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旅居養老別錯過雲南這三座小城,氣候宜人環境舒適,生活成本不高
養老、旅居是近幾年非常熱門的話題,選擇養老的地點更是近幾年人們熱衷的事情。年輕人給自己的父母篩選目的地,退休的朋友給自己選擇心儀的目的地。一來二去,海邊、南方就成了人們鍾愛的地方。
養老地的選擇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氣候、周邊環境、房價、配套設施等等都是要考慮在內的。除此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訴求,是准備長期居住還是准備當個「候鳥」,只在過冬的時候考慮過個暖冬。如果我們是前者,准備長期居住在我們選擇好的養老目的地,那這個地方就一定要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才最合適,像海南、廣東一帶就不適合這類朋友養老,因為這些地方到了夏天肯定是酷暑難耐的。如果我們是後者,只需要在冬季選擇一個好的地方過個暖冬,那南方的海邊就是最佳的選擇,空氣好、溫度適合、經濟發達。
那哪些地方是冬暖夏涼適合長期居住的養老地呢?
說起養老,很多朋友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海南,或者是沿海的一些城市,但還有一個省份成了現在很多朋友選擇目的地的「新寵」,就是彩雲之南。雲南介於北緯21 8′ 29 15′之間,很多城市非常適合養老,昆明、麗江、大理、騰沖等城市都是現在的養老熱門地。但還有三個小眾城市,養老都是不錯的選擇。
個舊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地方,很多朋友恐怕都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城市。個舊地處北緯23 01′至23 36′之間,屬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這里盛產錫,也被譽為中國錫都。個舊不僅名字聽起來很有趣,整座城市的建設也十分有意思,所有的建築都圍繞著金湖所建,城市中心就是金湖。
金湖的來歷可不一般,金湖又叫個舊湖,個舊湖可以說是上天的恩賜,1954年8月份,個舊連續幾天瓢潑大雨,在那個年代,沒有完善的排水措施,個舊城成了一片汪洋,政府緊急決定圍住洪水,把它留在個舊,變禍為福,從此一個面積0.8平方公里的高原明珠就此誕生。因為個舊湖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個舊缺水的問題。
個舊位於黃金緯度北回歸線附近,再加上地處雲貴高原,所以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水充沛,四季如春,全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左右,是一個非常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老陰山景區、黑馬井漢墓群、溫泉、森林公園等等都是我們日常可以去遊玩的地方。
個舊擁有紅河州唯一的一家三甲醫院,作為養老來說,醫療可以說是我們最關心的要素之一了,一旦人上了年紀,可能時不時的就會有個頭疼腦熱,這時候養老地的醫療水平就至關重要了。除此之外,個舊的房價和物價都比較低,生活節奏不快,在這里養老幸福指數是比較高的。
總體來說,個舊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加上適宜的氣候,物價不高但城市化水平高,日後一定會吸引很多老人前來養老。
玉溪位於雲南省中部,人口在全國的地級市中算是比較少的,盡管如此,玉溪的人均GDP並不低,在雲南能排第二,僅次於昆明。「一雲二貴三中華,紅塔山下阿詩瑪」,雲煙在我國煙草市場中的地位一目瞭然,而玉溪正是玉溪香煙、紅塔山香煙的發源地。
紅塔山可以說是玉溪的地標,因山上的紅塔而得名。山上的紅塔原本為白塔,後來為了慶祝國慶,才塗成了紅色。相信煙民朋友對這座紅塔肯定不陌生,它就在紅塔山香煙的盒子上。在山頂還有專門的煙文化博物館,可以讓我們了解玉溪香煙的發展史。
除了香煙,玉溪還是聶耳的故鄉,聶耳是我國國歌的作曲者,在玉溪市裡還有專門為了紀念聶耳所建立的聶耳公園,每到下午時分,公園里便十分的熱鬧,在這里我們能感受到雲南少數民族的魅力,有些叔叔還會拿著我之前不曾見過的水煙,那場面至今我還記憶猶新。
除此之外,玉溪還有很多值得遊玩的地方,撫仙湖、文興祥商號、李家山古墓群、玉溪古瓷窯等等都是值得我們游覽的地方。
玉溪地理坐標處於北緯23 19′~24 53′之間,年平均氣溫為16.4—24.6 ,北回歸線上的城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干濕分明。玉溪人口不多,脫離繁鬧來到一個安靜的地方,不擁堵,不管走到哪道路通暢,心情也舒暢。
玉溪有著比較好的教育和文化氛圍,醫療資源也十分不錯。這里有10個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還有兩家三甲醫院。玉溪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也十分便捷,鐵路和公路都十分便捷。
玉溪擁有適宜的氣候和獨特的文化,交通便利,配套設施成熟,房價和物價也都恰到好處,確實是一個旅居養老的好地方。
蒙自是雲南邊境上的一座小城,因為一部《芳華》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碧色寨這個電影的取景地也成了許多遊客必打卡的地方,相信很多朋友不曾想過要去蒙自養老,但出乎意料的是,蒙自曾上榜過最適合養老的城市第一名。
蒙自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是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區。蒙自是雲南建縣最早的24個千年古縣之一,清末民初曾是雲南對外貿易的最大口岸,當時雲南80%以上的進出口物資都要通過蒙自來轉運。雲南第一個海關、第一個電報局、第一個郵政局、第一個火電站等諸多第一先後在這里產生。由此可見,曾經蒙自是一個十分繁華的地方。
蒙自的 旅遊 資源相當豐富,因為地處我國邊境,所以蒙自的很多地方都充滿了異域風情。這里有滇越鐵路上的重要一站碧色寨,這里有聞一多先生舊居還有蒙自租界址、南湖等等可以遊玩的地方。既有 歷史 又有風景,既可以欣賞又可以懷舊。
來蒙自一定要品嘗正宗雲南過橋米線,一碗熱湯,一橋配菜,可以無限續的米線,一口米線一口湯,真是暖到心裡的美洋洋。
蒙自也是北回歸線上的城市,年平均氣溫在18攝氏度左右,冬季前往渾身都是暖洋洋的,絲毫不覺得是冬天。交通比較便利,它是中國西南內陸通向東南半島地區的咽喉,滇越鐵路和泛亞鐵路縱貫境內,326國道和323國道兩大公路在蒙自縱橫交匯,紅河蒙自機場也正在建設當中。
在蒙自生活既不缺 美食 ,也不缺美景,房價均價在5000到6000,物價適中。但是我覺得蒙自是一個更是「候鳥」的冬日旅居地,長期的養老還是個舊和玉溪更加合適。
雲南的這三座小城你喜歡嗎?你覺得哪裡更適合你?一起來討論討論吧。
⑵ 蒙自旅遊景點有哪些好玩
蒙自旅遊景點好玩的有以下這些:
1、紅河碧色寨景區。
碧色寨簡介:碧色寨有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的火車站之一,火車經這里北上可以到達昆明,南下可以直達越南。碧色寨對研究滇越鐵路史和我國鐵路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其保護文物有滇越鐵路站房、個碧石鐵路站房、軌機車庫站房、哥臚士酒店及大通公司。
⑶ 蒙自哪裡好玩,就是在蒙自周圍這些地方
南湖
南湖位於蒙自市中心,總面積41萬平方米。最初這里是雨水匯合成的小澤,又名草湖。明代將其開掘成湖,在湖中堆積成三座土山,以神話中的蓬 萊、方丈、瀛洲三仙山命名。
碧色寨
碧色寨景區位於蒙自市中心北面10公里處,除滇越鐵路通過外,還有蒙(自)草(壩)公路經過。北回歸線穿境而過,西臨滇東南明珠湖泊——長橋海,周圍居民點為碧色寨村。碧色寨車站是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當時雲南鐵路交通的樞紐,有「小香港」之稱。截止到2013年碧色寨片區基本保持1910年通車時原貌,有歷史建築30餘處。
緣獅洞
緣獅洞位於蒙自市鳴鷲鄉靈鷲村靜靈山的懸崖峭壁間,俗稱觀音洞。從山腳到洞口有100多級石階,洞口高約10米,寬約4米,掛有琳琅滿目的牌匾。 洞內鍾乳石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有清初石窟造像20多尊,過去曾有「滇南 第一洞天」之美譽。
龍寶洞
龍寶洞在蒙自市南20公里五里沖水庫。石灰岩溶洞,深約500餘米,由三個廳堂組成,洞內景色有石瀑布和石梯田。
觀音殿
觀音殿位於蒙自市東與攀枝花村毗鄰的布衣透壯族村二龍山。1938年西南聯大教授浦江清,湯用彤,錢穆等同游二龍山,登玉皇閣,對寺院有詳細記錄。現玉皇閣已傾祀,存閣後觀音殿,已重建山門,大殿。
蒙自租界址
蒙自租界址位於蒙自市中心。中法戰爭之後,根據1878年簽訂的《中法續議商務專條》,蒙自開為商埠,城區東門外辟為租界址。蒙自海關,法領事署隨即建立,法,英,意,日,德,美,希臘七國設領事。洋行,銀行,鐵路局,監獄,教堂,酒店等相繼建立,計30餘處。於1889年開關後,帝國主義列強對我國恣意掠奪。
馬鹿洞舊石器時代遺址
馬鹿洞舊石器時代遺址在蒙自市南7公里黃家山麓,為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洞坐東朝西。1989年進行發掘,洞內文化層堆積厚5米,出土人類頭骨,牙齒化石,打制石器,角製品等,並存人類用火遺跡,經測定距今約10000餘年,馬鹿洞舊石器時代遺址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
玉皇閣
玉皇閣又名通明閣。位於蒙自市區城承恩街口東側,始建於明萬曆六年(1578年)。由玉皇閣及東西兩閣組成,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閣坐南朝北,三重檐歇山頂,通高約20米,面闊,進深各19。1米,梁架斗拱用材粗大,,閣內存明永曆五年(1651年)《常住通明閣碑》及清康熙二十六年(1627年)《重建通明閣碑記》。東西兩閣位於玉皇閣兩側,清雍正十二年(1731年)建,重檐歇山頂,通高12米,面闊,進深各12米,具清代早期建築風格,三閣鼎立為蒙自城區最早的一組建築。玉皇閣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諸天寺
諸天寺在蒙自市新安鎮南屯街西北隅,始建於明嘉靖初(1522年)。寺內銅鍾年款為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清嘉慶,道光年間重建。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現存山門,中殿,後殿,兩廂等建築。中後殿皆單檐歇山頂,中殿具清初建築風格,後殿斗拱裝飾精巧,寺內有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常住田碑》及雍正,乾隆間的《斷案碑》記寺院始末。諸天寺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聞一多先生舊居
聞一多先生舊居在蒙自市中心南湖旁原希臘哥臚士洋行二樓。抗日戰爭期間,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昆明後,1938年春在蒙自設文法學院。截止到2013年已開辟為聞一多先生事跡和西南聯大分校史略陳列室。聞一多先生舊居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舊址
抗日戰爭期間,西南聯合大學遷至雲南,其中文法學院設在滇南重鎮蒙自,朱自清,聞一多,馮友蘭等著名教授均在蒙自任教,西南聯大文法學院在蒙自的校舍,包括蒙自租界址的蒙自海關,法國臨時署和哥臚士洋行和武廟街周柏齋的住宅"頤樓"等處。其中頤樓有名聽鳳樓,既是聯大的女生宿舍,又是蒙自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築,佔地約2300平方米,主體建築是一單檐硬山頂三層樓房,院中古榕成蔭,典雅幽靜。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舊址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王喆墓
王喆墓在蒙自市新安鎮南1公里黃栗樹坡。圓形圍石封土墓,墓高1米,徑3米,碑坊式墓碑,清乾隆三十年(1766年)立。王喆,字二吉,一字梁溪,蒙自新安所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貢生,早年科舉失意,在本鄉教書育人,成績顯著,其門人王諾,尹宗梁,楊潞,王錫圭等皆以文學成名,著有《王喆詩集》傳世。王喆墓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鄧學先墓
鄧學先墓位於蒙自市新安所鎮南1公里任家坡。圓形圍石封土墓,高1米,徑3米,碑坊式墓碑,高1.08米,寬85厘米。鄧學先(1801~1831年),字典於,號虹橋,清道光二年(1822年)舉人。虹橋善詩文,有《抱其書屋詩集》收入《雲南叢書》,後人有集《虹橋遺詩補》一卷。鄧學先墓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