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福建寧德這個城市如何
我是蕉城陳哥,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坦率的說你這個問題比較空,沒有具體到某個層面,我只能從大概上來回答。
一、寧德的經濟:
1、GDP:
GDP這幾年發展的還不錯,但是抱歉,都是福建倒數第二,南平一直墊底。雖然這幾年引進了一些大項目,新能源、上汽、青拓等,可預見的未來經濟水平還會在福建倒數第二。
2、消費水平:
有些畸形,福鼎、福安會更嚴重一些,消費水平與經濟水平不匹配,有3塊錢的清湯面也有600塊的服務費,這個有些人是懂得。
3、人:
相當一部分的人好吃、好玩,有個問題是年輕人在這個城市不多(我是說在外面念大學畢業後能回寧德工作的比較少)陳哥是做銷售的,在市場上看到很多都是年紀大的人在做銷售;市民的整體素質一般,至少我看見很多次在路邊隨地小便的情況,這個情況在其它城市我見的不多;美女最多:霞浦、福安
4、 旅遊 景點:
比較知名太姥山和白水洋,但我說句實話,如果是外地人想來福建看山,建議來武夷山,看海呢來廈門的鼓浪嶼;白水洋有些特色,夏天的時候過來玩水是不錯的。另外如果是攝影愛好者來霞浦會是個不錯的選擇,拍灘塗等;霞浦還有一個景點是楊家溪,這個比較適合秋冬的時候去,楓葉林非常不錯。
5、方言、文化等:
閩東方言分南、北;南區:古田、屏南兩縣;北方言:蕉城區、福安、周寧、柘榮、壽寧、福鼎、霞浦等7縣(市)。閩東方言福州話在南片區可自由交際,北片區各市(縣、區)人也能基本聽懂福州話。福安話在北片區的周寧、壽寧、柘榮等縣可自由交際,蕉城、霞浦、福鼎人也能基本聽懂福安話。
閩東地區對中國革命有一支很傳奇的部隊,閩東獨立師,這個在我的一篇文章裡面有說過,這里就不再多說。
好了,這就是我所認識的寧德,如果想具體了解,可以寫的更具體一點,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小案例
「請問是蕉城法院執行局嗎?我要舉報一個叫黃某某的老賴,他將在12時10分乘坐D3111次動車,從寧德上車往深圳北……」,這是8月份的時候一位熱心群眾向法院撥打的舉報電話。
黃某欠他人30多萬元,並被債權人陳某申請執行,執行人員多次到其家中查找,都未找到本人,也未發現其行蹤。
在接到觀眾舉報後,執行人員立即組織幹警趕赴寧德市火車站進行圍堵,經鐵路派出所核查,確認黃某將要乘坐群眾舉報的這趟列車。
黃某在通過檢票口檢票時,被鐵路派出所民警以協助調查名義帶到派出所民警辦公室,蕉城區法院當即向其宣讀了拘留決定。
在被法院拘留後,經過法院的勸解教育,黃某終於同意支付執行款,並與申請執行人陳某達成執行和解協議。
從上述的案例中可以看出,黃某是不被拘留不還錢,有的老賴甚至拘留也不還錢,黃某消失、逃匿的情況對於老賴來說已經司空見慣了。如果法院判決後找不到老賴,可在六度信用曝光懸賞,知情人也可提供線索,維護債權人權益。
寧德
寧德市,位於福建省東北翼沿海、福建閩東地區,別稱閩東,是中國的大黃魚之鄉,是國家園林城市。
寧德市的三大產業結構比為16.8:48.9:34.3,從產業結構比重,並且與前面解讀的城市產業結構相比來說,寧德市的第一產業也就是農業所佔比重略高,第三產業所佔比重略低,經濟模式還未成熟,處於發展階段。
寧德市的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努力發展第三產業,增加第三產業的比重,也就是說在努力發展實體經濟和個人經濟,主要是服務業的發展。
在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過程中,問題也在不斷出現。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已不適應現代 社會 的高速發展,在被逐漸替代的過程中,矛盾凸顯,比如傳統產業的破產。
矛盾的出現與激化,導致的經濟糾紛也會增多,傳統企業發展需要資金,貸款、融資等資金周轉問題出現的也越來越多,拿到資金後,企業發展不下去,攜款而逃的情況比比皆是。
新型經濟的發展同樣需要資金,投資、貸款、借款等方式是解決資金周轉問題的主要方式,正因為寧德市經濟模式還未成熟,大批新型企業拔地而起,爭先恐後的想要趕上經濟發展的熱潮,有的企業各方面甚至不夠完善,「根基」的不穩,使得經濟問題也是層出不窮,老賴的數量也迎來大增加。
從上面的小案例也可以看出,黃某想要去往深圳,這也是寧德市老賴較多的原因之一--交通。寧德市東臨東海,與台灣隔海相望,西鄰南平,南接省會福州市,北接浙江,是福建離「長三角」和日本、韓國最近的城市。交通的便利為老賴的出逃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使得老賴無所畏懼。
六度君認為,寧德市作為中國東南沿海休閑度假和生態 旅遊 的勝地,人傑地靈,需要寧德人共同努力,打造更美好的寧德!
寧德,又稱「閩東」,位於福建省東北翼沿海、福建閩東地區。說到寧德,首先想到的是寧德的各種 美食 ,畢竟對於一個吃貨來講,評價一座城市,最主要的標准就是這座城市的食物好不好吃,景點好不好玩!
首先,寧德的福鼎肉片應該是比較熟悉的吧。現在泉州大街小巷總會有一家福鼎肉片店或者路邊攤。除了福鼎肉片,還有光餅、土釘凍、以及福安的大葡萄、蕉城的肉丸等。土釘凍看上去和泉州的「土筍凍」有點像。土釘凍主要是泥釘,一種蛆狀動物。而土筍凍的原料是一種蠕蟲,屬於星蟲動物門。
當然還有血蚶,是一種很有營養,很多人卻不敢下口的 美食 。血蚶,它的殼像雪一樣白,它的汁水如血色一般,而且,要血淋淋的才好吃!對於很多人來講,一看到就覺得腥,不敢吃。據說,吃的時候站點醬油醋,就不那麼腥了,而且味道鮮美。血蚶是一道不錯的下酒菜,是酒席必備佳品!
如果想去 旅遊 的話,寧德也毫不示弱。寧德境內有1個世界地質公園、2個5A級景區、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7個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省級森林公園,1個國家級濕地公園,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9個市級自然保護區。其中,包括國家5A級 旅遊 景區——太姥山、白水洋-鴛鴦溪——國內唯一的鴛鴦保護區、九龍漈瀑布群、支提山等景點。
(閩南網 連培煌)
寧德在福建的東部,別稱閩東,是中國大黃魚之鄉,也是國家園林城市。當然,寧德 旅遊 的地方有很多, 美食 更是數不勝數,當然最重要的是交通也是極為方便,像是高鐵動車已經全面通行到寧德和福鼎等地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寧德還有一個機場正在建設中,叫霞浦水門機場。這樣的一座城市,你說它好不好呢?
寧德 旅遊
寧德 旅遊 的地方有很多,像是寧德屏南縣的白水洋風景區、還有鴛鴦溪國家風景區以及寧德市福鼎的太姥山風景區等等,這些地方都是很不錯的 旅遊 地。
(圖為:白水洋風景區)
(圖為:太姥山風景區)
寧德 美食
寧德的 美食 多到你數不完,像是古田的水蜜桃,福鼎的芋頭還有肉片、福安的葡萄、霞浦的紫菜、海帶以及大黃魚等,別小看這些,它們可都是遠近聞名的,每到這個特產的季節,這些 美食 總是能讓人念念不忘。
(海峽網 黃小群)
寧德市氣候宜人,食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是個幸福指數最高最宜居的城市。
最反感的還是騎電動車摩托車的整條馬路當成自己家,有專用的道不騎,每個車道都占。開車的到晚上就是遠光燈。
真不錯,空氣質量良好,山青水秀,背靠山面向三都澳天然良港,居住環境很舒適!交通便捷,高鐵G55、G56經過寧德站;深水碼頭資源眾多, 旅遊 資源豐富,境內有福鼎太姥山、屏南白水洋、福安白雲山等世界地質公園,特別適合自駕游。
收入很低,消費很高,交通亂,市民隨地吐痰。海鮮不錯哦。
你好!幫你介紹一下!
一句話來總結寧德: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本地 旅遊 景點:太姥山、白水洋、九鯉溪、大京沙灘、南祭公園、鏡台山、美女山、繼光公園、南岸公園、北岸景觀、報恩寺、獅峰寺…等等!
特產:舉世聞名的大黃魚、福鼎肉片、福鼎白茶、牛肉丸、拌面扁肉、洋中炒粉、糯米糍、仙草蜜等…說的我只流口水
文化:畲族文化、畲族文化鄉文化村遺址、寧德地質公園建設、福鼎白茶產地、霞浦攝影基地(享域國內外)
經濟:世界鋰電池之鄉——時代新能源、中國最大規模——上汽集團、三都澳——世界上少有的海灣!出口很多海鮮!
交通:很便利、都是高鐵動車、還有通勤機場!距離福州只需30分鍾就可以到達!廈門2個小時!
寧德是一個特別宜居的城市,也是一個依山面海的城市,也可以稱之為港口城市、海濱城市,以三山六海一份田這個形容來勾勒寧德版圖,寧德山有山的樂章,海有海的戀歌,所以山珍海味特別豐富,如果說食用菌是寧德山珍類的主產業和發源地,那麼以黃瓜魚做為海味可以冠冕寧德之最。 歷史 以來由於交通閉塞人稱寧德為「沿海經濟發展的斷裂帶」,因為北有江浙滬南有珠三角都是發達地區,中間寧德就較為落後,所以稱斷裂帶。也有人稱寧德「長在深閨人不知」的羞澀少女,但這些稱謂雖然帶有那麼一點點貶義,其實都是給寧德人的一種鞭策。現在斷裂帶正在修復,羞澀的少女也將走出深閨,因為寧德人也是一群敢打敢拼人,就如曾毓群、黃世林們創造世界獨角獸型企業——寧德時代,以寧德時代為龍頭帶動了許多大企業落戶寧德,比如上汽集團。基礎建設海陸空立體交通也正在形成,瀋海高速、寧武高速,溫福鐵路、合福鐵路、寧衢鐵路,天然良港三都澳也正在大開發,每一個走向國際型的大企業都可以在三都澳這個大港口獨立開發一個碼頭,就像上汽寧德基地一樣霸道,三都澳可以開發一百多個這樣的碼頭,也可以開發好幾個大型集裝箱碼頭,大型企業來之不拒,地不夠填海湊吧!黨中央的政策也正在為寧德騰飛插上翅膀,「海西經濟區主要城市」。寧德也是一個有好幾個五A四A景區的 旅遊 勝地,太姥山、白雲山、鴛鴦溪、白水洋,海上 旅遊 島嶼數不勝數。氣候宜人,山珍海味, 旅遊 度假,寧德就是一個特別的宜居城市。
『貳』 1947年黃垂明阮英平資料
如下,請採納
阮英平(1913-1948),乳名蘭茹,又名阮玉齋,福建省福安縣(現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鄉頂頭村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爆發後,任閩東抗日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兼參謀長。1948年2月3日在前往福州的途中,因歹徒范起洪等三人謀財害命而遭受偷襲,在寧德大寓村壯烈犧牲。
乳名蘭茹,又名阮玉齋,福建省福安縣(現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鄉頂頭村人。早年當過學徒和木匠。
1931年在賽岐「旭記」茶行結識了隱蔽在那裡當木匠的共產黨員陳洪妹。
1932年隨陳洪妹回到家鄉,在下白石、甘棠等地發動群眾、組織秘密農會,開展「五抗」斗爭。
1933年10月23日參加了曾志、任鐵鋒等領導的「甘棠暴動」。年底,福安中心縣委決定在福安、寧德毗鄰地區建立安德縣委,阮英平任縣委書記。
1934年初任中共寧德縣委書記兼縣獨立營政治委員。6月兼任中共閩東特委委員。
1934年10月中共紅軍主力長征後,奉命留下堅持斗爭。
1935年5月,閩東特委恢復,葉飛任書記,阮英平任組織部長,閩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年底,特委決定成立閩東軍分區(獨立師),阮英平任司令員,葉飛任政委,組織和領導了閩東蘇區三年游擊戰爭。
1938年2月14日,閩東紅軍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離開閩東奔赴抗日前線,任六團副團長,馳騁大江南北,屢建戰功。抗戰後期積勞成疾,不顧病痛折磨,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工作。
解放戰爭開始後,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一師政委,參加了蘇中戰役。
1947年5月奉命回到福建,擔任閩浙贛區黨委常委兼軍事部長,閩東地委書記。同年7月到任後,組織和領導閩東地區的革命斗爭,在很短的時間內異軍突起,聲威大振,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極大恐慌。同年11月,國民黨調集重兵「圍剿」閩東革命根據地。為了粉碎敵人的「駐剿」,阮英平決定把隊伍化整為零突出重圍。
1948年初,阮英平和警衛員陳書琴前往福州轉赴閩北向省委匯報工作,途中遇敵與警衛員失去聯系後隱蔽在寧德縣洋中北洋大窩村范起洪家。
為有犧牲多壯志 敢教日月換新天
作者:寧德蕉城… 文章來源:寧德蕉城在線 更新時間:2009-9-23 15:56:45
建國之前,我國人民還是處於內憂外患,水深火熱的苦難中,那時社會黑暗,民不聊生。多少人受飢寒交迫的煎熬,多少人受流離失所的折磨。
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經過27年英勇奮戰,流血犧牲才取得共和國的建立,才有寧德的解放和今天繁榮興旺的景象,才有我們今天的和平與幸福生活。
飲水思源。我們要緬懷先烈,要繼承他們的遺志。今天,應該好好回顧寧德人民在為人民解放事業做出的重大貢獻與犧牲。
自蔡威烈士於1924年入黨開始至寧德縣解放時止25個年頭的漫長歲月中,我們寧德縣(市)一直堅持「紅旗不倒」,是個老區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教育下,我們的先烈們就在這土地上,組建了黨的縣、區、鄉、村組織:有1926年鄭長璋、蔡澤鏛(即蔡威)回寧德播下革命火種:有1931年顏何蘭領導的中共霍童「五人黨小組」;有1932年謝大大領導的城關黨支部;還有明倫小學黨支部;有1933年組建的中共寧德縣委,以後一任接著一任至全縣解放,共12位,其中8位犧牲,1位錯殺,1個叛變,倖存的兩位是城工部縣工委正副書記。(當時擔任過縣委書記的有郭秋山、范鐵民、吳嫩弟、池陳旺、張應騰、葉覺登(叛變)、丁進朝、吳南啟、林吉安等)。還有1933年12月在福安和寧德交界處組建中共安德縣委,書記阮英平。1947年4月省委常委、軍事部長阮英平回到寧德成立中共閩東地委,書記阮英平、副書記江作宇、阮伯棋,委員有黃垂明、陳邦興、李繼藩等。下轄古羅林地區、寧德、福安、屏南、周寧、古田等縣。城工部寧德縣工委是在1949年2月誕生的,工委書記章康瑞、副書記蘇芝華。
霍童慘案丁進朝被害,吳南啟接任縣委書記期間,全縣黨員發展到300多名,農村黨支部100多個。
武裝斗爭從1931年顏何蘭在霍童領導成立了工農自衛隊(這是我縣第一支革命武裝力量),1933年發展為寧德縣工農游擊隊並在5月與葉飛一起領導霍童農民舉行暴動,這就是著名的「霍童農民武裝暴動」,它打響我縣工農武裝革命的第一槍;同年5月黨派曾志到南埕和城關指導對敵斗爭,和部分地區土地革命;9月在城關黨支部領導下由南埕「鹽工協會」主席陳妙興率領監工600多人到城關舉行示威遊行,即史稱「鹽田風暴」;11月組建的閩東工農游擊第一支隊和此後發展壯大起來的閩東工農紅軍游擊縱隊、紅軍獨立團,至1934年9月在支提寺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獨立師」,師長馮品泰、政委葉飛、副師長賴金標,下轄三個團、兩個獨立營,兵力達1600多人,槍支900多支。從此,閩東黨有了一支英勇善戰的主力軍,在保衛蘇區,堅持三年游擊戰爭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勛。這支部隊根據新四軍軍部決定,於1938年由葉飛、阮英平、範式人率領在虎貝石堂集中整編後踏上北上抗日征途。同時留下一個支隊及左豐美、黃垂明(參加北上,後經組織決定返回寧德堅持的)的游擊武裝戰斗仍活動在寧德一帶山區。1942年春丁進朝、吳阿鈕把原有游擊隊組織起來,在九都華鏡下院成立「閩東游擊縱隊」,縱隊長吳阿鈕(此人以後叛變),政委郭樹干,下設三個支隊,人槍70多。
四十年代組建的還有:金涵「蔡洋山游擊隊」、「連羅寧邊區游擊隊『飛鸞連洋嶺』第二中隊」、閩浙 游擊縱隊第四支隊(黃垂明、葉伯安)、第五支隊(孫子清、孫式康)。1949年6月四支、五支合編為「閩東人民游擊隊」,由陳邦興、黃垂明領導。同年8月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解放了寧德、福安、羅源等縣。
建立革命根據地,成立鄉、區、縣蘇維埃政權,當時老區遍布全縣16個鄉鎮中的13個,有124個老區行政村,476個自然村。還有天峰院「紅軍後方醫院」;閩東地下聯絡站——三都「百克醫院」;城關地下聯絡站——「紅葉酒家」;巫家山交通站與虎貝、溪口、七都等交通站聯成一片,不斷把各種物資輸入桃花溪根據地;著名的「花蘭溪」地下交通站,為收集敵方情報,護送同志等起著聯系各縣鄉的樞紐作用。新四軍六團後方留守處——碧山「林氏宗祠」;城工部寧德縣工委下屬的五個聯絡站(霍童、赤溪、邑板、三都、城關),這些聯絡站、點都為收集情況,溝通消息,傳遞革命傳單、文件,掩護過往同志和為老區及游擊隊購買輸運物資等等做出不同貢獻。老區人口已佔當時全縣人口的70%以上。
老區人民為了革命,支援游擊隊伍,付出巨大犧牲。據不完全統計,被敵人毀滅的村莊達175個,被折、燒毀的房屋14918間,財產損失無法統計。被殺害2300餘人(不包括北上抗日犧牲和其他無名英雄)。解放後僅按有據可查而評為烈士的709人,評為「五老」1058人。
犧牲人員中僅舉幾例著名事件和人物:
(一)二十年代:1927年4月鄭長璋英勇就義於福州雞角弄。
(二)三十年代:
①1933年顏何蘭就義於霍童,時年23歲。就義前他沿街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等氣壯河山的口號,以視死如歸氣概,昂首邁向刑場,聞者無不感動,有的流淚暗泣」
②1934年城關黨支部書記謝大大在獄中鼓勵戰友與敵斗爭到底,在刑場高呼口號而壯烈犧牲。
③1936年時任紅軍總部二局局長的蔡威將軍在長征途中第三次過草地時病故。當時的紅軍領導朱德、徐向前元帥前來向烈士遺體告別。
④1936年縣委書記池陳旺在八都溪坂遭敵殺害,刑前從容不迫,毫無懼色。
⑤1938年林秋光、馬佬志被捕,林秋光在脫逃中被敵殺害,馬佬志等人在被押赴刑場時,沿途群眾泣不成聲,他昂首挺胸並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萬萬歲」口號,英勇就義於七都「坊下坪」
這一年被敵人集體殺害於城關南教場的有繆舜英(23)女、王細妹、林太標等十二人。當他們赴刑場前吃飽早飯,打去身上塵埃,理好頭發、衣衫,昂首挺胸、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氣概,使敵人膽戰心驚,沿途由繆舜英帶頭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紅軍萬歲」、「全縣無產者聯合起來」響徹雲霄的口號,路旁群眾鴉雀無聲,陷入痛苦的沉思,有的偷聲暗泣。
在三十年代,白色恐怖籠罩全縣每個角落,城關東門兜城門口,幾乎是沒過三天就有紅軍戰士或革命同志的頭顱被敵掛在那裡,所謂的「示眾」。有一次在海關坪布告牌上就掛有被敵殺害的革命者三顆人頭。
⑥1936年在虎貝東源打阻擊戰,掩護阮英平等100多名紅軍指戰員突圍,由支隊長阮吳近率領二支隊20多人搶佔百丈岩制高點以牽制敵人。當部隊已安全突圍時,戰士們已彈盡又無退路,這時只剩下九名勇士,面對凶惡敵人,毫無畏懼,視死如歸。他們不願落入敵手,毅然咂爛槍支,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紅軍萬歲」,縱身跳下百丈懸岩,壯烈犧牲,這就是著名的「百丈岩九壯士」,其中寧德籍戰士有6名(其中九都的兩位年僅19歲)。
⑦1935年3月開始,閩東紅軍獨立師1200多人,在近一年時間里,與數倍之敵輾轉作戰,其中犧牲、病亡和掉隊等原因,最後只剩下200多人。獨立師副師長賴金標也在官嶺戰斗中犧牲。
⑧1934年城關地下聯絡站負責人張東成,犧牲時年紀也只有23歲。
⑨1938年3月16日,碧山林氏祠堂新四軍六團留守處事變,犧牲1人,傷1人,被捕40多人(陳富貴逃脫)。
(三)四十年代:
①1942年黃家祥(城關街中頭人),在山西代縣任司法科長時,與縣長等多人一起到五台縣榆林村的群眾安全,毅然決然向另一方向突圍,把敵人引向自己,最後拉響僅有的二顆手榴彈與日猶小隊長五、六人同歸於盡,壯烈犧牲。這種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績,當地群眾傳頌不已。
②1943年「霍童慘案」,國民黨反動派利用國共合作,共同抗日之機,集體殺害我游擊戰士,包括縣委書記丁進朝,支隊長葉忠、黃尚灼等游擊隊戰士84人。
③1945年當時的縣委書記吳南啟,不幸被捕,押送途中揭發敵人破壞聯合抗日的陰謀,結果被敵就地槍殺於洋中溪尾。
④1947年12月14日中共閩東地委成員十一人在霍童前墘樓開會,被叛徒周阿奎告密,遭敵一個大隊100多人包圍,在激戰突圍中,陳富元等四人(均是各縣委負責人)當場犧牲,李繼藩等2名被俘,不久遭敵殺害,阮英平(中共閩浙贛區委常委、軍事部長兼閩東地委書記)、林建中、葉宜耕(是古羅林中心縣委正副書記、系南京大學畢業的地下黨員)和警衛員陳書琴等四人脫險。
⑤1948年犧牲的蘭成友(少數民族,化名劉志德,三都鎮人),曾任中共閩清五縣中心縣委副書記兼武裝負責人,游擊隊隊長,在閩清一帶對敵戰斗中屢建戰功,打得敵人懼怕萬分,不幸在一次突圍戰斗中,他英勇頑強,殲敵不少,終因寡不敵眾,身上連中三彈英勇犧牲。
⑥這里講一講閩東紅軍獨立師1300多人,遵照黨中央「國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方針,於1938年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遍陸軍第四軍」(簡稱新四軍)第三支隊六團,由團長葉飛、副團長阮英平率領北上抗日,其中寧德籍干站470多人(據黨史辦同志說是500多人),他們在長江南北打擊日本侵略軍,立了不朽的功勛;在解放戰爭中他們參加過有名的黃橋伏擊站(電影「東進序曲」即指此次戰役)和山東孟良崮戰役全殲國民黨王牌軍74師,擊斃敵師長張靈莆。還有電影「沙家濱」中的36名病傷員(其中34人是閩東籍人,寧德縣就有8人)。解放後,寧德籍參加北上抗日的500多名老紅軍,倖存者僅55人(其中52人回寧德)。
上述簡要回顧,就會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無數革命先烈們流血犧牲換來的,是來之不易啊!可以說共和國的基石是由先烈和革命群眾用軀體和血肉築成的。我們一定要緬懷先烈們的豐功偉績,同時要追憶他們那無私無畏、英勇犧牲的革命精神,以此來鞭策和激勵我們自己,並且要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加緊建設,讓明天更美好。
『叄』 福安市屬於哪個省
福建省
福安,本為幸福安康的意思,另有城市福安,是福建省寧德市轄市,是海西東北翼的交通樞紐和閩浙贛內陸的重要疏港通道,環三都澳區域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是全國及福建省畲族人口最多的縣份。
【地理環境】
福安廣場全景
福安,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台灣海峽西岸,地理坐標為北緯26°41′—27°24′,東經119°23′—119°51′,轄區東西相距37千米,南北相距80千米。東鄰柘榮縣、霞浦縣,西連周寧縣,北毗壽寧縣、浙江省泰順縣,南接寧德市、三沙灣。福安地處閩東地理中心,閩東山地北部,鷲峰山脈東南坡,太姥山脈西南部、洞宮山脈東南延伸部分。地勢從東、西兩側向交溪谷地傾斜。交溪、穆陽溪縱貫中部,向東南注入三都澳。海岸線長100千米,有島嶼13個。瀋海高速公路、104國道縱貫市境,小浦公路橫穿中部。賽岐港為閩東主要港口。年均氣溫13.6℃~19.8℃,年降雨量1350~2050毫米,無霜期平均為287天。[2][3]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福安設有2個省級開發區,下轄18個鄉鎮3個街道:閩東賽岐經濟開發區、福安畲族經濟開發區、城南街道、城北街道、陽頭街道、城陽鄉、坂中畲族鄉、賽岐鎮、穆陽鎮、穆雲畲族鄉、康厝畲族鄉、溪潭鎮、甘棠鎮、下白石鎮、灣塢鄉、溪尾鎮、松羅鄉、溪柄鎮、潭頭鎮、上白石鎮、范坑鄉、社口鎮、曉陽鎮。[4]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福安城市一角秦屬閩中郡,漢初隸屬閩越國,公元前85年(漢始元二年)屬冶縣,東漢為會稽南郡地,三國屬吳國建安郡東安縣地,晉、南朝屬溫麻縣。公元589年(隋開皇九年)屬原豐縣,公元607年(隋大業三年)屬閩縣,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起屬長溪縣。[10]
公元1245年(南宋淳佑五年)析長溪縣西北二鄉、九里建福安縣,直隸福建路福州。公元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福安縣改屬福建行中書省福州路福寧州。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福安縣隸屬福州府。公元1455年(景泰六年),劃出平溪里的十一至十四都歸新置壽寧縣。公元1473年(成化九年),福安縣屬福寧州。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福寧州升為福寧府,福安縣隸屬福寧府。
公元1913年(民國2年),福安縣隸屬東路道(道治在今閩侯,民國3年改稱閩海道)。公元1925年(民國14年),福安縣直屬福建省。公元1934年(民國23年)7月,屬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福安縣)。公元1935年(民國24年)10月,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長樂縣,公元1938年即民國27年移駐閩侯)。公元1942年(民國31年)5月,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福安縣,次年9月移駐閩侯)。公元1943年(民國32年)9月,屬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福安縣)。公元1947年(民國36年)4月,隸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福安縣)。
公元1949年(民國38年)7月19日,福安縣解放。9月30日,福安縣隸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福安縣,1950年3月改為福安專區)。1970年2月,福安專區革命委員會機關遷駐寧德,1971年6月,福安專區改稱寧德地區,福安縣屬寧德地區。1989年11月13日,國務院批准福安撤縣建市,仍屬寧德地區。現由寧德市代管。
1958年9月,全縣設15個公社、445個生產大隊。1984年廢棄「政社合一」制度,全縣設5個鎮、10個鄉、3個畲族鄉。
1990年,福安市轄有8個鎮、8個鄉、3個畲族鄉,20個居委會、449個村委會,230個居民小組、2140個村民小組。全市總人口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4.9萬人,漢族人口佔88.73%,畲族人口5.8萬人,為全國畲族人口最多的縣(市)。市人民政府駐城區中興路26號。
1997年,福安市面積1880平方千米,人口56.7萬,畲族占總人口的11.5%。轄3街道11鎮4鄉3民族鄉:陽頭街道、城北街道、城南街道、賽岐鎮、穆陽鎮、甘棠鎮、下白石鎮、溪柄鎮、上白石鎮、社口鎮、潭頭鎮、曉陽鎮、溪尾鎮、溪潭鎮、城陽鄉、范坑鄉、灣塢鄉、松羅鄉、坂中畲族鄉、穆雲畲族鄉、康厝畲族鄉。市政府駐韓陽。
2003年,福安市轄3個街道、11個鎮、4個鄉、3個民族鄉:陽頭街道、城北街道、城南街道、賽岐鎮、穆陽鎮、甘棠鎮、下白石鎮、溪柄鎮、上白石鎮、社口鎮、潭頭鎮、曉陽鎮、溪尾鎮、溪潭鎮、城陽鄉、范坑鄉、灣塢鄉、松羅鄉、坂中畲族鄉、穆雲畲族鄉、康厝畲族鄉。[5]
[編輯本段]【經濟建設】
經濟概況
2008年,福安完成生產總值109.47億元,增長21.5%;財政總收入7.66億元,增長47.1%,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3.92億元,增長39.1%,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達6.8%,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縣域經濟綜合考評居寧德市第一。
農業經濟
2008年,福安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87億元,增長4.9%。糧食總產10.30萬噸;茶葉、葡萄、水產、畜牧四大產業產值17.83億元;成功舉辦「坦洋工夫」杯首屆海峽茶藝小姐電視公開賽、第二屆南國葡萄文化節;完成茶樹品種調整400公頃;推廣葡萄設施栽培40公頃;新增造林1600公頃。新增省級和寧德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擁有省級農業品牌5個,成立各類經濟合作組織或協會50多家。30個新農村試點示範村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完成村級供水工程56處、海堤除險加固2.8千米、「年萬里」農村路網工程187千米。
工業經濟
2008年,福安工業總產值175.6億元,增長30.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6.38億元,增長40.8%。電機電器、船舶修造和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完成產值151.65億元,其中電機電器業產值突破百億大關,增長27.5%;船舶修造業產值40.15億元,增長60.6%;食品工業產值9.5億元,增長26.7%。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億元企業7家,白馬、泰格、安波3家企業產值突破5億元。「泰格」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實現寧德市工業企業國家級品牌零的突破;新增省級著名商標4個、省級名牌產品10個。六大工業集中區建設全面推進;成立了寧德職業技術學院船舶分院、船舶交易管理中心、全國首家農業擔保機構——福建恆泰擔保有限公司等產業配套組織。
第三產業
2008年,福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9億元,增長17.1%。「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改造農家店160多家,海峽大茶都一期初步建成,簽約入駐茶商170多家。實施房地產開發項目20個,完成投資7.76億元,增長74.3%;銷售面積28.1萬平方米,增長112.6%。完成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編制,第四紀古冰川遺跡——冰臼群自然景觀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工作全面啟動;溪塔葡萄溝獲得國家AA級旅遊景區稱號並正式對外營業,全市旅遊接待量達10多萬人次。
外經外貿
2008年,福安出口總值3.54億美元,增長44.6%。電機電器出口突破3億美元,年自營出口總值超過800萬美元企業達12家,新增自營進出口權企業29家,安波公司榮獲全國首家電機出口免驗資格,凱捷利集團獲得產品免檢資格。招商引資取得成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795萬美元,增長63.5%。「6·16」寧德投洽會、「9·8」中國投洽會、香港投洽會共簽約項目17項,總投資42.38億元,已動工或投產11項。「6·18」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對接項目55項,總投資4.4億元。晉京舉辦特色農產品展示推介和山海經貿對接活動,簽約項目6項,總投資2億元。世界超強電機企業——台灣東元集團電機工業園項目成功簽約。[6]
[編輯本段]【社會事業】
項目建設
2008年,福安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4億元,增長35.3%。8個省、寧德市重點項目、19個考核類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3.2億元和3.77億元。50萬噸冷軋硅鋼一期、潭頭水電站、變電所建設、灣塢環島路一期等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銀嘉電機、立松鑄造、甘下線奎聚段改線、寧德職業技術學院擴建等項目進展順利;西部通道一期、火車站站前廣場通站道路、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工程等項目動工建設,輸變電線路征地工作基本完成;寧武高速福安段、白馬港鐵路支線、大唐火電廠二期等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投入經費1700多萬元,實施一批市政基礎設施工程。
民生保障
2008年,福安實施省級重點科技項目16項、寧德市級科技項目3項,專利授權142件,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教育對縣督導達到寧德市二類優秀標准,高考專科以上上線率70.2%,二中、三中晉級為二級達標,六中、八中通過三級達標驗收;實施中小學危改、布局調整項目14個,改造農村薄弱初中和寄宿制完小校20所。完成松羅、灣塢等衛生院改造,落實衛生院在崗人員工資及項目補助735萬元。陽頭察陽黃氏宗祠、曉陽太後宮廳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坦洋、樓下村成為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建設村級廣播室106個,完成2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120個、「模改數」272個村。獲得寧德市第八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團體第一名,福安籍運動員林忠仔兩次獲得國際性射擊比賽冠軍。計生工作實現三類先進市目標,人口自然增長率7.32‰。
人民生活
福安別墅新區2008年,福安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2元,增長20.3%。農民人均純收入4966元,增長13.9%。全市新增就業600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09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萬人。失業、醫療、養老、工傷、生育等保險覆蓋人數13.7萬人次,發放農村低保2.9萬人2136萬元、城市低保5196人390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11.7萬戶41.2萬人,參合率81.2%,直接受益農民8314人次,補償醫療費1051萬元;2375名醫改前破產關閉的國有和城鎮集體企業退休職工納入醫療保險。實行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經濟適用住房一期建設正式啟動。發放庫區移民後期扶持直補資金和限額項目資金91.6萬元,爭取庫區設施改造資金270萬元。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受益學生3.1萬人,城區中小學校接納進城農民工子女入學4400人。[11][6]
[編輯本段]【名勝古跡】
風景名勝:福安十景(坦洋醉茶、白馬飛虹、富春攬翠、柏柱尋蹤、古塔凌霄、瓜溪疊瀑、獅峰聽禪、廉水清風、白雲佛光、蟾溪問石);[7]白雲山、葡萄溝、綠竹長廊、福安獅峰寺、福安冰臼;[8]
文化遺跡:古廊橋、奎光閣、凌霄塔、廉村古道、廉村古宅、廉村古屏風、理學名宗、東宮侍讀;[9]
[編輯本段]【名優特產】
坦洋工夫紅茶:源於福安境內白雲山麓的坦洋村,被中華名人協會指定為中華名人特供茶。[6]
『肆』 人少有韻味的適合旅遊的古鎮有哪些
人少有韻味的古鎮,我熟啊~
其實說到上海的古鎮,大家一般知道的是朱家角和南翔,新場古鎮的知名度並不高,然鵝這里可是被許多大導演相中的取景地呢,比如李安導演的《色戒》,黃景瑜、迪麗熱巴主演的《幸福觸手可及》,以及大熱的《三十而已》 。
🔸實用信息
開放時間:9:00 - 17:00
門票:40元
建議用時:2-3小時
交通:宿遷市區有公交可達,大多不支持在線支付,備好零錢(單程車費約4元)
『伍』 年輪滾滾
自傳小篇.《年輪滾滾》
文/蘭雲
滿庭芳.生日感懷
蹦入人間,點嘗娘乳,幼年飄緲酸寒。彈指瞬間,笑看自雲天。今夕柒旬小慶。幾磨煉,瀟灑豪嘆。論乾道,成欣敗倦,總悟太艱難。
紅塵茫盪縱,驀頭斑鬢,子女隨園。暮余暉,秋光度媼翁安,閑暇靜心思樂。逍遙派,五彩添歡。西陽下勤吟詩賦,盞酒醉弘篇。
(一)
癸已年初,賽岐江畔,浩潮蒼穹漂緲巡,浮棉絮,山脈濛濛。黑夜沉沉雲掩月輪,黎明寅時,鎮上人們深睡在幽夢之中,在那閩東賽江碼頭東岸和平街佰貳階商宅里,降了一朵祥雲,頓間,屋內傳來一片喧囂聲,有位男嬰踏入人間,點嘗母乳,取大名叫雲。那一剎間,家族興高采烈,但,也有些苦澀的甜蜜。
同年端午節,老宅窗外狂風咆哮,預示一埸新的暴雨即將來臨,烏雲,在呼風喚雨,便是傾盆大雨,碼頭街頭上有人淚水涮流,正在記敘一件驚天大事。事過70多年,寫起這段歷史故事,筆下還會流淌著婉惜的心情,順著傷口,疼向賽江。
總會有那麼一個瞬間勾起某個回憶的片段。就在那一年,整個家族,因歷史事件牽涉,全面崩潰,母親病逝,傾刻的哀愁,頓失溫柔,家族骨肉分離,痛苦與悲傷在夢中留下依稀悵惆。
現在回憶起,總有幾句話,很難說出口的。無處安放,無處表達,只能化作文字間的纏綿,雜糅成失眠時的自言自語而已。很難說出口,我們可以珍藏那段歲月。珍藏歲月里的你我緣分。崢嶸歲月的禮物裝進時間的行囊里,帶上憾事,道一聲年輪珍重!雖已70年,我們願彼此安好!應該感恩上帝。
(二)
忐忑傷感的秋後,落葉西風刮,百日牽腸,嚴父,姐姐,雲兒三位,面黃飢瘦背影,離開一朝落地非故土,雲紗淡淡登堤岸,帶著胸中傷痛離開賽江,哭泣聲中徑步幾座山巒,來到只隔幾里水蜮,舉頭望賽江,慘影離人淚水多,思淚伴雨隨江流,難舍人空樓去,感嘆愁苦憂兒幼,無人帶,在那寒風瑟瑟深秋,在那千山寂寞冽風之時,老父一邊打工,一邊將雲兒轉送到甘棠鎮港邊村,寄託奶媽家代養,那段日子真正,日短天冷夜夜長,臘冬嚴寒疾風卷,蹉跎滄桑感動神靈。
庚子年冬天,窗外,第一縷冬陽透過門隙鑽進來,灑在床上,細細碎碎的光影,驅趕了冬日的寒冷,總算心底有點暖意,雲兒依舊活著,嚴父雖然很少來管,但,心裡也不離不棄,淺淺的冬,暖暖的心,淡淡的日子,柔柔的情,飄離六年寒酸幼童的時光,總算結束,嚴父終於肯接我回福安社口茶區了。
(三)
人生一站有一站的風景,一歲有一歲的味道。我7歲隨嚴父,姐青兒駐進福安市社口鎮福建省茶葉研究所。搬進家屬大雜院,院前有幾棵法國梧桐樹,樹椏上還掛著一個大銅鍾,在炊煙飯點時,通信員就會敲響那口銅鍾,發出泓亮聲音,悠揚邁向許多山頭,魅力無限,韻味悠長,回味無窮。我對居過家屬院充滿感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當年住宿有限,家屬院,每戶只分配宿舍一間,有個集體大食堂,覺得很舒服,很乾凈。這里科研人員都是自五湖四海的大學生,他們離家很遠,所以,大家都很團結,互相之問友好往來。不論誰家從家鄉帶來土特產都和大家一起分享,誰家有事,大家都會去幫忙。在茶區十幾年裡,所見所聞,幾乎都泡在茶水裡,聽茶人的故事,在六十年代初,有客人來,先抓一把茶葉放在杯中,沖入開水,邊喝茶,邊聊天。到飯點,大家一起到食堂就餐,其樂融融,就像一家人。
小時侯我記得,社口茶區春天來的特別早,全市春意最濃應該算社口,而最耀眼應該算省茶科所,因為,省茶科所有許多茶園和基地,抬頭可見到最遠七號山,滿山遍野綠油油,籠窧整個社口鎮,彷彿油畫般,春色盎然,驚艷到整個閩東乃至全國。這里是祖國茶葉主產區。
(四)
歲月悠悠,生命如歌。流年似水,斗轉星移,回眸人生路上,你我永遠是跋涉者。山山水水之多,人生必須經歷風雨一程又一程,曾跋涉過塵世間的紛紛擾擾,人生是沒有試演的劇埸,只經歷過太多的痛苦,而這一切都是最真實的。但,不管怎樣,回望往事,時光依然前行,生活依然繼續,我們依然熱愛生活,誰也不必去責怪誰,只能朝前看,勇往直前。
丙午年五月,那時,我才讀小學四年級,就迎來文革運動,在這激情燃燒的年代,各廠停工,學校休課,有人天天,高呼各種口號,有造反派,有保皇派,滿天飛,而對我的童年而言,我自然逃避,脫離五花八門的紛爭,只能蜷縮在小角落裡,偶爾,看一些小人書,自取其樂。但,想脫離現實,那是不可能的。當年那埸運動,家父曾因歷史原因,同樣慘遭批鬥,坐飛機等等。一時一家三口生活,陷入經濟危機,單位發給生活費僅12元人民幣,這怎麼生活呀?平均每人每月4元。真的沒辦法,我只好經常去社口公社冬瓜坪畲族村農民地里,撿小紅薯。有一次,去挖小紅薯,不小心,挖到自己的大趾頭,頓時,鮮血噴射出來,真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靈,趕緊找來破布裹著回家,當年的傑作現在依稀可見。心想,這么苦,只想挖點小紅薯,來補貼家用,可以說是終身難忘。
(五)
時光匆匆流逝,光陰悠悠更迭。經歷四年艱苦堅持,熬到庚戌年國家形勢大有好轉,家父歷史案件徹底平反,從陰影中走出來,單位給其恢復名謄,也恢復工作。學校開始復課,我也去寧德市民族中學讀初中,後來,又回到社口中學讀完高中。日子一幌到甲寅年。高中畢業,許多同學響應毛主席號召」農村是個廣闊天地」去農村插隊,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我當年因胃潰瘍,在134部隊醫院做手術,沒參入這個行例,真有點遺憾。當年城市或農村,可不像現在這繁華,沒工作,也不能做生意,一直在瞎轉轉。沒有收入,總不是辦法,思前想後,去毗鄰縣城去逛逛,去了,發現做木匠工資比較高,也比較好學,決定去學一門手藝,學做木匠。經一,兩年學習,也成為一名木匠,開始去闖盪社會。那時沒職業的人,福安人都高興跑周寧或閩北,那就隨大流,去了周寧和政和縣,成為一名建築木匠。
(六)
生活就是一個經歷,走過歲月,才有生命中的精彩,才有對生活的理解,才有對生活的感悟,才有資格去享受生活,熱愛生活。初來周寧縣時,人生地不熟,要闖天下,沒那麼容易。那是1975年冬天,跟著一位肖師傅一起去浦源建新房,在這小山村,雖然不大,確實很迷人。山裡的溪水清清涼涼,清沏透底,溪里有許多紅鯉魚,太美了。但,冬天,周寧氣侯相當冷,經常有冰,不時還雲霧繚繞,有時,伸手不見五指。每次上樑操作,都得小心,再小心,這種情況神秘莫測,使人膽戰心驚,為了討生活,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上。有一次,不小心從柱邊滑下來,還在醫院里躺了幾天。為憧憬自己的未來,跟著師傅跑過好個地方,如泗橋村,建歐等地。這些木匠時光,曾經歷春夏秋冬,那年生活回眸起來,都成為我青春年華里不杇的奇跡經歷,真是五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呀。
(七)
戊午年秋季,社會逐步進入穩定,國家提出」抓革命,促生產」的囗號。在這情況下,國家開始有計劃招收職工,來充實基層企業單位。
恰逢其時,我有幸成為一名社口鎮供銷社職工。一分配,就把我分配到全鎮最偏僻的分站——南溪站。南溪站離社口鎮廿幾公里,當年,沒路沒班車,從社口鎮上午6:00時出發,全走山路,沿途經過坦洋村,嶺下村,路下村,谷口村,曉陽村,最後到達南溪站,而且路上自帶干糧,一邊喝著山泉,工作環境如此惡劣,真難以想像。雖然環境如此惡劣,我沒被嚇到,還對前途充滿憧憬,堅持下來了。地處白雲山腳下的南溪站,冬天寒風瑟瑟,十分寂寞,除了工作還是工作。站里有三位職工。上級分配的營業額一年70萬元,按月分擔6萬元左右,那每天營業額約2000元,而該村人口約一仟多人,等於村裡每位村民,每天應消費2元,這對當時的農民經濟水平來講很難。為了擴大營業額,我們准備二套方案,採取」守住店面,流動創收」。即一位職工守店,其餘兩位,挑貨下鄉行商,把農業的塑料膜,農葯,還有些日用品買到自然里的農民,一,得到農民好評,二,也為單位創造營業額。通過活動,每年都能超額完成任務。
經幾年的努力,從最邊遠的分站,調回社口鎮供銷社,於八三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從職工成為中層企業幹部,即分管各鄉村雙代店,一心撲在工作上,經常下鄉。那年代,沒路沒車,僅靠自已的11號自行車,踏遍整個鄉村雙代店。一天下來,每到個地方伙食費:糧票1斤,錢四角就解決了,不管領導或職工,都平等對待,十分艱苦,但,大家沒有一句怨言,而且,大家辦事認真,特有干勁,這都是人生的一道風景線。
(八)
人生似幅山水畫,有時比較濃,有時比較淡,有時很厚重,有時很渺小,一生中,有倦有舒,有起有落,何嘗不是如此?一個轉身,我從社口供銷社調入福安市供銷社生產科,主要分管各基層社蘑菇生產,及果樹種植。跑遍社口,上白石,等蘑菇基地,去過溪墰岳秀等果園,也踏過下白石,灣塢魚塘,蝦塘,五年中,風里來,雨里往。多次得到市社領導肯定。後被市社領導任命福安市供銷社開發公司任主持經理,遇到公司改制,迎著困難上,公司越辦紅火,但,市埸經濟很無情。當時,在國內市埸經濟很亂,出現各種三角債,亂成一鍋粥,雖然,很艱難,從未被擊敗,而是越挫越勇,享受到溫暖,也煎熬過疼痛,一直沉浸在喜憂之中。
人生在世,我們每個人都在人生大海中飄行,很想尋覓到自已的夢想的港灣,想過上自己的幸福安康的生活。丁卯年2月我下海經商,當年辦個祥雲茶廠,從6000元起步,生意像滾火球一樣,越滾越大,正當生意趨向穩定時,一埸災難撲面而來,第二年七月,去省會福州聯系茶葉業務,不幸在福安市鐵湖工業區公路上發生車禍,客車上四十幾位乘客,車禍造成廿幾位乘客死傷,我屬於重傷,在醫院搶救幾天,經檢查胸部,二處骨折,右大腿腕關節骨折,與死神抗爭,最終挺過來,在醫院躺了一年。因車禍,我無法聯繫到客戶,造成我廠有500多擔茶葉積壓,無法銷售,最後,忍痛降價沖量,損失慘重,在這次經濟危機中,我賣掉一座老房子,熬過艱苦歲月,還欠一屁股債。遇車禍有點傷心,曾經一度沮喪,無精打彩,陷入困境。
還好老天眷顧,給我打開另一扇門。經過休整,我從陰影中走出,又去尋找工作,在朋友們幫助下,我到過撲克廠當車間主任,去造船廠當過辦公室主任,每次去找工作,都能找到好工作,待遇也很高,當時,工資比其他人都能高出一,二仟元。
勤奮帶來好運,重聚資金,涅槃重生,又繼續戰斗。先後開辦閩源商貿公司,行運賓館,興達裝飾公司,勞務協作公司等等,跑過北京,天津,黑河等地北方大中城市;下至上海,南京,泉洲,廈門等地,踏遍祖國天南地北中。在生活工作中,有贏有敗,從不憂不傷,不煩不惱,看淡人生,心情平靜,風風雨雨一路走來,喜憂參半,可以說是,在人生的海洋中,極力奮起泅渡,在拼搏,在爭扎,總之,在改革的大潮的推動下,我就像趕海人,或多或少有點收獲,偶爾拾到一些小貝貝。一個人只要堅強,帶著微笑,帶著陽光,經過幾埸生死較量,正確理解人生,生死迭宕,有失有得,有疲有亢,有倦有展,我們遲早一定會找到陽光,只要不失方向,不作違規之事,多學些技巧,明白做人,不管事業有多大風暴與困惑,始終挺起腰桿,要有堅強信念,也要撐下去,必定會迎來黎明的曙光,能夠在苦難中尋覓心中的詩與遠方。
『陸』 為什麼那麼多河南人隱居在福建省的浦源村呢
另外在村子裡面還有一條鯉魚溪,憑借著自身的特色之處還進入到吉尼斯世界紀錄之中,就在此處能夠看到很多的鯉魚積聚在一起,畫面極其壯觀,拍攝出來的畫面也很不錯。更重要的是經過多年時間,當地依然保留這個傳統,相對來說還是挺難得的。對於福建最特殊的村莊,大部分河南人隱居在此,還創造出三個世界唯一,不知你去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