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怎麼培養有幸福感的孩子

怎麼培養有幸福感的孩子

發布時間:2023-03-09 21:39:18

⑴ 培養一個內心強大,擁有幸福感的孩子,父母只需做到哪幾點

培養一個內心強大,擁有幸福感的孩子,父母只需做到:如果一個爸爸媽媽要給孩子的內心更豐富得話,最先就要給孩子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會出現不好的現象,爸爸媽媽一定要及時去改善小孩,讓兒童發生一種好的情況。有一些孩子小的時候較為痛楚,父母可以適當去幫孩子做一下調節,讓兒童感到十分幸福。有一些孩子小的時候常常很苦惱,家長一定要及時地去幫孩子緩解一下孩子的壓力。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應積極主動地面對孩子,不能讓孩子發生負面的情緒,小孩一旦出現負面的情緒,爸媽也一定要及時努力改變小孩,讓孩子有一個積極面對的心態。孩子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正確引導,要讓孩子明白該應對什麼樣的事。

⑵ 怎樣就可以培養出幸福指數高的孩子

序言:很多家長都想培養出幸福指數高的孩子,那麼小編建議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一定要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讓孩子擁有安全感,這樣孩子才能夠變得更加的自信和勇敢。父母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要一味的強迫孩子,我們要讓孩子在有愛的家庭氛圍中成長。這樣孩子才能夠變得更加幸福,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愛孩子的方式,不要給孩子過量的愛。

⑶ 如何養出一個心中有愛、眼裡有光、幸福感爆棚的孩子呢需做到哪幾點

養出一個心中有愛、眼裡有光、幸福感爆棚的孩子:父母要重視以身作則,父母必須做到擅於出現未知錯誤,父母一定要引導孩子更改不正確,家長應鼓勵孩子有愛的心理狀態,要給孩子多點耐心,父母要懂得發現孩子出色。家長應教會孩子學會分享,生存在社會上,每個人並不是單獨存有的,是和一個團體存有,所以一定要寬以待人看待他人,不必接納別人,要寬容別人,積極的去愛他人。爸媽的性情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如果家長心裡不暖心的話,那樣對待孩子就不會溫馨,孩子的性格中最溫暖的要素便會非常少。爸爸媽媽假如是溫暖的人,那樣他們的行為中便要帶著溫暖,那樣孩子也會在和父母的相處過程中感受溫暖,並學好溫暖地跟別人共處。因此,想讓孩子溫馨,父母要變成一個溫暖的人。

家長應該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提升自我約束能力,這會對他以後的發展尤為重要。在孩子們食物睡眠質量上,家長應該使他更為單獨。比如,給他決定廚具,他能夠自己吃飯,晚上能一個人睡覺。此外,良好的衛生習慣對小孩也相當重要。勤洗手,每日早晚刷牙是孩子們要學習的事。

⑷ 家長如何才能使孩子更幸福

謝謝信任!

如何使孩子更幸福,我覺得這是所有父母畢生的必修課,也是一輩子最大的願望!

其實我覺得孩子的幸福感很強,尤其小的時候,那就更容易滿足了,一個玩具,一份 美食 ,一次痛快的玩耍都可以讓他很幸福!但這種幸福往往比較短暫,存活不了多久!

所以我覺得真正是要讓孩子自己擁有幸福的能力!

這種幸福能力的養成一般有幾個方面,

1,只有自己幸福了才能傳遞幸福給別人,所以父母首先要自己幸福,調整好心態,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計較的少!只要這個家溫馨了,有愛了,孩子才能體驗到幸福的感覺!

2,孩子內心的聲音,表面看來現在孩子都很幸福,大部分都條件優越,吃喝不愁,但他們內心真的快樂嗎?我覺得不一定,很多孩子一到周末假期就被機械性拉著到這上課,到那補習,完全沒有自己時間,可想而知孩子得內心是多麼郁悶。這點上我覺得還是我們小時候更幸福一點,可以無憂無慮的各種野!現在孩子是物質生活幸福,精神生活實則較為悲慘!

3,通過自己努力,讓自己變得強大和優秀,只要自己優秀了,才能充分自信,才會有更多的成就感,這種通過自身努力取得成功一定會給自己帶來幸福的!

4,人無完人,學會坦然接受一些不完美,以至於不讓自己很痛苦,慢慢心態平和了 ,幸福感也就強烈了!

5,學會助人,學會感恩,這些發自肺腑的單純的真情實感讀可以讓其感受到快樂和幸福!

讓孩子擁有自我幸福的能力,就是讓其內心永遠陽光燦爛,過得充實和從容,做些自己喜歡又有價值的事情。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幸福的!記得多微笑哈!

用前不久寫的一篇《能共情才是彼此最大的福》作答吧。

早上一睜眼,就被大學同學群里「上海17歲的花季少年跳下高架橋身亡」消息的討論刷屏了。

學習上咱雖然總是不求甚解。但,咱是個八婆啊,八卦起來尤喜刨根問底兒。看了群里的抖音小視頻,又殺到微博捋著時間線反著找昨晚睡覺以後遺漏的蛛絲馬跡。

於是看到@新浪視頻的官微報道「4月17日晚10時左右,上海盧浦大橋發生一起跳橋事故。據調查,跳橋者為17歲在校高二男生,經120確認當場死亡。其母講述,當她駕車行駛到盧浦大橋時,與兒子因在校同學矛盾發生口角,其子突然跑出車門跳下大橋,女子追逐不及,悲劇發生。」

看到@安定醫院的郝醫生說「輕生的視頻真的很令人心痛。很多人指責孩子心理承受力差,我認為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完整視頻里有一個畫面,是母親置(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於不顧,將車停在路中央,站在車外和後排的孩子說話,關上門後孩子奪門而出。他們之間的對話內容應該不難猜到,由此可見孩子做出這樣的行為,肯定有一段時間甚至長期的情緒積累。」

微博里的相關視頻已經被刪除了,只留下由此而發的近六萬條評論。

@王峻濤為此寫了一段話,應該是他和小兒子相處的日常,我蠻認同的。

「跟十幾歲的孩子尤其男孩子千萬不能吵架,得順著說。

『煩死我了,真想把學校炸了!』

答:哇,終於跟我小時候想的一樣了!(拿出手機打開地圖)來來研究一下爆破方案。你看圍牆里是辦公樓,圍牆外這是7-11,那是拉麵館,尤其拉麵館那服務員女生,每次你一進門就喊你哥的,不能炸他們吧…喂別走呀,做作業急什麼。

『你要是還留在香港就好了,我就能當古惑仔了。』

答:還真是,我也可以當一次古惑仔他爹了。這應該可以填補一下港片空白,他們沒怎麼拍過古惑仔的爹…你怎麼又回房間?別走呀,我們探討一下古惑仔的爹應該怎麼演。

吵得起來才怪。」

因為這是我喜歡的做家長的應有的對娃態度,我自己一直也是如此執行的。

女兒高中的時候,每每學累了或在班級被「群毆」了回家總是要嘰歪嘰歪的。她說「我不想考大學了」的時候,我都會答「好,那我們也去上個職業技術學院吧。壓力沒現在這么大,而且現在藍領還挺緊俏的,好好乾收入可不低呢,別人高中畢業你都可以拿工資給家裡減負啦!」

孩子有負面情緒或者在外面受了委屈,並不需要家長再接著說教,有他們還不懂的道理嗎?他們就是想宣洩一下,給不良情緒找個出口。多安撫或巧妙幫他化解就好了,之後孩子還不是該怎麼努力怎麼努力,該干什麼就干什麼去了。

所以@青菀啊說「你在外面受了委屈,以為可以得到家人安慰。他卻理智客觀地告訴你:找找自己的原因。心死瞬間,大多在此刻。」「只不過是當人父母,何必那麼傲慢。如果你有孩子請一定記得:信任他,傾聽他,和他交流,在意他在意的事,避開他痛苦的事,多做讓他開心的事,一起解決他想解決的事。這不是溺愛,是他生而為人的底色:愛與信任。 」

做肯與孩子共情的父母,才能有肯與父母共情的孩子。肯共情、能共情才是彼此最大的福。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

子孫不如我,要錢有何用

——林則徐

父母能給予的,不僅僅是金錢,優秀的父母要給孩子五大能力,愛上學習,走向卓越!

一大能力:偉大夢想:

孩子成才的兩個方法:a有一個偉大的母親,b有一個偉大的教練;要想要孩子有偉大夢想,必須給孩子心裡裝個人,讓這個人影響他/她前行;要想讓孩子成績好,成就大事業,必須讓孩子從小多見大世面、大人物。樹立夢想目標

二大能力:強大的自我

說的是抗打擊、抗挫折能力,自信心

在孩子18歲之前經歷各種各樣的失敗和挫折。

三大能力:領導力

a、胸懷-父母的胸懷決定了孩子的胸懷(捨得、大氣、分享)

b、經歷-孩子經歷了什麼、體驗了什麼,對他將來的發展很重要,所有的自信源自於體驗!

C 、領袖氣質

四大能力:公眾演說(口才)

——孩子入 社會 之前必須學會。

會演講的孩子永遠不會自卑。

會說話的孩子永遠比別人的機會多一百倍(要有亮相的本事)

五大能力:感恩孝道

言傳身教,家族的興旺從父母的覺醒開始!

幸福是一種感受,幸福無法給予,而是用心去感受才知道是幸福。

孩子都是非常純真的,孩子幸福不是需要父母給予多少錢財,而是需要:

1、常陪孩子一起度過,工作在忙也要擠出時間來陪孩子吃吃飯、聊聊天、玩一玩、或者讓孩子幫點忙,製造愉快的氣氛,對孩子們來說那都是滿滿的幸福。

2、常陪孩子聊聊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對父母或祖輩小時候是怎麼樣,對比現在他自己的怎麼,他們會更有彈性的把握自己的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更容易緩解壓力。

3、多帶孩子參與社交活動,孩子參與更多社交可以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人群,多了解形形色色的人,增加孩子們的人社圈

4、給予給到權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讓孩子們不斷的嘗試,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不要太在意結果的完美,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敢於面對困難和挑戰,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能力和自信。

幸福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就是給孩子一座金山銀山,孩子也不會快樂和幸福,有時候吃粗茶淡飯,也是很幸福滿足的!

孩子從小能得到父愛和母愛,能得到陪伴,童年過的開心快樂,有一個和睦的家庭,相愛的父母,良好的家庭氛圍,懂教育的父母,家風必須得好,這樣的環境之下才能培養出一個有愛心,善良,正能量的孩子!

「幸福感」這個詞其實說來有些虛,大人很多時候都在追問「如何獲得幸福」這樣的問題,更不用孩子們了。一是孩子們並不真正理解大人口中的幸福是什麼意思,二是孩子們想要的幸福通常與我們大人認為的並不一樣。不信你現在就問問你家的孩子,「什麼時候你感覺最幸福啊?」,答案肯定是在玩耍的時候,吃好吃的時候,和最愛的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我家就總是說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和最愛的媽媽,一家人(包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都在一起。

每當這個時候,家裡的老人就是會覺得娃真懂事,或者真會說話。娃就會說更多大人們愛聽的話,一家人都會洋溢著笑聲。所以對我而言,這個時候就是家長感覺到幸福,孩子也感覺到幸福的時刻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 要增加孩子的幸福感,應該先從增加家長對幸福的感知能力開始。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雖然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父母永遠是一份現學現賣的手藝,還要隨時注意調整方式與方法。孩子很多時候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說這個孩子是集齊了爸爸媽媽的優點,將來肯定出息;或者說遺傳了爸爸或爸爸的長相,長大不會丑;脾氣和爸爸還是媽媽更像,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所以我個人認為, 要增加孩子的幸福感,應該從做好稱職的父母開始。

家長可以從物質條件、有效陪伴、保持溝通、增加親子關系等各方面來增進孩子對「幸福」的感知能力, 尊 但不在 重孩子的情況下進行的幸福的儀式其實並不具有期待的意義 。類似的例子很多,如我家現在就是每天都要穿裙子,只要不給穿裙子,就是各種鬧騰,讓你生氣的真的是想甩她一巴掌。問了原因之後才知道,孩子想一直作為爸爸媽媽的小公主,不管爸爸媽媽在不在身邊,所以即使到了學校、到了爺爺奶奶那裡,美美的裙子就是她對自己的認可。

所以現在,每天要穿什麼衣服,我都是讓她自己做主,要是不合適的時候我會建議給加個漂亮的外套、圍巾、發飾等等,然後現在每天的辮子要怎麼扎也要聽她的了~

幸福對於不同的人而言它的答案也是不一樣的。有人覺得我擁有一輛寶馬我會覺得很幸福,有人覺得我有一輛單車我也很幸福。所以我們家長想讓孩子更幸福,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們想要的是什麼?什麼才是孩子的幸福?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最需要的其實是家人的陪伴,是父母的關心和愛,而並非是滿足孩子的一切物質需求。現在有很多家長認為滿足孩子一切的物質需求孩子就會很幸福,其實,這樣做反而會讓孩子覺得想得到什麼東西太容易,從而養成不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所以,我覺得要讓孩子更幸福,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鼓勵。

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充滿愛意的家庭,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夫妻之間出現問題盡可能的理性解決,保持家庭的完整。如果你連一個完整的家都給不了孩子,還談什麼幸福呢?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每天都有各種事情需要忙碌。但我們要明白一點,有的事情我們可以晚點做,但是孩子的成長過程錯過了就不能回頭。他3歲的時候我們應該送她上幼兒園,接他放學,而我們卻忙於工作,到了他10歲你才想送她上幼兒園,你覺得還可能嗎?孩子的童年錯過了就永遠也回不來。 不要讓孩子的童年缺少了您的愛和陪伴。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有缺點,孩子會接受我們。而我們做父母的同樣應該接受不完美的孩子,對孩子的缺點或不足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在孩子失敗的時候父母要耐心陪伴,鼓勵和開導,當孩子成功時要給予相應的鼓勵和肯定,幫助他們 建立強大的自信心。

總之,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把孩子的生活過成我們想要的樣子,畢竟那是孩子的生活。作為父母,我們要正確引導孩子,而不是去瞎指揮。明明是一個跳水世界冠軍,在我們的瞎指揮下很可能他會看見水就害怕。

作為父母,我們要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陪伴。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那麼幸福是什麼?什麼才是孩子的幸福?幸福從心理學角度上說是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一種的感覺。在孩子的眼裡,幸福就是父母的愛,父母用心的陪伴。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幸福。那麼如何做才能使孩子更幸福呢?在我看來,父母應該更多的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想想他們需要什麼,想要什麼,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去滿足他們。而不是自以為是的認為,從自己的意願出發的去愛孩子。

讓孩子更幸福,那就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首先家人應該相親相愛,和睦相處。父母關系和諧是孩子心中最大的安全感。給孩子一個安定和諧的生活環境,是幸福的前提。

2.良好的 健康 習慣,告訴孩子 健康 的身體是人生的本錢。

3.學會感恩,一個人必須要學會感恩,懂得感恩的人就懂得珍惜,懂得知足,懂得回報,懂得謙虛。

3.凡事多聽聽孩子的意見,站在孩子立場思考問題,要民主,不專制。孩子無權決定自己的事,這樣長大的孩子是沮喪的、叛逆的,更不會幸福的。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父母互諒互讓,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這種民主的家庭擁有天下最大的幸福。」

4.正確對待孩子的缺點和錯誤,要有耐心,對孩子要寬容。要做大度的父母,不自私。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不用苛求完美。孩子要擁有自己的人生,父母應該把握好自己的尺度,應該做到寬容和理解。

5.與孩子進行平等對話和感情交流,做平等的父母,不擺譜。好父母是平易近人的、誠懇的,一邊尊重孩子的主動性和獨立性,一邊又施予必要的教育和引導,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傾訴機會。了解孩子思想動態、興趣愛好、喜怒哀樂,從而走進他內心世界。這時候,孩子是幸福的。

6.要有規矩,原則,做適度的父母,不遷就。所有的教育方式都主張過猶不及,如果父母過於遷就孩子,他們就會得寸進尺,所以養育孩子要講究適度。總之,做適度的父母,要記住無規矩不成方圓,要堅決拒絕不合理的要求,不輕易承諾,承諾必兌現。

7.大家都喜歡溫暖的人,更何況孩子呢,要做溫暖的父母,不冷漠。人非聖人,孰能無過?對偶爾犯錯,並能意識到自己行為不恰當的孩子,給他一個擁抱,不過分追究。孩子這時就會感覺很幸福,他們會感謝自己有這樣的父母。

孩子的幸福其實很簡單,在日常生活中多些父母陪伴和愛,多些父母理解和支持…父母的類型決定孩子的命運,所以好的父母會讓他們感覺到幸福,他們會為有那樣的父母而感到驕傲,是那樣的父母讓他們 健康 快樂的成長。

在孩子的世界裡,在他們心中最在乎、認為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對他們的態度及感受。

「有質量的陪伴」我認為是最最核心的、影響孩子「幸福感」的方式。

「幸福感」可以表現為:

沒有天生會做完美父母的父母,也沒天生就會做完美孩子的孩子。

所以,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階段,根據不同的特點來平衡自己和孩子直接的相處方式。

嘗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如何應該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愛,真正能感受到幸福。


首先,家長要明白幸福的意義,幸福對於孩子來說是什麼。最重要的就是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孩子就擁有了幸福的能力和可能性。一個童年期沒有被幸福包圍過的孩子長大了會一直尋找幸福,而從小幸福的孩子,有些東西一直存在,不必尋找。

其次,給孩子輸入正確的價值觀。既要保證孩子現在幸福,也要保證孩子離開原生家庭長大後依然能夠幸福。這其實是大工程,我們家長所做的一切,包括教育投資都是為了孩子將來能幸福。教好孩子,讓他學好本領,將來才有爭取幸福的資本。這個也要結合我國國情,結合自身家庭情況,將能夠讓孩子幸福的因素滲透於日常的每個行為里。

⑸ 作為家長,該如何養出幸福感強的孩子呢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作為家長,該如何養出幸福感強的孩子呢?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常常抱抱小孩

如今許多父母都不曉得該怎樣去表述自身對小孩的愛,總感覺沉穩才算是較好的方式,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當小孩體會不上來源於父母愛的情況下,小孩便會越來越並沒有信心,逐漸質疑自身,因此父母一定要常常抱抱小孩或是去做一些親密無間的動作,讓寶寶感受到來源於爸爸媽媽的愛,平常還可以對寶寶說一些我喜歡你那樣的話那樣會讓寶寶感受到幸福快樂。最終父母要留意的是,非是全部物質生活上的達到,便會讓寶寶感受到幸福快樂,爸爸媽媽保證優質的守候,跟小孩開展有效溝通,那樣才讓寶寶感受到幸福快樂的。

⑹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怎麼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1、給孩子自主感。只要孩子的要求不過分。小事上,我們可以盡量滿足孩子。睡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做主的空間越大,他日後對事物的掌控感就越強。然後他的責任感也會越強。

2、給孩子歸屬感。就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愛他,尤其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這個時候你要跟他說原因,說之後該怎麼辦。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愛著他,只不過是無法認同,他現下所犯的錯誤而已。

3、給孩子價值感。培養孩子價值感的方式有很多,家長通過示弱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需要。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其實每個孩子都有想要表達自己的慾望。家長通過示弱,一方面可以孩子可以感覺到自己不被父母需要;還有就是可以鍛煉孩子自己思考的能力。

⑺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幸也是我們對孩子最大的心願,然而,其實孩子的幸福,從他還是媽媽肚子里的小胚芽開始,就已經初具雛形了。下面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一起來看下吧。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1

一位世界著名的兒童心理衛生專家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後會因不適應激烈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近年來,一種旨在提高孩子對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發達國家興起。這種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樂觀精神。

幸福既是一種外部的狀態,也是一種內在的品質。幸福狀態易來易失,如給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歡喜雀躍,但這種情緒很快就會消失。幸福的品質卻十分穩定,這是一種感覺良好和產生樂觀的素質。教育和心理衛生專家幾乎公認,對挫折的良好心態是從童年和青少年時不斷受挫和解決困難中學來的。父母和教師在培養孩子「幸福品質」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要培養出這種品質,父母應重視家庭中寬松的氛圍,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盡可能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而不應事事以自己的喜惡去強求一致。盡管有時孩子的選擇是痛苦的,但他們可從中「悟」出點道理。每一個父母都應清醒地認識到他們不可能一輩子呵護孩子,孩子最終要到社會上摔打,建立廣泛的人際關系,而這種關系是建立在子女與父母的人際關系以及父母與他人交往的基礎上的。熱情好客、待人誠懇寬容的父母對孩子有很好的影響。

在一些富裕國家,人們已深刻認識到物質條件的優厚並不是與孩子的幸福感覺成正比。在適當的物質生活保證下,要教會孩子除了物質以外,如何在內心創造一種快活的情緒。西方流行一句話叫「幸福的人過著一種平衡的生活。」許多教育家強調在「挫折教育」中應培養孩子從多方面獲得幸福的能力。只把幸福寄託在一種追求上,最終往往是痛苦的。

「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孩子對受挫的恢復力。樂觀的孩子不是沒有痛苦,而是能很快從痛苦中解脫,重新振奮。父母和家長應認真培養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2

孩子的幸福感如何建立

幸福也是我們對孩子最大的心願,然而,其實孩子的幸福,從他還是媽媽肚子里的小胚芽開始,就已經初具雛形了。

為什麼呢?因為幸福最終的歸因,就是安全感,而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又來源於父母。

因此,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不斷提升孩子的心理資本,也就成為我們每個父母都需要破解的密碼。

今天來跟我們聊聊這個問題。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從胚胎時期就開始了。

為什麼這樣說?

美國「9·11事件」一年後,有人找到一些親歷這個事件的一些孕婦,進行了調查研究。

這些孕婦在事件發生後都出現了心理問題,表現出了創傷後應激障礙(性格大變、情感麻木、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和易受驚嚇,等等)。

研究發現,她們的孩子身上也有相同心理障礙的生物學標志,而且,當時正處於孕晚期的孕婦生下的孩子,表現得尤為明顯。

也就是說,這些媽媽把當時的情緒傳遞給了還在子宮中的孩子。她們的孩子出生後,情緒比一般的孩子更為緊張,心理資本也更低一些。

所以,從備孕開始,媽媽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並讓自己保持一個穩定的心態。如果媽媽的情緒穩定,孩子也就可以合理地攝入充分的營養,並滿足情緒的發展需求。

平穩積極的情緒,對胎兒來說,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精神營養。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做胎教實際上更多的是做給媽媽的。

同樣的,孩子出生後到1歲半之前,他的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由媽媽是否健康、是否有穩定的情緒決定的。

這個時期,孩子的很多行為能力——坐、爬、走、吃、說話等等,都是一個從沒有到逐漸有的過程。

他們是那麼的弱小,需要我們全方位的照顧——餵奶,換尿布,看病……否則,他們將無法生存。

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是缺乏的,往往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在他哭的時候,我們需要無條件接納他的情緒,還要能夠判斷出他是餓了還是尿了,是需要抱抱,還是需要陪他玩……

如果孩子一哭,我們就焦慮不已,甚至打罵他,那麼他就會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他的生活環境是不安全的,他們的安全感是很難良好建立的。

所以,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安全感的人,一個幸福的人,那麼從胎兒期到一歲半,請穩定自己的情緒,並無條件地愛和呵護他。

很多媽媽問我:

「我的孩子(2歲左右)動不動就打我,脾氣特別大,他長大後會不會家暴?」

其實,這個跟家暴半毛錢的關系都沒有。如果父母雙方都沒有家暴,那麼基本上孩子也學不會家暴。

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主是要想表達自己的反抗——我不再需要你的包辦和替代了。

比如,一個2歲左右的小朋友,他努力要掙脫媽媽的懷抱,想去玩路邊的'沙子,可媽媽卻不放手,非要抱著他去看前面的小花。

這個時候,媽媽抱得越緊,孩子就越要用力掙脫。他可能還會打你,咬你,抓你,甚至還會有很暴躁的脾氣。

為什麼呢?因為媽媽這么做已經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我們說,當孩子已經有能力(這個孩子已經會走,有行為能力了)去探索世界的時候,他除了需要一個穩定的撫養環境,需要媽媽有穩定的情緒,還需要從自己的嘗試中的去獲取掌控生活的安全感。

這時,給予他們安全感的方式,就不再是全方位的照料和愛護,而是放開他的活動半徑——在保護孩子安全的情況下,盡量讓他多探索。

否則,你就會發現,孩子突然變得叛逆、不聽話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第一次叛逆」(1.5-3歲左右)。

前天,我跟女兒在我家小區的花園玩,一個5歲左右的小弟弟走過來和我女兒打招呼,問:「你在看什麼書呀」「你在哪裡上學呀」……

我女兒就跟我說:你看,這么小就是一個「撩妹小高手」了。

其實,談不上什麼「撩妹」,只是說明他有了社交的需求和能力。

你會發現,3-6歲年齡段的孩子,經常會說,「我是熊大」,「我是奧特曼」,「我是白雪公主」……他們經常沉浸在一種角色扮演的游戲當中。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已經具備了角色認知的能力,並且對規則和社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除了放開孩子的活動半徑,還要:

引導他的社交,讓他在游戲規則當中,學會禮貌、禮儀;

引導他在角色認知里,培養起責任感、語言能力、行動能力;

並且進一步培養他的生存能力,包括他做家務的能力。

也就是說,除了進一步拓寬孩子的探索領域、幫助他們認知自己和環境外,還要教導他們了解社會、人際交往的規則和禮儀,讓孩子了解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這樣,他們在環境和交往中,才會有的放矢,才會如魚得水,輕鬆快活。

這也是幫助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建立安全感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一個6歲的孩子,非常優秀。不僅成績很好,還會很多才藝,琴棋書畫都學得有模有樣。

然而,他已經開始厭學,並且要跟我探討「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一點意思都沒有」這樣沉重的話題了。

為什麼呢?

原來,他從中班開始,就在學英語,學書法、畫畫、鋼琴、圍棋等各種興趣班;到了大班,媽媽就經常帶著他到處秀——展示給別人看,他能背什麼,能寫什麼;上學前班的時候,他已經把一到三年級的課程初步學了一遍。

所以,這個孩子到了一年級,就開始不寫作業,想各式各樣的辦法去逆反。

他的父母想不明白,昔日那個聽話的神童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3到6歲的孩子處於前運算階段。具體說來,這個階段的孩子普遍對顏色、圖形很感興趣,對守恆定律能夠有充分的理解,但對文字和概念的東西不感興趣。

雖然,也有極少一部分孩子確實會對文字感興趣。但是,不管是否感興趣,都不要過度教育,不要讓孩子過早過多地去學習數學、語文等學科知識。

這種違背了孩子的發展規律的教育,本質上就是對孩子安全感的一種破壞。

比起學知識,我們這個時候更應該去做的,是最大化地讓孩子去玩,讓他有規則地玩,因為孩子有非常多的剩餘精力需要釋放出去。

否則,剩餘精力未能及時釋放出去,就會造成內傷,如同這個抑鬱的一年級的「神童」。

這是一個得不償失的結果。

曾經有一對父母通過微信,跟我控訴他們的孩子是多麼的不聽話,多麼的叛逆。

比如他故意把分數考得很低,故意去報復爺爺、奶奶的管教方式,甚至故意把一些食物搞壞,還經常嚼著嚼著食物就吐出來,用衣袖擦得滿桌子都是……

這是一個中規中矩,恪守規則的家庭:孩子的爺爺曾經在政府的政研室工作,奶奶在圖書館工作,姑姑在人民銀行工作,爸爸在銀行工作,媽媽也是在什麼金融辦工作……卻養出了一個特別叛逆的孩子。

為什麼呢?6-12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大的安全感需求,就是成就感和價值感。但他們給孩子立的規則卻把它們破壞了。

比如,他們通過零花錢來逼孩子遵守規則:孩子期末考試沒有考到多少分,那麼零花錢就減去多少;今天哪件事情沒有做好,零花錢又會扣掉多少……

這個規定特別不合理。

一方面,我們千萬不要用錢來交換孩子的人格自尊。凡是人格自尊很低的人都容易犯罪——那些違法犯罪,尤其小偷小摸的人,往往都容易為了錢去降低自己的人格。

另一方面,這樣的管教方式只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他會因此想盡一切辦法,利用他所有的聰明才智來干壞事——他要從叛逆中感受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只給他們提了一個建議,就是給孩子固定的可以自己支配的零花錢,可以自己決定用來買筆,還是買衣服。

兩周以後,他的媽媽告訴我說,孩子有了非常大的變化。

總之,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底,而孩子對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又是在不斷變化的。

在生命之初,孩子的安全感在父母穩定的情緒,以及無條件的愛和呵護里。

1歲半到3歲,孩子的安全感在他對於這個世界最大化的探索中。

3到6歲,孩子的安全感在他的社交里,規則感里,和每一個讓他自信的游戲角色里。

6到12歲,孩子的安全感在他的成就感和價值感里。

我們做父母的,要根據孩子的發展規律來變化養育方式,而不是一廂情願地要求孩子聽話和服從。

如此,我們才能養育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養育一個可以在未來收獲幸福的孩子。

⑻ 如何培養出幸福快樂的孩子

作為一名家長,想要培養祝幸福快樂的孩子,我們一定要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引導和鼓勵,這樣才會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平時我們要多和孩子們像和朋友交流一樣輕松的交談,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並學會充分尊重他們,這樣才能夠讓他們更好的接受我們的教育方式,不斷提升和讓自己得到成長,從而才可以培養出積極樂觀面對生活的幸福快樂的孩子們。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也要學會不斷的提升自我,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這樣才會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想要做到自我提升,以下幾個要點可以很好的幫助到我們:
1.全面了解和認識自我
我們要睿智安靜地反省下自己,徹底地認識下自己,自己的優缺點列舉出來,明白自己哪些方面已經做得很好,哪些方面還存在努力不足,更客觀的認識自己,有哪些方面現在就能夠解決,哪些需要比較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夠解決等等,充分認識自己後才能夠有效的提升自我,找到改善的目標,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2.把目光知道放長遠一些
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要只看眼前,而是要把目光放長遠,當我們做一些重大決定時,能夠考慮到五年以後的境況,我們就能夠更自主和自律起來,一個人的眼光越是長遠,他的目標越是明確,越是能夠堅持一些良好的習慣。
3.目標確立要符合實際
不現實而且過於理想,這就導致了努力一段時間依然看不到希望的不良狀況,因而就會失去努力的動力,無法繼續堅持,所以我們訂立目標一定要實際,每天多進步一點點,進而才會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4.敢於改變和提升自我
當你想變得自律更優秀,一些不良的習慣就會隨之而進行改變,而想改變不良的習慣,就一定要,經過不斷的努力和自我調整,所以堅持自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堅持,才能培養出新的優良的良好生活和工作習慣,這樣才可以有效提升自我,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⑼ 父母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幸福感的培養呢

1、學會傾聽

對於孩子來說,內心是非常渴望得到父母關注的,沒有什麼其他事情比父母能夠認真傾聽他們講話更重要了。父母只有學會傾聽才能夠建立起親子溝通的通道,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可能喜歡重復一些話,有的話也許父母已經聽過很多次了。但是,請不要打斷他,不要顯得不耐煩,而要認真地去傾聽,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注。

有的時候,當你正在忙著做家務或者其他事情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跑過來饒有興致地同你講一件事情,請不要敷衍他,而是暫時停下手中的事情,微笑地看著他,把注意力放到他的身上,聽他把話說完,再去忙別的事情。我的兒子小的時候,常常會在我忙著煮飯的時候跑到廚房,同我分享他的新發現,或者什麼有趣的事情,我都會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兒聽他講話。他能夠感受到我在認真地聽,所以當他講完離開的時候,臉上總是帶著滿足的微笑。與此同時,我的內心也會產生滿滿的幸福感。

2、經常表達對孩子的愛,對孩子微笑,並擁抱、親吻他

在充滿愛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是最快樂的,父母要每天花時間向孩子表達愛。美國的一位人際關系專家將父母對孩子的愛分為兩種:一種是「愛的大餐」,另一種是「小點心」。「愛的大餐」是指每天3次,每次至少3分鍾主動向家人和孩子表達愛。「愛的小點心」有很多種,可以親吻額頭、微笑、擁抱、贊美、感謝等等。

父母對孩子微笑,就相當於對孩子說:「我愛你!」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比聽到這3個字更讓人開心的事情了。

你愛過嗎?如果有愛你的人,你的心會變得柔軟。如果有你愛的人,你會變得勇敢、堅強。

有專家指出,一個人每天獲得4次擁抱,只能維持生存;每天獲得8次擁抱,能夠保持良好的狀態;每天獲得16次擁抱,他才能夠成長。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永遠不要吝嗇對孩子表達愛,對他微笑、親吻、擁抱他,我們的這些行為可以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產生神奇的功效,對於孩子是非常有益處的,能夠讓孩子獲得自信和安全感。

3、善於賞識並鼓勵孩子

有的父母總是喜歡簡單而籠統地對孩子說:「寶貝,你真棒!」這不是有效的鼓勵,這是對孩子品性的評價,會像刺眼的陽光一樣讓孩子感覺不舒服、反感,甚至有可能會讓孩子做出相反的行為。當孩子取得一些進步,或者學會了新的技能之時,我們要盡量對具體的細節進行稱贊。

比如:「寶貝,屋子那麼亂,你居然收拾得這么井井有條,書桌上的書擺放得整齊極了,真是太不容易了!」「寶貝,你畫的這幅畫兒真是太有趣了,我喜歡小姑娘身上的那件泡泡連衣裙!」這樣的欣賞與鼓勵比空洞的「你真棒!」更容易讓孩子得到快樂、滿足與積極的自我暗示,也會對孩子形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更多地關注於自己的努力,形成內在的自我成長動力,建立自信心,勇於面對生活的挑戰。

4、給孩子創造更多,接觸大自然與藝術的機會

帶著孩子爬山、滑雪、騎車、散步,去聽音樂會,都可以豐富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身心得到放鬆,獲得更多的快樂。多接觸大自然、多運動,可以讓孩子的身體更健康,並且從運動中獲得自豪感。聽古典音樂、學習某種樂器,或者參加表演展現才藝,不僅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也可以讓孩子通過音樂來發泄自己的情緒,促進自我表達,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變得更有自信。

5、教育孩子學會付出

付出總是比收獲更讓人感到幸福,父母要創造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讓孩子去接觸不同的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可以帶孩子去福利院看望孤兒,可以買一些書本、玩具寄給貧困兒童,可以去看望生活困難的孤寡老人……當孩子看到了世間百態,學會了關心他人,學會了付出,就會珍惜和感恩當下的生活,也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力量,體會到自己是一個有能力付出、可以為社會和他人做貢獻的人,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力。

6、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相關研究表明,幽默感是考驗一個人情商高低的重要因素,擁有幽默感的人大多性格陽光開朗,同時擁有比較好的人際關系,能夠樂觀面對生活、工作中的壓力和痛苦,比較快樂地生活。幽默感並非與生俱來,有70%左右都來自於後天的培養。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幽默感的培養。

7、營造親密而快樂的家庭氛圍

當我們長大成人,回憶自己的成長過程時,關於快樂的記憶,通常最先想到的就是全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景象,那些中秋、春節等重大節日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共同進餐、快樂交談的聲音、畫面,彷彿瞬間就出現在眼前。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要非常珍惜全家人在一起的時光,一起吃飯、一起游戲、一起讀書、一起旅行的時候,我們要盡量讓這段時光溫馨而快樂。因為不久的將來,這些溫馨的畫面都會成為孩子成年後最美好的回憶,這些回憶為生命打底,也足以溫暖孩子的一生,成為他獲得幸福感的不竭源泉。

⑽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快樂感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的人生幸福、快樂、充盈,可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長著長著就迷失了方向。養育孩子真的不能以自己有限的人生經驗做盲目判斷。莫言說,「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父母需要認真傾聽、體會孩子心底的渴望。

其實孩子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顆有靈魂的種子,他在努力長成自己的樣子。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給予孩子最適當的環境、條件,遠遠地看著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長大。

孩子的幸福力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孩子3歲前,在安全感的給予方面,媽媽比爸爸重要。

當孩子4-5歲的時候,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特別需要得到肯定、贊美和認同。在這點上父親比母親更重要——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如此。

快樂是可以傳染的,焦慮、壞脾氣、怨氣也同樣會傳染給孩子。

樂觀的孩子不是沒有經歷過苦難,就像傅園慧曾在微博里說的一樣,不走過地獄,看不見天堂。

但她卻依然保持樂觀的心態。讓看到她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和暖心的笑意,而她自己活得也瀟灑快樂。

盲目誇獎出來的孩子,骨子裡是自卑的。表面上的自信,經不起挫折和打擊,會極其在意別人的目光。

而注重過程的'孩子,做事時能全力以赴,失敗時能坦然接受,還能有再次迎接挑戰的勇氣。

不是所有的教育方法都能生搬硬套在自己孩子身上。媽媽們要先育己,然後內化成適合自家孩子的引導方法,方是真正的育兒。

有時候我們那些自以為是的犧牲,孩子或許並不需要。

有時候我們那些杞人憂天的擔憂,對孩子來說根本是徒勞。

這個世界上,令孩子最害怕、最恐懼的事情莫過於兩個自己最愛的人冷眼相對,肆意辱罵對方。

不要給予孩子過多的控制,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心理學研究亦表明:分享能給人帶來無盡的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真正屬於孩子的那些時間,才是激發他的想像力,創造力的最佳時期。

運動不僅能增強人的體質,還能強大人的內心。一個快樂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容易事半功倍。

閱讀全文

與怎麼培養有幸福感的孩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環翠樓哪裡辦健康證 瀏覽:677
剛剛買的幸福樹卷葉了怎麼回事 瀏覽:168
真正愛情帶來什麼感覺 瀏覽:993
五年級小美女的道長什麼樣 瀏覽:89
重陽節有關故事有什麼習俗 瀏覽:558
哪些時辰生人有健康年輕的心態 瀏覽:785
健康證血p點高什麼情況 瀏覽:860
愛情一般是什麼樣的 瀏覽:980
什麼是幸福源頭 瀏覽:52
婚姻線怎麼看婚姻線圖文詳解 瀏覽:280
離心離德的婚姻如何進行下去 瀏覽:919
聰明的牧羊人是哪個地區的故事 瀏覽:689
健康證明怎麼開大連 瀏覽:739
46歲豬跟46歲豬婚姻怎麼樣 瀏覽:955
愛情里的甜蜜是什麼 瀏覽:281
過得最幸福的年是什麼時候 瀏覽:754
圖畫故事創作思路怎麼寫 瀏覽:108
事業編自取自支是什麼意思 瀏覽:439
女士的經濟適用房有哪些 瀏覽:868
lol美女怎麼提高水平 瀏覽: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