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幸福家種子是不是傳銷
當然不是。是公益項目,讓大家用最少的費用去學習最好的課程。有人認為全部免費才是公益,大錯特錯,那是慈善。公益項目也需要成本,剪個頭發,吃頓飯都要錢,為什麼培訓你,提升你,不用錢?
② 《幸福的種子》閱讀感受
「我的後面留下了路」
--我與松居直先生的交往
「我的前面沒有路,我的後面留下了路。」這是「日本圖畫書之父」一一松居直先生在推動圖畫書發展時說過的一句話。前半句表明了先生對形勢的判斷,後半句表明了先生堅定的信心。
「我的後面留下了路」, 每個人都可以據此來思索自己的人生道路。
《幸福的種子》就為我們燭照了兒童圖畫書之路:
一一兒童的讀書生活從幼兒期開始,要使兒童了解書的世界的魅力,最好首先從圖畫書入手;
一一讀書不是讀字,而是理解書的內容;
一-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 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
一-對於所有孩子來說,圖畫書不是用來讀的書,它是請別人讀、而他們用耳朵接受語言的書。
一一專家一致公認,日本戰後教育的成功完全歸功於圖畫書。
③ 幸福的種子 讀後感
剛剛終於把班裡老師推薦的《幸福的種子》看完了。老師一推薦,我就到卓越上訂購了,很早就拿到了這本書,但是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始終沒能翻閱。這兩天,手頭上的工作也告一段落,於是用了兩天的時間,仔細的看完了這本書,只能說受益匪淺,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一直以來我都很羨慕那些小小年紀就識字很多,懂很多知識的孩子,也很佩服他們的家長。更主要的是我希望朵兒也能那樣。朵兒還沒出生的時候我就曾經設想過怎樣養育朵朵,但是由於種種的原因(現在看來都是借口),朵兒一歲的時候跟著爺爺奶奶搬家了,一直到朵兒過了兩歲生日要上幼兒園了,才被我們從爺爺奶奶家接回來,這期間只有周末的時候我們才回去陪她。還記得接朵兒回家前一天自己興奮的收拾屋子的樣子,整天祥林嫂似的跟朵爸念叨「我的朵朵要回來了!」。因為錯過了和朵朵在一起的那一段時光,我心裡一直對朵朵很愧疚,總覺得自己對朵兒沒盡到媽媽的責任,每次她有什麼不足的時候,我總覺得是自己的過錯,因為在她小時候我沒有陪她。於是朵朵回來之後,我盡可能的陪她,也更加註重對她的教育,甚至有時候嚴厲到了苛刻的地步。但這也使我一點點的走進了一個誤區。
其實一直以來都知道親子閱讀的重要性,而我,從自己的成長學習經歷得來的經驗就是「多讀書是件好事,至少不是一件壞事情」,於是我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孩子應該看什麼樣的書,或者說我自己以為我是從孩子的心理去考慮她想看什麼樣的書。但是說實話,每一次給朵朵買書都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因為很多次我覺得朵兒會喜歡的書,她卻沒什麼興趣。看了很多關於「讀書」的文章,也聽到很多家長談到親子閱讀的體會,很多孩子都是從讀書中認字、學到各種知識,但朵朵有些不同。一開始我也抱著這種想法,希望朵兒能通過看書認字、學知識。給朵朵買的書也是圖文並茂,其中一部分是各種各樣的啟蒙教育書籍,比如:思維起步訓練、右腦開發等等這些以各種習題出現的書籍。除了其中一本《走迷宮》朵朵很喜歡外,其他訓練類的圖書朵朵不是很有興趣,對於我買的其他書籍,朵朵也是喜惡參半。而我買的書籍中很多是根據朋友或者其他家長的推薦買的,現在想想可能有些盲目,因為孩子不一樣,正如天下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不同的孩子可能喜歡不同的書,不同年齡的孩子也會喜歡不同的書。而我選擇圖書的初衷和閱讀的方式現在看來也不是很正確。
好在我看了《幸福的種子》----「圖畫書對於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我想,不僅是圖畫書,其他的書籍也是一樣的道理吧。就像作者所說的那樣,想一想留在我記憶深處的語言體驗,不是自己上學時所學到的,反倒是小時候媽媽抱著我給我講的故事,還有那些淘來的「小人書」,以現在的眼光,可能有人認為那些小人書實在不能算是好的讀物,但是我清楚的記得自己看著小人書時的快樂和滿足。「請父母先靜下心來,注視孩子的臉龐,想一想這本書能帶給孩子多少快樂,然後抑制住教育孩子的沖動,設法讓孩子融入書中,獲得真正的喜悅」————這就是我最大的體會和今後努力的方向。
④ 繪本講師訓練營【5/21】閱讀原創《幸福種子》之怎麼教孩子看圖畫書
63011 曾清燕
今晚邊聽著大寶彈著鋼琴曲,邊繼續細細閱讀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種子》之怎麼教孩子看圖畫書。這也是困擾我許久的問題,也是促使我參加繪本講師訓練營的動力之一。
一、帶孩子進入書的世界
松老先生通過「狼孩」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人必須由人來撫養才能成為人,教育孩子時不能假他人之手,教孩子愛書的最好方法就是作為父母親自來教導。在閱讀圖畫書時,最好不要讓孩子自己看,即使孩子已經自己會讀,甚至進入小學以後,父母都應該繼續念圖畫書或童話給他們聽…如果因為孩子能自己看了 ,母親就不再讀給他聽,不但可惜,而且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一種損失…讀到這里,我感覺講的就是我,自從我發現大寶閱讀時大部分的字都認識後,也是因為二寶也到來了,我倆的睡前故事也停止了,每天都是提醒他自己閱讀,後來真的少了很多快樂時光。
二、不要剝奪孩子的閱讀樂趣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在教育孩子時,我常常提醒他要懂得換位思考,在選擇書籍的時候,在引導孩子閱讀的時候,我貌似忽略了這一點,自從大寶上小學後,我在選擇書籍上也變得有點功利性了,閱讀時也開始讓他抄好詞好句,現在看來我真的無形之中扼殺了孩子對閱讀的興致,剝奪了他閱讀的樂趣。
⑤ 幸福種子師培訓靠譜嗎
幸福種子師培訓班不靠譜,取得好成績主要是通過自己努力學習獲得,希望能幫到您。
⑥ 《幸福的種子》讀後感
自從投身教育,經常被優秀教育家的理念所洗禮,也時常受到身邊那些優秀教育者的耳濡目染,向來喜歡鑽研教育,生了垚寶,便愈加一發不可收拾,買了好多育兒的書籍,雖然說很多時候難免會因為照抄照搬而犯下錯誤,孩子也很有自己的個性甚至有時很讓我抓狂,但是卻也懂得了如何堅持閱讀,如何給孩子讀繪本(圖畫書),其中也收獲了許多幸福。《幸福的種子》這本書是在給垚寶辦理繪本借閱證時書屋贈送的一本書,向來不喜歡國外人的文章,但是一拿到這本書便被那溫馨素雅的書皮和精緻而細膩的裝幀所吸引,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卻帶給我無限的驚喜。因為它在我曾經漆黑的閱讀路上為我點亮了一盞明燈。當時是正處於閱讀盲目期,這本書很快讓我找到了親子閱讀的意義以及如何選書、如何陪伴孩子讀書。
第一,我懂得了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讀書以及親子閱讀的意義。
雖然垚寶在媽媽腹中時我們便開啟了親子閱讀之旅,但是我們卻從來沒有將閱讀功利化。有時朋友會不屑地問我:「你家孩子讀了好多書,哪天讓我看看你的孩子有什麼特異功能?」也有朋友看到孩子讀了好多書,卻有時也讓人覺得他並不「通情達理」時,不禁會嘲笑我:「你還當老師呢?怎麼教育的孩子?這讀書怎麼一點也不管用?」呵呵……那時我只是還給他們淺淺的一笑,因為我知道孩子很多時候的無理取鬧是兒童敏感期的正常行為,因為我也從來沒有將閱讀看得如此功利,也從沒有期待閱讀能培養一個多麼通情達理,多麼優秀的孩子!只是希望在孩子心裡種下閱讀的種子,共享親子閱讀的快樂和幸福。正向松居直先生所說得那樣「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是啊,時常會感受到垚寶的心境隨著故事的起伏而發生跌宕的變化,也時常會聽到垚寶念叨著那些深深印在記憶里的故事,我想這便是快樂之所在吧!同時松居直還提到「父母親用自己的口,將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說給嬰兒聽,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語言的種子。當一粒種子在孩子的心中紮根時,親子之間就建立了無法切斷的親密聯系。真正讓父母與子女親密聯系在一起的不是戶口本或出生證明,而是溫柔的人性化的言語」。剛滿三周的垚寶的語言表達雖然不是很流利,但是生長在家庭成員各種方言的環境中還能說出一口相對標準的普通話,大概這是閱讀帶來的快樂吧!如今圖畫書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須品,早起、中午、晚上隨時都有可能讀書,書中無限的樂趣也是伴隨著每天的生活。正如松居直所言:它可以帶來各種豐富的語言體驗,它也是傳遞親情的橋梁。總之,讀書不是修行,而是享受。
第二,如何選擇圖畫書。
松居直告訴我們:好的圖畫書用趣味盎然的方式呈現孩子喜歡的事物讓孩子可以清晰地看見,並且深深地被感動。好的圖畫書主要表現事物的真實面貌,因為圖畫書主要是讓實物與圖畫在孩子心中形成一個完整的`體驗並且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這些事物。我們幫助孩子選的書一定是那種真實的東西而不是為了吸引孩子歪曲畫面色彩的書籍。同時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放著那些實用性的圖畫書不放,而是恰恰要選擇有趣的圖畫書念給孩子聽,讓我們的孩子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中感受童年的快樂,感受閱讀的快樂。
第三,我們要如何引領孩子讀圖畫書。
首先我們應該親自教導並帶著更輕松的心情,把書看成有趣的東西,把讀書看成快樂的事情。因為孩子的成長是每天不斷努力累積的過程,這種努力是無形的,所以教孩子讀書最好的方法便是父母親自教導。其次我們要滿懷愛心帶著快樂的心情給孩子讀書,一定也要從心裡喜歡這本書,只有這樣,讀書的人才能夠把這種心情傳遞給孩子,讓孩子也從書中體會到樂趣,這是一種情感的共鳴。曾經有很多次,我因為工作生活中的煩心事在給垚寶讀書時顯得心不在焉,原本以為小孩子糊弄過去就算了,然而每一次垚寶都會「批判」我:「媽媽,好好讀。」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共讀,是一種心靈按摩。你的言行你的心境孩子都能夠「讀」出來。念書給孩子們聽,就好像和孩子們手牽手到故事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一段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另外,父母在給孩子讀圖畫書的時候,要盡量的去讀「圖」,而不僅僅只是念文字,因為孩子不識字,他們看書的方式和成人是不一樣的,他們看書都是最先注意到書中的插圖,他們會從插圖中去理解書的意思以及細節,而成人卻是先看到文字,而忽略了圖畫,這樣很難和孩子達成共識。反思我們的生活,作為父母有的時候耐心不夠,例如趕快去做作業、不要看電視了······在平凡的生活中,父母忘記了「柔軟」二字,只有父母才能帶給孩子快樂、使孩子幸福,而這樣的父母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年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把心靈比作一個花園的話,那麼父母就是這個花園的園丁。與孩子共讀的過程中,其實是自覺或不自覺地種下了愛的種子。
總之,正如松居直所說的「如果讀書成為孩子生活中最大的享受,那麼他們的閱讀量一定連大人都會自嘆弗如」。這正是閱讀的魅力。
基於以上對閱讀的認識,作為一位語文老師,我同樣心中懷著大語文觀,鼓勵班裡的孩子們堅持閱讀並指導學生如何去閱讀。
1、每天堅持閱讀30分鍾,可以是飯後也可以是睡前。
2、閱讀的書目孩子自由選擇,閱讀初期完全可以選擇感興趣的長篇小說。比如金庸的武俠小說,很多孩子可能比較感興趣。就選擇那種有故事情節的書目,具體書目通過家校溝通群里給大家發送鏈接。
3、購書:學校圖書館借閱、遷安圖書館辦理借閱證或者通過網購
4、邊讀便做好批註和摘抄
5、開展主題閱讀節活動。
同時為了養成好習慣,我同樣呼籲學生家長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因為任何一種好的習慣,它的養成開始都帶有強制性。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我們要強制性地布置任務,規定孩子一天讀多少書、讀什麼樣的書、讀多少頁。我們要每天檢查孩子們的讀書進展,讓他們把書簽放在昨天讀過的地方。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兩點:
1、要有量的規定。
一般要求學生一天讀30頁書。個別有困難的後進生,可以適當降低要求。
2、要督促。一定要檢查落實,不能光說不做。
生字生詞是否查過字典、詞典了,優美的句子是否標出來記下來了,都需要檢查。
閱讀,是一顆幸福的種子,閱讀,是傳遞心靈的橋梁,閱讀,是一種享受。如果愛孩子,就讓他愛上閱讀吧,讓幸福的種子植根他幼小的心田,與他相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