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ted演講幸福的來源是什麼

ted演講幸福的來源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16 19:32:24

Ⅰ TED演講:Martin Seligman:What is happiness什麼是幸福

你好,TED上Martin Seligman確實有演講,但是演講的是What Positive Psychology can Help you Become (2004)

如果是其對幸福的定義,供參考

Psychologist Martin Seligman asserts that happiness is not solely derived from external, momentary pleasures, and provides the acronym PERMA to summarize Positive Psychology's correlational findings: humans seem happiest when they have

Pleasure (tasty food, warm baths, etc.),
Engagement (or flow, the absorption of an enjoyed yet challenging activity),
Relationships (social ties have turned out to be extremely reliable indicator of happiness),
Meaning (a perceived quest or belonging to something bigger), and
Accomplishments (having realized tangible goals).

There have also been some studies of how religion relates to happiness. Causal relationships remain unclear, but more religion is seen in happier people. This correlation may be the result of community membership and not necessarily belief in religion itself. Another component may have to do with ritual.
來源 維基網路

Ⅱ 為什麼阿德勒說幸福來源於他者貢獻

在阿德勒的觀念中,幸福感來源於對他人有貢獻,我們可以理解為被需要的感覺;比如說,在行為方面,我們幫助同事完成一些事情,減輕了他人的負擔,這其實也是一種付出。而對於存在方面,比如有人牽掛,被人想念,這應該都算是看不見但真正有意義的一種幸福。

獲得貢獻感的手段一旦成了「被他人認可」,最終就不得不按照他人的願望來過自己的人生。通過認可欲求獲得的貢獻感沒有自由。但我們人類是在選擇自由的同時也在追求幸福。

人生不是到達某個成就的一條線,就像如果拿放大鏡去看用粉筆畫的實線,你會發現原本以為的線其實也是一些連續的小點。看似像線一樣的人生其實也是點的連續,也就是說人生是連續的剎那。

人生也不是為了某個具體的成就。像登山,如果目的是為了到達山頂,那麼人生的大半時光就都是在「路上」,「路上」都是「臨時的我」走過的「臨時的人生」。假如有時候因為事故或疾病而無法到達山頂,「在路上」「臨時的我」,還有「臨時的人生」就此中斷。

幸福的人生不是活「在路上」,而是時常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人生都不是終結「在路上」,只要跳著舞的「此時此刻」充實就已經足夠。所以幸福就是此時此刻,全情投入、進入心流。

Ⅲ 幸福來源於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一點也不復雜,幸福來源於三種東西:

  1. 物質的富足,我不敢說錢能買到幸福,但是這世界上80%的不幸,都是可以用錢來逆轉,不接受辯駁,如果你認為不對,那是因為你活的不深刻;

  2. 情感依賴。人生在世,你不是為了你而活,而是扮演不同的角色,我們為人子,為人父,為人兄長,為人師,為人徒,為人友,都是來自於情感。敲黑板,戀愛腦們不要把愛情誇大,那隻是情感依賴的一部分罷了。子孫滿堂,高朋滿座,等等等等,都可以讓人體驗幸福的感覺;

  3. 比較。這點就有意思了,什麼是比較,根源的東西就是激發你意志中的:勝負欲、自私慾。勝負欲好理解啦,也就是說別人沒有的你有,別人和你都有的,你的卻更好,滿足吧。那麼自私慾呢?

    其實你的勝負欲的根源來自於自私,自私是人的天性之一,滿足你的自私,是你幸福感的一個非常非常大的來源。

    不信,你可以細品一下,你的什麼愛情追逐,事業競爭,孝敬父母,對周圍人善意,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滿足你的一個欲求,推動你這么乾的因素就是自私。

我的回答你滿意嗎?

Ⅳ 幸福的來源是什麼

幸福來源於,非常良好的人際關系,你就像天使一樣單純,你覺得與人相處,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只要有你在,他人就不會感到孤獨和寂寞,你就是大家的開心果。從更高的角度來講,你最大的幸福感,來源於世界和平,別人因你而平息戰火,或者因為有你而開心,這個就是最能滿足你內心幸福感的來源。
幸福感來源於肩負很多責任,需要在很多事情中,體現自己的價值。很可能你是個工作狂,雖然你自己並不覺得,但在別人眼中,會很不可思議。別人在休息放假,你卻一直在主動加班,只要沒有達到心目中的標准,就不會放假休息。同時也代表,你對自我價值感的需求度非常高。你希望通過做很多事情,被很多人需要,來滿足自己的內心,來創造更高的自我價值。因此你的自我價值越高,內心幸福感就越高。
幸福感來源於一些細小的,但卻非常長久綿延的情感關系,比如和家人、伴侶、子女的關系。你覺得他們就是你的整個世界,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就會感到非常溫馨和滿足。所以你今生的方向就在於,追尋家庭的完美,去盡情的付出自己,會讓你感受到很多的滿足感。

幸福生活的本源-----「心流」狀態

列夫托爾斯泰小說中說到「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確各有各的不幸」,這句名言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你體會過幸福嗎?考慮過幸福生活的本源是什麼嗎?幸福的確是相似的,就是你要進入「心流」狀態。

TED演講上邊有一期專門講到幸福之源,題目是《怎樣才是有價值的生活》,你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演講者訪談了很多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最終發現他們都提高當進入一種忘我的狀態時,他們會覺得最幸福,結果不那麼重要,過程才重要。而他們所說的忘我的狀態,就是「心流」。你是否曾經埋頭鑽研一個什麼問題,忽略了時間的流逝?你是否曾經全情投入到一件事情之中,忘記了自己?你是否憑借勤學苦練獲得的技能,毫不費力甚至揮灑自如地完成過一項高難度的工作?這些都是進入「心流」狀態的表現。

萬維鋼在「得到」的「精英日課」專欄,介紹過一本書《心流》,作者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書中對心流做出了定義:所謂「心流」,就是當你特別專注地做一件目標明確而又有挑戰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這個挑戰,你可能會進入的一種狀態。真正的幸福,是當你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把自己置於度外的時候,獲得的副產品。想要幸福的生活嗎?那就進入「心流」狀態吧。

如何能夠進入「心流」狀態呢?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心流》這本書里介紹了一種方法,叫做「技能挑戰比」。技能挑戰比指的是「任務的挑戰難度」和「完成任務所需的能力」之間的一個比例。一般來說,如果給你的任務難度太大,超出你的能力,你可能會覺得難度太大,不敢去做;如果難度太低,你又會覺得無聊,不願意去做。可是當挑戰難度和你的能力匹配時,你做的時候又比較輕松,不能達到最佳狀態。只有當難度比你的能力略高一些,但又沒有超出你的接受能力時,你才會進入最佳狀態,也就是「心流」。

傑米 威爾在《盜火》一書中介紹了更為詳細的三個進入「心流」狀態的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通過輪啟冥想進入。如今,冥想被當作一種注意力訓練,已經成為1800萬美國人的生活習慣。另外,瑜伽、太極拳也很受歡迎。這些運動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進入心流狀態。

第二,調整身體姿勢來改變大腦認知。《李翔知識內參》曾經提到過,肢體語言的改變可以對人們的態度造成影響,也就是說,身體對思想有一定的塑造作用,一旦有了這個認識,我們就可以重建身體和大腦的聯系。比如,我們可以通過變化姿勢、調節呼吸、改變面部表情、增加靈活度和平衡度等方式來改變自己的意識狀態。

第三,做情緒的主人,主動帶領自己進入更好的狀態。很多人都不會主動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況,任憑其自然發展。比如,有壓力時,他們會一直沉浸其中,直到感覺變好一點後,才站起來去工作。靈感枯竭時,人們坐等靈感的降臨,不會主動激活自己的頭腦。其實我們完全可以主動進行改變。比如,在狀態不佳時,不妨用運動改善情緒,或者冥想15分鍾,更快地進入狀態。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能夠讓我們能更好地運用自我意閉桐襪識,訓練大腦去發現自身的思想,從而進入心流狀態。

看了這么多關於「心流」的研究,對於找到幸福生活本源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個人認為心流分為兩種層次,第一種層次是轎激通過「刻意練習」,在任何崗位和工作上達到「心流」狀態;第二種層次是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不需要「刻意練習」,也能隨時進入「心流」狀態。第一種層次是大部分普通人的狀態,我們能夠時不時進入「心流」就很好了。最重要的是要時刻關注自己在做什麼的時候更容易進入這種狀態,慢慢尋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樣的人生才能真正持久地幸福。

Ⅵ TED演講 | 幸福的科學:無論發生了什麼,我們都可以選擇快樂

獲得幸福,是所有人的生活目標, 這讓我們殊途同歸

怨天尤人,除了讓你情況更糟外,沒有任何好處。因為無論發生了什麼,我們都可以選擇快樂。這不是雞湯,而是幸福的科學。我們來看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吉爾伯特(Dan Gilbert)的科研成果。

丹·吉爾伯特(Dan Gilbert),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幸福專家,《撞上幸福》一書的作者。

人們常常認為:「如果我們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我們將會很痛苦」。這是我們不快樂的原因,吉爾伯特對此提出了挑戰,他認為即使事情沒有按我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我們的「心理免疫系統」也使我們感到真正的幸福。無論發生了什麼,我們都可以選擇快樂。

在2004年TED大會上,吉爾伯特與觀眾分享了他的一些研究心得。

在人類兩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 大腦腦容量從我們祖先能人的1.25磅, 增大了近三倍成了現在的3磅。 當我們的腦量擴大三倍的時候, 大腦不僅僅在體積上有了改變, 它在結構上也發生了變化。

我們大腦變大的最大原因是因為它有了新的一部分,叫做額葉,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 )。

是什麼讓前額葉外皮成 人腦辯緩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

腦前額葉外皮有很多功能, 其中最重要的是它擁有一種「創造模擬經驗的功能」,飛行員利用在飛行模擬器中的訓練來防止在真實飛行中產生失誤。 人類有驚人的適應性, 他們可以在大腦中體驗未曾真實經歷的東西。這一特徵跟直立行走、語言一樣,是人類所特有的進化的偉大產物。

我們大家都能做這些。 比如哈根達斯沒有肝和洋蔥口味的冰激淋,並不是因為他們試做了一下, 嘗了嘗,而後表示惡心,而是因為你坐在椅子上就可以想像肝和洋蔥的口味的冰激淋是怎樣惡心了。

吉爾伯特邀請我們做一個簡短的實驗,試想一下,給你兩個選擇:第一個是未來贏了價值3.14億美元的彩票,第二種是發生車禍而截癱,你會選擇哪個?

想必大家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中彩票」,沒有誰會喜歡「截癱」。

盡管我們不一定有那樣的切身體驗,但是我們的大腦可以把那樣的場景模擬出來。

而一年之後呢,是彩票中獎的人還是意外致殘的人活得更快樂?正如之前的選擇一樣,也許你會覺得這還用問嗎,當然是「中彩票」的那個組了。

然後真實的數據給了不一樣的答案,事實是,在失去雙腿一年之塵寬後,和在贏了彩票一年之後,兩者的快樂程度幾乎相同,這樣的結果是不是讓人難以置信?

在吉爾伯特的實驗室所做的研究, 還有全國的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所做的研究都顯示了一種讓人吃驚的東西,他們把它稱為「影響偏差」(「impact bias」)。

「影響偏差」(「impact bias」):這是指人腦的模擬功能有犯錯誤的傾向,模擬器會誇大事物的不同結果,而這些結果實際上未必有多麼的不同。

現場研究和實驗室研究都顯示:選舉的輸贏,伴侶的得失, 提升與否,考試成敗等等, 對我們的影響及影響的時間長短都比人們想像的少。 事實上,最新的研究幾乎讓我吉爾伯特都迷惑了。 最新的研究顯示,發生在三個月以前的重大的創傷, 除了少數個別例子,對你今日的快樂幾乎沒有影響。 這是為什麼呢?

吉爾伯特說,因為快樂是可以人工合成的(happiness can be synthesized),這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人為製造快樂。

英國哲學家托馬斯·布朗在1642年寫到:

我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我可以將貧窮變為富有,將逆境變為順境。

我比阿奇里斯(Achilles)更無懈可擊,我用不著幸運的眷顧。

是什麼力量讓他如此強大? 但其實,這種強大的力量是我們每派灶亮個人都有的。

人類具有一種「心理免疫系統」(psychological immune system),這是一種通常不為自我所知覺的認知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幫助人們改變人們對世界的認識, 進而讓人們感到自己的生活美好。

像托馬斯爵士一樣,你也具有這樣的能力。而與托馬斯爵士不同的是,你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你有這種能力。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自己製造快樂,盡管我們一直以為快樂是一種需要苦苦追尋的東西。

接著吉爾伯特給我們分享了幾個關於人工合成快樂的真實例子:

吉姆·萊特(Jim Wright):「我現在在心理上,經濟上,感情上和精神上各方面都比以前好。」 第一位是吉姆·萊特(Jim Wright)。 他是美國眾議院主席。 因為一個名叫牛特·金瑞奇(Newt Gingrich)的年輕共和黨黨員發現了他的一樁黑幕交易事件, 萊特被迫辭職。 這個在美國最有權的民主黨黨員失去了一切,他失去了金錢,權利。

這么多年後,他是怎麼看待這些的? 「我現在在心理上,經濟上,感情上和精神上等各方面都比以前好。」

莫里斯·比克漢(Moreese Bickham):「我沒有一分鍾後悔過。」 「這個經歷太榮耀了。」我們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莫里斯·比克漢(Moreese Bickham)。 莫里斯·比克漢出獄後說了這樣的話。 他七十八歲了,因為一項錯誤的判決在路易斯安那監獄坐了三十七年牢。 他最終在七十八歲時通過了DNA測驗確認無罪才被釋放。

他是這樣描繪他的這些經歷的呢? 「我從來沒有一分鍾後悔。這個經歷太榮耀了。」

榮耀!這個人不是在說: 「監獄里有些人還是不錯的。那裡還有一個健身房。」 他說的是「榮耀!」 我們通常專門用這個詞語來形容跟宗教相關的經歷。

比特·貝斯特(Pete Best):「我相信事情向最好的方向發展。」 你們也許會認出年輕的比特·貝斯特(Pete Best), 他是甲殼蟲樂隊早期的一位鼓手。 他們借故丟下了他, 讓林格(Ringo)入伙。

1994年比特·貝斯特接受采訪的時候, -是的,他還是一名鼓手;是的,他還是一名音樂家 -- 他說到:「要是留在甲殼蟲樂隊,我不會這么快。」

以上這些例子無一例外的告訴我們「快樂是可以合成的」,無論發生了什麼,我們都可以選擇快樂。

我們假笑是因為我們相信合成的快樂的質量比不上天然的快樂。 什麼是天然的快樂和人工合成的快樂? 天然的快樂是得到我們渴求的東西。

人工合成的快樂則是在得不到我們渴求的東西時,自己製造出來的東西。

現在這個社會堅信人工合成的快樂是次品。 為什麼人們有這樣的觀點? 那很簡單。 如果我們都相信得到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都能一樣快樂, 那我們都不再需要購物,消費了。

試想一下,要是光顧商場的都是一些天天坐禪念道的和尚,那麼這商場豈不是要關門啦,因為和尚通常沒什麼物質需求呀!

然後吉爾伯特以科學家的身份,並帶著科學研究數據告訴我們:人工合成的快樂是真實而持久的,它和那種因為得到我們渴求的東西而感受到的快樂是一樣的。

「自由選擇」的實驗

自由選擇是50年前做的實驗。它很簡單,你有6件物品,你讓受試者把這6件物品按照他們的喜愛程度排序。

在這個實驗中他們用6幅莫奈的畫,每個人都把畫按照他們最喜歡的到最不喜歡的排列。

接著他們對被試者說: 「我們正好有一些多餘的畫,我們將把畫作為獎品給你,我們正好有三號和四號畫。」 這個選擇有點困難, 因為受試者對兩幅畫的喜愛程度相當。 很自然,人們都傾向於選擇三號,因為他們更喜歡三號。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 - 這可能是15分鍾,也可能是15天。 對同樣的畫, 我們叫受試者對同樣的畫再一次排序。 「告訴我們你現在有多喜歡這些畫了?」

結果怎樣?排在三號的那幅,也就是上次送給被試者的那幅畫,被排在了第二位,而當初排在第四位的那幅畫卻被排在了第五的位置。言外之意: 「我有的這張比我預想的還要好。 我得不到的那張,其實不怎麼樣。」

快樂被人工合成了。 我們反復進行了同樣的實驗,結果都是一樣,快樂被合成了,這就是人工合成的快樂。

為了近一步說明人工合成是真實而持久的,吉爾伯特還找了一群患有健忘症者的住院病人參與「自由選擇」的實驗,他們由於飲酒過度而造成多發神經炎精神症,這讓他們不再記得住新發生的事情,連剛剛發生15分鍾的事情都記不住,可參考《記憶碎片》裡面的主角的症狀。

為什麼特別選擇健忘症患者作為新的「自由選擇」的被試者呢?這是因為他們不會記得第一次選擇的結果,也就是並不知道自己擁有了哪幅畫。但是,如果第一次他們也選擇了三號莫奈的畫,第二次排序時也會跟正常人一樣給三號更靠前的排序,測試結果跟正常人的一樣。

「我有的比我想的還好。我沒擁有的, 其實並不怎麼樣。」 健忘症病人也做了同樣的事。

實驗結果充分說明了人工合成的快樂是真實而持久的,它和那種因為得到我們渴求的東西而感受到的快樂是一樣的這個觀點。

我們大家都有這個心理免疫系統, 和人工合成快樂的能力。 但是我們中的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對這樣的竅門掌握的更好。 同時,人們的心理免疫系統在某些特定環境下能比在其他情況下運行的更有效。

自由, 決斷力和改變決定的能力是幫助我們獲得天然快樂的朋友。它能讓你從各種可能情況中選擇你最喜歡的那種。 但是自由選擇決斷力和改變決定的能力-是人工合成快樂的敵人。

這是為什麼呢?心理免疫系統在我們沒有其他選擇時最有效。可逆轉的選擇不利於人工合成的快樂。

這就是約會和婚姻的區別。你出去和一個男人約會, 他扣扣鼻孔,你就不會跟他在約會了,因為你還有很多其他選擇。 但如果你們結婚了,他扣扣鼻孔,嗯, 你會想,他有金子一般的心,「一會請不要碰我的蛋糕」。 你會自我開導,滿於現狀。

如果人們了解自己, 知道有這個心理免疫系統,他們可能避免做一些很錯誤的決定。

現代資本主義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他的《道德情操論》裡面寫到:

人生中的悲劇與無序之源,似乎皆來源於人們過高地評估某種時局。誠然,某些時局確實更值得人們追求,但是,不管這種追求有多大的合理性,我們都不可因這種痴情的追求而打破謹慎、公正的法則,亦不可破壞我們未來的心境。因為假如我們真的那麼做,我們必有一天會憶及當日的愚味,或者是因自己曾經的偏私而感到後悔。

用另一句話說:沒錯,生活中確實存在某些事物比別的事物更有價值, 我們確實應該追求價值更高的東西。 但是,假如我們過分看重不同選擇之間的差異, 因而拚命的追求我們想要的東西時, 我們就可能面臨危險。當我們的追求不是無節制的時候,我們可以生活的快樂。當我們的追求不受節制的時候,我們會生活得很痛苦,甚至會去欺詐,偷竊,傷害他人, 更甚至是犧牲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當我們被畏懼受控制時,我們會行事謹慎、三思而後行。當我們的畏懼失去節制並無限膨脹的時候,我們會變得魯莽大意,或者膽小如鼠。

最後吉爾伯特用一句話來概括我們從這些數據中學到的東西:

我們每個人的期望與擔憂在一定程度上都被誇大了, 通過選擇感受,我們自己可以生產出我們所不懈追求的那樣東西。

獲得幸福,是所有人的生活目標, 這讓我們殊途同歸,

關注「小翊媽媽幸福課」,一起學習幸福力

Ⅶ 【TED】幸福是什麼(蕭元拆解篇)

這是我在的第二篇文章

休假結束,開始我真正給大腦種植,除草,施肥和修剪的過程啦!

接我上一篇文章的說明( 《給大腦種植,除草,施肥和修剪》 ),接下來這一系列的文章,將會展現我的學習過程,其中使用到的學習思考方法,一個是來自於《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中伍枯頌所提到的拆書法,一個是來自於《學會提問》中講述的批判性思維方法,結合在一起,完成對一個目標的深度學習。因此,接下來,我的學習思考過程都將會用兩篇文章,分兩部分進行呈現:

第一部分是目標本身的拆解和分析,學習其結構,其語言,其行文方式,其邏輯等等,目標自身所顯現出來的東西;

第二部分是我根據批判性思考方式,對目標所闡述的內容進行提問,反思,以及發散,聯想,最終融入到我現有的知識體系當中;

今天選取的所要拆解學習的是一個來自TED的視頻,「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人們從古到今,到未來,都會一直堅持不敗跡懈追求的一種人生意義。這個視頻就從一項長達75年的研究說起,逐步揭示了幸福的核心意義。

選擇拆解學習這個視頻,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當然是這次演講的主題,是我一直以來都想要了解的。幸福的人生,人人都渴望,但是,現實卻往往是誤入歧路,沿著自己以為能夠獲取幸福的道路向前,最終收獲的卻有可能是痛苦。那麼,從一開始,就能夠了解到相對正確的方向,就非常重要了。

其次,這個視頻演講的結構非常清晰,容易拆解和分析。作為第一次拆解學習的入手,難度合適,會使我更有信心繼續向前。我一直覺得,好的演講,其演講稿作為一篇文章,也必是不俗。所以,如果能夠學習到它的結構和行文,對我的寫作也將有很大的幫助。

那麼,就開始我此次目標《幸福是什麼》的拆解部分吧!

開篇(2min):

提問:

1. 是什麼使我們保持健康和快樂的?

2. 如果你要為未來更好的自己投資,你會把你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哪裡?

回答:

1. 對千禧一代生活目標調查的結果:80%有錢,50%有名;

2.引出對真正結果的研究:哈佛大學針對724名(兩組男性:哈佛大學生和波士頓貧民)長達75年的研究

主體(9min)

研究相關:

1.這樣一個研究的難度(參與人員會退出,研究經費會短缺,研究分散或無人繼承),但這個項目堅持下來了

2.現在研究還在繼續,大約60名還健在,並且已經在繼續研究他們的2000多名後代

3.使用其中一位參與人員的三張照片(19歲,47歲,87歲)

4. 研究內容:調查問卷,起居室采訪,健康記錄,抽血化驗,腦部掃描,與他們的孩子、妻子交談;匯集到成千上萬的信息

研究表明:人的幸福無關財富,名譽,工作是否努力

研究結果:好的人際關系可以使我們更快樂和健康

三大課題:

第一課題:

結論:社會關系真的對我們有益,而孤獨是有害的;

舉例:和家人,朋友,團體聯結更緊密的人會更開心,身體更健康,壽命更長;

第二課題:

結論:孤獨不關乎你交友的數量,而是你社交關系的質量;

舉例:

1. 嚴重沖突的婚姻帶給人的傷害會對健康非常有害,甚至比離婚更糟;

2. 50歲時對人際關系的滿意程度最高的在他們80歲時會最健康,甚至會加深或減弱疼痛帶來的感受;

第三課題:

結腔鄭論:好的人際關系不僅僅保護我們的身體,還有我們的大腦;

舉例:能夠真切依賴另一個人的人,他的記憶會更清晰和長久(好的人際關系不是永遠一成不變,而是只要能夠真切依賴另一個人);

結尾(2min):

反問:

這是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結論,從很久以前就有這樣的忠告,我們為什麼會對這件事情不夠重視?

反思:

因為人類喜歡簡單快速的修復,人際關系太過凌亂而復雜,要終極一生,從不停止;

你的25歲,40歲,60歲時的人際關系是怎麼樣的呢?

建議:面對面交談,做新鮮的事情,長距離散步,夜間約會,和久未聯系的親戚朋友取得聯系。

結語:引用馬克吐溫的名言:生命如此短暫,我們沒有時間去爭吵,道歉,傷心,斤斤計較,我們只有時間去愛,一切稍縱即逝。

最後一句再次強調主題:好的人際關系為你創造好的生活。

【TED】幸福是什麼

拆解結束後,真的可以很明顯看到,這篇演講思路清晰,結構分明,開篇,主體,結尾的比例是2:9:2,給觀眾聽的感覺非常舒服。

開篇通過提問,引起大家對「幸福是什麼」這一主題的興趣和思考,接下來通過「有錢」「有名」這個兩個小例子,引起觀眾心照不宣的發笑,從而調動了氣氛,也讓大家更關注接下來真正對幸福這一主題的研究結果。

主體是最重要論證部分,首先通過使用數字(724名,75年,2000多後代)和照片,研究過程等材料渲染此次研究的難度,提升了觀眾對其結論的信任程度。接下來,直接通過否定錯的,肯定對的方式直接拋出結論,給觀眾以結論的重擊。最後,通過三個課題進行不同角度的說明,再提出一些相關研究的結果,從不同角度加以論證,結論的可信度又更增幾分。

結尾處通過反問,讓我們明白了為什麼道理簡單,人們卻做不好的原因,並給出了一些簡短卻有用的建議。最後通過馬克吐溫的名言來進一步升華主題,最後再次進行結論的強調,結束。

拆解之後更清晰,也更為嘆服,本次演講的結構並不復雜,行文的方式,就和高中時代說明文寫作的方式並沒有大的分別,可見,結構並不在於簡單或者復雜,合理順暢的使用,即使最簡單的「總-分-總」依然能夠直擊人的心靈。受教了!

敬請關注下一篇:【TED】幸福是什麼?(蕭元思考篇)

Ⅷ 納瓦爾談幸福的來源

納瓦爾認為幸福來源於內心的平和與安寧,他說:「我的幸福來自於我的家庭,我的家庭就是我最重要的灶升財富。」派拿他還說:「當我的孩子還小的時候,我總在想,如果我能夠給他們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懷、更多的保護,那麼,他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納瓦爾說:「我認為幸福的來源就在於,你要知道你自己是誰,你想做什麼,然後,你要知道,如果你這樣去做了,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你就會幸福快塵辯搭樂。」納瓦爾認為,幸福的真諦在於,你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你要知道你想要什麼,並且要朝著這個目標去奮斗。納瓦爾還說:「我覺得,幸福就是,你要有一個目標。」

閱讀全文

與ted演講幸福的來源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在婚姻中自由更大 瀏覽:778
家庭健康現狀如何 瀏覽:361
631愛情含義是什麼意思 瀏覽:529
靈域里的美女有哪些 瀏覽:102
金融發展事業單位的簡歷怎麼寫 瀏覽:811
超體一個隱藏多少年的故事 瀏覽:904
有實有據科幻故事有哪些 瀏覽:932
廣州新會哪裡可以辦健康證 瀏覽:410
健康碼北京與哪些省份互通 瀏覽:289
事業編多少年可以調動工作 瀏覽:593
年少時候的愛情是什麼樣的 瀏覽:376
愛情讓我心痛歌詞是什麼 瀏覽:733
如何取消中國移動幸福100 瀏覽:632
服務業是經濟發展的什麼 瀏覽:888
還有哪些創造的故事 瀏覽:194
幸福西餅直播優惠券怎麼用 瀏覽:304
在愛情中有什麼感悟 瀏覽:768
美女特工闖黑龍會什麼電視劇 瀏覽:587
國家經濟實力如何對比 瀏覽:70
參演愛情公寓多少錢 瀏覽: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