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幸福是什麼
預測幸福常常會失望
許多人為自己不能像百萬富翁那樣享受生活而遺憾。財富真的能夠給人幸福嗎?經濟學家對此早有研究:雖然財富可以帶給人幸福感,但並不代表財富越多人越快樂。研究表明,一旦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如衣食住行得到滿足後,那麼每一元財富的增加對快樂本身不再具有任何特別意義(邊際效益遞減)。例如日本,1960年還是一個窮國,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期,它(這個它用得好!)的人均收入翻了4番,一下子就站在了最富裕的工業化國家行列。人而日本1987年人均幸福指數報告的平均水平不比1060年更高,他們比過去有更多的洗衣機、小汽車、照相機和其他物質享受,但是這並沒有顯著增加幸福的感覺。顯然財富並沒有給人們帶來足夠的快樂,實際上,人們為了獲得更多的財富整天奔波,比以前更加忙碌了,生活壓力更中了,幸福在哪裡呢?
據美國紐約州的一項調查顯示,開獎前,彩迷都沉浸在假如自己成為幸運兒就如何如何的幻想中,有人甚至在采訪中狠狠地說:「得獎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公司買下來,然後把老闆炒掉。」搖獎產生的幸運兒在獲獎之後的幾周內,通常都會沉浸在飛來橫財的喜悅中。不過追蹤研究表明,財富並不能帶來長久的快樂,幾年後,那些幸運兒的幸福感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以前還缺乏。幸福在何方?當我們試圖土預測某某東西會讓我們幸福,往往會失望,因為結果常常是錯的。研究幸福的專家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爾伯特認為,如果你想通過追求浪漫、一輛新車或者一頓奢侈的晚餐而得到幸福的話,可以預言,你必定不呢如願以償。
幸福是什麼
這位心理學家認為想用幾個字來定義幸福,無疑是精神錯亂(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很難說情緒它是什麼,但是我知道,當它來臨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哲學家喜歡賦予幸福道德上的涵義,亞里士多德宣稱,幸福的生活是一輩子都要有善行,如果你是有罪的,你不可能獲得幸福。心理學家不會走得那麼遠,簡單說來,幸福意味著感覺良好。吉爾伯特說:「這種感覺就是當你孫女撲到你的懷里,當你幫助一個觀光客找到他要去的地方,或者你大快朵頤吃著美味的漢堡、蔬菜沙拉時,體驗到的那種感覺。」(當你和愛人一起散步的時候,但你往孩子嘴裡送蘋果的時候……朋友,你不覺得你是在幸福之中嗎?——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換句話說,,每個人體驗幸福時的感覺是一樣的,不一樣的只是幸福的緣由。(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托爾斯泰)這意味著幸福是種情感,而情感並不是你總能抓住不放的,情感可以重復呈現,但是不會無休無止。比如恐懼同樣是種情感,當然你不希望你長期處於恐懼之中,那麼對於幸福,它來了又會走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對於追求幸福的方式,往往錯的時候比較多,對的時候比較少。現在閉上眼,讓你認為可以使你幸福的東西一一浮現在眼前:一輛豪華跑車、一次熱帶海擯的浪漫遊、一幢綠樹掩映中的鄉間別墅……當你為了這些幸福而奮斗的時候,研究人員說,可以預測,你可能會犯錯誤。
在對不同年齡階段和社會層次的人群調查以後,研究人員得出了上面的結論。首先參加調查問卷的人,假設自己的願望實現以後,為那時的幸福感打分,做出一個超前性預測。此後研究人員一直對他們的生活變化跟蹤調查。若干年後,當他們實現了願望,獲得汽車、別墅、旅遊假期等等之後,再對自己的幸福指數打分。前後兩組數字相減,如果差異為零,那麼他們將會和自己原先設想的一樣幸福。但是當結果出來以後,這種差異幾乎從來沒有為零。這就說明在追求幸福這道題面前,人們的選擇充滿錯誤。那到底有沒有正確的答案呢?
幸福方程式
幸福方程式首先請你平心靜氣地開始回答下面的四個問題:
1.你是否充滿活力,以靈活和開放的心態面對變化?
2.你是否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可以快速地從挫折中恢復過來,重新感到自己有力量張空生活?
3.生活中基本的需要你是否實現了呢?——例如:健康的身心、不錯的財務狀況、個人安全感、擁有選擇的自由。
4.是否有親密的朋友在需要的時候,被你有力的支持呢?無論做什麼,.你都可以沉浸其中,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你能否達到對自己期望的水平,而且鼓勵自己義無返顧地去達到目標呢?
心理雪茄卡爾和皮特設計了上面四個問題,在訪問了1000多人之後,心理學家得出了結論。他們認為,只有愛情、大筆財富或者一份好工作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可以用一個方程式來概括:
幸福=P+5E+3H。
在這里,P代表個性,比如你的世界觀、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E代表生存,包括健康狀況、財務狀況和交友的情況。H代表更高層次的需要,比如自我評價、期望、雄心和幽默感。
上面第一、二個問題對應的是P即個性,你的個性對幸福的影響不言而喻;第三個問題對應的是E即生存;第四個問題對應的是H即更高層次的需要。假設每題滿分為10分,總分為100分的話,如果你的第一題和第二題的感覺分別為7分、7分,那麼P=7+7=14,如果第三題的得分為6,第四題的得分為7,那麼E=6,H=7。你的幸福指數=14+5*6+3*7=65。有興趣的話你也可以回答上面的問題,測試一下自己的幸福指數。
有了計算幸福指數的公式,那獲得幸福的秘訣在哪裡呢?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多數時候,關於幸福的答案就在你周圍的親朋好友中。很多時候,幸福來自和諧的人際關系,而不是物質生活。
因此,吉爾伯特教授建議發展你自己的幸福哲學,而不要接受消費主義哲學,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中隱藏著鼓勵超前消費的陷阱,例如貸款買車、貸款買房(這一點我不同意,作者好象不怎麼懂經濟學,我們應該把握好消費的度而不是完全地拒絕超前消費,理性地尋找一個適應自己經濟能力的消費平衡狀態)、追求時尚服飾、享受更好的食物……(我最討厭那些教唆男性增高、女性豐乳整容的廣告垃圾污染,它們只是惡毒地強化人們的自卑情節,是治標不治本,整容怎麼可能達到完美的效果?一個人如果不能真正從心底里接受自己、愛自己,割了眼睛還會去割鼻子,結果是讓別人閹割了自己的靈魂和身體,還心甘情願地不斷把錢放進別人的口袋)……一時的消費快感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長期的債務負擔和較大的生活壓力,從而降低自己的幸福指數。
幸福並不意味著永遠佔有幸福這種感覺,這是吉爾伯特教授給出的最後忠告。
本文摘自《讀者》2005年第3期
B. 經濟學觀點回答:「幸福指數」
幸福指數,衡量人的幸福快樂的標准,在國際社會,這個標准叫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國民幸福總值)。最早由不丹提出。
GNH政策主要觀點是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所以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GNH)指標。
這個指標的提出,一開始沒有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認為它很重要,要和GDP和GNP一起成為衡量經濟發展的指標。
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認為,只要人們理解幸福與消費之間沒有直接聯系的觀點,就能改變人們對真正是什麼增加或提高了幸福程度的認識,從而創造一個可持續的社會。並建議從國家層面上構造由政治自由、經濟機會、社會機會、安全保障、文化價值觀、環境保護六類構成要素組成我國的國民幸福核算指標體系。成為監控國家經濟社會運行態勢,了解人民的生活滿意度,同時成為科學的政績考核標準的組成部分。」
希望能幫助到你啊,知道的就這些了。
C. 幸福指數是什麼意思
近年來,美國、英國、荷蘭、日本等發達國家都開始了幸福指數的研究,並創設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數。 如果說GDP、GNP是衡量國富、民富的標准,那麼,百姓幸福指數就可以成為一個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標准。百姓幸福指數與GDP一樣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監控經濟社會運行態勢;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眾的生活滿意度。可以說,作為最重要的非經濟因素,它是社會運行狀況和民眾生活狀態的「晴雨表」,也是社會發展和民心向背的「風向標」。 人們也普遍認為:幸福指數,是體現老百姓幸福感的「無須調查統計的」反應:是掛在人民群眾臉上「指數」。
指標分類
A類指標:涉及認知范疇的生活滿意程度,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生活質量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療狀況、教育狀況等)。B類指標:涉及情感范疇的心態和情緒愉悅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心態等。C類指標:指人際以及個體與社會的和諧。
美國的經濟學家P.薩繆爾森提出了一個幸福方程式:效用/慾望=幸福指數。 慾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它分為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慾望的滿足。 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為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於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 如果我們的慾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慾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 效用也是一種感覺,它的大小與有無完全是一種主觀感受。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慾望是求得滿足的願望,它是由一個人的觀念來決定的,每個人的慾望因觀念的不同所期望的層次不同,所以在同處一種環境中,幸福與不幸福就因人而異。所以,這個方程式得出來的結果也是因人而異的,也就是說,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不是客觀的分析。 如果想評判若自己幸福不幸福,也可以用上述慾望的五個層次來劃分。這五個層次,你想達到幾層,而你目前又達到了幾層,如果你想的卻還有幾層沒有達到,那你就是個不幸福的人了。如果你達到的已經超過或者等同你目前得到的,那你就得個幸福的人。
D. 你感覺你幸福嗎,你們的幸福指數是多少百分之多少啊
幸福是內心的體驗,別人感到幸福的事情也許正是你的煩惱呢。我覺得自己挺幸福的,應該在百分之七十吧。
E. 幸福指數是什麼意思
「幸福指數是衡量人們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即人們的幸福感的一種指數。」
不同的人對幸福感的理解和詮釋不同,比如市民小王說:「幸福就是工資再高一點,晚上少加班。」
專家認為,幸福感可以理解為滿意感、快樂感和價值感的有機統一。
事實上,幸福指數的含義遠不止幸福感,它還包含民眾所擁有的外部生存環境和自身發展條件。例如,「非典」曾讓人們的幸福指數下跌,「神五」成功發射則提高了幸福指數。又如,生活在空氣污染指數低的城市,就相對幸福。
F. 別人說你幸福感爆棚你怎麼幽默回復
如下:
1、謝謝你,你也很幸福啊,要自己幸福才會覺得別人幸福。
2、我還好吧,就是甜蜜的時候幸福,吵架的時候也很無奈的。
3、在這個現實和物質社會里,很多時候幸福是自己爭取來的。
作用:
幽默是一種機智,是生活的調味品,是人際關系的潤滑濟和成熟的表現。它具有穿透力,幽默能給人們帶來輕松的笑聲和歡樂、消減矛盾和沖突,縮短人與人之間陌生的距離。幽默能改善人際關系或擺脫困境,更有利於個人的身心健康、社會的輕松和諧,它是一種高雅的生活情操。
G. 你覺得什麼叫幸福指數以什麼為標准
幸福其實很簡單,對於我來說幸福就是,下班回來有看到桌子上熱騰騰的飯菜,就很幸福,餓了有人為我做飯,生病了有人照顧我,我開心的時候陪我一起笑,我難過時有個肩膀給我靠,靜靜的陪伴我就好,還有就是為老公孩子做好吃的飯菜也是一種幸福,不管好吃還是不好吃,老公孩子都吃光光,非常滿足
首選是 健康 ,心理 健康 和身理 健康 ,身理上,沒有難治的慢性病,不治之症,沒癌症,艾滋,不殘疾,不要缺胳膊少腿,不要是瞎子聾子啞巴,不要是弱智…不要長得丑得驚為天人,不然是王思聰也難快樂起來。
我家樓下住著一家中產,家境算殷實,兩口子有文化,彬彬有禮,無奈兒子是腦癱,和我同歲,每天親自照顧,還沒結婚。。。。
心理 健康 方面,不要有抑鬱症,精神分裂,這兩者都是無底洞,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家庭,精神分裂難以撤底治癒。另外,沒有毒癮。
然後肯定就是錢和物質了,簡單粗暴, 健康 的身體和殷實的家境,想怎麼玩怎麼玩,只要不吸毒,不賭博,天天吃喝piao,夜夜笙歌,哪怕你是個混賬流氓,你也成功了人生的大半。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還有尊重求知和自我實現的慾望,撇開求知,自我實現和尊重就是俗稱的裝逼。
吃飽有錢了要裝下逼,要有存在感,要讓別人關注,是這樣的,說得不好聽,每個人都不能免俗,比如潘石屹,王石和王石的王的女人,網紅那麼有錢了,還要天天發狀態,然而屌絲只顧關注,自動忽略了彼此的經濟差距。
當然還有知識,我認為求知是人一生對自己的義務,知識讓人泰然,讓人免於隨波逐流,當然最重要的,首選是讓人遠離野蠻和無知之惡。
首先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幸福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 以什麼為標准那就不好說了,就拿我來說吧,我感覺現在我就很幸福。雖然收入不是很高,但不用為吃喝發愁,我有兩個漂亮的閨女父母的身體也非常 健康 ,一幫扯天扯地的朋友,還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妻子,每當看到孩子們歡笑的時候,和父母聊天的時候,我都感覺到很幸福。總體來說因人而異,每個人對自己的幸福評判不一樣。最後在這里祝大家都幸福快樂!」
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所謂幸福指數,就是衡量民眾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幸福指數是對人們通常所說的幸福感的量化,是人們根據一定價值標准對自身生活狀態所作的滿意度方面的評價。幸福指數作為評價 社會 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不僅體現了人民群眾對 社會 發展的滿意度,而且越來越成為各級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
幸福指數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的。他認為,幸福=效用/慾望。也就是說,幸福與效用成正比、與慾望成反比。他還把影響效用的因素分為物質財富、 健康 長壽、環境改善、 社會 公正、人的自尊五大類。英國心理學家羅斯威爾等通過長時間的研究後認為,真正的幸福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即幸福=P+5E+3H。其中,P代表個人性格,包括個性、應變能力、適應能力、人生觀、世界觀、忍耐力等;E代表生存需求,包括 健康 、交友狀況、財富等;H代表高級心理需求,包括自尊、自我期許、雄心、幽默感等。
如果說GDP、GNP是衡量國富、民富的標准,那麼,百姓幸福指數就可以成為一個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標准。百姓幸福指數與GDP一樣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監控經濟 社會 運行態勢;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眾的生活滿意度。可以說,作為最重要的非經濟因素,它是 社會 運行狀況和民眾生活狀態的「晴雨表」,也是 社會 發展和民心向背的「風向標」。
幸福指數A類指標:涉及認知范疇的生活滿意程度,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收入、 社會 保障等),生活質量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療狀況、教育狀況等)。
B類指標:涉及 情感 范疇的心態和情緒愉悅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心態等。
C類指標:指人際以及個體與 社會 的和諧程度,包括對人際交往的滿意程度、身份認同,以及個人幸福與 社會 和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
作為 社會 心理體系一個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收入水平等; 社會 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質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別、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權利、參與機會等。
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影響幸福指數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經濟無疑是最根本的因素之一。沒有一定物質財富的積累和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就根本談不上國民的幸福感。據有關調查報告顯示,在當代中國,人們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依然是貧窮,大約54.6%的城鎮居民和66.4%的農村居民將貧窮列為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如果說GDP(國內生產總值)、GNP(國民生產總值)是衡量國富、民富的標准,那麼我們應該還需要一個衡量人的幸福快樂的標准。在國際 社會 ,這個剛剛出現的標准叫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國民幸福總值)。
GNH最早是由不丹王國的國王提出的,他認為政策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 他提出,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GNH)指標。
1970年代不丹提出GNH時並不引人注目,然而20多年的實踐已經引起全世界矚目,世界上不少著名的經濟學家把目光投向這個南亞小國,開始認真研究「不丹模式」。 美國的世界價值研究機構開始了「幸福指數」研究,英國則創設了「國民發展指數」(MDP),考慮了 社會 、環境成本和自然資本。
日本也開始採用另一種形式的國民幸福總值(GNC),更強調了文化方面的因素。獲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心理學教授卡爾曼和經濟學家聯手正致力於「國民幸福總值」的研究。
世界銀行主管南亞地區的副總裁、日本的西水美惠子對不丹的這一創舉給予了高度評價。
她說:「世界上存在著唯一以物質和精神的富有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政策之源,並取得成功的國家。這就是不丹王國,該國所謳歌的『國民幸福總值』遠遠比國民生產總值重要得多。」
2005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向會議提交了一份題為《落實「以人為本」,核算「國民幸福指數」》的提案。
程院士認為,只要人們理解幸福與消費之間沒有直接聯系的觀點,就能改變人們對真正是什麼增加或提高了幸福程度的認識,從而創造一個可持續的 社會 。並建議從國家層面上構造由政治自由、經濟機會、 社會 機會、安全保障、文化價值觀、環境保護六類構成要素組成我國的國民幸福核算指標體系。
程國棟院士說:「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國民幸福指數』(GNH)與GDP一樣重要,監控國家經濟 社會 運行態勢,了解人民的生活滿意度,同時成為科學的政績考核標準的組成部分。
個人理解
物質基礎決定幸福質量
幸福,主要於內心體驗,由外物影響
每天開心,自在,充實,無負面情緒
對生活的滿足,有自己的想法,追求
當然心理因素很重要
想得開,看得遠
足夠強大面對風風雨雨
大部分現代人的幸福指數受壓力影響
掙扎在生活線上
工作,房子,家庭。。。
好的物質條件壓力會小很多
更容易覺得幸福
當我們改變不了的時候,學會知足常樂
慾望是無止境的
何必苦苦追尋
現在人們的幸福指數分為以下幾點
1:充裕而知足、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在一個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時,幸福也就自然無從談起,所以至少要能做到衣食無憂
2:心理 健康 、幸福是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 健康 的心理.良好的心態.開闊的心胸,有了這樣的狀態,才能感到精力充沛.在處理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問題時便會得心應手,即便遇到困難也能夠從容應對.
3:對 社會 充滿信心、人不可能離開 社會 而生存,所以對 社會 發展態勢的心理體驗同樣也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幸福感
4:成長與進步、要求進步的人,能夠積極的面對生活,把生活作為一個不斷學習提高的過程,能夠經常發現自己在生活中所取得的進步,清楚自己前進的目標,並能克服各種困難實現目標.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一家人健 健康 康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追求不同,所以,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一樣。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人生階段,其所需和所感所悟也不盡相同,所以,對物質和精神層次的需求,當然也大不一樣。
幸福指數到底是什麼?到底以什麼為標准呢?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沒有一個標准答案的,對於一個窮苦的農民來說,今年的莊稼有一個好的收成,對他來說,這就叫幸福,而他的幸福指數也相應提高了。對於一個常年在大城市打拚的年輕人來說,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或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買了房子,對他來說,幸福指數也就提高了。
但不管怎麼說,當我們實現了一直以來的願望,或者得到了我們一直想得到的東西,也許是經濟,也許是 情感 ,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壓力,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和歸屬感,生活的氛圍更加融洽、更加和諧等等,實際上我們也就提升了我們所說的幸福指數。所以幸福指數這個概念,實際上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的。
以上分享,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幸福是什麼?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一樣,對幸福的定義就會不一樣。
如果你是一個農民,地里收成好,你會快樂;如果你是一個職員,工資高,你會做得開心;如果你是一個老師,學生們都學有所成,桃李滿天下,你會覺得很有成就;如果你是一天真無邪的小姑娘,一條花裙子,足以讓你覺得好像擁有天下至寶……如此種種,你能說不是幸福?
幸福其實很簡單,在孩子的笑聲里,在寶寶的甜睡里,在媽媽的嘮叨里,在馬路口交警指揮下的井然有序里……幸福如此簡單,卻又如此深沉。懂得觀察和發現,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什麼是幸福指數?幸福很簡單,是件很小的事,幸福每天都會從我們身邊不經意的擦肩而過,幸福就在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只是我們沒有抓住幸福的人,如果人人都能放低姿態,平易近人,心態放好,對生活充滿希望,沒有太多的套路,我相信我們的生活會被幸福牢牢的包圍著,在此祝大家生活愉快,工作順利!喜歡的朋友請為我點個小小的贊,謝謝!
H. 員工幸福0—100的標準是什麼
公司待遇。現在很多公司每個月都會測評員工的幸福,其幸福數值為0—100。測評的標准就是公司的待遇,公司的待遇越好,員工的幸福指數就會越高。
I. 自己作為天秤座中的一員,優點很多,喜歡這一星座的人會有多少 幸福指數是不是為0
幸福指數當然不會是零啦,喜歡天秤座的人蠻多的,確切數字還不知道,我是雙魚座,歡迎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