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幸福指數的定義是什麼
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幸福指數,就是衡量民眾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 「幸福指數」的概念起源於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國王提出並付諸實踐的。20多年來,在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南亞小國不丹,國民總體生活得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近年來,美國、英國、荷蘭、日本等發達國家都開始了幸福指數的研究,並創設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數。 百姓幸福指數與GDP一樣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監控經濟社會運行態勢;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眾的生活滿意度。可以說,作為最重要的非經濟因素,它是社會運行狀況和民眾生活狀態的「晴雨表」,也是社會發展和民心向背的「風向標」。 幸福指數A類指標:涉及認知范疇的生活滿意程度,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生活質量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療狀況、教育狀況等)。B類指標:涉及情感范疇的心態和情緒愉悅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心態等。C類指標:指人際以及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程度,包括對人際交往的滿意程度、身份認同,以及個人幸福與社會和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 美國的經濟學家P.薩繆爾森提出了一個幸福方程式:效用/慾望=幸福指數。慾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它分為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慾望的滿足。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為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於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如果我們的慾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慾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效用也是一種感覺,它的大小與無完全是一種主觀感受。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慾望是求得滿足的願望,它是由一個人的觀念來決定的,每個人的慾望因觀念的不同所期望的層次不同,所以在同處一種環境中,幸福與不幸福就因人而異.所以,這個方程式得出來的結果也是因人而異的,也就是說,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不是客觀的分析。如果想評判若自己幸福不幸福,也可以用上述慾望的五個層次來劃分。這五個層次,你想達到幾層,而你目前又達到了幾層,如果你想的卻還有幾層沒有達到,那你就是個不幸福的人了。如果你達到的已經超過或者等同你目前得到的,那你就得個幸福的人。 幸福指南:1、不要以和人相比判定自己的價值,正因我們彼此有別,才使每個人顯得特別;2、不要以別人看重的標准設定自己的目標,只有你自己知道什麼最適合你;3、不要將最貼心的人和事物視若當然,牢牢把握它們,如同對待你的生命;4、不要因為沉靦過去,或憧憬未來而使生命從指縫中溜走;過好今天、把握此刻,你便活出了生命的每一天;5、不要怕遭遇種種危險,只有接受風雨的考驗,我們才能學會勇往直前;6、不要借口真愛難覓而將愛拒之門外。得到愛最快的方法是付出愛,失去愛最快的方法是對愛緊抓不放,留住愛最好的方法是為愛插上翅膀;7、不要放棄你的夢想,沒有夢想就沒有了希望,沒有希望就沒有了目標;8、不要行色匆匆地走過人生之旅,否則你不僅會忘記曾經何處,也會忘記將去何方;9、人生並非一場賽跑,人生是一次旅行,沿途每一部都應細細玩味。
影響幸福的原因:對於人的主觀幸福感的測量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為心理學的一個熱點研究領域。心理學家對於主觀幸福感的探討更多地來自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和社會老年學三個學科領域。由於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豐富內涵和表現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應該說,作為社會心理體系一個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收入水平等;社會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質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別、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權利、參與機會等。
此外,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時點與時段,等等。在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諸多因素和層面之間的密切聯系中,以下幾點是十分獨特而重要的:
第一,心理參照系。就社會層面而言,其成員的幸福感將受到他們心理參照系的重大影響,例如在一個封閉社會中,由於缺乏與其他社會之間的比照,盡管這個社會的物質發展水平不高,但由於心理守常和習慣定勢的作用,其成員便可能知足常樂,表現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個處在開放之初的社會,面對外來發達社會的各種沖擊,開始了外在參照,因此,其成員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現下降之勢,因為此時他們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創傷。
第二,成就動機程度。人們的成就需要決定他們的成就動機程度,成就動機程度又決定其預期抱負目標。其中人們對於自身成就的意識水平是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便會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則不會有幸福感可言。
第三,本體安全感。它指的是,個人對於自我認同的連續性、對於所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表現出的信心。這種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對於形成個體的信任感是極其重要的,而對於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個體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個體抵禦焦慮並產生主觀幸福感的基礎。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時與其經濟狀況或收入水平之間並未呈現出簡單的正相關系,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經濟狀況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卻不低,而有些百萬富翁卻整日憂心忡忡。
因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中國人的幸福感在過去10年中先升後降,表現出與經濟發展軌跡之間的非同步性。其中主要原因在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初期,物質發展成效明顯地呈現出來,那時社會分化程度還不大,社會成員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縱向比較,與過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較容易產生滿足感。最近10年,社會結構轉型加速,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日益全面觸及深層利益,社會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貧富差距凸顯;在社會心理方面,隨著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人們需求層次日益提升,且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因此,需求能被滿足的標准相對提高了;而由於資源相對短缺和競爭加劇以及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各種壓力感大大增加,這一切都強有力地影響了人們的幸福感。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一些調查結果表明,近年來人們對社會問題的關心更傾向於與民生有關的領域,民生問題成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最關切的社會問題。這種關注重點的變化,反映了人們對於社會發展態勢的判斷。而對於民生問題關注程度的上升,尤其反映了體制改革與社會發展正在對人們的生存條件和生活質量產生最強有力的影響。這一切極其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本體安全感,即具體表現為對社會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強,從而影響到人們的幸福感。 全球幸福指數排名:英國「新經濟基金」組織近日公布了2009年度《幸福星球報告》,哥斯大黎加榮膺世界最幸福、最環保的國家。中國內地排名第20位,中國香港則位列第84位,美國排在114位,幸福指數比伊拉克及伊朗都更低。 前10名國家中有9個來自拉美。其中哥斯大黎加高居榜首,人民對生活滿意度為8.5分(最高10分,即85%的居民滿意),幸福指數則有76.1分,遠遠拋離第2名的多米尼加。越南排名第5位,是前10名內唯一的非拉美國家。
經合組織成員國的狀況比上世紀60年代還惡劣,因為雖然預期壽命和幸福感增加了,但幅度遠不及對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的增幅。其中美國、中國內地及印度整體評分均遜於20年前。但相對污染度高達9.4分、排第114位的美國,中國內地污染度只有2.1分,故能躋身前20名。香港居民預期壽命達81.9歲,滿意度也有7.2分,污染度卻有5.7分,因此只排在第84位。 辛巴威由於預期壽命及滿意度均低於其他發展中或發達國家,故位列榜尾。
什麼是幸福
"新經濟基金"成員馬克斯說,"幸福星球指數"有助推動大國觀念轉變,發達國家政府應放棄將幸福感與不考慮環境代價的宏觀經濟數字聯系一起的做法,而應將注意力集中在"長久、幸福和有意義"的生活和福利上。
幸福標准
報告對全球143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幸福星球指數"的排名,衡量標準是根據各地公民的預期壽命、對生活的滿意度計算,但也考慮各地人均消耗資源量。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越高,排名越低,故排名較前的幾乎都是中小型國家。
㈡ 我們每個人都在說的幸福指數是什麼
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成員的幸福感將受到他們心理參照系的重大影響,由於心理守常和習慣定勢的作用,其成員便可能知足常樂,表現出不低的幸福感。成就需要決定他們的成就動機程度,成就動機程度又決定其預期抱負目標。人的幸福感有時與其經濟狀況或收入水平之間並未呈現出簡單的正相關系,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經濟狀況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卻不低,而有些百萬富翁卻整日憂心忡忡。上海交大海外教育管理學院會教給你最全面的幸福指數。
㈢ 國民幸福指數是什麼意思
國民幸福指數,是指反映國民生活質量和幸福程度的指標。1970年不丹國王首先提出國民幸福總值GNH的概念。它是針對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標不能反映國民的生活質量,不能測度國民的幸福程度,不能反映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提出的。
GNH這一指標體系包括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大方面。美國心理學家卡尼曼與普林斯頓大學的艾倫·克魯格從2006年起編制國民幸福指數。由四級指標體系構成:社會健康指數、社會福利指數、社會文明指數、生態環境指數。
每一級指標體系中都由若干個指標構成,指數的計算採用加權平均法。國民幸福指數的提出對於轉變發展的觀念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它不能完全表徵和度量經濟發展狀況。
是北京工商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季鑄教授整理的概念。
(3)我的幸福指數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全球最幸福國家排名榜在2005至2009年間,訪問來自155個國家及地區數千名受訪者,讓他們將自己的生活滿意程度,以1至10評分,得出「人生評估」幸福指數。指數高的人屬「生活如意者」,其它則為「處身逆境者」及「飽受折磨者」。
研究人員根據每國「生活如意者」所佔百分比,得出排名。此外,受訪者又被問及之前一日的幸福程度,如是否休息足夠、受尊重、遠離病痛及是否有益智消遣等,得出「每日體驗」幸福指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民幸福指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球最幸福國家排名榜
㈣ 幸福指數瞬間飈到100 是什麼意思
就是這個人感覺特別的開心,生活特別滿意,沒有任何不滿足的地方。
幸福每個人都不一樣,幸福由心出發。
我認為幸福是:
家人的關心,體諒,朋友的健康,快樂。
心裡感覺開心就是幸福
㈤ 我國人民的幸福指數是多少
幸福指數5.1242020年3月20日,是“國際幸福日”,聯合國發布了2020年《全球幸福報告》,從該報告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人民的幸福指數是5.124,在來自156個國家的調查數據排名第94位。幸福指數評分標准從所有國家的人均實際GDP、社會支持、健康預期壽命、自由度等多方面進行評選,滿分是10分。此次報告中,芬蘭依然穩居榜首的位置,幸福指數為7.809,而丹麥、瑞士、冰島緊跟其後,幸福指數都在7.5以上。
2、就業壓力大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很多生產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都在實行改革,採用先進的技術或者引起先進的設備,這樣可以大大節省人工的投入,可以節省成本,而中國每年步入社會就業的人不斷增加,尤其大學畢業生不斷增多,面對的就業壓力就非常大。
3、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假期少
中國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世界聞名,這是因為中國勞動者在工作時間上是很長的,很多人一個月只有兩天休息,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在上班,而且平均每天的上班時間在10小時。很多人雖說是雙休的工作,但經常在加班加點,工作強度很大。這樣一年下來,中國人的假期真的少得可憐,別說出去旅遊放鬆心情了,連回老家陪伴家人的時間都少得可憐,幸福感自然高不了。
4、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
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也是中國人民幸福指數偏低的一個原因。在中國,每逢節假日,火車、高鐵一票難求,而自駕回家又堵成長龍,生活在城市裡,平常上下班也都是堵得多。另外,在醫療、公共環境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很多人不能安居樂業,幸福指數一直無法提高。
㈥ 幸福指數是什麼意思
「幸福指數是衡量人們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即人們的幸福感的一種指數。」
不同的人對幸福感的理解和詮釋不同,比如市民小王說:「幸福就是工資再高一點,晚上少加班。」
專家認為,幸福感可以理解為滿意感、快樂感和價值感的有機統一。
事實上,幸福指數的含義遠不止幸福感,它還包含民眾所擁有的外部生存環境和自身發展條件。例如,「非典」曾讓人們的幸福指數下跌,「神五」成功發射則提高了幸福指數。又如,生活在空氣污染指數低的城市,就相對幸福。
㈦ 幸福指數的三大要素是什麼
幸福有三個要素:物質、精神、人際關系,缺一不可。
1、物質基礎
在解決溫飽前,真的是越有錢幸福感越強烈。貧賤夫妻百事哀,說的也是物質貧乏會破壞幸福感。但在達到一定的物質基礎後,錢的增減並不會再給人帶來更多的快樂。畢竟人所需不過一間房、一簞食,一瓢飲,再怎麼鬧也鬧不出什麼新鮮花樣了。
我認識的一位有幾棟樓收租的房東的兒子,每天上下班都看他癱坐在門口玩游戲,日復一日,雙目無神,滿臉疲憊,連空氣都充斥著無聊與空虛,也不知道他幸不幸福。
2、精神享受
精神享受是對抗無聊與空虛的神丹妙葯,人生漫長、流年似水,我們要在這日復一日中看見那些細小的美,日出日落,雲卷雲舒,秋去冬來。
或是在電影、小說、音樂、藝術中,去感受人生悲喜,去學會面對生老病死。人人在宇宙中皆如微塵,心裡的孤獨有黑洞那麼大。
我們只有在歷代精神的浩瀚星海里,找到自己的宇宙,尋求平靜與幸福的可能。
3、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最主要的是親情、愛情、友情。家是我們的根,只有根基穩了,我們才能無所顧忌地往前沖,向上飛,因為跌落下來也會有人接著,他們就是我們 背後的家人。親情與血緣的力量一直流淌在我們的骨子裡,把我們緊緊聯系在一起。
而愛情,是生而為人最美好的一個夢。我們最劇烈的心跳、浪漫、幻想,都是愛情帶給我們的。「只要還能發自內心地愛一個人,人生就還有希望。」友情也同樣重要,它是我們能自由選擇的最接近家人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