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有些人的幸福感很低
1 What?
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
2 Why?
"幸福感是一種長久的、內在的、堅定的心理狀態,並非短暫的情緒體驗。"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幸福與否並不是賺錢時的快樂,花錢時的痛快,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很多和財富無關的因素,例如身體健康、工作穩定、婚姻狀況以及人際關系等,這與個人對生活的認識、社會的發展也有很大關系。 清華大學 心理學系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學心理學 終身教授 、社會及人格心理學專業主任 彭凱平 表示,經濟發展與幸福感提升形成的"幸福悖論",有著深層次的心理學原因。英國萊斯特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們也對現代中國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總體來看,有以下幾點原因。
老愛比較。
現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競爭中,比職位、比房子、比財富……比來比去,人們的心裡只剩下慾望,沒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麼比別人幸福時,幸福也就離你遠去了。
缺乏信念。
在經過20多年沖刺般的財富賽跑後,一些人除了賺錢,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標與追求到底是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這種缺乏信念與理想的狀態,難以產生長久、快樂的幸福感。
不善於發現陽光面。
生活中有許多積極的、好的方面,但許多人卻忽略了它們,"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是其真實寫照。一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也對生活中的負面事件大肆宣傳報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但同時也削弱了人們的積極心態。
不知道奉獻。
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曾顯示,在生活中多去幫助他人,能讓自己感到更快樂。但現代社會中,樂於無私奉獻的人越來越少,斤斤計較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你總算計著"我能從中得到什麼"、"做這件事值不值得",就會生活的很累。
不知足。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但能知足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換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換更好的,有了錢想賺得更多……這些慾望,指使著人無休止地奔波勞碌,硬撐著去爭取登上那"輝煌"的頂峰。
相互不信任。
社會雖然通訊高度發達,但人們的心靈卻漸漸疏遠了。如今的人越來越傾向於"右腦"思維模式,而右腦掌管個體、權力、地位等,對於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來自於左腦的感受,很多時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們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過於焦慮。
就業,購房,子女養育,家庭養老負擔等問題;因為職場晉升空間感到擔憂而產生的工作壓力;朋友同事之間人際關系的處理等都成為了中國人的"壓力源"。在大城市中,無論老人、年輕人還是孩子,多處於一種煩躁不安的焦慮狀態,這讓人們無法從心底感受到幸福。
3 How
心理學家們認為,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東西,它的生理機制可能根植於大腦中心,這也是多數神經生理學家們持有的觀點。一項發明表明,幸福者的大腦左前方葉顯示出的「腦電流」更強,而那些精神抑鬱或沮喪的人在其大腦前方葉中顯示出較強的「腦電流」。
按照美國心理學家米哈利·克塞克的說法,幸福意味著生活在一種「沉醉」的狀態中,即完全投入一種活動,無論是工作還是娛樂,他注意到藝術家們常常在工作中忘記了一切。 最後,他研究了「沉醉」的性質。他以工作不同領域的至少8000人,其中包括科學家、學生、 機械師 、舞蹈家、醫生等為研究對象。他發現在「沉醉」狀態下能動用你的全部或大部技能。但克塞克警告人們說,對幸福最大的威脅就是技能運用得太少,以至產生煩惱和焦慮。
著名心理學家提出如下提高幸福感的方法:
1、享受瞬間 要生活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把孩子的微笑當成珠寶,在幫助朋友們中得到滿意感,與好書里的人物共歡樂。
2、控制你的時間 幸福的人確定大的目標,然後落實在每天的行動中。一天寫300頁書是件很難的事,然而每天寫兩頁則非常容易辦到。這樣堅持150天,你就可以寫成一本書,這個原則可適應於任何工作。
3、增強積極情緒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消極的情緒使人沮喪,而積極的情緒催人奮進。幸福的人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消除 消極情緒 。
4、優待身邊的人 人們要學會很好地對待親近的朋友、配偶,能夠一下數出5個親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數出任何朋友更感幸福。
5、面帶幸福感 實驗表明真正面帶幸福感的人,他們更感到幸福。研究表明,經常歡笑更能在大腦中引起幸福的感覺。
6、告別枯燥的生活 不要無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電視機前,要沉浸於能用你的技能的事情。
7、多活動 室外活動是對付壓力和焦慮的良葯。向感到一定壓力的大學生的調查表明:經常在室外鍛煉的學生情況要明顯好於不參加者。
8、好好休息 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們仍然留出一定的時間睡眠和 享受孤獨 。
9、關照心靈 對信仰和幸福的關系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沒有信仰的人更有幸福感。當然,信仰不可能讓我們免除所有悲哀,它不可能囊括一切,但是信仰常常提醒你沿著 幸福之路 前進。
❷ 為什麼現在人們雖富裕了,幸福感卻越來越少
人們雖然生活變得富裕了,比起幾十年前生活質量大有改觀,大家逐漸都要進入小康水平了,可是人民的幸福感還沒有達到最高,為什麼呢?其實因為我們過去錯誤的認為人的幸福感的增加其實是與物質的增加息息相關的。
我們認為,當我們感覺不幸福的時候,那一定是我們的財富,物質還沒有達到滿足,這是整個社會都是這樣一個思想,所以說很多人都把追求物質上的勝利作為自己唯一的目標,因為人類自從有文明以來,追求每個人的自由,追求幸福感就是一個持之以恆永不斷存的一個追求,所以說中國人把追求經濟當成了改善自己生活改變自己生活狀況的唯一辦法,當成了改變自己現在不幸福狀態的唯一辦法。但是呢?事實上在我們追逐的過程當中,我們與小時候所熟悉的節日越來越遠,與親朋好友的關系越來越疏散,雖然自己的物質生活上去了,自己能夠吃得飽穿得暖了,可是精神的落後,文化上的落後依舊是面對的現實,所以說我們發現了什麼幸福感並沒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所以說生活富裕了,它與幸福感的提高並沒有一一對應的關系,但是幸福感來源於人的快樂,而怎樣去追逐快樂,有些人可能已經習慣於是去追求錢,有更多的錢他可能就更快了,但是你回過頭來想一想,真正的從你小時候到你長大這段時間里,使你感到快樂的是什麼?是他人的笑容嗎?還是錢?
❸ 相比以前我們的生活更便捷,幸福感卻反而少了,這是為什麼
有人說30至50年前,生活水平低,卻幸福快樂,這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生活在城市裡的非農人口,不論是幹部還是職工,在計劃經濟時代,吃著國家供應的廉價商品糧,住著免費的分配的房,發著工資,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基本沒有競爭,相對來說自然是幸福的。可是生活在廣大農村的農民,從一出生起,就被固定為農業戶口,種地交公糧為生。從青少年到老年,被死死地固定在出生地,不能流動。(因為沒有糧票,啥吃的也買不到)從能勞動起,就在生產隊幹活,走親訪友趕集得嚴格請假。農民種的糧食,80%以上交了公糧,每年的口糧不足300斤,且80%以上是霉爛了的地瓜干。到年底勞力多的能分個幾十元錢。缺吃少穿,他們能幸福嗎?農村人就是改革開放後,才解決了溫飽!才感到了點幸福。可是近十多年來,又興起了農村青年到城裡買房子,一下子把農民害苦了!現在農民沒錢買房,沒錢上大學,沒錢看病,現在一點幸福感也沒有了。
❹ 為什麼我沒有幸福感每天活得像行屍走肉的感覺,怎樣擁有幸福感
何為幸福?你幸福嗎?
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精神上的需求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有好多人覺得幸福感很低,甚至不知道自己過得幸不幸福。
許多人在追求幸福,想得到幸福,可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渴求就是人們希望實現某個不太容易實現的事情的願望。
換句話說,如果你覺得不幸福或感覺不到幸福是你的期待值太高所致。
比如,你希望婚後妻子的重心是家庭,可是她卻不願意為了家庭放棄工作。因為她達不到你的預期所以你會生出怨懟之心,感到婚姻不幸福。
又比如,婚姻生活中女性是感性的,永遠期待婚姻能像戀愛那般甜蜜,而實際上婚姻的瑣事太多,浪漫太少,沒有驚喜就沒有新鮮感,日子平淡如水,並不讓人覺得有多幸福。
幸福,是一種生活的體驗,一種可以持續帶給人溫暖,舒適的感覺。嬰兒的幸福是媽媽溫暖的懷抱,甘甜的乳汁,長輩哼唱的搖籃曲。嬌嫩的肌膚,可愛的微笑,清澈的眼睛,都是對未來的渴望,這種幸福感染了一個個溫暖的小家,春意融融。
幸福,是一種渴望的滿足,求知的樂趣無窮。背上小書包的孩子,在書聲朗朗的校園 茁壯成長,每天都被新鮮的世界所吸引,開心的給爸媽講述他五彩繽紛的課堂。
幸福,是一種心情的釋放。長大以後,開始在不同的角色里尋找,讓自己心裡欣慰的相處之道。關於國家,關於親人,關於朋友,關於師長,關於陌生人。我們在表達自己的心情,讓愛的溫暖在彼此之間傳遞,整個社會充滿了和諧的正能量。遇到困難有人幫,遇到欣喜有人一起分享,生病的時候有真誠的呵護,傷心的時候有靜靜的陪伴!或者這就是我們人類進化的根本,讓我們擁有了極好的情商,學會在物質之外,得到精神的滿足,這就是幸福。
幸福其實在每個人的心中,相互的付出和呵護,讓我們感受到了彼此的溫度,交流的樂趣,傾聽的相處,這就是陪伴的幸福!靜下來,細細的品味一杯清茶,靜靜地聽一曲高山流水,讓身心得到放鬆,然後閉上眼,回味著這一切!那就是回味的幸福!
如何讓自己提升幸福感?
提升幸福感必定要降低自己的慾望和期待值,想要時常感受到幸福,就必須懷有感恩之心。
感恩的人容易滿足,世界上除了父母,沒有任何一個人必須對自己好,如果對方像自己示好,請一定要珍惜,因為他原本可以不這么做。
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如果你善於發現,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幸福唾手可得,因為它時時刻刻都在你身邊,凡事只要換個角度去想,你就能豁然開朗,收獲幸福與陽光。
累了,有人說好好休息;困了,有人道一聲晚安;傷心了,有人安慰;高興了,有人一起分享;失敗了,有人願意陪你走出陰霾;成功了,有人比你更開心……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路上有春夏秋冬的變換,有紛紛擾擾的風景,交織著苦辣酸甜的滋味,演繹了悲歡離合的剪影!我們在祝福中來到這個世界,又在祝福中離開這個地方,這一生為了幸福奔波勞碌,幸福其實就是簡單的生活!
❺ 現在人們的生活為什麼變好了,心裡卻不覺得有幸福感呢
因為現在的生活變好大多是物質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把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了追求物質上,與家人朋友之間的相處時間自然就很少了,自然就缺少了幸福感。
❻ 為什麼心裡沒有幸福感
其實這和我們所處的時代有關,這個時代愈發的進步,節奏愈發的快速,信息愈發的透明,人所了解到的也就更多。
首先呢,幸福感是人的一種主觀上的感受,對於這種感受,經濟因素並不是唯一的衡量標准,它只是眾多衡量標准中的一個(社會因素--你所處社會的氛圍、婚姻;個人因素---你的性格,你的三觀,你對事情的看法等等)。以前的時候人並不像現在一樣那麼富裕,但是他們的幸福感卻並不低。就像現在在一些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裡面,雖然人們所擁有的金錢是最多的,但是他們的幸福感卻還不如一些二線甚至三線城市。
其次,在現在,幸福感越來越與安全感相掛鉤。每個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他從內心深處,都渴望被別人關愛,被別人愛護,希望始終有那麼一個人不離不棄。然而在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浮躁、每個人的壓力都越來越大、越來越沒有耐心,離婚率持續走高的形勢下,即使掙再多的錢,經濟狀況再好,他綜合起來的幸福感指數還是比較低。
在這個時代的大背景下,我們幸福感低是有原因可循的。
我們不可能改變這個時代,我們也登上並非我們所能選擇的舞台,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給自己、給周圍的人多一點耐心,打好自己手上的這一副牌。
願所有美女帥哥們事業順利,婚姻美滿。
❼ 當代年輕人的幸福感越來越低,這是由什麼原因導致的
在當下的社會,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精神上的殘疾 。有的人暴躁易怒,有的人心情會莫名的低下,有的人控制著自己的情緒一直在等著一個突破口。到了最後也不知道他有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突破口或許已經找到了,或許還有他一直都在忍受著,沒有知道或者是沒有人想知道。
將這些情緒告知父母,可能他們無法理解你為什麼會不開心,因為在他們看來,現在的年輕人不愁吃穿,物質很豐富。在他們眼裡,只有干體力活才會累,不會看到你身體上,精神上,人際關系中的累。如果你隨機采訪一個年輕人:“你覺得自己幸福嗎?“,你可能不會聽到一個肯定的回答。
其實,網路里的世界大多是虛構的,普通人沒必要將自己的生活向他們對標,只要自己感受到幸福快樂就足夠了。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
❽ 為什麼心儀的情感會找不到幸福的感覺
為什麼心儀的情感會找不到幸福的感覺 In因為有一條幸福遞減律。
首先為了避免誤會,先來聲明不是所有的情侶和夫妻會有在一起後感情變淡的情況,但對於大多人來說或多或少會經歷這么一個階段。
其實這種規律很符合「幸福遞減律」,這是一種很容易就會出現的情況,分享的目的就是想藉助這個規律來情侶們更清楚地知道兩人之間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希望能給大家帶去幫助。
最早這個規律出現在經濟理論中。發展經濟是為了給人們創造更多的幸福,結果卻與人們的願望完全相反,生活富裕了,幸福感卻衰退了。
一個人在沙漠中行走,口乾舌燥,這個時候一杯水就能給他帶去無盡的幸福感,同樣的當他處在一片水源豐富的地區時,由一杯水所產生的幸福感幾乎就沒有了。
朱元璋在做放牛娃的時候,飢寒交迫,餓得都暈了過去,這個時候一碗白菜豆腐湯讓他覺得這就是人間美味,同樣當他在做了皇帝之後,懷念當時那種美好的體驗,即使是御廚特意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也不能讓他感受到當年的滋味。
我們很明白這些幸福的體驗主要來源於得不到的時候,那種急切渴望的刺激造成的,而這些渴望一旦滿足,甚至超量滿足的時候,刺激感就逐漸消失了,幸福感也就不存在了。
幸福主要產生於過程當中,這個過程可能是一段痛苦的經歷,或者是努力地付出,又或者是無盡的希望中,當結果來臨的時候就意味著幸福開始要變淡了。
把以上理論應用在親密關系裡,談戀愛或者婚姻生活中,兩個人在培養感情的過程中經歷過日思夜想的煎熬,感受過依依不捨的分別,體驗過難舍難分的痛苦。
就是在這些不能隨自己心願的不得已中,最後終於能夠在一起。這段過程是彼此認為感情最深厚的一段時間,為此產生了很強的幸福感。
這種感覺就像是在沙漠中行走口渴的人一樣,對水的渴望達到了極致。之前不能在一起的情侶同樣也是對能夠在一起充滿了極度的期待。當事態一步一步向著渴望的方向發展的時候,感情就得到了升華。
也是在這個時候產生了極強的幸福感,對於情侶來說歷盡「磨難」之後,在這一刻就產生了「真愛」的感受。
同樣的當這個結果以後都成為常態的時候,感覺上彼此的感情就變得淡了。這是生活中每個人幾乎都會遇到的情況,畢竟「珍惜」這個詞不是每一個都能做到。
因此人們也常常採用「憶苦思甜」的方式來找回之前的感覺,去感受彼此那段「崢嶸」的歲月。共同的經歷能夠產生感情就是這樣的道理。比如很多情侶和夫妻通過欣賞照片的形式回憶過去,就是加深感情的一種方法。
如果之前那些感情更多的用激情來代表的話,火熱的激情遲早會降溫,會以溫暖的親密來承接。感情還是存在的,但是感覺不一樣了,一個是熱情似火,一個是溫暖舒心。通常前者會更讓人難以忘記,同樣也更容易一直讓人保持那樣的期待感。
當期待的東西再也沒有當初的境遇來刺激的時候,幸福感降低,感覺上感情就變淡了,其實感情一直都在。
如果了解這個本質,珍惜當下,把握當下的快樂,你會發現生活中絕大部分都是快樂的。會感覺兩人的感情很好,這種感覺會讓彼此更加珍惜對方,讓感情越來越穩固。
正如人們總結的一樣,生活中5%是快樂,5%是痛苦,90%是平淡,決定生活是什麼味道的就在於是用快樂還是用痛苦來看待生活。幸福的人通常是用那5%的歡樂來看待95%的生活,自然也就樂在其中了。
能夠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是一種緣分,更是難得的結果,想一想有多少喜歡人的不能夠在一起,珍惜當下,多去回憶過去。那種美好的感覺會讓生活的大部分感受到彼此的深情。
當彼此都開始珍惜,開始在乎的時候,感情就不會感覺到淡了,之所以變淡更多的是期待感太強,滿意度降低造成的。做到彼此的珍惜就可以破這個局。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情源於生活,感發自內心。管理情緒做倔強的小草陪你感受生活,珍惜當下的生活,感受彼此的愛。
❾ 我們為什麼越來越缺失幸福感
評價者自己內定的標准而非他人標准來評估。因此,通常人們又把幸福感稱為主觀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 學者們對幸福感的定義都過於學術,非如我輩的一般人能夠理解。但是我們可以理解實際的幸福感,我以為,所謂的幸福感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生活狀態的滿意度和自我評價。幸福感雖然是主觀的,但是它不能不受客觀因素的影響,當然客觀因素對不同人的幸福感的影響大相徑庭,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很幸福,有的人則可能覺得很不幸福。一般來講,影響幸福的客觀因素主要有:社會環境、生活環境、家庭環境、工作環境、學習環境、人的性格和遺傳等。 需要強調的是,幸福感和物質條件(金錢)關系並不大,如果金錢可以成為促進一個人幸福感提升的因素,那麼金錢對幸福感的提升,就如同毒品對於吸毒者快感的滿足。他最終會完全依賴金錢,成為巴爾扎克小說《歐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財奴老頭葛朗台。實際上,近年來一些國內外調查研究機構的調查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在幸福感調查排名中都名落孫山;國內的調查顯示:中國還比較貧困的農村人比城市人感覺更幸福;比較貧窮落後的西部、北部地區比南方發達地區更感覺幸福;一線最發達的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人們的幸福感比較低,而二線的昆明、成都、寧波、大連、杭州等城市在幸福感排名榜上年年名列前茅。 另外對比研究顯示,從50年代至今,人們的幸福感的依次遞減的,現代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但是人們的幸福感卻越來越低。有人總結原因,這是因為:一是人們老愛比較。現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競爭中,比職位、比房子、比財富……比來比去,人們的心裡只剩下慾望,沒有了幸福。二是現代人缺乏信念。在經過20多年沖刺般的財富賽跑後,一些人除了賺錢,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標與追求到底是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三是現代人不善於發現陽光面。生活中有許多積極的、好的方面,但許多人卻忽略了它們。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四是人們越來越不知道奉獻。現代社會中,樂於無私奉獻的人越來越少,斤斤計較的人越來越多。不知道在生活中多去幫助他人,也能讓自己感到快樂。五是不知足。俗話說「知足者常樂」 ,但能知足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換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換更好的,有了錢想賺得更多……這些慾望,指使著人無休止地奔波勞碌,毫無幸福感可言。六是現代人相互不信任,讓人們的心靈卻漸漸疏遠了,感受幸福越來越少。七是現代人過於焦慮。購房、子女養育、家庭養老負擔、工作壓力、人際關系等問題,讓現代人處於一種煩躁不安的焦慮狀態,這讓人們無法從心底感受到幸福。 美國心理學家貝內克指出,研究已經證實,不幸福的生活會讓人生病,也會讓人壽命縮短。身體健康和主觀的幸福感緊密相連。如果感到幸福,能減少中風、心血管疾病和過敏性反應等疾病,讓人的壽命增加 7.5 一是降低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標,學會根據客觀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追求目標。很多教育者諄諄教導年輕人要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樹立高標準的人生追求目標,這實在有誤人子弟的嫌疑,如果年輕人都按照他們的教導去做,很多人都會陷入人生痛苦的深淵,掙扎一生。人生的目標應該是一個個分階段的短期小目標組成的,也就是說,人生目標應該是一個目標鏈。在自己可以預知的時間段內為自己設立一個切實可行的,通過九分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有人說,定目標要定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目標最科學,我不認為,目標通過九分努力就可以實現,留下的一分就創造快樂和幸福感的,這讓你在實現生活目標的時候比較輕松,獲取幸福感比較容易。僅僅降低自己的人生目標也不一定就能獲得人生的快樂和幸福感。這是因為,我們實現人生目標不完全決定於主觀努力,有很多客觀因素制約著。這些客觀因素有的我們可以通過主觀努力去克服、去化解。有的我們根本無能為力,無法克服和化解。因此,這個時候我們就學會適時地根據客觀情況調整自己的追求目標。很多人都喜歡唱歌,但是能成為歌唱家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有的人喜歡當飛行員翱翔藍天,但你的身體素質未必就適合你實現航天夢。我們盡可能地根據我們的興趣愛好去選擇工作,制定生活目標,干自己喜歡的事情和工作肯定會更加心情舒暢。但是現代社會未必允許我們自由選擇工作。例如當今中國每年都有幾百萬大學畢業生等待就業,就業競爭壓力空前,如果你不是啃老族,就應該先找到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再說,根據新的情況調整自己的生活目標。古人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我說能夠正視現實,能適時調整自己人生目標的人就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二是要有一定的阿Q精神,要建立知足感。知足者常樂,要想獲得幸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降低自己的慾望。不要盲目攀比、追逐虛榮,要以知足的心態面對生活,明白每個人的幸福各不相同。也許,你沒有華麗的大別墅,卻有溫馨整潔的家和關心愛護你的家人;也許你沒有一呼百應的權力,卻有很多和睦相處、親如手足的好友;也許你沒有奢華珠寶、萬貫家產,卻有千金買不來的健康身體……千萬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要看到自己的優勢和擁有的現實幸福。有研究證明,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非物質因素對幸福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我們想要獲得幸福,就要在物質上建立滿足感,不和別人攀比,不要陷入物質生活的泥潭。要從情感、健康、心態等方面找尋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