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幸福感(日知錄/全面解讀幸福感)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活著,然後希望獲得更好一點。活著就是要滿足生理需要,活得更好一點就是要滿足社會和精神需要。
怎樣才算滿足呢?幸福和自由是滿足的極限。追求幸福,作為人的目的和權利,具有恆久而又常新的意義,同樣,對幸福問題的研究也具有恆久而又長新的意義。
從古至今,學者們從未終止過對幸福問題的探索。早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先哲們就在探求人類幸福的途徑,當時的術語一直沿用至今。
幸福是一個多學科的命題。它涉及到哲學、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等諸多學科。哲學的很大一部分內容都嘗試著對「何謂幸福生活」的問題進行定義。心理學側重於對這種心理狀態的描述及其成因的探討。
自1967年Wanner Wilsion撰寫《自稱幸福感的相關因素》以來,源自社會學的認知幸福感模型與源自心理學的情感幸福感模型便綜合成了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理論模型,占據了幸福感研究的主流地位,成了幸福感的代名詞。
在研究的進程中,不同學科的學者根據自己探究的出發點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觀點和理論。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幸福是人類個體認識到自己需要得到滿足以及理想得到實現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是由需要(包括動機、慾望、興趣)、認知、情感等心理因素與外部誘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種復雜的、多層次的心理狀態。幸福感的研究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物質生活水平從總體上看,不斷地提高,人們夢寐以求的「豐裕社會」似乎成為現實。然而,與此同時人們對生活的心理體驗問題逐漸顯現稱呼來,幸福感的研究也應運而生。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幸福感再次成為國內研究的熱點。
幸福感是一種個人感覺,他取決於個人對生活、工作和社會的綜合滿意程度。理解並幫助人們獲得幸福和幸福感是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目標(Seligman 2002)。積極情緒是幸福的一個方面,積極情緒體驗不僅能夠反映個人的幸福,而且有助於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如歡樂可以強化社會支持網路,可以引導藝術和科學工作的進行,創造性地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滿足可以使我們產生審視自己生活狀況的願望。
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們可以用新的更積極的方式來看待我們自己和我們周圍的世界,所有這些都可能引發更深層次的積極情緒。幸福感的作用不言而喻,幸福可以增進創造性、提高生產力並且有助於長壽。有人認為,追求幸福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因此,幸福和幸福感是人類和人生的最重要課題,並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研究幸福感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因素將是學者們終身的責任,為人類的美好生活提供理論支持和引導。
幸福和幸福感
幸福與幸福感在文獻中沒有做過區分,二者是被通用的。因為長期被通用,似乎淡化了二者的區別。
我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區別幸福與幸福感:
第一,幸福是客觀的,如家庭美滿、工作順利、身體健康等實實在在存在的現象,帶有客觀性,而幸福感是對幸福的體驗,是個體對自己所處境地的評價,帶有明顯的主觀性,「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是一個例子;
第二,幸福是他評的,即某人所處的境地幸福不幸福是由他人或者社會評價的,而幸福感是自評的,是每個人對自己狀況的評價。例如,社會發展到現在,基本上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要,但是,人們對生活狀況的評價不一定與之相應,如別人認為某人很幸福,可他自己並沒有認為自己幸福;
第三,幸福不一定針對個人,還可以針對人生、人類,而幸福感是針對個人而言的,即幸福感是每個具體的人體驗到的幸福的感覺;
第四,幸福屬於哲學范疇,幸福感屬於心理學范疇。
主觀幸福感的概念界定
從早期對幸福感的哲學理解到主觀幸福感的現代科學,幸福感的概念有了很大的演變。早期的幸福感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論和思辨色彩,僅局限在哲學層面,早期的幸福感概念只涉及情感幸福感和認知幸福感層面。幸福的分類歷經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外界標准界定的幸福,認為幸福是基於觀察者的價值體系和標准,而不是基於行動者的主觀判斷。如「Aristotle」將「價值」看做判斷標准,「Tatarkiewicz」將「成功」作為判斷標准。第二階段是以情緒體驗界定的幸福,認為幸福就是愉快的情緒體驗,通過比較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何者占優勢來進行判斷。第三階段是個體自我評價的幸福。認為幸福是評價者個人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評估,這就是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就是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准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從內容上講,主觀幸福感是人們所體驗到的一種理想的(或非常滿意的)存在狀況,它涉及了特定社會條件下人們生活的主要方面。其核心概念與操作指標就是生活滿意、正性情感與負性情感。主觀幸福感重視個人主觀評價,重視個人主觀感受,對生活質量與心理健康評價有著重要的影響。
主觀幸福感的理論
遺傳以及特質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人具有快樂或不快樂的基因素質,這是由於神經系統先天個體差異造成的。明尼蘇達大學Tellegen(l988)等著名的雙生子研究發現,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撫養長大的同卵雙生子的SWB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個家庭中撫養長大的異卵雙生子要高得多。還發現40%積極情感變化,55%消極情感變化及48%生活滿意感變化是由基因引起的。而共同的家庭生活環境只能解釋22%積極情感變化,2%消極情感變化及13%生活滿意感變化。但基因對SWB的影響不是直接的,基因因素通過影響人的行為,增加經歷某種生活事件的可能性,在某種情境下,使某類獨特行為反應更可能發生,從而影響SWB。
人格—環境交互作用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人格與環境交互作用影響SwB,Diener(1998)等人提出三個SWB交互作用模型。交互作用的加法模型認為,非獨立變數的變異來源於個人,情境和二者交互作用的變異。一些人對積極情感反應的心理傾向性強,積極事件的發生會帶來更加強烈的幸福感。
幸福感需要人格和環境相結合才能產生。外傾者和神經質者對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敏感性不同正是這一交互作用的例子。外傾者對正性刺激反應強度高於內傾者,若情境當中存在愉快條件,就可以獲得不同的幸福感水平,在中性條件下,外傾、內傾者的情緒體驗相似。
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幸福感經歷了外部影響到內部決定的發展軌跡,內部因素如人格,歸因方式、自我效能、自我意識、等對幸福感有直接的影響作用。其中,人格會通過影響對遺傳、生活事件、經濟和社會關系等外部因素的認識進而影響到SWB。外部因素如遺傳、經濟狀況、生活事件、人口統計學變數、社會關系。當個體對負性事件進行歸因時歸因於外在的、局部的和不可控的原因要比歸因於內在整體的和可控的因素體驗到更多的主觀幸福感。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人們開始認識到外部因素對主觀幸福感只有中等程度的影響。幸福感在一定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他的穩定與性格特徵高度相關。布萊德博發現善交際與正性情感密切相關。
沃森和克拉克認為具有神經質和外向型人格特徵的人分別具有體驗負向情感和正向情感的天生敏感性。張興貴、鄭雪的研究結果顯示,神經質與負性情感正相關,與生活滿意度和正性情感負相關,外傾性和嚴謹性與負性情感負相關,與生活滿意度和正性情感正相關。神經質是主觀幸福感最有力的預測指標。雖然各個研究者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事,健全人格是擁有高水平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相反,由於壓力而產生的身心疾病和行為問題,都會降低人們的幸福感水平。
此外,壓力應對也是影響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壓力應對的三種形式控制式、支持式、迴避式中控制式為最佳應對方式。其核心是主動針對不同壓力作出反應,如有效的時間管理等。支持式能有效緩解壓力對一個人的傷害,其核心是利用個人或社會的資源支持來對壓力作出反應。迴避式是消極的忽略或迴避。
總之,一致的研究結果表明個體的外向性和神經質在不同的文化形態下均可以對於個體的幸福感進行預測。人格特質可以預測10年後的主觀幸福感。
社會心理學家已經發現,休閑活動的滿足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比其他變數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更為密切。參加日常的鍛煉能降低焦慮、抑鬱,增加自尊。
此外,積極參加群體社交或志願者活動,也具有強化主觀幸福感的作用。愛丁頓等曾指出休閑通過文化、經濟和社會的重要力量對人類的幸福、健康和生活的滿足感產生重要影響。還有研究發現,存在中年危機的婦女、老年人、失業者等社會群體,休閑活動能不同程度的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另外,主觀幸福感海域文化因素有關。Schimmack(2002)等人指出東亞人對於快樂和不快樂的中庸態度可能是根源於亞洲的哲學中的辨證思維,而歐洲和拉丁美洲人則更傾向於快樂的情感。
主觀幸福感研究的局限
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呼籲增加諸如「控制感」、「自尊」、「自我觀念」、「自主」、「自我價值」、「目的感」、「自信心」、「自我效能」、「力量感」、「社會的支持」等指標以豐富與完善幸福感的評估體系,而不僅僅局限於情緒與認知層面,這樣才能正確評價幸福感,揭示幸福感的本質。主觀幸福感(SWB)的另外一個缺陷就是指標(主要有生活滿意、正性情感以及負性情感)太少,信息量有限,不能滿足心理健康評價、生活質量研究日益增長的實踐需要。Diener本人也意識到這些問題,他認為在幸福感研究與調查中要使用諸如自尊或價值觀這樣一些指標,以彌補主觀幸福感的不足。
幸福感的整合模型
幸福感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是主觀與客觀、快樂與意義、發展與享受、個人與社會的統一,幸福感的概念不能僅僅包括對生活滿意度的評價,還應該包括人生價值以自我潛能的發揮,包括對社會的貢獻和與社會的融合程度,這樣才能正確、全面理解與揭示幸福感的本質。因此,現代幸福感研究必須實現整合,必須從更高層次,系統地、辯證地、科學地理解與研究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屬於研究人們對其生活評價的行為科學領域。主觀幸福感理論模型在心理健康、生活質量、社會指標研究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大量研究揭示: (1)高主觀幸福感具有很多優勢,不僅使人身心健康,而且能夠延長人的壽命。(2)全世界的人們都認同主觀幸福感的重要性。甚至那些相對不太幸福的人們也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幸福很重要。(3)主觀幸福感高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4)除了經濟和社會指數以外,主觀幸福感也是評價生活質量的一個主要方式。事實上,主觀幸福感能反映國家狀況的各個方面,而其他的測量都不能。和客觀測量結合起來,主觀幸福感提供了評價社會的必要的信息。
盡管如此,主觀幸福感反映的人的主觀體驗和內心感受,並不能把握幸福感的全部內涵與實質。
心理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但是它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60年代臨床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的發展。其強調個體在面對挑戰時有意義生活和自我實現的潛能,認為幸福是客觀的,不以自己主觀意志轉移的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成就,是自我潛能的完美實現。基於這種思路,心理幸福感強調人的潛能實現。心理幸福感的概念模型是人的心理機能的良好狀態,是人的潛能的充分實現。
Ryff於1989年提出六維度心理幸福感模型:(1)自我接受(self-acceptance),對自我持有一種積極態度;承認並接受自我多方面的品質,包括好的和壞的方面;對過去生活持積極態度;(2)機能自主(autonomy),具有自我決定和獨立性,能抵制要求自己以某種方式思考或行動的社會壓力、由自我內部調節行為、用個人標准評價自己;(3)生活目的(purpose in life),生活有目標,並有一種方向感;感覺現在和過去的生活有意義;持有給予生活以目的的信念;有生活的目標和方向; (4)人格成長(personal growth),有一種繼續發展的感覺;看到自我在成長和擴展;敢於嘗試新鮮經驗;有實現自己潛力的感覺;不時看到自己和自己行為的進步,更多反映自己知識和效率變化; (5)積極關系(positive relationswith others),與他人有溫暖、滿意和信任的關系;關心他人的幸福;有強烈的感情感染和親密感;懂得人際關系的給予和獲得;(6)環境控制(environmentalmastery),有能掌握環境事務的感覺、能控制復雜的外界活動、對環境提供的機會能有效利用、能選擇和創造適合個人需要和價值的關系。
社會幸福感
SWB與PWB都以個體為中心,而社會幸福感更關心個體對社會的貢獻和融合。社會幸福感起源於經典的社會混亂與疏遠的主題,源自社會學理論中個體和社會的統一思想。
Keyes發展出多樣化可操作性的社會幸福感維度:(1)社會整合(social integration),指個體相信自己屬於某一團體並且和其他成員一起分享團體的共同利益; (2)社會貢獻(social contribution),指個體對社會貢獻的自我感覺,個人是重要的社會成員,給世界創造價值的信念等;(3)社會和諧(social coherence),指對社會充滿興趣並且認為社會是可以理解和預測的; (4)社會認同(social acceptance),積極看待和接受他人;(5)社會實現(social actualization),指對社會發展和社會潛力的信心。
已有研究對幸福感要素模型進行了驗證,並肯定了心理幸福感六要素理論和社會幸福感五要素理論,社會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在實證研究中已獲得證實。社會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等級相關高達0. 44,社會幸福感的測量同樣也與傳統的情緒幸福感的測量(情緒和滿意度)有明顯區別。
Ryff曾經負責了一項幸福研究項目——美國中年人調查( the Mid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MIDUS),目的是評估成年美國人的健康與幸福,這是目前僅有的對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會幸福感的全面調查實證研究,為當前和將來對幸福感的研究提供廣泛的原始資料,並構成了幸福感研究的標准理論模型。
♥我心語♥
幸福感研究趨向
構建幸福感整合模型,編制整合模型的測評工具,促進幸福感理論的深化與應用。主觀幸福感(SWB)、心理幸福感(PWB)與社會幸福感(SWB)三種視角,從主觀到客觀、從個人到社會,構成了幸福感理論模型的完整風貌,形成現代幸福感研究中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② 被人相信是一種幸福主要內容 根據六要素來,要完整
主要內容:寫了一個在船上工作黑人奴隸掉進海里,過了很久船長才發現,黑人奴隸相信船長來救他,便堅持活了下去,船長不顧自己會被恥辱救到了黑人奴隸,知道黑人奴隸這么相信他,他很感動的故事.
③ 稻盛和夫:讓人生幸福的六個訣竅
人生就像鍾擺一樣,總是在得到與失去間來回擺動,盡管如此,人們依舊無限嚮往著趨近完美的人生。
人生就像鍾擺一樣,總是在得到與失去間來回擺動,盡管如此,人們依舊無限嚮往著趨近完美的人生。而相對於宇宙空間來說,人是渺小的、有限的,在追求中,不可能什麼都心想事成。那麼,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盡可能讓人生更加美好呢?
一位世界著名的實業家每做一個決定的時候,總要捫心自問:「作為人,何謂正確o?」他堅持把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
這位實業家不是別人,正是《六項精進》的作者,也是一位哲學家,稻盛和夫先生,他在有生之年成功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公司,在78歲高齡時,接手重建已經破產的日航,僅僅用了一年時間,使日航做到了三個第一,一個是利潤世界第一,一個是准點率世界第一,一個是服務水平世界第一,這個奇跡簡直不可思議。
先生著有《活法》、《干法》、《稻盛和夫的哲學》等作品。他建議領導者的選拔標準是德要高於才,他指出熱愛是點燃工作激情的火把,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於所做的事的人。
「六項精進」是我們度過美好人生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條件。如果我們每天都能持續實踐「六項精進」,我們的人生必將更加美好,美好的程度將超過我們自己的能力和想像。事實上,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就是這樣。
如果你想擁有幸福的、美好的、平和的人生,那麼,你就忠實地實踐「六項精進」吧。創造自己美好的幸福人生其實並不難,只要你願意去做。
稻盛和夫:讓人生幸福的六個訣竅
1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六項精進」中率先登場的就是「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如果要讓人生幸福美滿,那麼每一天都認真幹活是先決條件。想擁有美好的人生,想成功地經營企業,前提條件就是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換句話說,就是要勤奮工作。做不到這一點,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樓閣。
我為什麼強調要「拚命工作」呢,因為自然界存在的前提,就是一切生命都拚命求生存。
稍微有了點錢,就想偷懶,就想舒服,這種淺薄的想法也就是我們人類才有。在自然界里,這樣的生物絕不存在。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它們都在竭盡全力、拚命地求生存。
看到這些現象,我想,每天每日認真地、極其認真地、努力地工作,應該是我們做人最基本的、必要的條件。
拚命工作是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事情要一天天持續下去,必須有個條件,那就是讓自己喜歡上現在所從事的工作。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事,不管怎樣努力都心甘情願。
有機會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當然很好,但大多數人沒有這種幸運。
一般的人都是為了生計而從事某項工作。既然如此,就有必要作出努力,讓自己去喜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努力了,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接下來就好辦了。
稻盛和夫:讓人生幸福的六個訣竅
要做到「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就變得很簡單,「那樣早出晚歸,拚命工作,身體不要緊吧。」別人在為你擔心,而你自己卻一點不覺得苦,反而因為能勝任而感到充實。
竭盡全力、認真地專注於工作,還有一個功效。當你每天都聚精會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時候,低效的、漫不經心的現象就會消失。
不管是誰,只要喜歡上自己的工作,只要進入拚命努力的狀態,他就會考慮,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會尋思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o。
不竭盡全力,不專心工作,就談不上創造發明。馬馬虎虎、一知半解,吊兒郎當,在這種消極的狀態下,即使你想尋找好的工作方法,創意也出不來。
你不辭辛勞,拚命努力,殫精竭慮,苦思冥想,仍然一籌莫展,這時候,就會感動上帝,上帝就會可憐你,給予你新的啟示。
我想,上帝之所以賜予我原本沒有的、了不起的想法和智慧,乃是一種報應,是我拚命努力的結果。
從早到晚辛勤勞作,就沒有空閑。
古話說「小人閑居不為善」,人這種動物,一旦有了閑暇,就會動不正經的念頭,干不正經的事。但如果忙忙碌碌、專注於工作,就不會有非分之想,沒有時間考慮多餘的東西了。
稻盛和夫:讓人生幸福的六個訣竅
禪宗的和尚和修驗道的修行者們,他們在刻苦修行的過程中磨煉自己的靈魂。將心思集中到一點,抑制雜念狂想,不給它們作祟的空間,通過這樣的修行,整理自己的心緒,磨煉自己的心志,造就純粹而優秀的人格。
和這個修行過程一樣,全身心投入工作,就沒空胡思亂想。就是說,竭盡全力、拚命工作就能磨煉人的靈魂。
磨煉靈魂,就會產生利他之心,只要抱有這樣的好心腸,為社會,為他人著想,並落實在行動中,你的命運就一定會向好的方向轉變。
2
要謙虛,不要驕傲
六項精進的第二項是:「要謙虛,不要驕傲」。
我認為,謙虛是最重要的人格要素。我們常說,那個人的人格很高尚,意思是說,那個人的人格中具備了謙虛的美德。
謙虛很重要。這並非只針對成功後驕傲自大的人,要他們謙虛,而且是要求經營者在小企業成長為大企業的整個過程中,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
年輕的時候,我知道了中國的一句古話,「惟謙受福」。不謙虛就不能得到幸福,能得到幸福的人都很謙虛。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用強硬手段排擠別人,看上去也很成功,其實不然。真正的成功者,盡管胸懷火一般的熱情,有鬥志、有斗魂,但他們同時也是謙虛的人、謹慎的人。
稻盛和夫:讓人生幸福的六個訣竅
謙虛的舉止、謙虛的態度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資質。
然而,就像我剛才講過的那樣,人們往往會在取得成功、地位上升之後忘記了謙虛,變得傲慢。這個時候,「要謙虛,不要驕傲」就變得更加重要。
3
要每天反省
六項精進的第三項是:「要每天反省」。
一天結束以後,回顧這一天,進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說,今天有沒有讓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親切?是否傲慢?有沒有卑怯的舉止?有沒有自私的言行?
回顧自己的一天,對照做人的准則,確信言行是否正確,這樣的作業十分必要。
自己的言行中,如果有值得反省之處,哪怕只有一點點,也要改正。為了獲得美好的人生,通過每天的反省,來磨煉自己的靈魂和心志是非常重要的。
「竭盡全力、拚命工作」,再加上「天天反省」,我們的靈魂就會被凈化,就會變得更美麗,更高尚。
在人的心裡,「自我」與「真我」同在,「自我」是邪惡、貪欲、利己。而高尚的利他心、美麗的慈悲心、溫柔的同情心,就是「真我」。
稻盛和夫:讓人生幸福的六個訣竅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卑怯的自我和高尚的真我同居。
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有必要天天反省,對著邪惡、貪婪、卑賤的自我說:「請稍微安靜一些吧!」「你也該知足了」。
這樣來抑制自我,通過這樣的反省,我們可以磨煉自己的靈魂,磨煉自己的心志。
4
活著,就要感謝
六項精進的第四項是:「活著,就要感謝」。
「感謝」非常重要。我們要感謝周圍的一切,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我們不可能單身一人活在這世上。
空氣、水、食品,還有家庭成員、單位同事,還有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在周圍環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與其說是「生存」,不如說是「讓我生存」。
這樣想來,只要我們能健康地活著,就該自然而然地生出感謝之心,有了感謝之心,我們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讓我有活著的機會,我當然要表示感謝,這樣我就會感受到幸福。有了這樣一顆能感受幸福的心,我就能活得更加滋潤,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
不要牢騷滿腹,對現狀要無條件地表示感謝,在此之上,再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奮進。
稻盛和夫:讓人生幸福的六個訣竅
「要抱著感謝之心!」這句話說來容易做來難。為此,我年輕時曾對自己說:「就是違心說謊,你也要說一聲謝謝」。當「謝謝」這句話一說出口,我的心情就變得輕松、變得開朗了。
對別人由衷地說聲「謝謝!」,用語言將自己內心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聽的人也會心情舒暢,這樣就營造出一種和諧快樂的氣氛。
牢騷滿腹、將周圍的氣氛搞得很郁悶、很尷尬,我想這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不幸。
不管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我們都要表示感謝。「謝謝你」、「感謝你」,這樣的話威力很大。它能將自己帶進一個高尚的境界,也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好心情。「謝謝」這個詞是萬能葯。
除了「謝謝」這個詞以外,還有「不敢當、不勝感激」這樣的說法。
比如說,像我這樣的人竟能有這樣的好運,讓我不敢當,這是一種自謙,對自己能得到如此高的待遇感到不安,不敢當。這種表達和「謝謝」這個詞一樣,都是表示感謝的一個說法。
這些詞彙,不僅讓自己愉快,還給包括對方在內的周圍的人們帶來好影響,真是佳詞妙語。
稻盛和夫:讓人生幸福的六個訣竅
5
積善行、思利他
六項精進的第五項是:「積善行,思利他」。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思是,多行善,多做好事就會有好報。不僅當事人,就連家人、親戚也有好報。
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就一直強調,世間存在著因果報應的法則。如果多做好事、善事,那麼家人、家族有好報不必說,這種好報還會貫穿你的一生。
利他的行為,就是以親切、同情、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非常重要。因為,這種行為,一定會給你帶來莫大(博客,微博)的幸運。
日本過去就有「情不為人」的說法。意思是講,對別人有情,為他人行善,日後必有好報。
然而,我也曾對大家講過,作為為人處事判斷的基準之一,有「大善」和「小善」之分。遷就他人的不合理要求,這是「小善」,你關愛和同情他的方式不對,是幫他的倒忙,讓他越陷越深。在需要作出判斷的時候,不能感情用事,判斷的基準是「大善」還是「小善」,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情不為人」,同情他人,為他人多做好事,結果必然利人也利己。
為了讓人生更幸福,希望大家多行善事、多做對他人有益的事。
稻盛和夫:讓人生幸福的六個訣竅
6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六項精進的最後一項是:「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擔心、煩惱、失敗等等,是人生的常事。但是,覆水難收,總為曾經的失敗而悔恨,毫無意義。
老是悶悶不樂會引起心病,接下來會引發身體的毛病,最終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不幸。
不要讓已經過去的事再困擾自己,心裡要想新的事情,新的想法要轉移到新的行動上去,這一點很重要。
要對過去的事進行深刻的反省,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層面上傷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
要運用理性來思考問題,迅速地將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動中去,這樣做就能開創人生的新局面。
工作失敗,我們會很失望,很懊悔。但是,無論失望也好,懊悔也好,失敗了的事情不可能從頭再來。
已經發生了的事情既然無法改變,就乾脆把它忘掉,將全副精力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這是最要緊的。
稻盛和夫:讓人生幸福的六個訣竅
災難的發生,是自己過去犯下罪孽的報應,如果沒有殃及性命,到此為止的話,那反而是值得慶賀的事。
這樣一想,擺脫煩惱,人就輕鬆了,可以將這事忘掉,轉而在新的人生旅途上堅強地、滿懷希望地走下去。
對挫折和災難抱持上述正面的態度,才會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希望大家務必學習並實踐這「六項精進」,讓人生更精彩。
稻盛和夫先生一個人創造了兩個世界五百強,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奇跡。
他退休時還把個人股份全部捐獻給了員工,自己皈依佛門,在京都臨濟宗妙心寺派圓福寺出家修行,被賜法號「大和」。領悟人生真諦後,又再入世行善積德。
先生曾說:「人死後,靈魂脫離肉體繼續存在,靈魂是永恆的。靈魂離開肉體後,如果造物主問,你在世上幹了什麼?如果我回答搞了兩個世界五百強企業,這是說不過去的,因為物質世界的任何東西對於我的意識體(靈魂)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既然肉身創造兩個世界五百強與「我」無關,那麼,「我」的人生意義到底在哪裡呢?他的結論是:「提高心性!讓心靈更純潔,人生的過程就是提高心性的過程。」
稻盛和夫:讓人生幸福的六個訣竅
稻盛和夫先生對人生真相的認知境界,讓季羨林先生也不禁如此評價他:「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由此可見,盡管身處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中,稻盛和夫先生的信仰是堅定而純凈的,他是真正活明白了的人。
先生曾在他的著作中引用過中國明代思想家呂新吾先生的一段話。呂新吾先生在其所著的《呻吟錄》一書中明確提出:「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
從稻盛和夫先生的經歷中,我們也可以清晰看到一個深沉厚重的老人的身影。雖然早年稻盛先生在奮斗的過程中吃了不少苦,但通過腳踏實地、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最終收獲了驚艷的事業和人生。
誠然,一個深沉厚重的人,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境遇,他都會秉持正確的價值觀,最終也會獲得豐厚的回報。畢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不虛。稻盛和夫先生的經歷就是證明。
而在如今這樣一個物慾橫流、利益至上的社會,在多數人急於求成且不擇手段的時候,我們更加需要這樣一種清晰的理念為我們在迷途中指引前行的方向。
只有放下心中那些對外界的貪念,不患得患失,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埋首於眼前的工作,每天進步一點點,才會在自己的持續努力下,過上真正有尊嚴、有安全感的生活。
總而言之,如果真的能落實這六項精進,哪怕只有一條,都會成長為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如果能落實兩條、三條或者更多,那就一定能在一個國家或者某個行業成為頂尖的人物了。
④ 幸福的要素有哪些,如何理解!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個幸福的人,那麼幸福有哪些要素呢?
幸福的第一個要素是有清醒的頭腦。人和其它動物的本質區別就是有一個會思維的大腦。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因為頭腦一時不清醒才鑄成大錯,甚至喪失了生命。笑看人生認為,保持清醒的頭腦就是保持冷靜和謹慎,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先考慮到將會產生的後果是什麼,有不同的後果應當採取什麼方法去應對。大腦就是用於思維的,所以要勤動腦,越動腦越清醒,腦筋才會急轉彎,否則就要撞到豬身上的。
幸福的第二個要素是有廣博的知識。清醒的頭腦來源於知識的廣博,越有文化的人,頭腦才會越清醒。知識沒有止境,所以學習也沒有終點。笑看人生越學習越感覺自己的知識貧乏,因為還有許多新知識需要自己去努力學習。
幸福的第三個要素是有明亮的眼睛。眼睛明,才知道該學什麼,不學什麼,才不會被迷惑。盡管「難得糊塗」,但是眼睛要明亮。看任何東西都要看的仔細些,看的清楚些,不要被假象所蒙蔽,不能誤入歧途。
幸福的第四個要素是有樂觀的心態。樂觀,包括快樂地觀看別人和快樂地觀看自己。笑看人生就是看眾人之生,也看自己一生。做了任何事情也不後悔,發生了任何情況也不煩惱。一切順其自然,咋的咋好。因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不必刻意去追求什麼,也就沒有用意去憂慮什麼。相信明天會更美好,有朝一日去天堂那更是最美好的。
幸福的第五個要素是有健康的身體。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都難以談起。身體健康需要適量運動,而堅持冬泳是保證身體健康的有效措施。任何名利都換不來身體健康,而身體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是最大的名譽,因為健康長壽是任何人用任何名利都換不來的。
幸福的第六個要素是有滿意的工作。滿意的工作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有了滿意的工作才會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樂觀的心態。聽泳友說:「那些南方來刷油的裝修工,有不少人得了肺癌,年紀輕輕就走了。」看來做工作是要考慮到生命安危的。當然滿意的工作包括自己滿意,也要讓領導和同事們滿意,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努力做好。
幸福的第七個要素是有真摯的友誼。人是群居的人,人可以沉默,但人不可以孤獨。人要有朋友,交朋友就要真摯,要誠信。當然朋友分許多種,不能沒有分寸。真摯的友誼要有自我批評,總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那才是真摯。因為常做檢討的人會有更多的好朋友。
幸福的第八個要素是有合理的飲食。飲食是人生的一種享受,更是人生的一門科學。「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戒煙少酒,不暴飲暴食,減肥也不必不吃飯。笑看人生從來不忌口,凡是人能吃的東西都吃,頓頓有肉,吃的好很愉快;沒有肉吃,能減肥很高興。吃的飽,睡的香,人生足矣,這是最基礎的人生要素。
幸福的八大要素缺一不可。幸福的人生離不開這八大要素,笑看人生正是因為有了這八大要素,才有了每天的快樂和幸福。至於身外的大房子,好汽車,美女人,厚鈔票等,那都是人生的附屬品,與幸福的要素關系不大。
⑤ 人格與幸福感的關系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幸福是人類個體認識到自己需要得到滿足以及理想得到實現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是由需要(包括動機、慾望、興趣)、認知、情感等心理因素與外部誘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種復雜的、多層次的心理狀態。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簡稱SWB),作為心理學專門術語,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准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主觀幸福感是一種主觀的、整體的概念,同時也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值,它是評估相當長一段時期的情感反應和生活滿意度主觀幸福感具有一些基本的特點:(1)主觀性:主觀幸福感的評定主要依賴個體本人設定的標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標准,一個人幸福與否只有他自己體驗的最真實准確,因此幸福感具有很強的主觀性,研究中多採用主觀報告法進行評定;(2)整體性:主觀幸福感包括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三方面,反映的是個體整體的主觀生活質量,是一種綜合性的心理指標,具有整體性、綜合性的特性。另外一些學者還增補了第三個特點,即相對穩定性:盡管人的心境會受新事件的影響,但瞬間快樂的心境不一定能夠導致長期的幸福感。主觀幸福感並不隨時間的流失或環境的一般性改變而發生重大變化。從長期看,主觀幸福感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量值。
人格作為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一個重要主觀因素,一直受到研究者的熱切關注。縱觀幾十年來國內外對主觀幸福感相關因素的研究, 人格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些研究者認為, 如果說人格因素不是主觀幸福感最好的預測指標, 至少也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預測指標之一。另一些研究人員還總結了人格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也認為主觀幸福感主要依賴人格特質, 不同的人格特質會導致不同的積極情感、消極情感及生活滿意度。動力平衡模型的倡導者Headey和Wearing 提出人們情感上愉悅與否主要是由人格決定的。他們認為某些事件和環境雖然會影響主觀幸福感, 但對主觀幸福感真正產生長期影響的仍然是人格。人格缺陷是家庭暴力、社會危害的重要源頭和成因之一,可見一個健全的人格無論是對於個人的發展,個人的幸福感還是社會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到底什麼是人格?有一句格言:人與人之間無差別很多,卻差別很大。這句話幾乎總結了人格心理學家的觀點,但對於什麼是人格,卻至今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但也正是這種種的不同觀點提供了一個探討人的復雜性的豐富而令人興奮的框架。彭聃齡主編的《普通心理學》定義人格為: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的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美國心理學家jerryM,burger編著的《人格心理學》則將人格定義為源於個體身上的穩定行為方式和內部過程;一方面,他強調人格是穩定的;另一方面,內部過程和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過程不同,它是從人的內心發生,影響著怎樣行為,怎樣感覺的所有情緒、動機和認知過程;而按佛洛伊德的理論,人格是一個整體,這整體包括了三部份,分別稱為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中的三個部分,彼此交互影響,在不同時間內,對個體產生不同的作用……人格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格的多種本質特徵。
⑥ 我家的杏熟了這篇課文的六要素是什麼
六要素:
1、時間:夏天。
2、地點:「我」家院子。
3、人物:奶奶、「我」、小淘氣、小夥伴們。
4、起因:杏兒成熟了。
5、經過:鄰居家的小淘淘等小夥伴來偷摘杏兒。
6、結果:小夥伴們不僅沒有受到奶奶的責備,還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兒。
課文圍繞杏兒熟了的事件:
1、每年杏兒熟了的時候,我家大杏樹上就結滿了黃澄澄的杏兒。
2、這一年杏兒熟了的時候,鄰居的一個小孩子偷杏兒時從樹上摔下來,我說活該,而奶奶卻打下長熟的杏兒給偷杏兒的孩子吃。
3、今年杏兒熟了的時候,我挑熟透的杏兒送給鄉親們。
(6)幸福六要素是什麼擴展閱讀:
課後習題答案:
1、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家杏樹結的杏兒又多又好?
從樹上結的,路過的人說的,「我」數的這三個方面。
2、找出課文中三次出現「香甜」這個詞。
(1)看他們吃得那樣香甜,奶奶的嘴角上露出了微笑。
(2)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3)於是,「我」挑熟透了的杏兒打下一些來,給鄉親們送去——給他們送去香甜,也給他們送去喜悅。
「看他們吃得那樣香甜」中的「香甜」意思是又香又甜,津津有味;「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中的「香甜」,一語雙關,既指又香又甜的杏兒,又指快樂、幸福。
⑦ 幸福六要素
幸福是什麼?各有各的不同標准,總結來有以下幾點:一、經濟基礎好,吃穿住行沒有太大困難。二、家庭和睦。三、有坦誠相待,肝膽相照的朋友。四、工作順利,事業有成(即使是小成就也行)。五、有一個和諧穩定的生活環境。6、身體健康,心境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