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幸福從哪裡來
幸福從歸屬來說,從心裡而來,幸福是人對現實和現狀的滿意程度的一種感受。如果你對當滿意,則覺得幸福,如果不滿意自然不會感到幸福。幸福從途徑來說,是靠自己爭取的。誰都給不了你幸福,只有你自己想明白了,付出了,才能得到你想要的幸福。
㈡ 獲得幸福的三個途徑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身邊的人給予並收獲著幸福,自己卻像個局外人一樣只能旁觀這一切?這感覺好像天堂就在你眼前,卻有一道上鎖的大門將你攔在外面,讓它可望而不可即。
事實上,每個人都可以沐浴在幸福之中,而有些人的接收器蒙上了灰塵,他們與世界的聯結被切斷了。值得慶幸的是,這種困境並沒有超出人類的控制能力,對此我們可以採取行動。
方法1:設定目標,探索內心深處的渴望。
我們應該深人內心去認識自己。首先,應該確定一些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的目標:其次,努力在這些目標中尋找自己想做的;接下來,將每個目標細化.並尋找出有意義,源自於內心需求,真正想要去做的;最後,為那些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做一個詳細、完整的計劃,並付諸行動。
一個因為外在壓力而勉強自己去實現某個目標的人,是不能在其中找到長久的快樂的,只有發自內心地對這件事情有強烈的熱愛,才能夠獲得真實的幸福。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有哪些是真正想做的,有哪些是迫於外界壓力不得不做的。
追求我們能做、想要做,並且具有意義的事情,才能夠滿足我們內心真正的需求。當我們追求與自己內心需求一致的目標時,更能夠激發出我們的無限潛能。同樣,在通往這個目標的途中,我們是快樂的,不會感覺痛苦或者麻木。
方法2:從小事入手,改變自己不良的思維習慣和生活習慣。
我們的思維習慣和生活習慣會影響到我們的幸福感,如果我們想要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使自己的習慣有較大的改變,可以從小事情著手,從事情上去改變,對我們來說會更加容易。你可以從小事情中試著培養自己的一種興趣,比如閱讀、聽音樂、打網球,然後通過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慢慢地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和生活習慣。
方法3:避免習慣化,試著增強自己的愉悅感。不要煩繁地重復自己感興趣的事。
我們通常都是身處在某些特定的、舒適的環境下,或者是接觸自已感興趣才會產生愉悅感,而當我們結束了這些感興趣的事,愉悅感便會消失。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記住這種愉悅的感覺,並試著增強它,這樣一來可以有效的提高的幸福感。
而當我們頻繁地重復原來能夠給我們帶來愉悅感的事情時,也可能會減少我們的愉悅感。比如你喜歡某種水果的,如果你不停地吃它,就很可能會產生發膩的感覺:而如果你隔段時間吃一次,它帶給你的愉悅感就不會消退。
所以,我們可以找出重復某件事情的最佳間隔時間,這個時間既能避免產生又能夠不斷地帶給自己驚喜。如果掌握了間隔時間這些都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驚喜,不僅如此,我們還會得到更多善意的回報。
幸福其實不難,學會感受幸福,便可慢慢收獲幸福,小士也希望這些方法能幫助大家獲得幸福。
㈢ 如何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幸福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而在於你感受了多少。是否幸福,有90%都跟世界上發生的一切無關!而是基於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換句話講:就算是對你的生活環境了如指掌,包括你的職業、健康狀況、婚姻狀況以及收入水平,充其量也只能預測你幸福指數的10%。至於那剩下的90%,則取決於大腦過濾外部世界的方式,而不是外部世界本身。賓夕法尼亞州的研究人員在《運動心理學期刊》上的文章中指出,越是運動,人就越興奮、越有激情。美國心身醫學學會頒布的一項研究顯示,30分鍾的健走或慢跑甚至可以起到臨床抑鬱症患者康復的功效。工作了一整天後,完全的放鬆可以使我們養精蓄銳,精神百倍地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中去。譬如,晚餐後關掉手機,度假時斷掉網路,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㈣ 經濟學原理:個人幸福的途徑是什麼國民幸福指數的四層含義是什麼
個人慾望最小化。感恩的心,以自己擁有為足,是幸福 的一個途徑
美國心理學家卡尼曼與普林斯頓大學的艾倫·克魯格從2006年起編制國民幸福指數。由四級指標體系構成:社會健康指數、社會福利指數、社會文明指數、生態環境指數。每一級指標體系中都由若干個指標構成,指數的計算採用加權平均法。國民幸福措數的提出對於轉變發展的觀念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它不能完全表徵和度量經濟發展狀況。
㈤ 什麼是幸福,如何獲得幸福
最老生常談的話題往往是人們嚮往的生活,然而有時候最普通的嚮往卻是最難實現的現實,獲得幸福,一方面從命運的角度去說,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生來衣食無憂,從物質生活的角度而言,他們必然會比貧窮人家的孩子要幸福得多。人們應該怎樣生活才能夠獲得幸福呢,或許更多時候看的是個人的心態。
1,獲得幸福,首先要明白幸福是什麼,幸福更多時候是人們對於當下生活的一種感受,確切的說,幸福感來源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人們想要獲得生活中的幸福,首先要學會的是如何生活,生活中的幸福有時候來源於忙碌的工作,有時候來源於愜意的享受下午茶的時間等等。
2,幸福感表現的是人們對當下的一種生活心態,有時候,幸福感和人們的心態有很大的關聯,心態好的人能夠在平凡的小事中體味幸福,悲觀的人不論遇見什麼樣的人或事總會考慮到它們壞的一面,所以在他們的生活中沒有什麼幸福可言。
3,生活中沒有幸福的事情,個人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去爭取幸福,幸福的來源可以是你認真工作時的表現,在工作上得到別人的認可,未嘗不是一種讓個人感到幸福的行動,用自己不懈的追求得到喜歡的人的芳心也是一種幸福的行動,幸福無處不在,只是有時候人們缺乏一種發現它的能力而已。
㈥ 獲得幸福的方式
一個人獲得幸福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方法成本最低、見效最快,但是生理上得受委屈,那就是要管住自己的慾望。宗教提倡讓慾望越來越簡單,越來越單一,這樣幸福就會不斷地增加。
不管怎樣,你會發現我們的不滿都在於我們對自己的慾望疏於管理,而慾望的生產成本又特別低,同樣吃一口飯,你可以有一百個慾望。慾望膨脹得很快,但是現實中滿足慾望的過程卻很漫長,你就會不開心。
例如有人遞給我一把凳子,但我的慾望是坐沙發,我會覺得他不給我面子。又例如買房,你一畢.業,想買間一百平米的房子,產生這個慾望只需要一秒鍾,可是要掙買房的錢說不定需要一輩子,你肯定感到不痛快。如果你把你.的慾望改成,先租三年房,攢三年錢,再從經濟適用房入手,那就實際多了。
另外一種追求幸福的方法是先把慾望放在一邊,同時想方設法去創造滿足慾望的手段,去掠奪金錢、權力、財富。希特勒就是用戰爭和消滅猶太人的手段來滿足自己的征服欲。
用第二種手段追求幸福的人,大部分都是那些所謂的「愛折騰的人」,他們在追求幸福的路上,通常反被追求的手段所奴役。比如說一個企業家的慾望是掙錢當首富,他為了掙錢不擇手段,結果幸福還沒得到就坐牢了,有些得不償失。
所以,這兩種獲取幸福的手段,一種是管理慾望,讓自己的慾望跟自己外部的物質條件適度融合。另一種是放縱自己的慾望,同時拚命在滿足慾望的手段上下工夫。
看上去,第一種方法更靠譜些。當然,管理自己的慾望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很難。你的朋友已經買車買房,你還在家裡「吃齋念佛」,這的確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㈦ 幸福可以分為這三類,你知道嗎
幸福可以分為這三類,你知道嗎?
「幸福」一詞可以說是人類的永恆追求,它是照亮人類邁入更文明更健全的指明燈。同時評判一個國家或是一個文明,「幸福感」成為不可缺少的考量指標。在經過一天半的時間看了哲學家叔本華的《慾望與幸福》這本書之後,顛覆了我以往的認知,讓我在面對幸福這座大山時又能前進一小步。以前自己也有寫過關於幸福的文章,但主要是針對愛情和婚姻來展開的,不全面有局限。這次我想從哲學的角度來敘述和展開關於幸福的基本要素和構成。
談到幸福每個人既熟悉又陌生,都能講出自己對幸福的理解,也能列出幾點幸福的構成條件。但是又說不出理解不了幸福究竟怎樣獲得和它的重要性,於是將它束之高閣看成虛無縹緲的東西。其實古往今來任何一位哲人都沒能給幸福下個完整的定義,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認為大富大貴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家庭和睦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自我實現就是幸福等等。我們沒有一個標准去評判誰對誰錯。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構建一個幸福的完善體系,發現獲得「幸福」的更多可能性。
哲學家叔本華將人生的「幸福」分為三類,自外界得來的幸福、自心靈得來的幸福和自肉體得來的幸福。自外界得來的幸福有婚姻、親情、朋友、社會聲望等;自肉體得來的幸福有性行為、酒精、毒品、麻葯等;自心靈得來的幸福有精神、人格、意念等。雖然獲得幸福的途徑和手段有如此多,但差別也很明顯。書中認為自外界得來的幸福和肉體得來的幸福獲得途徑容易,但持續時間短不穩定。而從心靈得來的幸福獲得途徑難,但持續時間長也更穩定。前兩者獲得幸福的途徑要藉助外物,比如婚姻和愛情的幸福必須要經過雙方努力才能獲得,既要有自己對伴侶的關心和愛意同時也要有伴侶對自己的關懷。這樣才能感受到幸福。還有性行為,性要藉助意淫的載體才能獲得滿足。所以這也就導致了這一獲得幸福的條件是不可持續且不穩定的。它讓幸福變得不可控。而自心靈得來的幸福不一樣,它不需要藉助外物,他可以由人的主觀意識完成。比如通過「獨處」獲得幸福,可以是自娛自樂也可以是一人飲酒醉。再比如「理念」,獲得一個新的理念也能增強幸福感。不靠他人或外物也可以守住自己的一片樂土。所以亞里士多德說:幸福就是知足。
現在我們知道自外界得來的幸福和肉體得來的幸福與自心靈得來的幸福的本質區別。有了這層認識再來看為什麼現代人會覺得幸福感缺失或感受不到幸福。我認為不外乎有這三個方面:對自外界幸福的過分依賴,對自肉體幸福的消極沉迷,對自心靈幸福的漠視缺失。
三類幸福無孰高孰低,每個人都有對自己的幸福定義。有人追求家庭幸福,有人追求名望地位,有人追求紅燈綠酒,有人追求無欲無為。不可強求,但有一點可以給我們啟迪:幸福的理念無所不包,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幸福感缺失了,我們可以嘗試從其他途徑來獲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