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當代年輕人該如何提高幸福感
一、積極面對生活,增強自我修養
人生下來天真無瑕,童心燦爛,但隨著時間的流失,融入到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會碰到各種艱難險阻,會影響人的心境與情緒,這也是一-種考驗與機遇,可以讓我們得以鍛煉,得以提高自身素質,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時我們主動面對遇到的事情,主動去解決,隨著自身的能力不斷提升,你會發現自己的自尊、積極性、主動性都有提升,你的幸福感會提升。
二、保持平和心態
當我們工作太累了,在前進中遇到險阻時,不妨停下來休息一下,調整好心態,積儲能量,讓心盈滿快樂,以陽光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坦然生活,那你的心情就平緩好多。
三、處理好財富與幸福的關系
我們創造財富,不斷積累財富,改善我們的物質生活,增加幸福生活的條件。但過於強求財富和刻意追求物質生活,反而會影響我們的心態,適得反,造成有錢反,而苦惱,有錢反而不幸福。金錢與幸福影響不大,自己建立起小目標,當努力建設達到小目標,那你的幸福感滿滿的。
四、設立自己的幸福價值觀
人只有做有意義的事才是真正幸福,越做正能量的事越幸福。通過平時學習、參加志願者活動、投入到慈善公益活動,讓我們的精神生活提升,這也會促進你的工作提高,從而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相互相成,精神與物質的良性推動,會讓我們幸福感越來越多。
四、發揮職業的作用
做好本職工作,利用三尺講台授於學生更多知識,普撒知識種子,向世界傳播正能量,讓世界充滿陽光,一言一行總是愛,心裡收獲的都是幸福。
B. 朋友問我如何提提升家庭生活幸福的指數。
過去兩周我們研究了一項幸福公式,這是由樂觀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定義的。H(幸福)=S(個人生理幸福感受的固定指數)+C(個人生活狀態)+V(個人主觀選擇)本周我們將著眼於能提升幸福指數的生活狀態。
第一步:平和寧靜
喬納森海迪在他的優秀著作《幸福假說》當中提到,研究調查顯示,我們不可能完全適應噪音污染,無論是新近的還是長期的。巨大雜訊會引起我們某種面對恐懼本能反映(另一種是對於墜落的恐懼),如果周遭噪音喧鬧,我們不可能完全放鬆。這樣看來,吵鬧的鄰居的確對我們家庭不和起到很大影響。每日保持平和寧靜事關重要。如果不幸你生活環境比較吵,請一定要堅持去居委會投訴。另外,試試實用耳塞,可能會緩解雜訊。如果你一定要大聲看電視聽收銀放音樂的話,記得戴上耳機,別影響鄰里,這樣可以使雙方都感到舒適。
第二步:人際關系
這是增加幸福指數的一條至關重要的內部條件。我們感到不快樂的最深層原因,往往就是人際關系欠佳。如果一個在職同事對我們表示威嚇的話,會造成難以言語的抑鬱情緒。與拍檔或者愛人的關系陷入殘酷競爭之中,會讓我們感到背叛和背棄。與父母孩子之間的關系缺乏同情心和無私關心,那麼這會造成隔閡生產痛苦。我們不可能適應這種敵對關系,這種不良的人際關系會損害身心健康,長久留存在我們心裡,會讓人陷入無以解決的惡性心理困境。當我們面臨這類問題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直面難題,挽救關系,或者學著繼續前進。
第三步:分享
如果你發覺生活狀態或者做的某項決定對幸福生活有極大幫助的話,我很想將其和讀者們分享。將有用的發現與更多人分享,這對增進自己的幸福和他人的幸福都有積極作用。經典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幸福來源於壓抑的解除,行為認知學派認為幸福是對積極思維的現實獎勵,人本主義則認為幸福是伴隨自我實現而產生的一種滿足的體驗,科學家們還試圖揭開產生幸福感的生理基礎。這篇文章介紹了「幸福學家」們的新發現,想知道怎樣更幸福嗎?不能錯過這篇文章。
舉一個大家關心的幸福例子:收入水平與幸福之間並不是直線關系,而是曲線關系。在收入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會增加幸福;但當收入水平超過一定高度時,它的進一步提高未必會明顯增加幸福感。這是因為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收入帶動幸福的效應開始呈遞減態勢。收入水平越高,這種效應越小,以至達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psytopic.com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標,但「幸福」卻是個既不可捉摸又難以名狀的東西。經典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幸福來源於壓抑的解除,行為認知學派認為幸福是對積極思維的現實獎勵,人本主義則認為幸福是伴隨自我實現而產生的一種滿足的體驗。
科學家們還試圖揭開產生幸福感的生理基礎,精神心理學家們試圖發現大腦中供幸福棲居的區域或褶皺,因為他們認定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東西,其生理機制無疑根植於大腦中心,而實際上他們也已通過實驗證實:幸福者的大腦左前方葉顯示出的 「腦電流」更強,相反在大腦右前方葉中顯示出較強的「腦電流」多是那些精神抑鬱或沮喪的人;而遺傳學家則在通過努力找到能喚起幸福感的基因,以及忙於論證遺傳因素對於一個人的幸福感是否能起決定作用。其實,主要由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組成的「幸福學」研究者們近些年來更是獲取了許許多多的科學新發現。
金錢的多少不一定與幸福成正比。美國福布斯雜志曾經以美國最富有的400個人和另外1000多中、低收入者以及窮人為對象做了以「幸福指數」為專題的比較調查,讓他們從1到7選出一個數字,1代表「我感覺非常不幸」,而7代表「我感覺非常幸福」。最後的統計結果顯示,超級富翁們的幸福指數是5.8,不算最高,而流浪漢的幸福指數為2.9。其實5.8並非很高的幸福指數——在過去20年間斷斷續續的調查中專家們還發現,居住在寒冷的北格陵蘭島的因紐特人的幸福指數也是5.8。此外還有肯亞的游牧民族馬賽人,他們生活在簡陋骯臟的草棚內,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而快樂指數同樣為5.8。
幸福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若即若離。傳統經濟理論認為,一個國家或一個城市公民的整體幸福水平,往往與該國家或該城市的GDP有著緊密的有機聯系,所以「幸福指數」首先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經濟發展指標。
但是,據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萊恩博士的研究:在最近40年間,自認「非常幸福」的美國人一直呈下降趨勢。一項最新統計還顯示,在1960 -2000年期間,按不變價格,美國人均收入翻了三番,但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卻從40%下降到30%左右。在法國、英國和美國等經濟發展較快的歐美發達國家,最近的十幾年間,精神抑鬱的人數卻在與年俱增,差不多佔了總人口的11%左右,而在經濟發展相對遲緩的非洲國家,此比例僅為7%上下。對此萊恩解釋說,收入水平與幸福之間並不是直線關系,而是曲線關系。在收入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會增加幸福;但當收入水平超過一定高度時,它的進一步提高未必會明顯增加幸福感。這是因為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收入帶動幸福的效應開始呈遞減態勢。收入水平越高,這種效應越小,以至達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小康者的幸福感往往最強。據對中國上海、北京、杭州等6個大城市居民幸福程度所作的調查,幸福指數最高的人並不是收入最高的大款,當然也不是低收入者,而是那些月薪3000元上下的收入中等或中等偏高的小康者。
無獨有偶:據英國《太陽報》報道,在對1萬名工人和5000個家庭進行的調查中,自稱「最感幸福」的英國人每周平均只掙255英鎊—— 從收入來講這也屬於英國的小康者。阿伯丁大學的利奧塔爾迪教授指出:「這些小康者之所以比高收入者更感幸福,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們工作的時間短,責任輕,因此壓力也很小,而且也能比高薪者擁有更多的時間或機會跟家人或朋友廝守在一起,充分享受天倫之樂或溫暖的友情。由此看來收入並不是一切,雖然他們支付不起海外度假或購買名牌車,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對生活不滿意。」
幸福更在過程,而非結果。一個在溺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各種心理需要都會得到及時的滿足,是肯定沒有幸福感的。因為幸福感往往在追求的過程中發育。實際上幸福存在於心理滿足過程之中,存在於自身潛能發揮過程之中。
幸福是無數「小樂」的日積月累。有一個心理實驗,請受試者關注自己的心情六周,每個人身上都帶著電子測定器,記錄他們當時的感覺以及快樂的程度。測試結果多少有點令人感到意外:一個人的幸福感竟然來自多次的「感覺良好」,而不是僅僅一次短暫的「大樂」。一些很簡單的「小樂」,諸如和孩子出去放風箏、和朋友去野外踏青或享受一次自己製作的美味等等——這些並不起眼的「小樂」加起來卻往往遠遠勝過短暫的「大樂」。
幸福與年齡關系不大。早期的幸福感研究者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幸福感會呈下降的趨勢。然而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人們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生活滿意感不但不會下降,反而會有升高的趨勢。一些研究者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人實際上能夠根據自家年齡的變化對自己的目標作出適當的調整。一項針對英國和美國居民的大規模抽樣調查研究表明,年齡與幸福感之間存在U型曲線關系,U型的最低點在40歲左右。
婚姻並不一定明顯提升當事人的幸福感。婚姻往往被人們視為幸福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已被西方許多研究者反復證實。在他們看來,因為有配偶所提供的社會支持,婚姻因素會有助於提高幸福感水平。有人甚至將已婚者和未婚者之間幸福體驗的差異比作「幸福裂谷」。然而,許多研究表明婚姻對幸福感的影響並不這樣強大。一些研究結果表明,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人的幸福體驗與婚姻狀況之間的相關系數在逐漸下降。研究者認為,在美國出現的這種變化應當歸因於離婚率的上升和未婚同居現象的增多。這兩種現象使得已婚者與未婚者之間的「幸福裂谷」明顯地縮小了。
幸福也和遺傳相關。美國最近的調查顯示,人是否感到快樂和幸福也與遺傳有關。明尼蘇達大學的行為遺傳學家裡堅博士分析1500對雙胞胎時發現,即使他們中的一個做大學校長,另一個做水管工人,同卵雙胞胎對人生的滿意程度完全相同,即他們要麼都很快樂,要麼都很不快樂。
不過,遺傳對人性格的影響也是相對的,因為不同的後天條件,如環境、教養等對同一種類型的人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正如心理學家認為,性格作為個人對客觀現實穩定的態度,它受遺傳素質、生活環境、文化因素、社會階層及家庭和學校等因素多方面的影響,人的性格是在獨特的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化過程所形成的。
使用左腦過多不幸福。美國一位叫霍華·克萊貝爾的心理學家幾年前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現在絕大多數人已習慣利用左腦去看待問題和思考生活,這樣做的結果會使人感受輕松愉快的能力下降。不僅如此,過度使用左腦而忽視右腦還是失眠、焦慮症、抑鬱症等某些心理疾病的主因。
好勝心過強不幸福。在現代社會,一個人不敢競爭自然不是好事。但物極必反:要是競爭心太猛就會發展為好勝心。而據美國科學家的新研究,好勝者大多心率較快,血壓偏高,睡眠不好,消化不良經常發生。由於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神經性、皮膚性疾病甚至癌症。據計算,好勝心過強折壽最多可達10年!
C. 《重塑幸福如何活成你想要的模樣》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重塑幸福》([美]馬克·曼森)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余渣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sRqCPipOLAEJCxvklEgGjQ
書名:重塑幸福
作者:[美]馬克·曼森
譯者:舒建廣
豆瓣評分:7.4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份:2017-7
頁數:256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改變了二百萬紐約人生活的「都市零焦慮」生活方式指南。作者向在生活在都市廳檔中的每一個人發出了警告:多年來,媒體過度宣傳的「有毒」價值觀才是給我們帶來焦慮的元扮毀亂凶!如果你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碌碌無為,如果你過分在意「朋友圈」、活在別人的眼光里,如果你陷入了一段只會給你帶來苦痛的情感之中,如果你感覺孤獨、在都市中找不到立足之地,那麼,你可能已經面臨著已經困擾無數都市人的焦慮危機,擁有的越多,感覺越不快樂,生活越迷茫,幸福就越遙遠。
作者簡介:
馬克曼森( Mark Manson),1984年3月9日生於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2007年獲得波士頓大學金融學學位。是美國著名博主和企業家,是《時代》、CNN的專業撰稿人,《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同時,他還是Infinity Squared Media LLC的首席執行官 和創始人。
馬克曼森曾用七年時間環游世界,旅行中的隨筆發表在《福布斯》、《VIce》等多家雜志。
著有《Models》《 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兩本著作,其中《 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的中文譯作《重塑幸福》已由「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D. 如何讓婚姻變得更加幸福
01
每個人都對愛情有著渴望,而戀愛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找一個可以給自己幸福婚姻的人。結婚並不像談戀愛那麼簡單,想要結婚,既要考慮兩個人的感情,又要考慮合不合適。
不能因為眼前的幸福,就忽略了以後,婚姻關繫到你的後半生。對於婚姻的態度是有著很大的差異的,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結婚以後既要防止自己遷墳,又要防止別人盜墓」。
因此很多人對結婚都有畏懼的心態,擔心婚後不幸福;但是也有人認為結婚是愛情的延續,是幸福生活的開始。
02
其實不管別人怎麼看待婚姻,都和你的婚姻無關,就像「小馬過河」的道理一樣,婚姻需要自己去經歷才會懂得。當然,你可以吸取別人的經驗和教訓,這樣能夠讓你少走彎路。
當兩個人的戀情到達了圓滿時,自然會有結婚的打算。然而結婚要考慮很多因素,不能一時沖動,就盲目地選擇了結婚。
等到婚後過得不幸福了,後悔就晚了,如果不想讓婚姻變成「愛情的墳墓」,就要提前考慮這些問題,避免遭遇婚姻的不幸。
考慮兩個人的性格因素,感情需要磨合
兩個人才開始戀愛的時候自然會覺得對方什麼都好,產生想要在一起的想法。尤其是有時候他為你做的事會讓你感動,腦子一熱就把他當成了自己理想的伴侶。
感情首先要求的是彼此的性格合適,性格合不來的話,開始他也許會忍讓你,但時間久了,就會暴露他真實的態度。你們婚後的生活很容易發生矛盾和爭吵,難以維持戀愛時的甜蜜。
有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以及話題
結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必須要為你們的以後著想。一生的日子很長,兩個人沒有可聊的話題,就會顯得很疏遠,感情也會越變越淡,心靈上有了距離,婚姻就該結束了。
與一個和自己有相同愛好的人在一起,你們可以一起做共同喜歡的事,還能一起談天說地,即使兩個人靜靜地坐在那裡,也不會覺得尷尬,能夠愉快地相處。
E. 想要生活變得更加幸福,該如何去努力
一個人的生活是否幸福,其實在於她對生活的態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如果想要幸福的生活,必須要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創造。沒有人的生活能夠做到不努力就有好的生活。人只要努力,都會獲得一定的回報。如果不努力,什麼事情都不去做,必然沒有好的生活。一、不安於現狀,要有生活目標
不安於現狀,要有生活目標。生活有目標,就有前進的方向。人只有跟著目標走,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因為生活對待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努力多少,就會得到多少。就算是付出後立即得不到效果,但是未來的某一天會收獲自己想要的。
生活是自己的,努力的成果也是自己的。一個人付出多大的努力,就會得到多大的回報。人面對生活,心態很重要,生活方式也很重要。想要更好的生活,就必須給予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幸福要努力追求,不顧一切的去追求。
F. 為共創共享美好幸福生活,而努力我們應該怎麼做
共創美好幸福生活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首先,要有社會責任感,為什麼說社會責任感呢?
總之,要共創美好幸福生活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首先我們要有社會責任感,第二,我們要學會共情,只有人人都做到這兩點,這個社會才會更加的幸福美好,如果所有人都是利己主義者,然後都只顧著自己,那麼這個社會想要更加和諧的發展是不可能的,所以為了這個社會,我們要理解他人,要有社會責任感。
G. 如何創造幸福的生活
1、不抱怨生活:
幸福的人並不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幸福,而是因為他們對待生活和困難的態度不同,他們從不問「為什麼」,而是問「為的是什麼」,他們不會在「生活為什麼對我如此不公平」的問題上做過長時間的糾纏,而是努力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
2、不貪圖安逸:
幸福的人總是離開讓自己感到安逸的生活環境,幸福有時是離開了安逸生活才會積累出的感覺,從來不求改變的人自然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也就難感受到幸福。
3、感受友情:
廣交朋友並不一定帶來幸福感,而一段深厚的友誼才能讓你感到幸福,友誼所衍生的歸屬感汪褲和團結精神讓人感到被信任和充實,幸福的人幾乎都擁有團結人的天才。
4、勤奮工作:
洞擾專注於某一項活動能夠刺激人體內特有納陵旦的一種荷爾蒙的分泌,它能讓人處於一種愉悅的狀態。研究者發現,工作能發掘人的潛能,讓人感到被需要和責任,這給予人充實感。
5、降低負面影響:
少接受些有關災難、謀殺或其他的負面消息,這樣,無形中就保持了對世界的一份美好樂觀的態度。
6、生活的理想:
幸福的人總是不斷地為自己樹立一些目標,通常我們會重視短期目標而輕視長期目標,而長期目標的實現更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受,你可以把你的目標寫下來,讓自己清楚地知道為什麼而活。
7、給自己動力:
通常人們只有通過快樂和有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輕松的心情,但是幸福的人能從恐懼和憤怒中獲得動力,他們不會因困難而感到沮喪。
8、規律的生活:
幸福的人從不把生活弄得一團糟,至少在思想上是條理清晰的,這有助於保持輕松的生活態度,他們會將一切收十得有條不紊,整齊而有序的生活讓人感到自信,也更容易感到滿足和快樂。
9、珍惜時間:
幸福的人很少體會到被時間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另外,專注還能使身體提高預防疾病的能力,因為,每三十分鍾大腦會有意識地花90秒收集信息,感受外部環境,檢查呼吸系統的狀況以及身體各器官的活動。
10、心懷感激:
抱怨的人把精力全集中在對生活的不滿之處,而幸福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令他們開心的事情上,所以,他們更多地感受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因為對生活的這份感激,所以他們才感到幸福。
H. 書摘《重塑幸福》
一旦你對生活拋給你的污物置之不理,那麼你便會讓自己處於一種較平和的精神狀態,這會使你成為更加堅強的人。
打敗痛苦的唯一方法是首先學會忍受它。
人生是一場修野世圓行。
忍受苦難不僅極其糟糕,而且也不見得有什麼意義。
不滿足和焦慮是人性中固有的部分,也是創造恆久幸福不可或缺的成分。
你所謂的友誼不過是你不斷的試圖去博得他人的好感罷了。
痛苦和苦難並非人類進化的缺陷,而是它所具有的功能。
疼痛教會了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人腦其實並不太關注身體疼痛和心裡痛苦的差別。
一個問題的解決意味著下一個問題的產生。
別奢望沒有問題的生活。
解決問題才是快樂的本源。
有問題是生活的常態。
幸福的含義在於解決問題,關鍵詞是「解決」。….不是一開始就否認問題的存在。
幸福就是某種形式的行動,它是一項活動,而不是別人賜予你的某種東西。
幸福是一件半成品,需要不斷去完善。任何問題的解決都需要一個過程。
當你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問題且又樂意去解決它的時候,真正的幸福就離你不遠了。
解決問題,贏得快樂。(不快樂原因:①否認;②受害人思維)
世上沒有任何一個真正快樂的人會站在鏡子前對自己說:我很快樂。
越是忽視潛在的問題,你就越想去尋求刺激。
我們迴避問題和自我麻醉的時間越長,我們就會越痛苦。
孤獨的悲傷讓你記住不要去做那些讓你感到孤獨的事情。
負面情緒就是行動的召喚。當你感知到它們時,就說明你應該去做點什麼了。
正面情緒是對於採取正面行動的回報。
依靠情感直覺所作出的決定,若沒有理性思考參與其中,其結果往往是糟糕的。
一切事物都具有兩面性。
我想得到快樂,我想有返咐個幸福的家庭,我想有個自己喜歡的工作。
你想在生活中經歷什麼樣的痛苦?你願意為之而奮斗的目標是什麼?
幸福只能通過奮斗去獲得,幸福源自於解決問題。
決定你能否成功的因素不是「你想得到什麼樣的享樂」,而是「你想忍受什麼樣的痛苦」。
歌星背後:完成學業同時掙外快買設備,排練,上傳、謀劃設計項目。
我只是喜歡它的結果而已。
你的奮斗目標決定了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奮斗促成了我們的成功,問題催生了我們的幸福。
雖然我覺得我想得到某件東西,但實際上,我並不真的那麼想,於是,一切就這樣結束了。
快樂就是攀登本身。
我們都有情感盲點。
個人頌塌價值觀這一層異常困難,因為它需要不斷質疑和不懈努力,但它是最重要的,因為價值觀決定了我們問題的性質,而問題的性質又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質量。
價值觀是我們衡量一切事物的基礎。
真誠地自我質詢是很困難的。
越讓人不舒服的問題才越有可能是真實的。
客觀存在的事實遠不及你看待它的角度,以及你衡量它和評價它的方式重要。
將精力集中在膚淺的快樂上會讓人更加焦慮,情緒更不穩定和更加抑鬱。
最容易得到,同時也最容易失去。
與其說快樂是幸福的源泉,不如說是幸福的結果。
只有認為自己對某些事物仍然還不了解,或所知甚少,才有可能讓自己受益。
應對負面情緒的技巧:以社會可接受的良好方式加以表達,表達方式要符合你的價值觀。
在許多情況下,憤怒對健康有好處。
一旦強迫自己一貫積極,你便否認了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佛洛依德:有一天當我們回首往事,會覺得那些戰斗的歲月才是最美麗的。
好的健康的價值觀是通過人的內心來實現的。
好的價值觀:①基於現實;②具有社會建設性;③是直接和可控的。
好的價值觀:誠信、創新、謙遜、自強自立、支持他人、自我尊重、好奇心、慈善。
「自我完善」的意義在於優先選擇更好的價值觀以及關注更重要的事情。
責任、不確定性(自我質疑)、失敗(自我改善)、拒絕、對於死亡的沉思。
主動式思維:永遠別說你沒有選擇。
游戲的真諦在於出牌的策略和可以承受的結果。
生活也是同樣的道理,並非總是那些持有好牌的人會贏。
某件事讓你感到頭疼還是渾身是勁,差別在於我們是否自願選擇了它,以及我們是否願意為之負責。
當我們主動選擇了自己的問題時,我們就會覺得強大有力。
他將花一年的時間讓自己相信,他可以自理生活中的一切,無論發生什麼。在此期間,他將盡其所能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況,即使失敗也沒關系。
無論外部環境如何, 每個人都需對自己生命中的一切負責。
由於衡量標准不同,同一件事往往既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壞的。
我們越想承擔責任,就越能展示我們的力量。勇於承擔責任是向解決問題邁出的第一步。
有時即便我們沒有過錯,我們仍需去負責。
除了你自己,沒有人應該為你的境況負責。
有些人可能責怪你的不幸,但除了你自己,沒有人應該為你的不幸負責。
讓我快樂起來的責任卻完全在於我自己。
我自己的問題必須由我自己來解決。
照顧好自己,學著讓自己感覺更好。
承認自己的不足讓我意識到,也許我自己並非如以前所想,是個完全無辜的受害者。
如果同你關系密切的人是自私的,那麼你也不可能好到哪裡去。
我選擇了對問題並加以改進。
只知道責怪別人不過是自我傷害而已。
臉部中彈讓她比以前擁有了更多的觀眾和更大的勇氣。
總是要負責,背負問題,繼續前行,並在當前境況下做出盡可能最佳的選擇。
沒有一個人自始至終不曾在自己身心上留下幾道傷疤。
憤怒像其他很多東西一樣,雖讓人感覺良好,但遲早會由內而外地將我們吞噬。
只有做或不做的問題,沒有如何做的問題。
改變自我就像去在乎一件其他東西那麼簡單。盡管簡單,卻不容易做到。
它們會讓你把關注點轉移到其他地方,轉移到更重要、更值得你釋放能量的地方。
不要執著於與眾不同,不要痴迷於獨一無二。
不要以後起之秀或未來天才為標准來衡量自己,也不要把自己裝扮成可憐的受害者或徹底的失敗者。
當別人操控我的世界時,我竟然一無所知。
邁克爾喬丹,他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最終獲得了成功。我應該是在犯了一個有一個錯誤後,最終讓自己的生活獲得了改善。
成長是一個不斷更迭的過程。
個人成長其實是門學問。
有位單身女子感到很孤獨,想找個伴侶,但她從不肯走出家門去為此做點什麼。
那位女子不肯出門同男人約會,因為那樣她將被迫直面自己的願望。
堅守痛苦的不確定性,不去展示你的魅力,不去顯露你的才華,比真正挑戰那些信仰和直視自己的能力更加簡單。
我們眼下一定程度的舒適,卻犧牲了將來可能取得的更大的幸福。
我們不應一味地追求確定性,而是應該不斷研究該如何質疑。
犯錯讓我們有了改變的可能,犯錯給了我們成長的機會。
生活中最為艱難和最有壓力的時刻通常也是最具建設性和最能激發鬥志的時刻。
少相信自己(反面:相信自己,跟著感覺走)
大腦的功能也常常會出現偏差。
信仰是可塑的,但記憶卻是相當不可靠的。
唯一合乎邏輯的做法就是去質疑和挑戰自己的信念和假設。……是一種解放。
她積極得近乎殘酷。
人們做壞事是因為他們自我厭惡——就是說他們的自尊心很差。
總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心態給了他們傷害和不尊重他人的理由。
邪惡之人從不認為它們是邪惡的。
逆向法:你越是想確定,你就越會感到不確定和不安全感。
想要知道,唯一的方法是對它們保持不確定感,並通過體驗去發現他們。
這種對犯錯保持開放接受的心態,必然會給我們帶來真正的變化和成長。
我們一直在錯失重要的機會,因為它們會改變我們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感覺,會威脅到我們習以為常的人生價值觀。
若不改變我們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認同,我們就無法克服焦慮,也就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當我們舍棄自我和他人的那些故事時,我們實際上是在讓自己獲得行動(含失敗)和成長的自由。
因為選擇的身份特徵越狹窄,越稀有,你所感受到的威脅越大。
當你開始放棄這一切的時,你將會經歷一場大撤退。然而,你將浴火重生,越變越好。
質疑和質詢自己的觀點和信念是最難培養的技能之一。
簡單的自問自答能讓我們產生謙卑感和同情心,有助於解決問題。
質疑自己是否錯誤並不意味著你真的錯了。
亞里士多德:受過教育的人可以欣賞某個觀點卻未必接受它。
看似你是在挑戰世界,其實你是在挑戰自我。
原來逆境和失敗其實是很有用處的,甚至在錘煉意志這點上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並非人人都與眾不同。
如何看待自己的消極方面,才是衡量人們自我價值真正正確的標准。
虛榮的人因不願意開誠布公地承認自己的問題,所以難以通過任何長久或有意義的方式來改善自己的處境。
只有當你認識到,你的問題和它所帶來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你才向解決問題邁出了第一步,而且是最關鍵的一步。
如今年輕人身上缺乏情感彈性及存在過度的自私訴求。
要想在某件事情上做出真正驚人的成就,你必須奉獻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我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簡單和平凡之中,他們的生活平淡無奇、波瀾不驚,並無那麼多非凡之處。
科學技術解決了舊有的經濟問題,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心理問題。
的確有人會做出不一般的成就,但原因不在於他們相信自己是超人,相反,在於他們痴迷於讓自己不斷進步。
某些人成就偉業的原因在於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偉大,他們很普通、很平凡,但他們還可以做得更好。
知曉和接受自己也是個平凡的生命的事實,能夠讓你真正放開手腳,無拘無束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而不必擔心評價和期望值過高所帶來的困擾。
你愈加欣賞那些最基本的生命體驗。
它們普通是因為,它們才是最重要的。
幸福生活的關鍵不在於在乎得更多,而是在乎得更少,在於只去在乎那些真實、直接和重要的事情。
在他最為不堪的歲月里,他還是位詩人。
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個失敗者。他接受了這一事實,並將它真實地寫了出來。他就是他,他從未想過要去做別的誰。
它的成功在於他有一種簡單的能力,使他得以完完全全、毫無保留地忠於自我——尤其是忠於自我中最為糟糕的那部分——並且敢於毫不猶豫地讓別人來分享他的失敗。
自信的男人沒必要證明他很自信,有錢的女人沒必要讓人覺得她很有錢。
只有堅持不懈地奮斗,才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我們的危機不再與物質有關,而是與生存和精神有關了。
接受消極體驗本身就是一種積極體驗。
你越想讓自己感覺良好,你便越會感覺糟糕。
你越是拚命想要得到快樂和被人喜愛,你就越會感到恐懼和孤獨。
你可曾注意到,有時你越是不聞不問、順其自然,反而一切越會按部就班、水到渠成?
生意失敗了,你才會去學習怎麼做才能獲得成功。
解除自己的心理戒備會讓你在他人面前顯得更加自信,更有魅力。
恐懼和焦慮帶來的痛苦可以磨練你的勇氣和毅力。
否認失敗本身就是一種失敗。
不在乎就是去蔑視生活中那些最可怕和最艱難的挑戰而仍去採取行動。不在乎就是去無視那些與我們生活無關的無聊瑣事並且筆直向前。
你將從實質上學會該如何有效地選擇和優先考慮你的想法——如何基於你個人的價值觀來甄別對於你而言哪些是重要選項,哪些是非重要選項。這是極其困難的,需要花一生的時間來學習和訓練。
當你對所有的人和事都去在乎時,你會覺得你理應獲得長久的舒適和快樂,而一切事情也都理應以你希望的方式存在著。
它會讓你視所有災難為不公…..讓你局限在你自己那狹小的頭顱里,心中燃起不滿和憤怒的火焰。
他只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不在乎逆境而已。
另一個生活真相是,對許多人來說,假如你不曾經歷過挫折和苦難,你便很難對生活有更深層次的感受和思考,你便難以讓自己的人生發生什麼改變。
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會有五百磅重的擔子在等著你去挑。
人一旦無事可做,大腦就會給你找事做。
中年後,我們的自我認同感已經穩固下來,我們搞清楚自己是誰了。
目標一旦實現,你也就陷入沒有追求的境地了。
體驗的大門在我面前轟然打開,而事情只會也只能越變越好。
即使每篇文章都沒人讀,大不了從頭開始。
失敗本身是個相對的概念。
我不喜歡別人對我指手畫腳,而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最多不過是從一個身無分文、毫無經驗的二十二歲失業者變成了一個身無分文、有失敗經驗的二十五歲失業者,誰在乎呢?
沒有人能輕易成功。
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宣傳明星們的傑出成就,卻從不告訴我們,這些成就是經過成千上萬個小時乏味和單調的練習才獲得的。
大多數人都變得害怕並本能地逃避失敗。
不去直面失敗,很難獲得真正的成功。
總結:把「讓每個人都喜歡我」換成「改善我的社交生活」,會更加可控。
無法控制的有形的外在目標屬於不良的價值觀。追求這些目標會造成巨大的焦慮,即使你設法實現了這些目標,也會感到空虛和無聊。
給人帶來幸福的恰恰是成長,而不是一長串隨心所欲的成就。
他的潛在價值觀是簡單和謙遜的,是永無止境的。那便是「誠實表達」。這也正是那張紙巾如此值錢的原因。
戰爭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創傷,但也同時讓他們變得更優秀、更負責任,甚至更幸福了。
戰爭結束後,他們更加自信自愛和懂得感恩了,也能更加堅定地應對生活中的瑣事和煩惱了。
在戰勝病魔、重獲新生後,他們感覺比以前更加強大和更感恩生活了。
恐懼、焦慮和悲傷未必總是不可取和無益的。相反,它們往往是心理成長所必須承受的痛苦。
只有在感到劇烈疼痛時,我們才願意去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質疑它讓我們摔跟頭的原因。
多年來,我的生活一片茫然。
(社交)問題其實很簡單,不過是某個時間、某個地點,和某個人走到一起,彼此說說話而已。
生活本來就是不知該做些什麼卻仍要去做。
即使將來我窮困潦倒,處境悲慘,我也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
遇到難辦的問題時,不要只是坐在那兒傻想。要著手去做些什麼。即便你不知道究竟該做什麼,但只要你開始行動,最終你會想出適當的辦法來。(草稿-修改-再修改-完稿)
只有在得到足夠的情感激勵時,我們才會產生動機。(情感激勵-動機-適當的行動)
因為動機需要不斷用行動來激發。而靈感的源泉就是你本人,動力的源泉也是你本人。採取行動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你只需把做些什麼作為衡量成功的唯一標准。那麼,失敗便將成為推進你前進的動力。
這一切看似如此深刻,但又毫無意義。
絕對自由本身並無多大意義。
想要過上重要和有意義的生活,唯一的方法是通過拒絕一些選項來縮小自由度,承諾對一個地方,一種信念或一個人負責。
盡管這些經歷令人興奮,也十分美妙,但沒有什麼恆久的意義。
旅行是自我提升的最佳方式。
想要珍惜某些東西,我們就得拒絕與之相反的事情。
拒絕什麼說明了我們是怎樣的人。
健康的愛情是兩個人相互幫助,承認問題並去解決他們。
兩個人及其價值觀之間有一條清晰的界限,有足夠的餘地讓彼此拒絕和接受拒絕。
健康的關系是兩個人都設法解決自己的問題,以對對方感覺良好。
健康的關系不是控制對方的感情,而是彼此支持對方的個人成長和進步,同時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在一段愛情關系中,只去關心他或她就足夠了。
沒有否定,沒有偶爾的拒絕,界限將盪然無存。
信任像個瓷盤。打碎一次,可以憑借耐心和技術重新拼湊起來。第二次打碎,它會裂成更多的碎塊。
往往是更少給我們帶來了幸福。
你年紀越大,經歷越多,每一次新的體驗對你的影響就越小。
你必須將精力集中於某件事情。
沒有死亡,一切都顯得無足輕重。
喬什的離世成了我人生中界限最分明的分水嶺。
但之後的悲劇卻讓我煥然一新,變得負責任、好奇和勤奮。
他人的死亡讓我最終重獲新生。人生中最糟糕的時刻反而成了我發生最大改變的時刻。
死亡竟是衡量所有生命意義的一把尺子。
「死亡恐懼」,它是植根於人類一切思想和行為中的一種焦慮。
因為一旦接受了終將死亡的現實,就消除了使人意志消沉的恐懼根源和潛在焦慮,就能夠更加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價值觀,擺脫對永生不滅的不合理要求,並從危險的教條中解放出來。
古希臘和羅馬的禁慾主義者們總是勸導人們要牢記死亡,以便面對逆境更加感恩生活和保持謙卑。
對死亡的恐懼來源於對生活的恐懼,生命圓滿之人隨時准備赴死。
在你離去後,世界會變得更好和有所不同嗎?你留下了什麼痕跡?你帶來了什麼影響?
不承認死亡時始終存在的事實,會使膚淺變得重要,而重要變得膚淺。
要選擇那些超越自私自利簡單、直接、可控和包容周圍無序世界的價值觀,這是幸福的根源。
幸福來自於關注某件比自身更重要的東西,要相信你在為某個更重要的實體做貢獻,以及你的生命從屬於某個了不起的高深莫測的生產過程。
特權意識讓我們陷入了孤立的境地。不僅失去了對世界的好奇心和興奮感,而且吧自己的偏見和推測反射到每個人和每件事情上。
他們因擔心失敗而不敢嘗試有價值的東西,最終在虛無縹緲的優越感中變得無所作為和死氣沉沉。
喬什的死讓我意識到很多我從未意識到過的東西。是的,它教我珍惜每一寸光陰,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並毫無羞愧和壓力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越窺視黑暗,生活就會越光明,世界就會越安靜,對於事物的無意識抵抗就會越少。
I. 如何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每個人對生活的幸福感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幸福感來源也不同,我對幸福感的理解是滿足感與快樂感的結合,我平時的幸福感來源都是自己,家人與身邊的人。我們平時也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我也很樂意分享我提升自我生活幸福感的一些有效的途徑。
每個人都生活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每個人的生活是過給自己的,正如黃綺雯在一期綜藝里提到過:房子是租的,生活卻是自己的。我們都是普通人,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我們的生活不普通,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才是在快節奏生活里最重要的事情,希望我們都可以在平凡的日子裡感受到滿滿的生活幸福感。幸福感是自己創造的,生活也是給自己過的,我們都要有滿滿幸福感的生活呀。
J. 離婚後如何重塑人生
樹立自信,擁抱新生活。
對女人來說,離婚並不能讓人一夜成長,但離婚能讓我們一夜之間,看清今後的道路應該怎麼走。是果斷,是優柔,是抽身,是糾纏,我們的決定取決性格和經歷,而我們之後的堅強則是生活所迫下的成熟,沒有選擇的選擇。
1、努力工作,成為獨立自主的女人
優秀的女人,首先要做到經濟獨立,性格是溫柔的,不驕不躁,溫文儒雅,大氣,讓人如沐春風的感覺,同時也是瀟灑的,在一段感情中,拿得起放得下。先讓自己活起來,在離開父母的資助,離開丈夫的情況下,自己獨處也能衣食無憂。
畢淑敏說:「結婚約等於一次必將穿越風暴的航行,當新船駛離港口的時候,兩個水手要將自己的身心調整做盯到最光明、最昂揚的狀態,鎮靜地眺望遠方,攜手向前。」
在我看來,不幸福的婚姻就像虧損的股票,等它慢慢的漲回去長等的遙遙無期,心急焦慮,期間丑態畢露,老態從生。一段婚姻的結束有時候只是開始,另一種自由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