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幸福在一起的知青都是哪裡的

幸福在一起的知青都是哪裡的

發布時間:2023-03-16 21:08:41

① 知青往事:和初戀結婚四十六年,養育了兩個孩子,晚年生活很幸福

陳建國和李秀梅兩個人已經結婚46年時間了,現在兩個人都已經退休了,現在每個月的退休金有一萬多,對於兩位老人來說已經足夠他們生活了。

陳建國和李秀梅有兩個孩子,女兒陳曉霞是一名高中老師,兒子陳斌是一名律師,兩個孩子都非常有出息,這也是陳建國最值得驕傲的地方,陳建國和李秀梅兩個人是在插隊的時候認識的,陳建國比李秀梅大一歲,兩個人是初戀,回想起當年插隊的往事,陳建國心裡難免有些傷心,因為和他一起插隊的很多知青都留在了農村,陳建國也是為數不多回城的知青,相比其他知青,陳建國要幸運很多。

1968年,陳建國高中畢業之後,因為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當時國家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陳建國就在這個時候下鄉來到了陝北米脂縣一個名叫劉家溝的偏僻小山村。

和陳建國一起插隊的知青總共有三十二人 陳建國是第一批北京來陝北插隊的知青,這次來插隊的都是男知青,劉家溝是在一個山溝溝裡面,四面環山,進出村裡的信跡路只有一條,因為交通不便,村裡一直沒有通上電,陳建國來陝北插隊第一年,剛好趕上縣里要為劉家溝拉電線,隊里的男女老少加上知青都參加了勞動,因為對劉家溝村民來說,沒有什麼比通上電更重要的事情了。

在拉電線之前,首先就要修好進出村裡的路,隊長劉愛民把全隊人分成了三組,年紀大的和婦女負責後勤保障,專門給大家生活做飯,有體力的年輕人負責開鑿通路,插隊知青被分成了一組,專門負責拉土,陳建國是知青小隊隊長,負責組織大家干晌飢活。

因為當時沒有先進工具,知青每天早上六點就要起床幹活,老鄉是五點就已經開始幹活了,一天要干十多個小時的活,即便是這樣,修路的工作進展依然很慢,知青忙了一年時候,才向前推進了不到10公里,還有一半的活沒有幹完,因為陝北冬天的天氣很冷,這一年下了好幾場大雪,進出村裡的路都被大雪堵了,隊長劉愛民只好組織知青鏟雪通路,總之來陝北第一年,根本就沒休息幾天,都是在幹活。

陳建國來陝北第二年,劉家溝又來了一批插隊知青,這次人數很少,只有五人,兩名女知青,三名男知青,看到有女知青來,男知青都顯得非常激動,大家都搶著給女知青拿行李,陳建國搶在了其他知青前面,幫李秀梅拿起了行李,這是陳建國和李秀梅第一次見面,李秀梅對陳建國第一印象很好,劉秀梅穿了一雙紅皮鞋,穿著一身連衣裙,扎著馬尾辮,走在人群中顯得格外耀眼,其他男知青也是看得目瞪口呆,陳建國護在李秀梅身邊,其他知青見狀對陳建國露出了鄙視的目光。

在安排住宿的時候,給兩個女生單獨安排了一間屋子,其他知青都是住窯洞,女知青也是跟著老鄉負責後勤工作,1969年通往村裡的路,終於修好了,這一年過大年,隊長專門給大傢伙宰了一頭豬,這也是知青來陝北第一次吃到肉。

自從陳建國和李秀梅認識之後,陳建國沒事的時候,總是跑去女生宿舍找李秀梅,每次都是各種各樣的理由,甚至有一次陳建國故意把自己的衣服搞破,讓李秀梅給自己縫,好在李秀梅也不是一個小心眼的人,就這樣兩個人的宴坦返關系也親近了很多。

1971年,劉家溝終於通上電,老鄉之前一直都是點煤油燈,很多知青都激動地哭了,這是他們和老鄉努力三年的成果,這三年他們吃了太多的哭,陳建國心裡也是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他有些想家了,來陝北以後,自己也只給家裡寫過兩封信。

自從修好路,通上電之後,老鄉的生活也改善了很多,陳建國和李秀梅就商量著給隊里建一所學校,這個想法得到了隊長李愛國和老鄉的支持,因為原來隊里是有一所小學的,只是因為劉家溝太偏僻了,條件又不好,所以一直沒有老師來劉家溝任教,後來學校也沒有再辦了。

在隊長劉愛民的幫助下,老鄉都自發參與,蓋學校所用的木頭都是老鄉從自己家裡拿來的,學校蓋好之後,老鄉又拿來了自家的板凳和桌子,就這樣學校很快就建好了,學校建好之後,陳建國和李秀梅便成了劉家溝小學第一任老師,而且還有其他兩名知青也自發願意當老師。

因為上學的孩子年齡參差不齊,年齡大的單獨由陳建國來教,年齡小的都是按照班級來負責教學,課本都是陳建國他們自己寫的,後來縣里知道了劉家溝的事情之後,非常重視,給陳建國他們添置了一些印刷設備,陳建國和秀梅還受到了表揚,被評選為「優秀知青」,也因為這件事情陳建國和李秀梅提前結束了插隊生活,返回了城裡。

1974年陳建國和李秀梅通過招工招干提前回到了城裡,陳建國進了一家鋼鐵廠當了工人,李秀梅也進了一家紡織廠當了工人,兩個人回城之後,一直保持著聯系,到了1977年,李秀梅和陳建國同時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畢業後陳建國進了外貿部,李秀梅則選擇當了一名老師,因為當老師一直是李秀梅的願望。

畢業第二年陳建國和李秀梅兩個人就結婚了,這么多年過去了,陳建國和李秀梅一直都非常恩愛,在2012年的時候,兩個人還專門去了一趟陝北,回到了他們曾經插隊的地方,陳建國說陝北是自己的第二故鄉,如果沒有插隊的經歷,他也不會認識李秀梅,對陝北,陳建國心裡有著不一樣的感情。

② 東北的下鄉知青都從哪裡來

東北的下鄉知青大多數是從上海、北京來的。還有天津和東三省本地的。他們在這片黑土頃基地上接受貧下中燃乎銀皮宴農的再教育。他們中有很多人後來都成為了國家的棟梁之才。還有一些人紮根農村,給當地的農村建設默默地付出,做出了貢獻。

③ 當年知青們下鄉都去哪些地方

文革期間的下鄉知青,總數約有1700萬人,涉及到所有城市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和高中畢業生。各省的下鄉知青,大都在本省下鄉。但有些省份,如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四川,則由大批知青到外省市下鄉。大量接收這些外省市知青的省份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山西、陝西、雲南等,其中,各邊疆省份專門設立的「生產建設兵團」,是接收知青的主要機構。
上述知青,不包括支援新疆的各地知青。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已留在當地。
下鄉知青,從所到農村的性質看,大致分為兩類:農場(含兵團)、生產隊,後者統稱「插隊」。這就決定了,同為知青,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幾乎所有知青下鄉後的主要工作是從事農業生產勞動。農場知青,通常能拿到固定工資(每月30元左右)、所在生產隊通常能集中約百名知青,大都使用機械,生產率相對較高,吃飯在食堂,住宿在集體宿舍,每年(或每兩年)有探親假(報銷路費),所以生活相對穩定,在農場的時間也較長,很多人都是在文革結束後的1978年前後才回城。插隊知青,只能掙工分,而且很難掙到最高的每日10分,所有花費都是自己支付,通常不到10人在一個生產隊中,住宿很差,自己做飯,在很多地方,一年到頭的分紅,還不夠支付回家的路費,所以大都較早離開農村。
有些知青,在當地擔任教師、醫生等工作,顯著提高了當地的教育水平和醫療水平。

④ 為什麼知青都是說北方的多

為什麼知青都是說北方的多?因為皮迅北方的人特別祥空響應黨燃宴此的號召,普遍初中畢業就去上山下鄉了,所以知青都是北方的,比較多

⑤ 知青高連福:在陝北插隊時娶了一個農村丑婆娘,沒想到竟是個福星

「別看我老婆長得不昌旁是很好看,但娶了她那可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就是她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數不盡的好運氣。」如今已經快七十歲的高連福在一次交談中這樣說道。這位北京土生土長的、去到陝北下鄉插隊、娶了個陝北老婆的老人,為什麼會有此一說?為什麼他提起自己老婆時總是滿臉的幸福?就讓我們一起,聆聽高連福的知青故事。

雖說是知青,但是高連福總說自己是個另類的知青,因為他不像其他知青一樣,有文化、有文憑。1952年,高連福出生在北京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之中,他的幼年時期生活也並不十分幸福,年僅十歲,小小年紀就沒了母親的呵護,家裡只能依靠父親支撐起來,家裡還有一個六歲的小妹妹。

為了幫父親減輕負擔,碰蠢盡管很想讀書,高連福還是選擇了輟學,一方面可以照顧妹妹,另一方面還能做些小工補貼家用。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在高連福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1964年,等到妹妹上小學之後,父親也因為工作時間的調整而能夠兼顧家裡了,於是高連福可以自己支配的時間變多了。父親帶著他,開始了拜師學徒之路。高連福去了一家飯店做學徒,一開始是從苦力做起,砍柴、挑水、搬貨,這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搞來諾夫也照樣幹得兢兢業業認認真真,於是慢慢地,師傅開始讓他接觸到一些後廚的工作,給大廚打下手,切配菜什麼的。高連福不論什麼活計都踏實肯干,再加上人也不笨,師傅是越來越喜歡他,越來越願意教他,他開始接觸一些面點、炒小菜這樣的工作了。

眼看著日子是越過越好,奈何高連福這運氣屬實有點不好。在他十六歲這一年的一天,本來在後廚按部就班忙活著的高連福,突然發現前院一陣騷動,他立馬跑出去,一看究竟。

原來是他的師傅被一位諢名叫王胖子的大廚撂倒在了地上,乍一看到這個場景的高連福以為是師傅受了欺負,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將手中還拎著的泔水桶往王胖子頭上砸去,興許是力道沒控制好,王胖子直接暈倒在了地上。

圍觀的眾人急忙將王胖子送到了醫院,此時高連福嚇得不行,師傅也告訴他兩人當時是在鬧著玩,沒料到高連福會突然來這么一下子。高連福一面覺得對不起王胖子,一面害怕連累了師傅,一面又擔心自己之後的日子何去何笑迅陪從,一時之間整個人都沒了主心骨。

在派出所做完筆錄之後,高連福直接被送去了看守所,行政拘留十五天。雖說這十五天的時間不算長,但是高連福才十六年的人生就此留下了案底,不僅被飯店開除之後找不到工作,還說不準會對他之後的人生產生什麼影響。

案底對生活的影響真的太大了,高連福嘗試找了好多工作,無一例外都碰壁了。本來家境就不好,如今自己又成了父親和妹妹的累贅,這叫高連福怎麼能不憂心?父親看在眼裡,也是急在心裡,街道幹部三番四次地旁敲側擊,也給這個家庭增加了不小的壓力。或許是命運也覺得苛待了這個可憐的小夥子,終於給他一點好臉色了。

街道上有個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機會,好不容易有了轉機,高連福的父親立即為兒子報了名,讓他去陝北的農村插隊落戶,成為一名知青。

1969年1月27日,與十三名北京知青一起,高連福開啟了自己的知青生涯,這時的他也許還不知道,這段生涯將會影響他一輩子。小學沒畢業、文化程度低、身上有案底,此時的高連福,是極度自卑的,在被分配到康家山第一生產小隊落戶之後,他幾乎很少與人交流。知青們臨時落點的地方,是康家山大隊一所廢棄的小學,在這里,大家需要生活自理,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承擔的活計。

在知青隊為大家煮飯的阿姨,夫家姓劉,丈夫身上有殘疾,有一個十四歲的女兒,名叫劉玉英。玉英生得皮膚黝黑,五官雖然不醜但也並不十分出彩,容貌可以說是中下等,但是為人十分開朗熱情,又勤快又能幹,眼裡有活,大家都很喜歡這個像小太陽一樣的女孩子。

高連福與劉玉英相熟的契機,是為知青隊挑水的問題。玉英常常主動幫著大夥兒挑水,高連福看著一個小姑娘去乾重活哪裡好意思,於是他便跟玉英一同前往,一來二去,兩個人互相告訴了對方自己的名字,也漸漸熟悉了起來。知道了挑水的地方後,高連福便說什麼也不讓玉英去了,自己承擔起了為大家挑水的任務。不僅如此,玉英家庭困難,高連福就帶著大家多多地幫襯,為劉家打柴挑水,盡量減輕一點玉英母女倆的負擔。

時間流逝得飛快,轉眼一年過去了。1972年,慢慢地開始有招工名額落到康家山大隊,高連福本也想要參加招工,可是後面還有考試,還有政審,身有案底的高連福,別說回城了,就是連當工人的資格都沒有。要說不沮喪是不可能的。看著身邊的隊友一個個都能夠通過招工,離開農村回到城市,高連福的心裡是一天比一天著急,奈何他現在也是無計可施。

看著高連福干著急,玉英常常在一旁勸慰:「沒關系的,日子那麼長,總還有機會的,老天爺是不會辜負像大哥你這么努力的人的。」貼心的玉英不僅為高連福帶來了語言的安慰,還親手為他納鞋底、做布鞋、做好吃的。於是兩個人,漸漸從熟識,到互生情愫。

自由戀愛的兩個人,既然互相喜歡對方,慢慢地也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雙方的家長和朋友也都非常支持。高連福的父親和知青朋友都知道他文化程度不高,而且還留有案底,想要自己回城裡幾乎是不太可能的,在康家山大隊安家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而劉玉英的父母對於女兒要嫁給城裡來的知青這件事自然也是樂見其成的。於是,這樣一樁各方都祝福的婚事都成了。

1977年,過了正月,高連福就正式迎娶了劉玉英,組建了兩個人的小家庭,他這一生的幸福,就此開始了。如果說高連福的前半生都是坎坷不順的,那麼從迎娶劉玉英開始,命運的天平似乎就漸漸偏向了他這一邊,他不僅迎來了玉英,也迎來了自己這一生的好運氣。

高連福與劉玉英成婚之後,二人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兩人都是踏實勤快的性格,又都是幹活的一把好手,生活當然是會蒸蒸日上的。高連福對劉玉英說:「感謝你讓我知道了家庭的幸福,給我帶來一個完整的家。」本以為平淡卻溫暖的日子就會這樣一直過下去,直到1977年的秋天,一輛從城裡來的吉普車,打破了夫妻二人平靜的生活。

車上下來的人,是延安地委的幹部馬德康,他與劉玉英的爺爺劉志強,曾經有過一段救命的淵源。當年才23歲的馬德康,是一名紅軍戰士,在渡過黃河的時候,不小心被湍急的河水捲入到了其中,眼看性命不保的時候,是一位本地游擊隊的交通員奮不顧身跳入水中,救下了他,可是這位老鄉卻不幸犧牲了。馬德康只知道,這位老鄉叫劉志強,這么多年,他一直在尋找救命恩人的家人,如今可算是找到了。

為了報答當年的恩情,馬德康承諾盡力幫助劉玉英一家解決困難,而劉家人都認為,自家孫女婿的工作問題就是如今的頭等大事。「北京來的知青,在大飯庄當過學徒,可有本事呢!」這是劉家人向馬德康描述的情況。於是一個星期以後,高連福就被調到了縣裡面的機關食堂做廚子,可別小看了這個工作,高連福從此擁有了正式的職工待遇,端的是國家的飯碗,正規的知青招工,再沒有人敢說三道四。

1983年,劉玉英也通過招工,擁有了一份城裡的工作,而此時的高連福,已經晉升成為了機關食堂的管理層。兩口子的日子,才是真真正正地紅紅火火。

一切問題解決的契機,都是劉玉英的爺爺當年救下的那名幹部。劉玉英不僅帶給了高連福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還給他生了乖巧的孩子,他的工作問題,也因為劉玉英的家庭淵源迎刃而解。也難怪,高連福常常對旁人誇起自己的老婆:「她雖然長得不好看,但確確實實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星,更是我家裡最珍貴的寶!」

人的一生中,總能遇到些貴人相助,這些貴人裡面,也總會有一個人,是你這輩子最大的福星和運氣。對於高連福來說,劉玉英就是這樣一個人。

兩個善良勤勞又孝順的人結合在了一起,共同為建設這個小家努力,那麼這個家庭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如今的老兩口,兒女雙全,生活富足,不缺快樂自由,也不缺天倫之樂。

每當回憶起當年上山下鄉當知青的經歷,高連福都感慨萬千。幸好父親送他去插隊,幸好他當時夠勤快,幸好遇見了玉英,幸好和玉英兩情相悅。這段往事,現在回想起來,除了一開始的勞累和辛苦之外,又帶上了許多浪漫和幸福的滋味。高連福難忘的知青年華里,因為有了劉玉英這顆福星,而變得熠熠生輝。

⑥ 知青一般都是什麼家庭

知識青年,簡稱知青,廣義泛指有知識的青年,一般指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特定歷史時期的稱謂,指從1968年代開始一喚此中和山直到1978年代末期扒顫從城市去到農村和農墾兵團務農或建設保衛邊疆的年輕人,這些人中大多數人實際上只獲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但在那個年代,有能力上初中甚至高中的 家庭 家境應該還很不錯

閱讀全文

與幸福在一起的知青都是哪裡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射手座和哪個星座最幸福 瀏覽:564
深圳晚上哪個地方美女多 瀏覽:428
會說話的石頭民間故事怎麼寫 瀏覽:792
花旦小美女怎麼畫 瀏覽:355
聽故事怎麼聽聽小豬佩奇 瀏覽:97
美女晚上好請你仔細想想在什麼地方 瀏覽:901
爺們兒是什麼地方的故事 瀏覽:984
鄭炳考研經濟學專業怎麼樣 瀏覽:333
懷孕沒有感覺怎麼才知道健康 瀏覽:725
玫瑰花送美女有什麼特別 瀏覽:117
這個美女叫什麼 瀏覽:350
如何喝酒喝出健康 瀏覽:928
什麼是健康賬戶余額 瀏覽:616
如何定義愛情與親情的界限 瀏覽:679
我該買多少錢的健康險 瀏覽:864
海口府城哪裡弄健康證 瀏覽:911
78年屬馬女臘月的婚姻如何 瀏覽:152
豬男女蛇婚姻如何 瀏覽:495
愛情公寓字體設計有什麼含義 瀏覽:310
美女你在哪裡房子裝修好沒有 瀏覽: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