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兒童如何提升幸福感

兒童如何提升幸福感

發布時間:2023-05-21 23:35:47

❶ 想要提升孩子幸福感,家長在生活中可以從哪些小事做起呢

想要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家長平時就必須要多關心一下孩子,不要總是去詢問孩子的成績,可以選擇去關心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平時可以主動的去給孩子准備一些他們比較喜歡吃的東西,或者是多花一些時間陪伴著孩子,這樣孩子就會感覺到自己非常的幸福。孩子平時在做選擇的時候,父母也是需要去關心一下孩子的選擇,也要去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跟家長本身就有著非常親密的血緣關系,所以說只要家長能夠注重跟孩子相處的方式,就可以讓關系變得越來越融洽,能夠有效地減少很多爭吵的一種現象。好好的教育孩子,才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開心,讓孩子更加喜歡家長。而家長也是應該要理解自身的一個問題,要積極的讓孩子知道該如何去改變自己的行為。

❷ 怎樣就可以培養出幸福指數高的孩子

序言:很多家長都想培養出幸福指數高的孩子,那麼小編建議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一定要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讓孩子擁有安全感,這樣孩子才能夠變得更加的自信和勇敢。父母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要一味的強迫孩子,我們要讓孩子在有愛的家庭氛圍中成長。這樣孩子才能夠變得更加幸福,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愛孩子的方式,不要給孩子過量的愛。

❸ 如何就可以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序言:想要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一定要注意表達出自己的愛,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愛意的家庭氛圍中成長,才能夠更加的幸福和安全。平時也要注意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孩子溝通交流,這樣也能夠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

三、教育方法

很多家長在生活中或者是工作上都會有很大的煩惱,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也要注意剋制自己的行為,如果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抱怨工作的話,也會讓孩子對於長大產生恐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注意不要用打罵的方式,也不要用語言攻擊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的指出來錯誤,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正確的,這種教育方式才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❹ 如何提高小孩的幸福感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1. 好好說話,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該鼓勵的時候就鼓勵,而不是看到孩子很失落了,還繼續打擊,說一些帶刺的話。

2.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多一點理解,少一分責備與抱怨。

3. 生活中的儀式感。特別的日子,特別的禮物,送給特別的人。偶然的驚喜能讓生活增添幾分幸福。

4. 信任孩子,適度放手。非原則性地決定都可以將決定權交給孩子。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父母只提供建議,分析利弊,無論小孩怎麼選擇,都是人生中的一段經歷。

5. 善待另一半,良好的夫妻關系才能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夫妻關系必須放在首位。一個溫柔顧家的爸爸,一個善良賢惠的媽媽,互相關心,經營好家庭,才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6. 跟小孩溝通時,要平視,耐心傾聽。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去點評孩子的對錯。要感同身受,才能令孩子接受我們的建議。當小孩失落時,要適當地鼓勵;當小孩做對的時候,要適當地肯定;當小孩做錯事情時,指出問題,及時糾正,給出建議。

7. 哭是一種發泄方式,允許孩子哭。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告訴小孩:哭並不代表懦弱,在小孩傷心挫敗的時候,我們要及時地擁抱小孩,告訴小孩人生路上不總有崎嶇,哭過笑過,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❺ 缺乏幸福感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生活中如何增強孩子的幸福感呢

缺乏幸福感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生活中如何增強孩子的幸福感呢?

幸福感,是內心最真實的體會,沒法用言語去描述。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則是相當重要的添加物,幸福感能讓他們變得堅強不屈,始終日常生活在太陽底下。

不過在許多父母心裡,他還意識不到「幸福感」的必要性,乃至感覺有些嬌情。也正是因為父母這種錯誤的念頭,讓孩子在不自信的道路上,越來越遠。童年時期,並沒有體會到幸福快樂的孩子,她們下面的美好時光,都不會太過順利。

自然,也有許多父母意識到幸福感,而且要想給孩子給予充沛的幸福感。在父母心裡,給孩子多一點的陪伴和交流,就可造就幸福感。這種觀念,真的有些片面性,由於對孩子而言,幸福感是來自於許多方面,並不是陪伴這么簡單。

二、生活中,如何增強孩子的幸福感呢

關鍵在於聆聽,親子間有互動交流,才可以稱之為真正意義上陪伴。跟孩子呆在一起的時候,請學會放下手頭上的工作中,手機跟別的繁瑣的事兒,真真正正享受這一刻。需要不斷的找話題聊天,造成孩子的傾訴欲,而且用心地聆聽。

其次愛的表達,孩子的判斷能力比較弱,她們想要的愛,是大聲說出來的。因此父母要勇敢的求愛,每天一句「我喜歡你」,會使孩子收獲滿滿的幸福感。他非常清晰,父母始終是愛自己的,內心深處的幸福感也也不斷的提高,而且學會表達愛。

結尾是贊揚,毫不保留的贊美和一定,讓孩子明白自己特別優秀。有很多的父母,總是擔心孩子變得自豪,因此非常少去贊揚她們,就算做得非常好。父母有擔憂是正確的,但這樣的方法不可行,乃至算得上有意打擊孩子,讓他們覺得比不過別人。

寫在最後:從小,讓孩子做個內心幸福的人。將來,他目光所及的區域,全是溫暖與陽光向上的一面。由於幸福快樂的孩子,內心始終留著陽光一面,很少會有負面的情緒。只是幸福感,就可催生出許多良好的習慣,肯定是一筆豐厚的寶藏。

❻ 怎樣培養孩子才能讓他有幸福感呢

一是,把孩子培養成好人好公民。孩子成為了好人好公民,可以讓父母不用為孩子再操心再擔心。對社會來說,更是好事。如果孩子沒有成為好人好公民,會對他人對社會造成傷害的,也會害了自己的。那不僅是讓父母再操心再擔心的問題,而是這種再操心再擔心比把孩子養大時的操心擔尺巧鬧心更揪心,而且會讓父母沒了顏面;

二是,把孩子培養陵罩成不是自我為中心的人。孩子不是自我為中心的人,是會讓孩子自己的家庭幸福和睦美滿的。大凡一個家庭問題多多,鬧得不可開交,打得雞飛狗跳,都與家庭中的一方或雙方都是自我為中心者相關。如果家庭中一方是自我為中心者,往往是一方受氣一方蠻不講理。如果是雙方都是自我為中心者,那這個家庭中的矛盾就是不可調和的,結局就是家庭的解體。孩子家庭的解體,對父母來說也是一種痛。

三是,讓自己的孩子有內涵意義的童年。有過內涵意義童年的人,也才會讓自己的孩子有內涵意義的童年,才不會用不正確的家庭教育去逼迫孩子。否則,沒有過內涵意義童年的人,要麼是去剝奪自己孩子的童年,要麼是因為生孩子的氣把自己氣得要命。看看現實,因為幾代人都沒有過內涵意義的童年,也就不讓自己的孩子有真正的童年,這不僅在傷害著孩子,也因為不會正確教寬沖育孩子而把自己氣得夠嗆。

❼ 怎樣培養出幸福指數高的孩子該怎麼辦

引言: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疼愛自家孩子的許多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非常關注爸爸的生活情況,不僅為孩子提供最好的飲食,還會為孩子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家長們總是不遺餘力的照顧著孩子,不過許多家長也非常關注孩子的感受,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究竟應當如何培養出幸福指數高的孩子呢?接下來我就為大家詳細的分析一下。


三、多陪伴孩子

許多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工作總是非常繁忙,不僅白天需要忙於工作,甚至在下班回家之後也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其實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是非常需要家長陪伴的,如果家長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那麼孩子就會感覺到十分空虛,這樣不僅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和心理,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要想培養出幸福指數高的孩子,就一定要多多陪伴孩子。

❽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幸也是我們對孩子最大的心願,然而,其實孩子的幸福,從他還是媽媽肚子里的小胚芽開始,就已經初具雛形了。下面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一起來看下吧。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1

一位世界著名的兒童心理衛生專家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後會因不適應激烈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近年來,一種旨在提高孩子對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發達國家興起。這種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樂觀精神。

幸福既是一種外部的狀態,也是一種內在的品質。幸福狀態易來易失,如給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歡喜雀躍,但這種情緒很快就會消失。幸福的品質卻十分穩定,這是一種感覺良好和產生樂觀的素質。教育和心理衛生專家幾乎公認,對挫折的良好心態是從童年和青少年時不斷受挫和解決困難中學來的。父母和教師在培養孩子「幸福品質」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要培養出這種品質,父母應重視家庭中寬松的氛圍,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盡可能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而不應事事以自己的喜惡去強求一致。盡管有時孩子的選擇是痛苦的,但他們可從中「悟」出點道理。每一個父母都應清醒地認識到他們不可能一輩子呵護孩子,孩子最終要到社會上摔打,建立廣泛的人際關系,而這種關系是建立在子女與父母的人際關系以及父母與他人交往的基礎上的。熱情好客、待人誠懇寬容的父母對孩子有很好的影響。

在一些富裕國家,人們已深刻認識到物質條件的優厚並不是與孩子的幸福感覺成正比。在適當的物質生活保證下,要教會孩子除了物質以外,如何在內心創造一種快活的情緒。西方流行一句話叫「幸福的人過著一種平衡的生活。」許多教育家強調在「挫折教育」中應培養孩子從多方面獲得幸福的能力。只把幸福寄託在一種追求上,最終往往是痛苦的。

「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孩子對受挫的恢復力。樂觀的孩子不是沒有痛苦,而是能很快從痛苦中解脫,重新振奮。父母和家長應認真培養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2

孩子的幸福感如何建立

幸福也是我們對孩子最大的心願,然而,其實孩子的幸福,從他還是媽媽肚子里的小胚芽開始,就已經初具雛形了。

為什麼呢?因為幸福最終的歸因,就是安全感,而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又來源於父母。

因此,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不斷提升孩子的心理資本,也就成為我們每個父母都需要破解的密碼。

今天來跟我們聊聊這個問題。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從胚胎時期就開始了。

為什麼這樣說?

美國「9·11事件」一年後,有人找到一些親歷這個事件的一些孕婦,進行了調查研究。

這些孕婦在事件發生後都出現了心理問題,表現出了創傷後應激障礙(性格大變、情感麻木、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和易受驚嚇,等等)。

研究發現,她們的孩子身上也有相同心理障礙的生物學標志,而且,當時正處於孕晚期的孕婦生下的孩子,表現得尤為明顯。

也就是說,這些媽媽把當時的情緒傳遞給了還在子宮中的孩子。她們的孩子出生後,情緒比一般的孩子更為緊張,心理資本也更低一些。

所以,從備孕開始,媽媽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並讓自己保持一個穩定的心態。如果媽媽的情緒穩定,孩子也就可以合理地攝入充分的營養,並滿足情緒的發展需求。

平穩積極的情緒,對胎兒來說,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精神營養。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做胎教實際上更多的是做給媽媽的。

同樣的,孩子出生後到1歲半之前,他的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由媽媽是否健康、是否有穩定的情緒決定的。

這個時期,孩子的很多行為能力——坐、爬、走、吃、說話等等,都是一個從沒有到逐漸有的過程。

他們是那麼的弱小,需要我們全方位的照顧——餵奶,換尿布,看病……否則,他們將無法生存。

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是缺乏的,往往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在他哭的時候,我們需要無條件接納他的情緒,還要能夠判斷出他是餓了還是尿了,是需要抱抱,還是需要陪他玩……

如果孩子一哭,我們就焦慮不已,甚至打罵他,那麼他就會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他的生活環境是不安全的,他們的安全感是很難良好建立的。

所以,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安全感的人,一個幸福的人,那麼從胎兒期到一歲半,請穩定自己的情緒,並無條件地愛和呵護他。

很多媽媽問我:

「我的孩子(2歲左右)動不動就打我,脾氣特別大,他長大後會不會家暴?」

其實,這個跟家暴半毛錢的關系都沒有。如果父母雙方都沒有家暴,那麼基本上孩子也學不會家暴。

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主是要想表達自己的反抗——我不再需要你的包辦和替代了。

比如,一個2歲左右的小朋友,他努力要掙脫媽媽的懷抱,想去玩路邊的'沙子,可媽媽卻不放手,非要抱著他去看前面的小花。

這個時候,媽媽抱得越緊,孩子就越要用力掙脫。他可能還會打你,咬你,抓你,甚至還會有很暴躁的脾氣。

為什麼呢?因為媽媽這么做已經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我們說,當孩子已經有能力(這個孩子已經會走,有行為能力了)去探索世界的時候,他除了需要一個穩定的撫養環境,需要媽媽有穩定的情緒,還需要從自己的嘗試中的去獲取掌控生活的安全感。

這時,給予他們安全感的方式,就不再是全方位的照料和愛護,而是放開他的活動半徑——在保護孩子安全的情況下,盡量讓他多探索。

否則,你就會發現,孩子突然變得叛逆、不聽話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第一次叛逆」(1.5-3歲左右)。

前天,我跟女兒在我家小區的花園玩,一個5歲左右的小弟弟走過來和我女兒打招呼,問:「你在看什麼書呀」「你在哪裡上學呀」……

我女兒就跟我說:你看,這么小就是一個「撩妹小高手」了。

其實,談不上什麼「撩妹」,只是說明他有了社交的需求和能力。

你會發現,3-6歲年齡段的孩子,經常會說,「我是熊大」,「我是奧特曼」,「我是白雪公主」……他們經常沉浸在一種角色扮演的游戲當中。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已經具備了角色認知的能力,並且對規則和社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除了放開孩子的活動半徑,還要:

引導他的社交,讓他在游戲規則當中,學會禮貌、禮儀;

引導他在角色認知里,培養起責任感、語言能力、行動能力;

並且進一步培養他的生存能力,包括他做家務的能力。

也就是說,除了進一步拓寬孩子的探索領域、幫助他們認知自己和環境外,還要教導他們了解社會、人際交往的規則和禮儀,讓孩子了解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這樣,他們在環境和交往中,才會有的放矢,才會如魚得水,輕鬆快活。

這也是幫助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建立安全感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一個6歲的孩子,非常優秀。不僅成績很好,還會很多才藝,琴棋書畫都學得有模有樣。

然而,他已經開始厭學,並且要跟我探討「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一點意思都沒有」這樣沉重的話題了。

為什麼呢?

原來,他從中班開始,就在學英語,學書法、畫畫、鋼琴、圍棋等各種興趣班;到了大班,媽媽就經常帶著他到處秀——展示給別人看,他能背什麼,能寫什麼;上學前班的時候,他已經把一到三年級的課程初步學了一遍。

所以,這個孩子到了一年級,就開始不寫作業,想各式各樣的辦法去逆反。

他的父母想不明白,昔日那個聽話的神童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3到6歲的孩子處於前運算階段。具體說來,這個階段的孩子普遍對顏色、圖形很感興趣,對守恆定律能夠有充分的理解,但對文字和概念的東西不感興趣。

雖然,也有極少一部分孩子確實會對文字感興趣。但是,不管是否感興趣,都不要過度教育,不要讓孩子過早過多地去學習數學、語文等學科知識。

這種違背了孩子的發展規律的教育,本質上就是對孩子安全感的一種破壞。

比起學知識,我們這個時候更應該去做的,是最大化地讓孩子去玩,讓他有規則地玩,因為孩子有非常多的剩餘精力需要釋放出去。

否則,剩餘精力未能及時釋放出去,就會造成內傷,如同這個抑鬱的一年級的「神童」。

這是一個得不償失的結果。

曾經有一對父母通過微信,跟我控訴他們的孩子是多麼的不聽話,多麼的叛逆。

比如他故意把分數考得很低,故意去報復爺爺、奶奶的管教方式,甚至故意把一些食物搞壞,還經常嚼著嚼著食物就吐出來,用衣袖擦得滿桌子都是……

這是一個中規中矩,恪守規則的家庭:孩子的爺爺曾經在政府的政研室工作,奶奶在圖書館工作,姑姑在人民銀行工作,爸爸在銀行工作,媽媽也是在什麼金融辦工作……卻養出了一個特別叛逆的孩子。

為什麼呢?6-12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大的安全感需求,就是成就感和價值感。但他們給孩子立的規則卻把它們破壞了。

比如,他們通過零花錢來逼孩子遵守規則:孩子期末考試沒有考到多少分,那麼零花錢就減去多少;今天哪件事情沒有做好,零花錢又會扣掉多少……

這個規定特別不合理。

一方面,我們千萬不要用錢來交換孩子的人格自尊。凡是人格自尊很低的人都容易犯罪——那些違法犯罪,尤其小偷小摸的人,往往都容易為了錢去降低自己的人格。

另一方面,這樣的管教方式只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他會因此想盡一切辦法,利用他所有的聰明才智來干壞事——他要從叛逆中感受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只給他們提了一個建議,就是給孩子固定的可以自己支配的零花錢,可以自己決定用來買筆,還是買衣服。

兩周以後,他的媽媽告訴我說,孩子有了非常大的變化。

總之,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底,而孩子對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又是在不斷變化的。

在生命之初,孩子的安全感在父母穩定的情緒,以及無條件的愛和呵護里。

1歲半到3歲,孩子的安全感在他對於這個世界最大化的探索中。

3到6歲,孩子的安全感在他的社交里,規則感里,和每一個讓他自信的游戲角色里。

6到12歲,孩子的安全感在他的成就感和價值感里。

我們做父母的,要根據孩子的發展規律來變化養育方式,而不是一廂情願地要求孩子聽話和服從。

如此,我們才能養育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養育一個可以在未來收獲幸福的孩子。

❾ 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專欄: 理事會教育

推薦編輯: 仙靈

推薦語 :幸福感是孩子快樂的源泉和動力,要怎樣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呢?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公認可行的方法。特此推薦。

      「天底下沒有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愛的方式不同」。這是兒子昨天晚上對我說的話。無論哪種養育方法,無論哪種教育方式,我們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幸福。幸福的重要因素不在於外物,而在於是否真正擁有幸福感。

      什麼是幸福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孩子都要依次建立起兩個幸福感。一個是首要幸福感,第二個是次要幸福感。

      首要幸福感是指孩子對父母給予自己的愛,能夠完全確定,毫不懷疑,堅信父母會永遠無條件地愛他。次要幸福感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的快樂。

      首要幸福感的培養,對人的一生來說至關重要,一旦建立起來就會伴隨終身,永遠都不會改變,孩子不需要父母一直在身邊,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會真正走向獨立。

      一個人如果沒有牢固的首要幸福感,就很難擁有完整的次要幸福感。往往容易把內心的快樂過分依賴於外在的東西。如果結果令人滿意,他們就很快樂,很自信。反之,他們就會感到很挫敗,很迷茫。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總是依賴於外在的事物,這樣的人註定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呢?

1.完整的家庭

      孩子真正的幸福其實在於父母是否快樂。是否能夠營造快樂的家庭氛圍,是否能夠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陪伴,是否能夠用幸福快樂的精神去影響孩子。

2.身體的健康。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可以更加有力量,可以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去學習,去生活。從而獲得更多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可以豐富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身心得到放鬆,獲得更多的快樂。

3.品德的培養。

        先成人再成才。「成人」遠比「成才」重要。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智力因素只佔20%,而另外80%則是人格因素。父母應該做好孩子的榜樣。及時發現自己性格的缺陷,踐行終生學習的理念。讓自己過得充實且幸福。潛移默化之中教會孩子收獲幸福的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積極樂觀,不畏艱難,懂得感恩,學會付出。讓他懂得付出比收獲更讓人感到幸福。父母要創造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比如在家多做家務,為父母端茶遞水,為父母捶背揉肩,為父母排憂解難。

4.善於賞識孩子。

      密切關注孩子的成長與進步。對具體的細節和行為進行及時稱贊。讓孩子得到正面的激勵。獲得更多的認同感。

        大多數人認為誇獎可以讓孩子更自信。實際上誇獎可能會導致情緒緊張和行為反常。誇獎越多,不端行為可能就越多,因為孩子想表現出「真我」。有時候剛剛誇獎孩子,孩子就做出了與「誇獎」相反的事情。誇獎需要適度。只能誇獎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誇獎他們的品性和人格。贊美的語言應該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真實情況,他才能受之無愧。才能擁有真實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5.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

      如果有人愛你,你的心就會變得柔軟。如果你愛別人,你的心會變得勇敢而且堅強。在成長過程中,無論孩子遇到什麼問題。我們盡量不要以「愛之深,責之切」去指責。而是以朋友,家人的身份站在孩子的身邊,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孩子堅信,無論什麼時候,父母都是無條件地愛他的。

        成功的人不一定是快樂的,但快樂的人必然是幸福而成功的。幸福感是內心一種持久性的快樂。讓它始終陪伴著孩子的成長,為孩子提供快樂的源泉和動力。讓我們的孩子成為擁有幸福感的人,成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閱讀全文

與兒童如何提升幸福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多少人的婚姻是敗給父母 瀏覽:499
方舟手游電鰻如何幸福 瀏覽:770
辦一年的健康證需要什麼 瀏覽:167
村官考事業單位有什麼用 瀏覽:297
婚姻如何翻盤 瀏覽:395
事業編面試前資格復審查什麼 瀏覽:177
平安保險健康險報銷需要審核多久 瀏覽:818
三個人講故事怎麼分角色 瀏覽:500
經濟業務收入怎麼找數據 瀏覽:64
辦健康證可以帶哪些證件 瀏覽:599
南昌市辦理健康證需要做哪些檢查 瀏覽:328
軍人婚姻檔案在哪裡 瀏覽:878
美女在哪個ktv唱歌啊 瀏覽:277
健康密碼對胎記有什麼影響 瀏覽:297
為什麼婚姻久了會累 瀏覽:544
什麼叫幸福無限 瀏覽:95
退伍後怎麼考事業編 瀏覽:876
如何寫童話故事習作 瀏覽:168
途虎直播美女有哪些 瀏覽:638
秦東魁老師如何婚姻不順 瀏覽: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