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幸福初二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幸福初二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幸福這個詞好像是虛無縹緲的,但它很容易得到,只要有心,幸福無處不在。一句話語、一個舉動、一次陪伴、一回守候,它們都是幸福,雖並不轟轟烈烈,但也是一種清淡的快樂。乞丐的幸福也許只是一頓飽飯、一件外套。流浪者的幸福也可能只是一條給他一條安慰的狗、一個能擋風遮雨的地方,一個安穩的家。保潔阿姨的幸福大概只是一句真心的問候,一個溫暖的眼神讓她們感到自己沒有受到岐視。而對我來說幸福只是一個安靜的,只有我和歡歡的房間,擁有這樣的一個幸福對我來說足矣。幸福並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即使再富有,但沒有一顆知足的心,也不會幸福。
去年夏天,我和歡歡去了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裡真的很美,風輕輕地吹在身上,又溫暖又舒服。偶爾傳來一聲蛙鳴。不知道附近的哪條小溪發出嘩啦啦的聲音,好聽極了,大片的麥子隨風擺動,如同世界桃源一般,但四處空無一人,你們一定問我為什麼吧,我告訴你們,其實這是一條通往農村的小路,來去的車都飛快的開著,每個人心中想的都是快些到達目的地,沒有人來觀望這沿途美麗的風景,所以再忙也要留意一下身邊的風景,往往最美的不是彼岸,而是去彼岸的路。也不要只在意腳下,也要注意身邊,這樣才會幸福。遠處,我看到了與我年齡相仿的小妹妹,很瘦小,她艱難的挑著盛滿水的水桶,我想走過去想幫助她,走到跟前我對她說:「讓我幫你吧!」她沖著我微微一笑點頭說:「謝謝你」。原來她要澆菜地,她說每天都是媽媽澆的,但今天媽媽病了。我們把水抬到地頭上,不停地用瓢潑向菜苗,心中別提有多歡喜了。我覺得助人為樂也是一種幸福,看到別人用微笑來回報自己的幫助,比送給自己禮物還要開心。
我會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也會把希望和幸福帶給別人。
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果園里農民望著壓滿枝頭的果實的滿臉喜色;幸福是教室里的莘莘學子憧憬未來的動人笑臉;幸福是實驗室李科學家有了新發現是舒展一下眉頭。我認為幸福就是母親對你深深的愛,就是那一件外套,她給予你從肉體至內心的溫暖……
記得我上四年級時,一個冬天的下午,突然,我在教室往外看,掛起了大風,天氣一下子變冷。放晚學的鈴聲響起來,我趕緊走出校門。到了校門口,我發現媽媽沒來接我。我看著同學向我打招呼,然後撲進他們媽媽的溫暖懷抱,羨慕極了!
我家離學校太遠,所以我都到姑姑家吃飯。一個星期才回家一次。中午媽媽打電話來說:「兒子晚上我去接你!」我高興的說:「好啊!」可是我在這里等了好一會了,媽媽還沒來,寒風吹的我直打寒顫。「媽媽呀,你怎麼還不來?你是不是騙我了?」我產生一種恨媽媽的情緒。「不來接我算了!我去姑姑家去,哼!」於是,我裹緊衣服沖進寒風中。
夜幕降臨,路上行人越來越少,我加快了步伐,身著單薄的人都被寒風吹的鎖著脖子,凍得牙齒就像在跳舞似得咯咯作響,這時,我的淚水掉了下來。
忽然,我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在我身後響起來。「兒子,媽媽來晚了,對不起。」媽媽拉著我的手,感覺冰涼冰涼的,媽媽怕我被動壞了,就把身上的外套脫下來給我穿上。我頓時感覺身上暖和多了。「來,抱緊點,我們回家。」我摟著媽媽,發現媽媽也被凍得發顫了。我看到心裡非常不好受,我的眼睛又一次濕潤起來,我對媽媽的恨也隨著寒風吹走了。
一路上,貼在媽媽的背上,是多麼溫暖,那一天我永遠也忘不了。
幸福就是這樣,會讓你感動,流淚!永生難忘!
其實,幸福很簡單,可以是一個微笑,一個善舉,一句問候。 題記 有人說,幸福其實很簡單。幸福就像初春新雨後冒出的筍尖,稍一低頭或彎腰便能發現它遍布足下;抑或是在盛夏鄉野的天空中,偶爾抬頭便可看到的漫天繁星。幸福就是這么簡單,隨處就能看見。 幸福雖然很簡單,可是卻可以溫暖人心。幸福大多是在你沮喪無助的時候,撿拾到的一個微笑,一個善舉,一句問候。當你悶悶不樂時,如果有人給你一個真摯的微笑,是否會給你那冰冷的心扉一片溫暖?當你手足失措時,如果有人帶給你一個善意的舉動,是否能使你煩躁的內心平靜下來?或許,這就是幸福吧。
幸福可以是清晨的一縷陽光。清晨,一縷陽光透過窗簾輕輕地照在床邊,還在睡夢中的我睡眼朦朧隱隱約約看見了這一縷陽光,心中莫名升起一種感動,讓我內心感到充實。感謝大自然,讓我為今天而幸福,我從清晨的陽光中撿拾到了大自然饋贈的幸福。 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它無處不在。當你身冷時,有人給你披上的一件外衣;當你口渴時,有人送上一杯溫水。雖然只是一個個微小的善舉,可是卻讓你的心中涌生出一抹感動。幸福真的很簡單,你無須駐足,更不用尋覓,只要努力地經營自己的生活。用自己心中的愛去澆灌,那麼幸福的禾苗便會越長越茂盛。平時你注入了一滴愛的水滴,需要的時候,你就會擁有太平洋那樣的潮水,這就是幸福。
幸福其實很簡單,是一絲溫暖,一縷陽光或是一次甘甜,一次生活不是枯燥而是精彩的,人心不是冷漠而是溫暖的,身邊不光自己,而是有很多人。只要有一顆不老的心,有著積極的態度,平和的心態,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撿拾幸福! 學會去發現,你將會撿拾到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幸福!
有人說幸福是我們孜孜以求、費盡心力得到的報償,可也有人說,幸福是一種超脫,一種閃耀著智慧的理性,一種飽經世事滄桑的充實和自信,一種煩惱、傷感、庸俗的腐質中萌發的常青樹。更有人說幸福是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同步,它只是一種心靈的感悟。
有人在追逐幸福的時候,幸福可能會飄然遠離。當我們在人生路途啥不能夠疲於奔波之後,偶有閑暇,回望早已逝去的歲月,幸福卻在追憶與懷念中閃爍隱現,頻頻向我們招手。
春天到來的時候,如果對自己說,這是春天啦!心裡就會泛起茸茸綠意。可在播種時,如果只想收獲,未必會有舒心的情緒。豐收的季節,本該是幸福吧,可如果企盼更多的碩果,或去想可能出現的災年,同樣不會有愜意的滿足。其實,誰播種了一顆平常心,誰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世界,誰就擁有了幸福。
重要的不在於播種後的收獲,而在於播種的每一個過程中應保持的心境。
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為我擁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在擁有健康的時候,那些勇敢的人可以微笑著說:「我很幸福,因為我擁有健康的心靈!」甚至當我們連心靈都不復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中最優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因為我曾經生活過。所以幸福存在於每時每刻。
幸福不喜歡噴灑甘霖,你要企圖把水龍頭擰的更大,是幸福很快的流失。你需要靜靜地以和平之心,去體驗幸福的真諦。飢餓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寒冷是體貼入微的一件衣衫,父親的一次粗糙的撫摸,母親的一個溫馨的眼神······這都是幸福啊!
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打小怪獸。
我的幸福則是有一個愛我的好奶奶。
中午到家,放下書包便跑去吃飯。今天奶奶特地給我做了一盤最愛的紅燒雞。還有一盤小龍蝦,不過我不怎麼喜歡吃,從小到大都沒有吃過幾次蝦。大概因為它們長得不大好看吧。
我一邊扒著碗里的米飯,一邊啃著雞,吃的不亦樂乎,嘴邊都是油。奶奶問:「吃不吃蝦?」奶奶是知道我不吃蝦的,但每次做了蝦都會問問我,怕我喜歡吃蝦了卻吃不到。「不吃。」我答道。「吃一個嘗嘗,好吃。」奶奶又對我說到。「那我嘗嘗吧。」但因為幾乎不吃蝦,我不知道從哪裡剝、怎麼吃啊!「我,我不會剝。」我對奶奶說。
奶奶用筷子夾了一隻蝦:「這就能吃了。」「我不吃爪子什麼的。」奶奶便把蝦頭夾掉,一點一點的把殼給剝開,只剩裡面的一小點肉,放到我的碗里。我夾住蝦,放進嘴裡,嗯!果然好吃!第一次覺得蝦如此好吃。
這一吃還吃上癮了!又讓奶奶給我剝了一個,一下就沒了。奶奶也不厭其煩的一個一個給我剝著,我一口一口的吃著,碗里的飯很快就沒了,但奶奶孩子給我剝著蝦,像忘了自己還要吃飯。我的一碗飯吃完了,奶奶還一口沒吃。我感到有點小慚愧,便學著奶奶,也剝了一個完整的蝦肉,遞到奶奶的嘴邊。奶奶連忙說:「你吃吧。」「這個給你吃,嘿嘿」說著,我把蝦送進奶奶的嘴裡。「好吃,你自己吃吧。」奶奶嚼了嚼,說道:「喜歡吃下回還買。」
午飯很快吃完了,最愛的紅燒雞沒有吃幾塊,但蝦卻只剩下一點點。
這就是我的小幸福——有一個愛我的好奶奶!
小時侯,幸福是一個甜甜的棒棒糖,是媽媽講的一個有趣的故事;是哥哥姐姐陪同玩樂時的歡樂……。現在幸福藏哪去了?它好像和我捉迷藏似的,想找他,找到的卻總是困難,傷心,斥責,還有無限的壓力……幸福好像變得遙不可及,總是回想過去的幸福,快樂的童年時光,我要找到它,於是我踏上了尋找幸福的征程。
當我漫無目的的尋找時,我越想找到它,它彷彿離我越遠。我很失望,於是我放棄了,找開電視,看到「某市一母親,因其女兒考試不理想,將其打至傷殘」。
從圖片中,我看到那女孩臉上,手上,……體無完膚。看著這個小女孩,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世上怎會有這樣的母親!俗話說:兒是娘的心頭肉,可是,在這位母親身上,親情去哪了?這時,我想到了我的母親,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在外地上班,母親則在家裡照顧我,由於工作忙,父親很少回來,在我每次考試考砸了的時侯,母親一次次鼓勵我…。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這種感覺很溫暖,這就是幸福吧!
同樣的一枝玫瑰,有人說:「花下有刺,真討厭!」有人說:「刺上有花,真好!」看到刺的人挑著毛病,盯著不足,他們註定是不快樂的,得不到幸福。而那看到花的人,則有著感恩的心,盡管刺扎手,但那刺上卻有著芬芳的花朵,擁有感恩的心的人是幸福的。
漸漸的,我從一些生活中的小事,體會到了一絲幸福,我想將他們記下,可幸福的事情好像總寫不完,總想不完。我的這次尋找幸福的征程不會那麼快結束,或許是明天,後天,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又或是一輩子。
你知道嗎?我們的故事要從秋天說起。
是秋天!
那是初二,一切是從那是開始。
每升一級班主任都要換一次座位,這可能是所有老師不成文的規定。
我想隊伍的後方靠,不想太靠前那樣小動作總會被老師發現。
很快來到後方於留級下來的女生並站,女生長得還可以,心裡正慶幸時你卻與他交換。我知道你是受不了應該與你成為同桌的男生,才與她交換,很可笑不是嗎!而我則也因為沒和那女生成為同桌而討厭你。
本以為我們會在互相拌嘴的時光下分開。沒想到你的每一次說話,都是那麼天真,可愛,而我也被你感染了。每節英語,生物,地理都是在我們聊天的美好時光中度過。從此你的笑,你的哭,你的怒,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那麼隨意,而我則深深記在心裡。
時間久了漸漸對你產生了感覺,是什麼感覺我不清楚,但就是這種感覺,總是在一個人時會想起你本以為時間還有很多,可老師卻把我們分開,心裡有種失去了什麼,晚上睡覺總會們見你和另一個男士手拉手,哼,夢中也會有思緒,我哭了哭到第二天眼睛酸的睜不開。終於我決定了。
我要賭,讀你心裡有我,要賭在不賭我會後悔,雖然已經太遲,但亡羊補牢還不算晚,如果賭輸了。
對不起是我自作多情我會學習忘記你,祝福你,謝謝陪了我一個學期,也讓我感受了這份感覺,我也不知最後是輸是贏。
也許勝負未定我會退學,你要好好學習,考上高中,上大學!
最後,祝你快樂,幸福。
來到這所學校,已有一年多了。這所學校,像一片浩瀚的星空,我們如同散落在這片星空的點點繁星一般。我們在這里,相遇、相識、相知。在這里,我也同樣收獲了純真的友誼與感動。
記得那是一天早上,天灰濛蒙的。一出門我不禁打了一個寒戰。想起昨天晚上沒有蓋好被子。當時也沒有太在意,只想著天冷多穿點衣服。
早讀過後,我越發感到了身體的不適。一摸額頭,發現額頭滾燙。但總歸是要撐過第四節課的啊。最後一節課,我的額頭布滿了細密的汗珠。終於聽到了久違的下課鈴聲,現在的我只想趕快回到宿舍。向杜晗玥解釋後,我連忙走向宿舍,又是一路昏沉。不知走了多少步後,我終於回到了宿舍。
回到宿舍後,我拿出被子,躺在床上。在我身體稍好後,才意識到我的櫃子里沒有東西吃了。迫於身體原因,我迷迷糊糊的睡著了。睡夢中,我好像聽到了敲門聲,正在想是誰驚擾了我的好夢。但回神一看,是麵包和牛奶。我睜開了惺忪的睡眼,夢里的情景卻真的出現在了我眼前,杜晗玥拿了一個麵包,走過來,笑嘻嘻的對我說:「看我好吧。」雖是開玩笑一般,但我的心頭卻霎的一暖,我並沒有讓她買麵包啊!我背過身去,努力不讓淚水奪眶而出。我開玩笑似的說了一句謝謝,但心裡卻滿是感動。我的病也在這時好了一大半。這件事也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想有你們這些朋友,我是幸福、滿足的。
我們雖是背道而馳的星星,我們也許會在兩年後交錯相行,但在碰撞的那一瞬擦出的花火足以閃耀整片星空。
沉浸在幸福中,竟然忘記了幸福是什麼。
——題記
白霧彌漫在天空中,四周也只有白茫茫的一片。我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正感到萬般無奈的時侯,我的心像是被什麼吸引似的',直沖沖引導我走出了迷霧,而我看到的卻是……
醒來,發現我自己還在車上,行駛在黑乎乎的路上,原來,我是要去見那幾年不見的父母親。
已經是凌晨兩三點鍾了,終於要到了,遠遠看見父親站在車站等著我,自有一盞淡黃的燈泡發著亮光陪伴,寒風在空地上肆虐,風狠狠的打在玻璃窗上,弄得「咚咚」作響,爸爸卻直直地站著,沒有一絲的退意,車子終於停了爸爸興沖沖的跑過來,將我抱起,是那麼暖和,那麼激動,夾雜著一絲的生意。
懷著一種些許陌生的探索,我打開了心中的一扇溫暖的窗,流露出家人對我的愛的深刻。
每天早晨,托著懶惰的身子被爸爸叫醒,媽媽帶回一杯濃香的花生奶,給我洗臉,洗衣做飯,總是把好的讓給我,辛辛苦苦的工作,也只是把錢存起,供我學習生活。
天真總是讓人喜歡犯錯,常常埋怨爸爸媽媽沒有給過我別的孩子洋溢而我卻規定了的愛。幾年才能有一兩次短暫的見面,心常常受得灰塵滿布,沒有一點真正的歡喜。
或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幸福之果往往在經歷了磨難後才能收獲。
我在山的腳下,被濃霧包圍。
到了山的頂端,我卻隻身一人。
留下的只有淡淡的幸福。
瞬間有多長?是一次回眸,是一次花開,是一滴雨落,還是?一瞬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瞬間的遺憾,令我難以忘懷;瞬間的感動,令我持續震撼;瞬間的幸福,是你給予我的,永不褪色的溫暖。
我一直是個乖巧的孩子,你從沒跟我絮叨過太多,但我知道,你是關心我的,從你的目光中。
課堂上,我認真地聽著你每一句話,視線緊隨著你的身影,偶爾,你的目光掠過我的臉龐,目光里便多了一層笑意,因為我的專心。
下課了,我把認真完成的作業交給你時,你的目光隱約透出贊許,因為我的認真。
考試後,當我接過打著許多紅叉叉的試卷,你的目光變得復雜,生氣、失望、無奈……為我不必要的失誤。
還記得嗎?期中考試那天走進考場前,上樓梯,正好碰上了你的目光。我擔憂地望著你,考前突然生病,狀態不佳,我害怕。你依然是那樣目光堅定,彷彿在說:「老師相信你。」我抱著忐忑在你的目光中走進考場,我想,但願不要辜負你的信任。
我握著筆,頭昏昏的,額頭冒出了細密的汗珠,心中滿是焦慮不安。我沒有一丁點兒自信了,完成的每一道題,我都感覺它們有這樣那樣的缺陷。看來,我註定是要辜負你的期望了。
懊惱地抬起頭,誰想,我再一次遇到你的目光。你站在窗口,看著我,目光中飽含了鼓勵、期待、信任,還有那一如既往的堅定。你似乎笑了,淺淺的笑容如同初夏的梔子花,清新而怡人,芬芳了我的世界。在這一瞬間,我感到了幸福。這幸福如湖水一般浸潤著我的身體,如陽光一般溫暖著我的心懷。我不再遲疑,不再懊惱,又信心百倍地提起了筆。
原來,幸福的瞬間,很短,又很長,很簡單,又很溫暖。一如你的目光。
Ⅱ 《乞丐》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乞丐》讀後感範文(精選1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世界上有一種愛是平等的。正如陽光,它不管俊美醜陋,不分貴賤高低,他總是將溫暖播撒在每一個人的身上,無私的給他們關愛。
在《乞丐》這篇文章中,一位老態龍鍾的乞丐,向「我」伸手乞求幫助。但是「我」一無所有。情急之下,「我」握著他那雙骯臟、顫抖的手,給了他話語的溫暖。
讀完了這篇文章,屠格涅夫的最後一句「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兒得到了施捨」,讓我感受到了他從乞丐那兒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愛。是啊,任何施捨都是平等的,任何幫助都是相互的,施捨者給予他人物質上的幫助時,同時他自己也獲得了精神上的回報,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動作。都是一種滿足。
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冷漠無情的人。去商場的路上,碰見了幾個殘疾人再賣藝。他告訴人們,他是從安徽來的。因為是殘疾人,所以沒有生活來源,為了生存,最後不得不去賣藝。有人上去給他們錢,然而,我聽到有人說,那是騙子!為什麼?為什麼在他們眼裡他是騙子?弱勢群體所做的事情就是騙人的嗎?還有大街上四處乞討的老人。我寧願相信那是真的。為什麼我們不能以一顆溫柔的心去對待他們?兩塊錢在我們眼裡真的那麼重要嗎?我們不能發揮自己的一點點愛心嗎?我們的一點點愛心還不值兩塊錢嗎?我們的生活一天天變好,可是我們的心卻變得越來越冷漠。於是,僅存的善良也漸漸麻木了。
現在的我們因該學會用善良的心去看待世界,關懷那些需要我們的人。把心靈的灰塵擦掉,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就讓我們伸出雙手,給那些需要我們的人送去溫暖。
今天我讀了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的《乞丐》,讀了以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這篇小說主要講了一個叫盧什科夫的人因為釀酒而丟了工作,從此在街上當上了乞丐,到處騙錢。有一天,乞丐正在向上帝傾訴他的不幸時,被一個名叫斯克沃爾佐夫的律師發現了,於是乞丐便向律師要錢,還編出一套謊話,說自己曾經是一名鄉村教師後來丟了工作,但是斯克沃爾佐夫當場揭穿了乞丐騙錢的陰謀,並給他找了一份劈柴的工作,而且告訴他幸福生活是自己的努力換來的。
當律師再一次見到盧什科夫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很有成就的人了。盧什科夫感激地對律師說,當年自己的律師家劈柴時,身體很虛弱,所有的柴,都是廚娘奧莉加幫他劈的,奧莉加這樣做是為了用自己的行動感動我的心靈,是奧莉加挽救了自己!
是啊,當今的社會上不是也有許多裝成乞丐騙錢的人嗎?人們總是抱怨騙錢的人多,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自己為什麼不去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動那些乞丐的心靈?這篇文章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世界上不是缺少給予別人幫助的人,而是缺少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動別人心靈的人。」「幸福生活是靠自己的努力換來的!」
《乞丐》中的主人翁尼古拉·圖森,處處受到人們的厭棄、趨趕,一無藏身之地,二無生活來源,以乞討為生,「他的頭腦里只有一個念頭:『吃』」。「有時從四處乞討來的食物夠吃時,他可以一連四、五天躲著不出來。」他是病殘得什麼都不能做嗎?不是的,他的躲藏和逃生本領很強。為了躲避憲兵,「他馬上變得矯捷起來;為了找到藏身的地方,他簡直象神話里的怪物那樣靈敏。」他的雙臂出奇地有力,可以單憑手腕的力量就能爬到堆放草料的頂樓上。「
他的來歷人們不知道,是棄嬰,「從小靠慈善施捨長大,沒有受過任何教育。」一開始人們沒有拋棄他,施捨給他衣服食物,使他慢慢長大。後來由於車禍使他成為殘廢,靠著乞討勉強延續著生命。天長日久,他和人們從不交往,「也不愛任何一個人」,所以人們厭惡他,不願意再施捨他,實在餓急了,就偷了希凱大爺的雞,被憲兵抓走,直至餓死。人們為什麼不再施捨他,「女人們站在各自家門口發表意見:『』大家總不能整年養著這么一個一事不做的人啊!」
他的悲劇不僅僅是社會造成的,更重要的是,他沒有自尊,因而也不可能自力,最後被社會拋棄,也是情理這中的事。
今天,我閱讀了由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寫得《乞丐》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乞丐向作者乞討,但是作者沒有帶錢,於是就很客氣的向那位乞討者說了句:「請別見怪,兄弟;我什麼也沒有帶。」沒想到作者說完這番話後,乞丐竟然緊緊握著作者的手對作者說:「哪兒的話,兄弟,這也應當謝謝你了。這也是一種施捨!」
讀了這個故事,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作者與乞丐之間的信任和愛。雖然在這個故事當中一個是一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一個是生活在下流社會的乞丐,但是從中我們並沒有發現作者對這個生乞丐有任何歧視心理,反而從中顯現出了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關系。是啊,在現實生活中任何施捨都是對等的,任何幫助都是互相的,正如作者聽了乞丐的一番話之後反而覺得是乞丐施捨了他。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多給別人一些幫助,多理解別人,那麼我們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平等、和諧!
《乞丐》一文以一個乞丐的口吻記敘了自己的真實處境和悲慘遭遇——按理說,沒有多少人願意光顧「黑暗的小巷」,因此當「我走在黑暗的小巷」而無人理睬時也在意料之中,可是當一個乞丐出現在陽光下,其襤褸之衣與周圍多數人的穿紅戴綠不相稱時卻無人理睬不僅讓人納悶,當「他」走進公園並躺在椅子上時仍無人過問不僅又讓人心中搭上一個大問號——實認識在逃避還是視而不見,難道人心真的冷淡到了極點?最後兩句「我暴斃」在一家店鋪的門口,卻吸引成群看熱鬧的人,卻筆鋒一轉,跑掉了原先的那份冷清,多了一個熱鬧的場面和成群看熱鬧的人,然而這一句卻更能把世人對不幸者冷酷的嘴臉和充當看客的心態刻畫的入木三分,讀罷,一股悲涼之情湧上我悲哀的心頭。
柏楊在《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也曾批判地剖析過國人愛當看客著一癖性。邵燕祥的《中國多看客》更把國人愛看熱鬧的姿態描繪的惟妙惟肖。「看遛鳥,看遊行,看出殯,看出嫁,看車禍,看打假,看殺豬宰羊,看殺人流血」等等。看熱鬧若是看一些「好事」的熱鬧筆觸看出嫁看滿月倒還說得過去,但若是看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場面的熱鬧卻未免讓人吃驚。想想吧,當被看熱鬧的人正處於絕望或無助狀態時,你卻站在一旁指手畫腳評頭論足,人家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在上述提到的集中看熱鬧的人中我最難忘的便是那群看送殯的人。
在農村,家裡有過世的人,自家人便身穿孝服順著大街浩浩盪盪到土地老爺哪裡去哭上幾聲,而在此途中得到兩旁便站滿了「看客」,他們看孝子們哭的姿態,聽哭的聲音,看他們悲痛欲絕的深情,看他們本家人口的興旺——,尤其一些「資深看客」(一般是一些頭發已經很白的那一類)可以觸景生情,聯想到許多許多。他們從不擔心自己家也有送殯的那一天,因為他們在此已經看夠了別人的熱鬧,即使將來有一天被別人看回去,自己也不舍本。
看可以另一種表現形式便是與不利己的事逃避或者對發生事件視而不見。正如《乞丐》一文所寫的,沒有人可憐她,沒有人同情他,更沒有人施捨給他,哪怕是發自內心的一句安慰鼓勵的話。不是人們看不見那個乞丐而是在極力逃避,打心眼不想面對,冷酷無情之風愈刮愈烈,一時的人們變成了「一世界的陌生人」。
世界雖然並不十分像本事中描寫的那個樣。但詩是源於生活的。它是現實生活的濃縮和提煉。詩人將現實生活中的冷淡自私寫入詩中,不能不讓人感慨頗深。
一個微笑,一句安慰,一聲哀嘆,都會讓人永生難忘。俄國作家伊·屠格涅夫寫的小說《乞丐》就應證了這個道理。
故事大意是這樣的:我在街上走著,一個看上去很衰弱的老乞丐擋住了我。我用手搜索了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結果令人大失所望。於是,我便握住他那雙冰冷的手,說:「別見怪,兄弟,我什麼也沒帶,兄弟。」那位老人也照樣握住我的手,吃力地說道:「哪兒的話,兄弟,這也應當謝謝啦。這也是一種施捨啊,兄弟。」讀到這里,我不禁感受到,作者其實也明白自己也已從「自己的兄弟」——老乞丐那得到了施捨。「兄弟」這兩個字可以看出作者並沒有對乞丐有所厭惡和鄙視。正是作者簡單的一句話而給予了老乞丐一種愛或是同情,而同時,「我」得到了老乞丐的給予——感激。
在我們身邊也有過像小說中的不幸者,你碰到後是否對他們有所同情和施捨呢?我想:應該有的吧。起初,當他向「我」伸出手,呻吟著、乞求著,而「我」什麼都沒帶,可結果「我」和老乞丐都從對方那兒得到了施捨。通過這個小故事,不能不讓我們感慨:人與人之間最難得的是同情和友善,不分身份和貴賤。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不公平的時候,但只要我們心中有愛,就能把陽光照耀到每個角落。
這周我讀了葉聖陶這本家喻戶曉的稻草人,我對跛乞丐這個故事深有感觸,故事開頭先寫跛乞丐本來不跛,因為他的爸爸想讓他當一個棺材匠,因為他的爸爸也是個棺材匠,但是他並不喜歡這份工作,就想去做個郵遞員。
跛乞丐上班的第一天,遇到了一位姑娘,她找不到她的情人,並求她給她的情人送信,他同意了,拿著信去找那個姑娘的情人,他找到了,可是當他回到郵遞局時,因為三天沒來上班罰去了跛乞丐一個月工資,可他依然羊一般的跑。有一次他又遇到了一個小男孩兒,小男孩兒想要讓他去找小燕子,可是他不知道小燕子在哪兒說完,離開了小男孩兒。後來一位母親找到了跛乞丐,說:「我的孩子很想給小燕子寫信,因為沒有人給他送信,便生病了,請你一定要給小燕子送去呀。」於是跛乞丐便同意了,找到小燕子後,把小男孩兒的信給了小燕子,然後,他飛快的跑回郵遞局,可是他又因為五天沒來郵遞局又罰去了他一個月的工資,可是跛乞丐並不傷心,繼續飛快的送信。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隻野兔,野兔求他把信給他的朋友,他說:「獵人來到森林裡啦,一定要把信轉告給我的朋友們啊,我被獵人殺了沒關系,可是我還有那麼多的好朋友,他們一定不能被殺。」他同意了來到了森林,他把信交給了野兔的朋友們,突然,獵人的一顆子彈打中了他的左腳,當他走到郵遞局時,又兩天沒來,跛子又不適合送信,他就成了一個跛乞丐。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在生活中默默奉獻的人,比如警察叔叔,環衛工人……他們是神聖的,我們應當尊重他們!
我讀了一篇文章,這一篇文章可是讓我感受很深刻,這篇文章的名字叫《人生無乞丐》。
什麼是堅強的人?在《人生無乞丐》一文中,我找到了答案。故事中的一個沒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堅強而不屈地承受生命,在被人辱罵為乞丐時,竟鄭重而勇敢地說:「我不是乞丐,我是賣唱的。」
這一刻,我們足以被打動。小男孩是堅強的,他擁用一顆堅強的心。而作者在文中表現出來的豁達,平等更是強化了一種人性美,他「把微薄的人民幣完全沒有施捨者的心態鄭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時,我們的心中也生出了一個沉甸甸的信念——人生無乞丐。人生無乞丐!這是怎樣的一句話!它猶如夏季的暴雨敲打著失落而浮躁的屋檐,而暴雨過後,將是一片晴空,丁冬的泉流將滋潤我們的心田,讓它開出人性的花,結出堅強的果。
放眼望去,從古至今,只有堅強的人不會被生活淹沒,不會被歷史沉沒。諾貝爾,愛迪生,冼星海,蘇軾等都是堅強的人。他們都是勇敢地承擔起不公的命運,最終靠著自己,在歷史的長河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再想自己,我應該算是非常幸運的,擁有一個溫馨的家庭,先天也沒有什麼障礙,可因為一次考試不理想,就生出了放棄的念頭。這是多麼可笑!而在《人生無乞丐》中,一個沒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已經不屈地承受生命,他是多麼堅強!這樣堅強的人,他不是乞丐,也不可能是乞丐,他值得我們喝彩!
這就是堅強的人生啊!靠自己承擔命運的人生,是最堅強,最值得喝彩的人生!剎那間,我可以感覺到偕趣與嚴肅交織起來的人生藝術,藝術人生。就讓我們為這堅強的人生喝彩!
我一直記得父親曾對我說過: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意思是你幫助了別人,你也同時擁有的快樂。爸爸的這句話,一直讓我覺得快樂,帶著這句話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我的心變得更加的開闊。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街上的乞丐,變得越來越多了,類型更是越發的千奇百怪,每一次,我都會想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伸出援助之手,那或許大街上有一天就找不到乞丐了吧。
最近,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了畢淑敏的一本隨筆,其中有一篇文章,突然讓我開始懷疑我原先的那些想法。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坦然走過乞丐》,走過乞丐卻可以做到坦然,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於是我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文章中提到一個奇情女子——張愛玲,這位女子竟然可以做到坦然走過乞丐,真的很難想像,難道她在狠心走過乞丐的那一剎那,不覺得自己似乎違背了良知嗎?
常常有人聽說一些關於哪個乞丐騙吃騙喝裝可憐的傳聞,當時的人應該是十分氣憤的,可是當再次看到街上的可憐人,動了側影之心,又掏錢幫助那些可憐的人。三字經開頭兩句則是「人之初,性本善」說明善良是人們的天性,不可否認的是,社會上的確有那麼一小部分的乞丐卻在利用人們的善良來博取人們的同情。他們不依靠自己的雙手去獲得財富,而是選擇放棄做人的尊嚴,依靠別人的施捨來過生活。這樣的人,不值得我們同情,我們的救助只會縱容他們,讓他們變本加厲。
有一個成語叫「嗟來之食」,它說的是一個發生在春秋事情齊國的故事,那時候齊國鬧飢荒,有一個富人看飢民們可憐便煮粥給他們喝,有個飢民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不肯吃粥,最後餓死了。
當然,這樣的尊嚴也許有點牽強了,但是其實能夠自己創造,卻依靠別人生活的人,就真的為人說不齒。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想乞丐們或許也是時候篩選一下了。風景需要去掉污點,那才完美!
走過大街上,乞丐的身影隨處可見,他們用令人頓生憐憫的眼神向路人行乞。也許你有一顆善良的心,所以對著他們釋放。然後他們就用生命中最珍貴的尊嚴換來了你的幾元錢。你的善良也在他們的一叩中體現。
的確,你的施捨讓他們換來了一頓充飢的食物,可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施捨並沒有改變他們任何一個地方,你只讓他們發現了一種賴以生存,不勞而獲的生活方式。也許你自認為是慷慨解囊,街頭善舉,可事實助長了這種不正之風。社會的腐敗就是因為你們有一顆「善良」心,乞丐靠出賣自己的尊嚴來討生活,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但是,我的鄙視並不是針對所有乞丐的。畢竟,那些在街頭賣藝、身體殘疾的人是上天對他們的不公,可是那些手腳齊全,年輕力壯的年輕人呢?上天給了他們健全的身體,成功的本錢,可他們寧願在接受別人施捨時,在他們腳邊叩一個頭,也不願意自信的昂首挺胸的站起來,為自己或為了其他打拚未來,難道生命里的一些亮點或暗斑都不能激起內心的那股勤勞的動力嗎?坦然走過乞丐,並不是讓你用一顆冷漠的心對待弱者。畢竟,善良也可以發揮在其他途徑上啊!
每個人的存在都有意義,可這種乞丐出賣自己的尊嚴,難道我們不應該嗤之以鼻嗎?一個人能夠好好的活著,完全是因為他有自尊,從不蹂躪踐踏自己的尊嚴。而乞卻成了乞丐的職業,他們已經沒有任何形象可言。
那麼你的善良呢?你讓他們發現了一種利用他們同情的妙方,促使他們做出了錯誤的人生選擇。
或許,他們也需要幫助。但就不是實質上的施捨,可能是幫助他們指點迷津,也有可能是給予他們重新開始人生的自信。體現你善良的是幫助,不是施捨。
面對乞丐,我們的眼光必須坦然。不要帶任何憐憫之情,這樣對他們才會有些許幫助。
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落後,是源於經濟精神文化的,要從經濟上,精神上,文化上鏟除落後,「乞丐」才會不復存在。
讀完《街燈下的乞丐》這篇文章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眼前呈現出一幅畫面:一條罕有人煙的街道上,刺骨的寒風像只怒吼的獅子,不知疲倦地呼嘯著,北風吹得雪花漫天飛舞,偶爾有幾片雪落到臉上微微作痛。路上寥寥無幾的行人都全副武裝,把自己全身上下都捂得嚴嚴實實的,那身軀儼然一隻笨重的大熊貓。在街的一角,有一個單薄的身影,穿著破破爛爛的單衣和一條臟兮兮的襯褲,嘴唇凍得發紫,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他——一個可憐的殘疾乞丐。他蹲在那裡,面前放著一個變了形的鐵盒子,里邊裝著幾枚硬幣,很多人從他身邊匆匆走過,沒有一個人為他停留,甚至沒有一個人多看他一眼,即使看了,流露出的也是鄙夷的神色。
夜幕降臨,萬家燈火的時候,當人們坐在溫暖的房子里吃著豐盛的熱騰騰的晚飯時,街道上還有多少乞丐在流浪在乞討著呢?他們飽嘗辛酸,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文中那個從幼兒園里出來的小女孩才五歲,都知道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幫助他們,可是,當我們吃著香甜可口的蛋撻,喝著可樂酸奶的時候,能不能伸出溫暖的手去幫助他們一把,把人間真情像生命的火種一樣傳遞下去呢?
世間最美麗的不是風景,而是一個人的心靈。讓我們以一顆善良仁慈的心對待這個世界,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
這本書非常有趣,它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寫的小說。此小說講述了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兒童交換身份的故事,可這可不是普通的兩個兒童,一個是街上的乞丐,湯姆,另外一個正是富有的王子,愛德華。
小說中,作者把背景放在了19世紀的英國,那時候的英國跟現在的.英國全然不同,那時的勞動人民生活有多麼的窮困,然而在王位上的人又過著何等奢侈的生活。文中有一句話,是愛德華和湯姆交換身份的時候說的,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我們兩個如果什麼都不穿,光著走出去,沒有人分的出來我們到底那個人是愛德華,那個人是湯姆。」
不過,故事裡讓我最欽佩的還是湯姆。在交換身份之後,王宮里的人沒有人發覺了,王子不是愛德華,而是湯姆,而貧民窟的人也沒有發覺孩子不是湯姆,而是愛德華。在最後國王死了之後,要加冕新國王是,湯姆不但沒有阻止愛德華重回王位,而是誠心誠意的幫助愛德華,重回他的王位,讓他當新的國王。
這本書讓我恍然大悟,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人都有許多,不過沒有幾個會像家人一樣真心誠意的幫助你,和協助你。每個人在社會上的高低,並不能代表他們一定是壞心腸的人,或者是他們如果地位很高,他們就一定是好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但是真正會拋開自己的難處,去幫助別人的人,才是值得交的好朋友。
一天,我在試卷上發現了一篇文章——《人生無乞丐》,讀完文章,我被文中那個純真的小男孩深深感動了。
「一個沒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卻已經不屈地承受著生命,他怎麼可能是乞丐呢?」是呀,一個殘疾的小男孩,一個沒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能夠默默地、勇敢地承受生活的重擔,是要比普通人多多少艱難險阻啊!
「阿姨,我不是乞丐,我是賣唱的。」這樣一句平平常常的話,卻蘊含著一個人生的道理。對,小男孩的確是殘疾了,但他並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能夠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一切。一個殘疾的小男孩也能做到這些,那些平常人為什麼不行呢?對於那些對生活總是不滿意的人,好好地想一想吧,自己和小男孩的區別。我相信,當你們想通了,就能鼓起生活的風帆,努力地向前駛去。
「當我把微薄的人民幣完全沒施捨的心態鄭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時,我相信它同時還伴隨著一個沉甸甸的信念——人生無乞丐。」人生怎麼可能會有乞丐呢?戰勝困難,戰勝憂郁,首先就要戰勝自己。如果戰勝不了自己,又如何鼓起勇氣去戰勝生活中的困難呢?
生活在大都市裡的人們,整天忙的不是票子就是房子。遇到困難的人很多,只有真正明白「人生無乞丐」的真諦的人,才能真正地排除困惑,面對人生。
老虎,是一種勇猛的動物,它頭上有一個「王」字,這正代表著他惟我獨尊的王者風范;那你是否想過,一隻身陷鐵籠的老虎,又是怎樣的呢?
《乞丐虎》這篇文章正是描寫一個身陷鐵籠的老虎那不羈的靈魂,字里行間都流露出老虎剛毅不屈的性格。這是一篇象徵性文章,文中每一個寫老虎的細節都象徵著作者當時的心理活動與追求自由的渴望。所以事實上作者寫的那隻老虎就是作者本身,只不過是借著老虎的性格與自己相比。
文中的老虎是一隻被囚禁的老虎,理所當然,這只老虎是十分渴望自由的。他在籠子里掙扎,不屈服於所謂的命運,一味擺脫囚禁,追求自由。在人類看來,這種掙扎是一種十分可笑的行為。但是人類才是愚蠢的,他們不敢與命運作斗爭,屈服於命運,寧願做命運的奴隸,是懦弱的行為。籠中的老虎是勇敢的,也是偉大的,他身上所擁有的不羈的靈魂是與命運做斗爭的最大武器,擁有它,便可以戰勝命運,控制自我。
人類應該因此得到醒悟,因為動物都懂得爭取,為什麼人類不能呢?難道人類不及動物嗎?不是說人類是高級動物嗎?為何連動物都做得到的,人類卻做不到呢?我認為人類缺乏勇氣,不羈的靈魂,堅韌不拔的精神,只要擁有他們,便可以讓命運不再掌握自己,讓自己來主宰自己,這才是人類最需要的。
在寒假期間,我讀了幾本故事書,其中包括一本漫畫系列《乞丐王子》,讀了《乞丐王子》這本書後,我非常傷心,雖然長相相近,年紀也相同,但是兩個少年卻是出生在不同的環境里。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兩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男孩,命運卻大不相同,雖然面貌十分相似,一位是尊貴的王子,一位竟是三餐不繼的乞丐!
這兩人的命運如果交換了(就是王子變乞丐,乞丐變王子),會怎麼樣?
我先從王子說起吧:王子本來認為所有的人向他一樣過著幸福的生活,根本無法想像貧窮人家的生活有多痛苦,他甚至羨慕湯姆能自由自在地在外面遊玩。但當他變成乞丐湯姆後依然覺得自己很尊貴,受不慣別人的不服從,更受不得湯姆的爸爸的打罵。在沒有變回王子前,他是怎樣生活的我不說你們也會想到吧!
再說乞丐變成王子:一向做事莽莽撞撞,做事不雅觀的乞丐來到宮廷,吃飯時狼吞虎咽,而不是細嚼慢咽,糗大了。幸好湯姆是個有上進心的男孩,他會利用時間向神父學習讀書、寫字,湯姆心地善良、誠實,承認自己不是王子,卻沒人相信……
《乞丐王子》的故事,傳頌著許多永恆的美好價值:正直、誠實、勇氣,以及困境中不失去夢想的信念。這本書還影響了很多人,主要是懂得換位思考,把兩種極端的,差距不是很大的兩者交換環境,所作出的什麼事,什麼舉動。這本書,的確值得一看。
Ⅲ 怪異乞討者進門丈夫捂住妻子眼睛,有個體貼的老公有多幸福
這個老公的表現很暖心,有個體貼的老公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有一種幸福叫我沒說,你卻做了,兩個相愛的人就是有一種暖暖的感覺,就是互相體貼,互相愛護。
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前提,遇見體貼的丈夫和妻子是家裡的寶藏。祝福天下有情人和和睦睦。
Ⅳ 乞丐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
對於乞丐來說,他們的生活真的是非常的艱辛,因為他們沒有一些勞動能力,然後就需要在大街上去乞討。去向那些有善心的人要一些錢財,然後供他們每天的吃穿。其實我感覺他們真的是非常的可憐,因為沒有自己固定的工作,也沒有穩定的收入,對於他們的生活來說完全沒有保障。
Ⅳ 為什麼專家說這個世界上乞丐最快樂
什麼是幸福?你們現在快樂么?你們覺得這個世界上誰最快樂?
經濟學中有個經典的「幸福方程式」:幸福= 效用/ 慾望。也就是說慾望越小,效用越大,幸福感越大。
由此,有英國的社會學家調查表明: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乞丐。其次是一些很會調節自己內心平衡感的人。為什麼呢?
因為乞丐本身慾望很小,而乞丐被施捨不會很頻繁,而且每次得到施捨,都是在他又餓又累的時候,所以乞丐最幸福,他的效用和慾望的比例最大。
大家又沒有聽說過「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故事?相傳,朱元璋少時家貧,從沒吃飽過肚子,17歲那年他又因父母雙死於瘟疫,無家可歸,被迫到家鄉黃覺寺當了一名小和尚,以圖有口飯吃。但是,不久家鄉就鬧了災荒,寺中香火冷落,他只好外出化緣。有一次,他一連三日沒討到東西,又餓又氣,在街上昏倒了,後為一位路過的老婆婆救起帶回家,將家裡僅有的一塊豆腐和一小撮菠菜,澆上一碗剩粥一煮,喂給朱元璋吃了,老婆婆開玩笑說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湯」。後來,朱元璋投奔了紅巾軍,當上了皇帝,嘗盡了天下美味佳餚。突然有一天他生了病,什麼也吃不下,於是便想起了當年在家鄉乞討時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湯」,當即下令御廚做給他吃,再次吃上時,卻怎麼也吃不出當初那個香味了。
所以,咱們老祖宗早就造了這樣一個詞:窮開心。窮的時候是很容易開心的,真正到了有錢以後,反倒難以滿足。
Ⅵ 屠格涅夫寫的《乞丐》里,乞丐給我留下了什麼印象
(一)說愛心
愛是人類一種美好的情感,它包括的范圍非常廣泛,有親情之愛、朋友之愛、異性之愛、人類之愛等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愛,由於所愛對象的不同,情感的性質和表現方式也就有所差異,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以真純的情感去祝福所愛的人生活得幸福,並以自己的行為參與到這一創造幸福的過程中,使自己的愛與對方的愛融為一體,在一個真善美的境界中,完成生命的升華與創造。我們在這里並不想去說明各種不同類型的愛,應該怎樣去表達和完成,我想說明的是愛為什麼會成為人類一種普遍的倫理原則,以及愛作為一個人對社會、人類、自然最基本的情感態度,它應該怎樣在我們生命中播種、萌芽、生成,使生命具有詩性的美麗光輝。
愛作為一種倫理學的原則,它並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人類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經過長期勞動實踐培養起來的感情方式。關於人類起源的科學假說中,比較有影響的是生物學上的進化論學說,這種理論是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來的,達爾文強調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各種族類的動物與大自然的環境之間發生了「物競天擇」運動,結果是導致優勝劣汰現象,不能適應環境的物種就逐漸滅亡,而適應環境的物種就得以生存、發展。人類就是在這種長期的競爭中逐漸演變為高級動物的;由此,又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在與自然環境斗爭中生存、發展的物種,是依靠什麼力量?於是,生物學界又提出了另一個假說,補充達爾文的學說,即認為各類動物在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中,種類內部是通過「互助」的方式來保存、繁衍和發展自身的,在難以想像的天災地禍的惡劣環境中,物種間如果沒有互助是難以抗衡災難的。這種「互助」的假說,在達爾文的學說里已經採集了大量的例子。《人類的由來》一書中,達爾文舉了猴子、狒狒、鵜鶘、野牛以及狗等種族內部互助的例子,來證明一個發現:凡屬於社會性的動物彼此之間都有一些相愛的感覺。而更加具體地如螞蟻、蜜蜂,一直到各類哺乳動物,都有過互助發展種族的歷史。由此推知古猿人、原始人、野蠻民族部落的生活方式里,也存在大量互助的生活特徵,以此證明:人類的彼此間相愛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人類在長期集體勞動中形成的一種特殊感情。
在現代社會,人類文明已經有了高度的發展,但是關於愛的本能,卻似乎需要經常被提醒。由於人類在經濟發展中出現了階級之間的壓迫與斗爭,其表現形式的殘酷性把人類相愛的本能遮蔽住了。「文化大革命」中,一度連「愛」也被當作資產階級的因素而遭到野蠻否定,以至於「文革」結束後人們不得不重新討論「愛情的位置」和「愛是不能被忘記的」。我們也不能忽視,在當代商業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中,人與人之間一切關系也都有被金錢腐蝕為買賣關系的可能,如果不警惕,人民公僕被權錢交易所腐蝕,國有企業被僱傭勞動所腐蝕,知識分子被學術腐敗所腐蝕,高雅藝術被大眾消費所腐蝕,連溫情脈脈的家庭、夫妻、親子關系,都會在金錢腐蝕下悲慘解體,甚至人生最神聖的愛情關系也會在金錢的作用下墮落成變相的色情買賣。因此,重新發出愛的呼籲,在今天決不是多餘可笑的。
愛是人類的美德,愛與善良是聯系在一起的。不管是何種意義上的愛都包含著善良的因素。人們常說要有一顆善心,這顆善心是愛產生的最基本的條件。所謂「善心」就是對任何生命都懂得去珍惜和愛護、去關心和體貼,不會惡意地去傷害、蹂躪它們。在這種善心中對生命自然會生出無限的愛意,去求得人的情感與外部世界共同建構起美好和諧的境界。具有愛心的人,其對人對事的情感往往是溫柔的。溫柔是人類所具有的一種高貴的氣質,它拒絕殘暴,維護美好,它的力量有時能夠變得非常強大,化干戈為玉帛,使邪惡的人受到感化也變成一個富有愛心的人,在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無數次描述過愛的力量的作用和意義。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王統照曾寫過一篇小說,題目叫做《一笑》,敘述了一個小偷在獄中看到一個女犯人美好的、溫柔的一笑時,意識到自己的邪惡,進而悔過自新的故事。這篇小說雖然帶有浪漫的、烏托邦的空想傾向,但這種愛的、這種溫柔的力量對於人心的感化作用是應該引起人們的充分重視的。只要一個人有一顆溫柔、善良的愛心,他就會感受到人間生活的美好。
愛是善良的、溫柔的,同時也是美好的。這里的美好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說具有愛心的人本身就是美好的,與這樣的人在一起是莫大的幸福;另一層是說有愛心的人必然對美好的生活有執著追求。在世界上存在著太多的自私、冷漠、殘酷,在對於美好的人類生活的追求過程中,愛是克服自私、冷漠、殘酷的有力的內在力量,只有通過它才能真正地走向美。具有愛心的人,雖然渴望美好,渴望與自然、人和所有生命處於和諧的狀態,但絕不意味著他就容忍欺壓、不平和邪惡。追求美好的事物、鞭撻丑惡的東西,是具有真正愛心的人所應有的人生態度。沒有對美的深切的愛,就沒有對丑的深切的恨,這兩者是相互統一的。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沐浴在真正的愛之中,從小有偉大的母愛所籠罩;長大後漸漸被友誼之愛、師生之愛、社會之愛所推動、所鼓舞,再成長就會被異性的愛所吸引,會進一步發展為美好的愛情……但你想過沒有,所有的愛中,還有一種與人類互助本能最相關連的——人類之愛。人類永遠在互相幫助的氛圍中進步和發展,因此,愛作為人類一種美好的情感也不是嘴上說說而已的美好言辭,它應該是更加具體、直切地落實到日常生活的互相幫助的行為中去,去關愛每一個你所認識與不認識的人,同情他們,幫助他們擦乾生活帶給他們的眼淚。愛心就像陽光,需要照耀在大地上,才能真正地成為溫暖人心的力量。
不管是何種意義上的愛,都需要在具體的行動中去實現,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去具體地把愛心奉獻出來吧,那麼,世界將會充滿陽光,變得更加美好。
(二)說同情
同情是人類愛的具體顯現,也是互助原則的具體行為。現實生活中總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災難降臨,人在遭受災難的時候往往顯得格外的孤立無援,這時候接受親朋好友的同情是絕對需要的。古代人沒有什麼防止災難的能力,在巨大的災難與痛苦面前,只能產生畏懼與絕望。同情正是在幫助別人渡過難關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人類的一種美德的。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修辭學》一書里專門論述了同情。他把同情定義為:「一種由於落到了不應當遭此不測的人的身上的毀滅性的、令人痛苦的顯著災禍而引起的痛苦情感」,「同情者會想像這種災禍也可能落到自己或自己某位親朋好友的頭上,而且似乎近在眼前。非常清楚,產生同情的人必定是這樣一種人。」這種對同情的定義未免狹隘了一些,但說明在西方古代哲學家的思考里,就已經有了「同情」的位置。中國古代的思想家也早就關注了「同情」的心理表現,並且對它作了比較寬泛的解釋。孟子說過:「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有孩子掉入井裡了,必定會有人去救他,因為同情(惻隱)心是一種普遍的人性特徵。到了近代的西方,隨著人道主義觀念的逐漸普及,關於同情的解釋就更多了。英國哲學家休謨在《道德原則探求》中充滿詩意地說:「在我們的心中,與狼和毒蛇的因素一起,還有一些善良——雖然微小——的天性,如一點點與人友善的鴿子的品質。」在這里,同情已經被作為人類的天性而顯現了。美國教育家威廉·貝內特在他編寫的著名兒童讀物《美德書》里,第一單元就講同情,他關於同情的解釋是:「如果說,勇氣是當別人面對困難時與他站在一起,那麼,同情就是當別人感到悲痛時與他站在一起,同情是一種認真對待別人的現實——不僅是他的生活境況,還有他的內心世界、他的感情——的美德。它是一種與處於困境或不幸中的人結成夥伴,支持他,為他分憂的積極態度。」
如果說,當生物在進化過程中不得不通過互助來抗拒災難的話,那麼,當人類把同情心發展為一種倫理原則時,互助就有了更為正當和更為合理的心理基礎。同情別人和幫助別人都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需要用美好的想像來灌溉這片濕潤的土地。我們常常說要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這「設身處地」就包括了豐富的聯想與對比,通過設身處地地聯想,別人的痛苦與困境都變得具體化、形象化,終於成為共同來承受和克服的命運了。安徒生的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女孩》是一篇極為美麗的文學作品,它敘述的故事很簡單:一個賣火柴的女孩在聖誕之夜凍死在雪地里,但她偏偏是個賣火柴的小姑娘,她手裡的微不足道的火柴在給她勉強取暖時,曾經給她帶來了短暫而巨大的幸福的想像。這種想像與其說是那個小姑娘臨死前的幻覺,毋寧說是作家深沉而美麗的心願。安徒生的偉大同情已經在他的文學想像中充分表現出來。由於他的這種努力,使讀過這篇作品的人無不對這個可憐的姑娘產生深切同情。本來,冬天的城市街頭凍死一個窮姑娘在當時是極為普遍的現象,但是由於安徒生的美麗的想像,小姑娘並沒有獨自承擔苦難,包括作家,還有無數讀者,都共同地承擔了這一苦難。如果說,人們將為改變和消滅這種悲慘現象而斗爭的話,那麼,這種共同培養起來的同情將是其最有力的動力。
真誠的同情能給弱者和貧窮者以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這種幫助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在一個人的心靈中撒下了愛的種子,使一個人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災難、自私、冷漠之外,還有一種溫暖和關懷。這種溫暖可能對給予者來說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在被給予者來說卻能享用一生。正如一首歌里所歌頌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種「愛」的內容非常博大,有親情之愛、朋友之愛,同時也包含著對「陌生人」的同情。而對待「陌生人」的同情,則更加體現了「愛」的無私和偉大。下面是一則真實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同情有時會發生多麼奇異的作用:
有一位從貧窮的山區來到大城市讀書的大學生,為了解決學費,他偷偷地利用周末做起文具商品的推銷人。他的性格比較靦腆,不善言辭,一個月下來,幾乎沒有得到什麼報酬,失望、沮喪使他陷入了非常痛苦的境地。他不知道自己在這種境遇中能否堅持完成學業,因為家庭到底有多少經濟的承受力,他自己心裡清楚,年邁的父母和正在讀書的弟弟、妹妹,由於他的拖累會更加困苦不堪。他心裡暗暗下定決心,再做一個月的推銷員,如果還不能掙到自己的學費,就退學出去打工,掙錢養活自己。在那個月的每一個周末,他疲憊不堪地奔走於一幢幢居民樓、學校、辦公樓之間,而帶給他的仍然是深深的失望。有一天晚上,他想最後再敲一家住戶的門,如果還沒有一點收獲的話,他就要放棄努力。他緊張地、怯怯地摁響了門鈴,出來開門的是一個中年婦女,她慈愛地問他做什麼時,他語無倫次地說明了自己的來意,站在那位婦女身後的一位像初中生模樣的小女孩,熱情地把他拉進屋,要把他手中提的所有的鉛筆、鋼筆、圓珠筆一並買下,而那位婦女也沒有什麼反對的態度。他有點興奮,有點感激,也有點莫名其妙,買這么多筆干什麼?疑問使他意識到:是不是這家人同情他的狼狽模樣才這樣做?那位婦女和女孩似乎看出了他的猶豫,就和善地說:「進屋坐會吧。」他說:「不坐了,這位小妹妹沒有必要買這么多筆,就買一支吧!」那位中年婦女卻說:「不客氣,進屋坐吧,我有話和你聊聊。」沒有想到那一天,他的生活整個發生了變化。那位婦女原來在公司辦公室里見過他去推銷文具,知道他是一位生活困難的大學生,就建議他不要再推銷文具,讓他輔導她的孩子學習,每月可以有幾百塊錢的收入。從此,那個大學生就安心自己的學業,後來成為一個很出色的學者。
同情是一種美德,但它只是由愛與互助的本能中派生出來的一種感情,並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可以超越特定的時空和特定的對象普遍適用的。當我們的同情心在發揮作用的時候,切切記住要注意兩點忠告,也算是對同情的限制。
首先,同情之愛從表現形式而言,往往體現在強者對於弱者、富者對窮者、社會地位高的人對於社會底層的人之間,這就難免夾雜著一種「恩賜」、「施予」的色彩。同情如果有了這種色彩,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同情之愛,反而成為一種表演或炫耀。我們常說「同情心」,同情與「心」相聯,才是一種真同情,與「心」無關的同情是令人厭惡的,因為沒有「心」的同情,往往對被接受者來說就構成了人格上的不平等。雖然有時接受者迫於生存壓力也會無奈地接受這種同情,但在精神上他會感受到強烈的屈辱。此外,同情之愛是一種善良的美好的情感,但必須是對真正需要同情的人施用才有意義。如果不分是非,不辨真偽地濫用這種同情,不僅會危害社會,也會危害自己。《伊索寓言》里農夫和蛇的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對於那些惡人、壞人濫施同情,你可能是發自真心的,但毒蛇卻會藉助你的同情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適得其反,失去了同情之心的意義。
願每一個人都有真正的同情之愛,也願這種同情之愛有理性的光輝照耀,富有真正的人間情味。
(三)說互助
俄羅斯偉大作家屠格涅夫有一篇著名的散文詩,叫做《乞丐》:
我在街上走著……一個乞丐—— 一個衰弱的老人擋住了我。紅腫的、含著淚水的眼睛,發青的嘴唇,粗糙、襤褸的衣服,齷齪的傷口……啊,貧窮把這個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麼樣子啊!他向我伸出一隻紅腫、骯臟的手……他呻吟著,他喃喃地乞求幫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沒有錢包,也沒有懷表,甚至連一塊手帕也沒有……我隨身什麼東西也沒有帶。但乞丐在等待著……他伸出來的手,微微地擺動著和顫動著。我惘然無措,惶惑不安,緊緊地握了握這只骯臟的、發抖的手……「請別見怪,兄弟;我什麼也沒有帶,兄弟。」乞丐那對紅腫的眼睛凝視著我;他發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著,他也照樣緊握了我的變得冷起來的手指。「哪兒的話,兄弟,」他吃力地說道,「這也應當謝謝啦。這也是一種施捨啊,兄弟。」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兒得到了施捨。
這篇美麗的散文詩包含了很多層意思,它寫到了平等、愛心和同情,還寫到了一層別的意思,屠格涅夫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兒得到了施捨。」為什麼說,施捨者非但沒有給乞丐什麼東西,反而從乞丐那兒得到了施捨?讀者大約都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從乞丐那兒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愛。是的,本來施捨者為沒有東西施捨給乞丐而感到羞愧,但他沒有採用居高臨下的傲慢態度,而是用平等的、誠懇的態度向乞丐表示歉意,這種態度使他與乞丐之間的關系平等了。於是,乞丐也感到了滿足,我們從乞丐的話里能夠體會出他對真正的愛心和同情的理解與感激。但問題是,接下來,當施捨者聽了乞丐的話以後,竟覺得這是乞丐施捨了他。這里似乎包含了這樣一層意思:任何施捨都是對等的,任何幫助都是互相的,當施捨者施予他人物質的幫助時,他同時獲得了精神的滿足與回報。這種回報是多樣的,比如被施捨者對你說一聲謝謝,你的心也會感到一陣熱。這就是一種溫暖,一種回報。其實人是需要這樣一種精神滿足的。
我們前面討論過,人類的愛心來自生物進化過程中的集體勞動實踐,同情也是愛的具體顯現和互助原則的具體行為。那麼,互相幫助則是人類進步最重要的倫理原則之一,由互相幫助滋生出愛和同情,也滋生出自我犧牲的精神需要。
我們不妨把這種精神需要稱作為「犧牲」的本能。這里所說的犧牲,並不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捨命犧牲;也不是堵槍眼、炸碉堡的英雄壯舉。這里所說的犧牲,是一種普普通通的人的精神需要,或者說是人尋求快樂的倫理原則。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突然面臨一種巨大幸福的時刻——你終於考上了名牌大學,你在運動場上獲得了最高名次,你的父母送你一件你非常喜歡的禮物,甚至是你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時突然看到某種大自然的美景……總之,是你沉浸在歡樂之中的時候,你會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找你的好朋友來分享這一歡樂。「分享」是多種多樣的,特別是一個青年人,他所擁有的精力、智力、體力、熱情都遠遠超過了他的身體所需要的能量,所以,無論是喜悅,還是其他因素,他都會生出一種本能去尋求他人的分享,由此來獲得一種心理的滿足。
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人類的互相幫助的品德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互相幫助,是我們從上小學開始就提倡,並在同學之間積極開展的一種活動。通常的互相幫助都是由一個成績好的學生來幫助成績比較差的同學,為什麼成績好的同學幫助成績差的同學叫互相幫助呢?成績好的同學決不會說,我幫助你提高學習成績,你必須幫助我回家做家務,這才叫互相幫助啊。不會的。如果是這樣,那就說明那位成績好的同學沒有真正理解互相幫助的意義。因為「互相幫助」的意義,並不是商業買賣關系,更不是金錢借貸關系,那種冷冰冰的、恨不得從對方胸脯上割下一磅肉的態度,完全不配做「互相幫助」那樣美好的事情。互相幫助的「互相」即表現在人的自我犧牲的快樂本能上。當你有了獲得知識的快樂時,你應該有這種本能,要將這種快樂分享給你的同學。就像當你看了一部好的影片以後,會立刻想到把這盤錄像帶或VCD介紹給你的朋友去看,這樣才叫「分享」,才叫「自我犧牲」。當你幫助了你的朋友,看到他因此而獲得快樂的時候,你將會享受到這種高尚的精神上的滿足。因此,互相幫助並不能理解為物質上或者知識上的交換原則,而是精神上的自我歡娛和自我滿足。
這樣,你就不難理解屠格涅夫為什麼說,他從乞丐的那裡得到了一種精神上的施捨?
互相幫助的原則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是一種求生的本能和形式,許多動物在與自然環境的搏鬥與求生存的過程中都會採用互助的方式,但由此而產生出來的諸如愛心、同情、自我犧牲等倫理原則,則是人類特有的精神需要,也可以說是人類的特權。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這樣的權利。在現實環境里,我們被社會上各種自私自利的原則所腐蝕,常常會讓腐朽的思想道德來模糊人類真善美的本性,比如,當你樂於幫助別人的時候,就會有人(可能是你很親近的人)出來勸阻你,會說你「太傻了」、「吃虧了」等等,這時候,你最好的辦法是問一問自己,你心裡是怎麼想的?你是否在幫助別人中感受到了快樂?如果你確實能夠感受到幫助人的快樂,那說明你是個有著高尚情懷的人,你就要堅定地做下去。
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那是一個寓言,說的是地獄與天堂的區別究竟在哪裡。在地獄中,眾人(鬼魂)圍著大桌吃飯,他們手上都拿看長長的筷子,用這樣的筷子夾到的食物竟無法放進自己嘴裡,於是人人挨餓,個個愁眉苦臉。可是在天堂之中,眾人(天使)也圍著桌子在吃飯,他們手裡的筷子也同樣的很長很長,但是他們夾著食物就送進對方的嘴裡,於是人人飽食,個個開心。
這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差別,也是幸與不幸的差別。請你想一想,我們的幸福生活是這樣來的嗎?
自己選擇幾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