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構建快樂幸福的人生帶你走近積極心理學
面對生命的有限性和消亡的必然性,人們不停地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終極目標和追求是什麼?盡管有很多種不同的回答,但在個體自我實現的過程中,構建快樂幸福的人生始終是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人的天性是趨利避害的,人生是整個生命過程的所有經歷和體驗總和,既然痛苦不可避免,就努力讓快樂成分更多。快樂是可以覆蓋痛苦的,這樣整個人生的體驗讓會更幸福。當然,人們的美好和卓越,與疾病、混亂和悲痛同樣都是真實存在的,快樂也不需要作為應對痛苦的解葯,快樂可以與痛苦同在。
如何構建快樂幸福的人生呢?,讓我們走進積極心理學試試看。大概兩年前第一次讀到《積極心理學》這本書,一直非常喜愛,不時地翻開看看。積極心理學跟「雞湯」完全不同,它是建立在科學理論和實驗基礎上,對我們認識自己、完善和提高自己有切實的指導意義。於我而言,積極心理學一方面讓我開啟了對它的認知,拓展了與之關聯的知識邊界。另一方面,提供了構建快樂幸福人生的幾個要素,指明了值得關注和發展的方向;同時,也塑造了通過積極心理學幫助自我實現的信念。
今天推薦的這本書是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的《積極心理學》,作者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美國密歇根大學Arthur F.Thumau心理學教授,著名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委員會前主席,全球100位最受歡迎的心理學家之一,美國VIA性格研究中心學術部主任。他是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並以其在樂觀、健康、幸福等領域的研究而享譽世界。2010年,彼得森博士榮獲密歇根大學最高教學榮譽獎——「青蘋果獎」。
這本書適合大眾讀者,能幫助人們了解自我、認識生命、實現生命的價值。接下來圍繞書中主題,給大家簡要介紹下精要內容和思想。
[if !supportLists]1、[endif]積極心理學講什麼
積極心理學不僅僅關注疾病,也要致力於去發現和培育天賦和才華,讓日常生活更令人滿意,幫助健康的人們實現人生的價值。
積極心理學倡導人類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和心理問題作出新的解讀,並以此來激發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從而使每個人都能順利地走向屬於自己的幸福彼岸。積極心理學主張以人的積極力量、善端和美德為研究對象,強調心理學不僅要幫助處於某種「逆境」條件下的人們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發展,更要幫助那些處於正常境況下的人們學會怎樣建立起高質量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
它採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
積極心理學有三個主題:
1、積極的主觀體驗(幸福、愉悅、感激、成就)
2、積極的個人特質(個性力量、天分、興趣、價值)
3、積極的機構(家庭、學校、商業機構、社區和社會)
2、精要內容
01 愉悅與積極體驗
愉悅包括感官愉悅和高級愉悅,感官愉悅與皮膚和身體器官相關,高級愉悅與思想相關。無論強烈的興奮或是安靜的滿足,愉悅感覺總是美好的,很多人在感受愉悅的同時是幸福的,並試圖留住或增強這種感覺。
預期幸福或期望效應,通過實驗研究,我們對此時此刻的選擇,是建立在那時那刻對幸福的預期上進行的。對於愉悅感的預期,我們絕大多人的感覺是比較准確的。當然,人們在懂得預期未來的感覺之後依然會犯錯,因為有一些心理學因素對愉悅感產生影響。比如曝光效應(某些東西我們接觸的相對較多,就會傾向於喜歡這些東西)、捐贈效應(我們都傾向於喜歡別人給與我們的東西,即使我們並不十分想要或者能充分利用)。
情緒具有特定的行為傾向性,消極情緒提醒我們注意環境的危險,而積極情緒代表著安全,能指引我們參與增強我們行為和認知能力的活動中。積極情緒能夠消除消極情緒所導致的生理反應。
好的心境不僅會滲透入我們的思想,也會影響機體全身。在好的心境中,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會充滿活力並樂觀向上。而心理學家在過去幾十年裡更多的將注意力放在了不良心境上,能夠體驗積極情緒的能力被鮑.米爾成為享樂能力,這種能力基本上就是指積極情感—既個體所體驗到的積極心境(快樂、感興趣、活躍等)的范圍。獨處時有好心情的人,跟別人在一起時,往往也會有好心情。
02 幸福
亞里士多德關於幸福的概念:「真實的面對內心的自己」,幸福的重點在於人們應該發現、發展處自我最有價值的地方,並充分利用這些能力、天分去追求更美好的東西——包括別人或乃至整個人類的福祉。
研究表明,幸福感比起愉悅感更能預示生活的滿意度。生活質量是所有有關美好生活的情緒、體驗、期望、成就等的綜合標志。主觀幸福常常用來定義相對較高水平的積極情感、相對較低水平的消極情感,以及對生活是美好的總體評價。
一些人格特質——樂觀、外傾性、直覺能力、自尊、內部控制能力與幸福存在中度至高度的相關關系,較低的神經質性也是如此。快樂的人能夠幫助自己擁有更多積極特質,不快樂的人則相反。
四種能夠通往幸福感的途徑:愉悅的體驗、投入、意義和成功。
03積極的思想
積極思維能夠增強生活的洞察力,積極情緒能夠增強一個人的認知和行為能力。樂觀的(喜悅的、充滿希望的、陽光的)人能夠找到更加重要的途徑來獲得心理學意義上的美好生活。
人類學家林耐爾.泰格關於樂觀的定義:「一種情緒或態度,與對未來的社會或物質生活的期望相關——一種對自己有益或者能帶給自己愉悅的社會期望的評價。」
弗洛伊德認為樂觀是人類本質的一部分。
人們追求目標是一種期望價值,所有現實的人類互動都能以目標的形式存在。當人們發現在追求自己所採納目標的過程中遇到阻力的時候,就會在自我調節里加入樂觀成分。面對困難時,人們能堅信自己目標能夠達成就是樂觀主義者,反之是悲觀主義者。樂觀能夠帶來持久的動力使之達到目標,悲觀則會導致放棄目標。
樂觀分不同的水平,大樂觀能夠導致預期的結果,因為大樂觀會帶來充滿激情和韌勁的普遍狀態。小樂觀能夠導致預期的結果,因為它可能會提前設置特定的行為來適應既定的環境條件。
04性格的力量
性格力量在某種意義上是特質性的,具有個體的差異,良好的性格是一系列積極特質的綜合體。
良好的性格和其構成因素都是在道德層面上受到推崇的,「幸福是生活的目標,美德是幸福的基礎」——托納斯.傑斐遜。
VIA分類(VIA即行動價值協會),6種美德和24種性格力量:
1)智慧和知識的力量:創造性、好奇心、熱愛學習、思想開放、洞察力。
2)意志力量:實性、勇敢、堅持、熱情。
3)人道主義力量:善良、愛、社會智慧。
4)公正的力量:正直、領導力、團隊合作精神。
5)節制的力量:原諒/憐憫、謙卑/虛心、審慎、自我調節。
6)卓越的力量:對美和優點的欣賞、感激、希望、幽默、虔誠/靈性。
05價值
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去表明並追求我們所崇尚的價值,對個體來說,價值不僅僅意味著行動的目標,而且還是評價目標的標准。
威廉姆.斯科特教授認為,價值是一種相對正確的目標,被人們看做:(a)內在的美好:這是終極目標;(b)完全正確:在所有情況下都是正確的;(c)普遍正確:適用於所有的人。
價值是由個體和集體成員所持有的關於期望目標的信念,他們超越特定的環境,知道我們選擇行動,評價他人和自我,並可以根據相對的重要性進行排序。
全世界范圍內十種人類價值的普遍結構:成就、善心、遵從、享樂、力量、安全、自我指導、刺激、傳統、普遍性。
06興趣、能力和成就
蓋洛普機構調研結論:一個你能每天盡全力投入的工作就是你所熱愛的工作。
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去理解這些興趣,自己充滿狂熱的激情,並投入其中。
興趣和能力如果堅持下去,就會取得成就,無論這種成就是大是小。
查爾斯.莫瑞基於數百位不同領域的精英們進行對照,得出有關成就的普遍性結論:
[if !supportLists]1)[endif]博學者:在諸多領域都能取得卓越成績的人需要多種不同的高超能力;
[if !supportLists]2)[endif]努力勤奮是關鍵;
[if !supportLists]3)[endif]良師很重要;
[if !supportLists]4)[endif]合適的時間地點非常必要;
[if !supportLists]5)[endif]傑出和卓越往往產生於相信生活有沖高目標的社會文化中,在這樣的文化里,人們相信自身的力量。
07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為健康下了一條廣泛全面的定義:「健康是一種在生理、心理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者虛弱現象。」有關心理健康的研究和討論一直落後於生理健康。
瑪麗.約哈達在《積極心理健康的當前定義》中提出六中能夠導致我們通常認為的心理將康狀態的品質:
自我接納
對現實的准確感知
自主性(從容的應對社會壓力)
對環境的掌控能力
成長、發展、成熟
人格統一完整
08積極的人際關系
擁有愛的能力,以及被愛的能力,被認為是人類的本質傾向,並且在人類從嬰兒期到老年期的整個人生過程中,都對健康和幸福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者用幾個詞總結積極心理學:他人很重要。
等價學說顯示親密關系——友誼或者愛情是否能夠維持,取決於關系雙方認為他們從關系中所得到的是否跟他們所付出的成比例。等價的關系能夠持久,不等價的關系會面臨破裂。
依戀理論的三種依戀模式。有些人喜歡親近,並感到親密關系很容易建立;我們希望對方是值得信任和可以依靠的,同時我們也會向他們尋求安慰和支持,他們也是如此。這類是安全型的關系。還有一些人對親密感到不舒服,發現很難相信我們的夥伴,跟別人保持一定的情感距離;當悲傷的時候,更願意選擇獨立而不是親密,更喜歡退縮而不是尋求安慰,這類是迴避型人際關系。還有第三種人常常擔心被別人冷落,可能會希望更多的親密,而這種過分的親密,伴侶可能做不到或者不願去做,這類是矛盾型的關系。
喜歡是指人們對彼此有積極的態度,一些能夠導致這種積極態度的因素:臨近、相似、滿足需求、較高的能力、吸引力等。
當愛好與對互惠和等價的相似性和期望度有共同的認識一起存在時,我們就稱之為友誼。
當一種關系以相互排他性、轉移性和傾向性為特徵時,雙方變得互相依賴,這是我們把這種關系叫做愛情。
09授權機構
良好的家庭、良好的學校、良好的工作場所、良好的社會、良好的宗教,是一個良好的機構有助於它的成員獲得美好的生活的組織。
『貳』 感覺生活的不幸福怎麼辦如何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有的人認為幸福是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有的人認為幸福是有一份熱愛的工作,有的人認為幸福是擁有花不完的錢,有的人認為幸福是有想去哪就能去哪的條件和勇氣。每個人對幸福的想法和定義都有所差別,但從整體上來看,幸福是一種能力,一種對快樂、對幸福的感知力。感覺生活不幸福,很多時候是因為你缺少了這種對幸福的感知能力。
泰勒·本·沙哈爾在《幸福的方法》一書中給出了一個幸福四象限,就是四種類型的人生模式:享樂主義型、虛無主義型、忙碌奔波型和幸福型。下面我就帶你從書中來找一找如何擁有幸福人生的答案。
所以,想要提高幸福的能力,首先要學會感知快樂、感知幸福,不要總把目光停留在自己沒有的事物上,被慾望所支配。然後是意義,要學會在自己的生活中體會到意義,感受到價值。比如爬山,目標可能是爬到山頂,但並不是只有登頂才是快樂,上山或下山的過程都有不同的快樂,我們要做的就是感受每一步的快樂。
在尋找和體會意義的過程中,如果能找到並設立一個「自我和諧的目標」那就更好了。所謂自我和諧的目標,就是你發自內心想做、且願意為之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努力的事情或目標。它可能來自你內心最堅定的意識,也可能是你感興趣的事。比如讀書,如果你把讀書當成出人頭地的工具,那你可能會覺得讀書很苦;但如果你是因為喜歡讀,認為讀書是有意義的事情,你就會覺得讀書是快樂的、是幸福的。其中即便遭遇了種種艱辛,你也不會把它太當回事。
『叄』 如何獲得幸福人生
你好朋友,想獲得幸福的人生,看看下面這三點,一、感恩過去的美好時光和寬恕傷害我們的人。
我們難以幸福,第一個阻礙我們的就是我們忘不了過去的傷害,一直沉浸在以前的悲痛中。當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試著去找到以前美好的時光,感恩過去,能調動我們積極的情緒。對於傷害過我們的人,我們要站在他的角度去想一下,也許他也不願意傷害我們,有可能是逼不得已,有苦衷,這樣試著去原諒他。因為這些事情已經發生過,成了改變不了的事實,我們就只能通過改變自己的看法來忘記它帶來的傷痛。
二、在工作中合理運用我們的兩種情緒
我們有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兩種情緒,消極情緒也不全是不好的,我們依然可以利用。我觀察到我的學生她上課老是管不住她自己要和其他同學講話,我就對她說:女生還是矜持點。然後她瞬間就變臉了,話也不說了,一節課下來背了幾個章節的單詞。我們有時也會發現因為領導的教導,我們自己雖然很生氣,但最後確實工作乾的更好了。所以不管是哪種情緒,我們都不要逃避,合理利用它,更好的工作。
三、在生活中善於發現自己的優勢
人天生就有內向和外向之分,你如果屬於內心的性格,那你就適合去做一些編輯,文案之內的。如果要你去做銷售,你可能就非常痛苦,你覺得每天都如坐針氈,那你肯定不幸福!所以我們自己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更好的選擇,那麼在生活中就可以如魚得水了。
我相信做到上面三點,我們就能更幸福。我們一起加油吧!
『肆』 大學生該如何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人生矛盾需要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1、臘源幸福是一個悉迅總體性范疇。幸福是相對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標准。追求幸福的過程就是不滿足於現狀、不斷追求和創造更美好生活的過程。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2、實現幸福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條件。我們要在追求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更加註重追求德性和人格的高尚,注重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
3、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損害社會整體和他人利益的基礎上。
處理問題的方法:
1、增強人格適應能力
人格適應是指在個體的人格發展與成熟過程中,其人格特質與社會環境變化、身心發育等密切關聯,保持和諧一致,體現出良好的適應態勢。
改造不良人格,培養和優化良好人格,這是建立和發展良好人際關系的第一步。
影響人格適應的因素除了友誼關系,還有其他許多因素,如親子關系、家庭環境、教育環境、氣質類型等,友誼關系可能與其他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因此把友誼關系與其他因素結合起來考察其對人格適應的作用,可能更有意義。
2、學生應學會自我減輕壓力
一般來說,應對壓力的兩種基本方式:一睜局此種是著重於問題的應對,即當事人估計環境情景以改變現存的個體—環境的關系。另一種是著重於情緒的應對,即當事人嘗試減輕焦慮而不是直接處理產生焦慮的那個場景。
『伍』 人生怎麼才幸福
人生沒有對財富的恐懼、沒有對名聲的貪念就算是幸福了。
財富是物質基礎,離開物質談幸福,基本不可能。物襪弊棚質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人對金錢可以不生貪婪,但不可絲毫沒有。錢財不必太多,夠用就好。
幸福未必是建立在多大的名聲上,不一定要有權有勢。表面幸福的人,里子未必。別活在別人的眼中,別人說什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一切隨緣,安於平淡,即便一生籍籍無名,做個普通人也未嘗不好。
人生的樂趣
人這一生,一定要有一個自己喜歡並為之付出行動與經歷的卜者興趣。那是精神的支撐點,能夠支撐起漫長歲月里的瑣碎。人要活得有價值,活著並不完全為了錢財,最重要的是要給自己的靈魂安住,讓自己在郁悶無助時,有解悶、自愈的窗口,告則來完成對自我的確信。
人要學著獨立,不能總是去依賴別人,凡事靠自己,即便辛苦,卻是實實在在的幸福。有獨立自由的靈魂,人生的幸福感會更大。能做到這三者的平衡,就已經夠幸福了。別貪心、別灰心,你所期望的幸福,在你的努力里,在你的堅持里,在來的路上。
『陸』 如何創造自己的幸福人生
1、有容人之量。
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像旁有一副很耐人尋味的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也就是說的要想做一個能讓周圍的朋友感到舒心的人,那就得有「能乘船」的肚量,容天下難容之事,以一種「天下皆醉,唯我獨醒」的姿態笑天下可笑之人。
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人生的事情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而其中的糾葛,千絲萬縷,牽絲攀藤,甚至是盤根錯節,沒人能道明。也沒人能說清。這其中掩藏著多少的世態百味和甜酸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特別是在與別人交往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各樣的矛盾和誤解,使得人與人之間心存芥蒂而產生隔閡,其中的情結,真是讓人剪不斷、理還亂。到這個時候,我們到底該怎麼辦,難道要把一筆一筆的人情帳也算清楚嗎,那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快刀斬亂麻」,以一種超大肚量的姿勢來面對這錯綜復雜的局面,另一種方法則是冤讎宜解不宜結——「相逢一笑泯恩仇」,把所有的恩恩怨怨都拋開,讓自己的人際關系網有一個新的局面。
而有的人卻偏偏要「斤斤計較」,甚至是「冤家路窄」,對別人小肚雞腸,對自己的損失耿耿於懷。那這種人就會把「朋友路」越走越窄,最後成為一個孤寡之人。
2、做人要厚道
人緣在很多時候,並不是一種資源,而是一種依靠,一種無形的力量。朋友是你的後盾,在你困難的時候能給你最及時的幫助,因此在處理人際關系時,特別是朋友之間關系的時候,千萬不能待人苛刻,更不能使小心眼,貪其中小便宜,睚眥必報之人最終會得到懲罰。
另外就是心態要放好。始終以一顆平常心來面對雲起雲涌,面對朋友的成績,不能眼紅,而只能祝福,更不能嫉妒,因為這會讓自己的心裡充滿仇恨;別人有了不幸,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不能幸災樂禍。更不用說為了自己的私利而落井下石,也不要因此而對那個落難之人有任何的看法,給人「穿小鞋」。要知道,在別人最需要你幫助的時候,是最能體現一個人素質的時候。
3、要有人情味
現今這個社會,物質已經占據了人們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因此,人們對物質的慾望也就一天勝似一天。而在很大程度上,人與人之間的那種人情味也慢慢的被金錢所取代。因此說那些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理解人的意念逐漸的消弱。最終就是人與人相處,「火葯味」增加,而人情味減少。
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有三災六難,也難免有生病難忍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你能善解人意,在人家最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雪中送炭,急他人所急,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替人家排憂解難,就是一種友情的潤滑劑。能讓你和對方的關系在很短時間里有飛速的發展。
「做個好人,天知地鑒鬼神欽;行些善事,身正心安夢魂穩。」這就是「積財不如積德。」的最好解釋。
4、待人要真誠
誠信的缺乏是當今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的負產品。隨著物質一天一天的豐富,人與人之間的那種以誠相待的默契在一天一天的丟失。因此,誠信是這個社會所急需的,特別是對於一個要想拓展自己人際關系的人。誠實可以算是第一美德。不能像王熙鳳那樣,「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笑著,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佔全了」。
因此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最重要的是真心誠意,心口如一,說到做到。也不要把人生當成是一次披著盔甲,戴著面具去「演戲」的舞台。不藏奸,也不耍滑,老老實實做事,安安分分做人。當然在做人坦誠的同時,還要有一些俠骨柔腸,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這樣才能使人如沐春風,也就才能有個好人緣。
5、多交好朋友
朋友之間很多都是通過第三者介紹才認識的,交往久了也就成了自己的朋友。鑒於這種現實的因素,我們要想多結交更多的好朋友,就得接近那些「人緣好」的人。因為他的身邊,總是不缺乏朋友,你和他走近了,也就相當於和他的那些朋友也走近了。久而久之,他的那些朋友也就成了你的朋友,就這樣那些朋友的朋友也就慢慢的在向你走近。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只要你有心,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除了以上五個交友技巧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自己的形象。
『柒』 怎樣能讓自己生活幸福
一個人在生活中想要獲得幸福,獲得快樂,就必須擁有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心態,在面對一些困難挫折時,都能樂觀的去面對。
每天早晨睜開眼睛,你是否有去思考過,我們其實生活的很幸福,每天可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可以看到初升的太陽,被陽光照在身上,可以呼吸每天的新鮮空氣,這其實就是我們的快樂。
還記得在小的時候,我們的快樂其實很簡單,放學之後走在路上吹吹口哨,一群三五好友追逐嬉鬧,那時候是多麼的開心,而現在呢,你是不是已經很有沒有真正的開心過了,已經找不到內心深處那曾經純真、自然的快樂。其實,真正的快樂或許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它們在我們的身邊無處不在,只是我們長大了以後,缺少了去發現快樂的內心,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三件小事,只要堅持去做,就能不斷的獲得幸福。
一、堅持做運動,擁有健康的身體是你最大的保障
如果你希望能夠認真的享受生活,那你就必須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當你身心健康、容光煥發的面對每一天時,自然能夠發現生命的意義。而每天適量的運動鍛煉,可以讓你保持心情愉悅。我們如果想要獲得人生的樂趣,就必須好好的對待自己的身體,遠離亞健康的生活狀態。心理學家在看到病人沮喪的時候,往往會要求病人先去做出一些運動,使你的血液在內心中活躍起來。當你運動完之後,就會發現自己更加的積極,變得更理性。
二、善於尋找快樂,活躍思維
我們如果想要獲得快樂,就需要經常去思考,一個思維活躍的人能更加有意識的讓自己保持心情上的愉悅,從而獲得快樂。在生活中你所尋找的是什麼,那你就將發現什麼,這是人生的基本法則。認真尋找快樂的人,從來不會失望。要學會欣賞你身邊的所有事物,心中的幸福感也會自然而生。菲爾普斯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是那些擁有有趣想法的人。」
三、釋放負面情緒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快樂,那麼你必須先將自己的內心深處的不悅全部挖掘出來,將心中所有的憤怒、不滿、自私等,全部釋放並且拋掉。只有你改變了自己的精神面貌,採用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才能獲得快樂。
生活中經常有人說「老天爺對我太不公平了,我生下來就有多麼多麼的不幸。」在這個世界上,比你更加不幸的人永遠都存在,所以你要做的不是抱怨人生,而是發現自己身上的美好的地方,拋掉那些內心的不滿,這樣你就能得到幸福。
『捌』 如何做一名幸福的人
1.積極面對生活——幸福的人從不抱怨命運
幸福快樂的人並不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幸福,而是因為他們對待生活和困難的態度。比如說,他們從不問為什麼,而是問為的是什麼。那些能夠輕松生活的人也會遭遇不幸,但是他們並不抱怨為什麼偏偏就發生在我身上,或者他們不會長時間地糾纏在這類無意義的問題上。他們往往能夠積極地朝好的方面去想,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2.變化——幸福的人不貪圖安逸的生活
也許在某些人的眼中,安逸就是幸福,其實不然。幸福的人總是離開安逸的生活環境。也就是人們已經習慣的安全舒適的,一成不變的生活環境。幸福可以說是離開了安逸的生活才會積累出來的感覺。從來不對生活作出任何改變的人根本談不上任何發展,自然也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也就難以感受到幸福。
3.深厚友誼——精心培養一段友誼會帶來幸福
廣交朋友並不會帶來幸福的感覺,一段深厚的友誼才能讓你感受到幸福。友誼所衍生的歸屬感和團結讓人感到被信任,感到充實。但是許多人都尋找理由讓朋友之間變得疏遠。幸福的人幾乎都擁有團結的天才。這能力意味著你要經常與朋友來往,關心他們,坦誠相對。這樣朋友才能陪你走過風雨,在你困難時給予幫助和支持。
4.勤奮工作——幸福不會降臨在懶惰的人身上,而屬於勤奮工作的人
專注於某一項活動能夠刺激人體內特有的一種荷爾蒙的分泌。這種荷爾蒙能夠讓人腦處於一種愉悅的狀態。但是前提是這種活動必須能夠發揮你的特長。研究者發現,大多數人都低估了自己的天賦,通過工作能夠更好地發掘自己的潛能。工作能使人感到被需要,感到一種責任心,而這給予人一種充實的感覺,自然也生活得更朝氣蓬勃。
5.生活的理想——幸福的人都為自己樹立一份為什麼而活著的理想
這使他們能夠充滿希望地為每一天奮斗。他們總是不斷地為自己立一些目標。這些目標包括長遠目標,他們會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去實踐,還包括短期目標。通常我們會過分重視短期目標而輕視長期目標。其實長期目標的實現更能給我們帶來幸福的感受。此外,目標應該具體地訂立,比如用書面形式寫下來,或者記在日記本里,這樣有利於我們努力去把目標付諸實現。
『玖』 怎樣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
實際上很復雜
人之患在於好為人師
我說說我的看法而已
首先,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同,你得搞清楚你的幸福是什麼?你活著為了什麼?什麼東西能讓你獲得快樂?是花不完的錢?還是社會地位、名氣?或者是某種心靈的追求?你是否感到從未停止的忙碌,從未讓你明白你自己在做什麼,只是按部就班?是否你做的事並非你想做的?所以你並不快樂?那麼,請你靜下來,默默地回想你這一生,你有什麼興趣、愛好,你喜歡什麼?卻又因為什麼而不得不放棄?是否因為幹不了自己喜歡的事或者幹了自己不喜歡的事而沒感到幸福?想想你在幹了什麼事的時候,最愉快?或許在你未成年之前的一些愛好、一點牽掛才是你內心深處最想做的事。
第二,現在的處境,有沒有辦法去追求你想要的幸福?如果你決定要追求,有沒有既不放棄現在擁有又可以盡力追求幸福的方法?如果必須有所放棄,權衡之下,你是否割捨的下?有舍才有得。決定了,就不要再想已放棄的東西,為自己喜歡的事放棄,即使不成功也不必後悔。做自己喜歡的事,僅僅過程就已是幸福。但不要觸碰法律和道德底線。
第三,如果你放不了已經擁有的東西,那就別想了。所謂知足常樂,既來之則安之,別再想那些不知道也無法得到的幸福了。人的煩惱都來自於得不到想要的,沒事多和不如你的人比比,做個阿Q或者什麼都不想的傻子,會快樂很多。俗話說傻人有傻福。說個不是太好的比方,人罵人的時候總說「你這個豬」,在人看來,家豬住的臟吃的差,終了被宰了上餐桌,豬總是被人們說道。其實,豬飽食終日,雖然被宰但人誰無死?死了還可以造福人類。更重要的是,人不是豬,人不知道豬的快樂。家豬以生命換終生的飽食終日,野豬為食物奔波卻自由地嘯傲山林。在我看來,家豬不用羨慕野豬的自由,野豬也不用羨慕家豬的滿身肥肉,各有個的追求,各有各的造化,肥豬去和瘦豬比,野豬去和山羊比,不就都幸福了?
『拾』 如何成就幸福人生
幸福是一個人追求的終極使命,但是大多數人,忙碌了一輩子,還是在一種焦慮痛苦之中,完全都感受不到幸福。
為什麼追求幸福那麼難呢?因為幸福不是一個維度,它蘊含著很多的方面,那麼是哪幾種方面呢?
首先是具有自我實現的目標,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在追求自我的目標(從事對自身有意義的事情)也會影響到其他的沒有的直接關聯的生活領域:那些能夠確定符合自己內在價值和興趣目標的人,更富有效率和彈性,並且會更有創意地把這些優勢覆蓋在生活中的其他的領域中。」因此在不斷的自我實現中,他們是快樂的幸福,當今很多的人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在工作中干著也不是的自己喜歡的事情,有些可以愛上自己的工作,有的根本就不愛自己的工作,這就導致大多數的人不幸福。
其次是一些好習慣,在很早我們就聽說過:我們養成了習慣,然後習慣造就了我們。」在不斷的養成好習慣時,我們的人生也會相應向著積極的方向駛去,在不斷的變得更好的同時的,我們也會越來越幸福。
再次是追求有意義的事情,謝爾登說過人類的辛福感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遺傳基因,與幸福有關的環境因素,以及能夠幫助我們獲得幸福的行動。雖然基因我們無法控制,但是我們在行為上可以擁有決策的力量,追求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樣可以明顯的增強我們的幸福感,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情呢,比如健身,比如閱讀,比如旅行,比如做一些幫助他人的事情,而不只在追求財富名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