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戀愛的幸福感呢你有哪些理解
關於戀愛當中的幸福感,其實也就是安全感的另外一種說法,所以說我們在戀愛的時候,一方面能夠在戀愛的關系當中信任對方,能夠感受到安全感,對於我們自身來說就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下面就讓我們具體來看一看吧。
如果你選擇愛一個人,就請好好的愛這個人,不要讓對方失望,因為我們會發現大多數分手的戀愛通常是在一次一次的失望積攢的,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像一個炸彈一樣,最後會突然爆炸,所以說要好好的經營一段關系。
⑵ 幸福感是什麼意思
幸福千百年來一直是哲學所探討的終極問題,而從應用心理學的層面出發,探討「幸福」則更多的是為了幫助提高人們日常生活水平。我會以馬丁·賽里格曼的《幸福五部曲》和他主張的構成幸福的五大元素為基礎,來講講如何提高幸福感。
賽里格曼所指的構成幸福的五大元素分別是積極情緒、投入、良好的人際關系、意義和目的、積極的成就。
一、積極情緒
首先,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s - pleasure),也就是心情的愉悅,可以劃分為三個強度:
高等強度:狂喜、興奮、快感
中等強度:奔放、活潑、歡喜
低等強度:舒適、和諧、放鬆
大多數情況下,愉悅來自於感官上的享受,比如暴雨天的一杯暖咖啡、健身後的一個熱水澡、久違了的一碗牛肉麵、考試前的周傑倫演唱會等等。但是,伴隨著快速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學習壓力,人們常常忽略了這些相對來說可以比較輕松獲取的「小確幸」,甚至失去了感知愉悅的能力,也就於是導致了我們常說的「水逆期」、「最近有點喪」。進行一些「正念」 (mindfulness)的練習,例如冥想(meditation),可以起到很好的抗焦慮和抗抑鬱效果。
然而,這種來源於感官的愉悅是短暫且有習慣性(habituation)的,通俗來說就是我們會逐漸適應這種愉悅的存在,開始覺得「這有什麼好開心的,見怪不怪了」。比如久違的一碗牛肉麵可以帶來積極的情緒,但如果天天都有牛肉麵吃,這也就無法再成為我們「快樂的源泉」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習慣化的過程所帶來的快感缺失很可能過度激活人腦的獎賞機制,造成成癮行為。
二、 投入
第二個幸福元素,賽里格曼定義為投入(engagement - gratification),詳細來說就是通過具有創造性的投入施展個人的美德和優勢,以此獲得滿足的過程。
在參與像畫畫、寫作、運動、閱讀等能收到及時反饋和內容呈現的活動時,人們更傾向於有目標地行動,注意力集中,產生掌控感和忘我的感覺。
中東心理學家希斯贊特米哈伊認為,當人們十分投入於一件事而感覺時間停止時,他們就處於「心流」(flow)狀態。比起上一段提到的來源於生理感官滿足的、淺層次的積極情緒,心流的狀態更加深層次,專注於心理上的成長,它所帶來的滿足感也會更加長久地停留在記憶中。繼續拿牛肉麵來舉例,如果自己親手下一碗牛肉麵,那麼我們最終獲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會比去飯店裡更多,更持久。
三、人際關系
其次,良好的人際關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這不僅僅是指不僅僅從工作、學習發展出的社交關系,而是在生活當中有人真正的關心你,讓你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無法從積極的人際關系中獲取幸福感,也是長期獨居或是追求極端自由的人容易抑鬱,甚至人格障礙的原因之一。
一個哈佛大學長達70年的跟蹤研究發現,家庭經濟地位、社會階級、社交能力、是否性格外向等我們看重的特點往往並不會對幸福感造成太大影響。
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青年時期就建立親密關系的人才更能提高自身幸福感,這些良好的人際關系所帶給我們的愛和溫暖,也影響著我們面對困難時的應對機制。
對於留學生來說,除了融入本國學生的團體以獲得文化認同感,並更輕易地建立親密關系外,參加一些跨文化社團,接觸更多來自不同種族背景的人群更是起到了幫助作用。
相反的,面對消極的人際關系,美國DSM 5指出,「跟誰都處不好」的狀態可能意味著潛在人格障礙的問題,建議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干預。
四、意義和目的
第四個元素,意義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即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目的,是一個哲學和應用心理學相結合的議題,也是大部分留學生所在年齡段常思考並有諸多困惑的問題。
奧地利猶太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從人間煉獄般的集中營倖存後,結合自己的心理學知識,對生命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將實現意義的道路劃分為創造的意義、體驗的意義、痛苦的意義。
創造的意義與前文的「投入」以及「心流」理論含義一致,技藝精神和對於工作精益求精的過程能夠充實人生,賦予生命更多的的意義。
⑶ 能說說你的幸福感來源嗎
怎麼說呢,說到讓我們感到幸福的事——幸福的感覺,那真是五花八門,每個人對幸福感的界定都是不一樣的,幸福,它是一種感覺,一種心理與精神上的追求,、幸福大約是50%的遺傳,10%的環境,以及約40%的選擇所構成的,幸福是可以傳染的,如果你擁有一個快樂的朋友,那麼你的幸福感會增加15%。
幸福感,是在解決溫飽,全面小康後 社會 上比較熱門的話題,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拜訪節目問,「你幸福嗎」等等之類,由此可見幸福是現在 社會 人人都想追求的一種東西,因為不再為生理上的感覺來付出精力了(不會餓肚子了)那麼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種感覺,和人的慾望有很大關系。
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對有的人來說,擁有充足的儲蓄是幸福。有錢,你才可以隨心所欲,想買就買:豪宅, 美食 ,華服,靚車, 娛樂 ,合理即可消費。有的人覺得擁有 健康 的身體,每天開開心心,能跑能跳,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無病無災,就是最大的幸福,每個人的幸福感都不一樣。
幸福感作為人類的一種 情感 ,主要是基於滿足感和安全感所產生的情緒, 如果你是平凡的人,你可以通過修煉內心、減少慾望,不掙不搶,淡漠名利來獲得幸福。如果你是傑出者,你可以通過進取拼搏,獲得事業的成功,進而,獲得更高層次的幸福。 幸福感的來源是要好好的待自己。幸福感的最大來源就是和朋友、家人相聚的美好時光。
個人意見,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提出不同,一起探討交流。
謝謝
首先,幸福感來源於穩定、安全的關系。 我們每個人處在這個世界當中,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島,都發生著與別人與事物有著各種各樣的聯系,這就是關系,比如說我們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與愛人之間的夫妻的關系,與同事之間的同事關系與朋友之間的朋友關系……假設說我們的關系系統,支持比較強大和諧,友好溫暖,那我們就容易感受到幸福,它也是我們幸福感的主要的來源。
第二,我們的幸福感還要來源於我們對幸福的感受能力 。如果我們的思維是消極的,對於所得到的事物,沒有一種感恩之心,珍重之心,即便我們擁有很多的幸運幸福,你也是感受不到的感受不到等於沒有擁有。
同時呢,幸福感也是一種觀念。 很多人說,他是幸福的,我是不幸福的,這樣的說法本身其實就是一種錯誤。幸福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培養自己的積極陽光的心態,不斷的提升自己對幸福的敏銳度,來讓自己達到對幸福的感受力,同時呢,我們也通過積極的幫助別人,關心別人,贊美別人,積極的向別人學習,來改善我們與周圍人的關系,如此,我們才更能夠擁有幸福。
對我來說幸福感其實很簡單:
1.與丈夫過七年之癢依舊如膠似漆,一個IT男,永遠不喜歡外面的花花世界;
2.為了照顧家庭不富裕的他,結婚我拒絕索要彩禮。他用他僅有的積蓄和父母僅有的供給,在我們婚前付了一套房子首付,那套房子,加了我的名字!婚後,我們共同的存款僅剩一萬塊,卻生活的很幸福!
3.我為他生了可愛的寶寶,產後的每一天,他都盡心盡力照顧寶寶,即便我天天躺床上玩兒手機!彷彿他是娘,我是爹!
4.寶寶擁有著來自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姑姑舅舅無數的愛,即便我們給不了寶寶多少優越的物資,但是我們給予了他全部的愛。我們家庭和睦,幸福美滿!
5.北漂多年,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償還房貸的情況下買了SUV,日子不在緊巴巴,恰好,存款後面的0也越來越多!
幸福就是愛對方多一點,計較少一點,白手起家,努力奮斗,沒有轟轟烈烈刻苦銘心,其實,生活中的每一件小時都充滿了幸福感!
我的幸福感是,父母非常 健康 ,家庭非常和睦,有個非常愛我的老婆,還有兩個非常懂事的女兒,當她們笑著說爸爸,你要開家長會了去學校給我們班當模範家長演講了,你不知道我有多高興,感覺全世界都是我的,在家把演講稿寫了快10變了,最終還是沒用上。換身衣服,早早就等著,去學校我是第一個,可想我有多高興!
吃一頓 美食 不是幸福,那是開心,一直吃 美食 才是幸福。
兒女雙全也不是幸福,那隻是一時的心理滿足,兒女都有出息又孝順,那才是幸福。
工作順利也不是幸福,那隻是工作的一種狀態,實現自我價值了,那才是幸福!
人要有幸福感,首先要善於發現。你不拿你的優勢對比別人的劣勢,而光用自己的劣勢對比別人的優勢,你永遠也感受不到幸福感。
再次,要善於滿足。不和別人比,只和自己以前比。以前吃不起雞蛋,現在天天能吃雞蛋了就是幸福。
我的幸福感來自於老公對我本身的重視永遠大於其它。表現在:
1.我們有了孩子後,我老公直接給他家人說了我們就直要1個,他不想再要了。
2.對我說的是,你身體不好,不要再受罪了,有1個孩子就夠了。
3.我結婚十年了,老公冬天都不捨得我洗衣服,說水太冷,對女人不好。
4.小孩小時候基本晚上都是他帶,月子里我沒給孩子換過一片尿不濕,白天晚上都是他換的,讓我好好養身體。
5.有一次發燒,我沒發現,還是被他發現了,強制勒令在床上躺了一天,一日三餐都是他伺候我。
因而,我覺得我幸福感滿滿!
幸福其實很簡單。
首先,相愛的人在一起就是幸福。
在這茫茫人海遇到自己愛的那個人,就是一種幸福。經歷過愛情的人們都會明白,和相愛的人在一起,即使沒有大富大貴,即使沒有豪宅豪車,但是和相愛的人在一起,就會每天感受到生活的溫暖。
真正的幸福不是整天的花前月下,而是兩個人攜手在婚姻裡面共同成長,看到彼此更好的自己,憧憬著未來的美好一直攜手,去創造屬於兩個人的幸福生活。
其次,孩子們 健康 快樂就是幸福。
看著孩子們 健康 快樂長大也是一種幸福,為人父母以後,看著孩子們從出生到蹣跚學步,從牙牙學語到進入幼兒園,每個成長的瞬間都會給我們帶來一種幸福感。
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同樣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我們作為父母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我們會變得柔軟,我們會變得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再次,自己讀書寫字也是種幸福。
我們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當自己沉浸於自己的興趣愛好的時候也是一種幸福。比如我,比較喜歡讀書寫字,我就覺得當自己讀書寫字的時候,自己內心無比幸福。讀書使自己變得更加豁達和通透,寫作讓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學會感受幸福,我們在生活中就是得到幸福。你幸福嗎?
現在對於題主來說應該是充實和滿足吧。
然後具體的回答題主的問題。
你覺得學習了很幸福,並不是因為你的人生的目標和途徑僅在於此,而是因為學習給你一種充實的感覺。你覺得時間值得了、你獲得一種滿足感。
在不久的將來,你戀愛了,和ta在一起感覺很快樂,很充實很滿足。這時候你的重心已經不是學習了、甚至痛苦是期末考試,但是你也幸福了,並且是甜蜜的幸福。
還有一種奮斗的幸福。你以後工作了,選了自己喜歡的工作,每天雖然忙碌但是開心,覺得日子很充實、很滿足。
還有一種平淡的幸福,等你到了爸爸媽媽的年齡了,覺得相知相守、真實的生活很實在,也會覺得幸福的。
有一個 社會 學的基礎理論叫馬斯洛需求理論,描述的士人的需求的五個階段。什麼是幸福?需求得到滿足了就幸福,讓自己更幸福的辦法就是實現更高的需求檔次。
最底層的是生理需求,如衣食住行。我國其實多數人這個最底層的需求都沒解決好,典型就是居住,搞的人慾仙欲死,食品安全等也做的不算好,大量兩地分居的候鳥型人群,所以幸福感不強。
其次是安全需求,免於恐懼是一種幸福。這牽涉到很大的話題,治安、司法、 社會 保障、醫療保障等,我國都有不少問題,這方面幸福感也不強。
第三個是歸屬感和愛。這牽涉到對家庭、公司和 社會 的認同,宗教帶來的穩定感。我國結婚率還算挺高,說明對家庭價值普遍看重,但高速增長的離婚率,說明也和發達國家一樣,家庭價值在解體。至於公司和 社會 的認同感,普遍較低。宗教在我國其實高速發展,不過依然是野蠻發展階段,缺乏發達國家穩定溫和的宗教觀。
第四是尊重。這個檔次就比較高了,個人自尊自重就已經比較難,獲得 社會 尊重更難,需要奮斗有成才行。這點在哪都不容易。發達國家比較好的地方在於,他們的 社會 結構里,中產階級比重非常大,所以相對來說尊重和錢的關系淡了一些,獲得尊重的方式更多樣。
第五個最難,自我價值的實現。典型就是比爾蓋茨,現在就一直在搞醫療相關的慈善項目,卓有成效。另一個例子是埃隆馬斯克,他的前四個需求早就實現了,現在一直搞一些稀奇古怪的項目,就是自我實現。
想要幸福,就去好好愛親朋好友,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吧。
和父母一起喝茶
忙碌時,您會錯過很多美麗的風景。 您只是低下頭,著急或工作,卻忽略了最親近的人!
生活是一個忙碌的階段,但是無盡的未來要求我們放慢腳步,放慢腳步! 花時間陪伴父母,坐下來喝茶聊天,感受歲月的平靜!
忙碌之後,我意識到生活的樂趣並沒有那麼大。 只要我內心感受到它,就充滿了溫暖。
陪孩子玩 游戲
父母總是認為陪孩子很容易。 僅僅坐在孩子旁邊就等於完成陪伴的「任務」。
孩子純潔的眼睛永遠不會說謊,他們有多希望您放下手中的冰冷手機,一起參與他的小世界。 與您交談,與您做一些事,與您一起玩小 游戲 ……
當您放開煩躁,手機以及與孩子一起玩耍時,您和您的孩子會發笑。 您會發現,真正的幸福來自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
和朋友聊天
這是一個充滿焦慮的時代。 年輕人總是皺著眉頭,思考著今天的工作,明天的房子,過去的負擔以及對未來的擔憂。
我們留下了許多最純真的感覺,例如那些陪伴我們度過了最美麗的青春的人。 你和他們聊天多久了?
拿出手機,而微信聊天記錄保留在去年2月。 我真的很久沒有聯系了。
為什麼不預約,最誠實的一餐,喝最純凈的酒精,談論最真實的心?
忘記所有的壓力,忘記當前的時空,回到最自然的狀態,享受這種久違的幸福。
活在當下,享受此刻,心安理得地做回自己,相信每個人的生活都會充實美滿,快樂幸福。
⑷ 你覺得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指一個人自我價值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喜悅,並希望一直保持現狀的心理情緒。幸福劃分為四個維度:滿足、快樂、投入、意義。對於幸福的詮釋涉及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化學等多個學科。
1、解釋: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現有生活的滿足感,並希望保持現有狀態的穩定心情。
2、《啟蒙文》定義:幸福是人的精神(意識)對自我進行覺知時的滿意狀態。
3、新釋:幸福存在於差異化中。差異化的存在,不僅是合理合情的,而且是一門大學問,從人類認知學角度看,它就是產生幸福感的源泉。
(4)你說幸福感是什麼擴展閱讀:
哲學的觀點:
1、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認為,人類比起「活著」,更應該重視和正確認識「好好活著」這一概念。
2、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馬可倫理學」中說,幸福是所有人所追求的目標;其特徵便是幸福本身即為人的終極目標,也就是說幸福不會成為實現其他目標的手段。換句話說,追求幸福的行為本身即是至善,是一種自足並且永遠的狀態。
而相反,通過實際生活中具體生活活動所產生的快樂則是缺乏安定性和永久性的。這即是亞里士多德的幸福主義。亞里士多德同時認為,幸福可以通過發展人類靈魂的固有形態的理性而實現,也可通過實踐政治而來。
⑸ 什麼是幸福感
關於「幸福」的定義五花八門。《現代漢語詞典》對幸福的解釋是:使人心情舒暢和愉悅的事情或境遇,或形容人稱心如意。如此看來,幸福就是快樂,就是滿足。這么說,幸福是很容易獲得的,可真的那麼簡單嗎?
心理學家並不直接研究「幸福」,而是研究人們的「幸福感」,即個人對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觀感受和評價。而關於幸福感的具體內容和評價指標又是以「生活滿意度」為衡量標準的。專家們讓一個人對自己生活中各個方面(經濟收入、環境、居住、健康、情緒、婚戀情感、人際關系、職業發展、自尊自信、社會保障等)的滿意度進行評價,最後綜合起來的評分就代表了這個人的幸福感水平。可見,幸福就是對一個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綜合評價。每個人都有需要,也應該具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自己需要的能力,這么來看,要得到幸福並不難,但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總是找不到幸福呢?
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卻並不容易。相當多的人不了解自己的需要,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當然無論怎樣努力也得不到快樂和滿足,更談不上幸福
⑹ 幸福是怎樣的感覺
幸福是一種自我需求得到滿足以後的喜悅並希望一直保持現狀的心理狀態。
首先幸福是一種心理上的感覺,就像炎炎夏日你有一杯冷飲,或者冰天雪地里你有一杯熱茶時,你的需要得到滿足後的那種喜悅就是幸福。
很多時候讓你感覺到幸福都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家人朋友讓你覺得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滿足的一種小確幸。
比如天冷的時候愛人提醒你添衣蓋被,上班之前有人親手為你做了早餐,睡覺之前愛人給你了一個吻並且和你說晚安,這些細節都足以讓你感覺到幸福。
其實幸福看不到也摸不著,更多的就是來源於自己心靈上的滿足,只有知道自己真實的需要並且懂得如何滿足自我需求的人才能長久地擁有幸福。
這是幸福的第一個理解。
二、幸福是一種體會
幸福是生活平順,家人健康,事業有成,孩子上進的一種自我體驗。
幸福是一種體會,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幸福的人都一樣,不幸的人才各有各的不幸。
所以大部分幸福的標准都很類似,父母親人身體健康,孩子上進勤奮,工作順心,經濟富裕,這是很多人都想要的幸福。
換言之,如果你正處在上面所說的那些環境中,在別人看來你就是屬於幸福的那一群人。
但這樣的幸福是一種體會,只有身在其中並且發現它的難能可貴才懂得這樣的幸福,才知道這樣的平淡生活是多麼的珍貴和難得,我想這也是幸福的一種理解。
三、幸福是一種心境
幸福是順其自然,知足常樂,心態良好,積極向上的一種狀態。
都說知足者常樂,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很多人的幸福都是建立在和別人的對比中而產生的心理上的優越感。
比如鄰居家的小孩得了前三名,很多人就想要求自己的小孩得到第一名,比如親戚創業賺了幾萬塊,又有人要求自己的老公升職加薪月入幾萬,這種暗自的比較,偶爾一點無傷大雅,還能讓自己擁有前進的動力
⑺ 你的幸福感來自哪裡
說到幸福感,其實可以來源於很多方面,包括收獲愛情,事業有成,學業有成,或者是家庭生活和睦相處等等。
對於我來說,我覺得我目前的幸福感就來源於我有一個很好的女朋友,雖然我們是異地戀,但是我們到現在都一直處於熱戀中。我覺得她就是我每天的幸福源泉。
早上上班後,位於不同城市的我們,就會先問對方,有沒有吃早餐,其實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問候,但是我覺得,也真是這普通的問候,就能讓彼此都知道,對方是很在乎你的。然後上班的時候,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就會通過微信聊天互相分享。
到了中午的時候,就會問中午點什麼外賣(時間不多,所以基本沒自己做飯,都是點外賣),然後還會提醒說什麼熱氣的時候不能吃炸雞薯條或者是一些熱氣的東西等等。
然後下午下班就會互相提醒回去的路上要小心點,回去之後記得先去吃晚餐什麼的。到了差不多八點多九點的時候,我們就會視頻聊天。雖然有時一天工作下來,人真的會很累,不過每天晚上一到視頻時間,我就覺得是我一天最幸福的一段時間,畢竟可以看到她,雖然只是通過屏幕看到,不過也已經很滿足了。
所以我覺得,目前的我,最幸福的幸福感,就是來自於我的女朋友,當然肯定還會有其他幸福感的來源,不管怎樣,幸福都是不知不覺就會來臨的,做好准備迎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