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幸福密碼怎麼畫a4紙

幸福密碼怎麼畫a4紙

發布時間:2023-01-29 04:43:35

① 如何評價「格蘭特研究」的正確性

格蘭特研究是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同時也最全面的精神心理健康研究。該研究始於1938年,研究的對象是268名身體健康、適應良好的哈佛新生(全部為男性)。
從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不間斷追蹤這些當時剛剛踏入哈佛的268名男子,記錄他們的職業起伏、婚姻狀況、為人父母以及祖父母的生活,以及如何度過老年。這是人類歷史迄今持續時間最長的綜合性縱向研究(註:也叫追蹤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對長的時間內對同一個或同一批受試者進行重復的研究),這個研究項目被稱為格蘭特研究。據了解,該計劃耗資2000萬美元。
在格蘭特研究的所有報道中,樣本的真名都被隱去。其中有一些人公開承認參與了研究——比如《華盛頓郵報》長期出版人本·布萊德利。但大多數人都對此守口如瓶——例如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據傳他也是受試者之一,但他的所有檔案都被從研究所提走,直到2040年才能夠解密。這很有諷刺意味——正是檔案被提走表明了肯尼迪曾經參與格蘭特研究,而這一點從未被公開承認過。

鏈接:耗時75年 花費2000萬美元 追蹤268名哈佛精英
哈佛求解「幸福密碼」

喬治·瓦利恩特

參加測試的哈佛畢業生

畫/張永文
什麼是幸福?幸福歷來被認為是一種難以捉摸和轉瞬即逝的東西,對於某些人來說,甚至連試圖追求幸福都是徒勞之舉,有人這么說過,「幸福就像是一隻蝴蝶,當你對它緊追不舍時,你總是無法將它掌控,但如果你安靜地坐下來,它或許會降臨在你的身上。」
那麼,關於幸福,是否存在著一個通用的方程式?如果它是由愛、工作和心理調節組成,那它們的配比各是多少?
在長達75年的時間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一直在進行著一項名為格蘭特研究的項目,推算著「幸福」。
這是一個堪稱幸福的人生,也是格蘭特研究中一個堪稱完美的幸福樣本,他的編號是47:他很富有,年輕時自己打拚出一片天地;現在他已經活到了80多歲,很少到醫院就醫;他的妻子患過癌症,但已經康復,仍然陪伴在他左右;他有兩個出色的子女,還有孫子和孫女。
但他經過了什麼樣的波瀾?又是怎麼做到這些的?有沒有什麼經驗之談?我們能否借鑒一下?據報道,格蘭特研究積累的數據可謂豐富:從在學校內盡情閑聊的日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軍隊服役,經歷結婚和離婚,在職場上晉升或失敗,一直到退休——268名研究對象一直在做著健康檢查、接受心理測評,答復問卷調查,並且坐下來接受面談。而從1967年開始,美國精神病學家喬治·瓦利恩特開始擔任研究負責人,他既是調查者,也是分析者。現在,仍然活著的一小半受試者已經進入了耄耋之年,瓦利恩特本人也已經是79歲高齡,因此對格蘭特研究以及瓦利恩特本人的一生進行總結,時機都已經到了。
美國《大西洋月刊》記者約書亞·沃爾夫·申克就是進行總結的這個人,他也是接觸到格蘭特研究檔案的首名記者,最近,他對該研究項目以及瓦利恩特進行了探尋。
>>緣起試圖分析塑造「正常年輕男子」的心理因素
從一開始,格蘭特研究就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大膽冒險:20世紀30年代,在哈佛大學負責醫療服務的阿里·博克與他的資助人、百貨業巨頭威廉托馬斯·格蘭特一起構思出了這一項目。1938年9月,博克撰文指出,醫療研究給予了患病者太多的關注,僅僅把身體劃分成症狀和疾病,通過顯微鏡研究人體,無助於探尋更緊急的問題——如何幸福地生活。他的研究將動用一批在校大學生,以分析塑造「正常年輕男子」的心理因素。他對正常的定義是:「通常被稱為成功生活的情感和生理因素的結合體。」
博克召集了跨越醫葯學、生理學、人類學、精神病學、心理學和社會工作的一支研究團隊。結合健康數據、學業記錄,以及哈佛各學院院長的推薦,他們篩選出268名學生——其中大部分是1942、1943和1944年畢業的學生,並利用各種可用的科學工具、對他們從各種角度進行了測量。在一次家訪中,社工甚至將受試男孩的歷史翻了個底朝天——不僅問到了他什麼時候停止尿床、對性的知識從何而來,還詢問了他的父母以及其他親戚的病史和社會史。男孩還提交了書寫樣本,並與精神病學家頻繁面談。他們還脫光衣服接受測量,研究人員還對他們進行「人體測量學」分析,這是一種所謂的「顱相學」,據說能夠從身體比例看出一個人潛藏的性格。
1942年,博克接受哈佛大學校刊采訪時說,他有關成功男子的研究旨在緩解「全球層面上的不和諧」。格蘭特研究早期研究的一份文件稱,該研究未來成果的重要性將堪比蘇格拉底、伽利略的成就。但實際上,早期研究的實用性很令人意外——研究人員將這些研究數字借給美國軍方,用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挑選軍官。
>>波折過於宏大,換了好幾撥資助者,險些無果而終
事實上,科學研究的資助者總是很想快點出成果,沒有精力長期與科學家耗著,因此大多數研究都會無果而終。
而格蘭特也不例外:他堅持了大約10年——出錢讓研究人員們每年郵寄詳細的調查問卷給受試者,定期舉行案例研討會,並且出版了雪片似的研究論文和好幾本書籍。終於,他不再給研究團隊寄支票。
上世紀40年代後期,洛克菲勒基金會對研究產生了興趣,向一位名為瑪格麗特·蘭蒂斯的人類學研究者提供資金,繼續追蹤受試者,當時絕大部分受試者仍在配合研究。
但到了50年代中期,研究已經難以維系。研究團隊被解散,僅有一名哈佛心理學家查爾斯·麥克阿瑟在繼續該項目,調查頻率銳減到了兩年一次,其中部分問題涉及吸煙習慣和香煙品牌選擇,原因是項目的資助者換成了美國煙草行業巨頭菲利普·莫里斯。
似乎,這項人類史上「時間最長的研究」就要結束了。
但縱向研究就像紅酒,越陳越香。隨著格蘭特研究的受試者進入中年,他們中許多人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那時已經進入了20世紀60年代,受試者也都已經40多歲。調查樣本中有四個人在競選參議院議員,一個人服務於總統內閣,還有一個人成了美國總統。
在炫目的成功下面,也掩藏著黯淡的人生。早在1948年,受試者中就有20人表現出嚴重的精神疾病困境。到50歲時,大約三分之一受試者曾在不同時段接近瓦利恩特提出的精神疾病標准。
在這些哈佛精英的筆挺外套下,跳動著一顆顆備受困擾的心臟。這種狀況完全出乎博克所料,20世紀60年代,他曾說:「我挑選他們時,他們都是正常的。一定是精神病學家們弄錯了。」
>>人物終於有幸找到了一個能講故事的研究者
博克最終認識到,這不是一項簡單的自然科學實驗,而是事關成功人生定義的長時間研究,因此,要想讓這項研究煥發生機,就需要藉助講故事的方式。
好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格蘭特研究計劃終於有幸找到了這個能講故事的人——喬治·瓦利恩特。瓦利恩特出生於1934年,他的父親克拉普曾是一位熱衷於阿茲特克文明的考古學家,在他兩歲時,父親放棄了成為「印第安納瓊斯」(電影中的探險人物),穿上了西裝,先後擔任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主管。
據瓦利恩特回憶,父親是一個成功人士,從未表現出一絲疑慮或者壓抑。然而在1945年一個星期日的下午,44歲的克拉普在午睡後離開了位於賓州的家,再也沒有回來。妻子在一個水塘邊發現了他,他身邊放著一把左輪手槍,子彈從口中射入。
瓦利恩特當時只有10歲,幾年後,一個郵包帶來了克拉普的哈佛大學畢業25年同窗聯誼紀念冊,瓦利恩特花了好幾天細細翻看,從圖片和文字中探尋當年的大學生如何變成了47歲的成年人。從事縱向心理研究的種子從此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他後來也上了哈佛大學,畢業後又在被譽為「通往弗洛伊德的殿堂」的波士頓精神分析研究所深造,研究如何接近人生真相。
>>成果人生成功要看如何應對困難,而「幸福就是愛」
1967年,也就是參與格蘭特研究的哈佛大學學生返校參加畢業25周年活動的那一年,33歲的瓦利恩特決定,他將把餘下的職業生涯全部用來追蹤這些受試者。他所關注的不是這些人遇到了多大或者多小的困難,而是他們如何應對這些困難,以及達成了什麼效果。他所用的主要闡釋工具是心理分析術語「適應性」,即對痛苦、沖突以及不確定性的無意識反應。
「適應性」在心理學上也被稱為「防禦機制」。瓦利恩特解釋說,防禦是人類最基礎的心理過程。比如說,當我們受傷時、傷口的血液會迅速自動凝結,防止我們流血而死;而當我們遭遇心理挑戰時——大到母親去世、小到鞋帶斷了——防禦機制將伴隨我們度過情緒沼澤。
瓦利恩特將防禦機制從最劣到最優分為四等。位於底端的是最不健康的,也就是「精神病態的」防禦機制,比如偏執狂、妄想狂。
比這高一級的是「不成熟」,包括被動攻擊,憂鬱症、心理投射、幻想等。
「神經質的」防禦機制在「正常人」中非常普遍,包括「理智化」、「情感分離」、「壓抑」等反應。
最健康的、也就是「成熟」防禦包括利他主義、幽默感、合理期待(對未來的不適有所預見和准備),壓抑(自覺推遲對沖動或沖突的注意,留待狀態好時解決),以及升華(找到情感出口,比如在運動中釋放攻擊性)。
瓦利恩特認為,適應性由過往的痛苦經歷喚起,終生都會發揮作用。
以參與格蘭特研究的兩個人為例,他們分別被化名為「古德哈特」和「塔里頓」。兩人都在擔驚受怕的環境中孤單地長大。古德哈特出生在藍領家庭,父親頑固不化、嗜酒如命,母親則非常膽小,焦躁易怒。塔里頓的家庭比較富有,在郊區長大,但他同樣有個酗酒的父親,母親則患有嚴重憂鬱症,令他很擔心她會自殺。古德哈特後來成了民權領域的全國領袖,被瓦利恩特稱贊為善用「升華」和「利他主義」的「成熟防禦機制」大師。
在接近50歲時,古德哈特被格蘭特研究項目評為在心理調適方面做得最好的前五名。而與此同時,塔里頓的排名則落在了最後五名。他是一名醫生,離了三次婚,習慣用酒精和鎮靜劑麻醉自己。瓦利恩特評價,塔里頓習慣「分離」和「心理投射」反應,也就是「精神病態」和「不成熟」的防禦機制。塔里頓53歲時,由於濫用葯品惡習復發,他自殺了。而古德哈特活到了70歲。
瓦利恩特的研究一直持續到研究對象90多歲,並得出了帶來了一些關於「老年」的新發現:我們的人生在晚年也會繼續發展,並且通常變得更加豐富。雖然研究對象千差萬別,但瓦利恩特說,這個為期75年,耗資2000萬美元的研究指向了一個只有五個字的簡潔明了的結論——「幸福就是愛」。
>>結論瓦利恩特的幸福錦囊
如何追求更幸福、更具意義的人生?以下是格蘭特研究總結出的五條真諦:
1.愛才是真正重要的
幸福=愛+找到一種能夠應對現實生活、同不會把愛推開的方式解釋:生活中唯一重要的是情感聯系。一個人可以有成功的事業,有很多錢並且身體健康,但如果沒有能給予他支持、充滿愛的情感聯系,他不會感到幸福。
2.金錢和權力不是唯一
幸福=不必追求更多的財富和權力
解釋:我們發現在接近80歲時,一個人對生活的滿意度與其出身的社會階層,甚至他本人的收入都不再有必然聯系,說到終身成就,唯一重要的就是你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
3.終生都在尋找愛
幸福=無論我們的人生如何開始,都有可能獲得幸福
解釋:一位叫戈弗雷的男子參與格蘭特研究時,人生前景十分黯淡。但在人生即將走到終點時,他是最幸福的一個。為什麼?瓦利恩特說,「因為他終生都在尋找愛」。
4.聯系非常重要
快樂=聯系
解釋:研究發現,牢固的情感聯系無疑是預測人生滿意度的最重要元素。職業滿意度也一樣,感到工作與自己息息相關,遠比通過工作賺錢或者獲取傳統意義上的成功更重要。
5.挑戰以及挑戰帶給你的希望使人快樂
快樂=心理應對機制+創造性的表達
解釋:心理應對機制,瓦利恩特稱之為「從塵土中煉金的能力」,對我們的社會支持和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響。秘密就在於,用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替代自我中心,不再一門心思沉溺於自己的情緒波動和覺察到的問題。在這方面,特蕾莎修女和貝多芬都是絕好的例子。「特蕾莎修女的童年生活非常悲慘,但她通過照顧他人,擁有了極其成功的人生」,瓦利恩特說。「貝多芬能夠藉助藝術對抗病痛的秘密在於,當他譜寫『歡樂頌』的時候,能夠和他的音樂建立聯系。」
>>案例從19歲到82歲一位受試者的人生
「幸福就是愛 人真的會改變」
參與成為格蘭特研究的受試者時,戈弗雷19歲,格蘭特研究給所有參與者一個未來人格穩定性的預測評分,分數由A到E分成五個等級,戈弗雷是最低的「E」。
但時間給了所有人意料之外的答案——他後來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在工作、愛情和娛樂等方面都獲得明顯的成就——所有這些結合在一起,使他成為格蘭特研究中成功的一位。
由此,瓦利恩特認為,戈弗雷一生闡明了格蘭特研究的兩條最重要成果。一條是:「幸福就是愛」,另一條是,人真的會改變。
戈弗雷的父母屬於上層社會,但他們都在社交方面情感疏離,並且病態地多疑。就讀哈佛大學後,他成為校醫務室的常客。從哈佛醫學院畢業後,剛獲得博士學位的戈弗雷試圖自殺。但在35歲那年,戈弗雷有了一次令他脫胎換骨的經歷:由於患上肺結核,他在一家醫院住了14個月。10年後他回憶說,得知要住院時,他的第一個念頭是「太棒了。我可以在病床上躺上一年,做我想做的事,不用理睬別人」。戈弗雷這次患病經歷,最終給予了他童年時未曾獲得的情緒安全感。
出院後,戈弗雷成為一位獨立執業醫師。他結了婚,成長為一名負責人的父親和診所負責人。隨著歲月流轉,他的心理防禦機制變化了,形成成熟的適應性。戈弗雷70歲時,瓦利恩特曾經問他,他學到了什麼。他眼中含著淚花,脫口而出,「我學到了愛」。
75歲時,戈弗雷詳細地描述了自己如何被愛治癒。「我來自一個失調的家庭。但真正的滿足源於我逐漸變成了這樣一個人:舒適、愉快、並且有成效。我慢慢意識到,只有愛才能使我變得堅強、完整。」
82歲那年,在攀登阿爾卑斯山時,戈弗雷心臟病發去世。追思儀式上擠滿了人。他的兒子這樣說:「他(戈弗雷)一生生活儉朴,卻有著豐富的情感聯系!」

2013未完待續,2014繼續看他們的……

安倍

還會出啥樣歪招?

金正恩

還會有啥驚人之舉?

普京

會不會解決個人問題?

奧巴馬

明年繼續衰下去?

斯諾登

還會再揭美國的丑?

鮑卡斯

中美關系走向哪?

英拉

能否重現笑容?

巴沙爾
還能當總統嗎?

2014年,國際大事不斷,從「奧巴馬醫改法案」、「斯諾登披露棱鏡門事件」、「敘利亞化武危機」、「埃及穆爾西政權被推翻」、「美國政府短暫關門」、「朝鮮二號人物張成澤被拿下」等等,每一件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這些事件中的人物,他們或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或在重大事件中挺身而出……作為親歷者,他們一年的經歷反映了國際2013年的大事。
他們在2013年曾經是我們關注的焦點,而2014年,他們仍將在我們的眼前,繼續吸引我們的目光。
那麼,就讓我們再度關注他們的腳步……

②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每一次的閱讀都會讓我們有所收獲,讓我們從閱讀中學會更多的知識,增長見識。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歡迎閱讀!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篇1

《破解幸福密碼》是畢淑敏老師的一本關於幸福的書。全書共六章,分別是《有意義的快樂就是幸福》《放下包袱》《持花而行》《從自卑走向幸福》《封印悲傷,再建自我》《適當應激,緩解焦慮》《幸福不是奢侈品》。在書中,畢淑敏老師從心理學、醫學、人文科學的角度,通過案例,為我們詳細解答如何破解自卑、抑鬱、焦慮、悲傷、死亡、恐懼等這些潛藏在意識深層的創傷,思考與探索和諧平衡的心靈藝術。書中還講述了許多人遭遇過的心靈痛苦,以及許多人正在經歷著的現實痛苦。

在當代社會,物質條件好了,卻有許多人覺得不幸福(和好友閑聊時,常聽到一些嘆息:「越過越沒勁,一點兒幸福感都沒有」、「幸福離我越來越遠了」等)。那麼,幸福究竟是什麼?我們要如何才能得到幸福?畢淑敏老師認為,幸福首先是一種情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幸福是一種感覺。其次,幸福不是電光石火般的短暫之旅,而是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甚至一生。生命中溫暖的瞬間、美妙的時刻,那種在我們心中可以久久去體味的真情,就是幸福最樸素的東西。所以,她特別強調:「一個人如果心理不健康,他是無法體會到幸福的。」這不禁使我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有一種人,他們放縱自己的生理本能,享受模擬幸福而成癮,如購物癮、結婚癮、攀比癮、網路癮、吸毒癮等,但這個本能很快會枯竭,最後遭遇更大的困苦。還有一種人,貪多多的錢就認為獲取了幸福,自然最後就毀滅了自己。而也有一種人,他們在做平凡的、正面的工作中享受著人生的幸福,他們的幸福是持久的,甚至是一生的!

所以,「有一個良好的社會支持網路,有值得信賴的人,能有效抗擊焦慮和危機」。當我們因為家庭瑣事欲罷不能深感滄桑之時,當我們遭遇挫折淚如雨下之時,是身邊的親人、朋友,他們為我們擺脫煎熬的依靠,成為我們傾訴和依靠的臂膀——這就是我們幸福的最大源泉!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篇2

對於畢淑敏老師我並不熟悉,只知道有這樣一位大人物:著名的心理學家、作家,。可是,當我拜讀了《破解幸福密碼》之後,才重新認識了她。一個離我們原是很近很近的人,近得可以直接走進我們的心靈,傾聽我們的心聲,再用她溫暖的理智的語言為我們細細分析潛藏在意識深層中的創傷,比如自卑、抑鬱或者恐懼。誠如她在書中所說:"我願在心與心之間架起一道小橋,哪怕只是幾塊墊腳的青石板也好,將我們瑣屑凌亂的生命連接。"

我想,《破解幸福密碼》之所以成為大眾偏愛的好書,除了題目的耐人尋味之外,主要還是內容的充實、豐富。全書分為六個大章,每一個章節畢淑敏老師都以她簡潔清新的文筆,溫暖的哲思,再加上富有情趣的小故事向我們娓娓而談,把幸福的內涵解剖得淋漓盡致。由書而知,畢淑敏老師眼中的幸福不僅僅是指人們生活中每一時刻的快樂,而是指整個的生命狀態,若痛苦過後指向幸福,那麼這些痛苦無疑也是幸福的一部分。這些獨特的見解粗看有點不可思議,可是細細品來卻意義深刻。

我相信每一個人對幸福有著不同的定義,而往往有一些人喜歡把幸福定格在一個模式中,就是說那種讓人相信能夠感到幸福的幸福,可是那種幸福很虛無,在畢淑敏老師的書中稱為"偽幸福"。試想,連畢淑敏老師這樣一位大師也無從給幸福下定義,只能從"它不是什麼"來推斷,那麼我們又何必做那種無謂的努力。幸福其實本沒有定義,幸福只是一種感覺。

誠然,我們如何才能很好地掌握那種感覺呢?那就完全取決於我們的心態,不同的心態決定了不同的幸福觀。有的人與世無爭,在紛亂之中自處一塊清靜之地,這樣的人就很容易感覺到幸福;有的人愛慕虛榮,一但別人比他出色馬上心存妒忌,這樣的人首先心態都沒有放好,更談不上幸福了。其實幸福說難很難,說易也容易。只要一個具有健康心態的人,再以一種平和的友好的目光看待身邊的事物,幸福就與他不遠了。

其實,有時候幸福就在我們眼前,如果你願意大可隨手取得。可是,我們總是把幸福過於的誇大,甚至在當今社會,談到幸福簡直認為是一種奢侈品。幸福是平淡的,是一種淡淡的美好的感覺,在你勞累的時候感覺到的絲絲的暖意就是。然而,我想說,尋求幸福的本身就是一種"奢侈"。可是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枉了來此一生,也不枉了畢淑敏老師花費這么大的精力出版此書,給我們細說幸福在生命中的重要。

在生活中,我們喜歡給重要的事情加密,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各自的幸福密碼。它的復雜與否完成取決於人的本身。我常常對我的朋友說,即使你再累再煩也要試著對自己微笑。在我的理解中,這個微笑就是打開幸福的密碼,至少也是通向幸福的渠道。而畢淑敏老師之所以用"破解"這個頗有神秘色彩的動詞,除了說明她對此書的重視之外,同樣希望更多的人來關心幸福,尋找幸福。無論如何,只有我們都幸福了,這個社會才會更加的美麗、和諧。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篇3

最近,有幸拜讀了著名心理學家、作家畢淑敏老師的《破解幸福密碼》,很受啟發,原來獲得幸福有密碼,每個人的幸福密碼就掌握在自己手裡,因此,我的幸福我做主!

幸福,詞典解釋為生活,境遇愉快美滿。我認為是幸運加福氣,就是有意義的快樂。幸福是一個香餑餑,人人願意得之。然而不同的`心態決定了不同的幸福觀。有把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為幸福,有把奮斗創業為幸福,有把追求財富最大值滿足私慾為幸福,有把多做善事、造福人類為幸福。我的幸福觀就是快樂過好每一天,讓所有與我結緣的朋友,因我的存在而幸福!就像美國詩人艾米麗.迪金森所說「若我能挽救一顆心免於破碎,我將不虛此生;若我能撫慰一個生命的創傷,或舒緩一個人的苦痛,或幫助一隻昏厥的知更鳥重返鳥巢,我將不虛此生」。

該書破解了影響幸福的心靈枷鎖-----自卑、抑鬱、焦慮、悲傷、死亡恐懼等潛藏在意識深層的創傷,思考與探索了和諧平衡的心靈藝術。其實人心如太陽,有陰晴之分,人心如明月,有圓缺之別。自然界中的日月未變,變化了的是我們的視覺;生活中的幸福輪回未變,變化了的是我們的心態!

幸福觀取決於心態。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她微笑,她就報之以微笑;反之亦然。俗話說,有錢人有錢多的煩惱,窮人有窮人的樂趣。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挫折和不幸時,要學會逆勢思維,朝最壞處想,向最好處努力,要有點魯迅先生說的阿q精神勝利法。如果你認為自己幸福,你就會對生活充滿陽光,心態就好,就會應接到美好的幸運和福氣,生活也就會幸福的!幸福女神是非常有靈性的,她決不會惠顧不喜歡她的人!因此,我們要想幸福,就要首先調整心態,過好生活種的每一天!

幸福的人像太陽,走到哪裡那裡亮;不幸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願天下所有想幸福的人都能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個幸福點,靠自己的心態贏得終身幸福!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篇4

《破解幸福密碼》是教育部門推薦閱讀書目之一,作者是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心理咨詢師,百家講壇畢淑敏教授。作品以清新的文筆、溫暖的哲思關注生命與死亡,書寫幸福與冷暖。

書中寫道:真正幸福的人,不僅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都是快樂的,而是指他的生命整個狀態,即使有經歷痛苦的時刻,但他明白這些痛苦的真實意義,他知道這些痛苦過後,依然指向幸福。甚至可以說,這些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他在總體上仍然是幸福的。

書中從不同的角度解釋著什麼是幸福?用許多生動的例子闡述著幸福蘊含的深刻含義,使人有一種恍然醒悟的感覺。在這里我簡單地闡述一下我讀完此書後對幸福的理解和感受。

幸福,是活著的人的一種意識;幸福,是人人嚮往的一種感覺,每個人都希望能夠過幸福的生活,但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都不盡相同,因為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人們對幸福的定義、來源、內容、形式、追求都不同,即幸福觀不同,因此,大家的幸福感當然也就不同。有人說幸福就是有一個溫暖的家,一個相愛的伴侶,一個心愛的寶貝!有人說幸福就是擁有一份平凡的工作,珍藏一個心動的故事,喜歡懂你的知己,常記一份默默的祝福,忘卻世俗的煩惱,留下一串浪漫的回憶!有人說擁有平安、擁有健康、擁有愛那才是完整的幸福!………

我說,幸福是一種心情,它是一種知足、淡泊、隨遇而安、樂己所樂、心懷感激之情;幸福與心態有關。悲觀的心態,使人恢心喪氣;而樂觀的心態,使人充滿活力。「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說,心態決定人生,心態決定命運,心態決定幸福。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在挫折、不幸、災難或厄運降臨的時候,我們務必保持樂觀的心態,而不能被悲觀的心態所俘虜。

我覺得自己是個很幸福的人,很滿足現在的生活,我沒有過多的奢求,只要家人朋友身體好,生活好那就是最大的幸福。如果心情愉快,工作起來也會比較有激情,有激情了自然就能感覺到幸福了。其時,我有時也常感嘆人生的不盡如人意,我無法做到聖人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我也懂得要以「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的心態直面人生,人們常常左右不了外部的世界,但是,人可以把握住自己的心態。把握住了自己的心態,也就擁有了一個美麗而安寧的精神世界,幸福就向我們涌來,當然,說說容易,很多時候不易做到,正像畢老師所說的,其實我們的精神,我們的心理也會感冒,而且我們在談身體上疾病的時候會說預防為主,增強體制,其實我們的心理也是預防為主,增強心理的素質,要意識到,平凡的擁有才是幸福的真諦;幸福之人並非擁有一切,只是盡力享受生活的賜予。看看上班族回到屬於自己的家,靜靜的聽聽音樂,做飯,這是屬於一個人的幸福。想家的時候就打個電話回家,簡單的問候,父母的牽掛,這也是一種幸福。某個周末幾個朋友一起吃頓飯,一起逛街,這也是一種幸福。某天接到某個朋友的電話,也許只是短暫的幾句話語,但這也是一種幸福,至少還有人很關心你。

幸福的人像太陽,走到哪裡那裡亮;不幸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願天下所有想幸福的人都能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個幸福點,靠自己的心態贏得終身幸福!

以上是我讀此書的一點心得,最後想和大家分享一首散文詩——《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偎依在媽媽溫暖懷抱里的溫馨;

幸福,是依靠在戀人寬闊肩膀上的甜蜜;

幸福,是撫摸兒女細嫩皮膚的慈愛;

幸福,是注視父母滄桑面龐的敬意。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一個謎,你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

有人說過:「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寫的,它只能體會,體會越深就越難以描寫,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實的匯集,而是一種狀態的持續。」幸福不是給別人看的,與別人怎樣說無關,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滿快樂的陽光,也就是說,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別人眼中,幸福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應該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暢,甜蜜快樂的。

幸福就是當我看不到你時,可以這么安慰自己:能這樣靜靜想你,就已經很好了。幸福就是我無時無刻不系著你,即使你不在我身邊。

幸福就是每當我想起你時,春天的感覺便洋溢在空氣里相思本是無憑語----

幸福就是不管外面的風浪多大,你都會知道,家裡,總有一杯熱騰騰的咖啡等著你。

幸福就是當相愛的人都變老的時候,還相看兩不厭。幸福就是可以一直都在一起,合起來的日子是一生一世,從人間到天堂。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篇5

幸福,是一扇上了密碼鎖的大門。有些人窮其一生沒明白究竟該如何解開密碼,而有些人則很淡然地就開啟了幸福之門。幸福有時很簡單,簡單到一句問候。幸福有時又很淡然,淡然到渴時的一杯白開水。那麼,幸福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追隨畢淑敏老師談不丹之旅的腳步共同感受幸福的真正含義。

「不丹」,梵語譯為「西藏的邊陲」。它還有著許多詩情畫意的名字,如「雲中之國」、「森林之國」、「花卉之國」等。從這些帶有著神秘美好而令人嚮往的色彩的稱呼中,我們似乎能感受到不丹是一個崇尚自然淳樸寧靜的幸福國度。的確,不丹就是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以國民幸福總值來衡量生活質量的國家。它宛若是一個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園,坐落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上。在那裡,到處都是碧水藍天、人與自然和諧的景象。說到自然,不禁想起了老子的「道法自然」。正所謂順應自然,乃人道也。不丹國家的人民就非常地崇尚自然,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平等和諧相處。我想,這就是不丹王國幸福指數最高的原因之一。正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惟其萬物和諧,方可產生幸福感。

所以說,幸福來源於自然,而歸於自然。幸福是一種淡然,淡泊名利故無憂;幸福是一種心靜,心靜泰然故無慮;幸福還是一種自然,自然之源而源於自然。幸福就是讓我們的心靈得以返樸歸真,感受自然的美好,順應自然而不改造自然,親臨自然而不破壞自然,尊重自然而不違背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的一種境界。

當我們真正理解自然含義的時候,我們便感悟到了幸福、擁有了幸福。或許,這就是破解幸福密碼的密鑰。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篇6

閑暇時,我有幸拜讀了畢淑敏老師的《破解幸福密碼》,使我對幸福有了新的認識。

本書主要是圍繞心理學來展開進行的,幾乎所有人都會在某個場合提到心理學,比如說:某個平時技能不錯的員工去參加技術比武,結果卻輸給比自己技能差的員工,我們會說:「他心理素質不行。」再比如說:平時很能說的員工去參加面試卻支支吾吾,我們會說:「他太緊張了。」這還是心理問題。

人的積極與消極也是心理的一種外在表現。積極或消極,全看他心理是否健康,心理不健康的人看問題容易鑽牛角尖,並且不接納他人的意見,認為別人反饋意見是攻擊、是別有用心、是雞蛋里挑骨頭,而心理健康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勇敢的接受,並在以後的工作中吸取教訓,避免類似的錯誤發生,這樣的人在其整個人生體驗的外在表現上是幸福的。

什麼是幸福?有人說幸福是個人感覺,有人說幸福是物質的滿足,有人說幸福就是沒有痛苦、沒有挫折。其實,真正幸福的人,即便在經歷痛苦的時候內心也是樂觀向上的,因為他們明白這些痛苦的意義,甚至可以說: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

記得剛學電焊時很痛苦,整天拿著手錘、鏨子、砂輪機給師傅們清渣打磨,搞得灰頭土臉。趁師傅喝水休息時我找來廢鐵板自己練習,脾氣好點的師傅過去給指點指點,脾氣不好的師傅過去說:一邊去,瞎焊啥!但是當我保持好的心態,不斷地去努力嘗試,最終得到師傅們的認可:焊縫成型不錯啊!那一刻我充滿了自豪與幸福。同樣的事情,如果那時候我沒有調整好心態,活又臟又累,師傅又沒個好話,要麼不幹了,要麼消極對待敷衍了事,那麼走到哪裡我都學不會電焊。

其實,只要我們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敢於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相信我們都可以去大膽地擁抱幸福。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篇7

看這本書時,每每看到至真至情之處,我就淚流滿面,我想大概是書中講述太有道理了,書中指出:忽視身體的語言,微妙創造了自己的疾病。並且還復述了路易斯海給出了身體語言的小詞典。那時我正感到喉嚨不適,對照一下看了看。看完這部分的內容我竟然感冒了,是不是我自己有意在排毒呀?

那什麼叫幸福?

作為一位資深的心理學醫生,作者畢淑敏告訴我們,幸福感來源於目標感,所謂有意義的快樂便是幸福。畢淑敏說,「人是一種奇怪的動物,他一定要為生活找點意義。生活本沒有意義,所以我們要讓它變得有點意義。生活本身並不幸福,所以我們要幸福地生活。」

很多新穎的觀點首次出現在《破解幸福密碼》里。在書中,畢淑敏從心理學、醫學、人文科學的角度,通過案例,為我們詳細解答如何破解自卑、抑鬱、焦慮、悲傷、死亡、恐懼等這些潛藏在意識深層的創傷,思考與探索和諧平衡的心靈藝術。

書中最主要從這三個方面開始闡述幸福的:要出自卑走向幸福……封印悲傷,再建自我……適當應急,緩解焦慮……

書中指出:「哀傷不必強求消失,只是成為我們歷史的一部分。不要把悲傷的骨骸永遠存放在記憶的衣櫥里,一打開櫃門就散落一地。要把它打包,放在記憶的深處。心裡的安靜,也要漸次完成,不必急。」哀傷也要釋放出來。

在全書,我深有感受的是這一句:「有一個良好的社會支持網路,有值得信賴的人,能有效抗擊焦慮和危機。」願拿到這本書的人能細讀、細品、細悟,生命的律動,生活的節奏,也許會因此而不同。

人生多麼不容易。所以,抓住生活里每時每刻的幸福,享受生活,接受自己,快樂伴隨!這本書很平易近人,娓娓道來,並不覺得說教!我覺得有收益。幸福,原來真的可以調試。「幸福有盲點,失去過的人才知其可貴」「找到新模式,覆蓋內心深處的自卑」「哀傷不必強求消失,讓其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篇8

最近,讀了畢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碼》一書,心中略有所感。

以前也看過畢淑敏的書,主要是小說,比如《血玲瓏》《生生不息》等,感覺她雖然是寫小說,卻不僅僅是講故事,而是一直執著於對於生命意義的探討。《破解幸福密碼》這部書,更是直面人的心靈深處。在這部書中,畢淑敏以簡潔清新的文筆,溫暖的哲思,再加上富有情趣的小故事,把幸福的內涵解剖得淋漓盡致。

隨著年歲逐增,我也在經常思索,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幸福是什麼?相信不同的人,對於幸福會有不同的理解。畢淑敏認為,幸福是一種感覺,是靈魂的成就,而不是任何物質的東西。幸福就是我們的生命存在的理由。畢淑敏還說,長久以來,人們以為幸福就是物質。時至今日,如果沒有愛情,有再多的配偶,都和幸福無關,因為人畢竟不是動物;有再多的金錢,也和幸福無關,因為幸福是一種精神境界。

那麼,怎樣才能走上幸福的康莊大道呢?畢淑敏說,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標感。她說,目標感必定是某種崇高的東西,是在一己生命之外,對整個族群和更大范圍內的他人有所幫助的期翼。

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我覺得,我所做的工作,就是一種具有崇高的目標感,能帶來幸福感覺的事情。精心認真地備課,是很辛苦的,但是,當我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生的喜愛與認同的時候,我就不再感覺到勞累,而是感覺到幸福。作為教師,能夠做到像畢淑敏說的「對他人有所幫助」,所以這是一種距離「幸福」很近的職業。

畢淑敏所講的「目標感」以及她所講到的幸福的感覺,歸結到一點,就是「愛」。在給學生講授周國平的《面對苦難》這篇散文的時候,我就提到,什麼能夠給予我們戰勝「苦難」的力量?什麼能讓我們體會到幸福?是「愛」。我們追求人類的幸福,這是「大愛」;我們追求個人家庭的幸福,這是「小愛」,不管是「大愛」還是「小愛」,所有幸福的感覺,都和「愛」有關。就像刀郎在《愛是你我》這首歌里所唱的:「真心的愛的承諾/讓我看到了陽光閃爍/愛擁抱著我/我能感覺到她的撫摸/就算生活給我無盡的苦痛折磨/我還是覺得幸福更多」。

③ 《大腦幸福密碼》大腦如何了解改進呢

我們每一個人的這一輩子當中,一定都能夠找到那麼一些畫面,這些畫面可能確定了你的職業方向,可能確定了你的一些性格,確定了你和別人相處的方式,這就是我們說這種畫面的影響力。為什麼這些畫面的影響力如此巨大呢?因為其實每個人都有一些內在的力量。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需要跟很多外部的挑戰進行交鋒,在面對挑戰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夠獲勝,基本上取決於三件事:第一個是挑戰的強度,第二個是你的脆弱性,第三個是你的應對能力。

這種機制其實是合理的。我們用一個詞來講,叫作合理但不幸福。就是我們的頭腦有這樣的機制是合理的,不需要想「我就要把它扭過來」「我希望我把好事記得特別牢,壞事記不住」,壞事記不住的原始人都死了,都被淘汰了,如果你見到老虎都不怕,那你第二次出去就被豹子吃了,所以這個機制是合理的。我們大腦里的這套機制使得我們能夠存活。

所以當你了解到這種機制後他自然而然的就開始改進了,你也不用慌張。

④ 作文:我的幸福密碼 誰告訴我該怎麼寫

教室里少年的汗味昭示著青春的氣息,黑白上那一個意猶未盡的問號——「什麼是幸福?」瞬間亂了我的心緒。夕陽的余暉從窗戶中傾瀉出來,透明了空氣中的塵埃。任思緒漫遊在回憶里浩瀚的海洋,尋找幸福……

干凈的秋風蕭瑟了誰的寂寞,梧桐葉落,一片祥和安寧。窄窄的籬笆圈住那小小的房舍,一抹墨色的身影伴著秋菊在秋風里搖擺。那是陶老夫子的幸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賞流水潺潺,月影幽幽,觀花開花落,雲卷雲舒。遠離了世俗的塵埃,擺脫了官場的黑暗,收獲了那一份寧靜的幸福。誠然,這樣的幸福是誰都渴望的,沒有那麼多勞累,不用在世間來回的奔走。田園之樂實在是令人欽羨,我們卻不得不在塵世間漂泊。輕嘆著搖頭,這樣的生活誠然不屬於我。

昂首朝天,舉杯望月。李白遊走在大唐華美的壯麗河山中,做一個四處尋訪的詩人。在那美麗的桃花潭邊邂逅汪倫,譜寫一曲友情深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李白像一隻快樂的鳥兒,看遍世上美好的風景。在如詩如畫的山水中,大嘆江山多嬌,河山大好。他的一生都在旅行,他用自己的那份詩情畫意譜寫了一個朝代的浪漫情懷。他的生活充滿了明亮歡快的色彩。我羨慕他那雙眼睛,賞了那麼多的美景;我羨慕他那雙手,譜寫了多少千古奇詩『我羨慕他一切的一切,羨慕他盡情遊山玩水的幸福,卻不得不感嘆現實的骨感。

三藏一生的夢想就是取得西天的佛經,在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後,他最終修成正果。眼前是飄渺的霧靄,幽幽的檀香探入他的鼻息,渲染幾抹安詳。身上火紅的袈裟流露他成功的喜悅。多少的苦難,才鑄就了今天的成就。凡胎褪去,落地成佛。幸福在那一瞬間充盈他的心扉。像破繭的蝴蝶,終於歷經萬難後豁然開朗。

輕輕收回漫長了的思緒,細細思量:陶老夫子的幸福是茶一樣的清雅脫俗;太白詩仙的幸福是畫卷般的絢爛多彩;三藏的幸福便是成功後的豁然和喜悅……

於我而言,他們的幸福的確令人欽羨,卻不一定適合我。自己平凡簡單的生活何嘗不是一種幸福?雖不如陶老夫子那般閑適,卻也忙裡偷閑;雖不如太白詩仙那般走遍山水,但一次短暫的出行也能回味好久;雖不如三藏那般取得巨大的成功,但小小的成就也欣喜若狂了。

這像白開水一樣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我所嚮往的,白水自是無色無味的,但是我們可以隨意地改變它的味道色彩。這就是我的幸福,平平淡淡,簡簡單單。

唇角勾起一抹微笑,高高地舉起手。從容地回答,從容地坐下。然後看著老師以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結束爭論;

「從別人的幸福中回首,你會發現幸福其實就融合在我們的生活里,每一點每一滴都洋溢著幸福。」

⑤ 《簡.愛》中的婚姻幸福密碼

姿色平庸的人究竟如何才能獲得愛情?

這是一個看似無禮但卻能引起關注的問題,《簡.愛》(Jane Eyre)這部小說似乎給了我們一些指引和參考:究竟什麼樣的人更容易收獲婚姻和愛情。

書中的主人公簡愛走的是內涵修養的發展路線:她倔強、勇敢、堅強、善良,富有獨立意志和斗爭精神,這些優秀的內在品質是她能夠從逆境走向順境,最終獲得幸福的關鍵所在。

-1-

人格獨立

大凡經典文學,不難發現女主人公均是有血有肉、性格獨特、極富魅力的形象,像《飄》中的斯嘉麗,《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雖然命運遭遇各有不同,但有一樣或許是不可或缺的,那便是美貌。美貌是一種終極武器,就像一件華麗的外衣,當你披上它,便散發著光環,彷彿擁有了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將一切不可能都會化為可能。

《簡.愛》是個例外,書中的女主人公簡愛不僅相貌平平,而且從小失去了雙親,一無所有、無依無靠。被寄養的命運和貧窮讓她的內心深處充滿了自卑,而虐待和苛責卻激發了她性格中倔強和不屈的精神,面對不公平的待遇,她沒有選擇妥協和退讓,向命運屈服,她選擇 奮起反抗。

正如開篇所寫:

以及她在Lowood學校對她的好友海倫說:

如果你細心閱讀,甚至會發現童年時期的簡愛甚至是叛逆的,她飽受歧視,卻又不願意迎合他人,成為別人的附屬品。她極度自卑又極度的自尊(好強),從後來簡愛離開羅切斯特也可以看出這一點,但恰恰是這樣矛盾的個性和這種反叛的精神,才造就了簡愛獨立而強大的人格。

-2-

自立精神

簡愛不僅在人格上獨立,在生活中也體現出自立的精神。要知道在18、19世紀的英國,婚姻幾乎是女性生存下去的唯一的出路。當時的英國正處於嚴峻的變革時代,男性的金錢和地位主導一切,女性只是整個社會的附屬品,依靠男性的施捨才有存活的可能,甚至淪為男性的玩物或奴隸。尤其是沒有財產繼承的女性,地位是非常低下的,連奴僕都不如。

出生在那個時代的簡愛,獨立和自立精神幾乎貫穿了她的整個人生:她靠自己的能力當上了家庭教師;即便是贏得了羅切斯特的愛,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工作;當她流浪在荒原時,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本事打零工生存下去;直至遇到了聖約翰,她讓聖約翰幫助她找到一份鄉村教師的工作,雖然待遇不高,學生也都是粗野的鄉村丫頭,用聖約翰的話說就是「埋沒了你的才華」,但簡愛還是十分欣喜地接受了這份工作。

簡愛迫切追求的是一種經濟獨立和精神平等,她十分渴望自由,這種獨立和平等正是實現自由的基礎。

-3-

愛一個人,要先學會自愛

簡愛為什麼離開羅切斯特?

有人說簡愛離開羅切斯特是因為她內心的自卑,她始終覺得自己配不上羅切斯特。事實上恰恰相反,當得知羅切斯特已經有一個「瘋」妻子時,簡愛選擇離開羅切斯特正是出於 自愛 ,她不願意將自己置身於如此混亂的情感糾葛之中。

羅切斯特是貴族,簡愛是平民。當簡愛發現自己愛上羅切斯特時,她非常明白自己與羅切斯特之間地位懸殊,但她並沒有因此放棄,她坦然面對自己的感情並努力爭取、不卑不亢。因為她認為每個人在靈魂層面都是平等的,這時候她已經從童年的自卑陰影當中走了出來。

原諒我此處引用了大段的英文原文,因為這段描述幾乎是這部作品的「靈魂」,任何的譯文都無法描述其神韻之萬一,這是簡愛發至內心的對於平等和自由的呼喚和吶喊,也許這番言論在現在來看沒什麼,但在18、19世紀的英國,當時算是非常驚世駭俗的言論了。

正是由於簡愛對平等和自由的追求,她不願意淪為羅切斯特的情婦,雖然他們兩情相悅,雖然羅切斯特的「欺騙」情有可原,她自己甚至深切的同情羅切斯特的遭遇,但是她還是選擇了離開羅切斯特,離開桑菲爾德庄園。

她幾乎是逃著離開了桑菲爾德庄園的,但這並不是逃避,而是她無法抵制那種誘惑:想要回到羅切斯特身邊,放棄自己的堅持,後退一步,回到愛人的懷抱,那裡就是天堂。

-4-

選擇與奉獻

《簡.愛》中提到了四種婚姻關系:第一種是羅切斯特和「瘋」女人的婚姻,屬於家族聯姻、權錢交易的產物;第二種是基於宗教使命(壓迫性質)的婚姻,聖約翰向簡愛求婚,邀請她一起去東方傳教,而簡愛對聖約翰則只有親情;第三種是羅切斯特與「瘋」妻子婚姻曝光之後,簡愛如果留下來,將要面對的婚姻關系,簡愛將會成為羅切斯特的情婦;第四種則是羅切斯特經歷大火之後,燒傷殘疾,簡愛重新回到羅切斯特身邊,成為他名正言順的妻子。

很容易選擇不是嗎?簡愛並不是一個浪漫主義者,她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她追求的婚姻是建立在經濟獨立、精神平等、兩情相悅的基礎之上的,她的選擇也是合乎情理而實際的。

整部小說對愛情的描寫沒有任何低俗、露骨或色情的畫面,但你卻如同親身經歷般感受到簡愛與羅切斯特纏綿悱惻的愛情和濃濃情意,體驗那種從精神到肉體的歡愉。正如簡愛在結婚十年之後,對這一段情感的描述:

這種相伴的宿命和靈魂的交融,恰如趙孟頫的《我儂詞》中所描述的「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一種境界,也並不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融,或褪色半分。

至於開篇的問題,有句話怎麼說來的?女人,不因美麗而可愛,而是因可愛而美麗。

參考資料:

1、北京師范大學公開課《西方文學》;

2、<Jane Eyre> by Charlotte Bronte;

⑥ 密碼鎖忘記管理員密碼該怎麼辦

忘記了管理員密碼怎麼辦? 如果忘記智能鎖的管理員密碼,除了用其他開鎖方式管理員驗證外,可在智能鎖後面面板找到小圓孔(RES鍵)雙擊或長按3秒(根據智能鎖型號而定),管理密碼會恢復成初始管理密碼,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恢復出廠設置,之前的所有設置都會被清空,需要重新設置。 在安裝智能門鎖後一定要先去熟悉智能鎖的使用手冊。

⑦ 開學第一課之幸福密碼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開學第一課之幸福密碼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開學第一課之幸福密碼觀後感1

夜晚我在窗前沉思:幸福是什麼?在看了《開學第一課》後,我終於揭開了我思考了許久的問題,幸福密碼。幸福是勞累後的一杯暖茶;幸福是對他人的一句祝福;幸福還是父母的嘮叨;幸福是........

《開學第一課》中講了許許多多的動人的真實故事,令我感動的是盲童劉浩的鋼琴之路。他雙目失明卻沒有因此放棄彈鋼琴的理想,憑著他那頑強的毅力,終於彈奏出了一曲曲動聽的音樂,觀後感《幸福密碼——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五(3)班 李梓炫》。他彈奏出的不僅僅是鋼琴曲,還是自己的心聲。我們應該學習他那種面對挫折而不輕易放棄的精神!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那位女孩,她五歲就父母雙亡,母親把她託付給隔壁鄰居撫養。但好景不長,養母癱瘓在床,養父也不知去向。全部的重擔自然就落到了她身上,她不僅要上學,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養母。這個重擔她整整挑了十二年,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她用那瘦弱的肩膀撐起了一片天。看到這里,我不禁熱淚盈眶。是什麼使她撐起這個重擔,那就是愛的力量。

在生活中這些例子數不勝數,我曾看到這樣一個畫面:在公交車上來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奶奶,她拄著拐杖緩慢地上了車,但還是喘著大氣。乘客們爭著為這氣喘吁吁的老人讓座,老奶奶露出了會心的笑容,那笑容猶如一朵鮮花綻放。從這普普通通的例子中,也透露著幸福。當然,幸福無處不在,只要你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

在看了《開學第一課》後,我不僅知道了幸福的含義,而且我明白了幸福的密碼,那就是樂觀、自信、無私和堅強。相信你看了《開學第一課》,就會獲得幸福大門的鑰匙,當然,幸福大門肯定會為你打開!

開學第一課之幸福密碼觀後感2

幸福是什麼?幸福在哪裡?也許面對幸福,我們每個人的理解都會有所不同。今天,就請跟隨《開學第一課》,讓我們來一同揭秘幸福的密碼吧!

幸福是快樂的內心:

時光穿梭機把我們一同帶進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延安保小的一個小女孩給遠在抗日前線的爸爸寫的一封家書:1940年,日本鬼子侵佔了我們美麗的家鄉,媽媽被抓走了,孤苦伶仃的我哭著跑著,在一個小上溝里幸遇八路軍叔叔,他們把我帶到了延安,在保小和眾多的孩子們一起學知識,我很快樂。爸爸,請您不用擔心,現在的我很幸福,先生對我就像媽媽一樣,您就在前線安心作戰,勇猛殺敵吧!直到建立一個光明幸福的國家,到那時我們再相見,那該多麼快樂和幸福呀!

在那樣艱苦的年代,骨肉分離,小女孩不但有一顆快樂幸福之心,還不忘告訴自己的爸爸不要擔心自己,全心作戰。揭秘幸福的密碼:有一顆快樂的心,只要內心感到幸福,什麼樣的困難都不怕!

幸福就是自信、陽光和堅韌不催:

他是一個10歲的盲童,也許大家會覺得他的世界裡只有黑暗。可是,他卻憑借自己的自信、陽光和堅持,彈奏出一曲曲感人肺腑的鋼琴曲,曾一度獲得德國舒曼鋼琴大賽三等獎的殊榮,他就是劉浩。

熒屏上的劉浩,是那樣的陽光、快樂和幸福。從四歲起,劉浩就和媽媽為了夢想來到北京,租住的房子冬天沒有暖氣,沒錢,甚至都吃不上一口新鮮的蔬菜。可是為了夢想,在媽媽的無私關愛和社會上好心人的幫助下,劉浩終於走進了一所專業的鋼琴學校。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曾經為背誦一首10頁的演奏曲整整用了兩天的時間。也就是憑借這份堅韌不催的毅力,劉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步。舞台上的劉浩是幸福的,媽媽是幸福的。就像劉浩自己所說:「我從來都很陽光,只要心裡充滿自信,前途就會光明,自己就會變得堅強,快樂和幸福就在身邊!」揭秘幸福密碼:自信陽光地生活,為了理想,始終堅持不懈的努力就是幸福!

幸福就是承擔和珍惜:

功夫巨星成龍大叔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他的一個朋友有兩個女兒,9歲了,竟然連鞋帶都不會系,每天上學都有僕人給拿書包,真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一天,她們的爸爸突然告訴全家一個震驚的消息:他們破產了!從此以後,他們從以前居住的1000平米的房子搬到了50平米的出租屋內。從此以後,沒有了僕人,什麼都要靠自己。可是令人驚訝的是,姐妹倆不但學會了系鞋帶,而且還學會了做飯、洗衣服,自己的一切全都會打理。並且最為珍貴的是她們學會了珍惜所擁有的這一切,她們更加明白了輕易得到的東西人們往往不懂得珍惜,只有靠自己的雙手得到的幸福才最甜蜜。揭秘幸福密碼:勇於承擔和辛苦付出得到的才最令人倍感珍惜和幸福!

幸福就是放飛夢想:

重慶篤坪鄉一個偏遠的山村小學,700多名小學生在操場上整齊地跳著巨星邁克爾傑克遜的舞蹈。場面是那樣的令人震撼,同學們跳的是那樣的投入專注,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掛滿幸福的笑容……這令人興奮的舞蹈是他們的老師王忠華手把手教的。王老師不但教會了孩子們舞蹈,更重要的是帶給了孩子們更多的幸福歡笑,為他們的成長之旅插上了夢想的翅膀。揭秘幸福密碼:讓我們青春飛揚,讓我們放飛夢想,每天進步一點點,細細品味幸福的味道!

幸福就是勇於奉獻:

鋼琴大師朗朗一直致力於公益事業,事業成功的他成立了朗朗鋼琴基金會,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一起追求夢想、實現夢想。舞台上,朗朗和自己幫助過的學生同台激情演奏,這時的朗朗滿臉微笑,他是幸福的。朗朗說:「勇於幫助別人,看到更多的人在自己的幫助下離夢想更近,傾聽他們優美的彈奏,分享他們的精彩,這時的我就會感到無比的幸福!」揭秘幸福密碼:勇於奉獻、無私給予就是一個人最大的幸福!

幸福就是團結友愛、互助分享:

一個大桶里放了好多水果,同學們每人手持一個長長的勺子去舀桶里的水果並努力放到自己的手裡。由於勺子柄太長,同學們費了半天勁,一個人也沒拿到水果。後來,主持人讓大家發動你腦筋。同學們仍然拿起長勺,舀起水果,此時情況變了:只見他們並不是把水果極力放到自己手裡,而是給了對面較容易拿到水果的同學,在大家的互助友愛下,每一個同學都拿到了甜甜的水果。一個精彩的游戲,蘊含深刻的道理:如果只想到自己去獲取,而往往會什麼也得不到,只有敞開心扉,團結互助,心裡時時裝著別人,別人一樣也會裝著你!揭秘幸福密碼:團結友愛、互助分享就能收獲一份甜蜜的幸福!

幸福就是感恩:

從8歲起,4000多個日日夜夜,孟佩傑每天都要照顧癱瘓在床的養母,給養母洗衣、做飯、喂飯、揉腿、洗腳……因為五歲的她父母雙亡,是養母給了她一個溫馨的家。這樣幸福的時光在三年後的一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養母癱瘓在床,養父離家出走。年僅八歲的她一下子成了家裡的頂樑柱,沒有灶台高的她學會了熬湯、炒土豆絲,每天都是照顧完了養母才顧得上下自己的家庭作業,而此時已是夜裡9點多了。就是這樣艱苦的環境,每天放學回家能看到養母孟佩傑就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她說:「是媽媽給了我一個幸福的家,媽媽平安我就快樂,媽媽幸福我就幸福!再大的困難我都不怕!」揭秘幸福密碼:幸福就是滿懷一顆感恩的心,世上最強大的並不是困難而是愛!

幸福在哪裡?《開學第一課》告訴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溫室里。它在快樂的內心裡、它在不懈的努力里、它在辛勤的汗水裡、它在放飛的夢想里、它在無私的奉獻里、它在互助分享里、它在感恩回報里、它在平安祝福里……幸福,它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溫暖的內心裡:只要心中有愛,就會有幸福!

閱讀全文

與幸福密碼怎麼畫a4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星期三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311
如何用故事告訴對象我想你了 瀏覽:169
平時經濟生活情況怎麼寫 瀏覽:771
婚姻中的紅燈有哪些 瀏覽:497
婚姻的關鍵有哪些 瀏覽:574
有的人怎麼看透愛情 瀏覽:391
快手婚姻介紹怎麼直播辦啥手續 瀏覽:220
無奈這首歌講述什麼故事 瀏覽:72
梅州與潮州哪個經濟好 瀏覽:346
不幸福的時候誰時出現什麼意思 瀏覽:398
事業編制工勤崗位有哪些 瀏覽:210
愛情怎麼衡量愛不愛 瀏覽:300
如何介紹西安的經濟 瀏覽:462
軍團戰爭x6每波經濟多少 瀏覽:289
事業單位的主體包括哪些 瀏覽:225
我的微博界面為什麼沒有我的故事 瀏覽:603
老北京幸福里火鍋怎麼樣 瀏覽:197
一段婚姻讓你越來越委屈怎麼辦 瀏覽:340
美女是璧山哪裡的 瀏覽:192
社會經濟發展處於哪些狀態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