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幸福的本質是什麼青年人應該追求什麼樣的幸福
幸福,隱藏在簡單的生活之中,如果想找到它,最關鍵的是降低過高的需求,消除貪婪的奢想。
我們一直以來都在追求幸福,然而,幸福好像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越來越感覺不到幸福。全球幸福指數下滑,感覺不到幸福已經成為了普遍情況,於是,我們重新去思考幸福。幸福到底是什麼?我們怎樣去尋找幸福?我們不停地反問自己。
人類的追求,不能永遠都停留在衣食上面,幸福的本質與我們的心靈有關。
幸福的本質是一種我們自己內心的特殊感受,這種感受有些時候跟物質有關系,有些時候跟物質根本就沒有關系。幸福是一種感受,幸福感的基礎一定是滿足感,而滿足感的基礎絕大數都是新鮮感。
幸福有多少種?從細節上講,幸福的種類是無窮無盡的,來自於各個方面的幸福。從廣義上講,可以將幸福分為兩種,一種是來自於物質的幸福;第二種是永久的、永恆的心理方面的幸福。
尋找幸福的方法有三步驟:第一步,不攀比。這個攀比不是生活上必需的東西,攀比帶來了痛苦,我們就不會感到幸福。第二步,不虛榮。越是喜歡虛榮的人,心理越是空虛,心理空虛的人都是以虛榮來彌補自己心靈的空虛。第三步,不過度慾望。我承認慾望在某種程度上講是動力,我沒有反對慾望,但是如果慾望超標、過多的話,它給我們帶來的更多的是痛苦。我告訴你們要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慾望,這樣才能感覺到真正的幸福。在面對慾望時,我們要適當地控制慾望,充實的、實實在在的生活,在生活當中找到幸福。
我們不能把人的生命、生活理想化,這樣會使得我們在生活當中根本沒有任何的危機意識,沒有危機感,這樣以後生、老、病、死,還有各種各樣的痛苦在現實生活當中會無意地襲擊我們。我們在享受自己創造的這些財富、福報或者勞動的成果都是可以的,但是同時要有危機感,我們必須要想通生老病死這個的自然規律。生老病死是沒有辦法逃避的,我們就要找到一個方法去面對,去正視人生。我們要有一定的危機感,不要太過度的理想化。
青年人應該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幸福。
每個青年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我覺得青年人應該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因為自己不想要的幸福是不會幸福的,要追求自己想要的才會開心。
⑵ 作為當代大學生,該如何找到人生的幸福感
作為當代大學生,有著很多的迷茫、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也不知道該怎麼找到自己的人生幸福,只讀書又會覺得已經讀了十二年了,還要死讀書嗎,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做呢,除了讀書以外的事情;相信很多的大學生都還不知道什麼是人生幸福,可能會以為大學談一個戀愛,與朋友們出去“瞎混”就可以說是“幸福”了,但其實那並不是,人生幸福不該那麼被定義。這句話讓我們就是要勇敢去嘗試,而不是唯唯諾諾,而人生的幸福感也很簡單,就是大膽去嘗試,不要做一些讓自己後悔的事,拋掉懶惰、失落這些不好的情緒,帶上一些好的情緒,帶上它們一起走向前方的路。
⑶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幸福感
近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要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可以說,「幸福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高校的根本任務在於立德樹人,基本使命在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作為時代新人,如何理解幸福、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及創造幸福,不僅關繫到其個體的健康成長,也關繫到整個社會幸福感的提升。
幸福是一種體驗,更是一種能力。因此,高校要把培養大學生幸福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念,培養學生認知幸福、體驗幸福進而創造幸福生活的能力。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不缺少感受幸福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感受幸福的能力也需要相應提升。學校教育是培養人的幸福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場所,大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幸福能力的重要關口,直接關系未來社會「人民幸福」的實現程度。
培養健康心理是提升大學生幸福能力的關鍵。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愉悅的情緒感覺和積極的心理狀態。教育不能立刻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所處的境遇,卻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水平。因此,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人格,才能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包容他人。其中的重要內容就是加強對學生的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注重把解決實際問題與思想疏導相結合,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客觀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辯證對待人生所遭遇的挫折甚至失敗,幫助他們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加強品德修養是培養大學生幸福能力的根本。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加強品德修養的重要時期。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大學生的品德修養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兩個方面,這直接影響和決定其一生的幸福程度。面對世界局勢的復雜多變,面對社會生活的紛紜萬狀,高校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創造真正意義上的幸福生活。
能力提升是培養大學生幸福能力的途徑。一位哲學家說,真正令人滿意的幸福總是伴隨著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來改變世界。提升能力是每個人回報社會、服務國家、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是實現人生奮斗目標的基礎,是創造幸福和實現幸福的保障。大學生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這樣不僅可以創造自身的幸福生活,而且還能更好地造福社會、惠及他人,為實現社會和諧、人民幸福貢獻力量。這就需要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等的培養,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加強學生幸福能力的培育必須回歸生活,把握實現幸福的方法。在人的一生中,人們對所從事的工作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認知,一般會經歷從工作到事業再到使命的過程。人生的最大價值在於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奉獻給自己鍾愛的工作,把有限的寶貴生命與無限的使命追求結合起來,從而為社會進步、國家發展、人類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創造更大的幸福。
⑷ 青年大學生如何理解正確的幸福感
幸福……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一種感覺,是人一種滿足感。幸福是永恆的主題,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幸福的追求。而在追求精神文明的時代,在新世紀的今天,我們依舊追求幸福!那麼,大家又是否聽說過「幸福感」這個名詞呢?
幸福感是人類對自身存在狀況的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它同時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探究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因素,提出科學的教育對策,對於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提高主觀幸福感水平,實現全面健康發展的目標具 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深遠的實踐意義。作為現代大學生,我們的幸福感指數又有多高呢?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大學生對幸福的描述吧。「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幸福就是期末不掛科!」、「大學讓我們覺得很幸福。在這里,我們學會了很多事情,也認識了很多的朋友!」……然而,即使在陽光下,也是有陰影存在。
「2009年5月16日上午,江西醫學院學生薛榮華持刀在沿路和附近醫院連續揮刀刺傷多人,造成2死5傷的慘劇……」
「2009年7月某日下午,大學生楊某購物之時被同年級學生鄒某砍死,原因竟是鄒某屢次追求楊某無果,因愛生恨……」
「2010年3月29日下午,南京農業大學南方學院一姓黃女生在宿舍自縊身亡,原因懷疑是考研壓力過大……」
一個又一個令人心寒的事件,讓我們開始深思。是誰偷走了他們的幸福?為什麼大學生會出現這樣一些讓人如此詫異的行為?原因有下:
首先是心理方面的因素。現代的許多大學生上了大學之後,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這與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有關,從小學到高中,我們一直都處於一種被迫的學習狀態之下。在上大學之後,忽然感到這片天空是那麼的廣闊,教師不再逼你學習了,自己也沒有以前那麼努力了,心也玩散了,這就導致了自己從思想上放鬆了,可以說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些年,中國改革開放,政治經濟體制改革, 勢必造成當代人的思想多元化,大學生也決不例外,許多大學生已經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就導致了他們自我認知不清,定位不準;另外,就是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以前太順利了,到了好學校以後,可能一下子感覺自己不再像以前那麼優秀了,也可能在學校中受了委屈沒有傾吐的對象,久而久之導致心理抑鬱。」許多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波折不多,在挫折面前,許多大學生顯得那麼脆弱無能,輕則埋怨生活,自暴自棄;有過者,則選擇了結束生命……
其次,是來自社會的壓力。現代企業用人標准高,有時還設置經驗、性別等障礙拒絕應屆畢業生。而且面對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就業靠知識轉化率的高低,這就引起了社會上的「考證熱」、「考公務員熱」等等,為的就是從數萬人當中脫穎而出。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承受不了壓力的就……
最後則是教育因素。無可否認,現行的教育制度存在著缺陷。當代大多數學校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定一個學生優秀與否的標准,而往往忽略了素質教育。或許部分學校有開展素質教育活動,但確很形式化,並沒有深入。而且素質教育必須從小做起,而不能一時興起。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心理需求關注度不高。可能會有人提出,現在學校普遍都有心理咨詢室啊。但事實上,這項制度是近年來才開展的,最初的心理咨詢還是計時計費的,這令不少學生望而止步。這種重成績輕素質的「潛規則」,何時才是盡頭啊?
面對著這些令人痛心的事情,我們又應該如何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呢?
第一,從自己身上找幸福。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那麼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就應該要做自己的伯樂,尋找身邊那些千里馬(幸福),不讓幸福從身邊溜走。
首先要學會自信,認識自己不自信的來源。不要害怕和逃避失敗。認識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展現自己優秀的一面;其次是不要輕易生氣,生氣的人總能找到生氣的理由,而不生氣的人總能找到不生氣的理由。哲人告訴我們:我們沒有理由生氣,假如是我們的錯,我們應該立即去改正,而不是生氣,因為生氣的同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假如是別人的錯,我們更不應生氣,因為我們沒有理由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最後是要堅持自己最初追求理想的那份美好。理想是人的心靈世界的核心,追求遠大理想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就事業、開創未來的精神支柱和前進動力。
第二、從家庭中尋找幸福。良好的家庭環境可以使大學生與父母關系比較親密,遇到挫折、困惑,父母能即時給予支持、理解、幫助。其實,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在你孤單落寞的時候,有家這個溫暖的避風港,有父母默默給予地支持和依靠。
在這里介紹了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其實在歌詞中也正是體現是家庭的那一種溫暖和幸福,團團圓圓的家庭能夠給人幸福的感覺!另一方面要真正感受到家的幸福,是需要相互之間的關心和體諒。而作為大學生,也應該善於發現家庭中的幸福,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也要珍惜自己的家!才會真正體驗到幸福。
第三、在社會中尋找幸福。社會支持能讓人內心感到快樂、平安與幸福。外界的社會支持會使他們更好的處理自己的生活、學習、情感。
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參加一些公益性活動,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因為在活動過程中融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中,不僅能幫助別人,關鍵是能在當中獲得樂趣,明白自己存在的重要性。既然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想要得到幸福並不難,關鍵在於你是如何看待一切事物。以下使我們的幾點小小建議:
一、千萬別迷戀網路游戲。千萬!記住我這里用的是千萬!!因為網路游戲在給你帶來樂趣的同時,也在慢慢消磨著你的意志。
二、面對不公平的東西,不要抱怨,你的不公平可能恰恰是別人的公平。所以,你不如去努力的奮斗,爭取你自己最合適的公平。
三、如果你四年內很少去圖書館的話,你就等於自己浪費了一大筆一大筆財富。所以,經常去那裡,隨意翻翻,都有收獲。
四、把你的臉迎向陽光,那就不會有陰影。
五、學會滿足。微小的幸福就在身邊,容易滿足就是天堂。
六、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會失去自己!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最後,謹獻上我們最誠摯的祝福,願大家都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⑸ 當代大學生對幸福的理解
幸福對事物的定義都是不同的。不能用語言來表示的很完全。經歷的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不論是什麼樣的事情,什麼樣的人生,只要經歷了那個過程,我認為都是幸福。
因為回頭看看走過的路和做過的事都是值得的。只要是值得的就是幸福的。
用人來理解的的話我會說善良和有人生的人就是幸福的。
用事情來理解我會說成功的和失敗的人都是幸福的。
用愛情來理解我會說愛過的和恨過的人都是幸福的。
用生活來理解我會說懂得生活和學會生活的人都是幸福的。
用工作來理解我會說開心,順利的就是幸福的。
。。。。。。。。。
幸福的理解也許每個人經歷的不一樣就會說出不同的幸福。
所以我只能說幸福是一種經歷。
經歷的人生就是幸福。
⑹ 大學生應如何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幸福觀是人們對自身所具備的生存與發展條件的一種肯定的情感驗,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反映。我們的社會為每個人追求和實現幸福提供了基本條件。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們應該樹立正確幸福觀。
一要深刻理解幸福。理解幸福既是擁有幸福的基礎,又是擁有幸福的前提。千百年來幸福問題一直是被哲學倫理學研討的重要課題,但幸福是什麼至今依然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人們應該認識到:幸福是知識淵博情趣雅緻的精神富足。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最為持久的幸福。而要取得精神的財富,讀書是最有效的方式。幸福是知足常樂善於感恩的淡然心境。知足常樂是一種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是一種能夠理性看待自己得失的價值觀。以平常心來淡看庭前花開花落,以求索心,來追求知識能力的提升,以感恩心來對待組織、對待工作、對待生活,以平和心來體驗平凡的幸福。
二要理性感受幸福 。 理性感受幸福,就應該勇於學習、勤奮工作,擴大幸福的分子,控制自己的慾望,縮小分母,才能真正享受幸福。首先是物慾有度,在生活待遇上知足。我們不否認正當的物質利益,但關鍵是要把握好度。生活中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心存貪念。其次是境界無邊,在精神上有高追求。幸福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思想境界。高雅的情趣、高深的修養可以抵禦物慾的誘惑。再次是勤奮工作,在成就中體驗幸福。幸福的本意體現的是人們在理想實現後的身心愉悅,成就感是幸福的恆定要素。如果你能在勤奮工作中獲得成就感,也就能同時獲得幸福感。
三是合理追求幸福 。 追求幸福,就是追求希望追求未來。我們要確立科學的人生目的、生活目標和工作目標。把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建立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上,把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建立在忘我的工作中,把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建立在清廉自守中。
四是理智享受幸福 。 與其說幸福是孜孜以求、費心盡力得到的報償,不如說幸福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心靈的感悟。我們要擁有一顆平常心,用幸福眼看世界,那麼他就會擁有幸福。要常懷敬畏之心做一個謙遜的人。敬畏使人向上蒼開放一己的內心,使人愛而誠懇,使人莊重而謙卑。 要常棄非分之想做一個自律的人。所謂非分之想,就是那些超出自己本分的想法和要求。許多腐敗分子在各種誘惑面前,不慮於微,不防於小,終因「忍不過」而吞下「誘餌」,禍延國家和人民,殃及自身。要常修為政之德做一個高尚的人。「己不正,焉能正人」。要常思索取之害做一個健康的人。索取和分享恰好是人類最根本的兩種本能,可我們常常泛濫了前者卻遺忘了後者。講分享,就是讓自己「內省吾身」,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分享本身就是一種喜悅,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多發現身邊的美與善,時刻體驗溫暖的人生,就會放棄、淡化貪欲,珍惜當下的幸福。
五是正確定位幸福。 構建和諧社會要求人們的幸福觀應該體現和諧社會的特徵,其基本定位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堅持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的和諧統一。既有富足的物質生活,又有充實愉悅的精神幸福。豐富的物質生活為人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奠定基礎,充實的精神生活為進一步創造物質財富提供智力與精神支持。二是堅持個人幸福與家庭幸福、社會整體幸福的和諧統一。個人、家庭所追求、所得到的幸福,應該是整個社會的幸福有益的。三要堅持眼前幸福與長遠幸福和諧統一。社會是發展的,人也是發展的,必然要求人不僅要著眼於眼前的幸福快樂,也要為得到未來快樂幸福而考慮,使眼前幸福延伸到未來。四要堅持幸福的目標與實現幸福的手段和諧統一。這方面特別要將勞動和創造作為獲得幸福的主要手段和源泉,將勞動作為享受幸福的前提,將享受幸福當作創造的結果。
⑺ 當代青年人的幸福之道是什麼
當代青年人的幸福之道是什麼
當代青年人的幸福之道是什麼,你是否有迷茫的時候,當代年輕人是不是已經想不到該做什麼了,我們現在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上一代人的事,那什麼才是我們的道,當代青年人的幸福之道是什麼。
開宗明義,定義先行。「佛系」是一個中性詞,指低欲求的平淡,注重當下盡人事聽天命的生活態度。「青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是指年齡在15-44歲的社會群體;
而「幸福」,根據哈佛大學開設的幸福課程中,塔爾博士指出最影響我們幸福的是期望是否正確,而不是超高或超低的期望。當期望超過自身能力
,因為做不到、太辛苦我們會陷入焦慮,恐慌的不幸福之中。所以降低期望,便會更加幸福。如果期望值遠遠低於能力范圍,完成期望太簡單,我們則會陷入無聊、平庸的不幸福中。今天我方評判的標準是佛系能不能使期望與能力的差距變小,讓當代青年更幸福。
佛系降低當代青年期望使自身能力與期望的差距變小。青年人對未來有無限的遐想,當今社會資本和媒體的力量使得青年人的慾望進一步擴大,夢想自己能成為超人。比如偽成功學的泛濫,
知乎上教你如何在三個月從二本考上清華北大,三個月考過司考好像沒有什麼事是沒有三個月內搞不定的,極力的渲染倖存者偏差的情況。會使青年人容易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不符合自身實際能力的過高期望。導致當代青年的壓力過大,禿頭、養生成為青年人的常態,
加班已成日常,人均工作9.2小時排名全球工作時長第一,作為生產主體的青年人,每年過勞死人數達到60萬。根據幸福理論,現實與期望的差距擴大使得當代青年人壓力過大而不幸福。
而佛系這種低欲求生活態度,可以降低當代青年過多的期望,比如青年人從大城市回到小城市壓力減小幸福感增加,使得當代青年的期望和現實差距減小。
佛系讓當代青年更注重當下,確切地看到現實與期望的差距不斷縮小,切實地感受到越來越接近的幸福。當今社會競爭壓力過大,社會節奏過快,處於轉型期的青年人過於急躁走的太快
,更功利的注重以成敗論英雄。高考是一考定終生,家長老師和孩子都只看是否考上了好大學,從來不注重學生在過程中收獲了什麼
。當代青年在這樣的影響之下難免也會比較注重結果,這讓他們喪失了很多本應能夠體會到的幸福,比如很多考研的學生背負了巨大的壓力,
失敗了要跳樓,這樣的觀念中「幸福」變成了非黑即白的概念,他們只有在期望達到之時才能夠感受到幸福。反之,承受的便是長期的、痛苦的壓力。而佛系就是注重過程起到一種心理調節作用,重視自己在過程中的進步,從過程中才能感受到幸福增長的過程。
比如准備考研的過程中自己比以前更有效率更自律,看到現實與期望的差值不斷縮小,看到自己越來越接近幸福,所以佛系這種注重過程的生活態度才是當代青年的.幸福之道。
佛系是當代青年幸福之道嗎?我認為,不但不是幸福之道,反而是毀滅墮落之道,不再有奮斗的干勁,一切都是無所謂。當天和尚撞一天鍾,工作突不突出,努不努力,
不重要,重要的是隨緣,大家也不必爭取了,一切都是隨緣而定,就像印度的種姓制度,沒有錢,吃不飽穿不暖的窮人,也是非常幸福的,因為心中無雜念,一切皆為命,不用去爭取,也沒有必要奮斗,吃不飽穿不暖,他們也很滿足。
與世無爭,得過且過,睜隻眼閉隻眼,與世無爭,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一切都是消極被動的,不爭不搶,隨遇而安,對生活無欲無求,一切隨緣。他的想法是自私的,不會愛別人,
也不會為別人付出,對人對事沒有什麼熱情,做事情也是消極被動,這樣的人不敢擔當重任,也無法去認清方向,這不是佛系青年,越早退出越好,否則會耽誤別人的。
佛系是不是當代青年的辛福之道?顯然不是!當代青年的主旋律應是拼博奮斗,力爭上游,具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進取精神,從而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而自稱佛系青年的,
大多並不是傳統意義上一心向佛的佛教信徒?充其量只是選用了佛教與世無爭看破放下的生活態度安慰自己罷了!在競爭激烈的現實環境中暫時妥協一下而己!沒有天生的佛系,這些青年在成長過程中也曾積極努力競爭過,他們現今只是感覺累了,佛系一下給自己休整找個理由?
他們並不會沉迷於佛系,相信大多數人還會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標回歸奮斗!只是他們不願走極端而平和一下心態吧?拼搏的確很累,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嬌嬌者,與其挫折失望,不如先降低期望,使能力找到適合的期望值才能取得相應的成功!也許這樣更現實一些吧?
再說拼博者未必都能成功?「出師未捷身先死」,連諸葛亮這樣的聰明人恢復漢室的大業也不可能實現!當然這有特定的歷史因素,非個人能力所及!總之佛系只是一種生活態度,並非不想作為?客觀的看待他們。堅信他們會在新時代的征途上努力向上與時俱進的!
如何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一、閑暇時自己動手做飯
什麼都可以丟掉,唯獨美食不可以辜負。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工作學習之餘,去超市或者菜市場買點菜,感受一下人家煙火味,也是放鬆心情的好辦法。
二、把房間打掃干凈
凌亂的房間都是隨手亂丟東西造成的,養成好習慣,定期打掃衛生,干凈的屋子讓人看著沒有壓抑感。
被套枕套勤換洗,被子經常曬,這樣床上會有淡淡的香氣,睡覺時能提高睡眠質量,睡眠充足了人就會心情好。
三、多照鏡子
在家裡准備一個照人很好看的鏡子,出門前照照鏡子,提升自信。
自信對人很重要,自信的人對什麼都有信心,更容易有幸福感。
四、生活用品買好看的
盤子、牙刷、杯子、毛巾等,既然要買,就買最好看的。
好看的用起來心情好,日常生活中放在家裡也好看,幸福感油然而生。
五、在能力范圍內買東西要最好的
貴的東西總會有貴的理由,用起來肯定比便宜的好用。
但是買的時候注意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在自己可以接受的價格內選擇最好的。
六、買一瓶喜歡的香水
有些人不喜歡香水,覺得味道太刺激,那可以選擇清淡一點的味道。
香水不一定要噴在身上,衣櫃里、床邊、屋裡都可以噴一下,忙碌的一天過去回到家中,到處都是自己喜歡的味道,也是幸福的一種。
七、扔掉變形變色的內衣襪子
貼身的衣物要買舒服的,穿久的內衣對身體不好,而且變形後穿上會不舒服,導致一整天心情不好。
好看的襪子會讓人開心。
八、不要經常熬夜玩手機
等不到的信息就不要等了。
玩不夠的游戲明天也可以玩。
看不完的小說以後也可以看。
總之,不要把時間只浪費在今晚,熬夜傷身,而且會影響第二天的狀態。
不要做一個沒有主見的人。
要做一個有原則的人,忠於自己,信於自己,誠於自身,別為了遷就他人而委屈了自己。
十、做一件你特別想做的事
沒有什麼比滿足自己更幸福的了。
去見你想見的人,去看你想看的風景,去追你想追的人。
趁著青春正好,趁著微風不噪,趁著還沒有後悔,大膽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當然,違法的事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