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為什麼物質越豐富幸福越少

為什麼物質越豐富幸福越少

發布時間:2023-04-23 04:02:15

⑴ 許多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物質越來越豐富了,反而幸福感下降了

我說幸福其實很簡單。

人們一向認為幸福是件很奢侈的事,

必須通過豐厚的物質來體現。

其實這是追求幸福的方式方法錯了。

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於你對外界的依附程度。

比如那些嫁入豪門的靚女

有幾個幸福?

七十年代的王釧如嫁給富商蔡辰洋,

遭遇蔡移情別戀成為怨婦。

所以,你以為幸福像魚,

你買把釣竿可以釣到嗎?

你以為幸福像鳥,

你編個鳥籠就可以罩住它嗎?

為了擁有幸福你拚命努力。

為了住上大房子,

舍棄休假舍棄回家

拚命加班,直到暈倒。

待到醒來,

媽媽的一碗雞湯,

才意識到幸福其實很簡單。

幸福真的很簡單。

對落難海島的人來講,

是一艘從遠方駛來的船。

對失業的人來講,

是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

對淪落他鄉的人講,

是他鄉遇故知的驚喜。

幸福真的很簡單。

最幸福的生活其實就是最平常的生活。

小小蝸居可以棲身,

有二三知己可以小聚。

家中有花可以怡情,

枕邊有書可以養性。

白天可以去工作,

晚上可以進夢鄉。

雪中送炭,雨中有傘。

餓時有充飢,冷時有禦寒。

心理欲求小,幸福指數高。

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

我們通常以兩種方式「失去自我」。

第一種是「生活給別人看」。

「他穿時尚衣服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開的車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買別墅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從事的工作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的孩子送名校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給別人看,

所思所想都是以他人眼光作為唯一標准。」

為了刷出「比別人能幹」的存在感,

我們終於活成了「別人眼中牛逼的人」。

第二種是「看別人如何生活」。

別人有了豪車,我也想要豪車;

別人有了別墅,我也想要別墅;

別人孩子讀名校,我家孩子也要讀名校。

為了過上「別人家的幸福生活」,

我們終於活成了「跟別人一樣牛逼的人」。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

有一個美麗的食人島。

這島上不僅景色絕美,

還有豐富的淡水和食物。

躺在沙灘上曬著陽光,

人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和幸福。

可到了夜晚,島上湖水就會變成強酸,

把人與動物全部消融掉。

食人島是一個隱喻,指的是那些看似能給我們帶來幸福的東西,其實恰恰是「吃掉我們」之所在。

有人說:

「我不幸福,因為我沒有錢,有了錢就幸福了。」

有人說:

「我不幸福,因為我沒有權,有了權就幸福了。」

有人說:

「我不幸福,因為我沒有名,有了名就幸福了。」

但最終的結果是——

得到錢之後,我們期待更多的錢.

得到權之後,我們期待更大的權。

得到名之後,我們期待更大的名。

得隴望蜀,這就是我們痛苦的根源。

通往幸福最大的障礙,正是我們對外物苛求太多。

《這個世界會好嗎》這本書,

是梁漱溟先生的晚年口述。

梁漱溟認為:人要幸福,需解決三大問題。

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

然後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

最後要解決人和內心之間的問題。

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就是解決人的溫飽問題。

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就是要處理好為人子女、為人夫妻、為人父母、為人上下級的問題。

但前兩者的解決,並不能讓人獲得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來自於第三層面——解決人和內心之間的問題。

「真正的幸福從不依賴於外在的事物,

而是內心的一種清楚、愉快與平靜的狀態。」

愛因斯坦說:「同一層面的問題,不可能在同一個層面解決,只有在高於它的層面才能解決。」

在物質層面,永遠無法解決幸福的問題。

幸福的問題只有在內心的層面才能解決

他叫約書亞·貝克爾,一個高富帥。

掌管150家店鋪,拿著7位數薪水,

有一個美麗妻子。20多歲就買了豪宅名車。

聽著是不是很牛?其實他是生活的大輸家。

讀大學時,約書亞覺得,

「富裕就是每年掙5萬。」

畢業後,他很快拿到了5萬。

「但我並沒有覺得富有。」

這時,他覺得富裕就是每年掙8萬。

年後,他年薪達到了9萬。

「但我還是沒有覺得富有。」

這時,他覺得富裕就是擁有豪車。

於是約書亞成了工作狂。

一周工作80小時,一年工作362天。

28歲時,約書亞就成了公司高管。

拿著7位數薪水,掌管150家店鋪,

在別人眼裡,他是那麼地成功:

一身名牌,住著豪宅,開著名車,

隨手一揮就能擁有想要的一切。

他以為擁有這些後,生活會更幸福。

「但幸福感好像一點都沒增加。」

實際上,他的生活非常糟糕。

身體不好,每天需要服葯入睡。

妻子在抱怨:你還像個丈夫嗎?

兒子在抱怨:為什麼總不帶我出去玩?

母親不抱怨,因為已經生病進了醫院。

除了賺錢,他完全成了家庭的局外人。

那一年,一個月里,

約書亞家發生了兩件大事。

首先是,他母親去世了。

接著,妻子向他提出離婚。

約書亞感到無比傷心和挫敗。

失去,讓約書亞開始反思:

「過於追求物質,我不但沒有得到幸福,反而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反思後,約書亞決定實施「斷舍離」,

他把家中所有物品打包放在盒子里。

每一天,只拿出這天所需要的東西。

第一天,他解開了床單及洗漱用具,之後是一些衣物。

就這樣生活三個月後,他發現:

「竟然90%的盒子都沒打開。」

於是,約書亞把這些東西統統捐贈。

美國家庭平均擁有約30萬件物品。

但約書亞的生活里只有288件。

「留下來的每一樣都不可或缺。」

這樣的極簡生活,

約書亞不但沒感到空虛,

反而覺得內心越來越充實。

他辭去了7位數的工作,

但從此擁有了大把時間。

精心做一頓美食,

約朋友喝下午茶,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小時候,我的夢想是當作家,

現在,我終於拾起了那支筆。」

兩年後,約書亞成了暢銷書作家。

「我丟掉了90%的東西,生活卻幸福起來。」

1845年,著名學者梭羅,

只帶了一把斧頭,

到瓦爾登湖邊建了一間小木屋,

獨居了2年零2個月零2天,

以驗證自己所悟出的人生真諦:

「一個人,只要滿足了基本生活所需,

不再戚戚於聲名,不再汲汲於富貴,

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

體驗結果,正如他所說:

一個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

幸福與否,並不取決於外在東西的多少,

而是取決於一個人內心的生活態度。

亞里士多德說:「幸福就是自足,幸福的自足就是無求於外物,而自滿自足。」

所以,人想要獲得幸福,

首先就要步出熙熙攘攘的人群,

跳出物質束縛的窠臼,

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觀念里。

要聽從內心的聲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真正的自己。

「成功有兩要素:

外在成功與內在成功。

物質成功是可測量的外在的成功,

是低層次的自由,

而思想上的成熟與自由,

是高層次的內在成功。

幸福往往來源於後者。」羅素說。

我們通訊有了手機,

但忘帶手機我們就六神無主,

吃飯的地方沒有wifi,

我們就會如坐針氈、食之無味。

我們爬樓有了電梯。

但從三樓下到一樓,

如果電梯遲遲不來,

我們就會焦躁不安。

我們的夏天有了空調,

但如果某一天停電了,

我們就覺得簡直沒法活下去。

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們的幸福已經不受控於自己,而是受控於外物。

古時候沒空調、沒電梯、沒手機,

但古人照樣活得「不亦樂乎」。

可見,外物的充實並不可靠,人生的幸福最終來自於自己的心靈。

普希金說:「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以內心的寧靜作為基本特徵。」

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取決於你多大程度上可以擺脫對外部世界的依附。

人生的幸福最終還是來自於心靈的豐盈。

編輯

搜索

老梁說幸福感

什麼是幸福感

幸福感心得體會

提高幸福感

提高幸福感的小事

提高幸福感的

⑵ 物質豐盛的現代,為何還有人覺得缺少幸福感

因為我們的物質太豐盛了,信息太多太快了。幸福是需要給大腦留出足夠的空間和匱乏感去慢慢體會的,但我們都活得「好滿」,哪哪兒都是資訊、信息,但是我們卻並不滿足。

⑶ 為什麼物質越來越發達,人類越來越不幸福未來人類還會幸福嗎

人們越來越不幸福的原因應該是缺少精神財富,現在的棚耐棚物質雖然越來越發達,但人們的壓力不會減少。所以整天被壓迫,自然就不幸福了。未來的人類幸不幸福?我們不一定知道,但我希望未來的人們是幸福的畝悶,思鏈則想會有所改善。

⑷ 為什麼有人說我們物質越來越豐富卻越來越感到不幸福

‍‍幸福是指人的心情,即稱心如意,心情舒暢等。要知道,幸福牽涉到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也就是你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幸福觀。我覺得讀書是幸福快樂的事,勞動也是幸福快樂的事,幫助別人也是幸福快樂的事等,富己而富人而增加社會財富為幸福等等,相反,有的人覺得打架是快樂的事,別人出醜是快樂的事;巧取豪奪為幸福快樂的事,古代奴隸主覺得奴隸之間的博斗是快樂的事等等。因此,沒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就沒有正常的幸福感,你的幸福感就是建立在他人痛苦的基礎上的,只有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才能享受生活,感受幸福。
‍‍

⑸ 說說看為什麼有些人物質生活提高了,幸福感卻下降了

因為現在的人們生活物質水平提高了,但是現在東西壞了都歲敬斗只想著換,而不是想著怎麼樣去維修,所乎磨以稿陵幸福感就會大打折扣。

⑹ 為什麼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反而幸福感越來越低了呢

幸福是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的目標,可有些人追著追著就變成了,寧願坐在寶馬車里流淚,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
人們都不約而同地奔向了高質量的生活,可卻再也找不回那份單純的快樂。現在路多了,卻不知道走哪條才是對的。
為此,不禁感嘆,幸福這么多,我的幸福又在哪呢?
很多人都應該有這樣感覺,上小學,初中那會兒,因為家裡窮,每天上學兜里一分錢也沒有,即便這樣,一天過得也可快樂了。
上了大學或者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也是如此,即使沒車沒房沒存款,一家人生活的也可有奔頭了。一旦多掙一點錢,一家人高興得不得了,心裡十分滿足。
但是這些年生活越來越好了,功成名就了,房子也有了,車子也有了,也不缺錢了,卻感覺現在日子過得遠不如過去幸福了。
是不是 大部分人經常會覺得生活越來越無聊,越來越沒意思了,總覺得身邊煩惱的事兒一樁接著一樁,遠沒有過去窮困的時候幸福感高了。
為什麼現在生活越好,反而幸福感越低了呢?
我國有一項調查顯示,從50年代到現在,在這個期間,中國人的幸福感逐年降低的。大多數人並沒有因為生活好了幸福感就提升了,反而是逐年在下降。
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調查發現, 農民的幸福感最強,反而城裡人幸福感非常低。尤其是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這四個城市,人的幸福感和幸福指數都比較低。
從調查能得出,物質條件越好,反而覺得不幸福了。這個好像跟我們一般認知的常識是不一樣的,那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呢?
首先幸福感和幸福不一樣。
幸福是什麼呢? 多掙錢了,住上大房子了,子女有出息了,實實在在的這些事叫幸福。
幸福感是什麼呢? 是比較出來的,自己跟別人比,或者跟自己過去比,兩個事之間對比,比出高低,高的那邊就覺得幸福,這叫幸福感。
簡單點說就是打完你再對你好,你就會覺得幸福。反過來先對你好再打你,你就覺得不幸福了。
所以幸福感是比較出來的。
有人說幸福就是物質上的獲得,其實不是。 幸福來自兩方面,一個叫滿足感,一個叫安全感。
也就是幸福是什麼呢?答案, 趨利避害 。滿足感是趨利,你獲得一些好處,安全感是避害,躲避一些害處。所以幸福感包括滿足感和安全感。
幸福感降低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滿足感和幸福感都降低了。
為什麼現在我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反而幸福感越來越低了,那麼它的到底根源在?很簡單,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 最主要是網路時代的來臨,人們接觸的新鮮事物越來越多了。加上 社會 發展節奏太快,物價太高,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
而小孩子,從小就開始拚命地學習,就是為了長大以後會有更好的人生。
孩子失去了童年的樂趣,大人為了給自己孩子更好的生活,把陪孩子,陪老婆,陪父母的時間全用在了賺錢上面。
其次, 人的追求和慾望總是無止境的,因為貧富差距太大,導致人們攀比心理越來越嚴重。
過去農民給兒子蓋房娶媳婦花不了多少錢,有地有菜的,有錢就吃點肉,活得自在幸福。工人老了有退休金,心裡感覺踏實。
現在和過去完全不同了,父母攢了省吃儉用攢了一輩子的錢,到老了全給兒子拿出去娶媳婦,買房子了,很多家庭甚至忙了一生連買一套房子也不夠。
【結語】
正所謂欲壑難填,慾望多一分,幸福感就會少一分。 慾望卻又是在攀比中形成了。可不攀比、固步自封的生活又無法使人進步、使 社會 快速發展。
所以還是老祖宗的智慧比較有用。那就是, 凡事適可而止,不走極端,中庸之道才是消除焦慮,調和情緒、增加幸福指數的良葯。

⑺ 為什麼現在物質豐富了,反而覺得沒有以前幸福快來

物質有了,可是你鍵高行們最初的心和交流方式變了,隨著我們念廳的生活越來越好,導稿嘩致人的貪念就多了,找不回最初的心了,也找不回我們最初的樣子,迷失了我們的人善這些

⑻ 為什麼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可幸福指數卻越來越低呢

先來看什麼是幸福?

有人說是吃飽穿暖,有人說是穩定的收入,有人說是和睦的家庭,有人說是上個好大學,有人說是多賺鈔票,有人說是陞官發財,有人說是住豪宅、開豪車……

可見,幸福在每個人心中的定義不同,它沒有具體的量化標准,不能統一而論。

總體來講幸福是一種感受良好的情緒反應,它能使個體產生愉悅的感覺、積極的情緒,它是短暫、易逝、多維度的、而且是不斷變化的。

我們經常在談論,為什麼在以前缺吃少穿的年代,有那麼多簡單的快樂和幸福?

隨便包上幾個餃子,或是燉一鍋白菜豆腐粉條,象徵性地加上幾片肉,就能開開心心地過個年!

一個白饃帶來的幸福和滿足感,遠勝於現在一頓鮑魚龍蝦的盛宴!

反倒是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卻吃什麼也不覺得香了?!

原因其實很簡單 ,是因為我們的味蕾接受了更多的刺激,變得更加豐富也更加難以滿足了!

當今社會,隨著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基本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有著極為豐富的生活體驗。與此同時,人們也有了更多的嚮往和追求,對幸福的滿足感自然也就提高了,而當這種滿足感難以達到心目中的期望時,幸福指數就會降低。

每個人都期望獲得更好的,然而每個人畢竟能力不同、條件有限,當自身願望得不到滿足時,就會有所失落。幸福指數低,說白了就是對自身定位不準,對這個花花世界抱有的希望過大,以至於失望也大,心理不平衡有落差造成的。

在自己的能力達不到,又對生活抱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習慣性地和他人做比較,什麼工資收入、人際關系、社會地位、家庭資產等等。自己月薪三千,卻總想和月薪上萬的人比,自己只是個打工的,卻總想和做了多年生意的人比,眼饞人家的大房子、出入豪華酒店、穿戴名牌等等。

其實你和人家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不具備可比性,這樣盲目比來比去,只會徒增煩惱,越比較越不快樂。

這就是現在的人們,總感覺自己壓力山大的原因,其實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不是生活不盡如人意,而是自身想法太多不知道滿足,被這些心生幻象所迷失。

金錢雖然跟幸福有一定的關系,但它並不能和幸福完全劃等號,有錢不一定幸福,但沒錢肯定幸福不起來。

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俗世紅塵中,衣食住行樣樣離不開錢,又不是在山上修佛學道,只要參禪開悟就夠了。

財富需要慢慢積累,在踏實努力的同時,更應該擺正心態,不為外界因素所干擾,適當的佛系和降低慾望,才能提高幸福指數。

金錢雖然是支撐起幸福生活的根本,但並不是全部。

那些表面看起來風光無限、物質上極度富裕的人,精神上可能空虛寂寞,缺乏溫暖關愛等;而那些看似生活平淡之人,也許能釋放心靈,尋求到生活本真的快樂。

有錢有有錢的活法,沒錢有沒錢的快樂,只不過這種快樂更低成本、更單純,也更容易獲得。

想要真正獲得幸福,僅有金錢肯定是不夠的。還需要有理想、有目標、有成就感,讓人生充實,過得有意義,所以說有錢人的幸福成本更高,難度也更大。

一切由心而來,由心而去,幸福其實並沒有遠去,只是我們對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慾望越來越大,我們不願意放下的東西太多,總認為什麼都很重要,所以也讓我們的包袱越來越重,越來越感受不到幸福的存在。

法國作家小仲馬在《茶花女》中說:「錢財是好奴僕、壞主人。」如果把錢財僅僅視為一種工具,多也可以,少也可以,自己會活得非常自在;但若把錢財當成人生的全部,明明已經衣食無憂,卻仍不知滿足、欲壑難填,這樣絕不會有真正的快樂。」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很多人偏偏選擇後者,把金錢當成主人,自己變成了金錢的奴隸。他們有一棟房子,還想再買一棟,有一輛轎車,還想再買一輛……為了這些索求無度的東西,耗盡了自己的一生,也錯過了本該擁有的幸福。

做自己生命的主角,而不是別人生命中的看客。

無論什麼時候,認清自己想要什麼,面對各種復雜的社會情況,除了把自己打造得更強大,還需要用好的心態來解決或者承受。

沒錢的時候多努力,有錢的時候多修心修德,幸福可能就會多一點。

⑼ 為什麼現在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卻缺乏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但是人們的安全意識也提高了,人們的幸福感的要求也提高了,所以當達不到自己心目中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時候,就會缺乏安全感,缺乏幸福感,以前人們的幸福感只是吃飽喝足就夠了,而現在人們的幸福感除了生活條件提高以外,還要求精神上得到滿足,同樣以前因為每家都比較貧窮,所以大家都覺得非常安全,而現在不一樣了,貧富差距比較大,所以安全意識也逐漸增強,人們的安全感也就逐漸的覺得匱乏

⑽ 為什麼我們的物質財富名利地位增;我們的幸福感指數卻減

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時點與時段,等等。在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諸多因素和層面之間的密切聯系中,以下幾滑跡點是十分獨特而重要的:第一,心理參照系。就社會層面而言,其成信螞並員的幸福感將受到他們心理參照系的重大影響,例如在一個封閉社會中,由於缺乏與其他社會之間的比照,盡管這個社會的物質發展水平不高,但由於心理守常和習慣定勢的作用,其成員便可能知足常樂,表現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個處在開放之初的社會,面對外來發達社會的各種沖擊,開始了外在參照,因此,其成員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現下降之勢,因為此時他們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創傷。第二,成就動機程度。人們的成就需要決定他們的成就動機程度,成就動機程度又決定其預期抱負目標。其中人們對於自身成就的意識水平是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便會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則不會有幸福感可言。第三,本體安全感。它指的是,個人對於自我認同的連續性、對於所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表現出的信心。這種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對於形成個體的信任感是極其重要的,而對於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個體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個體抵禦焦慮並產生主觀幸福感的基礎。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時與其經濟狀況或收入水平之間並未呈現出簡單的正相關關系,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經濟狀況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卻不低,而有些百萬富翁卻整日憂心忡忡。因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中國人的幸福感在過去10年中先升後降,表現出與經濟發展軌跡之間的非同步性。其中主要原因在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初期,物質發展成效明顯地呈現出來,那時社會分化程度還不大,社會成員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縱向比較,與過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較容易產生滿足感。最近10年,社會結構轉型加速,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日益全面觸及深層利益,社會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貧富差距凸顯;在社會心理方面,隨著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人們需求層次日益提升,且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因此,需求能被滿足的標准相對提高了;而由於資源相對短缺和競爭加物攜劇以及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各種壓力感大大增加,這一切都強有力地影響了人們的幸福感。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一些調查結果表明,近年來人們對社會問題的關心更傾向於與民生有關的領域,民生問題成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最關切的社會問題。這種關注重點的變化,反映了人們對於社會發展態勢的判斷。而對於民生問題關注程度的上升,尤其反映了體制改革與社會發展正在對人們的生存條件和生活質量產生最強有力的影響。這一切極其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本體安全感,即具體表現為對社會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強,從而影響到人們的幸福感。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物質越豐富幸福越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健康教育小講座在哪裡 瀏覽:921
事業自收自支身份有什麼用 瀏覽:36
中央電視台廣告語幸福是什麼 瀏覽:63
海南做完核酸多久才能在健康碼上查到 瀏覽:602
屬龍與屬蛇哪個屬相事業心最強 瀏覽:854
吉林事業編怎麼報名流程 瀏覽:843
上海寶鋼熱軋事業部工資是多少 瀏覽:697
我怎麼和別人說我要愛情 瀏覽:994
經濟艙櫃台是什麼意思 瀏覽:100
事業編工人身份如何轉事業編 瀏覽:838
刻骨銘心的愛情是什麼體驗 瀏覽:95
馬與牛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234
行政事業單位為什麼要安裝防火牆 瀏覽:358
美女與野獸獲得過什麼獎 瀏覽:900
描寫自強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34
美女碰到什麼好事 瀏覽:612
婚姻怎麼挽回幸福 瀏覽:816
小學二年級的成語故事怎麼寫 瀏覽:214
堂吉訶德中包含哪些故事 瀏覽:36
健康掃碼是黑碼怎麼回事 瀏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