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正確面對生活中的痛苦
第一、明確生活態度,化解生活難題
確立標准:堅持保密法則,不說教、不宣揚我們的觀點,不試圖改變他人。
為自己建立一套衡量天使與魔鬼的標准,確保自己始終選擇天使而不是魔鬼,不對他人的選擇妄加評論。
制定標准,確定簡單可行的目標,爭取做到能力范圍內的最好。
接受自己偶爾的失敗,不過分追求完美,承認不完美和瑕疵也是我們的重要部分。
保持標準的一致性,一旦決定遵守法則,就堅持下去。
堅持做好自我管理: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養成健康的飲食、生活和作息規律,定期體檢,定期運動。
清醒的認識到每一天都很重要,把每天都當成重要的日子來過,創造人際交往的良性循環。
每天給自己留一點空間,保持這段時間的簡單、空閑和純粹,定期給自己充電,恢復精力。
經常清理物品,保持空間整潔,不被凌亂的空間打擾思路和情緒。
認識到錢不是萬能的,重視品質而非價格。
只挑最好的,永遠不要退而求其次;如果買不起,就不要買,等攢夠了錢再買;如果必須買,就買能力范圍內最好的。
重視品質而非價格的購物原則是:挑選高品質的物品中價格最低的一個。
第二、正確看待情緒,學會恰當處理
堅持做自己的顧問:學會傾聽自己的聲音,辨別直覺與思維的區別。在我們即將做出重大決定或需要找出如何行事的原因時,能夠與內心的想法一致。
正確認識情緒波動:人類都會有情緒,強烈的情緒波動很正常,掩蓋情緒只會帶來精神的壓抑,痛快的發泄反而能解決問題。但是發泄情緒一定要選對時間和場合,並且保持在可控范圍內。
堅持正確的情緒處理法則:不輕易大喊大叫, 吼叫是失去控制、辯論失敗的標志。
當情緒即將爆發時,必須盡快離開現場,防止失態。不害怕、不驚訝、不猶豫、不懷疑,克服恐懼心理,時刻保持警惕,權衡各種可能,一旦下定決心就爭取到底,自信而堅定的按計劃走完自己選擇的路。
面對擔心,我們要做的是獲得可行的建議、掌握最新消息,然後行動起來,執行一切有建設性的行動。有時候唯一解決擔心情緒的辦法是分散注意力。
關於如何控制情緒,有一條古老的智慧 「從一數到十,或背唐詩宋詞」,給自己的情緒一段冷卻的時間,這樣更容易恢復理智和冷靜,且找到更適合的應對方式。
抱怨、批評、指責很容易,但是贊美卻很難,實在找不到好話的時候,就什麼也不要說,這樣可以避免尷尬以及引發不必要的壞情緒
⑵ 如何能幸福的思考,而不是痛苦的思考
一個理性的人應該追求幸福,盡量的避免痛苦,避免痛苦就是辛福。
如果這是一個哲理公式的話,那麼我嘗試詳細解析一下這個公式:你遭遇了痛苦(在所難免的事,通常是物質匱乏),你想從痛苦中走出來,怎麼辦?
去尋找快樂,去狂歡,用你想得到的一切方式,醉生夢死,你得到了快樂,你麻醉了自己,忘卻了痛苦。
但這一切都是暫時的,狂歡之後就是無盡的空虛,也許就在你快樂結束的那一瞬間,也許在某個夜深人靜的夜晚,你淚流滿面,既充滿負罪感哀惜自己浪費生命,又滿懷幻滅感感嘆人生的無意義。
於是你重新振作精神,奮發工作,遠離一切快樂。
接著,無聊感如影隨形,你質疑拚命努力是為了什麼,像機器一樣日夜勞作是為了什麼,除了掏空了自己的身體麻木了自己的精神還得到了什麼,或許還得到了一些物質獎勵和社會、家人的一些嘉許,可自己根本沒有時間去品嘗這些獎勵和嘉許。
於是,你開始傷害自己,抽煙喝酒賭博聚會,你想要獎賞自己,你要趕走無聊。
人生就這樣交織錯雜著循環往復,你無論是哪種身份哪怕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仍然適用這個公式。
你更會發現,痛苦和無聊的中間正是快樂,它真是解決痛苦和無聊的一劑毒葯!
這不是比喻句,快樂的本質就是毒品,或者說一切快樂都和毒品具備相同的性質,你服下它的同時,你遠離痛苦和無聊其中的一個就得靠近另一個,只是方向的選擇而已,你加大它的劑量,你就加深了痛苦和無聊的程度。
⑶ 生活中幸福跟痛苦都是相輔相成的,怎樣才能平衡兩者的關系
那麼就需要在痛苦的時候多想一些幸福的事情,然後讓自己的心情變好
⑷ 離幸福很近怎樣面對痛苦思考題答案
痛苦和一切困難其實都是一筆財富,我們在痛苦中思考人生,從困難中磨練自己的膽識和毅力。我們對待痛苦的最好辦法,不是畏懼它討厭它想辦法逃避它,而是正確認識對待它,在痛苦中反思,然後讓自己的思想升華,使自己不再陷入同樣的痛苦中。不知道你同不同意我的說法。想開點,你的世界會豁然開朗。
⑸ 如何面對幸福和痛苦
無論對人還是對事,都不要想得太多,簡單一點,淡然一點,生活便不會那麼累。
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⑹ 怎樣面對痛苦思考題
一些無法挽回的事情,要學會適應與接受。
而有些困境苦難,要知道這是暫時情況,一切又都會好起來。
而有些事情,要看到問題的積極、有益一面。
而有些事情,可以向親友們訴說,一起面對困境、危機。
有時間,還能咨詢心理醫生。
⑺ 我們該如何面對痛苦呢
改善環境。面對痛苦的時候,不要在嘈雜的環境中喝悶酒,應該改善自己的環境,讓自己處於安靜優美的環境中,安靜的閉目養神,看書學習、思考。
找到能讓自己開心的事情。面對痛苦的時候,先停止做一切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然後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中。比如到海邊看風景,放鬆拉小提琴,訴說自己的故事。
看看新的事物。如果老是沉醉在以前的事情或者想著以前的人,總是會給自己帶來痛苦,應該去外面看看新的事物,比如沒看過日出的,可以親自去看太陽升起,讓自己心中慢慢充滿希望。
緩解痛苦的方式。感覺到痛苦,不要悶在心裡,應該跟親人講述自己的痛苦,還可以寫寫日記,把事情全部寫出來,就不去想了。
制定新的人生規劃。面對痛苦,應該著手去改變。如果感覺自己形象不好,受人嘲笑而痛苦,就要下定決心去改變自己的形象。如果覺得自己事業不成功痛苦,就要有計劃的去學習。
調整心態。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痛苦後,要及時調整心態,不要自暴自棄,應該重新振作起來,把封閉的內心打開,融入到人群中去,認真工作,認真生活,積極面對新的開始。
⑻ 如何面對生活的痛苦
不經歷痛苦的心靈,難以深厚仁慈,在生活的舞台上,要學會像演員那樣去體驗痛苦,此外也要像旁觀者那樣,對你的痛苦發出微笑。
⑼ 生活中我們有太多的痛苦和無奈,應該怎麼去面對。請說說的人生哲理
1.用心另眼看世界吧,這世上不是每個人都很順利,只是看自己怎麼解決,比如你走路的時候被人撞了,別人給你道歉了,有時候你還是會覺得很火,但是你卻沒想到撞你的人心裡其實比你還難受,還是想想那句「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何不如天天開心」。 2.想到心情不好就心情會不好,那就不用想它,如果還是想,那就讓自己忙起來,讓自己沒有空閑去想它,讓自己充實地過好每一分鍾,再有早晨醒了以後不要戀床,醒了就起來,忙起來,推開窗,呼吸清晨的新鮮空氣,放鬆全身,讓自己想像成一個快樂的小天使…… 3.選擇一個空氣清新,四周安靜,光線柔和,不受打擾,可活動自如的地方,取一個自我感覺比較舒適的姿勢,站、坐或躺下。 4.活動一下身體的一些大關節和肌肉,做的時候速度要均勻緩慢,動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關節放開,肌肉鬆弛就行了。 5.作深呼吸,慢慢吸氣然後慢慢呼出,每當呼出的時候在心中默念「放鬆」。 6.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著一朵花、一點燭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東西,細心觀察它的細微之處。點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發的芳香。 7.閉上眼睛,著意去想像一些恬靜美好的景物,如藍色的海水、金黃色的沙灘、朵朵白雲、高山流水等。 8.做一些與當前具體事項無關的自己比較喜愛的活動。比如游泳、洗熱水澡、逛街購物、聽音樂、看電視等。 9.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卻不容易。別發愁,這個社會的和你差不多還很多,但是都快樂的生活著,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的,只要你努力對待每件事情,對生活認真一點,只要你認真對待每一天,不管你的人生怎麼樣,我相信都是精彩的。加油吧!
⑽ 如何面對痛苦為什麼你要逃避!
逃避痛苦可以說是人的本能,順應這種本能,至少短期內我們會很爽,但時間稍微一長,你就會明白一時爽的代價多麼龐大。
生活中遇到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痛苦,解決它們的過程又會帶來新的痛苦。各種各樣的問題接踵而至,使我們疲於奔命,不斷經受沮喪、悲哀、痛苦、寂寞、內疚、懊喪、惱怒、恐懼、焦慮和絕望的打擊,從而不知道自由和幸福為何物。
這種心靈的痛苦通常和肉體的痛苦一樣劇烈,甚至令人更加難以承受。正是由於人生的矛盾和沖突帶來的痛苦如此強烈,我們才把它們視為問題;也正是因為各種問題接連不斷,我們才覺得人生苦難重重。
人生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可以開啟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為解決問題而努力,我們的思想和心靈就會不斷成長,心智就會不斷成熟。
我們的心靈渴望成長,渴望獲得成功而不是遭受失敗,所以它會釋放出最大的潛力,努力將所有問題解決。
在某種程度上,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問題時都想迴避,甚至慌不擇路,望風而逃。
有的人不斷拖延時間,希望問題自行消失;有的人對問題假裝視而不見,或盡量忘記它們的存在;還有的人用葯物和毒品來麻痹自己,企圖把問題排除在意識之外,換得片刻解脫。
我們總是迴避問題,而不是直接面對它們;我們只想遠離問題,卻不想承受解決問題帶來的痛苦。
迴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傾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絕大多數人的心理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
有的逃避問題者,寧可躲藏在自己營造的虛幻世界裡,與現實生活完全脫節,這無異於作繭自縛。
心理學大師榮格一針見血地指出:「神經官能症,就是人生痛苦最常見的替代品。」
那麼當痛苦來臨時,我們該怎麼做呢?
當我們心情很喪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不是想辦法開心起來,而是嘗試與自己的負面情緒共處。
在難過狀態下努力讓自己變快樂,有時候會適得其反,反而會質疑自己是不是失去了開心的能力。其實,許多人並不是缺乏快樂起來的能力,而是缺乏對痛苦的忍受力。
痛苦忍受力是什麼?
痛苦忍受力並不是忍著痛楚卻假裝沒事,而是我們接受不開心的能力。
當負面情緒突破我們自身的忍受力時,我們除了負面情緒本身外,還會產生「我無法再忍受這份痛苦了」的感覺,繼而想辦法從不開心的狀態中脫離出來。
適當的痛苦忍受力對情緒調節很重要。忍受力過高會導致我們被過度的負面情緒研磨,而缺乏調節情緒的動力;忍受力過低則會使得我們難以容忍自己的一切負面情緒,並且迫切地想要逃離。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更常見的問題是過低的痛苦忍耐度。這個時候,我們對於自己的痛苦是持否定態度的——要憋著,要堅持,要讓自己重新快樂起來。
不過現實情況往往是,我們越想要擺脫自己的難過的情緒,越被其纏繞和困擾。
我們成長的環境往往對於負面情緒持消極態度,比如被父母教育應該脾氣溫和,剋制自己不要生氣;或者是一些心靈毒雞湯教授的傷心時要默默忍耐,把一切都往肚子里咽。
如果我們認定負面情緒等於應當被消除的壞情緒,自然而然難以容忍這樣的「壞東西」在我們體內存在。
如何培養對負面情緒的忍受力?
在培養痛苦忍受力之前,首先我們要承認自己的痛苦。在難過和不開心的時候,我們經常告訴自己「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一會兒就好了。」,或者試圖用一切能想到的方式來抑制負面情緒的湧出。這些都是拒絕承認痛苦的表現。
承認痛苦需要的不僅是對於痛苦的感知,更應該認可它的存在,即承認「是的,我很難受,我一點都不開心。」,而不要假裝痛苦不存在。
承認痛苦並不等於我們應該放任自己在無邊無際的痛苦中不斷下沉。以下一些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平靜地與痛苦相處:
1.進入想像力創造的世界
負面情緒來臨時,我們可以通過想像構建一個對我們而言安全而寧靜的內心空間。這個空間可以是小屋,森林,或者山川——一切能夠給我們帶來平靜的想像空間都可以成為我們此刻心靈小憩的場所。想像我們身處於這樣的空間,並且具像化向我們襲來的痛苦——比如巨大的烏雲或者結冰的湖面。在心中凝視我們的痛苦,想像痛苦在一點點地散開或融化,但不用急於得到痛苦已經消失的結果。
2.自我安撫
摔倒受傷了我們會輕吹傷口,女生痛經時會用熱水袋捂在上面,這些都是對於身體上的傷痛的安撫。情緒上的痛苦和身體上的傷痛對於主觀體驗而言是一樣真實的,所以在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同樣需要安撫。我們可以欣賞讓自己心情平靜的藝術畫作,使用喜歡的香薰,或者洗一個熱水澡,再將自己裹緊柔軟溫暖的被子里——通過感官上的安撫達到緩和痛苦情緒的作用。
3.自我鼓勵式的對話
小時候打針時,經常可以聽到溫柔的護士小姐姐對我說「哇你真勇敢!」,這樣的鼓勵雖然沒有減少我對針的恐懼,卻增強了我面對打針的勇氣。在我們難過的時候,可能失去了支持自己的力量,但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要忘記多給自己以積極和鼓勵的話語,讓我們擁有面對負面情緒的勇氣。
寫給你的:
其實,憤怒的情緒並不值得我們羞恥。相反,其中對於個人空間、邊界、正義的知覺,恰恰是人性中自尊與道德的生動證明。
很多時候,憤怒只是我們的一種逃避方法,逃避其他更深、更脆弱的感情,例如悲傷,或羞恥。
當憤怒被有意識地處理、審視的時候,憤怒可以將我們指向那些真正的問題,告訴我們,自己究竟在意什麼,甚至,究竟什麼是自己真實的模樣。
所以,事情很簡單:觀察、了解你的憤怒
大多數時候,給自己點好的心理暗示是很重要的,比如:
「我接受我本來的樣子」、
「我接納我的優點和缺點」、
「我有缺點,但仍然是個好人」、
「我每天都有進步」
培養自己的目標意識也有利於我們面對痛苦,從現在開始,給自己設定一個人生目標,並列出達到這個目標要採取的可量化行動。
比如你可以這樣寫: 我的人生目標是實現「情緒自由」。 具體來說就是「看破別人的喜怒其實與你無關,即使被討厭,自己的世界也可以自由運轉,別人的情緒也不會打擊到你的自信」。
我要採取的行動是「學習心理學,覺察自己不合實際的核心信念,將新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應用到關系中」等等。
然後你再把這些小目標細分,用重要的活動來填充自己的人生。 永遠朝著自己的長遠目標前進,偶爾被絆倒了可以休息一下,但休息完之後也要立即整頓自己,繼續向前。
不可否認的現實是,沒法避免的痛苦我們只能想辦法,想辦法去接受,去面對,這是無奈,亦是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