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如何走向幸福人生課程

如何走向幸福人生課程

發布時間:2023-02-06 03:51:42

① 為幸福人生奠基

      2020 年4月18日,李連傑的小女兒Jada被港媒曝嚴重抑鬱症復發。

      Jada就讀於美國知名高中,因為受疫情隔離的影響,導致了抑鬱症嚴重復發,她也在社交網路上坦承,自己曾患有嚴重的焦慮症和抑鬱症,不過好在身邊有專業人士幫她治療,目前病情還算穩定。她還建議大家多多關注身邊人,因為一個人隔離獨處實在很危險。

      而國內的孩子們情況又如何呢,更讓人痛徹心扉!

      因疫情影響推遲了開學,但復課不到一個月,卻接二連三傳來讓人震驚而又悲傷的消息:

4月26日,安徽知名高中巢湖一中,一名17歲高一男生,因學習壓力太大,跳樓自殺身亡。

4月13日,江蘇無錫,一名12歲的女孩,在開學第一天竟跳樓自殺,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4月13日,安徽合肥,一名15歲學生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發生爭吵後,爬出陽台揚言要跳樓。幸好被派出所營救。

4月12日,陝西商洛,一初三女生,從教學樓三樓跳下,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4月7日,江蘇南通,一名15歲初二男孩從19樓墜落,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短短一個月時間,發生這么多起學生自殺事件,讓人「觸目驚心」。花兒般的年紀,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遽然隕落,讓人扼腕嘆息。

      痛定思痛,我們必須重視起孩子們自殺背後的深層的心理問題。開學焦慮、抑鬱、家庭矛盾、師生沖突等等,也許都成為他們情緒崩潰而自殺的誘因之一。

      這悲劇背後也許有著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們的孩子們現在迫切的需要生命教育,需要幸福教育。

      我們我們可以教會我們的學生科學知識,我們可以教會他們怎麼應付一場場考試,可是我們有沒有專門的教會學生怎麼面對人生的大考?怎麼在最消極悲觀的時候做出理性的人生選擇?我們有沒有專門教會學生如何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調整自己,努力的走出悲觀失望或者消極的情緒?這其實就是我做這個課題的初衷。我們有沒有一種課程可以教會我們的孩子一種能力,一種可以在現在或者將來都可以幸福生存的能力,經過一年的研究,我想我是有答案的。那就是幸福觀教育必須融入我們日常的班本課程和班級管理中。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幸福是人類個體認識到自己需要得到滿足以及理想得到實現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而「根據主體自定的標准對自己生活狀況的一種整體評估」則被稱為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它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綜合性心理指標。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精神生活,關注自身的生活質量,因此,有關幸福感的研宄顯得越來越重要。在研究初期我們對獨山子第二中學的高中生主觀幸福感現狀進行了調查研宄,以期為以後工作中遇到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問題提供參考。

     通過調查問卷,訪談,量表測評等方式進行前期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獨山子第二中學高中生的主觀幸福感總體處於「基本滿意」水平,他們在友誼上的滿意度最高,但學業滿意度處於「基本不滿意」水平以下,學業己經成為目前影響獨山子第二中學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與目前高中生所面臨的學業壓力是分不開的,繁重的學習任務、單調的「三點一線」式生活方式、來自社會的競爭與擇業壓力以及來自家庭的過高期待等,都對高中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不同班級不同類型學生的主觀福感存在顯著差異。從總體上看,重點班學生的的主觀幸福感顯著高於普通班學生。重點班學生雖然在學習壓力上相對於普通班學生來說要大一些,但是他們得到的社會關注和贊賞比較多,能夠獲取的社會資源也要多些;而且,相比而言,重點班學生的升學機會相對要大很多,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和期待,自然會產生更高的幸福感。而在研究中發現班級的氛圍和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也對學生的主觀幸福觀有著一定的影響。生活在班級氛圍和諧的班集體的學生主觀幸福感強於一般班級的學生,對班級生活的滿意度越高,主觀幸福感就越強。而一個班級的氛圍又與與班主任的管理息息相關。研究表明,擁有健全的民主管理制度的對班級一般班級氛圍和諧愉悅,而班主任個人的主觀幸福感和整個班級班級的幸福感也呈正比。

         研宄還顯示,不同家庭教養方式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在總體上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接受民主型家庭教養的學生家庭教養的學生,主觀幸福感更高。—般而言,民主型是對孩子最有利的一種教養方式。這種類型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比較大的權威,但這種權威通常建立在對孩子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他們會給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並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有著很強的自信心和較好的自控力,並且會比較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民主型教養方式不同,溺愛型的父母同樣會對孩子表現出很多的關愛與期待,但是他們很少對孩子提出要求並對其行為進行控制。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容易表現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對於父母,他們往往會表現出很強的依賴性,做事情缺乏恆心和毅力。專制型父母的特點則是嚴格但不民主,專制型的父母通常會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會比較多地表現出焦慮、退縮等負面情緒和行為。

        高中階段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心理沖突和行為、情緒問題發生的高危階段,高中生的主觀幸福感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校園生活是學生生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質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生命質量,同時也造就了個體的生命質量。學生怎樣度過校園生活的日常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而學校生活能否給他們幸福也會成為他們整個生活是否幸福的重要標准,從我自身的經驗來看,我認為我們至少要教會我們的孩子以下幾種能力:

       首先,我們必須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與他人交往。人是社會的動物,人在社會中往往離不開和其他人的交往活動,在社會的交往活動中能夠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是每一個人內心的需求。所以我們得教會孩子怎樣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我一直以李鎮西老師的那句話作為班級精神的核心,那就是「做一個讓人覺得幸福的人」。這是我每次接手新班級,都要給學生反復解釋強調的一句話。怎樣成為一個讓人覺得幸福的人,他得要求我們在人際交往不自私。人的本性其實是自私的,但當我們作為一個社會動物生活在一起的時候,自私自利往往會使我們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如果我們教會學生擺脫人性自私的束縛,使他們從偏執的自私自利中解脫出來,那我們的孩子就在人際交往中成功的邁出了第一步。所以每次接手新的班級,我都會召開主題班會「我因為……而感到幸福」,在主題班會上,我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點滴的感動,會在那一刻因為什麼事情讓自己覺得很幸福,我們會發現學生的幸福真的是很簡單,有的會因為跑步時同學的一句關心問候覺得幸福,有的因為老師的一句表揚而感到幸福,有的因為回到家後父母准備的可口飯菜而覺得幸福,有的因為父母相愛而覺得幸福,有的因為成績進步讓父母臉上有了笑容而感到幸福,有的因為解出了一道難題而覺得幸福,有的因為幫助了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而感受到幸福。大多數的孩子的幸福其實都與別人對自己無私的幫助和愛有關,也有很多孩子認識到能夠在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幫助別人也會讓自己覺得幸福。通過這樣的主題班會讓孩子們認識到想要獲得人際交往中的幸福感離不開一雙時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和感動的眼睛。更離不不開人與人相互的幫助,溫暖和愛。我們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教會他們做一個不自私的人,會讓他們再  往後的工作和人際交往中獲得更多地認同感,從而增加他們生活的幸福感。

       其次我們必須教會孩子應對突發狀況時解決矛盾的能力。在我們的教學生涯中,我們會看到一些中學時學業並不突出的孩子若干年後反而發展的更好,我們總是把他歸因於這個孩子情商高。其實情商高的直接體現就是在面對突發的狀況時,是迅速的找到解決的方法還是讓這件事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我們發現有些孩子雖然成績不好,但是不管老師怎樣批評教育他,他都用最有效的方法很快化解老師的怒氣,而有些孩子則是被老師批評著批評著就跟老師吵了起來,一時沖動把一件小事搞得非常糟糕,自己都無法收場。而顯然進入社會後第一種孩子更榮譽取得成功,因為他具備一種能力,就是在事情變得更糟糕之前想方設法化解矛盾的能力。我經常會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通過召開主題班會《學做情緒的主人》、《怎樣有效化解矛盾》等來教會孩子如何管控自己的情緒,避免自己被不良情緒支配,也會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有時刻意的訓練孩子們在這方面的能力。我對我的學生很嚴厲,除了信奉「嚴是愛,寬是害」之外,我也在一次次的嚴格要求中,鍛煉孩子們解決矛盾的能力。我屬於性格急躁,有時會很粗暴的人,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會觀察那些孩子會在我生氣或者將要生氣時迅速找到處理問的辦法,從而平息我的「怒氣」,事後,我會和一些不能正確處理和老師之間矛盾的同學通過分析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從而從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進而慢慢的具備這種突發狀況下機智的化解矛盾的能力。我認為這是孩子們在以後的人生中一定會需要的能力。

          最後,我們必須在平時的教育中不斷地幫助孩子增強抗壓抗挫能力。當老師的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的孩子中間正在出現越來越多的抑鬱症患者。有些孩子的病情甚至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造成一個孩子抑鬱的原因有很多,有家庭的,有社會的,有學校的,但我認為個人的抗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不強是主要因素。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需要我們首先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積極進取得班級風氣,我們肯定都有過親身體會,在一個積極進取,和諧有愛的班級里生活,有利於緩解學習造成的壓力。經常舉辦一些有愛的班級活動和主題班會,會讓孩子們適當解壓,而對班級進行團體心理輔導課更助於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釋放學習的壓力。其次帶領孩子們適當延長體育鍛煉的時間,通過運動來緩解壓力。學校要求每天大課間圍繞環校路跑一圈,一共是1.3公里,每天跑完步,我都會隨時抽學生陪我再跑一圈,很多孩子從需要我拉著才能跑下來到最後輕松跑兩圈,這個過程中既鍛煉了身體,釋放了壓力,同時孩子們在不斷地想要放棄和堅持中受挫能力。」當然鍛煉學生抗壓能力還有很多種方式,在這里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在我從教的十餘年裡,我始終堅信「幸福是一種能力」。我們在中學階段不僅要幫助孩子學習文化知識,也要幫助他們把人生提升到一個更美的境界,教會學生如何在今天的幸福中繼續明天的幸福追尋。以一種高尚、文明、合理、幸福的方式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思想得到深刻的轉變,從而造就出快樂、健全、理智、幸福的人。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作為老師必須具備這樣一種能力,因為只有你是一個幸福的人,會生活的人,我們的教育過程才是幸福的。因為幸福教育雖然從學生本身出發,但只有我們是昂揚的,樂觀的,充滿幸福感的,我們的學生才會在我們的一言一行感受到積極樂觀和幸福。而只有我們把幸福教育的理念貫徹在在每一天的教育活動中,每個學生才會盡可能的擁有最廣闊的精神自由、最充分的個性張揚、最豐富的語言表達、最完整的幸福體驗。在當然,要培養一個人幸福的能力,真情和愛永遠是最好的禮物。在教育中,如果我們用心去營造一個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學生的幸福才會有切實的保障。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輕蔑與敵視之上的,也沒有任何一種教育可以依靠懲罰與制裁來實現。當我們以最純朴、最敏銳、最真誠的情懷去對待每一位學生時,學生也會以同樣的純朴和真誠對待以後生命中出現的重要他人,當我們可以向學生敞開心扉,以美的語言詩意地言說對他的欣賞、喜愛和鼓勵時,學生會因為我們的欣賞喜愛和和路鼓勵感受到幸福,當我們在面對學生在成長中可能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被給予極大的寬容和最大的信賴時,同樣會教會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學會寬容;當我們引導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學會合作,感受和諧的快愉、發現的驚奇、成長的快樂時,我們從學生那裡獲得的又何止是職業的幸福感呢?

         如果我們和學生的關系建立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寬容與樂觀的期待中,也許我們和學生都會幸福多一點,抱怨少一點,愛多一點,沖突少一點。讓我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與孩子一個幸福的青春時代,培養他們感知幸福和獲得幸福的能力,為他們的幸福人生奠基。

        為了提升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我們帶領著課題組成員進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幸福班級建設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於提高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並且在自己所在的班級重點開展了以提高學生主觀幸福感為主旨的系列活動,並取得明顯效果。根據本研宄的調查結果,結合多年的高中生幸福感教育實踐經驗,筆者提出以下教育建議。

1、開設幸福教育課程

      我們的學校一定要堅持在高一高二年級各班開設每周一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由專職心理教師授課。我們課題組的陳璐老師就是獨山子二中的專職心理健康老師,在一系列的研究活動中,我們主要開展了以強化高中生主觀幸福感為核心的幸福感知教育,包括認識幸福、環境適應、學習應對、生涯規劃等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我們開展的幸福感知教育對每一個具體的專題都進行了重新的定位和設計。在我們看來,「認識幸福」專題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對幸福有一個全新的定義,並能對自己內心己經形成的幸福概念進行一次全新的審視,從而從科學、客觀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幸福;「環境適應」專題教育的目的在於通過相關教育使學生積極適應高中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更好地學習、生活和交往,從而體驗到幸福的延續;「學習應對」對於每一名高中生而言無疑是一個需要持續面對的問題,隨著高中學習任務的更加復雜和學習壓力的逐漸加大,通過加強對學習方法、學習策略以及學習心態的調節,學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自己的心理負擔,從而在學習中找到快樂,提升幸福感;「生涯規劃」課題在以往的高中教育中很少提及,也正因為此,很多高中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走向十分茫然,不知該怎樣設計自己的人生之路,通過生涯規劃教育,學生能夠對自己的未來進行一個全面系統的規劃,從而更加積極努力地學習和生活,成為一名幸福進取的人。

2、開展幸福團隊訓練

       課題組成員認為,除了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幸福感知教育,我們還應該在日常的班級活動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幸福團體心理訓練。班主任要根據班級成員在某一段時間出現的實際問題,設計針對性的訓練課程,「幸福暢想」、「感恩拜訪」、「優點轟炸」、「悅納自我」、「回顧成功」等都是一些非常有意義的訓練主題。以上這些主題活動的開展能極大提高高中生的主觀幸福感。對5種與主觀幸福感有關的積極干預方式進行了探討。這5種積極干預方式分別為:你的最美好時光」,寫一則自己在最佳狀態時的故事;「三件好事」,記錄每天發生的三件好事,為時一周;「感恩拜訪」,寫一封感謝信,約見所感激的對象,然後親自大聲朗讀感謝信;「認可你的力量」,通過測評獲悉自己得分最高的性格力量「使用你的力量」,通過測評獲悉自己得分最高的性格力量,並在一周內的每天用一種新的方式使用一種不同的力量。要求所有被試記錄一周內他們每天晚上的最早記憶,並在完成隨機分配的干預的即刻、一周後、兩周後、一個月後、三個月後、六個月後這幾個不同時段,進行被試的幸福與抑鬱調查。結果顯示,所有被試都比測試剛開始時感到自己更幸福;一周後,各實驗小組成員的幸福感明顯提高;在隨後的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被試的幸福感得到了顯著提高且抑鬱程度顯著減輕。

3、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越來越多的研宄顯示,通過滿意、樂觀、希望、寬容等積極力量來指導人們追求幸福的生活可以提高人們的主觀幸福感。感恩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和人格特質,有助於構建個體持續的幸福感資源,有益於増進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開展了一些列以「促進學生主觀幸福感」為目的的感恩教育活動。這些主題教育活動包括:以「獻愛心」為主題的愛心捐贈活動,每個班的學生將自己珍藏的一些物品拿出來捐獻給南疆貧困地區的孩子;以「感恩父母」為主題的感恩書信活動,學生回顧一直以來得到的來自父母的關愛,並通過書信的方式向父母表達感謝,在家長會期間由各班班長代表轉交給家長。

      相對於學科教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幸福感教育是一個嶄新的形式和主題,對於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性。然而,成功的幸福感教育給學生帶來的長遠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正因為如此,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更需要關注高中生的幸福感題,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調動學校、家庭、社會各方 面的積極性,使他們能投身到學生幸福感教育工作中來,為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而努力。

② 如何經營幸福人生

記住這些,你會很幸福
1、別低估任何人。

2、你沒那麼多觀眾,別那麼累。

3、溫和對人對事。不要隨意發脾氣,誰都不欠你的。

4、現在很痛苦,等過陣子回頭看看,會發現其實那都不算事。

5、和對自己有惡意的人絕交。人有絕交,才有至交。

6、學會寬容傷害自己的人,因為他們很可憐,各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大家都不容易。

7、學會放棄,拽的越緊,痛苦的是自己。

8、低調,取捨間,必有得失。

9、不要試圖給自己找任何借口,錯誤面前沒人愛聽那些借口。

10、慎言,獨立,學會妥協的同時,也要堅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則。

11、付出並不一定有結果。堅持可能會導致失去更多。

12、過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記,但一定要放下。

13、活得輕松,任何事都作一個最好的打算和最壞的打算。

14、做一個簡單的人,踏實而務實。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擾。

15、不說謊話,因為總有被拆穿的一天。

16、別人光鮮的背後或者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痛苦

17、盡量充實自己。不要停止學習。不管學習什麼,語言,廚藝,各種技能。

18、注意自己的修養,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19、孝順父母。不只是嘴上說說,即使多打幾個電話也是很好的。

20、愛父母,因為他們給了你生命,同時也是愛你愛的最無私的人。

21、偶爾也要現實和虛偽一點,因為不那樣做的話,很難混。

22、收斂自己的脾氣,偶爾要刻意沉默,因為沖動會做下讓自己無法挽回的事情。

23、無論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要思考。

24、永遠不要給背叛過自己的朋友第二次的背叛的機會。

25、無論是誰,都有自己的限度。特別是信任。

26、懂得傾聽別人的忠告。

27、別人說的記在腦袋裡,而自己的,則放在心裡。

28、盡量不要講同事朋友的八卦。

29、信佛,信因果,在真正的因果面前,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30、坦然接受生活給你的饋贈吧,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

31、真正了解無常的含義,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不是永恆的,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也不是永恆的。

32、要快樂,要開朗,要堅韌,要溫暖,對人要真誠。

33、空虛無聊的時候就讀書,但一定得有自己的生活目標和計劃。

34、對人性的弱點有清醒的認識,但要相信真誠的愛情,對愛情永遠懷有單純的嚮往。

35、不要太過依賴除自己以外的人,因為只有自己不會拋棄自己。

36、永遠對生活充滿希望,對於困境與磨難,微笑面對。

37、多看書,看好書。

38、少吃點,吃好的。

39、古龍說過,愛笑的女孩子,運氣不會太差。

40、多交朋友,交好的朋友。女人一定要有閨密。

41、請記得,好朋友的定義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裡為你開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為你著急。

42、要有夢想,即使遙遠。

43、努力愛一個人。付出,不一定會有收獲;不付出,卻一定不會有收獲,不要奢望出現奇跡。

44、承諾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美好的東西往往不會變為現實。

45、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主張和個性,不要識途去改變他人,同樣,也不要被他人所改變。改了,就不是自己了。

46、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關鍵是清楚到底想要什麼。得到想要的,肯定會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麼都想要,只會什麼都得不到。

47、這個世界最脆弱的是生命,身體健康,很重要。

48、老天爺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49、不要試圖控制別人,不要要求別人理解你

50、活在當下,別在懷念過去或者憧憬未來中浪費掉你現在的生活

51、不要忘本,任何時候,任何事情

52、要誠懇,要坦然,要慷慨,要寬容,要有平常心

53、學會忘記, 善忘是一件好事

54、要樂觀,要積極,多笑,多照鏡子

55、相信他說的話,但不要當真。

56、凡事多長心眼。

57、不要自作聰明。

58、做自己的決定。然後准備好承擔後果。從一開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沒有後悔葯吃。

59、自己不喜歡的人,可以報之以沉默微笑;自己喜歡的人,那就隨便怎麼樣了,因為你的喜愛會擋也擋不住地流露出來。

60、相信因果報應!相信輪回!

61、要學會忍耐與堅持!

62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愛情……時間可以沖淡一切

63、不要做刺蝟 能不與人結仇就不與人結仇,誰也不跟誰一輩子,有些事情沒必要記在心上

64、有時要學會聽取身邊人的意見,更多時候這樣才不會讓自己受到傷害。

65、忘記過去才能有新的開始。

66、這個世界很不公平。

67、不要太依賴朋友,人性基本都有惡的一面。

68、愛情很美好,相信愛情。如果連愛情都不相信那人生豈不太苦了?

69、想得到一樣一定會失去另一件東西。

70、痛苦讓人成長,是你進步的一個機會,一個挑戰。別害怕痛苦的事情,它有另一面積極的作用。

71、人就是孤獨的,緩解它帶來的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平靜的接受它。

72、沒有經歷過的,永遠不能理解這些道理,但聽聽也是好的。

73、可以不美麗,可以不可愛,可以不溫柔,但是一定要誠實和善良。

74、喜愛一切美好的事物,贊美並享受它們所帶來的美好。

75、當困難來臨時,用微笑去面對,用智慧去解決。

76、要勇於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並承擔其帶來的責任。

77、愛家人,愛朋友,愛伴侶,愛孩子,然而,要真正為自己活。

78、永遠不要為已發生的和未發生的事憂慮。已經發生既成事實憂慮也於事無補,未發生的憑主觀臆測,無法推斷事情的走向,徒增煩惱而已。摘自青島168人才網

79、不要老在別人面前傾訴你的困境袒露你的脆弱。

80、不要想著依靠別人,要有目標有追求,這與年齡無關。

81、做一個簡單的人,踏實而務實。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擾。

82、學會思考,頭腦清晰,明白自己的渺小,切忌自我陶醉。炮打出頭鳥,凡事不要強出頭,因為並沒有想像中的強!

83、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真的沒有誰離開誰就活不下去!

84、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體中的力量,因為當你選擇離開時,就會發現即使沒有你,太陽照常升起!

85、社會是有等級的,很多事不公平。別抱怨,因為沒有用

③ 重塑信念系統 邁向幸福人生

一、信念系統

1、什麼是信念系統?

山長在文章中用一個「喜歡錢」的例子,分析了四種不同人生走向,向我們揭示了不同的信念系統決定了不同的人生。那麼信念系統到底是什麼?簡單來說,信念系統就是「你想要什麼」以及「你如何得到它」。

我們人生的信念系統具體由六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願景,是人生目標,就是「我想要什麼?」;第二層是信念,是實現目標的方法和路徑,即「我認為怎樣才能成為?」;第三層是身份角色定位,即「我是誰?」;第四層是知識與能力系統,即「我知道什麼?」;第五層是行動,即「我做了什麼?」;第六層是呈現和結果,即「我得到了什麼現實結果?」一旦我們確定了人生目標,接下來的幾個層次就比較好來規劃和實現了。

2、如何建立自己的信念系統?

我們在學習別人時,通常的做法是先關注他呈現的結果,然後模仿他的行為,希望通過模仿行為而獲得他的能力。可以看出,我們通常思考問題的方式是從What(是什麼?)到How(怎麼樣?)再到Why(為什麼?),甚至有時候只停留在前面兩個層面,根本不會去思考他為什麼要這么做?也就是目的是什麼。對應到信念系統的六個層次,就是從最底層往上去構建。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呢?我們會執著於某些方法而不懂變通,因為我們只學了「術」,而沒抓住背後的「道」;有時可能連「術」也學不像,漸漸走偏,因為我們沒有別人的那顆「心」。

那如何去做呢?道德經有雲:「反者道之動」。我們需要轉換一下思考問題的方式,我們可以從Why來思考,從信念系統頂層著手,也就事首先需要釐清自己的人生目標,然後逐步找出實現目標的方法,自己展示的身份等等就比較容易了,當所有一切的圍繞目標進行的時候,就不太容易走偏,或者迷茫沒有動力了,當然這個目標必須是你的真正目標才行。

二、限制性信念

在寫王剛老師布置的課前思考題時,我認真梳理了自己的限制性信念,發現了自己兩個比較核心的限制性信念,嚴重阻礙了我的人生成長,導致了自己的人生在不斷地痛苦循環中。同時驚覺自己已經將自己的限制性信念,通過日常對孩子的養育方式,一點點地傳遞給了孩子,造成了孩子的一些問題。當時我在想,如何切斷這個死循環呢?通過王剛老師的分享,我的收獲如下。

從限制性信念的語言描述中充斥這「不,沒有」這樣的否定詞彙,如果仔細去追溯都會發現來自於小時候的某些令你難忘的情景,多半都來自於父母對待你的語言和行為,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非常深遠,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不經意間就給孩子輸入了信念。家長控制或照顧包辦太多都會讓孩子形成限制性信念,使其變得自卑,不自信,沒有力量和勇氣。如果不清理,影響終其一生。

我們為什麼會控制和過度照顧孩子?

從wg老師分享的短片中,都能看到控制和過度照顧孩子的影子。第一,通過照顧孩子在孩子身上尋找價值感;第二,與孩子共生,讓孩子幫我完成未完成的願望;第三,受普世價值觀的影響,按大家的方式來帶孩子。

我們很在意別人的目光,在意外界的評價,非常害怕與眾不同。因為常常忘了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我們到底是愛孩子還是愛自己,或者說連自己都不愛,只愛面子?我們自身沒有成就感和價值感,不是去自己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卻妄圖通過控制和照顧孩子去成就自己,現在看看曾經的自己也有些可笑。

孩子就是我們的鏡子,可以照見我們曾經的傷痛,給我們療愈的契機,也可以看到我們的逃避自我成長的責任,讓我們重新為自己的人生擔負起責任。幫助孩子首先從我們自助開始,從清理我們自己的信念系統開始。與其說我們幫助孩子,還不如說是孩子幫助了我們成長。

至於怎麼去清理信念系統?

山長、z老師都講到了很多,每天關注自己的人生目標,同時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對照《公主經》、《王子經》的七大信念去梳理自己的信念,從踏實地做事和運動中去突破自己,身體的突破也會帶來心靈的突破和成長。

相關鏈接:

山長新年答疑深度學習第十期

④ 哈佛大學的幸福人生課的勵志故事

出人意料,哈佛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幸福課」,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名叫泰勒·本·沙哈爾。他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准,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他甚至從漢堡里總結出4種人生模式。

當年,為了准備重要賽事,除了苦練外,本·沙哈爾須嚴格節制飲食。開賽前一個月,只能吃最瘦的肉類,全麥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比賽一結束,他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愛的漢堡店,一口氣買下4隻漢堡。望著眼前的漢堡,他突然發現,它們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可以說,代表著4種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種漢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隻,口味誘人,但卻是標準的「垃圾食品」。吃它等於是享受眼前的快樂,但同時也埋下未來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時享樂,出賣未來幸福的人生,即「享樂主義型」。第二種漢堡,口味很差,里邊全是蔬菜和有機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後更健康,但會吃得很痛苦。犧牲眼前的幸福,為的是追求未來的目標,即「忙碌奔波型」。第三種漢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還會影響日後的健康。與此相似的人,對生活喪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對未來抱期許,即「虛無主義型」。會不會還有一種漢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種「幸福型」漢堡。一個幸福的人,是既能享受當下所做的事,又可以獲得更美滿的未來。

本·沙哈爾經常講「蒂姆的`故事」。蒂姆小時候,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學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開始了。父母和老師總告誡他:上學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績,這樣長大後,才能找到好工作。沒人告訴他,學校,可以是個獲得快樂的地方;學習,可以是件令人開心的事。因為害怕考試考不好,擔心作文寫錯字,蒂姆背負著焦慮和壓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課和放學。

漸漸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價值觀,雖然不喜歡學校,但還是努力學習。成績好時,父母和老師都誇他,同學們也羨慕他。到高中時,蒂姆對此深信不疑:犧牲現在是為了換取未來的幸福。他安慰自己:上了大學,一切就會變好。

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蒂姆長長舒了一口氣:現在,可以開心地生活了。但沒過幾天,那熟悉的焦慮又卷土重來。

大學4年,蒂姆依舊奔忙著。他成立學生社團,做義工,參加多種運動項目,小心翼翼地選修課程,但這一切完全不是出於興趣,而是這些科目,可以保證他獲得好成績。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錄用了,他又一次興奮地告訴自己,這回終於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覺到,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時的高薪工作,充滿壓力。他又說服自己:沒關系,這樣干,今後的職位才會更穩固,才能更快地升職。

經過多年的打拚,蒂姆成了公司合夥人,擁有了豪宅、名牌跑車。他被身邊的人認定為成功的典型。可是蒂姆呢,卻無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乾脆用酗酒、吸毒來麻醉自己,盡可能延長假期,在陽光下的海灘一待就是幾個鍾頭。起初,他快活極了,但很快又感到了厭倦。

為什麼當今社會有這么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本·沙哈爾這樣解釋:因為人們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十多年前,本·沙哈爾遇到過一個年輕人。他是律師,在紐約一家知名公司上班,並即將成為合夥人。坐在他的高級公寓里,中央公園的美景一覽無余。年輕人非常努力地工作,一周至少干60 個小時。早上,他掙扎著起床,把自己拖到辦公室,與客戶和同事的會議、法律報告與合約事項,占據了他的每一天。當本·沙哈爾問他,在一個理想世界裡還想做什麼時,這名律師說,最想去一家畫廊工作。但如果在畫廊工作,收入會少許多,生活水平也會下降。他雖對律師樓很反感,但覺得沒其他選擇,因為被一個不喜歡的工作所捆綁,每天並不開心。

⑤ 開啟幸福人生的金鑰匙 ——對《情緒密碼》課程的思考

      從剛出生的牙牙學語的孩童,到垂暮之年的老人,人只要活著,方方面面都會受到各種情緒困擾,控制情緒是壓抑,掌控情緒是應對,《情緒密碼》幫助我們科學認識,了解,梳理情緒,是一把開啟幸福人生的金鑰匙。

        《掌控情緒,掌控人生》

      一個人的精力中65%用於安全感,25%用於情緒,只有10%用於學習和工作。從情緒層面說,掌控了情緒,就掌控了人生。

      中醫說喜怒哀樂悲恐驚,七情能夠致病,西方醫學也證明90%的疾病與心理原因有關。情緒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健康;

      一個煩惱郁悶,充滿了指責抱怨,沉浸在自己情緒里的人,怎麼可能感受別人,情緒左右了我們對幸福的感知;

      陷入情緒之中,難以做出理智的有效決定,決定影響了結果,結果影響人生。可以說,情緒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甚至,情緒可以決定人的生死,古有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吐血而亡,今有陳世峰激奮殺人,江歌含冤而死。

      無效的情緒,讓我們經歷太多沒有必要的痛苦,傷害了許多不該傷害的人,對人生造成很多困擾,讓我們的生命黯然失色。

    做情緒的主人,掌控情緒?還是做情緒的奴隸,被其驅使?顯然,這是一道不需要選擇的選擇題。

    掌控自己的情緒,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內容為王》

    《情緒密碼》講的不僅僅是情緒。

    課程首先從物質,精神情緒,靈性四個世界認識人。交大家從這四個世界愛自己,愛他人。用平衡論認識自己目前生活狀態,闡訴了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關系通道的重要性。

    然後帶大家認識情緒,了解情緒來源,鍾擺原理,看到情緒帶來的訊息,和它背後的需求,及正面的意義。用科學的方法傾聽它,梳理它,調整它,和它和諧相處,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他人。

        接下來調整信念,改變認知,認識到自己是最大的寶藏,和開啟寶藏的三個密碼。

      課程安排了諸多的療愈環節,祖先鏈接,重生,上上簽,生命的能量環……從能量層面療愈,加持提升能量。

    《情緒密碼》課程,從知識,信念,情緒,能量,全方位,多層次幫助學員認識,了解,梳理,掌控情緒,做回情緒主人,開啟幸福人生。

          《導師為魂》

      課程內容很重要,導師素養更重要,導師是課程的靈魂。

      流暢,精準,風趣的語言表達,是基本條件。這一部分對我來說,需要的是用心雕琢,設計。

      體驗,經歷,穿越各種情緒,了解掌控各種情緒,是關鍵。對我來說,這部分一方面需要去創造機會經歷,一方面要深度挖掘自己,面對深處的創傷和情緒,穿越它,療愈自己。

      提升感受力,准確告知學員感受,情緒,靈活應對,控制課堂氣氛,是對一名導師基本要求,這部分對我來說,難度應該不大。

      而重中之重,是導師的個人修為,心境,情懷,格局,狀態,能量,有一顆全然為人好的心,靜純凈的心。

      這些看不見,摸不著,但時時刻刻散發著,能感受到的無形的能量,起著決定的作用。這才是導師的魂。決定了導師能走多遠,決定了課程的效果。

    外在東西可以包裝,內在東西是無法包裝的,來不得半點虛假。認可導師的人,導師說的話才能入耳,入心,才有影響。導師的表達一定是身心一致的真實的表達,用心的表達。這條路上,我剛剛起步,需要努力提升。

    一堂課程,由多方面因素共同組成。適宜的場地,會場布置,音樂,幻燈,音響缺一不可。導師需要一專多能,對各方面工作都能了如指掌,游刃有餘。

    情緒對人生的影響涉及方方面面的,伴隨人的一生,《情緒密碼》是人生智慧的必修課,是開啟幸福生活的一把金鑰匙。獨樂樂不如共樂樂,我願拿起這把也金鑰匙,幫助更多人開啟幸福的人生。

   

   

     

⑥ 四化成就幸福人生

        四化:重要的事情重復化,重復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工具化,工具的事情智能化。

        重要重復化,二八法則,刻意練習,養成習慣;

        重要流程化,項目思維,拆分執行,清單PNAS

        流程工具化,建立思維,工具介紹,玩轉工具

        工具智能化,場景智能,升級更新,未來趨勢

        (一)重要的事情重復化。 人生不在於做多少事,而在於把重要的事做到極致。易效能葉老師在課程中講到運用二八法則,聚焦20%的重要事情可以產生16倍的效能。你不可能完成所有事情,選擇你認為重要的事情重復做,用心做,你就會獲得成功。

          (二)把重復的事情流程化。 把重復的事情拆分執法,建立項目思維。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第三步做什麼。如果要做好第一步需要具備那些前提條件,那些工具是有前後順序關系,那些工作是可以合並的,將工作的流程梳理後,再按照清晰的流程開展工作,這樣不會落下每個環節,使每一個看見這個流程立刻明白馬上可以做。

        流程化的過程就是梳理和復盤考慮之前遇到的各種各樣場景,還需要製作流程圖幫你增加對整個任務以及時間的掌控感找回主動權。做事按流程不靠感覺,這樣就不會遺漏,按照流程一步步做下去,就可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三)流程的事情工具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是幫助我們建立和梳理思維的方式,也是工具。把日常重復做的流程事情工具化,自動化就可以提升效能節約時間,工具重新定義時間和成本,思維是抽象的,工具是具體的,思維是隱藏的,工具是顯性的,思維是跳躍的,工具是穩定的。

        (四)工具的事情智能化。 現在世面上的工具多的數不清,我們要順應時代,選擇智能化的設備,這樣更有助於提升我們的做事效率。

⑦ 幸福人生的四個重要基石

幸福人生的四個重要基石:

      健康的體能;

      積極的情緒;

      持續的專注;

      信念與意義。

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在幾十億年的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對外界環境變化的應激反應(或反射)的本能,如變形蟲是單細胞動物,沒有高級多細胞動物所特有的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只能靠細胞質。變形蟲遇到食物時,它會伸出偽足去吞食食物,遇到酸性物的刺激時,它會變形收縮以盡量避開酸性物。這可以看作是原始生物趨利避害的一個重要本能。

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生活動力,這是一個明顯的真理。如果不去或不能追求幸福,生活就毫無意義。

古希臘的哲學家、科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追求幸福是所有人生活的最高目的,這么說是非常顯然的,因為在希臘人看來,沒有別的詞比幸福更好了。幸福就意味著某種最高的境界,有了它之後,人生就圓滿了,就不需要別的東西了。那麼真正的問題就在於這個幸福到底是什麼?這也正是人們的分歧所在。有些人會認為,滿足自己的慾望,讓自己快樂,就是幸福的;有人會認為贏得榮譽,受到別人的贊賞是幸福的;有人認為掙很多錢就是幸福的;也有人認為進行哲學沉思是最幸福的。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可分為五個層次,從下至上依次為生理,安全,歸屬與愛,自尊和自我實現。當低層次的需求滿足後,人們會自動轉向高一級層次的需求。

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鄭也夫教授則認為,人類有三種基本的需求:舒適,牛逼和刺激!舒適就是排除了生理上的痛苦,沒有飢餓、寒冷、性慾的長期飢渴;牛逼是人的第二種需求,指超越他人,對成功的渴望,是人類生理慾望的升華;刺激則是人的第三種需求:指的是情緒上的喚醒,盡管人們追求舒適,但並不滿足於平靜閑適的生活,而是渴望經歷意外,挑戰和驚喜的喚醒度更高的體驗。鄭也夫認為,這三種需求是長期並存的,並不是只有一種佔主導的地位。

老何覺得,鄭也夫提出人的需求模式(即舒適,牛逼和刺激的需求)雖然不一定普遍被社會主流所接受,其實與復旦大學李曉煦老師的愉悅的幸福,心流的幸福和意義的幸福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人生的需求和幸福,與馬斯洛的五個層次的需求理論也大同小異,與弗洛依德的本我的需求(如生理和安全),自我意識的需求(愛和被尊重)和超我的需求(被社會認可的自我實現)有不少相近之處。

最近,老何在得到課程中學習了張遇升老師的《怎麼成為精力管理的高手》,張遇生老師從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視角提出了幸福人生的四個重要內容:健康的體能;積極的情緒;持續的專注和信念與意義。老何認為這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四個重要基石,也是實現幸福人生的四個必經途徑。非常值得各位朋友認真學習和思考。

張遇升老師是醫療平台杏樹林的創始人。他畢業於協和醫學院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幫助過很多企業家提高自己的精力水平。他把這套精力管理的科學方法,總結成了一個金字塔模型。那這個金字塔具體是由什麼構成呢?

你好,我是張遇升。歡迎來到《怎樣成為精力管理的高手》。

精力好的人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態?你可能接觸過這樣的人,或者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每天總是精神煥發、目光如炬,走起路來箭步如飛;

做起事來聚精會神、效率過人,工作事業就像開了掛一樣;

心態樂觀豁達,遇到困難也不焦慮。

這種人在崗位上一般都是能手或者是領導。我們說的管理你的精力,就是想讓你成為這樣的人。

精力好是不是天分呢?

在古代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精力旺盛的人,甚至「精力」這個詞都是因為他而出來的。這個人是誰呢?叫匡衡。

你可能不太熟悉這個名字,但是「鑿壁偷光」這個典故你肯定聽說過。鑿壁偷光的主角就是匡衡。

「精力」這個詞最早出自《漢書·匡衡傳》,原文是這么說的:

衡好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尤精力過絕人。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匡衡家裡很窮,白天幫人在地里種田,沒時間看書,到了晚上還要去借,你也可以說偷鄰居家的燭光來讀書。最後,他成為了西漢的宰相。可見他的精力是非常充足,超過了一般的人。

你可能會想,精力好是不是天分?

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不是。

因為我自己以前就是精力不好的人,但是通過精力的管理,達到了現在的狀態。

所以只要你學會了精力管理科學的方法,變成自己的習慣,就一定能成為這樣的人。就好像在健身房練肌肉一樣,你只要掌握了訓練的方法,那塊肌肉就一定能長出來。

怎麼管理精力

該怎麼做呢?精力管理有一個金字塔模型,很好地解釋了它的構成。如果你理解了這個模型,你就知道我們應該怎樣去有計劃地改善自己的精力了。

金字塔模型第一層——體能

如果說汽車只需要一種燃料,那就是汽油,或者現在也有電動車,就是電。但是人的精力卻是由四層構成的。

第一層是體能,在金字塔的最底層。

精力的產生和體能是密切相關的。可以說體能是精力的基礎,好像就是汽車發動機的馬力一樣。

為什麼體能好的人精力會更旺盛呢?

因為現在的醫學發現,體能好,尤其是心肺能力特別突出的人,大腦的供血、供氧、供糖都會更好。所以大腦的工作效率也高,長時間地工作更不容易疲勞。

舉一個例子,你知道全世界出產世界五百強CEO最多的學校是哪一個嗎?不是哈佛、耶魯等世界名校,而是美國陸軍軍事學院,就是我們常說的西點軍校。

後來有人研究過這個問題,訪談了很多西點軍校畢業的大企業CEO,問他們西點的哪些培養對他們後來的工作最有幫助。這些畢業生提到最多的是四點:

第一是對於戰略的學習;

第二是紀律性和團隊意識;

第三是對於目標感的培養;

第四是西點對於學生的體能訓練要求很高,這為他們後來應對繁重的工作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所以說好的體能是精力充沛的基礎,它是我們金字塔的最底層。體能和我們的健康狀況、飲食選擇、運動習慣、睡眠質量都有關系。我在後面的課程里會從這四個方面給你相應的提升方法。

金字塔模型第二層——情緒

情緒對精力的影響,你應該不難理解。比如說早上起來遇到一件特別開心的事,心情大好,一天都覺得自己精力充沛。

但是如果早上起來遇見一件不爽的事,覺得很窩心,一天都覺得不爽,干什麼事都沒有心情。 現在心理學有大量的證據證明,情緒對人的記憶力、認知力、決策力都有影響。

有一次我跟一個朋友講,積極的情緒的重要作用。他反問我,他說:「不對,你看那麼多的天才都很瘋狂。梵高、貝多芬,這些人一輩子情緒都不穩定,經常都抑鬱,為什麼還創造出這么多偉大的作品?是不是負面情緒有時候也有作用?」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樣的問題,但還真不是這個道理。後來歷史學家對這些人的研究發現,他們的確情緒的波動很大,有時候很亢奮、很正面,但很快又變得很低落、很抑鬱。

但請注意, 他們產出最高、創造力最強的時候並不是處於波谷,而恰恰是處於波峰,處於他們正面情緒非常高漲的時候。

換句話說,雖然他們經歷了很多情緒的波動,但是真正有效率、有產出的時候還是在情緒最好的時候。

所以我說積極正面的情緒是精力輸出的保障。

打個比方說,體能好比汽車發動機的馬力,而情緒就好比發動機的火花塞。沒有積極的情緒,再足的馬力也啟動不了。

金字塔模型第三層——注意力

注意力能夠讓我們的精力有一個有效的輸出,創造出有效的結果。

好比汽車行駛的道路,不管你的馬力多強、火花塞有多好,如果不行駛在正確的道路上,是到不了終點的。

所以提出過心流理論的心理學家米哈里曾經說過,注意力是我們擁有能夠自主控制的最重要的資源。

它如同我們的大腦與外部世界建立的一條通道,能夠塑造世界,也反過來塑造我們自己。沒有注意力的精力就好比是空轉的發動機,無法輸出能量,人的意識也沒有辦法得到成長和塑造。

舉例來說,我在試聽裡面講到的那位黃同學,其實對我幫助最大的是注意力的訓練。我自己一直是一個注意力缺乏的人,能夠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時間非常短。以前看書的話十多分鍾,我就想干別的事了。如果你有類似的問題,你一定知道我在說什麼。

我以前還自己老用「我可以多線程工作」來安慰自己,說我可以同時做幾件事,效率很高。但後來和這個黃同學比較,我發現,如果我同時做幾件事,其實做的都是簡單和被動的事。比如說回回郵件、看看文章。

但是如果遇到特別重要而且有挑戰的事,往往就只有拖延。比如說我做得到這門課,或者我要思考企業發展的一些戰略性問題,或者我要考慮和別人進行一個重要的談話。這種事情往往都做不好。

所以說,我如果沒有進行注意力改善的這種刻意的訓練,或許今天你也聽不到我來給你講這門精力管理的課了。

金字塔模型最頂端——意義感

這是從英文sense of meaning翻譯過來的,也就是我們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意義感是人活著最高的追求,是驅動我們做事的底層邏輯,是人生的操作系統,是精力的最終源泉。

為什麼有意義感的人精力更充沛呢?我給你講一個我的朋友李曉峰的故事。李曉峰是我混沌大學的同學,鈦度科技的創始人。

如果你是一個游戲愛好者,玩過《魔獸爭霸》這個游戲,你很可能聽過SKY這個名字,SKY就是李曉峰的網名。SKY是衛冕WCG魔獸挑戰賽的世界冠軍,人稱「人皇」,也就是他玩人族玩得最好。

我跟SKY聊過他的成長經歷,他跟我一樣,以前居然是學醫的,但後來成了職業游戲選手,還成了世界冠軍,我覺得太神奇了。所以就問他,你是怎麼做到的。

他跟我說, 職業游戲選手這個訓練和任何的職業運動都不相上下,每天要訓練十多個小時。機械地重復一些動作, 比如說敲打鍵盤的速度,點滑鼠的速度,每分鍾幾百次,很多時候都練得想吐了。他有幾年的時間幾乎就是睡在訓練室裡面,醒著的時候都在訓練。

絕大部分的人根本堅持不了,他有一個弟弟跟他一起去訓練,後來就退出了。所以說玩游戲的人全世界有幾千萬,但是能成為世界冠軍的極少。

這讓我想起,讀大學的時候可能你跟我一樣,也愛在宿舍里、網吧里打打游戲。但是打完以後更多的時候是覺得很空虛,精神頭也不好,根本無法堅持。

但是為什麼SKY能夠十幾年如一日地做這件事,挨過這么高強度的訓練,最終成為世界冠軍呢?答案是, SKY在游戲當中找到了意義,找到了他生命能量釋放的方向。

他說當他第一次碰到滑鼠和鍵盤游戲的時候,他完全被震撼了。他覺得游戲這個東西完全就是為他所創造的,滿足了他從小到大想成為大俠、劍走天涯的願望。後來他成為了職業選手,代表戰隊、代表國家出戰,更讓自己有了意義感。

現在他自己推廣普及游戲競技運動,能夠幫助有天賦的青少年走上職業選手的道路,覺得這更有意義了。而游戲對於我來說只是一個發泄情緒的途徑,根本沒有任何的意義。

所以尼采說:

「知曉生命的意義,才能夠忍受一切。」

有意義感的人,就像航海的時候能夠看見燈塔,開車時能看見路標,會在生命中迸發出巨大的能量,產生持久的精力。

醫學上甚至發現,生活中有意義感的老人,患阿爾茨海默綜合征的風險比沒有意義感的要低58%。很多老人甚至大腦出現了病理性的改變,但卻一直不發病,沒有症狀。

所以在我們精力管理的金字塔模型裡面,意義感是最頂端的那一部分。

金字塔講完了,我小結一下,你可以記住一個公式:

好的精力=充沛的體能+積極正面的情緒+隨時可以聚焦的注意力+明確的意義感

就是這么簡單。

聽到這里,我想你一定十分心動,也覺得特別神奇,原來精力管理就這么簡單。但我要告訴你,這聽起來簡單,做到卻不容易。

不過你不要擔心,這門課的目標就是要幫你掌握這些方法,並且建立這些習慣。後面的幾講,我會分別從金字塔的這四個方面告訴你如何管理。

⑧ 運用生活與哲學的有關知識,談談我們應該怎麼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人生,

1發揮主觀能動性(一般哲學題沒有限制范圍這個是通用的)2堅持正確的價值觀3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4在勞動與奉獻中實現價值、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個人的砥礪中實現價值

⑨ 5個簡單的步驟讓你走向幸福

5個簡單的步驟讓你走向幸福

5個簡單的步驟讓你走向幸福你們那聽說過嗎?幸福是要自己創造的,很多人的快樂是通過一件件小事情積累起來的,但是快樂和幸福是並存的,希望下文5個簡單的步驟讓你走向幸福能夠幫助到你!

5個簡單的步驟讓你走向幸福1

幸福-往往是讓人難以捉摸的,但卻是一種我們都非常渴望的狀態。

我們不快樂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我們的生活總是不能像腦海中幻想中的一樣,處處發生奇跡。在宇宙形成之後的幾百萬年裡,地球出現,然後從猿類進化到我們,而我們的精子必須要穿越重重的競爭才能成為百萬中的一個勝利者。生命就是奇跡,而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關於幸福的理由。

我知道,僅僅是思考而不去創造並不是我們獲得幸福感的實際方式。當然我本人也很注重實際,除了學會在任何時候改變自我幸福感的能力外,還有其他的事情可以讓我幸福感爆棚。

「幸福是你由經歷的過程所創造,無論你現在的處境如何,你都要學會選擇享受現在擁有的一切,同時做最好的自己。」

1.定義幸福

為了得出以上的定義,我采訪了將近100多人,我稱之它為「幸福計劃」。我曾讀過很多關於幸福的書,參加過很多關於幸福的改進研討會。你現在看到的幸福可能很簡單,但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是否在跟蹤並延續它?

2、活在當下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活在當下,感受自己所能感受的,不管是看到,聽到,或者做做,都會給到自己一種愉悅的感覺。在我們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我們經常會讓自己去思考未來,或者回憶過去,但只有當下才是幸福的一劑好葯,讓我們對變化耳目一新。

3、提高自我

你可能不知道鯊魚為了生存,必須不斷向前移動,通過鰓循環水。它們甚至在睡覺的時候繼續前進。比方說,我們人類也有類似的問題,那麼如果我們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都不前進,我們就會變得軟弱、愚蠢或直接毀滅。所以對自己最重要的責任就是改進提升。

4、擔起責任

「我不需要回答任何人。」——你有沒有聽過別人驕傲地說出這句話?這可能是真的,可能有些人只需要對自己負責就好,但這並不一定是最好的生活方式。當你讓自己對也別人負責的時候,告知他們你的目標和願望,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會在思想上控制你,也就是你會因為他們有所壓力,反而能確保你能把事情做的更好。這將會使你更有效地達到你的目標,提升你的自尊,並因為自己所創造的成就而感到快樂和幸福。

5、不要停頓,直接去做

如果你不斷地思考未來能讓你幸福的東西,那你就會逐漸有去嘗試加深自我幸福感的習慣。如果你想做某件事,就立刻做,嘗試著去做,而不要止步不前。相反,如果你對你現在的狀況感到滿意,那你無論在什麼事件什麼地點都是感到幸福的。

「當你努力保持快樂的時候,也許目前的不快樂也是由你所創造的。」

5個簡單的步驟讓你走向幸福2

什麼是成功?怎樣才算成功?有人為追求金錢知法犯法、危害社會;有人為追求事業身心俱疲、家庭不睦,甚至英年早逝;有人為追求虛名攀附權貴、喪失本我。我認為,這不是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應當是通過持之以恆地奮斗,在造福社會的同時,提高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質量,讓自己和他人感到快樂和幸福。學習了「青年職業生涯管理」,我感觸良多。在我看來,這門課的實質就是指導青年科學管理和規劃成功的人生。學完這門課,我最大的收獲就是進一步明確了一個人生課題:。

制定適當的目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塊基石。目標是行動的先導,制定目標既不能目光短淺,也不能好高騖遠,一定要符合實際。聽說過這樣一則故事:一位著名馬拉松選手在參加比賽前,將整個比賽路線觀察了一番,設立了若干個標志性參照物作為自己沿途的一個個小目標。進行比賽時,每完成一個小目標,他都會歡欣鼓舞,渾身充滿力量,期待完成下一個目標,越跑越快,最終奪得了冠軍。其實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每個人從出生之日起就開始了這場征途,征途上的每一個里程碑,都是人生各個階段的'目標,是生命成長的印記,而馬拉松的終點就是人生的終極目標。這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只有終級目標,而沒有各個時期的日常目標、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人生的主線目標,他的人生就容易跑進了荒漠,漸漸地找不到來時的路,更看不到未來的路。

其實,制定和調整目標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認識自我的過程。世界上有一本最難讀懂的書,這本書就是自己。幾千年前古希臘人就把「認識你自己」作為人生的終級命題,而如今大多數人仍然難以回答諸如「我是誰」、「我真正想要什麼」這樣的命題,以至於我們往往不能確定真正適合自己的目標。我是個有目標的年輕人。我在制定目標時給自己定下了兩個「切忌」:切忌隨波逐流,違背本心;切忌脫離實際,好高騖遠。小時候,我有很多輕狂的夢:做一名軍人、做一家大企業的總經理、做一名優秀的籃球運動員,等等。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我真正了解了自己的身體狀況、特長和愛好時,我改變了先前的一切想法。特別是兩年前那段不平凡的高考歲月,讓我意識到殘疾人這個弱勢群體是社會上最需要幫助的群體之一;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殘疾人的生活質量,最重要的就是讓更多的殘疾人接受教育。作為萬千殘疾人中的幸運者,從那時起我就決定為殘疾人的教育事業做點事。進入大學以來,大學的學術氛圍讓我陶醉於理論思維的天地里,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以我身體的現狀,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樣整日為事務而奔走,而徜徉在書香懷抱中,潛心治學,用多彩、深刻的文字將思想帶向遠方是我最能勝任、與健全人差距最小的工作。當前中國,關於探究殘疾人及殘疾人事業的學術性研究還很不完善,關於殘疾人生存、發展、需要、價值等問題的理論體系尚屬空白。

因而我希望將來憑借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切身體驗,能為殘疾人的理論研究盡一份心力。為實現這一理想,從現在起,我要抓住各種機會不斷學習,開拓視野,提高理論水平和認識能力,將來不論從事怎樣的工作,我都會為使殘疾人更好地生活而努力。老師課上曾為我們做過假設:當我們百年之後,希望後來人對我們的一生有何評價。我沒有過高奢求,如果還有人說我為殘疾人做過一點事,就是對我最大的獎賞。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如果你的心中有一條巨龍,既是一種苦刑,也是一種快樂。」我理解這里的「巨龍」就是人的理想和目標;我也知道我必然要經受「苦刑」,但我要這種「苦刑」,因為我的心中已經有了一條巨龍,它清晰可見,為之奮斗將是我畢生的快樂。保持積極心態是走向成功的第二塊基石。目標確定以後,有積極進取的心態十分重要。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說:積極的心態,就是心靈的健康和營養。這樣的心靈,能吸引財富、成功、快樂和身體的健康。

什麼樣的心態才算是積極呢?我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總結了三點:一是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做生活的歌者。我是個殘疾人,殘疾固然給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使我走向成功的道路布滿荊棘,可謂人生的不幸。但如今的我在這種不幸面前學會了「坦然」,坦然地面對殘疾,面對傷痛,面對生活的艱辛。現在,我已能把「殘疾」當作生命的賜予,甚至感謝這種奇妙的『賜予』。如果沒有殘疾,我怎能體味到一種特殊的生命礪煉?怎能感受到來自親人、朋友和社會的濃濃關愛?從某種意義上講,『殘疾』是我的一種別樣的人生財富,它讓我從更多的角度審視生活,思考社會,感悟人生。冰心先生說:「快樂時我們要感謝生命,痛苦時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生命讓我們感受喜怒哀樂,體驗酸甜苦辣,沒有什麼比生命給予的更多;也惟有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我們才能確立目標,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我們永遠都要感謝生命,贊美生活,做生活的歌者。二是愈挫愈勇,做人生的強者。生命的旅程就是不斷克服挫折的旅程,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成功者和平庸者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成功者能夠冷靜地面對挫折,並勇敢地戰勝挫折,因而欣賞到了生命的精彩;而平庸者卻在挫折面前畏縮不前,混沌一生,成為挫折的「犧牲品」。作為有理想的年輕人,既然要坦然地承受生活給我的一切,就要坦然地接受挫折的挑戰,做生活的強者。三是擺脫瑣事糾纏,做生活的智者。現實生活中,總有很多事不能遂人心願:領導的批評,朋友的誤解,社會上各種不道德、不規范現象的存在……都與我們理想中的和諧社會相去甚遠,容易讓人產生悲觀厭世情緒,一味否定現實、否定他人、甚至否定自我,使我們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當年鄭板橋的一句「難得糊塗」道出了人間百味,實際是擺脫煩擾的超然之法;前幾天,我拜讀了十幾位精神矍爍的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深悟了「寬容」二字的內涵。生活的智者應當是:辯證地認識社會,豁達地包容萬物,貧賤不移,寵辱不驚,一心一意創造生活,高高興興享受生活。科學地管理時間是走向成功的第三塊基石。

制定目標後,最重要的是要將目標轉化為現實。而目標向現實的轉化需要一個過程:只有先實現日常目標才能實現近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目標,最終實現終極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先從每一天做起,每一小時做起,每一分鍾做起,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因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需要時間作為保證。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說:「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24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24小時。」如何讓這24小時在最大程度上釋放出最大的生產力,是走向成功的關鍵。科學管理時間的方法很多,我最欣賞的,也是認為自己必須努力加強的有三種:一是今日事,今日畢。這是哈佛大學圖書館前的一句名言,它指引千萬哈佛學子走向了成功。「今日事」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基礎之基礎,只有把今日的目標實現了,才能期望明日的目標,進而奔向更遠的未來。實事求是地講,「今日事,今日畢」是我最難以堅持的原則,一方面是因為我自己每天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另一方面總是期望明日的「補救」,豈不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在學習上,我時常「一曝十寒」,這不僅違背了學習規律,也時常影響日常生活。未來的日子裡,我一定要將各種目標進一步具體化,做到日清日新,日清日高,細水常流,爭取實現學習進步與身體健康的雙豐收。二是做任何事都要耐住寂寞。耐住寂寞是有效管理時間的基礎。人的心靈最不喜歡的就是寂寞。但在當代社會,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色彩紛呈,人們對這個世界的新奇感從未像今天這樣與日俱增,這個社會對人們心靈承受寂寞能力的考驗從未像今天這樣猛烈。很多人因此迷失了自我,再也靜不下心來學習和工作。當今社會的競爭是個人綜合素質的競爭,而這種綜合素質要靠長期寂寞的學習和工作才能不斷提升和完善。要想在社會上有所作為,就必須勇敢地承受外物對心靈的考驗,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和心靈,耐住寂寞,排除干擾,拒絕誘惑,不完成預定目標決不罷休。三是做事分清輕重緩急,在有限的時間做最重要的事,在規定的時間做最有效率的事。人的一生可做的工作、可學習的東西是無限的,而人的時間卻是極其有限的。

所以我們要隨時認清自己在不同時期的主要目標和中心任務,然後進行科學的規劃。例如有的同學想考研,因而這一時期的主要目標就是考取理想院校的研究生,這就要求你排除干擾,把最寶貴的時間放在實現這個主要目標上,用有效的時間保證階段性目標的實現。請記住黑格爾的那句話:「一個志在有大成就的人,它必須如歌德所說,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麼事都想做的人,其實什麼事都不能做,而終歸於失敗。」持之以恆地不懈奮斗是走向成功的第四塊基石。無論是適當的目標、積極的心態,還是有效的時間管理,其間都必須有持之以恆地不懈奮斗貫穿始終,這是「基石」的基石。沒有這個「基石」,上述一切都毫無意義。毋須多言,「奮斗」是每個成功者的必經路,「多出一份力」、「多戰勝幾次挫折」都是走向成功必備的條件。我這里想著重談談「持之以恆」。許多人都曾有過目標,也曾有過奮斗,但相當一部分人沒能成功,就是因為沒有「持之以恆地不懈奮斗」,成功者和平庸者的界限有時就在於「多出的那一份堅持」。古人雲:「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芸芸眾生中,天資聰慧者有之,家庭發達者有之,但最終成功的人卻總是「持之以恆者」。愛因斯坦的成功里有99%的汗水,魯迅的聞名於世靠得是等身的書稿,張海迪從一個高位截癱患者到中國殘疾人的楷模和殘疾人事業的領導者,海倫·凱勒從一個無光明、無聲音、無語言的環境中成長為世界著名作家和演說家,錢學森、季羨林用畢生的積累換來「大師」的贊譽——古往今來的成功者無不是持之以恆的楷模。我是個天資平凡、身體受限之人,但我堅信:天道酬勤,功不唐捐。只要自強不息、奮斗不止,成功的大門終將向我敞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讓我們腳踏實地地踩著這四塊基石,走向希望,走向未來,走向成功。

⑩ 如何構建快樂幸福的人生帶你走近積極心理學

面對生命的有限性和消亡的必然性,人們不停地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終極目標和追求是什麼?盡管有很多種不同的回答,但在個體自我實現的過程中,構建快樂幸福的人生始終是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人的天性是趨利避害的,人生是整個生命過程的所有經歷和體驗總和,既然痛苦不可避免,就努力讓快樂成分更多。快樂是可以覆蓋痛苦的,這樣整個人生的體驗讓會更幸福。當然,人們的美好和卓越,與疾病、混亂和悲痛同樣都是真實存在的,快樂也不需要作為應對痛苦的解葯,快樂可以與痛苦同在。

如何構建快樂幸福的人生呢?,讓我們走進積極心理學試試看。大概兩年前第一次讀到《積極心理學》這本書,一直非常喜愛,不時地翻開看看。積極心理學跟「雞湯」完全不同,它是建立在科學理論和實驗基礎上,對我們認識自己、完善和提高自己有切實的指導意義。於我而言,積極心理學一方面讓我開啟了對它的認知,拓展了與之關聯的知識邊界。另一方面,提供了構建快樂幸福人生的幾個要素,指明了值得關注和發展的方向;同時,也塑造了通過積極心理學幫助自我實現的信念。

今天推薦的這本書是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的《積極心理學》,作者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美國密歇根大學Arthur F.Thumau心理學教授,著名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委員會前主席,全球100位最受歡迎的心理學家之一,美國VIA性格研究中心學術部主任。他是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並以其在樂觀、健康、幸福等領域的研究而享譽世界。2010年,彼得森博士榮獲密歇根大學最高教學榮譽獎——「青蘋果獎」。

這本書適合大眾讀者,能幫助人們了解自我、認識生命、實現生命的價值。接下來圍繞書中主題,給大家簡要介紹下精要內容和思想。

[if !supportLists]1、[endif]積極心理學講什麼

積極心理學不僅僅關注疾病,也要致力於去發現和培育天賦和才華,讓日常生活更令人滿意,幫助健康的人們實現人生的價值。

積極心理學倡導人類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和心理問題作出新的解讀,並以此來激發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從而使每個人都能順利地走向屬於自己的幸福彼岸。積極心理學主張以人的積極力量、善端和美德為研究對象,強調心理學不僅要幫助處於某種「逆境」條件下的人們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發展,更要幫助那些處於正常境況下的人們學會怎樣建立起高質量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

它採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

積極心理學有三個主題:

1、積極的主觀體驗(幸福、愉悅、感激、成就)

2、積極的個人特質(個性力量、天分、興趣、價值)

3、積極的機構(家庭、學校、商業機構、社區和社會)

2、精要內容

01 愉悅與積極體驗

愉悅包括感官愉悅和高級愉悅,感官愉悅與皮膚和身體器官相關,高級愉悅與思想相關。無論強烈的興奮或是安靜的滿足,愉悅感覺總是美好的,很多人在感受愉悅的同時是幸福的,並試圖留住或增強這種感覺。

預期幸福或期望效應,通過實驗研究,我們對此時此刻的選擇,是建立在那時那刻對幸福的預期上進行的。對於愉悅感的預期,我們絕大多人的感覺是比較准確的。當然,人們在懂得預期未來的感覺之後依然會犯錯,因為有一些心理學因素對愉悅感產生影響。比如曝光效應(某些東西我們接觸的相對較多,就會傾向於喜歡這些東西)、捐贈效應(我們都傾向於喜歡別人給與我們的東西,即使我們並不十分想要或者能充分利用)。

情緒具有特定的行為傾向性,消極情緒提醒我們注意環境的危險,而積極情緒代表著安全,能指引我們參與增強我們行為和認知能力的活動中。積極情緒能夠消除消極情緒所導致的生理反應。

好的心境不僅會滲透入我們的思想,也會影響機體全身。在好的心境中,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會充滿活力並樂觀向上。而心理學家在過去幾十年裡更多的將注意力放在了不良心境上,能夠體驗積極情緒的能力被鮑.米爾成為享樂能力,這種能力基本上就是指積極情感—既個體所體驗到的積極心境(快樂、感興趣、活躍等)的范圍。獨處時有好心情的人,跟別人在一起時,往往也會有好心情。

02 幸福

亞里士多德關於幸福的概念:「真實的面對內心的自己」,幸福的重點在於人們應該發現、發展處自我最有價值的地方,並充分利用這些能力、天分去追求更美好的東西——包括別人或乃至整個人類的福祉。

研究表明,幸福感比起愉悅感更能預示生活的滿意度。生活質量是所有有關美好生活的情緒、體驗、期望、成就等的綜合標志。主觀幸福常常用來定義相對較高水平的積極情感、相對較低水平的消極情感,以及對生活是美好的總體評價。

一些人格特質——樂觀、外傾性、直覺能力、自尊、內部控制能力與幸福存在中度至高度的相關關系,較低的神經質性也是如此。快樂的人能夠幫助自己擁有更多積極特質,不快樂的人則相反。

四種能夠通往幸福感的途徑:愉悅的體驗、投入、意義和成功。

03積極的思想

積極思維能夠增強生活的洞察力,積極情緒能夠增強一個人的認知和行為能力。樂觀的(喜悅的、充滿希望的、陽光的)人能夠找到更加重要的途徑來獲得心理學意義上的美好生活。

人類學家林耐爾.泰格關於樂觀的定義:「一種情緒或態度,與對未來的社會或物質生活的期望相關——一種對自己有益或者能帶給自己愉悅的社會期望的評價。」

弗洛伊德認為樂觀是人類本質的一部分。

人們追求目標是一種期望價值,所有現實的人類互動都能以目標的形式存在。當人們發現在追求自己所採納目標的過程中遇到阻力的時候,就會在自我調節里加入樂觀成分。面對困難時,人們能堅信自己目標能夠達成就是樂觀主義者,反之是悲觀主義者。樂觀能夠帶來持久的動力使之達到目標,悲觀則會導致放棄目標。

樂觀分不同的水平,大樂觀能夠導致預期的結果,因為大樂觀會帶來充滿激情和韌勁的普遍狀態。小樂觀能夠導致預期的結果,因為它可能會提前設置特定的行為來適應既定的環境條件。

04性格的力量

性格力量在某種意義上是特質性的,具有個體的差異,良好的性格是一系列積極特質的綜合體。

良好的性格和其構成因素都是在道德層面上受到推崇的,「幸福是生活的目標,美德是幸福的基礎」——托納斯.傑斐遜。

VIA分類(VIA即行動價值協會),6種美德和24種性格力量:

1)智慧和知識的力量:創造性、好奇心、熱愛學習、思想開放、洞察力。

2)意志力量:實性、勇敢、堅持、熱情。

3)人道主義力量:善良、愛、社會智慧。

4)公正的力量:正直、領導力、團隊合作精神。

5)節制的力量:原諒/憐憫、謙卑/虛心、審慎、自我調節。

6)卓越的力量:對美和優點的欣賞、感激、希望、幽默、虔誠/靈性。

05價值

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去表明並追求我們所崇尚的價值,對個體來說,價值不僅僅意味著行動的目標,而且還是評價目標的標准。

威廉姆.斯科特教授認為,價值是一種相對正確的目標,被人們看做:(a)內在的美好:這是終極目標;(b)完全正確:在所有情況下都是正確的;(c)普遍正確:適用於所有的人。

價值是由個體和集體成員所持有的關於期望目標的信念,他們超越特定的環境,知道我們選擇行動,評價他人和自我,並可以根據相對的重要性進行排序。

全世界范圍內十種人類價值的普遍結構:成就、善心、遵從、享樂、力量、安全、自我指導、刺激、傳統、普遍性。

06興趣、能力和成就

蓋洛普機構調研結論:一個你能每天盡全力投入的工作就是你所熱愛的工作。

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去理解這些興趣,自己充滿狂熱的激情,並投入其中。

興趣和能力如果堅持下去,就會取得成就,無論這種成就是大是小。

查爾斯.莫瑞基於數百位不同領域的精英們進行對照,得出有關成就的普遍性結論:

[if !supportLists]1)[endif]博學者:在諸多領域都能取得卓越成績的人需要多種不同的高超能力;

[if !supportLists]2)[endif]努力勤奮是關鍵;

[if !supportLists]3)[endif]良師很重要;

[if !supportLists]4)[endif]合適的時間地點非常必要;

[if !supportLists]5)[endif]傑出和卓越往往產生於相信生活有沖高目標的社會文化中,在這樣的文化里,人們相信自身的力量。

07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為健康下了一條廣泛全面的定義:「健康是一種在生理、心理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者虛弱現象。」有關心理健康的研究和討論一直落後於生理健康。

瑪麗.約哈達在《積極心理健康的當前定義》中提出六中能夠導致我們通常認為的心理將康狀態的品質:

自我接納

對現實的准確感知

自主性(從容的應對社會壓力)

對環境的掌控能力

成長、發展、成熟

人格統一完整

08積極的人際關系

擁有愛的能力,以及被愛的能力,被認為是人類的本質傾向,並且在人類從嬰兒期到老年期的整個人生過程中,都對健康和幸福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者用幾個詞總結積極心理學:他人很重要。

等價學說顯示親密關系——友誼或者愛情是否能夠維持,取決於關系雙方認為他們從關系中所得到的是否跟他們所付出的成比例。等價的關系能夠持久,不等價的關系會面臨破裂。

依戀理論的三種依戀模式。有些人喜歡親近,並感到親密關系很容易建立;我們希望對方是值得信任和可以依靠的,同時我們也會向他們尋求安慰和支持,他們也是如此。這類是安全型的關系。還有一些人對親密感到不舒服,發現很難相信我們的夥伴,跟別人保持一定的情感距離;當悲傷的時候,更願意選擇獨立而不是親密,更喜歡退縮而不是尋求安慰,這類是迴避型人際關系。還有第三種人常常擔心被別人冷落,可能會希望更多的親密,而這種過分的親密,伴侶可能做不到或者不願去做,這類是矛盾型的關系。

喜歡是指人們對彼此有積極的態度,一些能夠導致這種積極態度的因素:臨近、相似、滿足需求、較高的能力、吸引力等。

當愛好與對互惠和等價的相似性和期望度有共同的認識一起存在時,我們就稱之為友誼。

當一種關系以相互排他性、轉移性和傾向性為特徵時,雙方變得互相依賴,這是我們把這種關系叫做愛情。

09授權機構

良好的家庭、良好的學校、良好的工作場所、良好的社會、良好的宗教,是一個良好的機構有助於它的成員獲得美好的生活的組織。

閱讀全文

與如何走向幸福人生課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選擇自己的婚姻和運氣 瀏覽:981
完美婚姻是什麼電視劇 瀏覽:363
合肥經濟學院宿舍如何 瀏覽:736
國際經濟什麼時候好轉 瀏覽:995
經濟領先哪些優勢 瀏覽:944
桂平在哪裡辦理健康證 瀏覽:586
拆散婚姻是什麼 瀏覽:135
眉清目秀的人為什麼幸福 瀏覽:27
事業單位高級職稱有哪些待遇 瀏覽:880
中興經濟現狀如何 瀏覽:280
婚姻關系破裂房產怎麼分配 瀏覽:903
不求什麼只求你健康 瀏覽:595
為什麼夫妻能共苦但不能幸福 瀏覽:570
屬鼠的男人愛情怎麼樣 瀏覽:87
聖經故事我們有血約什麼意思 瀏覽:111
離異的中年人遇到愛情怎麼辦 瀏覽:281
如何了解小孩子的健康 瀏覽:943
中國有哪些名人婚姻系童養媳 瀏覽:822
婚姻里一個人很壞是什麼意思 瀏覽:983
十二月的虎女婚姻如何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