現金放在家一畏或銀行,不管是誰賺的,你賺的也好,我賺的也好,都合在一起,大家都可以用,不要分。銀行戶頭最好也是共同的,若為作生意、報稅、遺產等種種汰律上的需要,而分開登記,那又另當別論。

總之,夫妻之間在金錢、財產方面,應該建立互信、公開、無隱藏的基礎上,夫妻之問的感情若要融洽,至少這一點互相信賴是應該有的。若如此,夫妻之間至少不會因金錢的問題而造成感情上的裂痕。順便提到有種特別情況,必須注意及避免:有些女的娘家有錢,甚至以娘家的錢幫助丈夫成立事業,這個女子應該可說是賢內助、「幫夫命」的了,可是卻常聽到這種女子對丈夫說:「要不是靠我娘家的錢,你哪有今日?」這種話千萬說不得,一來令對方毫無尊嚴,二來你又「討人情」:須知,『討人情即人情絕;本來有人情,一討人情就「無情」了。這種話一出口,常常是「令夫妻關系以悲劇收場」,如外遇? 離婚等,為什麼呢?因為你瞧不起他,他在你眼中沒地位,不受尊重,他便去別處找能尊重他的人。故須特別注意。尤其應格外謹記的是:幫助人,絕對不要當面討人情。

夫妻如果離了婚,怎麼辦?

一、謹守「君子絕交不出惡言」的風度,既已離了婚,就不要再一直講他(她)的壞話,彷彿講他的壞話便表示你很有面子;例如說:「因為他為人這么糟糕,所以我才跟他離婚。」那是你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那麼,你當初為什麼跟他結婚呢?那時不是一直在稱贊他很好嗎?

二、懺悔業障,努力修行。因為業障重,所以婚姻不能幸福,因此會有婚變。

三、更重要的是要觀察彼此之緣已盡。這是真的,若緣已經盡了,或債務已經償清了,彼此已不再相欠,就會分開;要以智慧來面對這件事。

四、不要苟且。既然已經離了婚,對方如果不是真的要跟你復合,不要隨便再以身相就。若真的彼此誠心要復合,那當然很好。若只是一時起意,或還是有些放不下,但放不下、卻又提不起,而輕易以身相就,糾纏不清,那樣很不好。剛才講過,已經緣盡了,就離開最好。

總結而言,在家佛弟子應如是面對感情的問顆

一、觀察、了達眾生皆是「情多智少」。所謂「情」是什麼?以佛觀之,「情」就是「迷」,所以說「意亂情迷」― 意若亂,情就迷,「迷」就是迷失自己,「迷失理智」。「智」是什麼?「智」就是「覺」。我對這點的體會,最早是在我初中的時候。有〔 個朋友,我知道他為人心很狠,甚至對老朋友也是如此,即使只有一點點不合他的意,就與人絕交,而且是「說絕交就絕交」,一點兒都不拖泥帶水。此人於大學時追求一個女孩子,因追不到,心中就起怨恨。於是他老兄給這女孩子寄了一封信,信封里裝的不是情書,而是一些燒了一半的金紙、銀紙。過不久,又寄了一信,信紙上畫鬼、畫骷髏。事實上這女孩子並沒有任何地方得罪他,只是不肯跟他約會而已,他就以這種方式來回報,然而他老人家卻一直自稱自己是「具有豐富的感情」的人,且自號為「豪放生」。

其實,依我看來,他實在是個心胸十分狹窄、冷酷、自私、 無情之人,而他卻自認是個「一蒙情」之人。由於這件事,我那時便了知,人(凡夫)大是「情多」而智少,而且世上沒有人自認是「無情」的。一般人可以承認自己沒有智慧,卻不會自認無情。因為「無情」對眾生而言是最壞的一個判決。你判他沒有智慧,說他愚蠢,他會認為「可能是對的」,有時候可能還會笑一笑。但你若說他「無情」,那就不得了了。當然更加沒有人會自己說自己是個無情的人;可是卻有很多人會說自己沒有智慧,而且也好像覺得並非什麼嚴重的事。因此可知,眾生都是十分重「情」的,故稱為「有情眾生」。對世俗人而言,一個人即使事業上有輝煌的成就,但卻沒有愛,總覺美中不足,乃至覺得空虛,甚至覺得那些成就並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沒有人能分亨他的成就與光榮。為什麼眾生皆如是重情?那是因為「眾生皆迷」,為情所迷― 「情迷智昏」的關系。

二、要努力地克服自己的我執,而稍微修一點「菩薩之情」。「情」有兩種:一種是「凡夫之情」,一種是「菩薩之情」。凡夫之情是私我的、擁有的、佔有的,乃至於是「獨占」、 「控制」之情,絕對不能跟他人分享。就有人作如是顛倒之說:「你若愛我,就不能愛任何其它女人,甚至也不能愛你媽媽― 你好好想一想,你到底是要你媽媽?還是要我?如果你要你媽媽,我現在就走!」這就不對了!這是獨占之情,媽媽與太太哪有沖突」另一種是「菩薩之情」,菩薩之情即是「無我之情」、 利他之情、 奉獻之情、 不求回報之情。我們凡夫之情不但是佔有、獨霸,而且要求回報,並且要十足的回報,乃至於是要加倍的回報:因此,我愛你一分,你至少得回我三分、五分才行,最好是十分,否則我就「不夠木」,不賺點怎行?這簡直是把感情當「營利事業」在作。我們做為一個佛教徒,為了求開智慧,就要克服我執,不能只求利己;要像菩薩一樣,不求回報,修無我之情、利他之情― 佛弟子要這樣來面對「一切」感情之事。

三、要依智不依情。佛的「十力」里有三項:「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一切語業隨智慧行」、「一切意業隨智慧行」。隨智而行,不要「隨情而動」;然而我們眾生都是「隨情」而不「隨智」,所以就會產生許許多多痛苦的結果:令別人痛苦,也令自己痛苦。

四、化凡俗的「有情」為「大有情」。大有情梵文是絨喝被〞。「摩訶薩唾」,也就是「大菩薩」的意思。大菩薩的「大有情」才是「真實的」情。我們凡夫的感情都是「妄情」,都是「虛情假意」之情。如何得知呢?最明顯的例子是:我們常可看到有人過世時,亡者眷屬常常邊哭邊說:「你怎麼這么沒有良心… 喜泛么狠心離我而去但丟下我一個人,叫我怎麼辦呢叩:我怎麼辦呢?」你試想:她到底在哭誰呀?是哭自己將來的生活?還是為了他的死而哭?為佛弟子,就是要這樣以智慧來觀察了知世間人及自己的感情。回過頭來看,世問人如果「情」字得以解決,那麼生老病死的問題也就比較容易解決了,因為生老病死的總動力之源也還是由「情」而來― 如果眾生斷除「迷情」,便不再受生死。那麼「情」是怎麼來的呢?「情」是由「貪愛」而來:由「愛」而有「情」,故稱「愛情」。廣言之:一切眾生正因「貪愛」而有生老病死,眾生皆以此「愛」而互相系縛,自縛縛他,你綁我,我綁你,大家捆作一團,還很得意快樂地說:「你是我的,我是你的!」而不知:這一切世間,實無我、我所。以上簡單講解「佛教徒如何面對生、老、病、死與感情生活」的問題。

F. 佛教中如何才能修得生生世世浪漫,幸福的愛情和婚姻

只要今生有浪漫幸福的愛情和婚姻,那生生世世就可以得到延續了。
所以,把握珍惜好今生吧。

G. 年輕人如何用佛法求好姻緣

方法就是,寫求妻疏,或求夫疏。我轉一文章給你看一下。

樓主,我是一個學佛多年的人,你聽我說幾句。

緣份是可以求的。
我說一下原理吧,從佛法的角度來說,我們此時此刻所受的苦,無不是前世今生的惡業所致,我們此時此刻享受到的快樂,無不是前世今生善業的成熟,這叫善惡有報。一個人愛情不順,婚姻不順,找不到男朋友或女朋友。這和前世的所作所為,大有關系。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叫因果。如果前生做了破壞人家婚姻的事,那今生當然婚姻不順了。

那怎麼辦呢?方法就是,今生,從現在開始,努力行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對象,不急,這叫隨緣消舊業,然後,不復造新業,努力作善業。然後以行善的功德,再去求菩薩,菩薩看在你改過行善的份上,就會幫你。

從佛家的角度來說,念佛,念經,吃素,放生,這些都是善業。
我轉一篇文章給樓主看看,希望有所啟發。

文章主人公先向菩薩許願。如:求一段好的姻緣,有什麼樣的要求。等。然後承諾一段時間內(如三年內)念多少遍經文,做多少件善事與功德事。最後請求菩薩能夠保佑他實現願望。你也可以學習。

我向地藏王菩薩成功求到了好工作和好姻緣的操作細節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向地藏王菩薩求到了好工作和好姻緣
作者:鎖居士(女 27歲)

陽光師姐按語:作者向地藏王菩薩求到了好工作和和好姻緣,但是同修們切不可僵化地照搬。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所有的佛菩薩都能夠幫助我們,關鍵是看我們的心是否誠摯,我們與哪位佛菩薩有緣就可以求哪位佛菩薩,因為向與我們有緣的佛菩薩求救,我們的心容易真誠,容易和佛菩薩感應道交。此外,下文顯示深刻懺悔非常重要,沒有深刻懺悔,業障消不掉,喊破喉嚨也枉然,再怎麼求佛菩薩也沒有用,因此請業障重的同修們首先把注意力放在懺悔業障上,業障輕了,功德福報大了,才能心想事成。

我是一名27歲的女孩子,我學佛的因由是感情上和工作上的不順利。我於2007年11月底參加了山西小院第10期的打七。通過明了因果,認真學佛,修行,我向地藏王菩薩求到了好工作和好姻緣。2007年9月,我失業了,北京人才多,工作少,面試的碰壁讓我很難過。自從2004年大學畢業以來,我的工作很不順利,經歷過多次的失業和跳槽。不但沒有工作,而且也沒有好的愛情。我一個人在北京,沒有了工作也沒有愛情真的好難過。甚至有段時間我感到自卑,沒有信心,對前途絕望。

一、明了因果
在山西小院打七的7天里,我明了了因果,我明白了我工作不順利和愛情不順利皆是果報。工作上為什麼會不順呢?工作上不順,財運上的不順利,皆是果報。我從2004年工作以來,不認真工作,上班遲到,拿上班當游戲。累的工作不願意干,苦的工作更是不幹。每天上班聊QQ, 工作上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用公司的電話聊閑天,偷懶,我樣樣俱全。像我這樣的人,老天怎麼能讓我工作順利呢?這就是因呀,因此,果報當然是自然的了。再想想以前,我小時候偷過別人的東西,假借不還,還很小氣,嫉妒心重,怕別人比我強,阻礙別人事業的發展,怕別人占我的便宜,吃一點小虧就受不了。象我這樣的人怎麼能有好的財運呢?感情上為什麼會不順利? 一切皆是因果呀。「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 」-這是《地藏經》里的原話。

所有感情上的不順利,都是由於累生累世邪淫的果報。我們在世間所做的一切善事與壞事,都是要承受果報的。我們前世和今生在感情上傷害了別人,那麼我們的果報就是要被別人傷害。所以要想有好的姻緣就要斷除邪淫,真心實意的對待別人。可我從戀愛以來貪圖富貴,貪圖財物,勢力眼,經常看不起別人,犯邪淫,像我這樣的人怎麼能有美滿幸福的愛情和婚姻呢?什麼是邪淫呢?邪淫包括一切除夫妻之外的不正當的男女關系,之中包括婚前同居,婚外戀,賣淫嫖娼,談論不凈之事,看不凈之書和音像製品。明了因果後,我就經常在地藏王菩薩前懺悔,懺悔我累生累世的不認真工作,阻礙別人事業的成功,懺悔我累生累世的邪淫,當我跪在菩薩面前讀頌《地藏經》的時候,我的眼淚嘩嘩的往下流,我感覺那不是我的眼淚,好像是我冤親債主的眼淚。有時候我哭得痛不欲生,連話都說不出來,我真心的發露懺悔,感動了地藏王菩薩。

二、向地藏王菩薩求工作
山西小院的冉居士說地藏王菩薩有大威神力,求工作,求姻緣就向地藏王菩薩求。於是我想工作很著急,我先向地藏王菩薩求工作吧。於是我給地藏王菩薩寫了一封求工作的信。求工作疏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弟子真心求懺悔。弟子工作不順利,坎坷都是因為弟子前世和今生阻礙別人工作和事業的成功,不認真工作的果報。弟子真心求懺悔。弟子錯了,弟子迷惑無知呀。弟子工作不順利,找不到工作,父母最擔心。而且弟子工作沒有著落,也不能安心修行。求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賜給我個滿意的工作,以孝敬父母,安心修行。希望我的工作能夠:
1.薪水令我滿意。
2.公司最好在市中心。
3.離家不要太遠,因為我想抓緊時間讀經學佛。
4.工作穩定,能讓我長期發展,最好能幹比較長的時間。

為此弟子發願:
1.讀頌《地藏經》500部迴向我的冤親債主,求菩薩慈悲讓他們離苦得樂,往生凈土。
2.從今以後再也不做防礙別人事業發展的壞事,盡自己的力量去施捨。
3.發願做善事1000件。
4.盡自己最大努力幫助別人學佛。
5.發願從今以後認真工作。之後我就每天認真讀頌《地藏經》,每天晚上跪在地藏王菩薩像前把這封「求工作疏 」讀一遍,真誠的懺悔。白天走在路上給老人讓座位,遇到乞討的人施捨,放生,捐錢助印經書。記得在一個月之後,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我在大街上走著看到一個拉二胡乞討的老人,我的心都碎了,我毫不猶豫的施捨給他10元錢,他非常開心。之後第二天,我就找到了一份非常滿意的工作,讓我驚訝的是,這個工作和我提出的條件完全一致,而且公司里的同事跟我都是善緣,我們之間和睦相處,很開心,工作順利,老闆寬容。我明白了,幫助別人要以真誠心,我以前幫助別人沒有真誠心,而且還要求回報,我很慚愧。以真誠心,不求回報的心幫助別人,施捨別人,就能和菩薩感應道交。(2009/2/10 上午 01:20:05)

三、向地藏王菩薩求姻緣
工作求到了,每天開開心心的上班,可是姻緣還沒有。我的父母很著急,天天催我,我心裡也著急。於是我就又開始向地藏王菩薩求姻緣。求菩薩賜給我一個好姻緣。通過轉心向菩薩求到了姻緣 我也寫了一封「求夫疏」給地藏王菩薩求姻緣,每天跪在菩薩面前真誠的懺悔。可過了幾個月,沒有找到。有一次我在網上跟一位師兄聊天,我說我向菩薩求姻緣,怎麼就求不到了呢?那位師兄問「你能告訴我你向菩薩求的姻緣是什麼樣的嗎」?我說可以,我就把我的條件告訴那位師兄,我說我向菩薩求一個「長得好看,家裡富有,工作好,對我好,還認真學佛的男朋友 」。那位師兄聽後說「如果他是菩薩他就不會滿我的願,因為我的內心還流露著貪戀色和物質的心,佛菩薩只會幫我們斷除貪心,絕不會增長我們的貪心,你應該向菩薩求個利於你修行的姻緣 」。我聽後覺得很有道理,可是我還是很難斷除我的貪心。後來我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和婚姻。

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和婚姻?

男的貪色,女的貪財是決定不會幸福的,不但不幸福,而且還會招來很大的不幸。

斷除邪淫是幸福的根本。邪淫的危害很嚴重,它會大大減少幸福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出現的機緣,使有可能白頭到老的夫妻變成只是一段緣分。

真正可靠的愛情和婚姻是建立在2個人有共同的信仰和腳踏實地的生活之上的。共同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相互之間共同關心和愛護。

美滿的婚姻是一個人的福報,要積累福德。想要富貴的生活,福德積累夠了,財富不求而來。反之,沒有福德的人求福貴是求不到的。這時候我改變了我求姻緣的標准,寫了一篇「求夫疏 」向地藏王菩薩求姻緣。求夫疏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由於弟子累生累世邪淫,不孝父母,導致今生愛情不順利,弟子真誠求懺悔。弟子遇到佛法後,明了因果,自己造的孽,應當承受果報。弟子以真誠心向地藏王菩薩求懺悔,向冤親債主求懺悔。求菩薩慈悲,賜我一個幸福的姻緣,共同孝養父母,弘揚佛法。希望他能滿足:
1.真修行,真學佛,恪守五戒,共建佛化家庭。
2.人老實,真誠,孝順父母。
3.工作穩定。
4.家庭條件和我差不多就行。
5.長相和身高能讓我滿意就行。

為此,弟子發願:
1.從今以後不再犯邪淫,斷除身口意不凈之業。
2.盡自己的努力去勸告別人邪淫的危害。
3.堅持讀頌《地藏經》,發願500部迴向給我在感情上所傷害過的人。
4.盡自己力量放生,助印經書。
5.發願做善事1000件。

我每天都跪在地藏王菩薩像前真誠地讀一遍這個「求夫疏」,懺悔,放生,讀經,助印經書,也都堅持做,過了3個多月,有一次我去廟里皈依,遇到了一位師兄,我們2個很談得來。交往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他的條件和我向地藏王菩薩提出的條件幾乎一致。他是個真修行的好師兄,在學佛上幫助我,我們一起吃素,讀經,念佛,修行。地藏王菩薩大慈大悲,我如願以償的求到了好姻緣。

四、修行一年多的體會:
1.「境由心轉 」。轉心是關鍵,心轉了,境才會轉。我是獨生女,我有個很重的習氣那就是凡事別人要先對我好,我才會對別人好,別人要先給我付出,我才會對別人付出,不喜歡吃虧。所以從小到大,我總遇到小人,而且沒有朋友真心實意地幫助我。學佛後,我明白「境由心轉 」,我決定自己先付出,先真心實意的幫助別人,看看我的境能不能轉過來。通過這1年多的做善事,聽經,讀經,懺悔,真心的幫助別人,我發現我的境是真的變了。我感覺我周圍的人對我很熱情,很好,真心實意的幫助我,和我以前的那種狀況完全不一樣了。所以我得出一條結論「學佛修行,要先改變自己」。

2.在修行過程中遇到惡緣那是在消業障。我在求姻緣的過程中還遇到過好幾個惡緣。每次我遇到一個男孩子,我首先就求菩薩,求菩薩幫我判別這個人跟我是善緣還是惡緣。如果是善緣就讓我們2個順利交往,如果是惡緣就求菩薩幫我趕快斷掉,很靈很靈。 記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個學佛的師兄,他是打著學佛的名號來騙色的,我求菩薩幫我判別他和我是善緣還是惡緣後,很快我就發現他已經結婚了。如果不是菩薩加持,我是一定會被他騙了的。

3. 堅持不懈。山西小院6部曲堅持不懈,吃素,頌《地藏經》,懺悔,放生,行善,念阿彌陀佛聖號要堅持下去。當我們在求工作和求姻緣過程中遇到困難,不能放棄。我們求不到是因為業障重。每個人的根基不同,有的人業障輕,求幾個月就能求到,有的需要求1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求到。但是也靠個人修行的精進程度。有的師兄每天堅持7部《地藏經》,這樣業障消的更快。
4.對於已婚的人,如果婚姻不順,不要抱怨,要先找自己的因。婚姻不順一定是前世你做過傷害別人的事情,通過山西小院6部曲,吃素,懺悔,頌經,行善,放生,念阿彌陀佛聖號一定能改變。我認識一位已婚的師兄,她婚姻很不好,可她每天凌晨3點多起床讀經修行,做善事,懺悔後,半年以後,她的婚姻就徹底變好了,現在很幸福。
5.吃素很重要。年輕人感覺吃素很老套,其實吃素非常重要。我們吃的動物,海鮮都有靈性,它們會附在我們身體和周圍向我們討債,擾亂我們的生活。吃素是學佛的開始,吃素就是不再和其他動物生靈結怨。我們年輕人很難斷葷腥,這個不用擔心,只要真心實意求佛菩薩加持,我們一定能斷。最近有位師兄她跟我在山西小院打七時住同一個宿舍,前不久她生了個女兒,她在懷孕的時候堅持修行,給肚子里的胎兒讀頌《地藏經》,生出了一個非常聽話的寶寶。我相信我結婚後,只要按照6部曲修行,也能向地藏王菩薩求個善緣的寶寶。

最後,還是那句話,叫隨緣消舊業,不復造新業,一時如果沒效果,不急,菩薩不可能直接改變你的命運,這就好像一個犯人,判了10年刑,菩薩能隨意讓他免刑嗎?只能教他改過,行善,立功,然後才可幫他減輕懲罰。
改過,行善,要達到心想事成的境界,也需積善,等待善業的功德大過往昔的惡業的一天。

還有一點,世間法也很重要,不可坐等菩薩幫你,不可坐等緣分降臨,要自己努力去找哦。自己努力,菩薩起個助緣的作用,自己99%的汗水加菩薩1%的指點。

H. 佛教的婚姻觀

《經》言: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回。就是因為我們有牽掛、不舍和貪婪,才生生世世輾轉於這娑婆的世界。

當知一切因緣際會,譬如潮汐漲落,無法預測,掌控,也強求不得,你只能默然接受。也許命運早已安排了一切的聚散,一切的起滅,行過你身邊的每一件事物,都是與你結了緣法的,你的家人,愛人,朋友,仇人,陌生人,甚至開在你身邊的一朵花,你腳下的一株草,一陣拂過你耳畔的風,甚或,你去過的每一個地方。

佛法如何看待婚姻,我從以下五個方面談一談:

1、婚姻是因果業力的產物。

2、婚姻的本質是無常。

3、婚姻源自愛欲之心。

4、凡夫皆執著於婚姻家庭。

5、愛欲源自「無明」,其過患是無休止的輪回。

1、婚姻是因果業力的產物

佛法是講因果的。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也就是說,世間任何事物,不會獨立存在、發生,它是有前因的,也會產生後果。婚姻是由於人們內在的愛欲需求,累世的會聚因緣,以及業力的牽引,導致今生男女聚和,組成家庭,乃至生兒育女。

這中間,有其必然的因果關聯。一對美滿的家庭如此,一段痛苦的婚姻也有其必然性。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婚姻的美滿與痛苦,來自各人前世與今生的行為和造作。

同時,佛教也教導人們要遵從國家的法律、道德,保持和維護家庭的穩定和幸福,從這個觀點出發,也可以說佛教是反對離婚的。

2、婚姻的本質—無常

婚姻是建立在愛欲的基礎上,是諸因緣和合的產物,愛欲是內因,其它的條件均是外緣。它的本質,是「緣起性空」,虛幻不實的。

愛情的真相是—無常

近年來言情小說,言情電影電視劇的泛濫,眾生沉迷在劇中男女愛情的宣言。

但科學與實踐證明,這是不可能的,愛情、婚姻不過是諸因緣——包括生理化學(激素)荷爾蒙的作用結果。

愛情與婚姻,並非如詩歌,電影電視劇演的那般純潔、高尚、永恆。愛情,則如夜空中的流星—短暫易逝。

3、婚姻源自愛欲心

《圓覺經》雲:「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也就是說愛欲之心,就是輪回的因。

在《增一阿含經》卷十二「三寶品」:「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因緣識來受胎,雲何為三,於是,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處與共止宿,然若無外識應來報,便不成胎」這段話說明受胎,除了父母外,還要有外識(神識)前來參與才可。

「神識」之所以來投胎,驅使它的力量就是愛欲心。

《佛說四十二章經》雲:「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由此可見,淫慾的力量何等巨大,這也是眾生始終在六道中的輪回之因。

《佛說四十二章經》又雲:「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佛言:愛欲於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佛說八師經》:「淫為不凈行,迷惑失正道;精神魂魄馳,傷命而早夭。受罪頑痴荒,死復墮惡道;吾用畏是故,棄家樂林藪。」

愛欲之心即是貪著,婚姻之中,對方貪著對方的色、情、愛、欲……等等。

凡夫皆執著於婚姻家庭

我們希望擁有婚姻和建立家庭,這個慾望是與生俱來的,這個欲求潛藏於內心深處,生生世世,根深蒂固,它就是佛法所說的「愛欲」。愛欲,包括了性慾,但它的范圍更廣。愛欲,即貪愛之法。與愛著、愛染、愛執同義。愛,意為貪戀執著於一切事物。欲,又作樂欲,意謂希求、慾望。

愛欲主要表現在財欲、色慾、飲食慾、名欲、睡眠欲等五欲之中。

(一) 財欲,財即世間一切之財寶。謂人以財物為養身之資,故貪求戀著而不舍。

(二) 色慾,即一切男女由互相之貪染,而起造諸種淫慾之事。故心貪求戀著,不能出離三界。

(三) 飲食慾,飲食即世間之餚膳眾味。謂人必藉飲食以資身活命,故貪求戀著而無厭。

(四) 名欲,名即世間之聲名。謂人由聲名而能顯親榮己,故貪求樂著而不知止息。

(五) 睡眠欲,謂人不知時節,怠惰放縱,樂著睡眠而無厭。

  情為苦之本,一切眾生執著、追求、嚮往、貪執。

俗話說:

夫妻本是同林鳥,

大難臨頭各自飛。

善導大師言:

父母妻兒百千萬,

非是菩提增上緣。

念念相纏入惡道,

分身受報不相知。

師父上人言:愛一個人要愛到凈土。所以愛要建立在解脫上。只有同念佛名,同生西方。才能實現永久的團聚。故言:家親眷屬永團聚,光壽如同大願王。

I. 佛教中,哪些經或者咒是讓婚姻幸福的

《心經》就很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婚姻最主要的是彼此包容,不要為金錢、房子等外物所累,只要彼此相愛、患難與共、共同奮斗,即使達不到物質上的豐裕,起碼也可以有精神上的歡愉。

J. 佛法怎樣使婚姻幸福

婚姻不幸福是長年累月的積怨造成的,想要改變這一切擁有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就要有效的化解這些積怨,用佛法中所講述的道理作為新的生活的准則,必然能夠挽回,但是,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從寬容別人、找自身問題下手,是方法。

阿彌陀佛

閱讀全文

與佛教中如何使婚姻幸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不發工資去什麼部門反映 瀏覽:731
如何找到企業家的事業 瀏覽:272
智商低的人為什麼過得幸福 瀏覽:167
父母愛情衛國是什麼官 瀏覽:893
怎麼科學跑步健康 瀏覽:238
江山和事業指的是什麼 瀏覽:680
吐槽婚姻法的都是什麼人豆瓣 瀏覽:570
物流經濟地理的研究內容有哪些 瀏覽:754
民事經濟糾紛時效是多少 瀏覽:527
本科會計就業方向考哪些事業單位 瀏覽:471
逆境怎麼寫故事 瀏覽:164
廣州事業單位人平工資是多少 瀏覽:789
敲兩下怎麼出現健康碼 瀏覽:49
慈溪事業單位哪個好 瀏覽:747
幸福路十三中升學率是多少 瀏覽:31
什麼是建設性的幸福 瀏覽:46
怎麼弄掉健康成長系統 瀏覽:156
生肖裡面哪些算美女 瀏覽:604
魔環講的是怎麼的故事 瀏覽:818
女人嫁給了愛情該怎麼辦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