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那年花開月正圓》│周老四:平凡人物的偉大父愛
說到《那年花開月正圓》,大家聊的是周瑩、吳聘、沈星移、胡詠梅、杜明禮等年輕人,基本都是愛情、生意、賺錢為主題,而我,卻被周老四和周瑩之間的父女之情所感動,特別是周老四對周瑩的那份父女之情。
表面上,周老四是一個坑蒙拐騙、偷奸耍滑、好賭成性、胸無大志之人,但事實上,一生的江湖賣藝生涯讓他早就洞悉了世間一切,在他心裡,得與失、聚與散、富與貴,皆如浮雲。
他的生活理念是無所牽絆、說走就走、閑雲野鶴、四海為家,他說:名利是包袱,包袱越輕走得越遠。
而這樣一個灑脫不羈的人,卻因為女兒周瑩要留在吳家,他也跟著留了下來。哪怕吳家對他來說,是個牢房。
是貪圖吳家的財富嗎?當然不是,是他的那顆愛女之心。
雖是養父,但相伴多年的情感讓他早已將周瑩視為親生,周瑩要做什麼,他就陪著做什麼,哪怕有很多都是反對的,他也一路跟隨。
只要周瑩需要他,他隨時出現在她身邊,做「跟班」,做「軍師」,做「帶刀護衛」。
當胡詠梅的刀刺向周瑩時,他本能地擋在了前面。
不能說他是一個好父親,他的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為很多人所不贊同。
但他絕對是一個疼愛女兒的父親,他的愛不是表現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而是表現在他自悟出的一些人生道理,悲傷時給予周瑩的心靈撫慰。
劇中他對周瑩說過的話,可謂是感動了很多人的經典。
「你指敬敏還記得我們這一種走過多少地方見過多少人嗎?我們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走。好呢,多留幾天,不好,連夜都不過。這一路啊,見過無數的人,合得來,多喝幾杯,話不投機,扭頭就走。可是最終,我們還是要走,從不回頭。」
「其實我們所有人啊,都是過客。夫妻、父女、君臣早晚都得散,聚的進修就要卯足了勁的開心,等到散了呢,誰也別惦記誰。各自往各自的下一站奔,再找新的開心。生離死別,人之常情。」
這些看似平常的話,卻包含了許多人生哲理。可能剛剛聽的時候不覺得有什麼,但過後細細品味,真是那麼一回事。
周老四的這份父愛,直到離開以後,周瑩才深深體會,特別是丫鬟想起周老四說過的一句話:「我這輩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陪在周瑩身邊,哪裡也不去。」
周瑩聽後,淚流滿面。
2
現實生活中,類似於周老四這樣的父愛並不少見。
大學時有一次宿舍夜聊,室友給我們講了一個她表舅的故事。
室友的表舅,很小就失去了雙親,吃百家飯長大,又因為小兒麻痹症一直沒討上媳婦,好在學會了拉二胡,平時靠著走街串巷討生活。
就在以為要孤獨終老時,四十歲的他在路邊撿了個女嬰,順其自然地收養了,辛辛苦苦養到五歲時,發現孩子稿中嘴唇慘白,還老說頭暈、胸口痛等,經醫院診斷患有先天性室間缺損心臟病,在醫學不發達的年代,這個病等於絕症。
有人說,室友表舅生來就是苦命。
但是室友表舅不相信命運,帶著養女四處求醫。小醫院不行,轉大醫院。西醫不行看中醫。科學的不行,就找民間的。
凡是聽見別人說一點點可能性的有治療效果的,都帶著孩子前往。
室友表舅傾盡家產、借所能借,一有空就上街拉二胡賣藝乞討,醫院費用催得急就賣血。
被病痛折騰三年的孩子,還是離開了。室友表舅一度陷入失魂狀態。
當時村裡有人罵他,說:「明知道孩子活不了,你還救?現在孩子去了,留給你一屁股債,你一個殘疾人,怎麼還?怎麼活?世上沒你這么傻的人。」
表舅回答:「喊了我爸,就是我女兒,爸爸救女兒天唯枝經地義。」
真心為室友表舅的這句回答點贊。
3
看過很多贊美父愛的句子,但從沒覺得那一句可以表達得恰如其分,或許是文字的力量遠不及父愛本身吧。
父愛其實和母愛一樣——偉大無私,無論他們是工人、農民,還是高官、富商。在那個喊他「爸爸」的孩子面前,他永遠是一個父親,一個平凡日子裡的家庭守護者。
『貳』 老大的幸福最後的結局
我還沒有看完,看見樓上的評論我才知道,結局是什麼。老大沒和梅好在一起。兄弟幾個先是不同意老大和梅好,後來經過大家的了解,及對美好的認識,哥幾個的家庭出現小矛盾後,最後結局就是老大和梅好在一起,老二東山再起的機會,老三沒什麼,只要自己有上進心就可以了,無所謂當官。老四買了一套大房子,雖然不是別墅,但是房子很大,很漂亮。孩子也要了,很幸福。小五和調琴師結婚。這才是老大幸福,就是找老大幸福,最後孩子治好了,梅好和別人結婚,整部電視劇開始就演梅好,白演了。什麼電視劇,我知道導演有時就是這樣,調觀眾的胃口,導演要是看見你們評論他沒准還在說,要得就是這效果。叫觀眾不能忘記他導演的電視劇。不好!!我們一直看得很開心。結局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