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主觀幸福感是什麼

主觀幸福感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2-25 19:21:11

㈠ 真正的幸福感是什麼

幸福感(Sense of happiness)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

滿足對於幸福的追求方式,從前現代時期主要表現為哲學家的思辨和人們個體生活方式的選擇,到現代時期出現了付諸社會運動和制度建構,這體現了一種歷史性的進步。

現代化給人類帶來的一個重要成就無疑是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然而,現代化又是一個充滿悖論的進程,與客觀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觀幸福並沒有呈現相應程度的上升,這無疑構成了現代化的一種困境。

(1)主觀幸福感是什麼擴展閱讀:

誤解:

幸福指數」成為我國學術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同時也成為一些政府部門的實踐課題。

幸福指數就是指把主觀幸福感作為一項指標,通過運用專門的測量工具去獲得人們主觀幸福感的數量化結果。

然而,如果幸福指數將在生活質量指標體系中甚至將在一個地方或國家的發展規劃中扮演一種重要而合理的角色的話,那麼,對於幸福指數尋求一種充分的理解,並且避免各種誤讀,無疑成為一項最基本的前提。

㈡ 心理幸福感和主觀幸福感有什麼區別

主觀的幸福感是你覺得這樣做或如果這樣你會覺得很幸福,但結果並不一定。而心理幸福感則是真正的心理感受,是你真的體驗到了幸福的感覺。

㈢ 幸福感是什麼意思

幸福千百年來一直是哲學所探討的終極問題,而從應用心理學的層面出發,探討「幸福」則更多的是為了幫助提高人們日常生活水平。我會以馬丁·賽里格曼的《幸福五部曲》和他主張的構成幸福的五大元素為基礎,來講講如何提高幸福感。

賽里格曼所指的構成幸福的五大元素分別是積極情緒、投入、良好的人際關系、意義和目的、積極的成就。

一、積極情緒

首先,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s - pleasure),也就是心情的愉悅,可以劃分為三個強度:

高等強度:狂喜、興奮、快感

中等強度:奔放、活潑、歡喜

低等強度:舒適、和諧、放鬆

大多數情況下,愉悅來自於感官上的享受,比如暴雨天的一杯暖咖啡、健身後的一個熱水澡、久違了的一碗牛肉麵、考試前的周傑倫演唱會等等。但是,伴隨著快速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學習壓力,人們常常忽略了這些相對來說可以比較輕松獲取的「小確幸」,甚至失去了感知愉悅的能力,也就於是導致了我們常說的「水逆期」、「最近有點喪」。進行一些「正念」 (mindfulness)的練習,例如冥想(meditation),可以起到很好的抗焦慮和抗抑鬱效果。

然而,這種來源於感官的愉悅是短暫且有習慣性(habituation)的,通俗來說就是我們會逐漸適應這種愉悅的存在,開始覺得「這有什麼好開心的,見怪不怪了」。比如久違的一碗牛肉麵可以帶來積極的情緒,但如果天天都有牛肉麵吃,這也就無法再成為我們「快樂的源泉」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習慣化的過程所帶來的快感缺失很可能過度激活人腦的獎賞機制,造成成癮行為。

二、 投入

第二個幸福元素,賽里格曼定義為投入(engagement - gratification),詳細來說就是通過具有創造性的投入施展個人的美德和優勢,以此獲得滿足的過程。

在參與像畫畫、寫作、運動、閱讀等能收到及時反饋和內容呈現的活動時,人們更傾向於有目標地行動,注意力集中,產生掌控感和忘我的感覺。

中東心理學家希斯贊特米哈伊認為,當人們十分投入於一件事而感覺時間停止時,他們就處於「心流」(flow)狀態。比起上一段提到的來源於生理感官滿足的、淺層次的積極情緒,心流的狀態更加深層次,專注於心理上的成長,它所帶來的滿足感也會更加長久地停留在記憶中。繼續拿牛肉麵來舉例,如果自己親手下一碗牛肉麵,那麼我們最終獲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會比去飯店裡更多,更持久。

三、人際關系

其次,良好的人際關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這不僅僅是指不僅僅從工作、學習發展出的社交關系,而是在生活當中有人真正的關心你,讓你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無法從積極的人際關系中獲取幸福感,也是長期獨居或是追求極端自由的人容易抑鬱,甚至人格障礙的原因之一。

一個哈佛大學長達70年的跟蹤研究發現,家庭經濟地位、社會階級、社交能力、是否性格外向等我們看重的特點往往並不會對幸福感造成太大影響。

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青年時期就建立親密關系的人才更能提高自身幸福感,這些良好的人際關系所帶給我們的愛和溫暖,也影響著我們面對困難時的應對機制。

對於留學生來說,除了融入本國學生的團體以獲得文化認同感,並更輕易地建立親密關系外,參加一些跨文化社團,接觸更多來自不同種族背景的人群更是起到了幫助作用。

相反的,面對消極的人際關系,美國DSM 5指出,「跟誰都處不好」的狀態可能意味著潛在人格障礙的問題,建議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干預。

四、意義和目的

第四個元素,意義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即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目的,是一個哲學和應用心理學相結合的議題,也是大部分留學生所在年齡段常思考並有諸多困惑的問題。

奧地利猶太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從人間煉獄般的集中營倖存後,結合自己的心理學知識,對生命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將實現意義的道路劃分為創造的意義、體驗的意義、痛苦的意義。

創造的意義與前文的「投入」以及「心流」理論含義一致,技藝精神和對於工作精益求精的過程能夠充實人生,賦予生命更多的的意義。

㈣ 社會心理學中對於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成果有什麼

去中國知網以主觀幸福感為關鍵詞搜索文獻

㈤ 什麼是主觀幸福感

相比較之後,心理會感到自己「幸福」多了。 我們首先要了解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它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總部。。如題所述的這種比較方法,英文稱為Downward Comparison,中文可以理解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種說法在我們中國文化中一點都不陌生。美國文化強調個人主義和成就感,慣常於向上比,但有時候向下比也會增加個人的幸福感。這種方法類似常識心理學,某種意義上是老調重彈,給人以驀然回首的感覺。從美國積極心理學研究來看,這種通過比較獲取幸福感的研究是比較新鮮的,這一點,有別於我們中國文化。 我個人也參加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研究的最後結論是:幸福是一種選擇,是一種主觀體驗,幸與不幸完全在我心,你可以選擇開心或不開心,而不是直觀的開心不開心。舉一個例子:同樣是完美主義做事盡善盡美,張國榮最終因抑鬱症而自殺,而崔永元雖然也得了抑鬱症,最終走出了抑鬱狀態,這與他本身的心態選擇有關系。因此,開心或不開心完全是主觀選擇的結果。 知足常樂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所宣揚的個人境界,這不同於主動放棄,當爭而不爭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在應當爭取的情況下,個人盡力爭取但最終沒成功,則另當別論。比如時下人們面對諸如買房、戀愛、職位競爭等具體情況,往往容易陷入其中:憑什麼那個女孩我就得放棄呢?女孩已一再跟你表示對你沒感覺,可你偏認為堅持到底就是勝利,這樣就陷入了一種偏執,因為究竟有沒有緣分是你個人努力和對方的感覺共同說了算,不是完全能心想事成的。所以這里就有些成功學的誤導,有些成功學走極端,覺得心想事成必須樹立信念,信念一定要達成。可目標能否達成是綜合來看的,所以簡單說,知足常樂就是你盡力的事情你就樂吧,沒有盡力的事情就不應該樂,你自己放棄,那是活該。 人們生活在社會環境中,總能找到向上或向下比較的對象,來維持一種平衡。這就是為什麼說幸福是一種修煉的境界。比如在工作中,該你爭你不爭,晚來的人都上去了,最後你覺得郁悶。反而你爭取了沒爭下來,因為時機未到或其他原因,你會反省總結經驗想為什麼沒做好,這樣你會轉移注意力,不會偏執於「沒爭下」。 在心理學上,我們講絕對樂觀主義、相對樂觀主義,絕對悲觀主義、相對悲觀主義。絕對樂觀主義是傻帽,那就是阿Q,相對樂觀主義就是說你能夠務實。悲觀主義並不是壞事,可以避免盲目樂觀,每個人都要有一定的悲觀,這是相對悲觀論。相對愛自己是自信,絕對愛自己是自戀,絕對愛他人是自卑。 「知足可能讓人止於此地,而不滿意可能讓人不斷前行」,這種說法同樣也是相對的。比如說,你辛苦工作達到人生目標了,是否就鬆懈下來呢?人肯定是要有進退的,不能總是處在辛苦狀態,那就沒有意義了,就像牲口。所以這時候沒人說你的,什麼時候說你呢?你犯渾!舉個例子:唐駿。他自傲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他過於招搖,如果能低調人們就更喜歡他了。他做了很多很成功的事情,但在學位這件事情上很失敗,他事後的否認更受人們唾棄。所以,人們應該在成功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失敗,在失敗的時候看到自己的成功,這點,他沒做好。而這種現象,在政界、商界比比皆是。 在一個工作單位里,有些人做得好,有些人半途而廢,這是很自然的。你能幹下來證明你的價值,沒干下來的原因也是各種各樣。擺正自己最好的方法是,第一看自己盡了多少力,我盡力了我不會怪自己,我沒盡力我會怪自己;第二我會看運氣的成分,有時走運有時背運,但我不會糾纏於運氣。如果我這次走運了因此覺得下次好運還應該是我的,那就完了,這樣就是把自己慣成自戀了。這次的成功並不意味著下次的絕對成功,這就是相對悲觀。從心理健康來講,當一件事情盡力了但沒做成的時候,你仍然糾纏自己或者糾纏別人,那是加倍的傷害。別人對你的折磨還可原諒,自己折磨自己就不可原諒了,這就是想不開了。 我們講積極心理學不是現代人才有這個意識的,古往今來,我們中國文化中士大夫修煉的各種境界早已有之,你遇到不開心,一句話:「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關鍵是你轉變心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在這個點上,可能就不只是一句詩詞了,而是對自我的一種激勵了。 ,我們之前說是一種選擇,選擇說白了還是你自己的心態,是自己修煉的功夫。誰是心理修煉的九段高手?我提名蘇東坡,他一生起起落落跟股票走勢似的,他不是沒自殺過,但他最終心態是好的。這種修煉一方面通過學習,另一方面是自己覺悟。該出手時出手,該縮頭時縮頭吧,到頭來是為自己開心。

㈥ 怎麼看待梅奇主觀幸福感梅奇知道什麼

幸福是人的一種感覺,幸福雖然跟物質條件有一定的關系,但是並不是完全由物質條件決定的,受人的價值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㈦ 主觀幸福感是什麼時候開始研究的

  1. 主觀幸福感研究的真正興起大致是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主要得益於生活質量研究運動和積極心理學運動的推動。在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馬斯洛(Masfow)、榮格(Roger)、塞利格曼(Sehgman)等人倡導積極心理學運動(包含人本主義心理學),該運動關注人的心理健康、幸福感和自我實現等問題,並提出了一些有關幸福心理的重要理論觀點和測量工具。在生活質量研究和積極心理學運動的共同推動下,興起了主觀幸福感的科學研究。

  2. 我國從心理學視角,20世紀80年代中期,才開始有學者關注幸福感的問題。我國對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分為三個階段三個階段三個階段三個階段:(1)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國外理論和量表的引進階段。主要表現為研究成果零散分布於各個年份,成果較少。(2)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本世紀初期:應用國外研究工具小范圍測查階段。主要表現為幾乎每年都有研究成果發表,主要是針對老年人、大學生和教師的調查研究,樣本都小於400人,同時這一階段也介紹了一些國外的研究成果。(3)本世紀初期至今:主觀幸福感研究飛速發展階段。研究者不僅探討人們的主觀幸福感狀況,還開始研究相關變數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對象也擴展到了中學生、研究生、城鎮居民和其他行業的勞動者。一些學者還開始了主觀幸福感的本土化研究,探討適用於我國文化特色的研究工具和研究理論,而且也出現了不少總結性的研究成果和學術專著,跨文化研究主觀幸福感初見端倪。

㈧ 主觀幸福感 與 生活滿意度。這兩個概念之間存在的差異是什麼

主觀幸福感,比如說你愛的人每天為你做飯。生活滿意度,比如說每天都能吃上飯,不愁吃喝穿,不愁錢花。

㈨ 主觀幸福感產生與活動本身而非活動目標的實現是什麼理論

主觀幸福感產生與活動本身而非活動目標的實現是活動理論理論。

㈩ 幸福感與主觀幸福感之間有什麼關系呢

國民幸福感可能是一個統計出來的指數。它就是客觀的。

主觀幸福感可能是指個人的幸福感綜合指數,它就是主觀的。

閱讀全文

與主觀幸福感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別人說幸福來了怎麼回復 瀏覽:159
家庭經濟困難證明附件怎麼上傳 瀏覽:913
如何擁有一個健康的舌苔 瀏覽:933
雨夜編導故事怎麼寫 瀏覽:538
愛情有哪些意象 瀏覽:27
孕婦怎麼吃飯才健康 瀏覽:57
美女吃了好不好住哪在哪裡 瀏覽:394
外國哪個國家美女最美 瀏覽:601
美女成功逃脫霸氣復仇是什麼電影 瀏覽:901
哪裡可以調解婚姻 瀏覽:958
過年幸福指數是多少 瀏覽:525
東莞哪裡辦理健康碼 瀏覽:894
我有10畝地可以做什麼事業 瀏覽:360
手帳本美女怎麼畫 瀏覽:586
玻璃愛情表達的什麼 瀏覽:928
如何看透愛情人情 瀏覽:272
愛情為什麼不能持續 瀏覽:917
在婚姻中怎麼去愛一個人 瀏覽:191
軍事經濟屬於什麼專業 瀏覽:221
十二星座裡面哪個星座出美女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