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明哲,被迫「幸福」
平安,終究還是成了華夏幸福的第一大股東,盡管不是自願的。
而且,是在符合銀保監會監管規則的背景下。
前段時間市場傳聞稱「銀保監會正在調查中國平安在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這一傳聞引起軒然大波,中國平安隨後回應稱,投資一直以來嚴格遵守監管的相關規定,不評論無事實依據的市場傳言。
一般來說,能讓資本鋌而走險的是更高的利潤;但馬明哲也沒想到,投資華夏幸福卻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這事是有些倒霉了。
就在幾天前,華夏幸福公告:因原第一大股東華夏控股被動減持股份,平安資管及平安人壽被動成為華夏幸福第一大股東。
爆雷房企,似乎各有各的尷尬:恆大的債主們是被迫成了股東,而平安則被迫成了華夏幸福的第一大股東。
如果這種事放在寶能系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之時,姚員外必是欣喜若狂;但平安成為華夏幸福第一大股東,馬明哲只能暗自神傷。
於是,平安馬上撇清關系稱:華夏幸福的實控人王文學保持不變,平安人壽作為華夏幸福財務投資者的性質保持不變,將繼續積極參與債委會的相關工作。
沒錯,既已成定局,雙方目前能做的就只有解救華夏幸福這頭受傷的大象,華夏幸福已然成為平安投資 歷史 上的污點之一,能否全身而退,都還是個未知數。
以華夏幸福爆雷為起點,今年以來,平安的股價接連大跌,股價「一落千丈」,小股東也不禁感嘆一句,「何以落魄至此啊!」,股價從近年的最高點約93元/股跌至49元/股,夭折近半。
這一年,上市房企活得很艱難,平安「隱形地主」的身份,也讓他的股價逐漸「房化」,市場給它的PE值在近十年達到低點。
平安、幸福,恐怕是華夏大地上兩個最吉祥的詞。
但在2021年後,平安和華夏幸福,恐怕要成為不吉祥商業聯姻的代名詞了。
平安敗北故事
馬明哲投資敗北的故事可謂不少。早年,平安選擇進軍二手車市場,投資超10億的平安好車最終還是黯然離場。這都是小數目的,更大數額的投資還要數匯豐銀行和國際保險公司富通集團。
其中投資匯豐銀行股票浮虧超380億港元,直接導致平安當期凈利潤出現下滑。
至於富通集團,則是發生在2008年,中國平安投資其股票耗費238億元,富通集團財務暴雷,其股票迎來拋售潮,進一步導致股價下挫,平安損失慘重,浮虧超過157億元。
這單巨額虧損直接使得平安當年中期取得的凈利潤(2008年中期凈利潤71億元)灰飛煙滅。
為此,馬明哲還 放棄了當年數千萬的年薪來「謝罪」 ,稱此舉為對公司利潤下滑所做出的「個人表示」。
只是同樣的事情,十年後又再次發生在平安的身上,不同的是,這次投資的對象是房企。在2018年,馬明哲看上了華夏幸福,並認為王文學在產業地產上"天賦異稟",帶領平安兩次"挺進"華夏幸福的董事會。
一次是2018年7月10日,華夏幸福的控股股東華夏控股轉讓其持有的5.82億股份予平安資管,占總股本的19.7%,代價達到137.7億元。
第二次是2019年1月31日,平安資管再次花費42億元買下華夏幸福1.71億股份,兩次投資合計179.7億元,直接讓平安躍升為華夏幸福的二股東,持股佔比25.25%。
兩次買入華夏幸福的股價都不低,分別是23.655元/股和24.597元/股。如今華夏幸福的股價徘徊在3.9元/股,較平安的入股價打了2折甚至還低,平安實屬高位站崗,也再次成為投資界的笑柄。
若讓他回過頭看這一次的選擇,估計只剩後悔。對比2018年時的態度,如今平安對華夏幸福的態度來了一個360度大改觀,今年3月以來的態度就更「曖昧」了。
即使成為華夏幸福的第一大股東,平安也表態不再出錢資助華夏幸福,僅僅是提供法律、經驗和咨詢等方面出謀劃策,援助華夏幸福渡劫。
但這時候,華夏幸福缺的,難道是出謀劃策的人嗎?
所幸在過去十年,平安的凈利潤和營收有了很大提升,即便這次華夏幸福虧損計提減值達到359億元(對股類資產144億,債權類215億),尚不足以使得這家金融保險巨頭垮台,但損失仍然是肉眼可見的多。
平安在2021年中期業績中表示,歸母營運利潤同比增長10.1%至818.36億元,但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5.5%至580.05億元,歸母凈利潤少了90億進賬,原因不言而喻,受華夏幸福拖累。
正因此,平安稱,保險資金的投資組合收益率有所承壓,對華夏幸福的撥備非常審慎。換句話,計提減值虧損在359億已經是非常審慎的情況下算出的數字,若包含商譽及假設債務重組不順利的情況下,平安此次投資的損失可不止這個數。
在今年6月,中國平安回應投資者十年間的投資收益情況稱,2011-2020年,中國平安的平均總投資收益率和綜合投資收益率為5.3%和5.5%,這一收益率僅比銀行的理財產品稍高。
而可供參考的是,2019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達到15.5%,中國平安的投資收益率顯著低於這一數值,實在難言樂觀。
追究華夏幸福目前的問題,其實並不比「某大」輕,甚至可以給想要在產業地產分一杯羹的開發商們一點啟示。
華夏幸福「不幸福」
華夏幸福的弱點在於重倉環京區域,其運營模式為長短結合,即長期以工業園區開發招商,通過與政府合作圈地,短期做住宅開發,一旦住宅開發遇挫,很容易會陷入短期資金緊張。
在環京與雄安新區等利好政策的推動下,2016年,華夏幸福迎來高光時刻,以1203億的銷售額沖到房企第8名,成為千億房企陣營之一,華潤置地、金地、世茂、招商蛇口、龍湖等房企都排在它的後頭。
該年,華夏幸福實現營收538.2億元中,接近九成的營收都來自環京區域,「孔雀城」的名聲大噪。
它的至暗時刻也因重倉環京而難以脫身,那些年栽倒在環京區域的房企又何止華夏幸福,還有京漢置業(現已易主奧園)等。
除了環京布局,華夏幸福的融資成本也處於行業的中上游,即便2018年引入平安後,華夏幸福發債利率仍有10%以上。
雪球越滾越大,在引入平安後的這三年,華夏幸福發債更猛了,平安對華夏幸福的 投資共計540億元,其中股權投資180億元和表內債券投資360億元 。
當環京布局這一點從優勢轉變為致命弱點時,華夏幸福的爆雷也來得飛快。
平安集團董事總經理兼聯席CEO謝永林曾對外表示,當初選擇投資華夏幸福,是看中了其產業新城、支持地方政府發展的的商業模式,與險資投資特點相契合。但環京津冀調控趨嚴,環京住宅量價齊跌,回款成問題,造成資金鏈斷裂。
此外,華夏幸福近幾年的新拓展區域效果不及預期,擴張太快,管理不精細,加上新冠疫情這只「黑天鵝」,加劇了華夏幸福的兌付風險和財務危機。
今年中期業績顯示,華夏幸福營收210.68億元,同比下降 43.63%,期內虧損將近百億,歸母凈利潤為-94.8億元,同比下降256.37%。
期內虧損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收入和毛利率大幅下滑。其二,華夏幸福期內的資產減值損失與信用減值損失達到21.4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主要原因在於存貨跌價損失及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損失14億元。
華夏幸福當期的毛利率僅5.29%,明顯低於2018-2020年同期的45.67%、48.73%、46.93%,毛利率低的很重要原因在於營收壓縮的同時,營業成本不僅不降反而還微升0.6個百分點。
在營收成本方面,華夏幸福控制三費支出, 唯獨財務費用支出翻了一倍還多,上半年光是財務費用就花去了56.35億元 ,比去年同期多花了33億,同比增長143%,其表示繫上半年的融資利息增加所致。
如此來看,即便當初引入平安是為了拿到「更便宜」的錢,降低利息成本,但在爆雷之後都作鳥獸散,華夏幸福想要融錢已經融不到了,只能出售資產或引戰投,但今年這個時間點,誰又還會充當「接盤俠」呢?
針對這一點,上交所也要求其補充披露近期存量債務及利率變化情況。
而華夏幸福的危機遠不止於此,銷售規模和債務的形成反向變化,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華夏幸福都很難走出泥潭。
今年上半年,華夏幸福的銷售額僅139.68億元,同比下降66.69%,排名跌到100名開外, 銷售業績直接倒退到2013年以前(2013上半年華夏幸福的銷售額159.09億元)。
其中,房地產銷售額合計74.89億元,銷售面積69.1萬 ,結轉收入149.18億元,結轉面積155.06萬 ,但 待結轉面積高達1324.05萬 ,存貨大也不是件好事,導致周轉失靈。
截至2021年6月30日,華夏幸福的 有息負債為1876.19億元 ,其中短期借款及短期應付債券291.3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不含租賃負債)786.9億元, 短期資金需求至少1078.26億元 。
而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初,華夏幸福 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高達878.99億元 ,半年末該公司的貨幣資金余額僅139.8億元,其中 可動用資金7.34億元, 各類受限或限定用途的資金為132.46億元, 資金缺口超過870億元,何解?
更甚,由馬明哲引薦的吳向東,從華潤置地轉身到華夏幸福時候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離場方式竟是這般光景。在今年的危急時刻,吳向東團隊出走華夏幸福,也代表了各方的立場。
停擺,或許就在一瞬間。平安會不會沽空華夏幸福?華夏幸福的救兵會是誰?
平安「地產」生意
人人都想當「巴菲特」,但就算是巴菲特,也有失足的一天。馬明哲高估了華夏幸福的業績增長預期,還低估了其存在的風險系數。
除了華夏幸福,平安目前還投資了4家上市房企,分別是中國金茂、旭輝、碧桂園和朗詩地產,持股比例均超5%,甚至還是二股東的席位。
做房地產需要錢,而險資有錢,險資+地產,被視為最強大的組合和生意夥伴,但在今年變化莫測的房地產行業,這個組合也變得搖搖欲墜。
除了入股房企,平安還做了很多額外的投資,包括投資性房產方面,即商業地產,看中的是商業地產穩定長期的現金流。
比如今年,平安人壽在商業地產領域又下一城。其買下凱德集團中國來福士資產組合的部分股權,資產組合的總資產價值467億元,平安人壽總投資額不超過330億元,預計於2021年三季度完成交易。
而來福士資產包有上海廣場、北京來福士中國、寧波來福士廣場、成都來福士廣場、長寧來福士廣場以及杭州來福士中國。此外,據市場消息,平安人壽正在洽談收購北大資源,後者擁有38個物業開發項目。
截止2021年6月末, 在平安集團6.89萬億的資產版圖中,投資性房產有602.69億元, 這是平安集團半年報披露出來的數據,真實的地產帝國可不止如此。
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不動產在年報中提到,預計到2020年,中國平安集團 不動產配置金額上限為7500億元 。不動產投資不限於物業項目,還有商業體、酒店、工業物流、養老地產以及海外投資等。
而且,平安不動產不止做資管業務和投資不動產,在與第三方房企的地產項目上還做 股債權投資業務 。
簡言之,平安除了直接做地產生意,還通過 借錢給開發商收取利息、入股地產項目拿分紅 的形式增加了不少額外收入。
這也是為何,眾人都稱之為「地產巨鱷」、最大的隱形地主、房企背後的大金主。
Ⅱ 房企負債率排名2021
5月27日,「2021中國房地產及物業上市公司測評成果發布會」在深圳舉行。活動發布了最新的《2021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這項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指導、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主辦的測評研究工作,已經連續開展了14年,是國內關於上市房企綜合實力最重要的專業測評研究。活動還同步發布了《2021物業服務企業上市公司研究報告》,該項研究由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指導,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主辦。
根據《2021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顯示,10強上市房企整體沒有太大變化。其中,萬科繼續位列第一,碧桂園排名提升一位,位列第二,恆大、融創、保利、中海分別位列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華潤置地、龍湖集團排名與上年一致,分別位列第七、第八;招商蛇口排名提升三位,位列第九,首次躋身前十;新城控股位列第十位。
據了解,本次測評的研究對象為滬深上市房企105家,在港上市房企89家,以及海外上市房企1家,合計195家。與2020年相比,納入測評的上市公司總數凈減少7家。
從核心測評指標來看,2020年上市房企規模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總資產均值為1577.89億元,房地產開發業務收入均值為274.96億元;盈利能力方面,絕對指標凈利潤均值為32.17億元,同比有所增長,但相對指標凈資產收益率同比有所下滑;償債能力有所提升,去杠桿效果顯現,凈負債率均值較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至95.07%;經營效率穩中有升,總資產周轉率與上年基本持平,存貨周轉率稍有上升。
此外,本次測評還發布了2021中國房地產配套供應鏈上市公司分榜單。測評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房地產市場政策環境逐步收緊,行業整體規模增速已開始放緩,行業內部分化明顯,房企在降本增效、提質升級方面對供應鏈企業產品、服務的適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築產品的建造是一個集合土地、供應商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打造高品質產品的過程,離不開高效的供應鏈和優秀供應商的儲備。綜合實力強的供應商與房企深化合作,為雙方實現互惠共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Ⅲ 傳華夏幸福擬債務重組,2000億有息負債,華夏幸福未來如何
華夏幸福死定了,很難有奇跡發生。
主要原因有2個:1.債台高築,現金短缺,資金鏈已經斷裂;2.經營模式是死結,無法解開了。
華夏幸福欠下了天量債務,其中有息負債就高達2000多億,資產負債率高達83%。
欠債還錢,僅僅2020年第四季度至今,公司需要償還的本息金額,就高達559億元。
然而,公司已經沒錢了,截至2021年1月31日,公司的貨幣資金余額為236億元,可動用資金僅有8億元,各類受限資金為228億元,這些受限資金無法用於還債。
公司目前已經資金鏈斷裂,有52.55億元債務發生逾期,接下來的債務違約還會不斷發生。
華夏幸福為什麼會發生危機?我個人認為,它的經營模式出了問題。
公司的主營是打造產業新城,說白了就是到郊區便宜拿地,幾乎從零開始造城,等小城打造好了,再蓋房子賣房子。
我個人認為,造城這種地產模式是違背客觀經濟規律的。 歷史 上大多數城市,都是人們自發聚集形成,城裡的各種配套設施,也是逐步完善的,俗話說得好: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
造城這種地產發展模式,是想用幾年時間打造一個城市,你覺得可能嗎?我個人認為,造城這種模式簡單粗放,後遺症非常明顯,房子缺乏必要的配套,沒有增值前景。
隨著人們的財商不斷提高,你覺得他們會持續買這種房子嗎?公司在造城上投入巨額資金,將來這些房子賣給誰呢?造城會不會最終成為空城呢?
現實生活中,造城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海景房, 旅遊 地產,民宿等。
惠州大亞灣就是在造城,目前大亞灣缺乏各種配套,房子供大於求,增值前景堪憂,買房人普遍被套牢。
造城成功的案例,我個人認為,只有深圳一個案例,但深圳不是某個開發商造就的,而是全國人民造就的。
由於公司的經營模式違背客觀經濟規律,且債台高築,現金短缺,資金鏈已經斷裂,華夏幸福難以起死回生了。
短期華夏幸福會非常困難,河北政府會出手救華夏幸福,平安大概率未來會掌握華夏幸福的控制權。
近3年來環京的嚴格的限購政策加上環京的房地產形勢大跌,使得銷量大幅的下降,近四年的銷售額影響在1000億左右。
新拓展的長三角大灣區的效果遠不如預期。
16年以前瘋狂的銷售業績使得華夏幸福飄了,投資戰略過於激進,好高騖遠,管理粗放不夠精細。
國家出台最嚴房地產調控三道紅線,華夏幸福三道紅線全部踩中,融資將受到極大的限制。
2020年的疫情使得華夏幸福雪上加霜,到2021年到期應付金額1000多億,華夏幸福的200多億貨幣基金全部受限,資金山窮水盡。
到2021年2月1日,公司及下屬 公司52.55億元債務逾期,公司股票停牌,華夏幸福陷入四面楚歌。
短期的華夏幸福一定非常的困難。
華夏幸福的未來河北政府一定會救華夏幸福 ,華夏幸福牽扯的面太廣了,華夏幸福超千億的房企如果徹底死了,環京的地產界將陷入無底的深淵,投資者、員工、購房業主、合作供應商、建築工人、債主等將是一個很大的 社會 問題。
1月15日,據媒體稱,河北政府承諾為華夏幸福提供95億的有條件的財政支持,雖然華夏幸福沒有對外確認。
1月19日,彭博社稱華夏幸福將1期的債務轉入中證登。該社認為這筆資金來源於省政府的援助。
但華夏幸福的虧空仍然巨大,政府其實態度很明顯了,會全力救華夏幸福,華夏幸福跟河北政府關系這一塊一直是沒得說的。
平安會全力搶救華夏幸福,平安系是華夏幸福的第二、第三、第四大股東。 2018年中國平安入股華夏幸福,給華夏幸福輸血近300億,同時簽訂對賭協議,如果完不成將向平安進行現金補償,2018、2019都是擦邊完成,2020受疫情影響,華夏幸福銷售受到很大影響,沒有完成的可能。
平安會全力救助華夏幸福的債務問題,如果華夏幸福沒有轉機,平安的投資將會虧損嚴重。
華夏幸福是有轉機的希望的
華夏幸福有許多跟政府長期合作的項目,這些投資的周期是很長的,平安一定會在救華夏幸福的過程中獲得華夏幸福的控制權,畢竟這些項目未來的回報是可觀的。
1.首先不要指望河北政府救,因為政府是河北人民政府,華夏幸福涉及人民但不是人民的。
2.地產洗牌期,擬債務重組就證明現在很不好,被洗掉也是歸宿之一
3.未來跟規劃相關,不清楚華夏幸福老闆們腦子想法和規劃,還設計運營能力,外人也談不上分析他的未來,且行且珍惜,倒是有一點負重前行不如支持年輕一代的新銳技術公司發展,生生不息的商業生態才能逐漸形成中華商業文明,最終實現中華的偉大復興!
開會研究,還肯定華夏幸福產業造城模式,僅此一點,就不看好。
其問題不僅僅是因為政策變化,環京地產低迷,這只是誘因,或至多是部分原因。根本上是由於其盲目粗放的發展模式造成的。到處圈地,搞產業新城;到處挖人,簡單粗暴招商。以貸款支撐發展,負債不計後果。如此模式,怎能持續?
當你欠債2000億時,你就根本不用擔心未來。
企業自有資金和資產都不夠還利息的,這種企業必須清算,歸還所有債務,國家主持公道。嚴查資金外流!
一句話房賣不出去問題就解決不了
多米諾骨牌開始倒了。他只是前面幾張!
華夏幸福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反應出我國房地產業整體面臨的問題。房住不炒,推動房屋租賃這是所有房地產公司繞不開的國家大政,這個大政逼迫所有房地產公司整體改革,以獲得生存權。
華夏幸福目前突出的問題不是效率低下,不是嚴重虧損,而是債務巨大,同時應收賬款巨大。如果應收賬款及時回籠,公司便可准時付息償債,正常經營。應收賬款無法回籠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較大原因在於當地政府的政策導向,比如環京開發等等,但更大原因在於大政。至於2020年營業收入縮水不是華夏和其它房地產公司的死結問題,只是疫情下所有產業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華夏幸福面臨的問題較大,但前景並不灰暗。從目前來看,各級政府、金融機構、各類債權人、大小股權人都不想看到華夏垮掉,都有擔當地准備為華夏站台。掏出真金白銀也好,債務延期也好,問題很快會得到解決,不需要極度悲觀。
近期媒體透露出的華夏幸福掌舵人王文學的四點自身剖析可以看出華夏的董事會是務實的,是有擔當的,是有信心度過難關的。十幾萬華夏幸福的大小股東們沒必要跳樓,挺一挺一定會過去。老股民哪個沒遇見過由於政策或突發事件導致的板塊低迷,但不都雲開霧散了嗎。塑化劑導致的白酒低迷都抗過去了,環京板塊建設遲滯還能解決不了嗎。
2021.2.2
華夏幸福是河北開發商老大,也是環京一哥,所涉及的產業新城,地產項目牽扯的各級各類政府部門,小區業主不計其數,合作銀行,公募,私募機構,信託,數量之多,必須的通力合作全力救治,才能避免區域系統銀行金融風險,才是保證 社會 的穩定團結,人民安居樂業,才能保障廣大業主的合法權益
Ⅳ 市值蒸發6000多億,遭大股東減持,成立33年的中國平安怎麼了
深圳是一個神奇的城市,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了一個國際性大都市,這與它的開放和創新分不開。40多年來,深圳誕生了中國市值最高的公司騰訊,中國最大的民企華為,還有順豐、大疆、立訊、正威等一系列優秀的公司。
不過,說到深圳最賺錢的公司,不是華為,也不是騰訊,而是中國平安。創立30多年來,中國平安發展成為了一個超級金融集團,業績和股價表現都非常優秀,是為數不多的A+H股雙萬億市值的公司。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平安2020年凈利潤為1430.99億元,同比下降4.2%,已經是多年蟬聯深圳最賺錢的企業。實際上,除了利潤,中國平安也是深圳收入最高的企業,2020年達到1.32萬億,華為是8000多億。不過,騰訊在利潤上開始狂追,2020年達到1227.42億元,同比增長30%,與中國平安的差距在縮小。
1988年,在深圳蛇口工業區 社會 保險經理馬明哲的提議下,平安保險公司正式成立,工行持股51%,招商局持股49%,是一家國企,彼時只有12名員工。在馬明哲的帶領下,平安保險開啟了狂奔猛進過程。
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從1992年引入保險代理人制度,通過人海戰術,大舉擴張。2002年後,中國平安又成為綜合金融控股試點集團,拿到了銀行、證券、期貨等「金融全牌照」,成為了一家綜合性金融集團。2012年後,平安又擴展到了金融 科技 領域,平安醫療、陸金所、 汽車 之家,一個個品牌相繼崛起。
在發展過程中,中國平安的股東也不斷發生變化,原始股東工行和招商局相繼退出,後來英國匯豐銀行成為了最大股東,如今泰國卜蜂集團又是大股東。不過由於股東分散,並沒有控股股東,中國平安成為了一家非國有企業,既不是國企,也不是民企。
在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中,中國平安位列第21名。而在「2021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榜單中,中國平安排第49位,六度蟬聯全球保險業第一品牌。中國平安已經成為了中國最成功的金融保險集團。
創立30年來,隨著業績的持續優異表現,中國平安的股價也一路上漲,堪稱「白馬股」。然而,白馬股似乎也不行了,股價持續下跌。
7月14日,中國平安跌破60元,收盤價57.91元,而去年12月1日,股價曾高達93.22元。也就是說2021年以來,平安跌幅超過30%,市值蒸發6000多億。這對於中國平安來說,是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從資本市場來說,中國平安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每次轉型都非常成功。在互聯網時代來臨之時,阿里等互聯網公司紛紛進軍金融,中國平安快速轉型,在金融 科技 領域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
然而如今股價卻大跌,就連大股東都兩度減持。去年卜蜂集團減持了2.2億股,今年6月16日又減持了1.83億股,兩次共套現290億元,持股比例下降到6.85%。
股價下跌,市值蒸發,一般都是受業績表現不佳的影響,中國平安也是一樣。
據了解,壽險業務是對公司利潤貢獻最大的業務板塊。如果這塊業務出現了問題,那公司業績和利潤必然受影響。2020年因為疫情,出現了下滑也正常,但進入到2021年,我國基本上全面恢復了生產生活,而中國平安的保費卻下降了5.66%,保費收入為3610.8億元。
中國平安的保險業務靠的是保險代理人制度,實際上就是「人海戰術」,這些人和平安並沒有勞動合同關系。一般都是自己先買份保險,然後拉親朋好友來買保險。如今這種模式的效果越來越差,成交率下降,導致業績下降。平安保險的代理人從2019年末的116.7萬人下降到2020年末的102.4萬人。
另外,中國平安也是一家投資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達3.7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6.6%,但卻頻繁踩坑,540億拿下華夏幸福,370.5億元—507.5億元攬下方正集團爛攤子,還花費330億元收購凱德集團的來福士項目,可以說每個都是大手筆,但能夠給帶來多少效益,還要打個問號。
還有就是中國平安這兩年高管也是動盪不已,2019年11月聯席首席執行官李源祥辭職,去年3月,被視為平安集團「太子」、馬明哲接班人的副董事長任匯川也離開了,11月平安人壽副董事長毛偉標離職加盟京東。當然,馬明哲自己也在7月辭去了集團CEO職位。
對於一家成立33年,總資產超9萬億的超級企業,想要業績持續增長,就必須在戰略上持續創新,走錯了方向,那就會出大問題。
Ⅳ 華夏幸福發布債務違約公告,華夏幸福究竟是如何欠下52億債務的
“公司目前貨幣基金200多億均受限,資金枯竭。環京地區價量齊跌,公司錯判形勢,造成嚴重後果,希望債權人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1、承認暴雷,王文學道歉華夏幸福發公告首度承認暴雷,債務逾期本息合計高達52.55億元,涉及銀行貸款、信託貸款等債務形式。
1月28日,據REDD消息稱,華夏幸福擬成立債委會,由最大的債權人工行和平安牽頭,而昨天曝出的消息是華夏幸福正在與顧問進行磋商,以制定庭外債務重組建議。
據REDD消息,華夏幸福計劃建立一個由其最大的兩個債權人中國平安和工商銀行牽頭的債委會。債委會還將包括其他三個金融機構,並將於2月1日正式成立,以解決該公司的債務問題。
報道稱,成立委員會的決定是由華夏幸福工作小組上周做出的;有監管部門上周排除了公司破產的可能性,要求其償還其債務,除非該公司無力償債。
Ⅵ 「環京霸主」地產公司華夏幸福暴雷前的野蠻發展史
2021年開年,知名房地產公司華夏幸福便公布資金鏈斷裂及債務違約問題,首度承認暴雷,涉及銀行貸款、信託貸款等債務,本息合計高達52.55億元。
2020年前三季度,華夏幸福總負債超過4000億,其中,有息負債規模達2185億元,佔比近55%;自2020年第四季度至今,其到期需償還融資本息金額高達559億元,而其現金只有386億,債務危機一觸即發。
事實上,危機的爆發往往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經年累月的結果,華夏幸福的野蠻發展,早就為現階段暴雷埋下了隱患的種子。
事情要從1965年說起,1965年5月,華夏幸福的創始人王文學,均稱其為王老闆,王老闆出生於河北省霸州的普通家庭,畢業於當地的一所中專學校;中專畢業後,被分配到廊坊市交通局運輸公司當司機。
1992年,小平同志的南巡掀起了一股創業大潮,王老闆也被捲入到這股大潮中。王老闆從各處籌集了2萬塊,在廊坊市委黨校門口開了一家火鍋店,後來華夏幸福的品牌logo 看起來尤其像火鍋,中間一個鴛鴦鍋,旁邊八個菜,和早年開火鍋店不無關系。然而由於一次意外,火鍋店出現了不合格食材,導致食客中毒,火鍋店由此被查封。
在王老闆無所適從之時,一個大的機會正在到來。由於他在市委黨校門口開了火鍋店,由此認識了許多政府官員。而到了90年代中期,全國各地的政府機關開始大面積地興建政府樓堂館所,即辦公樓、會議樓、大禮堂、招待所等。此時,王老闆找到了廊坊市政府領導,稱其能幫助政府翻新大樓,由此開始了政府裝修業務,就這樣賺了幾年錢。
然而好景不長,1997年索羅斯發動了亞洲金融危機,大陸全力支持香港,造成大陸財政緊張。到1998年,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嚴禁政府債、銀行信貸資金等用於修建政府樓堂館所。此時廊坊市政府欠王老闆的裝修款變得遙遙無期,但另一邊裝修隊的工錢還要發,眼看快過年了,債主便紛紛去王老闆的家裡討債,不得已只能東躲西藏。
經過長時間的思想掙扎後,王老闆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來到了廊坊市政府領導的辦公室,當著市領導的面,燒毀了政府的裝修合同和欠款單據,並聲稱不再索要政府的所有欠款,而欠下的債,自己將來慢慢還。此事表面看起來虧了自己,但實際上拉近了與政府的關系,也積累了後來東山再起的資本。
果然,不多久,運氣又砸到了王老闆的頭上。到了1998年6月,國家取消了福利分房政策,中國房地產市場開始起步,王老闆得知廊坊市有塊土地要做開發,於是他找到了政府領導,鑒於原來的交情,順利地拿到了批條,獲得了土地開發權,並通過土地質押找來了銀行貨款,1998年7月, 華夏幸福公司成立了。由於沒有房產開發經驗,通過四處考察學習,成功地將萬科的圖紙和標准復制到了華夏幸福的第一個房地產開發項目,王老闆從中大賺5000萬,資本原始積累就此完成。
嘗到了地產暴力的甜頭後,他開始充滿信心地謀劃更大的局。廊坊固安縣位於北京市正南50公里,但其沒有因為良好的區域優勢而實現經濟騰飛,反而是國家的貧困縣。當時,蘇州工業園區的成功給各地政府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王老闆由此萌生了打造工業園區的想法,即開發房地產的同時,導入產業,形成產城一體化的格局。
通過對固安周邊環境市場的縝密分析,王老闆發現發展潛力巨大,便正式開始了「造城」之路,2006年,河北省政府將廊坊市固安園區升級為省級開發園區,並更名為固安工業園區,由此形成了華夏幸福商業模式的雛形。
華夏幸福而後一直對外宣稱是一家產業新城運營商,產業新城運營商指的是企業和政府合作「造城」,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低價土地和低稅收等優惠,企業負責提供資金進行城市的基建工作,由此共同打造新城,未來通過政策優惠和低房租等吸引產業入駐,政府獲得稅收,企業和政府分成。由於大部分政府資金不足,此項方案引起了政府的興趣。
經過幾年的快速擴張,2011年,華夏幸福在A股上市。2014年國內宏觀經濟下行,房地產進入調整期。而王老闆卻提出了「三年建一百個產業園」的擴張計劃,於是便開始不斷拿地,到2016年,華夏幸福在全國擁有超1000平方公里土地,但大部分在河北省,有「環京霸主」之稱。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國家級新區河北雄安新區。華夏幸福作為「環京霸主」,由於雄安概念,在2017年4月5號-11號連續收獲了5個漲停,此時河北首富王老闆身價達到了600億元。然而,華夏幸福的幸福並沒有持續太久。
2017年中下旬,環北京地區的廊坊、張家口、保定、燕郊等地均出台了「限購令」,環京樓市急轉直下,成交量、價均斷崖式下跌,部分地區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直接虧損上百萬。為了扭轉局勢,華夏幸福通過賣股份、借債的方式,不斷擴充資本金。
2018年和2019年,華夏幸福引入中國平安,並簽署了對賭協議,還獲得了包括工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在內的約4000億授信額度,擴張中的華夏幸福,負債規模不斷攀升,2019年華夏幸福的資產負債率達到了83.9%。
面對如此高的負債,華夏幸福還在不斷擴張,在產業發展方面,2019年,該公司投資運營的園區新增簽約投資額1956億元,創 歷史 新高。還斥資116億元拿下武漢武昌濱江商務區地塊。然而到了2020年初,疫情爆發,武漢成重災區,華夏幸福的巨額投資項目遭到重創。
同時,2020年8月,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等明確了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統稱為「三道紅線」。而華夏幸福由於前期投資大、負債率高、激進擴張,又遇到了疫情,使得公司現金流回補不足,資金危機顯現。
2021年2月1日,華夏幸福發布公告,首次承認債務逾期。中國平安從入股華夏幸福以來,已虧損上百億。截止到當前,華夏幸福已成立債權人委員會,就公司是否債務重組進行商討,此時王文學仍在積極地協調平安和地方政府為自己補血。在2月2日的內部講話上用「江湖義氣」挽留人心,同時表示絕不逃債。華夏幸福的故事仍在繼續,似乎仍然在等待下一次運氣降臨。
我是小舵手,給大家講述中國商業/經濟發展背後的故事,歡迎大家關注,謝謝大家。
Ⅶ 平安集團回應華夏幸福債務風波,後續他們會繼續跟進嗎
按照平安集團的說法,公司已經參與其中,並且努力帶領華夏幸福解決問題。在早前平安銀行的財報會議上,有股東就華夏幸福事件,對平安集團提出詢問,平安集團總裁表示,目前平安投入華夏幸福公司的資金並不多,風險敞口大概在五百億左右,平安集團有能力處理好這份風險。同時平安也第一時間,成立了債務處理小組,總裁也參與其中,未來一段時間,平安集團都會重點關注華夏幸福的後續。同時他也明確表示,不會再為華夏幸福追加投資。
Ⅷ 華夏幸福應收賬款逾640億元,該如何化解風險
要想化解華夏幸福的風險,大股東中國平安必須和華夏幸福達成一致意見,提出解決方案。根據華夏幸福公布的一季度財報,公司營收和利潤雙雙下降,一季度利潤只有36億元人民幣。而華夏幸福的債務也已經爆雷,根據財報顯示,截止目前,公司已經逾期的債務就超過了600億,未來到期的債務更多,華夏幸福能不能度過難關,關鍵在於這些債務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不過還好的就是,此前入股的中國平安已經表示,將和華夏幸福一起提出債務重組方案。
Ⅸ 中國平安股價為什麼暴跌
中國平安股價為什麼暴跌?
投資暴雷導致平安遭受巨大損失,使得市場信心下降。
一、商業辦公不動產項目
在今年的6月28日,中國平安發布關於大額不動產投資的信息披露公告,擬投資不超過330億元人民幣從新加坡凱德置地集團及私募基金收購來福士廣場等六個商業辦公不動產項目60%-70%的股份,交易預計在2021年三季度正式完成。
而這次收購中,平安收購項目出現了嚴重溢價。市場上甚至有了,平安收購的資產總價不超100億的論斷,這也就是說,有高達200多億的溢價之嫌。雖然實際上本次交易價格對應六個項目的估值約為467億元,較2020年末的評估價值溢價6.7%,但這仍使得市場信心出現下降。隨著收購消息的公布,平安A股下跌6.57%,港股下跌4.53%。
二、收購北大方正
同時就在1月29日,中國平安公告稱,為了推動構建醫療健康生態圈、打造未來價值增長新引擎,同意本公司在授權范圍內參與北大方正及四家子公司實質合並重整。
而北大方正集團早在2019三季度財務報告便顯示顯示:截至2019年底方正集團負債率達到了82.84%,正由於債務問題,北大方正集團2020年開始走上重整之路。截至2021年1月18日,北大方正、方正產控、北大醫療、北大信產、北大資源的債權人共有725家向方正集團管理人申報了736筆債權,申報債權金額合計2347.34億。
從長遠意義上講,北大方正醫療的加入,是對對平安線下醫療體系的有力補充,對平安大健康生態圈的完善有著深遠影響。但從短期來講,方正集團可能需要其投入370.5—507.5億,這對任何一個企業似乎都將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三、收購華夏幸福
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彼時,平安分別以23.65元/股和24.597元/股的價格,從華夏幸福大股東華夏控股手中合計獲得7.5億股股份,前後共花了180億,持股比例達到25.25%的股份。
但2020年前三季度,華夏幸福總負債超過4000億。其中,有息負債規模為2185億元,主要為短期負債,其中短期借款約343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高近598億元、應付債券逾525億元。2月1日,華夏幸福發公告,首度承認暴雷,債務逾期本息合計高達52.55億元,涉及銀行貸款、信託貸款等債務形式。
綜上平安這三項投資共計超過1300億,如果全都虧損的話,落到任何一個公司頭上都將是一場災難,雖然平安去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30.99億元,完全扛得起,但媒體抓住了平安的三個坑大作文章。
在投資者看來,像平安這樣的企業,市場已經把它從成長股的估值邏輯轉變為傳統藍籌股的估值邏輯。此外,在通脹抬升以及全球大放水延續的背景下,利率環境以及風險偏好等因素,大資金更重視持股的時間成本,在企業經歷陣痛期階段,他們不願意耐心等待企業改革陣痛期的結束,而是選擇一些賽道好或者盈利前景明朗的資產進行配置,這也是大資金接連拋售造成股價暴跌的原因。
Ⅹ 中國平安2021年凈利潤
中國平安2021年凈利潤272億元,同比增長4.5%。
拓展資料:
凈利潤是指企業當期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後的金額,即企業的稅後利潤。所得稅是指企業將實現的利潤總額按照所得稅法規定的標准向國家計算繳納的稅金。它是企業利潤總額的扣減項目。
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交納了所得稅後公司的利潤留存,一般也稱為稅後利潤或凈收入。凈利潤的多寡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總額,其二就是所得稅費用。
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凈利潤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凈利潤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好;凈利潤少,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4月22日晚,中國平安對外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在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平安的歸母凈利潤為272.23億元,同比增長4.5%;歸母營運的利潤為391.20億元,同比增長8.9%。
財報顯示,中國平安對華夏幸福(3.240, 0.05, 1.57%)相關投資資產進行減值計提及估值調整金額為182億元,對稅後歸母凈利潤影響金額為100億元,對稅後歸母營運利潤影響金額為29億元。
在投資方面,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為3.78萬億元,較2021年年初增長1.1%;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年化凈投資收益率為3.5%,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3.1%。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平安的個人客戶規模持續增長,截至2021年3月末,該公司的個人客戶數逾2.20億,較年初增長1.0%;其中,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的個人客戶數為8457萬人,佔比提升至38.3%。
得益於個人客戶增長,在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平安的團體業務綜合金融融資規模同比增長84.9%。
在用戶增長的同時,中國平安同步優化著產險業務。在2021年第一季度,平安產險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為661.75億元,同比下降8.8%;整體綜合成本率為95.2%,同比下降1.3%;營運利潤為51.19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平安好車主」APP作為中國最大的用車服務APP,截至2021年3月末,注冊用戶數突破1.33億人,較年初增長5.1%。
對此,中國平安解釋,一方面是受車險綜合改革影響,保險費率下降,另一方面平安產險不斷優化客群結構,加強風險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