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覺得那些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們每天過的幸福嗎
我覺得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只要自己內心比較充實,不管是生活在社會底層還是在社會最高層,他們的內心都會是特別幸福的。生活狀態靠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而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則取決於自己對待生活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態。擁有正能量和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就算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他們依然是感到特別幸福的。同樣在高層社會群體中,他們感受不到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快樂是因為他們永遠得不到滿足,周圍人幾乎都是各種阿諛奉承和陰險狡詐之人,也讓他們活在其中會覺得特別累。相比之下反而沒有底層百姓過的安逸和舒適。因為底層人民他們不會去想很多,他們唯一的宗旨就是好好工作讓自己的妻子、孩子和家裡的老人過上富裕的生活。再無其他任何原因,所以他們的目標很明確,也讓他們心無旁騖的一直奮斗下去。
每一個階層都有各自的不同想法,並非底層人民就過的不好,他們只是物質生活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富裕而已,心理上的需求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過的幸福與否和物質有關系但並不是全部都取決於物質基礎,更多的是來自自己內心深處對於幸福生活的定義方式而已。所以在我心目中我會覺得生活在底層壓根就不影響他們的幸福生活。
❷ 為什麼越是底層出生的人,越容易安於現狀呢
首先糾正一個觀點,越是底層出身的人越是維持現狀,而非安於現狀。
投胎是個技術活兒,同樣為人,但命有不同。對於出身越好的人來講,他們就越容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因為他們有任性的資本,代表人物例如比爾蓋茨,索羅斯,小布希等人。而底層出身的人,要麼安穩地活著,要麼死。其實底層大眾從未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們可以從改革開放以後,把他們按時期來劃分,分析一下
一、底一代,即第一代打工者
當年改革開放以後,一批批底層大眾懷著對未來的憧憬,湧向珠三角打工,成為第一代打工者。他們是一批先行者,後來會帶著他們鄉親和親戚一同投入時代的洪流中,譜寫自己的人生篇章。
他們干最累的活兒,掙最少的錢;吃最差的飯,流最多的汗;住最差的地兒,蓋最好的樓;做最底層的工作,得最心酸的名聲。
農民工、外來妹;河南人、四川妹;,不一而足,難道他們不想成功嗎?想,可是,他們除了身體本身外,大多文化不足,更無一技之長。他們該如何去發現並抓住機會,誰又會給他們機會?
更何況,他們身無分文,他們敢任性地不工作,去發現自己也不知道的機會嗎?不想被餓死,他們必須安於現狀,因為家有父母要養老,田地要化肥,兒女要交學費,都等著他們掙錢回家,維持生計呢。
就這樣,他們還被欠薪,以至於維持正常現狀都成為奢望,所以他們何談跳出圈兒外,發現機遇。到後來更是驚動了兩任總理為他們「討薪」。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吾生於底眾之多艱
吾將奮力以維現狀兮
願家人無以顛沛流離
夜繼日以打工兮
望子女之出人頭地
為使其不走吾之老路兮
雖九死而未悔
———聊以此致第一代打工者
❸ 為什麼越是出身於底層的人越是追求生活和愛情的穩定
根據阿羅有限理性的觀點,人類計算和理解環境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對環境了如指掌。此外,在很大程度上,由於形勢的影響,人們採用「第一系統」來處理,其中的原因是理性沒有發生作用。通俗地說,個人的決定將受到個人知識、認知格局和時間的制約。一個人的認知局限性與其物質、經濟條件和周圍環境有關。
因此,不要像樊勝美、邱瑩瑩那樣認為「皇帝拿的是金扁擔」,不要讓自身認知局限,就限制了人生的發展和高度。要突破社會階層的壁壘,實現社會階層的跨越,關鍵是要突破他們的認知局限。只有通過讀書,認識更多的人比自己厲害的人,進入一個更高層次的圈子等方法,不斷完善自己,不斷進化自己。突破自己的認知局限,才能站在更廣闊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實現階層的跨越。
❹ 為什麼說如今社會中越是底層出生的人,越安於現狀
安於現狀的本質在於視野的狹窄和格局的狹隘!換句話說,越是意識形態落後的人,越安於現狀。
先說幾個看似沒有聯系的事情來開始這個問題的解答:一是為什麼曾經輝煌一時的晉商,快速衰落後一蹶不振?二是為什麼浙商發展的狀態一直呈現上升走勢,直接的呈現是:杭州取代廣州成為一線城市;三是為什麼全國的GDP比重分布以東南沿海較多?在表面上看,這是一個經濟問題,但問題絕不是這么簡單,讓我們見一斑窺全身!我從2006年開始,用十多年時間對身邊同學、朋友、同事的成長做了簡單的跟蹤研究。主要關注點在於:他們成長的環境、認識他們時候的狀態、認識後以我對他們的了解做出預判以及預判的准確性。在這其中,我發現了兩個規律(沒有對地域劃分進行人身攻擊的意思):
1、資源稟賦的城市,衰落是大概率。晉商在曾經的中國商業版圖上佔有重要位置,在清朝後期達到頂峰。在中國上一個十年發展過程中,山西靠著大量的煤炭資源迅速崛起。但是,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問題:資源是有限的而且能源結構發生變化後,煤炭是要被更多清潔能源所替代的。這一點隨著幾年霧霾的越演愈烈已經真實的發生了。後續的故事就是每年看到這里的GDP都是停滯不前的,沒有更多產業支撐。資源賦予這個地域優勢,同時也斬斷了他們所有的創新和未來。在他們的觀念深處沉溺於安逸和守舊,失去了蓬勃向上的動力和能力。這也許是資源稟賦型城市都應該在未來關注的重點問題。
2、開放的城市,崛起是必然。義烏、溫州、杭州,這些曾經不是那麼出名的城市,卻靠著商業群體的集體智慧,闖出一條響當當的發展之路。浙商已經在當下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版圖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看到網上各種報怨行政效率低時,殊不知深圳已經開通了網上審批;當我們還在為銀行排隊時,殊不知招商銀行已經大規模實現了自助辦理。他們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做人要放眼未來,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做人要像大海一樣胸懷寬廣,切忌竭澤而漁。於是,在從小的走南闖北和合作共贏中,他們一次次完成蛻變。這就是意識或觀念帶給人的影響,大到區域國家、小到家庭個體,從職場到生活,幾乎普遍成立。
靜靜和慧慧都是我的好閨蜜,不同的是,靜靜是個富二代,有家族企業,父母是鼎鼎有名的大企業家。慧慧出生一個小縣城,爸爸是一家效益不好小公司的退休職工,媽媽是家庭婦女,我們三人在大學里一個宿舍,4年時光,培養了一段深厚的同學情誼。慧慧人極其善良,也很懂事,我清楚的記得新生報到第一天,我們還是宿舍四處張望,不知怎麼安置行李時,慧慧已經幫著我們粘好了方便的不粘鉤,這個掛毛巾,那個掛包包,很小的事情,卻感動了我們全宿舍的女孩。周六周日,我們都喜歡去看電影,聽話劇,要知道,這是在北京啊,北京的話劇事業真的蓬勃發展,而且對我們的編劇專業十分有益。可是慧慧卻總是窩在宿舍里看書,或者在電腦上電影天堂里下載原來的電影看,她覺得新上線的電影貴且幾天後就可以在電腦上看到,何苦要花這個冤枉錢。
靜靜就不同,她就樂於嘗試一切新鮮事物,對於很多熱點問題,也能做到及時追蹤,當時,她為了追一個知名編劇,了解她創作的過程和背後的故事,一個嬌滴滴的富二代,硬生生在編劇晚宴外的酒店等到11點,就為了能在編劇有限的空閑時間見縫插針的問幾個實質的問題。慧慧就沒有這么拼,她一方面受金錢制約,另外一方面還是她質朴的:女孩嘛,不必要在事業上這么拼的,找份合適的工作,安安穩穩的過好小日子就行。現在,我們大學畢業5年了,慧慧回到了家鄉文化局工作,和一個縣城的公務員結婚生子,每個月都是可憐巴巴的3千元工資,換個新手機都得權衡半天,可靜靜呢,早就簽約了一家大的影視公司,她的一部作品也馬上搬到熒幕。這就是2個出身不同女孩的命運,有時候,我怒慧慧不爭,哀慧慧不幸,出生小縣城,順便說一句:當時慧慧畢業時,努努力也可以留在北京的,但是沒有戶口,沒有固定收入,每月要支付一大筆房租,她支撐不下去,就回去考了公務員,也能照顧生病的媽媽。這就是生活,但我們也不能簡單的說出生底層的人就不會去努力,但畢竟,她們面臨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反哺家庭,生存第一。
窮人有窮人的思維,他們沒有思想,沒有慾望,沒有目標,沒有理想,沒有人生觀,沒有對金錢強烈的慾望!他們心想今天的日子要去打麻將,還是去喝酒,去找人聊天,去田裡干農活,把今天的日子混過去浪費掉。他們頭腦簡單根本不懂什麼叫創業,整天去廠里打工,下班回家吃飯,看電視被裡面的故事情節感動的痛哭流淚,然後睡覺。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也老了當生活需要用大筆錢時向別人開口,還哭著訴說著理由。但他們的親戚很有錢當房地產開發商,表姐開酒店一分線都不借。他還說,以前舅舅窮時跟她媽借幾百塊錢,現在發財了也不認我媽人了。為什麼,人家看你窮,借了錢以後沒能力還。我朋友親口對自己說的,人家連十平方的地都不借。
人分為三六九等,所以就有了底層,中產,高層階級。低層的人整天為一日三餐而奔波,過完今日又不知明天的下一餐在哪裡。生存是壓在底層人的一座泰山,所以他們整天被泰山壓得喘不過氣。底層出生的人沒有繼承祖輩們的財產,人脈,家傳經商智慧,起步像一個小孩剛讀一年級,人家富二代什麼都具備像剛讀完大學。所謂,命好少奮斗幾十年,命苦則需多奮斗幾十年到時人都老了,而且還不知咋地。人的命很重要,運也是要好!才能讓人的一生命與運同樣構成完美的命運!說窮人安於現狀,可是我以前窮但一路努力奮斗創業。最後小有所成,人窮志不窮,這樣的窮人才有機會出頭天!三分命註定,七分靠打拚!李嘉誠,黃光欲等等不是出身寒門嗎!但是寒門出貴子畢競少數!
❺ 為什麼底層的人反而更容易樂觀與幸福
樂觀的人之所以樂觀,是因為它們已經看透了人性中的很多本質,當看明白的這些之後,它們其實知道,有些事可能是無法避免的。比如,當他們看到有人對他好,他會知道,這在本質上是這些人在尋求一種回報。雙方各有付出,而這付出至少對方自己認為是對等的。而只要其中一個人付出的過多,這種關系就不穩定了,失去了平衡。而樂觀的人,其實是知道這一點的,也就是說,他知道這本質上是一種利益交換。就像他不會選擇和乞丐去做朋友一樣。
❻ 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幸福感最強
今日頭條上每天都會推送很多的有關勵志類的文摘,開始還有興趣看下,可後來見的多了,漸漸的不當一回事了,一層不變的生活里裝著一顆早已沒有激情的心臟,像行屍走肉般的苟且在這個社會,要是還有什麼東西能夠打動自己,那一定是天大的事情,而且影響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否則,該和朋友喝酒就喝酒,該把妹就把妹,該追逐那些剛上映的大片一樣也不少,生活就是一潭死水,扔進一塊磚頭未必能看見水花。
01)底層人士的快樂都是建立在每天的吃飽喝足上。
其實像波波這樣的人很多,他們分布在這個小城市一角,平時沒有事情各做個的,要是他們其中一個有事在群里發個信息,馬上就黑壓壓的一遍雲集到某個事先約好的茶館里,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黑社會在組織會議,其實就是一點小事把這事情說完就是一個任務—-吃!定期聚會時他們的規矩,而請客是輪流坐莊的,吃完就抹嘴走人,等待著下次召喚,這樣的聚會一年能輪到一次或兩次。
波波年近45,三年前企業減員增效同意工齡滿25年的可以提前回家,公司負責前三年的養老保險,而且這三年每月給原工資的80%。波波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申請回家的,同時還領到企業一次性補償金25萬。原以為波波會拿這錢買個門面做個小買賣,可波波把這錢全部投入到股市裡,在家潛心鑽研炒股技術,每天流連於股市,和各類股友交流。就是和朋友聚會聊天,也是股票語言不離口,不是昨天「割肉」,就是「滿倉」,一會是這個「板塊」在跳到那個「私募」,把朋友聽的一頭霧水,波波依舊樂此不疲,快樂而熱情的經營這自己。
波波還是一個單身,是那種從沒有談過戀愛的單身,據說原來在單位工作時喜歡一個新分配來的大學生,一次加班大膽的表達後被當場拒絕,此事還被其餘工友知道,搞得波波很沒有面子,幾個月時間抬不起頭來,就這樣,那個大學生的拒絕也把波波對愛情的嚮往給拒絕掉了,從那以後,無論誰在給他介紹女朋友,波波一律回絕,同事們甚至懷疑他有生理疾病,在背後竊竊私語。
波波的股票也在一片熊市中不斷的虧損,而他卻習慣於做短線投資,幾年下來,那點補償金幾乎虧損殆盡,而波波依然痴心不改,父母老淚縱橫的勸說多次才止住了他繼續投資進股市的想法。最近波波迷戀上了檯球,幻想著像丁俊暉一樣一桿清台,為此,他每天早出晚歸在檯球室揮桿打球,直到累的拿不穩桿才和朋友一起到路邊的燒烤店裡大快朵頤,和朋友胡吹還喝的,從打檯球開始說「」一會是今天沒有發揮好,要是發揮好,能打出一桿60分」,從「今天這酒怎麼這么淡,沒有老雪花的味!」和「最近看報道沒,聽說下輪中央開始調整養老金了......」接著就是開始吃剛端來的燒烤,兩人依舊海闊天空,聊原單位的形勢,某某某最近聽說升職了,又聊了一些都認識的女人,接著聊到眼前的燒烤,由北方燒烤說到四川燒烤火鍋,在由燒烤扯到火鍋,由重慶火鍋說到四川火鍋,說火鍋並不從火鍋開始,而是引經據典,從匈奴談起,成吉思汗,又扯到秦朝,扯到「鍋盔」,一個火鍋,竟和秦滅六國有關系。六國滅完,這燒烤有快結束了,隨之波波又開始從秦朝兜回清朝。說清朝又撇下清朝,開始講原始社會的陶器,由陶器到鐵的現,由鐵器到青銅器的產生。青銅器離火鍋已經很近了,最後得出結論,火鍋是陝西人發明的。
在燒烤老闆的不斷關注下,這場燒烤總算結束了,波波和朋友意猶未盡的向家走去,留給老闆一個狹長的背影。
02)底層人士安於現狀,滿足於舒服圈的日子,不敢冒任何風險
老李在國企工作近30年了,最近企業剛剛結束債務從整,讓原本就人心浮動的職工可以稍微喘口氣。老李在這個崗位上做了近10年,依然和企業的命運一樣處於風雨飄渺中。
老李年紀不小,可孩子才讀小學,這不前兩個月開學報名當天,孩子各種費用加起來一次性的把老李一個月的工資給花光,老李長吁短嘆在辦公室里述說這事,不是哀嘆企業效益不好就是罵自己沒有本事。
老李人和善,熱情,主到哪裡都有朋友。這不久前,一個朋友看老李困難,就主動拉老李投資,明確告訴他這個生意慢則兩月,快者一個月就可以回本,希望老李參與投資,而且朋友考慮到老李困難,主動借給他啟動資金,老李心動想答應可嘴上卻說回家和媳婦商量下,朋友這一等,就沒有下文了,知道朋友打電話問老李,老李支支吾吾的在電話里說不清楚,這事自然就黃了,現在朋友再也不合老李提及投資的事情。
老李依舊每天工作,見誰都是一副笑呵呵的樣子,依舊樂此不疲的在辦公室里述說女兒在學校里受到的表彰。對他來說,女兒學習好就是他生活幸福最大的快樂,至於企業效益,投資,沒有錢時老婆對他的諷刺和女兒帶給他的快樂是不能比較的。
老李的快樂還在延續著。
03)底層人士不在乎那些心靈雞湯,有酒有肉就是最好的生活
算到年底,大張在公司已經有五年了,五年在任何一個私公司都是老員工了,大張進這公司前在一家國企工作,嫌國企收入低,養自己都困難更不要說老婆孩子,就辭職進入這家公司,開始時候大張也的確兢兢業業的干,可幾次事情後,逐漸讓他有些改變。
大張學的是物流專業,原來在國企做市場部的職員,就是在一次合作中,現在的老闆看他對各種貨物的清單明細,樣品,擺放位置,發貨地址都如數家珍般的所得很清楚,再加上大張樂觀外向的性格,被老闆一頓雞血般的刺激就辭職進了這個公司。
其實,老闆看中的是大張背後眾多的商家客戶信息,在大張進這公司後也的確給公司帶來了大量的訂單,一段時間來大張在公司的人氣達到頂峰,深受老闆和同事的稱贊。連大張都覺得自己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物,大張逐漸的開始擺起姿態來。
與大張剛來公司時的樣子大相徑庭,當初的躊躇滿志,行事雷厲風行和專業感給公司上下都留有好印象,那個時候,很多心靈雞湯類書籍是他案頭上必備的,自己也刻意的學習上面的先進經驗來考核同事。
好景不長,大張的擺譜也引起了同事的微詞,加之他的資源幾乎被消耗殆盡,也沒有挖掘出什麼新客戶,對公司的價值也沒有不復以前,老闆對他的態度也不想以前那麼客氣了。就在前不久,公司新來的小夥子頂替了他的職務,他由部門經理變成了被領導的職員,這個落差一時半會接受不了。
大張習慣於別人看他臉色行事,現在他得看比他小的人臉色,這個怎麼能讓大張服氣,請了幾天病假在家裡休息,媳婦看他每天悶悶不樂的樣子變個花樣的給他做各種好吃的,或許是家庭的溫暖讓大張感受到尊嚴,久違的笑容終於露出了。
以後的日子裡,大張每天下班沉湎於吃喝玩樂,原有的工作熱情也再也找不到了,對他來說,家庭就是幸福的港灣,有酒有肉就是愜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