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老梁談什麼是幸福感

老梁談什麼是幸福感

發布時間:2023-01-01 22:58:59

A. 幸福感是一種什麼感覺人們的快樂來自於幸福嗎如何獲得幸福

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如何獲得對生活的掌控感,第一步也是最簡單的一步,掌控你的時間吧!

掌控時間就等於掌控自己的生命。因此,為自己設立一個踮踮腳就能夠得著的目標,並把它們拆解為每天可執行的小目標。我們通常會高估自己一天內能完成的工作量,卻通常會低估我們一年內能達到的成就。

幸福的人們過著一種積極的、精力旺盛的生活,同時也預留了時間來補充睡眠和保持獨處時的寧靜。許多人都有睡眠困擾,睡眠不足會讓人產生疲乏的感受,也會導致機敏下降以及抑鬱心境等不良影響。

幸福的人從來都不把生活弄得一團糟,至少在思想上是調理清晰的,這有助於保持輕松的生活態度。他們會將一切都收拾得有條不亂,整齊而有序的生活讓人感到自信,也更容易感到滿足和快樂。

B. 什麼是幸福感

幸福,是一個人自我滿足後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來源於目標達成後的喜悅,也可以是和別人(或事)的不幸對比後,對自身處境產生的滿足感。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體會到的快樂,滿足。情感得到升華之後的感情。

主張

幸福,是在一定溫飽和安全條件基礎上,在社會生態環境下,擁有能產生幸福感的要素、機制、動力的生活和生活狀態。幸福定義為在生存基礎上存在,在良好社會生態環境下發展,在各幸福體內實現的相互滿足和相互認同(同等的尊重信任)的生活。

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但是又與客觀因素密切相關,它的發展變化表現為個體的特殊性,但它又在社會成長中遵循著普遍的客觀規律,它既受內部因素影響,又受外部因素制約,涉及自然、社會、心理等方方面面。

C. 什麼是幸福感

在我看來幸福感就是讓自己過得開心沒有煩惱,可以自由的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隨時隨地都可以感覺到溫暖,所以對我來說這就是幸福感。

D. 什麼是幸福感幸福感的三大來源是什麼

長久以來心理學的研究注重那些不健康的心理問題,比如抑鬱症、焦慮症,但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也格外重要。心理學幸福感的三大來源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告訴你心理學提升幸福感的9個方法,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一、心理學幸福感的三大來源

1.快樂傾向是幸福感的來源之一,人們體驗到幸福,是因為感受到了快樂。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本我就是遵循著快樂原則,這是人們最基礎、最原始的沖動和慾望,比如餓的時候吃上一口飯讓人感到滿足,一桌美食讓人感到幸福。

2.意義傾向是幸福感的來源。人們在生活中參與活動,感受到生命的意義,這也能帶來幸福感。比如實現自我價值的意義,想像一下你是一個登山者,你的目標是征服珠穆朗瑪峰,當你登上山頂的那一刻,是不是實現了自己的意義?是不是會感受到無比的幸福感?

3.投入傾向也是幸福感的來源之一。當你全神貫注地投入手頭上的工作,你可能會忘記時間,感覺特別充實,這樣也能體驗到幸福感。

二、提升幸福感的9個方法

1.你認為自己幸福,你就會更幸福。心理學上提出主觀幸福感的概念,認為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感受,也就是說你認為自己幸福,那你就能感受到幸福。這還包含了心理暗示的道理:如果你暗示自己是幸福的,那你也就能感受到更多的快樂和滿足。

2.自己選擇、自己決定。那些獨立決定人生大事的人一般會更幸福,比如選擇自己的大學專業、畢業後的工作、選擇自己的結婚對象等,如果你有自主選擇權,那麼你會更加努力地去完成,這能帶給你更多的幸福感。

3.管理自己的時間。拖延症的人經常感到痛苦萬分,因為他們總是在後悔,如果你掌握了管理時間的方法,那麼你會更加有效率,完成更多的事情,讓你感受到幸福感。

4.專注於一件事。當人們注意力全部集中於一件事的時候,就難以感受到外界的干擾,這是因為注意力是有限的,也就是心理學上講的注意力的廣度。專注能讓人排除外界干擾,體驗到事物帶給人的幸福感。

5.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是社會性動物,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家人、朋友的支持,擁有好的社會支持,能讓人更有幸福感。哈佛大學一項75年的研究顯示:好的人際關系可以讓人更快樂更健康。

6.幫助他人同樣也能提升幸福感,這是因為人們幫助他人就是在給予他人支持,「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7.充足的睡眠能讓人更幸福。睡眠不足的人往往會頭疼、容易焦慮、注意力無法集中,當你精力充沛時,就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務,並能感受任務完成的幸福。

8.運動分泌的多巴胺能讓人產生愉悅感,所以多運動是能夠提升幸福感的。

9.保持樂觀和較高的自我效能感,這能讓人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更容易體會到幸福感。

總而言之,幸福感是人人都想要追求的一種積極心理品質。以上就是關於「心理學幸福感的三大來源,提升幸福感的9個方法」這個話題的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E. 什麼是幸福感 幸福感解釋

1、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

2、滿足對於幸福的追求方式,從前現代時期主要表現為哲學家的思辨和人們個體生活方式的選擇,到現代時期出現了付諸社會運動和制度建構,這體現了一種歷史性的進步。 現代化給人類帶來的一個重要成就無疑是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然而,現代化又是一個充滿悖論的進程,與客觀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觀幸福並沒有呈現相應程度的上升,這無疑構成了現代化的一種困境。

3、幸福指數就是指把主觀幸福感作為一項指標,通過運用專門的測量工具去獲得人們主觀幸福感的數量化結果。然而,如果幸福指數將在生活質量指標體系中甚至將在一個地方或國家的發展規劃中扮演一種重要而合理的角色的話,那麼,對於幸福指數尋求一種充分的理解,並且避免各種誤讀,無疑成為一項最基本的前提。

F. 許多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物質越來越豐富了,反而幸福感下降了

我說幸福其實很簡單。

人們一向認為幸福是件很奢侈的事,

必須通過豐厚的物質來體現。

其實這是追求幸福的方式方法錯了。

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於你對外界的依附程度。

比如那些嫁入豪門的靚女

有幾個幸福?

七十年代的王釧如嫁給富商蔡辰洋,

遭遇蔡移情別戀成為怨婦。

所以,你以為幸福像魚,

你買把釣竿可以釣到嗎?

你以為幸福像鳥,

你編個鳥籠就可以罩住它嗎?

為了擁有幸福你拚命努力。

為了住上大房子,

舍棄休假舍棄回家

拚命加班,直到暈倒。

待到醒來,

媽媽的一碗雞湯,

才意識到幸福其實很簡單。

幸福真的很簡單。

對落難海島的人來講,

是一艘從遠方駛來的船。

對失業的人來講,

是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

對淪落他鄉的人講,

是他鄉遇故知的驚喜。

幸福真的很簡單。

最幸福的生活其實就是最平常的生活。

小小蝸居可以棲身,

有二三知己可以小聚。

家中有花可以怡情,

枕邊有書可以養性。

白天可以去工作,

晚上可以進夢鄉。

雪中送炭,雨中有傘。

餓時有充飢,冷時有禦寒。

心理欲求小,幸福指數高。

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

我們通常以兩種方式「失去自我」。

第一種是「生活給別人看」。

「他穿時尚衣服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開的車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買別墅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從事的工作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的孩子送名校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給別人看,

所思所想都是以他人眼光作為唯一標准。」

為了刷出「比別人能幹」的存在感,

我們終於活成了「別人眼中牛逼的人」。

第二種是「看別人如何生活」。

別人有了豪車,我也想要豪車;

別人有了別墅,我也想要別墅;

別人孩子讀名校,我家孩子也要讀名校。

為了過上「別人家的幸福生活」,

我們終於活成了「跟別人一樣牛逼的人」。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

有一個美麗的食人島。

這島上不僅景色絕美,

還有豐富的淡水和食物。

躺在沙灘上曬著陽光,

人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和幸福。

可到了夜晚,島上湖水就會變成強酸,

把人與動物全部消融掉。

食人島是一個隱喻,指的是那些看似能給我們帶來幸福的東西,其實恰恰是「吃掉我們」之所在。

有人說:

「我不幸福,因為我沒有錢,有了錢就幸福了。」

有人說:

「我不幸福,因為我沒有權,有了權就幸福了。」

有人說:

「我不幸福,因為我沒有名,有了名就幸福了。」

但最終的結果是——

得到錢之後,我們期待更多的錢.

得到權之後,我們期待更大的權。

得到名之後,我們期待更大的名。

得隴望蜀,這就是我們痛苦的根源。

通往幸福最大的障礙,正是我們對外物苛求太多。

《這個世界會好嗎》這本書,

是梁漱溟先生的晚年口述。

梁漱溟認為:人要幸福,需解決三大問題。

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

然後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

最後要解決人和內心之間的問題。

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就是解決人的溫飽問題。

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就是要處理好為人子女、為人夫妻、為人父母、為人上下級的問題。

但前兩者的解決,並不能讓人獲得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來自於第三層面——解決人和內心之間的問題。

「真正的幸福從不依賴於外在的事物,

而是內心的一種清楚、愉快與平靜的狀態。」

愛因斯坦說:「同一層面的問題,不可能在同一個層面解決,只有在高於它的層面才能解決。」

在物質層面,永遠無法解決幸福的問題。

幸福的問題只有在內心的層面才能解決

他叫約書亞·貝克爾,一個高富帥。

掌管150家店鋪,拿著7位數薪水,

有一個美麗妻子。20多歲就買了豪宅名車。

聽著是不是很牛?其實他是生活的大輸家。

讀大學時,約書亞覺得,

「富裕就是每年掙5萬。」

畢業後,他很快拿到了5萬。

「但我並沒有覺得富有。」

這時,他覺得富裕就是每年掙8萬。

年後,他年薪達到了9萬。

「但我還是沒有覺得富有。」

這時,他覺得富裕就是擁有豪車。

於是約書亞成了工作狂。

一周工作80小時,一年工作362天。

28歲時,約書亞就成了公司高管。

拿著7位數薪水,掌管150家店鋪,

在別人眼裡,他是那麼地成功:

一身名牌,住著豪宅,開著名車,

隨手一揮就能擁有想要的一切。

他以為擁有這些後,生活會更幸福。

「但幸福感好像一點都沒增加。」

實際上,他的生活非常糟糕。

身體不好,每天需要服葯入睡。

妻子在抱怨:你還像個丈夫嗎?

兒子在抱怨:為什麼總不帶我出去玩?

母親不抱怨,因為已經生病進了醫院。

除了賺錢,他完全成了家庭的局外人。

那一年,一個月里,

約書亞家發生了兩件大事。

首先是,他母親去世了。

接著,妻子向他提出離婚。

約書亞感到無比傷心和挫敗。

失去,讓約書亞開始反思:

「過於追求物質,我不但沒有得到幸福,反而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反思後,約書亞決定實施「斷舍離」,

他把家中所有物品打包放在盒子里。

每一天,只拿出這天所需要的東西。

第一天,他解開了床單及洗漱用具,之後是一些衣物。

就這樣生活三個月後,他發現:

「竟然90%的盒子都沒打開。」

於是,約書亞把這些東西統統捐贈。

美國家庭平均擁有約30萬件物品。

但約書亞的生活里只有288件。

「留下來的每一樣都不可或缺。」

這樣的極簡生活,

約書亞不但沒感到空虛,

反而覺得內心越來越充實。

他辭去了7位數的工作,

但從此擁有了大把時間。

精心做一頓美食,

約朋友喝下午茶,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小時候,我的夢想是當作家,

現在,我終於拾起了那支筆。」

兩年後,約書亞成了暢銷書作家。

「我丟掉了90%的東西,生活卻幸福起來。」

1845年,著名學者梭羅,

只帶了一把斧頭,

到瓦爾登湖邊建了一間小木屋,

獨居了2年零2個月零2天,

以驗證自己所悟出的人生真諦:

「一個人,只要滿足了基本生活所需,

不再戚戚於聲名,不再汲汲於富貴,

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

體驗結果,正如他所說:

一個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

幸福與否,並不取決於外在東西的多少,

而是取決於一個人內心的生活態度。

亞里士多德說:「幸福就是自足,幸福的自足就是無求於外物,而自滿自足。」

所以,人想要獲得幸福,

首先就要步出熙熙攘攘的人群,

跳出物質束縛的窠臼,

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觀念里。

要聽從內心的聲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真正的自己。

「成功有兩要素:

外在成功與內在成功。

物質成功是可測量的外在的成功,

是低層次的自由,

而思想上的成熟與自由,

是高層次的內在成功。

幸福往往來源於後者。」羅素說。

我們通訊有了手機,

但忘帶手機我們就六神無主,

吃飯的地方沒有wifi,

我們就會如坐針氈、食之無味。

我們爬樓有了電梯。

但從三樓下到一樓,

如果電梯遲遲不來,

我們就會焦躁不安。

我們的夏天有了空調,

但如果某一天停電了,

我們就覺得簡直沒法活下去。

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們的幸福已經不受控於自己,而是受控於外物。

古時候沒空調、沒電梯、沒手機,

但古人照樣活得「不亦樂乎」。

可見,外物的充實並不可靠,人生的幸福最終來自於自己的心靈。

普希金說:「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以內心的寧靜作為基本特徵。」

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取決於你多大程度上可以擺脫對外部世界的依附。

人生的幸福最終還是來自於心靈的豐盈。

編輯

搜索

老梁說幸福感

什麼是幸福感

幸福感心得體會

提高幸福感

提高幸福感的小事

提高幸福感的

G. 什麼是幸福感如何提升幸福感

幸福感是個人對自己的生活素質或狀況的滿意程度。當前學界關於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是採用實驗或實證的方式,例如國民幸福指數、社會幸福感、主觀幸福感及心理幸福感的研究都以其方法的科學性和實證性而得到認可。什麼是幸福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什麼是幸福感,歡迎閱讀。

什麼是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

滿足對於幸福的追求方式,從前現代時期主要表現為哲學家的思辨和人們個體生活方式的選擇,到現代時期出現了付諸社會運動和制度建構,這體現了一種歷史性的進步。 現代化給人類帶來的一個重要成就無疑是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然而,現代化又是一個充滿悖論的進程,與客觀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觀幸福並沒有呈現相應程度的上升,這無疑構成了現代化的一種困境。

幸福感影響因素

簡介

對於人的主觀幸福感的測量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為心理學的一個熱點研究領域。心理學家對於主觀幸福感的探討更多地來自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和社會老年學三個學科領域。由於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豐富內涵和表現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應該說,作為社會心理體系一個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收入水平等;社會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質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別、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權利、參與機會等。

此外,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時點與時段,等等。在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諸多因素和層面之間的密切聯系中,以下幾點是十分獨特而重要的:

心理參照系

就社會層面而言,其成員的幸福感將受到他們心理參照系的重大影響。例如在一個封閉社會中,由於缺乏與其他社會之間的比照,盡管這個社會的物質發展水平不高,但由於心理守常和習慣定勢的作用,其成員便可能知足常樂,表現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個處在開放之初的社會,面對外來發達社會的各種沖擊,開始了外在參照,此時其成員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現下降之勢,因為此時他們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創傷。

成就動機程度

人們的成就需要決定他們的成就動機程度,成就動機程度又決定其預期抱負目標。其中人們對於自身成就的意識水平是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便會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則不會有幸福感可言。

本體安全感

它指的是,個人對於自我認同的連續性、對於所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表現出的信心。這種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對於形成個體的信任感是極其重要的,而對於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個體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個體抵禦焦慮並產生主觀幸福感的基礎。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時與其經濟狀況或收入水平之間並未呈現出簡單的正相關關系,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經濟狀況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卻不低,而有些百萬富翁卻整日憂心忡忡。

因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中國人的幸福感在過去10年中先升後降,表現出與經濟發展軌跡之間的非同步性。其中主要原因在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初期,物質發展成效明顯地呈現出來,那時社會分化程度還不大,社會成員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縱向比較,與過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較容易產生滿足感。隨著社會結構轉型加速,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日益全面觸及深層利益,社會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貧富差距凸顯;在社會心理方面,隨著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人們需求層次日益提升,且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因此,需求能被滿足的標准相對提高了;而由於資源相對短缺和競爭加劇以及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各種壓力感大大增加,這一切都強有力地影響了人們的幸福感。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一些調查結果表明,人們對社會問題的關心更傾向於與民生有關的領域,民生問題成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最關切的社會問題。這種關注重點的變化,反映了人們對於社會發展態勢的判斷。而對於民生問題關注程度的上升,尤其反映了體制改革與社會發展正在對人們的生存條件和生活質量產生最強有力的影響。這一切極其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本體安全感,即具體表現為對社會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強,從而影響到人們的幸福感。

幸福感誤解

“幸福指數”成為我國學術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同時也成為一些政府部門的實踐課題。

幸福指數就是指把主觀幸福感作為一項指標,通過運用專門的測量工具去獲得人們主觀幸福感的數量化結果。然而,如果幸福指數將在生活質量指標體系中甚至將在一個地方或國家的發展規劃中扮演一種重要而合理的角色的話,那麼,對於幸福指數尋求一種充分的理解,並且避免各種誤讀,無疑成為一項最基本的前提。

將幸福指數簡單化的傾向

對於幸福的理解涉及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化學等多個學科,這說明了社會心理體系的高度復雜性,而這種復雜的主觀世界要用數量化的工具來加以測量和說明,無疑是對現代社會科學的局限性提出一個重大挑戰。因此,關於幸福指數一種可能的誤讀就是,將幸福指數簡單化的傾向。典型表現之一是,希望通過一份調查問卷就能達成對主觀幸福感全面而准確的把握。而幸福感在測量上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在進行測量的時間之點上人們所表達的生活感受,是否能夠代表他們在一個時期里的總體生活感受。

認為幸福指數能夠作為一個絕對性指標

幸福指數是社會發展狀況及其問題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如果說社會心理體系包含理性層面的認知評價和感性層面的情緒感受,那麼,在幸福感中情緒感受這一感性層面常常占據主導地位,幸福感有時是一種很個體化的主觀領域。因此,在實踐領域中,幸福指數可以成為生活質量指標體系中一個重要方面,但並非唯一方面。在這里,關於幸福指數一種可能的誤讀就在於,認為幸福指數能夠作為體現個人生活質量和衡量社會進步程度的一個絕對性指標,從而忽視了對於社會發展內涵和人的精神領域的豐富性的考慮。

將幸福指數誇大化、片面化、偏激化

作為制定發展規劃和社會政策一種重要參考因素的幸福指數,與GDP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辯證的。GDP是硬指標,幸福指數是軟指標,兩者在發展規劃和社會政策中各具獨特的地位與作用。能夠關懷幸福,說明發展理論與發展實踐上升了一個層次,發展的內涵更加豐富了。但決非要在GDP與幸福指數之間做一種非此即彼的選擇。因此,關於幸福指數又一種可能的誤讀就在於,產生“幸福指數崇拜”,即將幸福指數的意義無條件地誇大化、片面化、偏激化。

幸福感測量

對於幸福感的測量,西方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等已經探索了幾十年,具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積累。既便如此,尚未有任何一種幸福感測量工具能夠得到普遍認同,許多量表仍處在不斷改進之中。中國與西方的社會、文化背景及其反映形式之一的社會心理都存在差異,從而對於幸福的理解不會完全相同,感受幸福的方式也會有所差異。因此,我們若要研製出一套既體現國際水平又符合中國國情的幸福感測量工具,尤其是獲得可以作為發展規劃和社會政策參考的幸福指數,尚有待進行高水準、創新性的多學科合作研究。

幸福感相關調查

簡介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省市幸福感指數最低,2009年紅火的地產業帶來的房價飆升令很多家庭感到痛苦。此外,健康、情商、財商、家庭責任以及社會環境被絕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是影響家庭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且這五者相互關聯,缺一不可。

幸福感指數如何翻譯為英語?請看新華社的相關報道:

The happiness index of people in Jiangsu, Sichuan, Fujian provinces and Chongqing municipality was found to be high, with half of families saying they were satisfied with family life, while people living in big cities like Beijing, Shanghai and Shenzhen were not so lucky.

調查發現,江蘇、四川、福建和重慶四個省市居民的幸福感指數較高,有一半的家庭表示他們對家庭生活感到滿意,而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人卻不這么認為。

在上面的報道中,happiness index就是現在很受關注的幸福感指數。幸福感指數是衡量幸福感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幸福感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economic factors(經濟因素)、population factor(人口因素)、cultural factor(文化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心理因素)和political factor(政治因素)等。

如今五花八門的指數特別多,幸福感指數也和其中一些指數息息相關。例如:consumer price index(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employment index(就業指數)或net employment outlook(凈就業前景指數),life satisfaction index(生活滿意度指數)等。

荷蘭伊拉斯謨大學曾對中國國民的幸福感進行了3次調查,其中,1990年國民幸福指數6.64(1-10標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卻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調查顯示,中國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如今的中國人沒有以前快樂了。

現狀

錢多了,幸福少了

32歲的李琳(化名)在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在旁人看來,她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工作穩定、收入豐厚,在北京靠自己的打拚有了房、買了車,不久前還嫁人組建了自己的家。但李琳卻經常愁眉不展,她告訴記者,自己常不知道整日忙碌為了什麼。“快樂、幸福好像離我越來越遠了。記得上學時,去校門口吃個麻辣燙,在地攤上買條牛仔褲都會高興很久,但這兩年,已經很少能找到那種幸福的感覺了。”

生活中,像李琳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事實上,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並沒有保證國民幸福感的持續增長。美國“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在2005—2009年間,訪問了來自155個國家及地區的數千名民眾,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評價,並對“是否有足夠的休息、能否受到尊重、健康狀況是否良好、是否有有益的休閑”等問題進行了回答。研究者據此進行“幸福排名”,結果顯示,中國大陸位列125位,香港排名81。

國內與幸福感相關的調查近些年也層出不窮。今年8月10日,在首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上發布的一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6.9萬參與者中,90%的被調查者有孤獨感,46.9%的受訪者對生活滿意度不太高,19.1%的人甚至表示對生活非常不滿意。種種數據還表明,越是生活在大城市,越感到不幸福。

原因

七大原因偷走幸福

“幸福感是一種長久的、內在的、堅定的心理狀態,並非短暫的情緒體驗。”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幸福與否並不是賺錢時的快樂,花錢時的痛快,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很多和財富無關的因素,例如身體健康、工作穩定、婚姻狀況以及人際關系等,這與個人對生活的認識、社會的發展也有很大關系。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學心理學終身教授、社會及人格心理學專業主任彭凱平表示,經濟發展與幸福感提升形成的“幸福悖論”,有著深層次的心理學原因。英國萊斯特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們也對現代中國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總體來看,有以下幾點原因。

老愛比較。現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競爭中,比職位、比房子、比財富……比來比去,人們的心裡只剩下慾望,沒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麼比別人幸福時,幸福也就離你遠去了。

缺乏信念。在經過20多年沖刺般的財富賽跑後,一些人除了賺錢,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標與追求到底是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這種缺乏信念與理想的狀態,難以產生長久、快樂的幸福感。

不善於發現陽光面。生活中有許多積極的、好的方面,但許多人卻忽略了它們,“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是其真實寫照。一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也對生活中的負面事件大肆宣傳報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但同時也削弱了人們的積極心態。

不知道奉獻。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曾顯示,在生活中多去幫助他人,能讓自己感到更快樂。但現代社會中,樂於無私奉獻的人越來越少,斤斤計較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你總算計著“我能從中得到什麼”、“做這件事值不值得”,就會生活的很累。

不知足。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但能知足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換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換更好的,有了錢想賺得更多……這些慾望,指使著人無休止地奔波勞碌,硬撐著去爭取登上那“輝煌”的頂峰。

相互不信任。社會雖然通訊高度發達,但人們的心靈卻漸漸疏遠了。如今的人越來越傾向於“右腦”思維模式,而右腦掌管個體、權力、地位等,對於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來自於左腦的感受,很多時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們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過於焦慮。購房、子女養育、家庭養老負擔等問題;因為職場晉升空間感到擔憂而產生的工作壓力;朋友同事之間人際關系的處理等都成為了中國人的“壓力源”。在大城市中,無論老人、年輕人還是孩子,多處於一種煩躁不安的焦慮狀態,這讓人們無法從心底感受到幸福。

解決之道

想幸福先要知足

“不幸福的生活會讓人生病,也會讓人壽命縮短。”美國作家、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客座教授貝內克指出,研究已經證實,身體健康和主觀的幸福感緊密相連。如果感到幸福,能減少中風、心血管疾病和過敏性反應等疾病,讓人的壽命增加7.5歲。因此,中國人一定要學會尋找幸福。

王國榮認為,要想獲得幸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降低自己的慾望。不要盲目攀比、追逐虛榮,要以知足的心態面對生活,明白每個人的幸福各不相同:也許,你沒有華麗的大別墅,卻有溫馨整潔的家和關心愛護你的家人;也許你沒有一呼百應的權力,卻有很多和睦相處、親如手足的好友;也許你沒有奢華珠寶、萬貫家產,卻有千金買不來的健康身體……

致力於“幸福學”研究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萊恩博士指出,經濟發展越快,非物質因素對幸福的影響就越大。因此,中國人想要追求幸福,一定要改變一些陳舊的觀念,從情感、健康、心態等方面找尋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

愛情中的幸福感

當求愛對象初次收到求愛情書時,只要求愛者不是自己非常討厭的人,總會由於自己被人追求,傾慕而產生一種幸福感。所以寫求愛情書必須有感情色彩,要用自己的純真的愛去撥開求愛對象的愛情之扉,點燃對方的情愛之火。這樣,只要求愛者的主要條件大體符合對方的要求,由於雙方感情上的溝通,共鳴,也容易築起愛情大廈。某單位有個漂亮的打字員,別人給她介紹了好幾個對象,她看了一眼便搖頭,於是人們背後叫她"驕傲的公主"。但有一個相貌平平的小夥子,斗膽地給她寫了一封求愛情書。信中寫道:"您的美貌固然使我傾心,但最使我愛慕的,還是您的聰穎,好學和開朗性格。美色會隨時光而黯淡,感情卻會在時光中閃光。"有描繪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後,小夥子又如實地介紹了自己的情況:"我長相一般,收入不高,家有負擔,又是個普通工人。但我好學,能吃苦,我堅信這兩件"法寶"可以給您築起幸福大廈。"這感人肺腑的字字句句打動了"驕傲的公主"的心,她心中掀起軒然大波,感到無比的幸福,最後出人意料地接受了這個普通工人的求愛。

如何提升幸福感

在經歷了大半輩子的辛苦奔波之後,老人理應過一個舒服、快樂、幸福的晚年。怎樣才能幫助老年人提高幸福感呢?

1、享受瞬間

要生活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把孩子的微笑當成珠寶,在幫助朋友們中得到滿意感,與好書里的人物共歡樂。

2、控制你的時間

幸福的人確定大的目標,然後落實在每天的行動中。一天寫300頁書是件很難的事,然而每天寫兩頁則非常容易辦到。

這樣堅持150天,你就可以寫成一本書,這個原則可適應於任何工作。 3、增強積極情緒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消極的情緒使人沮喪,而積極的情緒催人奮進。幸福的人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消除消極情緒。

4、優待身邊的人

人們要學會很好地對待親近的朋友、配偶,能夠一下數出5個親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數出任何朋友更感幸福。

5、面帶幸福感

實驗表明真正面帶幸福感的人,他們更感到幸福。

研究表明,經常歡笑更能在大腦中引起幸福的感覺。

6、告別枯燥的生活

不要無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電視機前,要沉浸於能用你的技能的事情。

7、多活動

室外活動是對付壓力和焦慮的良葯。向感到一定壓力的大學生的調查表明:經常在室外鍛煉的學生情況要明顯好於不參加者。

8、好好休息

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們仍然留出一定的時間睡眠和享受孤獨。

最具幸福感的國家

絕大多數人來說,擁有充足的儲蓄是幸福的前提。有錢,你才可以隨心所欲,想買就買:豪宅,美食,華服,靚車,娛樂,合理即可消費。但幸福的構成元素不只是金錢。幸福是健康,幸福是無病無災,幸福是好好的待自己。幸福是和朋友、家人相聚的美好時光。

幸福意味著擁有平等的機會 —— 獲得教育的機會,成為企業家的機會。突發妙想,就馬上付諸於實踐,使之欣欣向榮,你知道越努力工作,回報就越多,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心滿意足的呢?

根據上述要求,列格坦研究所(Legatum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於五年前就甄選出了世界上最具幸福感的國家。列格坦研究所是總部設在倫敦的英國智庫。但“快樂”的含義如魚飲水,冷暖因人各異,所以他們用“繁榮”替換“快樂”一詞。

第1名:挪威

上榜理由:世界上最高的人均GDP為53,000元一年。醫療保健支出居第二位,僅次於美國無與倫比的74%的挪威人表示,其他人可以信任,94%是與他們的環境美開心,和非常高的93%的人認為他們的努力獲得成功將有助於在生活。有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很多幫助。

第2名:丹麥

上榜理由:創業成本世界最低,教育好,公民自由不受限制。丹麥人對他們的政府很有信心,並且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是世界上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

第3名:芬蘭

上榜理由:教育良好,醫保普及,個人自由大,政府可信,社會安定。大量的研究開發和低廉的啟動成本是芬蘭經濟發展的基石。但處在社會財富再分配程度最高的國家,只有75%的芬蘭人相信努力工作會獲得成功。

第4名:澳大利亞

上榜理由:教育極好,崇尚個人自由,社會凝聚力強。澳大利亞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以原材料出口為主導,同時也是淘金的寶地:因為澳大利亞有著豐富的互聯網連接的商機,並且創業啟動成本低廉。澳大利亞人相信他們的政府。

第5名:紐西蘭

上榜理由:社會凝聚力級強,教育水平一流,紐西蘭人互信互助。公民自由名列第一。 94%的人在紐西蘭找到了身體與環境相適應之美。

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權威旅遊叢書《孤星旅遊指南》評出全球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1.萬那杜(大洋洲)

上榜理由:海風輕拂白色沙灘,悠閑懸盪在樹邊的吊床,幸福的生活不過如此

2.加拿大蒙特利爾

上榜理由:干凈、好客、令人耳目一新的多元文化,蒙特利爾全年彌漫著快樂的氣氛。

達拉斯

3.美國得克薩斯州

上榜理由:坦白地說,得州網狀的街道和直來直往的小巷有些令人失望。但是得州最好的部分也就在門前這塊景地。

4.不丹(亞洲)

上榜理由:提高“國民幸福指數”是這個喜馬拉雅香格里拉小地的官方措施。

5.哥倫比亞(南美洲)

上榜理由:無論從咖啡豆,還是嘉年華聚會的歡快氣氛,哥倫比亞都充滿了拉丁美洲歡快的高昂情緒。[page]

武夷山

6.中國武夷山

上榜理由:瀑布、山洞、岩石、茶樹、竹林和水簾洞,不是桃花源勝似桃花源。

7.馬拉維(非洲)

上榜理由:如果你想追求那咯咯的笑聲,請來馬拉維。即便生活貧困,但這里的人卻給你最熱情洋溢的笑容。

8.安道爾(歐洲)

上榜理由:這里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壽星,人口平均年齡在83.5歲。

9.日本Hidakagwa

上榜理由:每年這里都有重大的花車活動,這里的人們自然而純朴

10.丹麥

H. 什麼是幸福感

心理學上把持續的快樂稱為幸福感,這跟一時的開心不同。你過得是否開心、是否幸福,跟你的快樂能持續多久有關。

問這個問題的人其實已經發現了過得開心幸福的秘密:

有的快樂是可以持續的,有的快樂則不能持續。

1.開心是有層次的。

你吃到了一塊美味的點心,那一刻是很快樂美好的。但這種快樂只能持續一小會兒,可能你多吃幾塊這種快樂就消失了。

但如果你追求的是親人間的天倫之樂、收獲知識的求知快樂、團隊中的不可缺失主力的成就快樂、事業成功的價值之樂,可能你的快樂會持續的久點,甚至貫穿一生。

人類的需求層次分為5類: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隨著每一個需要層次的升級,滿足的難度越來越高,但當隨著需要層次的提高,實現後收獲的幸福快樂的感覺也越來越持久。

意義本身有時候是苦的,有時候是難受的,但它同時是快樂和幸福的。所以幸福並不等於就是舒服。

關愛和被愛,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這樣你就有愛和歸屬;幫助和利他,別人因你的行動獲益,這樣你就獲得了一種被需要價值感;做你內心認為對的事情,用一生的行動去堅持實現它,你會有強烈的自我實現感,最終達到實現人生的意義。

找到自我位置,感恩,追求意義,幸福就會順其自然而來,並一直持續下去。

#關注微信公眾號【麋鹿心成長】,一起用心的視覺打開新的人生大門!#

I. 幸福感是什麼

幸福感來自於對生活的熱情和嚮往美好的追求。

幸福是個人由於理想的實現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種內心滿足。幸福不僅包括物質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個人幸福來自於集體幸福(國家太平,社會和諧,家庭幸福)。 集體幸福高於個人幸福;幸福不僅在於享受,而主要在於勞動和創造。



(9)老梁談什麼是幸福感擴展閱讀:

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取決於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取決於人的心態。感覺幸福的時候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美好。

有人說幸福的要素是:幸福的基礎是物質和金錢,幸福的關鍵是心態和智慧。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在最痛苦、最艱苦的環境里,仍然感覺到自己是很幸福的人,這樣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幸福感來自個人的心裡感覺,我感覺看人性格吧,也分人對事物的滿足程度與慾望程度,前段時間我生病一趟趟的去醫院,看著來來去去的病人,看著形形色色的突發狀況,突然覺得活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當你羨慕別人擁有豪車別墅的時候,別忘了別人也在羨慕你有手有腳。當你發愁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卻沒有成果的時候,別忘記了大山裡的孩子在為一日三餐發愁,人與人之間差異性很大,你突然覺得稍不注意你身邊的人突然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談何幸福感?所以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也是幸福感的存在。

當我們每天起床呼吸到新鮮空氣的時候,要感恩身邊的人!時刻懂得感恩是我每天要做的放下太多物質慾望。那當然作為80後的我現在確實很有壓力,壓力太大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得房貸.車貸.教育.一刻也不敢對金錢有所怠慢的態度,每天努力的工作想讓身邊的人幸福一點,難免會看到別人怎麼樣?誰家孩子怎麼愛學習了,這也算是一種比較,你突然會覺得你越比較,你的幸福感就會丟失一點,這樣長久下去整個人的心裡狀態就會扭曲。所以我覺得以平常心去看待事物,你就會幸福感倍增。

你看當今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中國國泰民安繁榮富強這就是我們的大幸福。人民安居樂業,處處和諧聲一片城市與城市之間公平公正。在每個一線至四五線的小城市只要你奮斗,沒有任何人阻止你的的奮斗。那麼小幸福就是自己身體健康,家人身體健康!力所能及做自己的事情這就是幸福。

最後想告訴大家幸福感來自自我認知!不能和他人作比較也不能和他人計較。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播撒快樂也是種幸福感。讓愛充滿人間。

閱讀全文

與老梁談什麼是幸福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掃健康碼圖片 瀏覽:777
螞蟻深林愛情樹需要多少能量 瀏覽:744
幸福航空0元機票什麼意思 瀏覽:964
中巴經濟發展前景如何 瀏覽:917
微信里健康碼填錯了怎麼重新申請 瀏覽:433
美團偽造健康證被駁回會怎麼樣 瀏覽:551
血淚婚姻最後的結果怎麼樣 瀏覽:306
為什麼古代美女都穿紅肚兜 瀏覽:465
婚姻動數是什麼意思 瀏覽:713
在哪裡查健康綠碼 瀏覽:202
古代稱呼年輕貌美女子叫什麼 瀏覽:508
五個點怎麼編小故事 瀏覽:515
佳星幸福使者用什麼配件 瀏覽:709
美女用海口話怎麼說 瀏覽:960
2021江西省事業編制是什麼 瀏覽:364
哈爾濱幸福橋在哪裡 瀏覽:153
社會該如何關愛心理健康 瀏覽:125
你最想要的婚姻是什麼樣的 瀏覽:272
北京怎麼找美女 瀏覽:903
跟美女一起上班應該聊些什麼話題 瀏覽: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