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易經》中的婚姻觀念,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禮記 昏義》說:「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義;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又說:「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
這里把婚姻的地位抬得這樣高,是因為儒家把國看作家的擴大,把家看作國的根本。《易經》對婚姻和家庭的重視程度亦毫不遜色。
《易經》是貼近生活的,它所反映出的婚姻觀念及家庭觀念,如男女結合必須門當戶對;婚姻中必須講究禮儀,婚姻以干親為基礎,同時,夫婦家庭必須持久,等等。除了反映了當時婚姻和家庭的有關實際需要;同時,也對後世的人們,處理家庭矛盾,維護家庭穩定、加強夫妻溝通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婚姻必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男女結合,在古代社會,大多出於政治;而不一定是愛情的。但並不是說,《易經》就簡單的認為,這是合理的。比如,談論婚姻的《漸》卦之前,易經就出現了《咸》,就談到了男女的感情,如何正確對待不同階段的感情發展。然後,才順理成章,到了《漸》卦說的階段。
《漸》卦是講事物發展漸進性的,並以當時女人出嫁井然有序的漸進過程為喻。因此可以說,女人出嫁就是感情成熟,水到渠成的結構。《漸》卦是漸進過程。《漸》卦卦辭說:「漸,女歸吉,利貞。
同時,也說了女人出嫁,本身也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比如:《彖傳》說「漸之進也,女歸吉也」,所講的就是女人出嫁須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歸,嫁。女歸,女子出嫁。利貞,女子出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才吉,但是必須「正」。這個「正」字很關鍵。
在漸的過程中按禮的要求去完成一定的手續,具有一定的儀式,也就是強調女性出嫁,必須慎重,隆重。這就是「正」,否則就是「不正」。
根據《儀禮 士昏禮》記載:古代女子出嫁,《漸》的過程,是在媒灼的活動下,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六個環節,古人稱之曰「六禮」。
「六禮」的實質性意義是:讓雙方家長估量這樁婚姻是否門當戶對,以後家庭是否和睦,能否過上好的日子。這樣的婚姻,雖然不是愛情的結合,但也不是說,就不講一點感情。不然,何以在《漸》卦之前,要來一個《咸》卦?咸過了,緊接著就是《漸》,這種排列,在古代聖人思想裡面,不是一點都沒有考慮夫婦結合的感情基礎,這個重大問題的。只不過,感情是一回事,家庭的組成,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無法迴避社會現實,都是社會現實的,社會細胞的組成部分。
你說,現代社會的夫妻的結合,就沒有現實的考量,就是完全是愛情的依歸?如果真的如此,何以現在時代的人,三天兩頭就有離婚的?說明了一點,愛情並不是婚姻的全部,說明完全、純粹的愛情組成的家庭,缺乏穩定性。因為,人的思想會變化,昨天你愛了,今天可能就不愛了;也許就是你的愛情躲不開社會現實的考量。
說穿了,就是婚姻離不開感情,但是,感情不是唯一因素;同時,感情的變化,常常導致家庭不穩,會形成很多社會問題。故此,古人的方法,也並不是就一定不可行,就一定沒有道理;可能在某種情況下,是一種更為符合現實實際的操作方案。
比如:婚姻的門當戶對,就不是毫無道理。你想,兩個人出生背景很不一致,甚至語言,生活習俗,都迥然不同,兩個人組成的家庭,怎麼與家人往來?沒有父母的祝福,沒有家人的親密往來,就不會影響以後的婚姻生活?因此,婚姻是一件需要慎重的事情,需要各個方面的因素,都要考慮進去,各個方面的條件成熟以後,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這樣的婚姻才能持久,穩定,乃至幸福。
2、婚姻的必須持久《序卦傳》說:「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咸》卦是講夫婦情感的,而夫婦既經結合便不可朝三暮四,須恆久不懈才好。所以《咸》卦之後次之以《恆》卦,可見《恆》卦也是講夫婦之道及夫婦之道的恆久性的。強調夫婦關系恆久不變,即後世所謂的白頭偕老,這當然合情合理,今日亦當如此。但夫婦關系的恆久性是如何實現的呢?
《恆》六五爻說「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六五身居上卦中位,說明這時候的女性已經身居高位了。但即使身居高位,也不用怕,因為,女性以柔居中,代表夫婦關系中的女方,她仍以柔順為德、奉行坤道,故此,婚姻依然恆久。但是,如果男人也是如此,就論凶了。何以如此?因為,男性奉行乾道,身居高位,卻懷「婦人之仁」,那就很容易壞事了。
一來,雖然年齡大了,還是不能獨立決斷,自然事業方面難以有大的作為;二來,即使大權在握,卻無法秉公持家,處理事務,家庭關系也好,公事也罷,定然會搞得一團糟。
有人說,這是男尊女卑的觀念,說實話,這種言語,既是對聖賢的不敬,也是理解錯誤。因為,恆卦發展到六五的時候,已經大權在握,主宰家庭了。不僅是夫妻關系,而是包括處理家庭利益、矛盾與包括處理與家庭未來的事業發展。故此,《恆》卦六五爻《象傳》解釋道:「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這里的「夫子制義,從婦凶也」。有人理解為: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就只能從一而終,認為屬於男尊女卑。因此,這就成為他們認為《易經》也宣揚男尊女卑的觀念的一個證據。其實,這句話的本意,女人應該堅持,堅守自己的坤道,照顧好丈夫和家庭,這就是你順利完成自己的使命。
而男人(包括丈夫和兒子)的責任,是制義,如果奉行什麼事情都順著別人,包括順著老婆,這樣就無法按照道理,規則辦事,就無法完成自己的使命。這句話「從」的意思,就是服從、遵從、依照的意思。絲毫沒有什麼男尊女卑的說法。《坤》卦中《文言傳》說:「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就是說,夫婦之間,以陽到統領 *** ,以乾道統領坤道;坤雖然不能成就功名,但是在乾道、天道的興替中卻有著始終如一的貢獻。也就是說,男女婚姻持久與穩定,男人要有個男人樣,女人要有個女人樣;男人要以制義為先,女人要以柔順為本。陰陽之間,相輔相成,以相濟為美;但要以陽為主導,陰的勢力無論多強、多大;陽的實力多弱多小,都是如此,這樣才能各行其道,勝任各自的使命。
3、夫婦必須分工又合作《易經》的婚姻觀念中,最引人注目的陰陽的分工與合作觀念。比如《易經》八卦中,干、坤兩卦即指男女、陽陰,這是最基本的兩卦。他們各有統帥,比如:干就統帥,震、艮、坎;坤就統帥著,兌、離、巽。他們各佔一半,陰陽相輔想成,組成了六十四卦。故此,《說卦傳》說:「乾,天也,故稱乎夫;坤,地也,故稱乎母。」這種男女兩性平等的自然價值,充滿著整部《易經》。
至於後世的人,比如儒家以及他們的後人,演繹出了男尊女卑的觀念,那是後話,是後來的社會發展形成、時代變遷的文化觀念。
雖然《易經》的整體觀念,以陽為主,陰為輔;但並不意味著,陽永遠處於主宰地位,而陰則永遠處於附庸地位。比如,六十四卦中,單一陰爻,或者單一陽爻的卦,比比皆是。
陽主陰輔,陽動陰靜,陽剛陰柔,這是事物本身的規則與規律,彼此相互分工,同時,也相互合作,你來我往,這是一種分工又合作的關系。就好像,人們白天陽氣盛的時候,就要出門勞作;陰氣漸壯的時候,就是休息睡覺的時間。你說,到底是白天重要,還是晚上重要?
那就看你是什麼目的,你需要些什麼。你想賺錢,那肯定是白天;你要修養生息,自然就是晚上。你說,我白天睡覺,晚上工作行不行,當然也行,關鍵是看你從事什麼工作,也看你身體吃的消不,是吧?
男性要有陽剛之美,女性要有陰柔之德。夫婦合,婚姻才能長久,生活才、家庭才能安定。女子柔順主於內,男子剛強主於外,這是一般的家庭觀念。這與「男尊女卑」,完全是兩碼事,是說家庭的分工。
古代社會,外面做事,大多是粗、笨、重的體力;男人在外邊幹活,女人在家中贍養小孩與老人,是不是有照顧女性的意思?至於,今天的社會發展,大多靠智力,知識,女性掌握的一定的技能,有了知識,可以從事其他方面,男人乾的事情,這叫時代發展。
在很遠的古代,不是也有女權社會?故此,《易經》上的觀念,核心是變易,所謂「時也,易也」。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的社會制度、體制,就有不同的易理。這就是《易經》的不易之理。易經的不易之理,還有很多,比如:《易經》不但主張夫妻關系宜長久,不要輕易離異,而且主張婚姻年齡要適合。
《大過》卦說:「枯楊生稀,老夫得其女妻」;「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把男女婚姻年齡相差太大比作枯楊復生是一種不吉利、不正常的怪現象。主張男女分工有別,比如:《家人》說:「家人,利女貞」。《象》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
它特別強調主婦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家道以女子保持正位為貴,這就是「貞」。而男子在外也要守其本分而盡其力。女內男外各得其正,這就是家道得正。家道正對治理國家是有利的,正如范仲淹所說:「聖人將成其國必正其家,一人之家正,然後天下之家正;天下之家正,然後孝悌大興焉,何不定之有。」
B. 《易經》的人生啟示
導語:凝聚著中國古聖先賢古老智慧的《易經》,曾長久地被誤解為一本算命的書。那是由於《易經》源自遠古,又是以一些雖然簡單但很難記住的符號所組成,所以大多數人很難讀懂,只好敬而遠之。而某些略知一二的人,則利用《易經》去算命。實際上,《易經》作為群經之首不僅昭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起源,而且是一部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寶典。那麼 《易經》對我們的人生到底有哪些重要啟示呢?
第一啟示:養精蓄銳把握機會-----學會定位
《易經》告訴人們,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啟後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雖然是曲折的,但我們還必須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從頭走起,該受的苦你必須要受,該喝的蜜你必須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二啟示:心有乾坤神閑氣定----戒除浮躁
當人們浮躁的時候,應該想想那浩繁飄渺無窮無盡的宇宙,為什麼它能夠數億年的時間仍然堅守著自己的法則,遵循自己的規律不動搖。
第三啟示:鍥而不舍奮發進取----磨掉幼稚
如果說一個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麼好聽了,多少有點諷刺的意味。說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辯是非,不通達。說重一點就是他(她)很傻。
第四啟示:目標明確果斷前行----戰勝疏懶
要找聰慧者,要找我們的「啟蒙」老師作為指導,而不是「啟蒙」老師來找我們,如果「啟蒙」老師指出我們的缺點和錯誤,就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五啟示:等待時機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種智慧。等待是一種積蓄。等待是一種信念。人們之所以等待,是因為時機還沒成熟。
第六啟示:冷靜反省心安理得----避免爭執
我們必須學會反省,當我們做事之前反省了,每個細節都考慮到了,辦事才能得心應手,即使遇到挫折由於預先考慮的明白,心裡也會有準備,不至於最後會把事情辦咂,甚至走向歧途。當我們做事之後反省了,從中得到經驗教訓,就可以為以後的成功鋪好路。
第七啟示:伸張正義寬厚仁慈----化干戈為玉帛
國家出師有名,懲惡揚善,是為了伸張正義,為天下人謀福利,這是大義;同樣一個人也能出師有名,而這個「師」就是「小師」。就是人們心中的正義之道,就是做正義之事,這個義也是小義。
第八啟示:相親相愛和平共處----趕走孤獨
愛需要相互幫助,愛需要相互依靠,愛需要理解,愛需要交流,愛需要磨合,愛需要緣分,愛可以趕走孤獨。
第九啟示:以退為進蓄勢待發----鼓足干勁
提起以退為進,我們不禁想起卧薪嘗膽,忍辱負重,胯下之辱,退一步進兩步這些先人們留下來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數「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故事吧。這種海闊天空表示讓自己有更多的迴旋餘地。
第十啟示:奮勇前行堅持真理----靠近成功
成功固然是每一個人所嚮往的,但成功的前提必須奮勇前行堅持真理,沒有奮勇前行,成功只能是一個泡影;沒有堅持真理,成功只能與我們背道而馳。
第十一啟示:善於溝通誠信待人----增進了解
要溝通必須誠信待人,將心比心。溝通缺少了真誠,一切都會變得虛偽,一切都沒有意義,一切交流都因沒有力度而難以讓人信任。
第十二啟示:順應自然順水推舟----懂得順從
當命運要在你面前降下災難時,不要悲觀,不要失望,要堅強,也不要過多地去苦惱,苦惱沒有用,要保持平常心,要順應自然,要懂得有容乃大的道理,只有這樣你才能夠讓自己的身心放鬆下來,更理智地去處理路邊的荊棘和雜草。更快樂的去從容面對一切。
第十三啟示:和睦相處平易近人----融入團體
我們常說,要想做事,首先必須會做人,只有把做人放到第一的位置上,我們的事業才能夠蓬勃發展。而做人就是講究人緣,要想有人緣,就必須與團體打成一片。而要想融入團體,就必須積極主動地與他人溝通交流,了解他人的心聲,想他人所想,助他人所難,方能得他人之心。
第十四啟示:柔順謙遜精中求細----穩妥操辦大事
古人雲:「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又曰:「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不積硅步,無以致千里。」所以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第十五啟示:謙虛謹慎虛若懷谷----切忌得意忘形
在這個復雜多變的社會里,人們的心越來越浮躁了,浮躁就會讓人變得得意忘形,得意忘形我們就會失去很多。為了讓鮮花常伴於我們身邊,讓事業不斷前進,讓我們從現在就開始謙遜謹慎,虛懷若谷吧。
第十六啟示:有備無患奉獻愛心----分享快樂
世界是美好的,當我們以微笑去面對世界時,我們征服了世界;創業是艱辛的,當我們以微笑去面對創業時,我們成就了創業。創業是一種分享,一種付出。付出是一種愛,愛是快樂的,快樂需要微笑。微笑,沒有沮喪,也沒有失敗,只有進步,只有成功。
第十七啟示:隨機應變開闊視野----靈活變通
要學會相互溝通,相互促進,不斷拓寬視野。沒有開闊的視野,沒有長遠的眼光,就會跟不上時代潮流,就會守舊,就會落後。
第十八啟示: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冷靜糾正錯誤
我們每個人都期待著別人的賞識,期待著社會的肯定,期待著自我價值的確認,這是一種積極的動力,不管是批評還是表揚,都應該有明確的針對性,要就事而論,不能大而化之,不能空洞。
第十九啟示:智慧感化德行育人----因勢利導
教育人或者管理人都要以理服人,以智慧來感化,以智慧育人,堅持中庸之道,利用因勢利導的方法教導人,從而取得人們的信任或尊重。
第二十啟示:審視自我觀察別人-----完善自我
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要想了解自己,必須審視自我,經常反省自我。經常審視自我會讓自己更能夠認識自我的不足和錯誤,從而改變自我,提升自我。(結束)
C. 易經到底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萬物是有生命的,即以生命為中心的宇宙觀。《易經》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人和萬物皆有生命且平等存在於宇宙中。宇宙萬物不但有生命而且還有靈性,並且每一個個體的生命之間是緊密相關的,所有萬物之間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且之間是互動,把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完全對立起來,它就不能生存,不能成為它本身而存在。
D. 學習易經有什麼好處
第一:用易經哲學開發我們的智慧,培養我們的福氣,正確認識世界和人類本身,幫助我們確立人生不同時期,不同處境處事待人。
第二:利用易經幫助我們全方位認識自己和他人,搞好人際關系,從而和諧相處發展壯大,獲得成功人生。
第三:利用易經幫助我們認識命運,認識人從那哪裡來,死又到哪裡去,從而了解命運,改變命運,讓自己活得明白,死的清楚,讓自己活得心靈的歡樂與自由!
第四:利用易經幫助我們正確處理愛情,夫妻及情人、家庭兩性關系問題,構建和諧家庭,塑造幸福人生。
第五:利用易經開發我們的智慧,增加我們的選擇,判斷力准確,大決策不失誤,由識致用,實現價值,(如戰略選擇、企業用人、個人交友、商務談判)。
第六:利用易經可以幫助我們正確認識各種疑難怪症的產生原因及才、治療方法,從而去解決問題(處理怪病、調整風水等)用於生活生產實際應用!
第七:利用易經可以幫助我們在做重要的人事、時間、方位、地點、住宅由里選擇!
第八:長期用易經,可以理解易、融匯易,把易經變成自己的血肉,變成自己的思維,變成自己的行為方式,順天意順民意,不違背客觀規律,從而達到天人合一。
E. 易經教會了我們什麼
主要是要告訴我們,在大千世界之中,事物的對立面(陰、陽)的作用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事物的對立面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它們總是處在不斷的變化乃至相互轉化之中。人要學會善於在萬變之中發現不變的規律,並利用這些規律來趨利避害,以實現快樂幸福生活的最大化。
F. 易經的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易經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易經》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在我還沒上學的時候,家裡一套厚厚的精裝書,上面的兩個大字,便是「易經」,這是爸爸最喜歡的書之一,聽爸爸說,他小時候很窮,買不起書,便把老師的書借來,手抄了一本,連插圖都是仔細的畫上去的,我便覺得這是一本絕世好書,但當我認字了之後,卻怎麼也看不懂易經,總是翻著翻著就睡著了,而父親卻一遍又一遍的翻閱,從中領悟到了很多,有時候,爸爸遇到了什麼困難,或者不記得東西放在了什麼地方,都會用其中的卦象占上一卦,結果還很准,也許會有人說我迷信,但《易經》的卦象是有根據的,是科學的,有道理的,因此,真的好佩服爸爸可以把易經看的那麼透,遇到難題,只要給他一個字,一個筆畫數,就可以由此知道事物的好壞。而我卻連《易經》的大概內容都不太理解,這學期有幸選了「中國傳統文化賞析」這門課,也給我一個名正言順的讀《易經》的機會。
《易經》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瑰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首要代表作,是「群經之首」。六十四卦是易經的總精脈,它具有象、數、理、卦象、卦德、卦辭的豐富哲理,自始至終是,六十四卦分八個組,以宇宙萬物自然之「象」: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以陰陽互變為導線,象徵天體運動是晝夜永不停息的。又演繹出社會和人生萬事的變化。它又具「數」的深邃特徵——太極生兩儀陰陽,在陰陽兩態中,再加上一個陰態或者一個陽態,使三個態的陰和陽重疊連成一小卦,共有八個不同組合,便稱為八卦,卦的形成是離不2開「三」的互相變通,「三生萬物」的作用。三個小卦再加三個小卦重疊成一個雙重六爻卦象,不同的卦象排列出有八組,八組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萬事萬物的類象,其中有千變萬化的易理,所以六十四卦是智慧的哲理學。看著裡面的配圖,以及對歷史的簡要介紹,我漸漸的對此產生興趣,開始對神話產生嚮往,不由的把他和《山海經》,以及龍生九子等傳說聯系在一起,但是,從學術角度來說,《易經》是一門科學,《易經》的形成過程是幾千年歷程,從伏羲先始畫八卦,以後經過炎帝、黃帝,雙從夏周三代,不斷地演化,到周文王重新畫後天八卦圖,整理卦辭、爻辭,後來又經過孔子作《十翼》上下幾千年中文化的結晶。它是源自歷史各時期中統治們的權術經驗、教訓、功、利、德、貞的總結,也曾是歷史朝代中的帝王國權者行使統治和執政朝綱時的《經論》和教誨書。但曾因六十四卦被視為「占筮之辭」,披上了迷信的外衣,作為預測吉凶的辭令,六十四卦成了古代頭領們掌權和使用權力必定要使用的秘密的搖卦占卜。而早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各學派為它正名,他們認為是可生「以史為鑒」「靈警奇奧」的奇書。
易經是一門最高的哲學,不是算命學,所以路邊的算命先生根本不代表易經學說。易經分為三種方式解釋了整個社會三類人。道家的老子學說是易經中最難,也是最高的學問,它是代表社會最高層階級的利益和生活態度;儒家的孔子代表中層階級的利益和生活態度;墨子是代表我們普通百姓的利益和生活態度。這就是易經成為哲學之3父。易經是一門預測科學,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易經里有卦象,就是說8*8=64個卦象分別解釋了不同的結果。那就是說卦是預測你現在可能會面臨的一種生活的現象,不是本質;也解釋了這樣的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去解決這個現象帶來的後果。在這里,人們都會把它解釋成「命理「,「運氣「然後怎麼怎麼去化解。其實,對於「命「跟「運「易經有很好的解釋,因為卦只代表現象,你自己想想看一個現象能包括了你的真實的本質內容嗎。
能解決掉你發生的不好的一切事情嗎。能成為你心靈安慰的一種寄託嗎。不能的!易經就告訴你一些為人的道理,孔子的理論以及墨子的理論是我們要學習的。學習這些理論後你才能很好的去理解易經講的卦象是唯物主義哲學,不是算命的。它是可以預測到人生某些階段一些不順利的事情以及災難的事情,但是要變的。「卦「根據你行為的方式以及實踐的經歷要產生改變的。易經中「易「本身解釋就是「變「的意思。就是說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才是真正的道理。我們學習易經就是要學習孔子的做人理論以及墨子的做事理論,一個人能很好的做人,很好的做事情,有非常好的修為,那麼有可能成為有作為的人,那就是高層階級的領域,才能去學習道家的道理。學習易經可以從中看到自己所處環境所產生的很多現象,然後好好總結研究,改變它,改變了這些現象,讓它往好的方向發展,那就改變了你的「運「。唯物主義哲學講,「命」不可變,「運」是可變的。其實,「運」的不斷改變,也能導致小階段的「命」的改變。陰和陽總是處於一個平4衡的階段,好壞循環往復!學習易經的態度是積極的,不能總拿那個預測現象來對自己的「命」,整天不做事,整天亂想,那什麼「運」都不會來。積極的學習其中的精華,積極的吸收於利用,易經它只是能幫助你看到你將要發生的現象,所以真正解決事物還是靠自己的品質和意志。
學習易經不是說我預測出來命不好,我就不努力了,我今年婚姻不好,我就不結婚了。不是這樣的,易經它是告訴我們萬事要「中庸「,中庸不是極端的意思,解釋為恰到好處。事物要符合規律,符合現實要求。就象婚姻好壞,其兩個人的結合,最好的結合是「門當戶對「。這個是古代人智慧,有他一定的道理。現在人不是要求這個,要求哪個,最終只有「門當戶對「的婚姻幸福可能性最大,婆媳關系也最容易融洽。為什麼現代單身大齡青年這么多啊,就是沒有處理好自己的位置,你到底適合哪個位置,有些人經常說:寧缺勿濫!這種不符合規律的盲目要求怎麼能找到幸福!學習易經這要看你帶著什麼目的讀它。它關繫到哲學思想、天文地理、政治策略、軍事計謀、倫理道德、行為科學、思維方式、人際關系、醫學養生、信息預測、文藝美學等等,甚至現代的前沿科學如計算機軟體、遺傳密碼、混沌理論、耗散結構等等,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示。真是「仁者見之謂仁,智者見之謂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總的說來,它當然是一部揭示萬事萬物發展變化規律的哲理著作。《易經》,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讀的高深教科書;書中提到,全世界中國人的腦筋最好,最活,因為中國人最懂得5變通其實,自然辯證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講變通。好中有壞,壞中有好,不好不壞,不壞不好,由壞變好,由好變壞,反反復復,無窮盡也。《易經》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亘古不變的。你看,易經說宇宙萬物歸根到底是由兩種因素構成的:陰,陽。仔細想想,它的高明簡直超出人類智慧了。你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接近的證明這一點,從我們知道原子是可分的開始,就已經往這個方向邁步了。因為沒有什麼實在的東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後是什麼呢?說的好,就是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生萬物!我們的祖先,他們是永遠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因為他們追求的是智慧,從本質上說,我們的祖先重視的智慧,他們不怎麼重視知識。最開始說的讀書,實際上指的是明理,讀書讀的是道理,道理是與智慧相關的東西。然而現在,讀書是去學知識,學一些誰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對不對的東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讀書早已經不再是它最初的含義了。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經》是完全根據自然發展出來的一套系統,外國人提自然辯證法,其實在科學面前他們欠缺讓自然引導他們的科學,我們講師法自然,不是沒有道理的。其實,我覺得我們學的課程是不能叫自然辯證法的,叫辯證法還可以。宇宙中唯一的東西是什麼?就是自然,自然是不能加界的,加了界,就講不通了,只有國家才有界,地區才有界,植物界,動物界也可以。自然是整合的東西,如果自然可以再加界,就表示自然之外還有東西,那就不對了。所以我覺得,我們學的辯證法充其量也只是《易經》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冠之以自然是很6不合適的。看過《易經》後變的非常樂觀,不管什麼樣糟糕的事情我都似乎不在乎,就像其中的一句: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有什麼大不了的,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在我閱讀《易經》時,我第一次體會到,這個世界並不那麼黑暗,不管有多糟糕都會慢慢好起來,這就是「窮則變」吧!又應一句老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看的那六十四卦,倒不像算命,更像是人生處在什麼階段應採取什麼樣的人生態度。當你春風得意時,不要忘乎所以,當你悲痛欲絕時,應該告知自己,新的歷程即將開始;當你青春煥發卻一無所有,別要忘了你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創造一切;當你的事業初成卻不堪一擊,別忘了自己的能力正處人生之鼎盛時期;當你為自己的身體與精力的衰竭而徹夜難眠時,別忘了你擁有的物質財富是一般人所不敢與之的;當你步入人之末年而感嘆生之短暫時,別忘自己是飽經世事的老者,受到族人的尊敬。
當然,人的一生充滿各種變數,但我相信《易經》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當我讀完此書,我深深地體會到《易經》給人的世界觀帶來的影響。抗「迫害」能力特強,很多事情別人認為不可能的,自己居然能忍受的了。起初,自己讀《易經》充其量只是想了解一下中醫理論的源頭,沒想到居然讓《易經》深深地改變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大概就是「天意」吧!不過,我得感謝《易經》,給我如此大的精神力量去面對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
暑假帶學生去羑里城研學後,對《周易》產生了興趣,在圖書館找到這本書認真讀起來。
《六韜·三略》曰:「春道生,萬物榮;夏道長,萬物成;秋道斂,萬物盈;萬物尋。天生四時,地生萬物,天下有民,仁聖牧之。」
天時變化,與人類社會的變化是息息相關的。四季更輪往復,正如世間一治一亂;晝夜晨昏交替,又似政權一起一伏。人的一生,像潮水般有起有落;人世的悲歡與離合,恰似月亮的陰晴與圓缺,草枯草長,國合國分;一盈一虛,一陰一陽。人是自然的一分子,人世就是自然的化身,這一思想在《周易》這部書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當你讀幾頁《周易》後,就會被這其中闡述的道理深深吸引,為中國古人的智慧而發出由衷的贊嘆。
《周易》曰:「乾道變化,各在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周易》向我們傳遞了凡事都要遵循自然的規律,符合自然的,就是值得提倡的;違背自然的,就是不可取的。而如今,人類卻想方設法地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類自以為科技已經很先進了,似乎可以與大自然一較高下。但人類不知道,在自然面前,人類永遠是幼稚的孩童,一旦大自然報復人類,那災難將是毀滅性的。
讀《周易》,就是為了了解自然與人類的關系。我們積極地學習《周易》,推廣《周易》的博大精神,不僅是為了向世界展示中國古人的智慧,更是為了人類未來的和平幸福。所以,我認為,靜下心來,認真地研究研究《周易》,是十分有意義的!
《易經》告訴人們,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啟後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雖然是曲折的,但我們還必須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從頭走起,該受的苦你必須要受,該喝的蜜你必須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一感悟:心有乾坤神閑氣定——戒除浮躁
當人們浮躁的時候,應該想想那浩繁飄渺無窮無盡的宇宙,為什麼它能夠數億年的時間仍然堅守著自己的法則,遵循自己的規律不動遙。
第二感悟:鍥而不舍奮發進取——磨掉幼稚
如果說一個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麼好聽了,多少有點諷刺的意味。說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辯是非,不通達。說重一點就是他(她)很傻。
第三感悟:目標明確果斷前行——戰勝疏懶
要找聰慧者,要找我們的「啟蒙」老師作為指導,而不是「啟蒙」老師來找我們,如果「啟蒙」老師指出我們的缺點和錯誤,就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四感悟:等待時機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種智慧。等待是一種積蓄。等待是一種信念。人們之所以等待,是因為時機還沒成熟。
第五感悟:冷靜反省心安理得————避免爭執
我們必須學會反省,當我們做事之前反省了,每個細節都考慮到了,辦事才能得心應手,即使遇到挫折由於預先考慮的明白,心裡也會有準備,不至於最後會把事情辦咂,甚至走向歧途。當我們做事之後反省了,從中得到經驗教訓,就可以為以後的成功鋪好路。
第六感悟:伸張正義寬厚仁慈——化干戈為玉帛
國家出師有名,懲惡揚善,是為了伸張正義,為天下人謀福利,這是大義;同樣一個人也能出師有名,而這個「師」就是「小師」。就是人們心中的正義之道,就是做正義之事,這個義也是小義。
第七感悟:相親相愛和平共處——趕走孤獨
愛需要相互幫助,愛需要相互依靠,愛需要理解,愛需要交流,愛需要磨合,愛需要緣分,愛可以趕走孤獨。
第八感悟:以退為進蓄勢待發——鼓足干勁
提起以退為進,我們不禁想起卧薪嘗膽,忍辱負重,胯下之辱,退一步進兩步這些先人們留下來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數「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故事吧。這種海闊天空表示讓自己有更多的迴旋餘地。
第九感悟:奮勇前行堅持真理——靠近成功
成功固然是每一個人所嚮往的,但成功的前提必須奮勇前行堅持真理,沒有奮勇前行,成功只能是一個泡影;沒有堅持真理,成功只能與我們背道而馳。
G. 在易中天看來《易經》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
在易中天看來,《易經》給我們的啟示是
《易經》的智慧,強調「有意義的偶然」,就是所有偶然發生的事,都不是那種碰巧,而是有意義的。其實人生裡面,很多事情都是開始看起來是偶然的,後來發現,那個偶然決定了你一生,對你一生的改變有很大的影響。
《易經》可以有占卦的部分,但是用兩句話來說:第一,占卦不只是算命。第二,《易經》不只是占卦。因為《易經》在中國古代是一個思想智慧的根源,我們講十三經,最古的就是《易經》。在年代上也好,在智慧的深刻程度來說也好,都是我們的源頭。
H. 看過《易經》之後,能夠學到什麼人生道理呢
如果你懂易經,你就能超過99%的人。原因是什麼
《易經》所要求的美德,仍然是社會所需要的優秀品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美德仍然是我們人類社會非常重要的基本素養。很多有識之士贊同「德重於才」的說法,很有道理。因為一個人只有德行好,人品好,才能走正道,為大眾而不是為自己的利益做事,這樣的人自然沒有缺點。
根據易經和我們「天人合一」的思想,只要我們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美德就是我們需要的美德。
再比如第三次占卜,其中「經綸」和「知行葉正」兩個字既是鼓勵,也是要求和責任。眾所周知,冬瓜是一種「冬去春來」的嚴寒現象,但寒冷的冬天離春天很近,所以比喻和象徵都很明確。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情況是不可避免地,如何去做才是關鍵。
I. 你認為易經到底告訴了中國人哪些方面的道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人的智慧是非常的偉大的,其中古人的很多著作一直流傳到現在,而且其中包含著非常高深的道理。就比如《易經》,《易經》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幾乎包含了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對於易經有很多的教授也對其進行了解讀,從中不難看出易經告訴了我們做人的許多方面的道理。
第三,這部經典著作還告訴了人們一個在處事當中特別重要的要素,那就是誠實守信。在這部著作中專門對誠信進行解析的是中孚掛,“中孚”的意思就是不管是處事,還是說想要立身都應該心裡懷著誠信,不能弄虛作假。這正是每個人在生活中,應該要謹慎遵守的一種處世態度。只有誠信待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坦誠相待,如果一昧的弄虛作假,最終也是會遭受懲罰的。
J. 易經給我們哪些人生啟示
1、養精蓄銳,把握機會,自強不息
《易經》告訴人們,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啟後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
聰明的人,總是善於養精蓄銳,並且默默等待時機,一旦機會來了,必然能因時乘便,做出一番事業。《易經》中乾卦給我們的啟示主要有兩點:一是自強不息,而是善於把握時機。做到這兩點,可以說就得到了乾卦的大智慧。
2、厚德載物,靜養光大,利生萬物。
當人們浮躁的時候,應該想想那浩繁飄渺無窮無盡的宇宙,為什麼它能夠數億年的時間仍然堅守著自己的法則,遵循自己的規律不動搖。要知道黃忠六十才跟了劉備走,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為丞相,佘太君百歲掛帥,孫悟空五百歲西天取經修成佛,白素貞一千多歲才下山談戀愛。年輕人,你說你急什麼急?
3、鍥而不舍,奮發進取,讀書明理
屯卦,即幼草曲折萌生發芽之狀引申而來,它告誡我們:在這一非凡時期,不適合外出闖盪,適合安居下來,打造基業。用當代時興的語言說,就是不要瞎折騰,要量力而行,不要好高騖遠,異想天開,應該安分地呆在家裡,苦練基本功,先練就一身安身立命的本事再說。根據這一思路,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將這一卦對人生迷津的指點要義,套用到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相應問題之中。
4、目標明確,果斷前行,戰勝疏懶
我們要找聰慧的啟蒙老師作為指導,而不是啟蒙老師來找我們,如果啟蒙老師指出我們的缺點和錯誤,就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接受,去改正。
5、等待時機,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種智慧。等待是一種積蓄。等待是一種信念。人們之所以等待,是因為時機還沒成熟。
需的本意是需養,比如軍需,給養,等等。從該卦的卦象來看,雲雨積於天上,等待降下。需的本意還有等待,比如舊時的官吏受職後,有按個人資歷依次補缺的制度,稱之為「需次」,如某人調任某官,需次三年,意即要就任此職需要等待三年。引申開去,可以說,任何人在主客觀條件不成熟時,要想擔任某項工作,都會遇到需要耐心等待的時期,這就是需的階段,它是人生道路的必經階段。如何度過這個階段,正是需卦所要探討的。
從該卦本經的含義來看,等待時期態度需要真誠實意,只要光明雷諾堅守正道,就一定能跨越艱難險阻,實現人生目標。
然而,等待的過程有時候是漫長的,而且還會充滿變數,等待的過程應如何處理和應對錯綜復雜的情況,就讓我們認真地看一看該卦象每一爻是怎麼進行指點的。
6、冷靜反省,心安理得,避免爭執
我們必須學會反省,當我們做事之前反省了,每個細節都考慮到了,辦事才能得心應手,即使遇到挫折由於預先考慮的明白,心裡也會有準備,不至於最後會把事情辦砸,甚至走向歧途。當我們做事之後反省了,從中得到經驗教訓,就可以為以後的成功鋪好路。
7、伸張正義,寬厚仁慈,化干戈為玉帛
國家出師有名,懲惡揚善,是為了伸張正義,為天下人謀福利,這是大義;同樣一個人也能出師有名,而這個「師」就是「小師」。就是人們心中的正義之道,就是做正義之事,這個義也是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