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爸媽在就是幸福句子
一、最幸福的事就是父母健在,孩子在茁壯成長,越長大越覺得社交的無意義。
二、孝順等不起,不要等到來不及,對於父母來說,有一種驕傲叫孩子給我買的!對於子女來說,有一種幸福叫父母健在,身體健康!
三、我眼裡的幸福:父母健在,家人和睦,有個愛人,相互尊重,理解,包容,有個健康快樂的孩子,無所謂大富大貴,可一切看來是那麼奢侈。
四、有一種幸福叫父母安在,趁父母健在,請用心孝敬他們。因為孝敬父母就是在增加自己的福報,因為他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五、健康的身體,不離開的愛人,健在的父母,這三樣才是人生最大的追求和幸福,其它的都是浮雲,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㈡ 父母在身邊就是幸福
父母在身邊就是幸福
滿滿的情愫,提筆卻無言。心,無比沉重,淚,悄然滑落。但轉念一想,父母在身邊,我能有機會侍奉父母,就是最大的幸福。
往日,回家時,都是父母親准備好豐盛的飯菜,等我回家時,自然是在家門口佇立等候,見到我就是笑如春風。可是,天有不測風雲,生活談旁和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完美。現在,那些可親可愛的鏡頭已定格成歷史的一頁,無法追尋。前一段時間,母親和父親相繼因腦血拴住院,出院,歷時一個半月。母親病情雖比較穩定,生活基本能自理,但是身體狀況、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也大不如以前,再加上父親吃飯穿衣大小便每時每刻都需要人照顧,這可累壞了還在康復中的母親。母親咬緊牙關自己承擔,硬挺著,不願意給兒女添麻煩。您想,一個輕病號長時間、不分黑夜白晝照顧一個重病號,誰能承受?在出院一個月里,摔了三個暖水壺,跌倒了無數次,父母兩人渾身上下青一塊、紫一塊的,想到此,我心中一陣陣堵,一陣陣痛。父親病前身體相當硬朗,病後脾氣變了,變得相當暴躁,尤其是左半邊身體癱瘓,左胳膊沒有知覺,他簡直不能接受這一切。換作其他人脾氣也一樣會變,母親卻非常有耐心和容忍性,無微不至地呵護著父親。時時刻刻牽掛雙親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日夜的煎熬、日夜的守候、啟伏日夜的精心照顧使我整整瘦了一圈。近來,我回家次數明顯增多了,每次回家,都會給父母帶去好多吃的、用的, *** 、保健用品等,看到父母高興了,我就盡心盡力為父親 *** 、幫他做肢體訓練,一小時、兩小時……汗水直往下淌,簡直成了一個「水人」…… 但我是快樂的,父母是高興的。
靜思時,我常想,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就是幸福,哪怕父母需要我們照顧,也是幸福,至少雙親還健在。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善,二是盡孝。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論語·里仁》曰: 「今之孝者,是為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古代孝含盯子事親之事令人心動,事親之心令人敬仰,舜孝感動天,子路負米養親,陸績念母懷丹橘,劉恆為母親嘗湯葯。( 人生感悟 sun )孟軻曾說過:「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袁才有言: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友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的確,孝敬父母必須竭盡全力。
孝敬父母如敬天,我們應該感到慶幸,我們還有父母可以去孝敬。可是我們往往並不珍惜,我常常想,古稀之年、耄耋之年的老年人還享受多少個春秋?別讓日後徒增遺憾,落淚以示悲哀!常言道「為國盡忠,在家盡孝。」孝敬父母的事情永遠不能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別等到孝親都來不及,別讓最大的悲哀降臨到自己頭上。心動不如行動,孝敬父母不是你給父母多少錢,錢不會給父母帶去快樂,他們需要的是溫情。帶上一份孝心、一句囑咐、一聲問候、一臉笑容回家,給父母揉揉背、捶捶肩,您再看看父母的面容,感受一下父母心情的變化?相信,父母的笑容是最燦爛的,幸福無聲無息地流淌著……
㈢ 有一種幸福是父母在,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看法
有父母在就是幸福,我很認同這句話,因為是他們創造了我,給了我一個溫暖幸福的家,所以有他們的地方就是家。只要跟父母在一起就是一種幸福,他們看著我們長大,看著我們成年,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
常年在外地打工的人們,每一年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放假了回家看一看父母,陪父母一起吃飯,有的時候外面的山珍海味都比不上父母煮的一桌飯菜,哪怕看著很簡單,但是卻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飯菜,所以越長大離家越遠,就會想念家裡,自己住的地方總是少了一些煙火味,直到回家了才發現,原來是因為沒有他們在,因為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回家永遠是最幸福的事情。
㈣ 父母的幸福感來自於……
王愛玲中十五焦點第443天分享(2019.10.28)
昨天我和一位久違謀面的朋友聊天。聊到彼此的家庭和孩子。他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們都是要奔五的人了,以後過的幸福與不幸福,就看孩子了。 我感覺很奇怪:朋友和我家孩子同歲,比我家早一年上大學,怎麼突然說到要好好引領和教育孩子呢?
我開玩笑說:「你不會是備二胎了吧?!」
朋友感慨:「等你到了五十歲,你就會發現,孩子過的好不好,關繫到我們以後過的好不好!」
聽朋友口氣,不像是開玩笑。我也認真的思考起這個問題:我們老了之後,幸福感取決於孩子,還是取決於自己呢?
現實中,的確很多家庭里,父母能否安度晚年,跟孩子能否自立自強,有很大關系。我家就是一個很現實的例子。父母整天為我們姐妹弟兄幾個操心牽掛。如果我們幾個都是家纏萬貫,或者身居高官要職,父母是不是就不用這么操心了呢?記得幾十年前,我沒結婚那幾年,父母催著我結婚,說只要你結婚了,父母就算完成任務,再也不操心了。幾年後,我總算把自己嫁了出去。我想父母該不操心了吧?沒過過久,父母又催著我要孩子,說大齡孕婦很危險。等孩子出生後,孩子的教育,我的工作,父母哪一樣都沒少嘮叨和牽掛。今年孩子高考結束報志願那些日子,我媽整天翻遍電視機的所有頻道,只選報志願的節目,每次發現一個講跟志願有關的頻道,不光自己看,還打電話讓我看。其實,我覺得上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這么跟父母說的話,准被他們罵死,甚至會加重他們的焦慮——人生這么關鍵的時刻,怎麼能說是孩子的事!是關繫到我們全家的大事!
父母不會因為孩子過的好與不好,決定要不要替孩子操心。操心是他們的習慣性的「病」,這是多少代人的「優良傳統」,也是親情的延續。但是,我也很想跟朋友說: 父母想要操心,永遠有理由替我們操心,深居要職,他們會牽掛我們的仕途會不會順暢;潦倒窘迫,他們會牽掛我們的艱辛勞碌;在這些事情上,沒有一個標准,說什麼樣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就如在學校里學習特別好的孩子,父母真的就不操心他們的學習了嗎?估計每個父母都做不到。
朋友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我也曾經有過,很多父母都有。因為我們都是在這樣的教育影響下長大的,文化水平和生存的環境,也不盡如人意。渴望孩子能生活的比我們更優越些、自由些。關鍵是,我們對自己的認知還不充足,清晰,對引起自身情感和情緒的原因及自身喜好也不甚明了,帶著自己的一些模糊不清的信念,教育孩子,無異於瞎子摸路——難上加難。
我們期待孩子更好,是否在內心深處,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我們把自己的幸福感跟孩子是否過的好,捆綁在一起,是否也是內心深處有太多的擔心,擔心孩子不能夠過的好?
放下社會中好與不好的評判,接納孩子能活成啥樣子,是他們能力所及,全然的相信每個人都渴望活出自己最好的樣子。
美國杜魯門的父母,曾經說過一段話: 我有兩個兒子,一個當總統,我為他驕傲,另一個在美洲種馬鈴薯,他也值得我為之驕傲。因為他們都是靠著自己的能力生活。
一位教育學家說: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成長。
古人雲:言傳身教。這里的言傳,就是提升父母的言行,傳遞給孩子積極正向高遠的格局;所謂神教,就是父母的行為實踐,在為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如何做一個正直,勇於擔當的人。
言傳身教,就是讓父母先做好自己,然後於無聲無息中,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㈤ 有一種幸福叫父母在,下一句話是什麼
世界上有一種幸福叫「叫「父母在」
父母有句格言:
1。即使人們活到八十歲,父母仍然是孩子,父母是死亡之牆。
2。父母還在,這表明生命的黃昏離我們很遠。在生活的中午,我們還有很多時間讓我們的夢想成真,我們腳下的生活方式仍然是如此的陽光。
3所示。父母在生活中,還有來;父母走了,人生只有歸途。
4所示。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叫做「父母在」的幸福。
人生感悟:父母,生命還在;父母走了,人生只有歸途。
在古代,有一個孝子叫韓博宇。當他媽媽犯錯時,他總是嚴厲地教訓他,有時還打他。
當他長大後,當他犯了一個錯誤時,他媽媽給他的教訓還是一樣。有一次,他媽媽打他時,他哭了起來。
媽媽很驚訝他幾十年沒哭過了,所以他問他:「你為什麼要哭呢?」博瑜回答說:「我為這孩子感到非常痛苦。我能感覺到我母親這樣做是為了教育我。但是今天,我媽媽打了我,我沒有感到疼痛。這表明母親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我母親的時間越來越短。一想到這,我就忍不住感到難過。
㈥ 父母的幸福是什麼
不同的老年人對於幸福的理解也不一樣,我爸媽對於幸福的追求就是身體健康,家人陪伴。
爸媽年輕的時候身體很好,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老年病痛也隨之纏上了他們。以前生活習慣很隨意的他們漸漸的開始了各種養生,我爸開始著迷於各種保健品;我媽則是開始注重飲食的健康,先不論方是否正確、效果是否明顯,就他們思想的轉變看,他們也是想保持身體健康,可以好好的享受「夕陽紅」生活。
爸媽年輕的時候都是思想上很獨立的人,他們也都是很早就開始獨立生活,沒有和老輩子同住,可是我發現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對於我的依賴和思念就越加強烈。以前我每周都會回家一次看他們,他們就會提前給我准備好豐盛的飯菜以及很多零食,忙碌的空閑還會圍著我聊這聊那顯得格外開心。後來我因為工作的關系幾個月才回一次家,他們見不到我就總找各種理由給我打電話聊天,我知道他們是想我了。
因此,我爸媽的幸福就是身體健康的享受天倫之樂。
㈦ 這世上有一種幸福,叫「父母在」
2020年1月21日 星期二 陰
讀書摘記——
這世上有一種幸福,叫「父母在」
01
孝順,是由後悔構成的。
生活久了,漸漸忘了時間的殘酷,總以為父母會等。
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一次徹底地走散,往後的生活縫隙里總有遺憾冒出來,那是一種悔不當初的疼痛。
康輝在新書《平均分》中講到母親走後,他無緣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尋覓歸途,卻發現自己已成孤兒。
母親病重,但因為工作原因他需要出國出差,康輝不知道從何而來的執念,就是覺得母親會挺過這一年。
看望母親的時候,他趴在母親耳邊說:「媽,一定等我回來。」
康輝心裡也會忐忑,怕生活打臉,遺憾可能發生在剎那間不可挽回。
2018年11月15號早上7點15分,媽媽走了。
康輝正站在首都機場的候機樓等待出發。
十三年前,父親快走的時候,他也在工作,冒著大雪奔回家,送了父親最後一程。
這一次,他終究是錯過了母親生命的落幕。
之後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康輝睜著眼睛,眼前略過媽媽的影子,心痛到不行時,便一次再一次躲進衛生間失聲痛哭。
這些年,他陪伴母親的時間少得可憐,在電話里聽到母親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忙你的吧。」
母親把沒說出口的思念咽下去,體貼地讓康輝去拼事業。
當母親不在了,康輝才發現,這些年,他竟然沒有一張與媽媽的合影。
他想回家了,想再住上幾天,給母親的幾盆花澆澆水,再吃幾塊母親做的醬牛肉,再聽她嘮叨幾句。
康輝想母親了,時間卻回不去了。
「孝順這個詞,是由後悔構成的。」
這種「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悵然,史鐵生也有。
「母親為什麼就不能再多活兩年?為什麼在她兒子就快要碰撞開一條路的時候,她卻突然熬不住了?」
本以為時間是最保險的財產,但其實是最有心機的怪物,總以為來日方長,最後卻站在和父母緣分的盡頭,無能為力。
就像歌詞里唱的,「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很有錢,我會想盡一切辦法倒流時間。不是為了人類理想做貢獻,而是想和她說一句,我很抱歉。」
02
父母的愛,指向分離。
成年人有了自己的世界後,親情變成了需要被提醒的東西。
我們開始習慣自己面對生活的兵荒馬亂,對父母報喜不報憂,本以為這已然是最大的孝順,卻忘了父母為了讓我們安心在外打拚而一口口吞下去的求助,是他們的「懂事」。
康輝在家整理媽媽住院要用的東西的時候,忽然發現,一向都是整齊細致、會將物品分門別類歸置很好的媽媽,很多東西卻是凌亂的。
康輝驚覺自己竟然疏忽已久,媽媽獨處空屋的時候,大概是沒有那麼大的心氣兒去做這些事了。
身為兒女,他們不說,我們就這樣理所當然地忘了爸媽老了,需要我們的照顧。
張泉靈做記者的時候,到一些老人的家裡去做采訪,會聞到一股味道,是我們俗稱的老人味。
她問過醫院的大夫,卻沒有得到答案,一個獨居的老叢老奶奶給了她最心酸的答案。
孩子常年不在家,老奶奶盡量不洗澡。
老了,老了,洗澡是一件最危險的事情,萬一摔了,怕給孩子添麻煩。
我們一路成長,父母看著我們一次次離開的背影,既欣喜又悲傷。
「這世上所有的愛都指向團聚,只有父母的愛指向分離。」
忙著在工作中升級打怪,敏銳地感知世界,卻把最多的鈍感和虧欠給了父母。
何炅想起家裡生病的老人,知道他們在等著他回去,卻總有很多不得已,陪伴他們的時間總是不夠。
我們好像就是這么欠,總是在失去後才知珍惜,來不及才懂得回頭。
03
父母在,是最大的幸福。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下歸途。
最近45歲兒子被86歲母親追打的新聞登上熱搜。
已人到中年的杜永華在吃飯間隙,被媽媽用筷子敲頭,他樂不可支,看向媽媽的眼神帶著鼓勵。
有人問他:「你被打,怎麼還笑得這么開心?」
杜永華很驕傲地說:「這個年齡,有媽媽打還不開心嘛。」
兩年前,媽媽患有多種疾病,神志不清,生活無法自理,連喝水都困難。
杜永華把媽媽從老家接到重慶,悉心照顧,媽媽的身體有了些許好轉。
在很平常的一天,他帶母親出門遛彎,隨意折了一根棍子遞給媽媽。
從那天開始,只要媽媽拿著棍打他,就會想起些過去的事。
杜永華就經常給媽媽一根棍子,讓媽媽打自己。
杜睜含森永華被不懂輕重的媽媽打痛了,叫出聲來,媽媽在一旁笑得好開悉畝心,小時候一調皮就會被媽媽打,這份記憶也許對媽媽來說也是印象深刻的。
他摸著後腦勺已消腫的包,看著現在已經知道掌握力道分寸的媽媽說:「好好的活,活個兩百歲,我就活一百六,天天照顧你。」
父母從來不是我們的負擔,他們活著就是我們最大的欣喜。
父母離世,無論何時想起,我們依然難以接受。
賈平凹在母親去世的三年裡,噴嚏尤其多,雖然是因為常常錯過吃飯時間,熬夜太多,才會打,但噴嚏一打,便會想起母親,認定母親還在牽掛他。
當回到老家,站在母親的墳前,眼前的墳頭真實地告訴他,母親不在了,他在地上,她在地下,陰陽兩隔,母子再也難以相見。
他頓時熱淚肆流,長聲哭泣。
這世上有一種幸福,叫「父母在」。
我們喊一聲爸媽還有人應,還能摸到那雙布滿黑斑的手,還能注視著他們的眼睛看到自己。
當他們悄然離世,我們也要孤獨地好好活。
04
一切還來得及,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當一切還來得及,不要給自己埋下遺憾終生的雷。
李宗盛在父親去世多年後,用一首歌《新寫的舊歌》表達悔意。
先是擔心自己沒出息,
然後費盡心機想有驚喜。
等到好像終於活明白了,
已來不及。
他不等你,已來不及。
他等過你,已來不及。
每一個已有自己生活的中年人知道,父母真正在乎和渴望的陪伴,卻是我們最難給的。
我們有千萬個理由蹉跎,卻也知道父母的身體狀況不會越來越好,不要騙自己說下一次,就在當下,不要等。
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計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小時,若父母現在60歲,可以活到80歲,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陪伴才是對父母最長情的告白。
中國人常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希望父母的那聲:「到哪了?」
你能回答一聲:「快到家了。」
㈧ 有一種幸福,叫父母在!
人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雙親去,此生只剩歸途。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遊子吟》
從只會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第一次踩著小腳丫跌跌撞撞地走路,第一次背著書包走向學校,第一次拿回考試成績,第一次離開父母……
父母是我們修行的最初對象,我們每個人都將從父母這里開始,學會包容與愛。
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
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孟浩然《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工作和事業失敗了,可以重來,但親人,卻是獨一無二的。
回到家來,親熱地叫一聲爸爸媽媽,我們才能充分感知一個家的溫馨和踏實。
停車茫茫顧,困信賀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李商隱《送母回鄉》
父母在,家才是你安魂入夢的地方,就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永恆的溫暖還在。
當父母健在的時候,好好盡孝,否則,人生會留下沉痛的遺憾。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王冕《墨萱圖·其一》
老人對兒女工作上無條件的支持,更讓我們感受到了父母的恩情和無私的愛。
父母尚在,也昭示著生命的黃昏離我們還很遠。在生命的正午,我們還有許多的時間把夢想變為現實,腳下生活的路,還是那麼的陽光燦爛。
搴帷拜母河梁去,
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黃仲則《別老母》
上有老的時候,我們應該感到幸福。
因為我們已經褪去了青春的青澀,洗盡了生活的鉛華,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報,懂得了珍惜和付出。
河廣難航莫我過,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
只恐思兒淚更多!
——倪瑞《憶母》
父母在,我們可以做一個他們眼裡長滑蔽派不大的孩子,感受那份永遠不會蒼老的父愛母愛。
無論在外面遇到多大的風雨,家庭的港灣是我們永遠溫暖的懷抱。
阿母親教學步虛,
三元長遣下蓬壺。
雲韶韻俗停瑤瑟,
鸞鶴飛低拂寶爐。
——司空圖《步虛》
有父母,有家,有愛,無論多麼的辛苦和勞累,都是幸福的。
這世間,有一種壓力,叫做上有老。有一種責任,叫做上有老。更有一種幸福,叫做上有老。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王安石《十五》
老人終有一天會和我們分手,到那個時候,上有老的日子,便會成為最珍視的記憶和一生的懷念。
每想到這一點,我們就沒有理由不去珍惜,上蒼賜予自己最美好的一世情緣。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蔣士銓《歲末到家》
為人父母的,如果想要孩子擁有幸福、順利的人生,自己就要好好孝敬年邁的父母。
胸懷大志的人,首先要從容得下自己的父母開始做起,要容得下父母的固執,耐心細致地照顧好父母。
霜殞蘆花淚濕衣,
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
曾典袈裟糴米歸。
——與恭《思母》
不要給自己留遺憾,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待」。
不要總以為一些事離你很遙並陪遠,親情經得起失約,時間經不起!
惟願,天下的所有父母,平安幸福, 健康 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