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查理芒格的這一生過得比巴菲特幸福嗎(芒格:人類幸福的秘密就是將目標放低,而我正好這么做)
什麼是幸福呢? 幸福是很主觀的感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
有人覺得金錢最可貴,那麼他獲得金錢就會幸福;有人覺得愛情可貴,那麼他畢生的追求只是一份至死不渝的愛情;有人崇尚自由,那麼他很可能選擇從喜馬拉雅山跳下來感覺隨風而逝;
沒有人可以說自己比別人幸福,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另一個人的幸福定義
巴菲特覺得自己幸福是因為他愛投資,他成功了;但是你即便賠了也可以覺得自己幸福,前提是你喜歡失去的感覺。我不是開玩笑,有人喜歡被虐,那為什麼就不能有人喜歡賠錢呢? 大千世界嘛
我們可以討論 上述兩個人誰高,誰胖,誰有錢,但是幸福,沒有人知道怎麼評價,一萬個人有一萬個人的幸福,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就是人權利的平等
㈡ 72思維模型:幸福2.0理論一獲得持久的幸福公式
為什麼經濟越發達的國家,人們越容易抑鬱?為什麼有些人富有但不幸福?金錢的增加能不能帶來幸福指數的增加?到底幸福是什麼?如何才能獲得持久的幸福呢?
我相信這些問題你一定思考過。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到底為了什麼?幸福是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偉大的哲學家卡爾·波普爾把這個世界分為三個世界,第一個世界是 物質的世界 ,第二個世界是 精神的世界 ,第三個世界是 知識的世界 。我們每天努力的工作是在征服外在的物質世界,我們每天不斷的學習是為了征服知識的世界,可是我們在追求事業的同時,有沒有關注精神的世界呢?如何才能征服自己的精神世界?
積極心理學就是研究如何獲得獲得幸福的學科,而精神世界的征服從獲得幸福開始。心理學在過去的時間里,大部分是在研究如何治療心理疾病,而很少關注如何獲得幸福。
美國心理學會主席馬丁·塞利格曼先生是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積極心理學就是研究如何獲得幸福的學問,塞利格曼為積極心理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他的理論和思想奠定了積極心理學的根基,也幫助了更多人獲得了幸福。
有些人認為,幸福就是每天開心快樂的生活,而每天開心快樂就是要擁有積極的情緒。塞利格曼認為積極的情緒只能讓你獲得愉悅的人生,短暫的感官享受可以帶來身體的愉悅。例如吃美食、逛街購物、溫暖、性行為可以帶來暫時的愉悅,但這些愉悅並不能帶來滿意的人生。
滿意的人生需要做有意義的事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這樣才能獲得相對長久的幸福。塞利格曼把滿意的人生,稱之為幸福1.0理論。而隨著對積極心理學的不斷研究,塞利格曼認為積極心理學的目標不僅僅是提高生活滿意度,而是如何使人生更加豐盈蓬勃。 幸福2.0理論就是幫助我們實現蓬勃的人生。
幸福2.0由五個元素組成, 積極情緒、投入、意義、成就和人際關系 。構成了自由人的終極追求,每個元素都符合以下三個特徵:
特徵1:有助於幸福;
特徵2:是終極追求;
特徵3:定義及測量與其他元素無關(排他性)。
1 、積極情緒
積極情緒就是我們的感受:愉悅、狂喜、入迷、溫暖、舒適等。建立在積極情緒元素上成功的人生稱為「愉悅的人生」,在我們身邊有些人收入不是很高,但是每天都很快樂,這就是一種愉悅的人生,而有些人很有錢,反而每天愁眉苦臉,感覺不到生活的快樂,這就不是愉悅的人生。
2 、投入
第二個元素是投入,芝加哥大學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教授在《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一書中寫到,全力以赴的忘我的投入的做一件事情,就是一種「心流(flow)現象」,有人稱之為「福流」或「涌流」,指的是 完全沉浸在一項吸引人的活動中,時間好像停止,自我意識消失 。處於心流狀態中,可以達到人物合一,忘掉周圍的一切。由於心流需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因此它動用了我們全部的認知和情感資源,讓我們逃脫世俗的煩惱,進入投入的快樂。
例如:愛因斯坦說過,進入科學殿堂的有幾種人。第一種人智力超群,來這里為了出人頭地。第二種人做科學研究是享受。第三種人走進科學是出於對世俗生活的厭倦。
數學家陳景潤,他暴得大名後,榮任全國政協委員,少不了出席兩會。陳委員常常逃會,且避開室友,躲到廁所中思考他的數學。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往往沉浸於科學,專注於研究,把世俗的煩惱拋於腦後,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
3 、意義
意義指歸屬於和致力於某樣你認為超越自我的東西,意義不是單純的主觀感受,而是一種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有價值的行為。例如稻盛和夫認為自己工作就是在修行,不是單純的為了工作而工作。只有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才能帶來快樂,一份工作僅僅為了賺錢,是不能夠帶來幸福感的。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通過工作去幫助更多的人,為社會和人類創造價值,你將獲得有意義的人生。
4 、成就
塞尼亞認為,成就(或成績)往往是一項終極追求,哪怕它不能帶來任何積極情緒、意義、關系。有些人打牌是為了娛樂、為了開心、為了享受心流。有些人打牌就是為了贏。對於他們來說,如果輸了他們就很不開心,相反,如果贏了,哪怕是「卑劣的勝利」,也是好的。
對於財富的追求,有些人為了賺錢而賺錢,為了贏而贏,而有些人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和成就感,順便賺錢。比如洛克菲勒、安德魯·卡內基、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他們前半生忙著賺錢,而後半生都在忙著把他們前半生賺來的錢捐給科學、醫葯、文化和教育事業。他們為自己的後半生創造了意義,他們為自己的人生注入了成就感,他們通過征服物質世界獲得成就感,通過征服精神世界實現自我價值。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每個人的成就有大有小,只要擁有成就的人生,就為我們的蓬勃人生添磚加瓦。
5 、人際關系
積極的人際關系是實現蓬勃人生的必要條件,社會神經科學家約翰·卡喬波認為,孤獨對生活產生的消極作用極大,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人類幸福的基石。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就是要學會去幫助別人,例如史蒂芬·普斯特講過一個有關他母親的故事。他小時候,當他母親看到他心情不好時就會說:「史蒂芬,你看上去好像心情不好,你出去幫助別人吧。」他母親的智慧已經得到了嚴格的實證研究的證實。科學家發現,在我們測試過的所有方法中, 幫助別人是提升幸福感最可靠的方法 。
達斯嘉、塞利格曼的研究團隊,通過亞里士多德、柏拉圖、阿奎那斯、奧古斯丁、富蘭克林的著作,以及《舊約》、《猶太法典》、《論語》、佛教經典、《道德經》、日本武士道、《古蘭經》和《奧義書》等人類經典進行大量的研究,總共找出了200多種美德,研究了橫跨世界3000年歷史的各種不同文化後,歸納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六種美德,智慧、勇氣、仁愛、正義、節制和精神卓越,並衍生出24項優勢。這六種美德可以作為人的最基本品性,世界上所有宗教、所有哲學學派都支持這六種美德。
第一種美德:智慧與知識
知識是我們對世界的客觀認知,而智慧是運用知識去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一種能力。
1 、好奇心、對世界的興趣
好奇心使我們對不符合預想的事物產生嘗試的興趣。好奇的人不會容忍模稜兩可的情境,他們會去追求真相。好奇心可以是很特定的(如只對玫瑰花),也可以是很廣泛的(對每一件事都睜大眼睛去觀察)。好奇心驅使我們主動地追隨新奇的事物,而不是被動地吸收信息,好奇心反面是容易厭倦。
2 、喜愛學習
你喜歡學習新的東西,不論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你喜歡上學、閱讀、去博物館,去任何可以學到新東西的地方。在沒有任何外在誘因的情況下,你仍然對某個領域有繼續學習的興趣。
3 、判斷力、批判性思維、思想開放
能夠周詳地考慮事情的方方面面,客觀地、理性地篩選信息,不草率下結論,根據真憑實據來做決定,思想開放,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並且願意改變主意。
4 、創造性、實用智慧、街頭智慧
遇到問題,不墨守成規,善於創造性解決問題。有些人在學校里可能考試成績一般,但是在生活中卻是一個智多星,能夠接到各種問題和煩惱,其實這就是一種實用智慧和街頭智慧。
5 、社會智慧、個人智慧、情商
社會和個人智慧是對自己及他人的認知,善於了解別人的動機和感覺,並且能對它作出很好的回應。具有社會智慧的人能注意到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點,尤其是他們情緒、脾氣、動機和意圖的不同,然後針對這些不同作出恰當反應。情商是指能夠識別自我情緒、管理自我情緒、識別他人情緒和管理他人情緒的智力。
6 、洞察力
是指深入事物或問題的能力,是通過表面現象精確判斷出背後本質能力。通俗地講,洞察力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是一種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第二種美德:勇氣
指在很不利的條件下,還能為達成理想目標而勇往前進。這個美德是具有普遍性的,全世界各個民族都敬仰有勇氣的人,每一個民族都有他們自己的英雄。勇敢、毅力與正直作為這個美德的三種表現。
7 、勇敢與勇氣
一個勇敢的人是能夠將恐懼情緒與自己的行為分開的人,他會抗拒要逃跑的沖動,面對恐懼情境,他不去理會主觀和生理反應所帶來的不適。膽大妄為和沖動並不是勇敢,雖然害怕但仍能面對危險才是勇敢。
現在勇敢的意義已超越了戰場上的勇敢及身體上的勇敢,還包括道德上的勇敢和心理上的勇敢。道德上的勇敢是明知站出來會帶給你不利,但仍挺身而出。心理上的勇氣包括泰然地、甚至愉悅地面對逆境或重病,不為此喪失尊嚴。
8 、毅力、勤勞、勤勉
有毅力的人有始有終,能夠堅持不懈的去完成任務。勤勉的人會承擔困難的工作並把它完成,而且沒有抱怨。
9 、正直、真誠、誠實
正直就是要不畏強勢,敢做敢為,堅持 正道 ,勇於承認錯誤。真誠就是真實地面對生活,真誠地對待自己與他人,不論說話辦事都誠誠懇懇、不隱瞞事實真相,說一不二。
第三種美德:仁愛
這是指與別人,包括朋友、親戚、點頭之交,甚至陌生人交往時的積極表現。
10 、仁慈與慷慨
具有這類優勢的人對別人很仁慈、很慷慨,別人來找他們幫忙時,即使不太熟的朋友他們也會幫忙。這類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凡事先替別人著想,有時甚至會將自己的利益放在一邊。移情和同情是達到這個美德的兩個途徑。
11 、愛與被愛
你非常珍惜自己與別人的親密關系,如果是,這就證明你有愛與被愛的優勢。
第四種美德:正義
正義是你與集體的關系,如你與家庭、你與社區、你與國家及你與世界的關系。
12 、公民精神、責任、團隊精神、忠誠
具有公民精神的人通常是集體中的優秀分子,他們很忠心,有團隊精神,富有責任感,他們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努力使團隊成功。當集體目標與個人非目標沖突時,他們會遵從集體目標。
13 、公平與公正
公平與公正是指不讓個人感情影響自己的決定,人人平等,可以把私人偏見放在一邊,將別人的利益看得與自己一樣,秉公處理。
14 、領導力
領導力是指有很好的組織才能,並能監督任務的執行。一個有人情味的領導首先應該是一個有效率的領導,能與組織成員保持良好的關系,並能如期實現工作目標。當他處理團體間的各種關系時,能夠對所有人有愛心,這種領導除了有效率之外,還有人道的美德。例如,一個人道的國家領袖會原諒他的敵人。這樣的領袖應該沒有歷史包袱,勇於認錯,並且能夠承擔犯錯的責任和後果,最主要的是他必須愛好和平。
第五種美德:節制
這個重要的美德指的是恰當地、適度地表現出你的需求。一個有節制的人並不會壓抑自己的動機,但是會等到恰當的時機去滿足它,以避免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
15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指在某些情況下,人們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慾望、需求和沖動。
16 、謹慎、小心
謹慎的人不說、不做以後會後悔的事。謹慎應該是在反復確認正確後再發布行動命令,謹慎的人有遠見、三思而後行,他們能夠為了將來的成功抵抗眼前的誘惑。
17 、謙虛
謙虛的人不喜歡出風頭,寧願讓成績自己說話。他們不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別人敬重他們的謙虛,但謙虛不是虛偽。一個謙虛的人不看重自己的成敗,如果把眼光放遠一點,個人的成敗或痛苦實在微不足道。
第六種美德:精神卓越
精神卓越指的是一種情緒優勢,它超越了你,而將你與更宏大更永久的東西相連接,將你與別人、與未來、與進化、與神聖或宇宙相連接。
18 、對美和卓越的欣賞
你停下來去聞路邊的玫瑰,你欣賞各領域中美好和卓越的東西,不論是自然的還是人為的,不論是數學的還是科學的。你對美好的東西充滿了敬畏與驚喜,看一場精彩的球賽,目睹人類無私的高尚行為,都會激盪你的靈魂並使你奮發。
19 、感恩
感恩行為是對別人優秀的道德情操表示感激,作為一種情緒,它是對生命的驚訝、感謝和欣賞。我們可以把感恩擴大到整個世界。也可以對上帝、大自然、動物等表示感恩,但是你不能對自己感恩。
20 、希望、樂觀、展望未來
希望指的是期待未來會更好,並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而做好計劃並努力工作。希望、樂觀及展望未來,是對未來充滿積極態度。對未來有憧憬,期待好的事情會發生,相信只要努力便會有好運。
21 、靈性、目標感、信仰、宗教
擁有這類優勢的人對宇宙、人生的意義有堅定的信仰,知道自己的人生是有目標的,他們的信仰會塑造他們的行為,而信仰也是他們獲得慰藉的泉源。通過更廣泛的視角去尋找生命的意義。
22 、寬恕與慈悲
慈悲的人原諒那些曾對不起他們的人,他們永遠會給別人第二次機會,他們處世的原則是慈悲而不是復仇。當他們寬恕別人時,他們的主要動機或行為就轉向積極(仁慈、慷慨)而較少消極(迴避或報復)。
23 、幽默
幽默的人喜歡說笑話,給別人帶來歡笑,他們自己也喜歡笑。他們總是看到事情光明的一面。
24 、熱忱、熱情、熱衷
熱忱指的是充滿熱情,會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他們每天早上睜開眼睛時,迫不及待地想開始一天的工作,他們工作的熱情能夠帶動別人的熱情,同時自己也很容易被激勵。
三、如何獲得持久的幸福
短暫的幸福我們很容易獲得,例如吃一塊巧克力、做一個按摩或者買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而長久的幸福確比較難以獲得,如何才能提升幸福的持久度呢?塞利格曼給了我們一個幸福公式,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持久的幸福。
H是你的幸福持久度,S是你的幸福的范圍,C是你的生活環境,V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1 、幸福的范圍(S )
一個人的幸福指數,有一半是由你的基因決定的,也就是你的樂觀個性,還有你自己的個人特質會限制你幸福指數的上限。
2 、生活環境(C )
關於環境這個因素,好的一面是,它的確可以提升幸福感,壞的一面是,這種改進很昂貴且不切實際。因為改變環境非常困難。生活環境包括金錢、婚姻、社交生活、健康、教育、氣候和宗教等。金錢的增加可以帶來幸福指數的增加,但不是越多越幸福,也不是金錢越多幸福就越持久。據科學調查,那些中了彩票的幸運者,幸福感一般持續3個月左右,之後又回到原來的狀態。
為了驗證生活滿意度和金錢的關系,心理學家針對40個國家,每個國家隨機抽樣1000人進行了調查,購買力是以美國作為標准100。
這項跨國的大型調查顯示:購買力強的國家,人民生活滿意度也高;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金錢的增加對幸福指數的增加很大。一旦國民收入超過人均8000美元之後,這個相關開始消失,財富的增加並不能繼續增加生活的滿意度。也就是當一個人的收入能夠基本滿足生活的需要之後,財富的增加對幸福指數的影響就不會很大。那些超級富豪的幸福指數不會比中產階級的幸福指數高出太多,所以 金錢的增加對幸福指數的增長不是成正比關系。
可見錢與幸福只有一點或幾乎沒有關系,如果你生活無缺,錢對你的幸福就沒有任何效應, 物質欲越高的人越不幸福。
為了幸福塞利格曼給了我們以下建議:
住在富有的民主社會里,不要住在貧窮的極權社會里。(與幸福有緊密的關系)
結婚。(有緊密的關系,但可能不是因果關系)
避免消極事件和消極情緒。(有一點關系)
社交豐富,朋友多。(有緊密的關系,但可能不是因果關系)
有宗教信仰。(有一點關系)
3 、自己可控制的因素(V )
塞式幸福法則1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1 )學會遺忘 。不要沉溺與過去,常常查看傷口不利於癒合。
過去的事不能決定你的未來,不要把自己桎梏在過去。童年的不幸不能決定你長大後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你沒有任何理由將自己的抑鬱、焦慮、婚姻不美滿、失業、攻擊性、酗酒或暴怒,都怪罪到童年的事件上去。
如果一直對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容易讓自己變得憤世嫉俗,並且容易憤怒。最易憤怒的人得心臟病的幾率是最不易憤怒者的五倍。研究的結果顯示,當人們把憤怒壓抑下去時,他們的血壓會下降,當他們把憤怒表達出來時,他們的血壓會上升。
(2 )學會感恩 。感恩能增加美好記憶的強度,心存感恩的人是幸福的。
(3 )學會寬恕 。
寬恕可以抑制仇恨,使它不能引爆你的情緒,這樣你會更幸福。下面是寬恕的EACH模型。
E是移情(empathize),從加害者的觀點來看為什麼他要傷害你。這樣做很不容易,你可以編一個故事,設想加害者如何解釋他的行為。
A是利他(altruistic),這也是很困難的步驟。請先回想一下你以前曾侵犯過別人,而對方原諒了你,這是別人給過你的禮物,你當時對這個禮物非常感激。
我們不應該為了自私的原因去寬恕別人,我們寬恕加害者是為了他好。告訴自己,你可以超越痛苦和報復,假如你不是心不甘情的寬恕,這種寬恕並不會使你心情寬松。
C是承諾(commit),自己在大庭廣眾下寬恕對方。寫信給加害者,或者在日記中、詩中、歌曲中寫下寬恕,或是告訴一個可信賴的朋友。
H是保持寬恕之心(hold)。這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記憶一定會再次回到你的腦海,寬恕並不是把記憶洗掉,而是把記憶所掛的標簽換掉。有記憶並不代表不寬恕,只是不要在記憶中加入復仇的成分。提醒你自己,你已經原諒了他,然後重讀你寫的寬恕之信。
塞式幸福法則2 :未來不全像你想像
面對未來所表現出的積極情緒包括:信心、信任、自信、希望及樂觀。樂觀和希望可以幫助你在遭受打擊時對抗沮喪,在面對有挑戰性的工作時表現良好,它們還能使你健康。
樂觀的人會將好事歸因為自己的人格特質或能力,所以好事是永久的,而且樂觀的人會因此認為自己各方面都很棒;悲觀的人則認為好事是暫時的,而且這方面好不代表其他方面也好。
樂觀者遇到挫折後會很快重新振作起來,而成功時,他會繼續努力,最終獲得全面的勝利。悲觀者碰到挫折就會垮掉,很難東山再起。
如何戰勝悲觀情緒呢?戰勝悲觀的ABCDE 模型
A (adversity 不好的事) :3年前,我在廣州有一次培訓,時間是2天,學員全部是來自廣東省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的老師,在第一天上午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女學員站起來打斷了我的授課,她說:「你講的這么快,誰能跟的上啊,你就不能慢點嗎?」,說話的語氣是充滿了憤怒和生氣。她憤怒的情緒很快被她的朋友安撫了,於是我問了一下其他的同學,是否講快了?其他同學說,正常講就可以,於是我繼續上午的課程。
B (belief 想法) :雖然還在正常上課,但是我的心裡還是在懷疑自己,我真的講的很快嘛?我為什麼沒有關注到學員的學習進度呢?我當時心情好沮喪,真的想快點結束上午的課程。
C (consequence 後果) :我中午吃飯也沒有精神,情緒非常的低落,感覺自己真倒霉。
D (disputation 反駁) :或許我把事情想得太嚴重了,她可能是工作或生活遇到了挫折,導致自己心情不好,說話的時候有點太過了。她不小心說出了氣話。我想我不能因為別人的話,影響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情緒自己掌控,負面的情緒只會越來越糟糕,不僅影響工作,還會導致身體不適。於是我決定,我左右不了別人說什麼,但是我能左右我自己的心情。
E (energizatione 激發) :我的心情慢慢的平靜下來了,我想我能夠掌控自己了,我要學會自我樂觀,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管遇到任何事情,任何人,我都要保持心情的樂觀,我想這就是心靈的成長。而痛苦的事情就是成長的營養。
塞式幸福法則3 :抓住現在的幸福。
(1 )享受愉悅的幸福
高強度的愉悅包括狂喜、興奮、刺激、銷魂、快感、亢奮;中等強度的愉悅包括活潑、奔放、開心、高興、歡喜、熱衷、娛樂;低強度的愉悅有舒適、和諧、滿意、放鬆、樂趣。
如何才能獲得愉悅呢?積極情緒的研究得到了三個概念,習慣化、品味和正念。
避免習慣化 : 吃第一個冰激凌你會感覺非常好,而吃第四個你就感覺想吐了,這在經濟學上叫做邊際效應遞減。生活中能給我們帶來愉悅的物體,一旦習慣了,愉悅就會減少。把能帶給你愉悅的事情分隔開,避免審美疲勞。用心去發現生活的美,為生活增加一些新鮮感,你將會獲得更多的愉悅。
品味: 跟其他人分享你的愉悅;並保留能喚醒愉悅記憶的東西;祝賀自己;打開所有感官通道,專注地體味細節。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新的角度去觀察世界。真正的去品味生活的美好。做一個有品位的人。
正念: 打坐和冥想可以讓自己的心情歸於寧靜,可以整理自己的思緒,讓自己活在當下。
( 2 )追尋滿意的幸福
你要做有挑戰性且需要技術的事情;沒有挑戰性的任務,是不能給你帶來成就感的。要有明確的目標,要集中注意力,深深的投入到事情中,即時反饋,掌控全局,忘我,感覺時間就此停滯,享受心流的最優體驗。
總結
幸福可以讓我們更加的長壽,幸福也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工作,更具備創造性,幸福可以讓組織更有效率,可以讓社會更加和諧,可以讓世界更加和平。從古到今,不管是宗教還是國家,都在為了提升人類的幸福而努力。如何提升幸福?如何測量幸福?賽格利曼從心理學的角度給了我們答案。 幸福就是要實現蓬勃的人生 。
蘇德中博士的研究表明,在歐洲,實現蓬勃人生比例最高的是丹麥,大約有33%,最低的是東歐國家,只有7%的成年人實現了蓬勃人生,中國成年人實現蓬勃人生不到15%,所以為了實現蓬勃的人生,需要每個人的努力,需要培養自己的6種美德和24項優勢,需要大幅提高PERMA,需要運用幸福公式H=S+C+V去對照自己的人生,在追尋事業的同時,為生命賦予意義,全力以赴的投入,用充滿生機和快樂的情緒,去豐盈自己的蓬勃人生。
參考資料:
《真實的幸福》
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
《持續的幸福》
浙江人民出版社
㈢ 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時,我頓悟到的5個真理
關於作者
蓋伊·斯皮爾,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投資公司藍寶石基金的掌門人。
關於本書
在2008年的巴菲特午餐上,巴菲特和作者聊了聊投資和生活中的一些智慧。後來,作者就把這頓午餐上巴菲特和他的談話內容、多年來他對巴菲特思想的了解以及巴菲特對自己投資和生活帶來的諸多轉變寫進了這本書里,系統總結成《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時,我頓悟到的5個真理》,這5個真理既能用在投資上,也能教給我們生活的智慧。
核心內容
巴菲特教給作者5個投資和生活的真理,分別是:堅持自己的原則、遠離瘋狂人群與噪音、永葆童真與好奇心、培養有價值的人際關系以及忠實於自己。
前言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這期音頻為你解讀的是《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時,我頓悟到的5個真理》,副標題是「探尋財富、智慧與價值投資的轉變之旅」。這本書的中文版大約17萬字,我會用大約26分鍾的時間,為你講述書中精髓:如何像巴菲特一樣,堅守價值投資的理念,實現個人財富增長的同時,智慧快樂地生活。
說起股神巴菲特,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他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買股票買成世界富豪的人。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全世界單支股票價格最高的公司,有多高呢,到2017年八月份每股價格接近27萬美元,大概相當於179萬人民幣。要知道,在1962年巴菲特開始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時候,這家公司的股價只有7美元。也就是說,如果你在1962年投資這家公司1萬美元,現在就能賺到整整3.8億美元。
除了做投資牛,巴菲特還特別愛做慈善,特別能捐錢,有多能捐呢?僅僅過去十年間,他就捐出了275億美元。巴菲特捐款的一個來源,就是著名的「巴菲特午餐」。從2000年開始,巴菲特開始出售自己的午餐時間,每年一次,所有錢都捐給葛萊德慈善基金會。截至目前,「巴菲特午餐」的最高成交價是2012年的345萬美元,大約相當於2184萬人民幣,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貴的午餐。
本書的作者就花了65萬美元競拍到了2008年6月25號這一天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在這頓午餐上,巴菲特和作者聊了聊投資和生活中的一些頂級智慧。後來,作者就把這頓午餐上巴菲特和他的談話內容,多年來他對巴菲特思想的了解,以及巴菲特對自己投資和生活帶來的諸多轉變寫進了這本書里,系統總結成這本書《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時,我頓悟到的5個真理》,這5個真理既能用在投資上,也能教給我們生活的智慧。
本書的作者蓋伊·斯皮爾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是投資公司藍寶石基金的掌門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一本《巴菲特傳》,然後就被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所吸引,從此開始了模仿偶像的漫長旅程。巴菲特買哪些公司的股票,他就仔細研究這些公司;為了避免華爾街的喧嘩和噪音,巴菲特的公司在遠離紐約的奧馬哈,他就把公司從華爾街搬到瑞士的蘇黎世;巴菲特在哪裡有個見面會,不管多遠他都要趕到那裡。當然,這也不僅僅是個偶像崇拜的故事,在模仿和學習巴菲特的價值理念的同時,蓋伊·斯皮爾運營的藍寶石基金也獲得了很不錯的市場回報。在基金剛成立的前十年,藍寶石基金就為他的投資者們帶來了超過四倍的收益。
接下來,我會為你詳細講解,從巴菲特身上,作者學到的5個真理。這5個真理分別是:堅持自己的原則、遠離瘋狂人群與噪音、永葆童真與好奇心、培養有價值的人際關系以及忠實於自己。
乍一聽,你可能會覺得,這五個真理怎麼這么簡單,而且還有點雞湯味。實際上,所有頂級的智慧在底層邏輯上都是相通的。而且,這每一個真理,都為作者贏得了巨額財富,讓他避開了很多陷阱。
下面,就為你一一講述這5個真理。
第一部分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真理:堅持自己的原則。
什麼是堅持自己的原則呢?用一個我們知道的詞,就是知行合一,也就是在任何情況下,我行為的標准只有一個,就是遵循自己的原則。其他只要是和原則相違背的,和目標不一致的,我都要一刀砍掉。
舉個例子。巴菲特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意思是: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單從字面上來看,這句話好像是說我們要和別人不一樣,別人買入的時候我不買,別人不買的時候我偏偏去買。但事情真是這么簡單嗎?很顯然不是。這句話的深層意思是說,巴菲特在做決策的時候,不被貪婪和恐懼所束縛,只按股票最基本的價值面投資。
那麼,巴菲特的投資原則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八個字,低價買入,長期持有。
低價買入就是,找一家好的公司,以一個好的價格大量買入。那麼究竟什麼是好的公司和好的價格呢?巴菲特決定是否買入一隻股票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就是,現在的股票價格是否低於股票的實際價值,通俗點說,也就是撿便宜,專找潛力股;而長期持有就是,耐心地等待公司價值提升,用巴菲特的話說就是,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隻股票10年,那麼你乾脆就不要買它。這個原則用巴菲特自己的話總結起來就是,把所有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然後小心翼翼地守護這個籃子。
舉個例子。本書的作者斯皮爾就用這個原則嘗到了甜頭。1995年,科技概念股暴漲,整個資本市場都在追捧,但是巴菲特卻一點反應也沒有,依舊投資那些看上去不怎麼高科技,但是收益率卻又非常高的行業,比如說可口可樂。當時有輿論就說,巴菲特老了,眼光跟不上了,導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價開始不斷下跌。本書的作者斯皮爾當時就用巴菲特的投資原則分析,他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價被嚴重低估了,那麼在整個市場都在拋售的時候,作者卻用大量的資金購買了這家公司的股票。結果,1997年爆發了金融危機,科技概念股開始暴跌,巴菲特投資的企業卻沒受到影響。後來作者購買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價格翻了四倍多。
還有,堅持原則不光是在如何選擇投資策略方面,在如何做好一家公司方面也一樣。打個比方,你開了一家公司,除了為社會創造價值之外,你的原則是什麼?當然是做好自己的產品,為客戶創造價值,為股東創造利益。
舉個例子。在華爾街有一個慣例,不管投資掙不掙錢,基金經理的管理費照收不誤。一些公司投資做的不怎麼樣,主要靠推銷、靠跑業務,收取資金的管理費掙錢。作者剛開始也是這樣,結果失去了很多客戶。但是巴菲特不一樣,錢全放我這里,我一分錢管理費不收。不但一分錢不收,只有凈收益超過6%的時候,巴菲特才從超過6%的那部分中抽取25%的傭金,也就是說,我的股東投資收益不到6%,我就一分錢不掙。很明顯,在巴菲特心裡,投資者的利益高於自己的利益,這樣的結果肯定是投資人和自己一條心。後來呢,作者下定決心,寧可收入少點,少掙點錢,也要保證股東利益。結果,作者的基金公司反而多了很多長期合夥人,生意還越做越大了。
好了,以上就是第一個真理:堅持自己的原則。總結一下,無論是做投資,還是經營好一家公司,都要把握住那些最根本的原則,這樣我們才不會偏離主幹道,更容易做出正確的決策。
第二部分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真理:遠離瘋狂人群與噪音。
嚴格意義上講,這一個真理應該是上一個真理,也就是堅持自己原則的補充。上個真理講的是我們應該做什麼,這個真理講的是我們不要做什麼。上個真理講的是我們應該遵循自己的原則,這個真理講的就是我們要拒絕雜七雜八的誘惑。瘋狂的人群,說的就是不理性;噪音,說的其實就是和原則不相關的事情。
舉個巴菲特的例子。一提起股票投資,你首先想到的或許就是華爾街,還有華爾街上的豪華辦公樓,辦公樓里的豪華辦公室,辦公室里開著會、盯著電腦、打著電話的基金經理。但是,如果我告訴你,世界上最有名的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總部,不在華爾街,不在鬧市區,沒有豪華辦公樓,也沒有豪華辦公室,公司總部只有25個人,老闆辦公室只有16平方米,辦公桌只有課桌那麼大,辦公桌上也沒有電腦,不知道你信不信。不光這樣,巴菲特連公司都不經常去,他經常在家裡辦公,就算是去了辦公室,他也是一頭鑽進辦公室里讀書看報,甚至經常連手機都關機,沒有自己的電子郵件地址。他甚至說過這樣的話,說:「如果沒啥事兒的話,我能在辦公室里讀書看報度過餘生」。
聽到這兒,你肯定會說,這不合常理啊。按道理來說,金融公司當然是放在華爾街好啊,你看,這兒有第一手的信息,股市有什麼風吹草動還能最先知道;這兒還有大量的客戶,做業務吸引資金還方便;公司辦公室肯定是越大越好,客戶來了還能建立信任;最好還能天天趴在電腦前盯著大盤,有事兒沒事兒都開開會,來個頭腦風暴。
那麼,巴菲特為什麼不這么做呢?其實,巴菲特遵循的就是這第二個真理,遠離瘋狂人群與噪音。讓公司總部遠離華爾街,就是要遠離瘋狂的人群,不被外界信息干擾;公司不放在鬧市區,就是不想有太多人拜訪,不想在無效的社交上浪費時間;辦公室裝修得不豪華,就是不想有東西擾亂自己的思維,影響自己安靜思考;辦公桌小一點,就是不想放什麼雜物,影響自己讀書看報;辦公室沒電腦,不看大盤,就是為了遵循自己的投資原則,要長期持有。
那你肯定要問,這些都有沒有用啊。當然有。
舉個例子,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巴菲特就因為遠離華爾街,幾乎完全遠離瘋狂人群與噪音,所以就做出了很多正確的決策。當股市暴跌,整個市場都在拋售的時候,巴菲特卻先後投資了高盛集團、通用電氣、箭牌公司、陶氏化學等幾家公司。雖然當時市場對巴菲特的投資不看好,他的公司股價也下跌了30%,但是事實證明巴菲特是對的,金融危機過後,整個股市又開始回暖,巴菲特的這幾筆投資一共賺了一百多億美金,投資回報率接近40%,非常高了。
而本書的作者,當時就坐在華爾街的辦公室里,眼睜睜看著手裡的股價暴跌,一點辦法也沒有。也是在2008年6月的這次巴菲特午餐上,巴菲特給他說了個建議:「你只靠大腦去過濾噪音沒啥用,你需要的是正確的工作環境。」於是作者當機立斷,直接把公司從華爾街搬到了瑞士的蘇黎世,為了給自己創造正確的工作環境,作者還直接把巴菲特的一些做法照搬了過來。結果就是,因為遠離華爾街,作者開始像巴菲特一樣獨立做決策。那當然投資的心情,看待世界的眼光都不一樣了。
好了,以上就是第二個真理:遠離瘋狂人群與噪音。我們來總結一下,我們的大腦每天要處理很多事情,而且很多時候它是不理性的,這時,像巴菲特說的那樣,給自己創造正確的工作環境,大腦就主動遠離了很多噪音的干擾,更容易做出正確的決策。
第三部分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三個真理:永葆童真與好奇心。
什麼是永葆童真與好奇心,其實說的就是幸福感的來源。很多在大城市打拚的人有個通病,每天都很焦慮,因為那些比我們牛的人還比我們努力,於是經常加班加點的工作,沒有時間好好享受生活。所以,很多人覺得自己不幸福。
那永葆童真與好奇心,真就能帶來幸福感嗎?
其實,科學家很早就發現,一件事兒不管多大,都很難給我們帶來長時間的感受。比如,你意外掙了一筆錢,剛開始肯定特別高興,但是沒過多久幸福感就消失了。其實,我們長時間的幸福感,不是來源於生活中的大事,而是來源於生活中不斷出現的小幸福。
本書的作者,在深入學習模仿巴菲特以前,就是那種關注賺錢多於關注生活的人。你想,作者是牛津和哈佛畢業的,受的是傳統教育,一畢業就進入華爾街,天天受華爾街金錢至上的理念熏陶,上班就和打仗似的,那工作壓力可想而知,什麼生活滿足感,那壓根就沒時間考慮。於是作者就開始研究,巴菲特是怎麼處理生活和工作關系的,一研究才發現,巴菲特就是通過高頻次的小幸福讓自己保持快樂的。
舉個例子。剛才我們說到,巴菲特有很多和一般投資人不一樣的地方,比方說,不愛熱鬧、不喜歡開會、手機老關機、一上班就鑽在辦公室看書。其實不光在工作上,在生活上也是。比方說,巴菲特每天都要喝可樂,可樂我們都知道,那是高糖高熱量的飲料,醫生不讓他喝,他不聽,他解釋說,經過計算,人類死亡率最低的年齡是6歲,所以他要學習6歲小孩的生活習慣,多吃點糖,這樣他心裡有安全感。他不但愛喝可樂,還一言不合就投資,這些年投資了不少食品相關的企業,著名的有可口可樂、百威啤酒、漢堡王,還有DQ冰激凌,現在網上還能找到好多巴菲特吃雪糕的照片。
再比方說,巴菲特還特別愛玩橋牌,每周至少四次,每次兩個小時。為此,他還創辦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橋牌比賽。橋牌的規則講起來比較復雜,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講策略、重合作的棋牌類游戲。不過你可別小看這橋牌,首先你得把這些復雜的規則全部學習一遍,這拼的就是耐心;其次你得選個同夥和他站在統一戰線上,這拼的就是合作;然後你得通過對手和隊友出的牌來推測他們的底牌,這拼的就是對不對稱信息的洞察;最後你還得分析手頭的信息,頻繁做決策。
除了玩橋牌,巴菲特還是個有名的段子手,有名的段子有好多。比如,2012年,他論述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時所說的一個例子,有一天他正開車回家,他妻子突然打電話過來,警告他說:「親愛的,你開車可得要小點心啊。我剛剛聽到廣播里說,有一輛車在高速公路上逆行。」他回答說:「寶貝兒,你也聽廣播了啊,不過不是一輛車在逆行,是所有的車都在逆行。」 還有好多段子特別有意思,網上還有人把這些段子整理成了巴菲特語錄。
總之,巴菲特就是通過保持童真,保持好奇心,積攢每一個小幸福,找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的。巴菲特就說過這么一句話,我每天都跳著踢踏舞去公司,不過不是去上班,我是要去教堂畫壁畫兒!
好了,以上就是第三個真理:永葆童真與好奇心。總結一下,就像作家凱魯亞克說過的那樣,我們要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保持童真,對這個世界保持開放性和好奇,你就會在生活中找到滿足感和快樂。
第四部分
我們接下來看第四個真理:培養有價值的人際關系。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有價值的人際關系。有價值的人際關系就是指,與這個人交往後,你會變得更加優秀,從這個人身上你能學到很多東西。當然,要建立有價值的人際關系,你自己也要變得有價值,最好能夠和對方處在一個水平上,平等地交換價值。
那為什麼要培養有價值的人際關系呢?簡單來說,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個說法可是有科學根據的。2007年,哈佛大學醫學院做過一個調查研究發現,如果你一個親密朋友變胖了,你就會有57%的概率跟著變胖。那為什麼肥胖會傳染呢,其實就是朋友之間的相互影響。所以,選擇和誰做朋友就非常重要了。
在這次午餐上,巴菲特就告訴作者,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和正確的人在一起,和更優秀的人在一起,你就會不知不覺地進步。所以說,這個真理還講出了學習的另一條路,就是和牛人交朋友,把自己丟到牛人圈子裡。因為牛人總是扎堆兒出現,牛人的朋友大多也是牛人。有牛人為我們做榜樣,我們就有了一個足夠高的參照點。
那怎樣選擇合適的朋友呢?
巴菲特就給作者說了他自己選擇朋友的一個辦法。假如一個房子里有100個人,他會先選出10個他想要合作的,再選出10個他堅決不合作的,剩下的80個人有待觀察,只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少數拿得准、信得過的人身上。這個方法雖然簡單,但是特別有用,你想,100個人,一個一個認識得到什麼時候,所以不如選擇10個最牛的、價值觀最相投的,只和他們產生連接。其他的也不都一棒子打死,不下定義,以後再說。
得到App訂閱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作者李笑來在關於選擇朋友的問題上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我只和家庭和睦的人做朋友。這話乍一聽上去,感覺是帶著偏見,但實際不是。你想,家庭生活的基礎是兩個人的愛和被愛,夫妻雙方本質上也屬於合作的關系,哪一個人的家庭不和睦,有很大的概率是因為他處理不好合作關系,或者不懂得愛和付出。所以,李笑來老師用這個標准選擇朋友,實際上就是在簡化篩選朋友的標准,和巴菲特用的方法原則上是一樣的。
好了,以上就是第四個真理:培養有價值的人際關系。總結一下,朋友對我們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要慎重交友,最好多跟牛人交朋友,從他們身上學習提升自己。
第五部分
接下我們來看最後一個真理:忠實於自己。忠實於自己,就是要忠實於心中的那張內部記分卡。那什麼是內部記分卡呢?
巴菲特認為,每個人在做決定的時候都會受到兩張卡片的影響,一張內部記分卡和一張外部記分卡。內部記分卡,就是自己要堅守的原則、自己內心認可的價值;而外部計分卡,就是指別人的評價、公眾的認可和別人的贊同。每次做選擇的時候,你就拿出這個內部記分卡,然後遵循卡片上的內容做決定,每做一次,就記一分;而外部記分卡呢,直接扔掉,連看都不要看。
其實這兩種記分卡,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被外部記分卡左右的人,光顧著迎合別人的要求,就容易被環境所左右。
舉個例子,都說股市是人性放大鏡,作者剛從哈佛畢業那會兒,看著同學一個個都找到好工作了,心裡特別著急,就隨便進了一家看起來很光鮮的投行工作。結果進去才知道,工作的內容竟然是昧著良心包裝垃圾股,然後讓散戶接盤。作者內心備受煎熬,但是他不想輕易承認自己的失敗,生怕別人認為自己是因為勝任不了工作而被辭退。在硬著頭皮堅持了18個月後,他才離開。後來因為這一段黑歷史,作者差點連工作都找不著。
反過來看,堅持內部記分卡的人,他們只管向內建設,不管別人怎麼說,不管面對多大的誘惑,他只按自己認定的價值往前走。
舉個例子,巴菲特非常有錢,這我們都知道,但是你知道嗎,巴菲特住的房子是20世紀50年代花3萬美元買的,開的最多的車也是很多年前花1.5萬美元買的,早餐吃的最多的是漢堡和可樂,一個富豪,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一個中產階級。那他為什麼這么做呢?巴菲特在內心認為,賺錢是為了「自由」,賺夠了錢他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為自己工作,開多少工資都是浮雲。
那麼,作者找到了他的內部記分卡了嗎?
在學習和模仿巴菲特的十幾年裡,作者終於認識到,他並不是要成為巴菲特第二,而是要忠實於自己。不同人的抗風險能力是不同的,每個人都需要了解自己的個性特點。對於自己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後,作者不再去追求最高收益,而是遵循內部記分卡,只尋求長期穩定收益。所以,作者把很大一部分資金投給了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他看來,不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情感上,這家公司都為自己的投資提供了穩定的因素,這是因為有巴菲特的存在,在心理上會給他安全感。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最後一個真理:我們要忠實於自己。總結一下,在做決策時,要遵守 內部記分卡,也就是要堅持自己內心認可的價值,而不是用外部記分卡來衡量自己,為了追求他人的認可去做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
總結
好,說到這,今天的內容就講完了。我們來簡單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
作者從巴菲特身上學到了五個真理,這五個真理分別是:堅持自己的原則、遠離瘋狂人群與噪音、永葆童真與好奇心、培養有價值的人際關系、忠實於自己。
堅持自己的原則意味著,無論是做投資、還是經營好一家公司,都要把握住那些最根本的原則,這樣我們才不會偏離主幹道。
遠離瘋狂人群與噪音意味著,我們要給自己創造正確的工作環境,這樣,大腦就主動遠離了很多噪音的干擾,更容易做出正確的決策。
永葆童真與好奇心意味著,保持童真,對這個世界保持開放性和好奇,你就會在生活中找到滿足感和快樂。
培養有價值的人際關系意味著,朋友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要慎重交友,最好多跟牛人交朋友,從他們身上學習。
忠實於自己意味著,在做決策時,要遵守內部記分卡,也就是要堅持自己內心認可的價值,而不是用外部記分卡來衡量自己。
㈣ 幸福的五大要素
幸福是什麼?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千差萬別。有的人覺得買了一件新衣服、一雙新鞋子、一套高檔化妝品,各種買買買就是幸福;有的人覺得工資在高點,加班少點就是幸福;有的人覺得和愛人一起做做飯聊聊天就是幸福;有的人覺得吃一碗媽媽做的手擀麵就是幸福。有的人覺得買一輛寶馬就是幸福……
盡管每個人心中對幸福的定義各不相同,但是總結起來,幸福離不開以下五大要素:
一、感官的愉悅
視覺、嗅覺、聽覺、味覺,還有性,都屬於感觀上的,感官上的愉悅的確讓我們感覺到很幸福,但那種幸福感持續的時間比較短,因為人在追求感官上的幸福時有一個特點就是: 人總是要不斷地體驗新的感覺。 比如,你喜歡吃螃蟹,吃第一個時你感覺很好吃很爽,吃到第五個時,明顯沒有了吃第一個時的幸福感,如果讓你吃20個,不僅消化不良,可能你都會覺得惡心了。還比如,你去旅遊,第一次去到你夢寐以求的旅遊景點,你會很開心很幸福。但是讓你再去一次,恐怕你都不想去了。
所以,感官上的愉悅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感,持續的時間短,而且總是要尋求不同的新的體驗。
二、物質的滿足
物質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的確很重要,物質的滿足也的確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幸福感。追求物質本身沒有錯,而值得深思的是:我們舍棄一切,甚至犧牲健康、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等等,來追求我們想要的東西到底值不值得?我們人的慾望其實是永遠都不會滿足的,所以就有了欲壑難填之說。
有的女生拚命加班努力了一個月的工資,就用來在淘寶上買買買。有一句經典的話是這樣說的:女人的衣櫃上永遠缺一件衣服。其實這句話也反映出了,物質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感並不能持續很久。所以我們總是要不斷的買,我們總是要追求新的體驗。買一件新衣服剛開始得到別人的贊美很開心,過幾天可能感覺也沒什麼特別的甚至都不喜歡了,於是又繼續買。這筆賬算下來其實是非常不劃算的:我們用努力了一個月的工資,付出了一個月的時間,來換取不到幾個小時的開心(這些新衣服加起來開心的時間,估計也就幾個小時)。
有一個男生為了攢一輛寶馬車的錢,吃了兩年的方便麵。剛開始他擁有這輛寶馬車的時候的確很開心。隨著時間的推移,擁有寶馬車給他帶來的幸福感越來越淡。人總是這樣子,為了面子、為了外界的認同,總是傾其所有,不顧一切。最主要是,擁有了之後,並不能給我們帶來長長久久的幸福感,一旦擁有,幸福感馬上打折。
在說說我自己,剛剛搬進自己新買的房子時,心情特別好,特別滿足,也感到很幸福,到現在已經住了10年了,當初的那種幸福感,那種心情再也沒有了。
前些天我被一個好朋友帶到她的另一個朋友家去玩,她們家的房子是非常豪華的復式樓。一間房間都有我們家客廳那麼大。像這么豪華的房子在我所在的城市應該都不多。按理說,女主人應該很幸福,他是一名高中的畫畫老師,但從跟她的聊天中發現,她過得一點都不幸福,甚至多次提到要跟她老公離婚……所以,再多的錢,再大的房子並不能讓人感到真正幸福。
……
三、做喜歡並擅長的事
很多人的一生都在忙著五子登科,等到退休後才發現:自己的一生,過得疲憊不堪,非常不值得,甚至失去了身體健康,犧牲了那麼多陪伴自己家人的美好時光。這其中主要原因有:
海藍博士訪問過一些企業家、成功人士,關於他們如此有成就感的一生有什麼感想。他們有的說「這一生,忙忙碌碌,真沒意思」,有的說「這一生,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幸福感」。其實,一個人追求成就感本身沒有問題,問題是:你是否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還是,努力想得到的東西就是為了得到外界的認同和肯定?比如,巴菲特和比爾蓋茨,他們的一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但他們是非常享受並熱愛自己的工作,而不是為了得到外界的認同。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想要體面的工作,想要豪車、想要很多很多錢……我們不見得是非常喜歡這份工作,喜歡豪車,喜歡好多錢,其實,我們背後最想要的是:外界對我們的肯定和認同。這樣的結局就很可能像我開頭講的,得不償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等到老了才發現自己這一生都在為了面子而活,不惜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和陪伴家人的時光。
人的一生中除了睡覺,70%的時間都在工作。就如前文所講,為了外界的認同和肯定而工作,把一輩子那麼多時間都花在上面是非常不值得的。所以,能去做自己喜歡並擅長的工作,你的每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幸福的,那麼,你的一生也是非常幸福。
四、和諧的親密關系。
著名的美國婚姻教皇約翰戈對婚姻的研究有40多年,寫下的《幸福的婚姻》中寫到:研究表明,離婚帶來的壞處是「患病率更高、死亡、平均壽命減短4年(你去堅持健身都未必能讓你多活4年)、孩子不幸福」。另外,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70年的跟蹤與調查,結果顯示:一個人一生的身體健康和幸福感中,親密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幸福的婚姻,和諧的親密關系對每一個人至關重要。
就如我上一篇中,「物質的滿足」中講到的,那位住著豪華的復式樓女主人, 錢、大房子這些物質並沒有給她帶來持久的幸福。從她口中能感受到她和他丈夫的關系是非常緊張的,她們兩個人長期冷戰,不說話不溝通,她是一名鄉鎮高中的畫畫老師,每周末回家,她說有時候周末都不想回家,回家就心情不好,和她婆婆關系也不好,兩個孩子都是婆婆在帶。能看出她這種冷漠的夫妻關系讓她感到一點都不幸福。
吳志紅的心理學課中講到,有個有趣的現象:90%的離婚者,跟父母參與到自己家庭中有很大的關系。我認為這跟中國幾千年來重男輕女的思想是有很大關系的。公婆的重男輕女思想以及無邊界行為會給小家庭帶來巨大的傷害。婆婆自認為母憑子貴,極度的寵兒子,等兒子娶媳婦了,婆婆害怕失去兒子就想掌控這個新家庭。於是整個家庭的災難就開始蔓延無數代。
所以,要想婚姻幸福,任何時候夫妻雙方都要秉持這樣的態度:夫妻關系大於一切關系。親子關系、母子關系,都不應該凌駕於夫妻關系之上。要想達到這樣一致的觀點,夫妻雙方需要多次、努力溝通才能達到觀念一致。前提是夫妻兩人必須認同這個觀點,同時意識到這個關系的混亂會讓整個家庭陷入災難。而認同這個觀點的前提是:兩個人必須熱愛學習、共同成長。李笑來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婚姻幸福的終極秘訣就是——夫妻雙方必須共同成長。很多夫妻在生活中常常因為一點小事而引發矛盾,很多矛盾的背後其實是兩個人不同的價值觀。那麼共同成長能讓兩個人的價值觀逐漸的趨同。在生活中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每次我看到一本很棒的書籍,非常贊同書中的觀點,於是我就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想要把它分享給孩子爸爸看看。這個背後的想法,其實希望對方能和我在這方面觀點是一致的,減少以後這方面的矛盾。
總之,和諧的親密關系給人帶來的幸福感是非常持久的,相反,給人帶來的傷害也是巨大的。要想婚姻幸福,總結下來有兩大要點:1、夫妻雙方保持共同成長。2、盡量和父母保持物理距離。(相信很多人看到第2點並不苟同,而我身邊大量的事實證明以及不少權威心理學家的研究數據都證實,不同價值觀的兩代人,物理距離太近,的確會給新家庭帶來很多的麻煩,哪怕同住一小區、保持一碗湯的距離,也好過同住屋檐下。
五、幫助別人
除了親密關系外,每個人還可以去經營的幸福那就是——幫助別人。
人是一個群居物種,人是沒有辦法獨立生存的。在遠古時期,人在打獵的時候是需要同伴的幫忙的,這次你幫他,下次他就會幫你,這樣下來,人的生存率就會大大提高。從幸福的角度來講,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真正的利他才是利己。同時,大量的調查數據也證明:熱愛幫助別人的人幸福感最持久。
總結:以下是幸福的五大要素,而能讓幸福感更持久的因素按排名其實是倒過來的,現代人之所以幸福感匱乏是因為人們總是拚命去追求物質的滿足和感官的愉悅。而恰恰這個所帶來的幸福感是最短的。
前些天聽了一本書叫《活好》,是日本一位名人作家寫的,作者活了105歲,書中講到,人一生要想活好,人生最重要的幾點:1、不要在乎身外之物。2、不要在意他人的評價。3、順其自然。4、永遠保持工作。5、把時間花在他人身上的人才是偉人。仔細想想,這5點和幸福的五大要素基本上是對應的,所以,大道至簡啊!
㈤ 彼得·巴菲特經典語錄大全
1、對於我而言,快樂指的不是大宅或者豪車,擁有它們有時很有趣。但這不意味著它們能讓你快樂。有的人會想是富裕給我父親帶來了快樂,但事實上我父親是因為工作本身覺得快樂。他熱愛自己所做的,不管能不能掙大錢都會去做。因為他熱愛自己的工作,工作使他快樂。就錢而言我覺得錢不是秘訣。——彼得·巴菲特新書發布會上發言
2、我的定義是你早上起來感覺如何,如果你早上醒來覺得很快樂,你有很好的關系,有好朋友在生活中有各種樂趣的話,有孩子,有朋友。我認為這就是成功,我從來不會在早上起來看看銀行帳戶來決定我高興與否。這是一種內在的感覺。——彼得·巴菲特新書發布會上發言
4、我覺得(財富和成功)沒有什麼關系,當然在桌子上能有吃的。能夠交租金之類的是很重要的,當然這只是基本生活費。但是除此之外財富和快樂成功之前並沒有關系。很多人並不是非常有錢或物品,但是他們非常快樂。所以重要的是最基本的生活你們要保證。
在美國有研究就問各個群體的人,你覺得有多少錢能讓您快樂,其實這個數字比很多人想的要低。我覺得在美國的時候,他們說這是70萬美元一年。這在中國可能還挺多的。——彼得·巴菲特新書發布會上發言
5、我覺得假如你出身貧苦,你會更加努力的改善生活,這是必然。還有錢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部分。我想這基本是兩碼事,一是你要有足夠的錢來過舒服的生活。擁有快樂和健康,還能撫養孩子。到了這個地步就和你所說的想要更多的錢是兩回事了。——彼得·巴菲特新書發布會上發言
6、我父母都希望我找到自己喜歡的然後去做,他們不止是這么說的,我也經常親眼目睹他們從中也很快樂。(經典語錄 )所以我眼見為實就知道這是對的。有書為證。我父親的確說過你即使是想要去撿垃圾,你真要每天去撿那就去撿吧,我愛你是因為你這個人本身。如果你的愛好來定義了你的獨一無二。我不能說你的生活方式是正確還是錯誤。——彼得·巴菲特新書發布會上發言
7、父母會說社會啊廣告啊,買這個你就會快樂啊,所有這些外部信息可能會讓你分心,但是你要聆聽自己的內心,什麼能真正讓你興奮,讓你感覺很好,讓你想要起來。當然這需要一段時間。有的時候有的人用了大半輩子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才突然醒悟,才換了工作設法使興趣走進生活。——彼得·巴菲特新書發布會上發言
8、中國現在發展很快,在過去五、六十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正在經歷著一個財富積累的過程,所以需要一段時間,來讓他們與新的社會、新的發展和新的財富來磨合,然後再來回饋社會。我覺得像基金會,非營利組織等都需要時間來發展。我覺得不是中國性格和美國性格的不同,而僅僅是階段的問題。不管你從哪裡來,人類都是願意幫助其他人的。要有這樣的想法,在有錢之後盡能力幫助別人。——彼得·巴菲特新書發布會上發言
9、我覺得他(父親)有一種看數字的一種天賦,就像有的人天生就能彈鋼琴一樣,他有一種天分。但我覺得真正的秘訣是他不會太在乎結果,他不會說,我一定要從中掙大錢,他只是很喜歡看著數字,和數字打交道。他也沒有想要證明任何東西,這反而讓他特別的出色。因為有的人是想要炫耀,很多人是想通過這些證明一些東西,他只是很喜歡和數字打交道看看這些數字,他甚至不會每天查自己的股票怎麼樣。其實他會把事情看的很簡單,不會復雜化,這對於他來說是很有樂趣的。——彼得·巴菲特新書發布會上發言
10、我覺得健康和幸福是有關的,幸福又和熱愛工作有關。因為我父親非常快樂,他會想得很長遠,因此也很放鬆,也會使他很健康。——彼得·巴菲特新書發布會上發言
11、我想無論是富裕家庭還是貧困的家庭,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的愛和關注是一樣的。我父親給我最重要的東西不是物質和金錢,事實上,他在我熱愛的音樂事業上沒有開過一次支票,但是他會對我說,你先去籌集資金吧,最後的10%我會給你支票。父親不會用金錢代替我們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中得到的樂趣和成就感,我想這是最重要的。——彼得·巴菲特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
12、父親給我最可貴的東西是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自由、平等、言行一致、專注和幽默。父親一直對我們三兄妹說,要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最好你的興趣能夠養活自己。我的父親肯定是個英雄式的人物,因為他所做的一切不是由金錢驅動,而是他感興趣的事給他帶來了財富。——彼得·巴菲特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
13、我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生活很普通,這也許是一種幸運。直到現在依然如此,聲名幾乎沒有對父親的日常生活帶來什麼改變,他還是住在幾十年前奧馬哈市的老房子里,開著他開了20年的車子。如果晚上去我們家,你會看到我父親還是穿著睡袍、坐在固定的沙發上、吃著三明治讀報。——彼得·巴菲特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
14、任何背景出生的人,都有可能讓人敬慕或遭人唾棄。我堅信個人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他人,正表明他也期望得到同樣的對待。如果「富二代」並不理解自己的幸運所在,也不想因而回報這個世界,這對他個人和世界而言都是一種悲哀。同樣,如果「富二代」只關注外在的幸福——高檔車、豪宅、巨額財富,他們將無法理解真正的自我價值所在,也無法以有意義的方式,給世界留下光輝的一筆。——彼得·巴菲特接受《北京晚報》專訪
15、我認為總有一種方式可以兩者兼顧。你可以在解決溫飽的同時,還走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就我個人情況而言,我熱愛創作音樂,而為了謀生,我要為電台的商業廣告譜曲。當然我並不認為這是我人生最大的目標,但它卻成全了我既能創作又能謀生的需要。此外,我對生活的需求很低,我更在乎的是做自己熱愛的事,而非擁有不必要的奢侈品。——彼得·巴菲特接受《北京晚報》專訪
巴菲特經典語錄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著名的投資商,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財富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
1、我總是在一片恐懼中開始尋找。如果我發現一些看起來很有吸引力的投資目標,我就會開始貪婪地買入。但我首先會關注任何投資失敗的可能性。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肯定不會虧錢,你將來就會賺錢。這正是我們一直做的不錯的一個原因。這一點是我在20歲時從我的導師格雷厄姆那裡學到的。——2010年3月1日巴菲特接受CNBC專訪時說
2、恐懼與貪婪之間沒有可比性。恐懼是瞬間產生的、普遍存在的、激烈的情緒。而貪婪則更加緩慢。恐懼是致命的。——2011年8月9日,巴菲特在奧馬哈接受財富雜志電話采訪時說
3、2008年初,我們擁有443億美元的現金資產,之後還獲得了170億美元的營業利潤。然而到2009年底,我們的現金資產減少到了306億美元(其中80億美元預定用於收購伯靈頓鐵路公司)。……在過去兩年金融市場一片混亂之中我們卻大規模投資。過去兩年對真正的投資者來說是最理想的投資時期,恐懼氣氛是投資者的好朋友。那些只在分析人士做出樂觀評價時才買入的投資者,為了毫無意義的保證付出過高的價格。——巴菲特在2011年2月28日致股東的信中寫道
4、股票的價格越低,我就會大筆買進。目前正是我們大舉買進的時機。——當所有人對股市暴跌感到恐懼時,巴菲特8月9日接受財富雜志記者AndySerwer電話采訪時卻表示他「感覺非常好。
5、國會對億萬富翁很友好,對我和我的朋友們長期寵愛有加。現在正是時候,政府理應採取措施,讓我們共同付出。——2011年8月15日,巴菲特在《紐約時報》發表專欄文章,稱國會對像他這樣的億萬富翁過於嬌慣。
6、山姆大叔,我要再一次感謝你和你的幫助。很多時候,你鋪張浪費、欺負弱者。有時,你簡直讓人發瘋。但在這個非常的緊要關頭,你脫險了;如果你沒有脫險,現在的世界將會大不相同。——美國總統奧巴馬授予巴菲特2010年的總統自由勛章,以表彰他傑出的慈善行為,巴菲特當日在《紐約時報》評論版發表了一篇感謝信
7、擁有某些東西,確實能讓我的生活更有滋味,但擁有過多反讓我吃不消。——2010年6月,巴菲特宣布將99%的個人財富捐贈給慈善事業,並與蓋茨和梅琳達基金會一道,勸說富豪作出捐款承諾。這是他在「捐贈誓言」如是說。
8、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夠濕的雪,和一道夠長的山坡。如果你所處正確的雪中,雪球自然會滾起來,我就是如此。所謂滾雪球,我並不僅僅指賺錢。它指的是你對於這個世界的領悟和朋友的累積。——巴菲特的阿甘式名言
9、我1952年結婚,當時我就跟蘇茜說我會發財的。這並不是因為我有某種特殊的品質,也不是因為辛勤工作,而僅僅是因為我生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而且具備了合適的技能……能夠生於20世紀30年代,就像是『中了超級大獎』一樣。
10、我很享受我所從事的工作,我並不是為了賺錢而工作。我想要賺錢,那是因為這是我為成千的投資者所做的工作,我希望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有一個很優秀的記錄。我為我今天從事的工作感到高興,我在25歲的時候會為此感到高興,現在我依然為此感到高興。我到底擁有多少錢並不會改變我的生活,所以我認為,現在應該是捐贈一些東西的時候了。並不是要捐贈我現在必需的財產,而是捐贈出那些我現在並不需要的財產。我四年以前就做出了這個決定,決定了我如何捐贈這些財產。——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芮成鋼專訪巴菲特
11、愛等於快樂。如果有許多的人愛你,那麼你就是一個快樂的人。健康也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但是那隻是運氣,我在健康方面只是運氣很好。如果你讓我在200億美元與愛我的20個人之間做出一個選擇,我會選擇愛我的那20個人。——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芮成鋼專訪巴菲特
12、我犯過各種錯誤,我還會繼續的犯錯誤,這是我可以向你保證的。如果你每天、每周都會進行決策,你肯定會犯錯誤,你不能讓這些錯誤去傷害你的財政狀況,不能冒這個風險。這並不會讓我為難,我並不追求完美,我會犯錯誤,沒有人是完美的。我認為,明天總會是最美好的。——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芮成鋼專訪巴菲特(以上語錄據公開資料整理)
一、我有一塊黑色的畫布,我還有許許多多的顏料,我得到我所想要的。現在我擁有較大數目的財富,但是,在多年以前,當金錢的數目較少時,我也擁有同樣多的樂趣。因為我深知,我想做的事情必定會達成。
二、如果你基本從別人那裡學知識,你無需有太多自己的新觀點,你只需應用你學到的最好的知識。
三、經理人在思索會計原則時,一定要謹記林肯總統最常講的一句俚語:如果一隻狗連尾巴也算在內的話,總共有幾條腿?
四、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到底知道什麼,而是他們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麼。
五、我們的工作就是專注於我們所了解的事情,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六、我從不打算在買入股票的次就賺錢,我買入股票時,總是會先假設明天交易所就會關門,年之後才又重新打開,恢復交易。
七、我想像不出生活中有什麼我想要而不能擁有的東西。
八、我們的投資仍然是集中於很少幾只股票,而且在概念上非常簡單:真正偉大的投資理念常常用簡單的一句話就能概括。我們喜歡一個具有持續競爭優勢並且由一群既能幹又全心全意為股東服務的人來管理的企業。當發現具備這些特徵的企業而且我們又能以合理的價格購買時,我們幾乎不可能出錯。
九、我不拿任何工作與我的工作做交易,並且我的工作中包含著政治生活。
十、沒有一個能計算出內在價值的公式。你得懂這個企業你得懂得打算購買的這家企業的業務。
十一、如果發生了核戰爭,請忽略這一事件。
十二、短期股市的預測是毒葯,應該要把他們擺在最安全的地方,遠離兒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資人。
十三、習慣的鏈條在重到斷裂之前,總是輕到難以察覺。
十四、我始終知道我會富有,對此我不曾有一絲一毫的懷疑。
十五、如開始就成功,就不要另覓他途。
十六、在商業不景氣時,我們散布謠言說,我們的糖果有著春葯的功效,這樣非常有效。但謠言是謊言,而糖果則不然。
十七、不要投資一門蠢人都可以做的生意,因為終有一蠢人都會這樣做。
十八、如果我們有堅定的長期投資期望,那麼短期的價格波動對我們來說毫無意義,除非它們能夠讓我們有機會以更便宜的價格增持股份。
十九、一個傑出的企業可以預計到,將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但不一定知道何時會發生。重心需要放在什麼上面,而不是何時上。如果對什麼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對何時大可不必過慮。
二十、目前的金融課程可能只會幫助你做出庸凡之事。
二十一、投資必須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
二十二、我從來不曾有過自我懷疑。我從來不曾灰心過。
二十三、當人們忘記二加二等於四這種最基本的常識時,就該是脫手離場的時候了。
二十四、我們從未想到要預估股市未來的走勢。
二十五、從巨額的消費中,我不會得到什麼快樂,享受本身並不是我對財富渴求的根本原因。對我而言,金錢只不過是一種證明,是我所喜歡的游戲的一個計分牌而已。
二十六、不必等到企業降至谷底才去購買它的股票。所選企業股票的售價要低於你所認為的它的價值並且企業要由誠實而有能力的人經營。但是,你若能以低於一家企業目前所值的錢買進它的股份,你對它的管理有信心,同時你又買進了一批類似於該企業的股份,那你賺錢就指可待了。
二十七、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的行業。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你自己理解哪些行業,以及什麼時候你的投資決策正好在你自己的能力圈內。
二十八、一群旅鼠在意見分歧時,和華爾街那群利己的個人主義者沒有兩樣。
二十九、就算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偷偷告訴我他未來二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改變我的任何一個作為。
三十、希望你不要認為自己擁有的股票僅僅是一紙價格每天都在變動的憑證,而且一旦某種經濟事件或政治事件使你緊張不安就會成為你拋售的候選對象。相反,我希望你將自己想像成為企業的所有者之一,對這家企業你願意無限期的投資,就像你與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合夥擁有的一個農場或一套公寓。
沃倫·巴菲特被稱作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他依靠股票、外匯市場的投資,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翁。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財富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他倡導的價值投資理論風靡世界,被人尊稱為「股神」。
1、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人勝過人找錢,要懂得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
2、那些的買賣,剛開始的時候,從數字上看,幾乎都會告訴你不要買。
3、我們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為我們關心的是尋找那些我們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礙,而不是去擁有什麼能飛越七英尺的能力。
4、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5、如果你不願意擁有一隻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慮擁有它十分鍾。
6、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下個早晨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7、永遠不要問理發師你是否需要理發。
8、任何不能永遠發展的事物,終將消亡。
9、投資並非一個智商為160的人就一定能擊敗智商為130的人的游戲。
10、市場就像上帝一樣,幫助那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但與上帝不一樣的地方是,他不會原諒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
11、就算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偷偷告訴我他未來二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改變我的任何一個作為。
12、我只做我完全明白的事。
13、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的行業。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你自己理解哪些行業,以及什麼時候你的投資決策正好在你自己的能力圈內。
14、很多事情做起來都會有利可圖,但是,你必須堅持只做那些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情,我們沒有任何辦法擊倒泰森。
15、對你的能力圈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圍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夠確定能力圈的邊界所在。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邊界所在,你將比那些能力圈雖然比你大5倍卻不知道邊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㈥ 巴菲特找幸福短文答案
幸福是什麼?是什麼味道?有什麼感覺?每個人的幸福是什麼?幸福它甜嗎?有趣嗎?
我帶著疑問走在大街上。一個又瘦又小的男孩望著櫥窗上的「戰艦」,眼睛裡閃爍這渴望的目光,望了許久,他嘆了一口氣才失望的消失在茫茫人海。也許,他很渴望擁有那件玩具,只不過媽媽不讓他買,也許,是他家貧窮,買不起。如果把玩具給他,他一定會感到幸福吧。那這是我的幸福嗎?
我繼續走在大街上。一個小夥子望著奔流不息的車輛,突然大叫起來:「法拉利!法拉利!我擁有它該多好啊,只可惜……。」他本來很激動,可是擁有法拉利對他來說是很不可能的事,但又是很強烈的慾望,擁有它就是幸福。那我的幸福呢?是什麼?
我走進商場,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悄悄溜進來,他望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卻可望不可即。此時,他的心裡一定在想:如果我能擁有這些東西該多好,多幸福。如果連乞丐也有幸福的慾望,那我呢?
我走進了一家醫院。突然救護車響著汽笛來了,一位傷者從車上被扛下來,護士們也急急忙忙的跑來跑去。醫生在旁邊看了傷者,隨即准備手術。對啊,救死扶傷是醫生的職業和本能,沒當從死神手裡奪會一個鮮活的生命;每當從病痛中解救傷者,是患者、傷者不在疼痛就是他們莫大的幸福於安慰。
我依舊走在大街上。只見商店裡的電視正在播著救助山區兒童的專訪節目。我猛然想起了我們當地比較封建的人的思想就是只有男孩讀書,女孩瞎湊什麼熱鬧。在山區也是這樣,即使他們有錢也不讓女孩上學。但有的人是沒有錢讓孩子上學。對那些渴望上學的孩子來說能夠上學就是幸福。
我無意中走進了一所學校。我想:我的夢想不是有很多嗎?我也不確定將來的我會成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還是?人總會改變,但我現在望著那些在教室里讀書的小同學,我終於知道我自己想找的幸福是什麼了。一個老師的幸福就是教會學生知識,希望「長江後浪推前浪」不是嗎?所以說幸福是甜的,充滿了人的夢想。
幸福對每個人來說是不同的,讓我們大家一起來體會幸福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