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創造幸福定律是什麼

創造幸福定律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19 20:06:52

❶ 幸福的概念是什麼

幸福是人在創造生活條件的社會實踐中,由於感受和理解到個人
,集體乃至人類的目標,理想和正義公益之事業的實現而得到人格上的滿足。(倫理學標准概念)

1、定義
幸福是指人感知自己的需要、條件和活動趨向和諧的生活狀態。
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怪獸.因此幸福也可以理解為對慾望的滿足.

2、幸福的本質
人對生活的滿意感、和諧感。
中國幸福學認為,幸福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由此我們就推導出幸福的六個定律。博弈聖經

幸福第一定律——幸福感都是暫時的
人們獲得的幸福感都是暫時性的,就像不幸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會逐漸淡化的,所以,我們如果想繼續擁有幸福,想過幸福的生活,就必須去不斷地滿足更多的渴求。

幸福第二定律——幸福感的遞減性及推論
人們得到一個幸福後,那麼人們對同一個或同一類幸福的渴求度就會遞減,當人們再次獲得這個或這類時幸福時的幸福感就會逐漸遞減,當達到足夠多的N次時,渴求度會變為零,幸福感也就變為零了。
推論
1
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
因為幸福的遞減性,我們進而可以進一步得知,當我們享受過一個幸福N次後,在一般情況下,這輩子,我們是再也享受不到這個幸福了。
推論
2
幸福資源的遞減性
因為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們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有限性,所以,人們能享受的幸福資源是有限的,也是在遞減、減少的。

幸福第三定律——人們獲得幸福的經歷越曲折,獲得的幸福感越大
渴求度是與幸福感成正比的,所以,如果獲得幸福的經歷越曲折,那麼人們的渴求度就會相應變大,那麼獲得的幸福感就會越大。

幸福第四定律——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
及推論
因為幸福感與渴求度成正比,所以當人們對某事物沒有渴求時(也就是渴求度為零時),那麼,某事物也就不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推論一
幸福與金錢沒有直接關系
因為幸福的直接來源是渴求,因為金錢並不能給所有人帶來幸福,所以幸福與金錢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推論二
隨著物質財富的增加,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次數卻越來越少,幸福感的強度也越來越小。
隨著人民擁有的物質財富的增加,人民的渴求資源卻變得越來越少,所以在物質財富方面人民能獲得的幸福也就越來越少,而且獲得幸福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同時對地球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大。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發展
所得出的結論,即: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物質財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獨幸福除外。所以說,如果我們一味地搞經濟發展,結果只能走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老路,最終人民得到的幸福反而會越來越少,這是一條得不償失的發展道路。
推論三
人們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數量遠遠大於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數量
渴求既包括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渴求。我們在關注人民幸福的時候,首先考慮到的往往是人民在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具體表現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上),經常忽視了人民精神方面的渴求,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方法,是一種得不償失的發展思路。
當人民富裕起來的時候,當人民的思想充滿了金錢意識的時候,那麼人民的思想就開始腐朽墮落了,社會就開始沉淪沒落了,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再也找不到了。到那時即使我們比美國人更有錢,比美國更強大,又有何用。金錢是換不來幸福的。
幸福第五定律——幸福是需要感覺的
幸福是需要有感覺的,如果你的渴求事實上已經獲得了滿足,但當你沒有感覺或感覺不到渴求被滿足的時候,你仍然是不會有幸福的感覺的。
幸福第六定律
幸福感的獲得是需要有愉悅的心情
如果你的渴求獲得了滿足,但此時的你如果仍沉浸在其他事件的悲痛之中,那麼此時的渴求被滿足的感覺仍然是難以獲得幸福的。

❷ 第二節視頻課幸福定律知識要點

一、幸福定律

1、公式:幸福=2✖️4

2、內涵:

️幸福由2個領域構成,一個是事業,另一個是家庭。

️2✖️4是指事業與家庭分別有上下左右四個方向。

️幸福定律的「二域八維」

•事業中的滿足感:

上——有意義;

下——順天賦;

左——獲得感;

右——歸屬感。

•家庭中的親情感:

上——父母;

下——孩子;

左——伴侶;

右——兄弟姐妹。

二、幸福定律的解釋與應用

(一)事業中的滿足感

我們現在開始感覺一下自己在事業或工作中間是不是能得到那種職業幸福感,然後看看職業幸福感是高還是低,評估一下職業幸福感又是怎麼構成的。

1、上——有意義

所謂的有意義,我們從三個方向來考慮你所從事的工作,檢查一下意義怎麼樣,有沒有更多的提升空間,就是它是否符合三好的原則:

️我好;

️你好;

️世界好。

就是你所從事的工作自己是好的,你的服務對象是好的,對整個社會、對自然都是好的。

2、下——順天賦

️開拓型的人,比如《亮劍》中的李雲龍,是典型的開拓型、往前沖的人,不適合做知識型工作。

️知識型工作性格,不適合往前去開拓。

當你選擇那份工作之前或者你今天在從事這份工作的時候,對照一下自己的性格天賦,看看什麼工作最適合你自己,最能發揮自己的性格優勢。

3、左——獲得感

獲得感主要包括以下四點:

1、報酬是基礎;

2、認同;

3、能力的提升;

4、別人對你的感謝。

從這份工作中間體會一下,你的獲得感強不強,在工作中間你可以獲得什麼。

4、右——歸屬感

所謂的歸屬感就是當你去上班的時候,或者在你工作的那個場合裡面,你和其他夥伴們之間,彼此有沒有接納和被接納。當大家彼此接納時,彼此之間有很強的歸屬感。

請你用54321評價一下,你跟你的夥伴們之間的歸屬感如何。

(二)家庭中的親情感

想像一下,在家庭中間,你和爸爸媽媽之間、你和伴侶之間、你和兄弟姐妹之間、你和孩子之間的愛和被愛可以打多少分?

打分規則,按物理距離等於心理距離,如下:

1、覺察一下自己與對方是否可以很自然地擁抱,如果可以打5分。

2、雖然不能夠自然地有身體的擁抱,但是可以坐下來說很多話,打4分。

3、簡單問候,然後不知道說什麼了,打3分。

4、有一些抱怨,打2分。

5、不僅是抱怨,甚至是恨,打1分。

最後想想看,有沒有提升和改善的空間。設想一下,如果你在家庭中間與爸爸媽媽之間、與伴侶之間、與兄弟姐妹和與孩子之間,有滿滿的愛與被愛,你會不會覺得幸福?

(三)幸福定律的三個內涵

幸福定律中包括以下三個內涵:

1、0-100區間

2、一生的幸福總量,而非一時

3、整體的幸福總量,而非一人

我們對幸福的定義與判斷不是兩個極端。有沒有發現,你過得幸福嗎?好像要麼就完全幸福,要麼就完全不幸。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完全全的幸福,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完完全全的不幸。

1、0-100區間

第一個內涵,就是如果你用0到100來打個比喻,一個人幸福到了極點是一百分,一個人不幸到了極點是零分,那麼中間值是50分,50就是一般。如果假設哪個人在幸福的指數上面,他得分60,表示還行,還過得去;得分70,比較幸福;得分80,非常幸福;得分90以上,極其幸福。

所以,一個人可能幸福指數一般般,但是可以過得去,還可以比較幸福,還可以非常幸福,還可以極其幸福,是不是有這個區間?

我們接下來看到,從50分往下至零零分。假如一個人的幸福指數是40多分時,是什麼概念?差不多,比中間50分稍稍差一丁點,但差得又不是太多;如果一個人是30多分的時候,就有點不幸了;20多分的時候,就嚴重不幸了;十幾分甚至零分時,就極其不幸。

所以,請注意,我們對幸福的定義不是要麼幸福,要麼不幸,而是一個區間。

為什麼這個內涵中間包含一個區間?

因為其中最深刻的含義就是,不是去追求絕對的幸福,而是你可以追求比現在更幸福。如果你現在是差不多幸福,就爭取過了一般;如果你現在一般幸福,就爭取還過得去;如果現在你還過得去,就爭取比較幸福。

所以,請注意,當一個人現在極其不幸的時候,哪怕變得比較不幸,也是好很多。

2、一生的幸福總量,而非一時

第二個內涵是什麼?我們看一個人的幸福,幸福定律中幸福的定義,它不是某一個時刻點,而是我們看一個人整個的一生。如果一個人活了80歲,你會覺得他在20歲之前的幸福主要來自家庭因素;20多歲至40多歲的時候,他主要的幸福可能來自於事業或工作;等到他50多歲至80歲時,他對幸福的需求來自於家庭。如果你在20-40這個年齡段,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工作中,百分之百的幸福感都來自於工作的時候,等到50-80歲時,你的幸福感就會有欠缺。

3、整體的幸福總量,而非一人

第三個內涵是什麼?幸福雙翼裡面談的幸福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即它不是只講一個人,它指的是你和你最親的親人的幸福總量。

設想一下,你現在35歲,如果你把百分之百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然後你百分之百的幸福感都來自於工作,你的妻子、孩子、父母的幸福指數如何?

三、信念的力量

信念的力量包括以下三點:

1、信念

2、力量VS阻力

3、正反交替,問四個問題

我們每個人開始去想想看,什麼是相信?如果一個人非常相信,絕對相信就變成了信念。當一個人擁有什麼信念,就有可能有什麼樣的人生選擇。

問一個問題,你相信你的幸福要從總量來考慮,要從你的整體來考慮,要算總和嗎?

我不知道它有沒有成為你的信念?

很多時候,當我們相信什麼,就有可能發生什麼。

❸ 幸福是需要自我創造的,如何創造,才會擁有幸福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越來越幸福,但幸福從來都不會無緣無故降臨到你的頭上,想要得到幸福,必須要學會經營自己的生活,幸福是需要自我創造的,如何創造才會擁有幸福呢?

第四,淡化自己的得失心和勝負欲,用一顆淡然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幸福說白了,就是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到的滿足感,不要給自己制定太過好高騖遠的目標,把自己的夢想分割成無數的小目標,在生活當中,學會自我鼓勵和自我獎勵,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是幸福。

❹ 幸福心理規律

第一定律:幸福在於渴望的滿足

一個人若想繼續擁有幸福,想過幸福生活,就必須不斷地滿足更多的渴望。這說明,想要幸福,首先要有渴望、有夢想,並且不斷地努力實現夢想。

第二定律:幸福感的遞減性

物質需求的滿足給人帶來的幸福感會遞減。當我們體驗到物質滿足帶給我們的一種幸福感後,對於同一個或是同一類幸福的渴求度就會遞減,當達到一定程度,渴求度會變為零,幸福感也就會變為零了。

第三定律:渴求度與幸福感成正比

渴求度越高,滿足它們的動機或積極性就越高,當滿足實現後幸福感也就越高。這一規律也表明獲得幸福的經歷越曲折,難度越大,人們的渴求度就會相應變高,獲得的幸福感就會變高。

第四定律:幸福是需要感覺的

幸福是需要個人感覺的,每個人感覺不同,幸福感也就不同。所以,幸福在心中,它是來自內心的感受或體驗。

第五定律:幸福感的獲得需要有愉悅的心情

如果渴望得到了滿足,但是此時自己沉浸在其他事件的痛苦中,那麼此時渴求被滿足的感覺仍然難以產生幸福。幸福就是知足,對自己已經擁有的但是別人仍在苦苦追求的,甚至一生都在追求不到的感到慶幸,感到知足。

❺ 幸福的定律是什麼

一家人身體健康和大小平安就是一種幸福。

❻ 第二課 幸福定律知識點

一、掌握三個關鍵數字2-4-3

這一課的要點,大家從掌握2-4-3三個關鍵數字來進行。

2和4這兩個數字的意思就是我們的幸福定律,即幸福等於2✖️4。

3是什麼呢?對幸福的理解,有三個特點的含義在中間。

(一)2與4的解釋

幸福=2✖️4,2就是事業中的或工作中的滿足感,加上家庭中的親情感兩個領域。幸福雙翼的一隻翅膀就是事業,另外一隻翅膀是家庭。所以,事業和家庭加起來,這是2。

然後,每個領域裡面都有4個方向,上下左右,因此是2✖️4。

(二)3的解釋

對幸福理解有3個含義:

第一,幸福是一個區間,即從0到100的一個區間。我們追求的不是絕對的極致的幸福,而是比現在更幸福。

第二,幸福是一個人的一生的幸福總量。

第三,幸福是你和你最親的親人中間的幸福總量。

二、一個案例

十天之前,我在北京出差,然後去見央視的一個朋友,結果等我去的時候,他一聽說我去,就說:黃老師,你過來太好了。我說:怎麼呢?他說:他有一個朋友,他的女兒讀高二,兩個多月以來,都不肯去上學。正好在委託他找一個心理專家,讓我提供咨詢。

對方一直想把她女兒約出來,請我跟她女兒做一個心理咨詢。我就跟他說:你女兒可以不來,只要你自己過來就行。可是,他一直都想讓她女兒來,最後我反復強調,你只要自己過來就行了。

然後他就來了,我們學習了幸福雙翼的同學呢就知道什麼呢?幸福雙翼有兩個燈塔,一個是教育升級2030,那是指引孩子教育的燈塔;一個是幸福地模型,是指引我們生活的燈塔。

其實這兩個都是關聯在一起的,設想一下,如果我們可以建一個幸福的家庭,是不是給了孩子一份成長中最好的禮物呢?

如果學過幸福雙翼的教育升級2030,掌握了幸福雙翼的23字教育總訣的話,我們就還記得是什麼呢?親情第一,人格第二,知識第三,按次序進行,一個都不能少。

順著親情第一的這個指導思想,我就問他:請問你和孩子媽媽之間的關系怎麼樣?

然後那位男士就告訴我,他說:他跟孩子的媽媽已經離婚了六七年的時間,但是一直都沒有告訴女兒,他住在外面,每隔半個月左右的時間,都會回家住一個晚上。他說:他們沒有跟孩子講過他們離婚的事情。

然後我就跟他談一個問題,如果孩子今天不去上學是結果,那麼兩個多月之前,你們情感的完全破壞那是原因。

如果想解決問題的話,是在結果上做文章,還是從原因,從根子上去解決呢?

我說:其實你看,你前妻對孩子也非常的擔心,對吧?你跟她約在一起,你們兩個人做一個溝通。平和了情緒之後,你們分別去關心孩子。

咨詢一個星期後,這位男士給我打來電話,他說:老師,你知道嗎?你講完之後,我和孩子的媽媽就做了一個決定,周六、日孩子有自己的時間,我們每個人輪流陪孩子兩天,好好地去陪伴孩子。

如果哪個人實在有什麼事情陪不了的時候,另外一個人也會頂上。他說:才一個禮拜,今天孩子就去上學了。所以我們看一下,其實有的時候看上去非常非常糟糕的問題,如果我們可以把家庭的幸福這些東西做起來,無論是我們自己的幸福生活的燈塔,還是孩子教育的那個燈塔,如果按這些思路去的時候,許許多多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所以,當他才過了一個禮拜,就很開心的來匯報,說孩子已經上學的時候,然後他就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老師,我想給孩子多報幾個補習班行不行?

我當時一聽就笑了,你看剛剛才去掉那個痛,然後,馬上就迫不及待地想給孩子多加一些補習班。所以,有沒有看到我們很多家長,在許多問題上太急了,而且,我們可能忘記了一個問題,生活中有一些東西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比如親情。

好,這是這幾天剛剛發生的一個事例。

我們幸福雙翼教育體系中間一共建起了兩座燈塔:

一座燈塔,是幸福力模型,是指引我們自己生活的方向。

另外一座燈塔是教育升級2030,裡面的23字教育總訣是指引孩子教育的方向。

這兩座燈塔相輔相成,就是如果我們的家庭經營得更幸福,那麼孩子會成長的更好。同樣的,當孩子成長的更好的時候,也會促進我們的家庭更好。

三、3個問題

【問題1】對於獨生子女而言,親情感的四個方向中,兄弟姐妹的這一方面,是否理解為表親的兄弟姐妹?可惜我從小跟家裡親戚基本沒接觸,這一塊的鏈接一開始就是缺失的。

這個問題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有許多的同學,因為長時間是獨生子女的政策,這是在中國的特別的現象,所以,可能我們沒有兄弟姐妹。

如果沒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的親情感在我們的幸福指數裡面還是佔50%,注意這50%來自於三個方向:爸爸媽媽、伴侶、孩子。

如果有些人有兄弟姐妹的話,假如他和兄弟姐妹中間充滿著怨恨,是不是會給自己的幸福指數減分呢?當然會。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兄弟姐妹的話,這個方向就不會減分,你的家庭中的親情感的50分就來自於另外的三個方面:父母,伴侶和孩子。這樣大家清楚了嗎?

【問題2】為什麼很多理論知識我只是存在於頭腦層面,做到還有一定的距離呢?有的時候為什麼還會焦慮忍不住擔心呢?請黃老師指導。

為什麼有些理論只是停留在頭腦層面,還不能做到呢?先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說,如果我們學的東西要做到的話,其實它本身就分了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學,然後在頭腦層面上知道對吧!因為當我們學了,當我們知道了,它就可以指引我們怎麼去做。

所以,這是第一部分,當我們頭腦層有的時候,實際上你已經完成了第一個階段。

當第一階段完成之後,我們就開始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是什麼?第二階段,請大家記住不是做到,是做。

就是說,當我們現在開始學習了通向人生的幸福那條路是什麼呢?是事業中的滿足感,跟家庭中的親情感。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從這幾個維度去評分,看看哪個方向得分是最低的,比方說,我和爸爸媽媽之間的關系比較糟糕,對吧!然後這個地方得分低。或者說我在工作中間跟同事中間的那種接納和被接納,這種歸屬感很低。

你從兩個領域八個維度去評價一下,看看哪個方向得分是最低的,那麼接下來你就可以從得分低的這些地方開始,嘗試著去做點工作。一開始,你去做的時候不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沒有關系。幸福雙翼裡面,從心理年齡到情緒平衡到性格課程,那裡面會有很多的指導告訴我們在這些方向中間怎麼去做。

所以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現在大家理解為什麼家學是兩年的時間了嗎?

《幸福力模型》給我們的生活搞了一個設計圖紙。《教育升級2030》為孩子們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我們學習生《命鐵三角》,就可能是什麼呢?可能那個時候,我們和父母之間的親情在增加,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親情在增加。

我們上個學期學的《夫妻情感和家庭模式》,任何夫妻情感和家庭模式中間,同樣的,夫妻之間的親情感在增加,我們和爸爸媽媽,我們和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感也在一點一滴地增加。

我們學習《性格》課程,它會對我們知道自己性格的天賦優勢在哪裡,怎麼去選擇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是加分的。

我們學習了《情緒管理》,學習了《心理年齡的升級》它會為我們每個方向的增加提供能力。

所以,幸福雙翼的課程是什麼含義呢?《幸福力模型》是給我們人生的這個汽車一張設計圖紙,是一個總設計師的圖紙。

其他的課程,是幫助我們把每一個部分都建起來,當一個一個部分建起來的時候,我們的幸福的分值就會比現在一步一步的增加。如果大家能夠參加精英班和其他同學學習交流的話,那個成長的速度會快很多。

當我們開始邁出了那一步,當我們開始關注自己一點一滴的成長的時候,當我們做的時候,當我們從做的過程中間有總結,有收獲的時候,那些擔心和焦慮自然而然就化解了。

【問題3】幸福定律的「三個內涵」中關於第二條「一生的幸福總量,而非一時」。一生那麼長,豈不是不到晚年都不該妄議自己是否幸福了嗎?明天的事情誰說的准,只能說目前看來幸福程度,豈不是又進入了以偏概全的怪圈裡。

當然不是,幸福力模型,給我們介紹了一個指引方向,就是什麼呢?我們本身就是把握今天的幸福,我們今天的幸福就是由從事業中的滿足感的上下左右,生活中的親情感的上下左右兩個領域裡面綜合構成。

所謂的一生的幸福,而非10,什麼意思呢?如果我們只關注某一個方面,假如我們只關注某一個方面,比方說,就像我在課程裡面講的那個交大的上海交大那個NBA的同學,那個總經理,他在30多歲的時候,只關注事業這一個方面,他的所有的幸福感都從事業中間來。

那麼他今天可不可以幸福呢?今天他當然也可以有滿滿的幸福,但是如果他今天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事業中間,就等於他就把家庭給放棄了。

今天,他雖然可能會有滿滿的幸福,但是等到50歲、60歲,因為當一個人50多歲,60多歲的時候,希望孩子長大了,有能力可以把這個家庭的未來撐起來,然後那個時候,他會對家庭的渴望更多。

所以,如果他今天的幸福只是單方面的,全部來自於工作,那麼他在50多歲,60多歲,70多歲,那個時候他自己的幸福指數會比較低。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如果我們今天的幸福是兼顧到了事業和家庭的平衡,那麼以後無論我們在哪個年齡段的時候,我們的幸福程度都很高,是這個意思。今天如果我們的幸福是來自於事業和家庭兩個方面的平衡的話,那麼將來我們同樣會用滿滿的幸福。從長遠來看,我們既有今天的幸福,也有未來的幸福。

反過來說,如果今天的幸福只來自於工作方面的話,以後可能等到自己老的時候,那個幸福感就會很低,大家理解這個意思了嗎?

❼ 幸福不滅的定律是什麼

一,幸福永遠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二,幸福永遠是有限的,能懂得回收利用自己目前的幸福;
三,懂得感恩惜福,你的幸福感才能源源不斷;
四,沒有永恆不滅的幸福,但有永恆不變追求幸福的念頭,一種幸福沒了,不代表你就不幸福了,你還可以繼續追求別的幸福。

❽ 12星座必須掌握的愛情幸福定律

幸福,是每個人追求的夢想,尤其對女人而言,幸福的愛情與婚姻是畢生的追求與努力目標。它看似遙不可及,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復雜,掌握以下7個定律,相信幸福會自動找上門。那麼 12星座 必須掌握的愛情幸福定律都有啥呢,且跟隨 張盛舒 老師去看看吧。

幸福定律之一:越低調越幸福
越低調越幸福是因為幸福經不起瞎折騰,低調的幸福就是兩個人一起把日子過好。兩個人深情款款的對視總有一個人先把目光移開,而兩個人一起朝著同樣一個方向上努力,卻能夠讓日子越來越好,所以幸福婚姻的基礎是,兩個人有同一個目標。
白羊女就得注意了,愛情不會永遠都是轟轟烈烈,尤其是婚姻,少點折騰,多點務實,幸福會更長久。
雙魚座的女人則別太夢幻,也別太依賴對方,共同努力,你才有幸福的資格!

幸福定律之二:愛笑的女人更容易獲得幸福
真正幸福的女人,並不一定是擁有的比別人多,而是懂得滿足。幸福就怕拿出來比較,因為越比較,越不幸。一個人滿不滿足,基本上是從心態上反應,從臉上反射。女人笑了,是對男人的一種肯定,這比什麼語言都有效,男人會從女人的微笑中找到自信,而這種自信會帶給男人更多的事業機會,男人的事業好了,自然會有更多的能力帶給女人幸福。同時,女人的微笑也是防止男人被小三勾引的良器,一個愛笑的女人,在男人心中是有魅力的。
金牛女控制一下自己的金錢欲,別總是覺得別的有錢的男人好,想要有錢,大可和自己的男人一起努力!
處女座停止你的挑刺與嘮叨吧,贊美會更容易讓男人變得完美!
摩羯女人可別整天板著一張臉了,收起你的冷傲吧,看著亞歷山大呀!

幸福定律之三:越溫柔越幸福
幸福的女人是柔而不弱的。在現在這樣的社會當中,一味的軟弱是很難獲得在家中的地位的,而一味的強勢,則會讓幸福離自己越來越遠,柔而不弱是最好的選擇。所謂柔而不弱是指不與愛人發生正面的爭吵,但是也並不是一味的附和,相反很多時候是善於溝通,善於引導對方去感知的。只有一個男人在心裡認定了你,才會心甘情願的為了這個家去付出。
白羊、 獅子 稍稍收斂下你們的火爆與強勢吧,溫柔會讓男人更願意誠服於你!
巨蟹、雙魚可別將溫柔當成了懦弱與毫無原則,多些主見與原則,會讓男人更珍惜你!

幸福定律之四:越獨立越幸福
越獨立越幸福,並不表示女人是強勢的,但是她是獨立的。這里的獨立包括經濟上的獨立和思想上的獨立,但是行為上是有所依賴的,這樣既不會剝奪男人作為第一性的優越感,也不會造成男人的輕視感。女人賺多少錢並不重要,但女人賺錢很重要。男人非常願意通過自己的能力去改善一個女人的生活,卻非常不願意去養一個女人。養一個女人會讓男人產生輕視感,但是改善女人的生活卻容易讓男人產生成就感,這裡面有本質上的不同。
摩羯,當你變成一個男人婆,凡事自己搞定,只會讓男人越來越挫敗!
射手,你完全可以將一些事情交給男人去做,他會很樂意被你需要!
雙魚,你還是自立自強點吧,別總是想著靠男人,他不能萬能的神,總會被你靠累的!

幸福定律之五:朋友越多越幸福
朋友多的女人想問題不容易極端,而且比較容易調節自己,當然這個多是以質量好為前提。朋友多的女人也會讓男人產生緊張感,這種緊張感會讓男人更想抓住女人。一般來說都是女人想抓緊男人的,因為大部分女人成家以後就放棄了自己的圈子,放棄了和社會的溝通,而智慧女人知道,給男人要吃定心丸同樣要吃緊心丸,過分的安全會造成無價值,過分的緊張會造成矛盾,偶爾小小的緊張和吃醋,會是幸福生活的潤滑劑。
天秤 、射手、水瓶,請注意朋友的質量,別多得過火,面對一個成天在外玩,成天跟異性嘻嘻哈哈、眉來眼去的女人,恐怕男人不是緊張,而是憤怒!
巨蟹和天蠍則要多一些朋友圈,別整天圍著男人與家轉,轉來轉去,他會被你轉煩。

幸福定律之六:越和諧越幸福
有一句話叫做沒有不出軌的男人,只有不和諧的性。性生活對於男人的重要程度是排在首位的。男人可以忍受婚姻中的很多,但唯獨對於性的不和諧是斷斷不能忍受的,男人在心底是希望女人和他一樣是重視性愛的。一個幸福的女人是有著健康的性思想的。
親愛的處女,在床上你真沒必要裝聖女、裝正經,床下仙女床上盪女才是男人的追求!
天秤,別保持你的優雅高貴了,男人可不是存著膜拜的心態去愛愛,激情一點他會更愛你!
巨蟹和雙魚,你們也別總是只顧著享受,讓男人也嘗嘗你們的積極與主動。

幸福定律之七:越溝通越幸福
男女之間的溝通不是指對話多,而是指對話有效。有一些夫妻每天也說很多話,但是說著說著,說到最後就吵起來了,還有一些則是放棄了溝通,因為害怕爭執乾脆就不說了,這兩種都不屬於溝通。真正的溝通是做到中間大家都說明了自己的想法,最後達成了高度的一致,中間兩個人都有參與。從這個意義上說,會說話的女人更容易獲得幸福。
白羊和獅子,請給伴侶說話的權力,多顧慮對方的感受才能讓溝通有效進行。
雙子,控制一下你的嘴吧,別對方話還沒說話,就插進去,傾聽也是一種尊重!
金牛和摩羯,少一些固執,多一點讓步與妥協,才更容易與另一半達成一致意見。
天蠍,別什麼事都悶在心裡,或是負氣地說一聲「隨便」,不滿累積太多,爆發起來,你們的感情可承受不起!
天秤和雙魚,別因為害怕爭執就不說,有時候吵吵更有利於感情的成長!

❾ 幸福學的幸福定律

一 幸福第一定律——幸福感都是暫時的
人們獲得的幸福感都是暫時性的,就像不幸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會逐漸淡化的,所以,我們如果想繼續擁有幸福,想過幸福的生活,就必須去不斷地滿足更多的渴求。
幸福的暫時性可以形象地用房子定理來理解,假如一個人渴求並擁有了一座新房子時,那麼他就獲得了這個幸福,但當他住進去三、五個月的時候,這座房子,在他心目中也就感覺不到再是新房子了,也就沒有新鮮感和幸福感了;同樣、同時,假如一個人住進了一個他所不喜歡的舊房子,三、五個月後,在他的心目中,這所舊房子,也就感覺不到是舊房子了。也就是說,三、五個月後,他們在幸福的道路上,又處在同一起跑線上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二 幸福第二定律——幸福感的遞減性及推論
人們得到一個幸福後,那麼人們對同一個或同一類幸福的渴求度就會遞減,當人們再次獲得這個或這類時幸福時的幸福感就會逐漸遞減,當達到足夠多的N次時,渴求度會變為零,幸福感也就變為零了。
推論 1 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
因為幸福的遞減性,我們進而可以進一步得知,當我們享受過一個幸福N次後,在一般情況下,這輩子,我們是再也享受不到這個幸福了。
推論 2 幸福資源的遞減性
因為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們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有限性,所以,人們能享受的幸福資源是有限的,也是在遞減、減少的。
三 幸福第三定律——人們獲得幸福的經歷越曲折,獲得的幸福感越大
從幸福公式里我們可以知道,渴求度是與幸福感成正比的,所以,如果獲得幸福的經歷越曲折,那麼人們的渴求度就會相應變大,那麼獲得的幸福感就會越大。
渴求度越大,就是渴求的幸福越難被滿足,但這樣的渴求被滿足時,人們所獲得的幸福感越大。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喝水,在正常情況下,喝水是不會給人帶來快樂 和幸福的,但如果在你很渴的情況下想喝水、身邊又有水的時候,這時喝水的感覺就是快樂的感覺。但這時的感覺還不是幸福的感覺,因為你這個快樂的享受是在不存在曲折的情況下獲得的.假若你在沙漠里旅行,迷失了方向,而身邊又沒有了水(假設還有食物),在這種恐懼的氣氛里,你又堅持了許多時日,在你口渴難奈,身體虛脫,生命面臨威脅,希望幾乎絕望的時候,突然有了水,有了救命的水,此時你喝到水的感覺,就是幸福的感覺,這是一種巨大的幸福,幸福得能讓你哭,讓你笑,讓你捶胸頓足,讓你狂呼吶喊。平常生活中你是很難感覺到的,甚至很難見到,但在電視里經常見到,比如在奧運會 比賽的畫面中,運動員奪得金牌時,常有這種表現。這種幸福是拿金錢買不來的.。
一般地講,經歷過死裡逃生的人,都享受過這種巨大的幸福,經歷過大風大浪大波折的人,都享受過較大的幸福,經歷過一般曲曲折折的人,都享受過一般的幸福,而那些碌碌無為,順風順水,衣食無憂,要什麼有什麼等沒有渴求的人是享受不到幸福的。
幸福第四定律——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 及推論
因為幸福感與渴求度成正比,所以當人們對某事物沒有渴求時(也就是渴求度為零時),那麼,某事物也就不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推論一 幸福與金錢沒有直接關系
《美》格雷戈·伊斯特布魯克先生在《幸福為什麼越來越少》的文章中敘述到「假如你用鉛筆和方格紙繪制一張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美民眾生活變化的線圖,你會發現所繪制的曲線多呈向上的走勢。可以說幾乎每一項體現社會福利的客觀指數,如人均收入、『實際』收入水平、人均壽命、住房面積、小汽車的人均擁有量、每年撥打的電話次數、每年旅行的次數、所獲得的最高學位、智商分數等都在提高。然而,當我們轉至人們的內心,幸福指數在近50年來沒有任何增長,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口比例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一直在下降,歐美人擁有的一切都在增多,只有幸福除外。幾乎所有的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好,但人們卻沒有覺的更幸福。社會進步中的這一悖論引起許多學者的關注,他們開始研究「幸福」或「主觀幸福感」這個課題。耶魯大學政治學教授羅伯特·蘭研究發現,在1950年,約60%的美國人說自己是幸福的,此後這個比例除偶爾起伏之外幾乎沒有大變動,同時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美國人的比例卻由1950年的7。5%降至今天的6%,而且還在繼續下降。最突出的變化是抑鬱症患者增多,此外還有數百萬人雖然沒有明顯的抑鬱症狀,卻感受不到生命應有的快樂與滿足。」 「金錢和物質與幸福感僅略微相關—— 幾乎所有有關幸福的研究都支持這一基本結論」
由此我們又可以得出幸福第四定律推論二:
推論二 隨著物質財富的增加,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次數卻越來越少,幸福感的強度也越來越小。
不同時期,處在不同環境中的人民的渴求是不一樣的:
在脫離貧困時期的人民,渴求的是能吃飽肚子,渴求的是能吃上白面饃,過年時渴求能穿上新衣服,能吃上幾粒糖,能吃上一塊點心,能看上一場戲或一場電影以及後來渴求能擁有一輛自行車,一塊手錶,一台縫紉機等等都是一些簡單生活的渴求。當這些簡單的渴求一個又一個不斷地被滿足時,人民也就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幸福。
進入小康時期的人民,渴求的是吃得更好一些(例如小孩渴求吃漢堡包,肯德基,大人渴求吃上大魚大肉),穿得更好一些,渴求能看上電視,能騎上摩托,渴求能到外面旅遊一次等等是一些檔次稍高一些的渴求。
西方發達國家的人民渴求的是擁有自己的別墅,豪華的轎車,能到國外度假等等。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隨著人民擁有的物質財富的增加,人民的渴求資源卻變得越來越少,所以在物質財富方面人民能獲得的幸福也就越來越少,而且獲得幸福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同時對地球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大。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發展 所得出的結論,即: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物質財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獨幸福除外。所以說,如果我們一味地搞經濟發展,結果只能走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老路,最終人民得到的幸福反而會越來越少,這是一條得不償失的發展道路。
推論三 人們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數量遠遠大於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數量
渴求既包括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渴求。我們在關注人民幸福的時候,首先考慮到的往往是人民在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具體表現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上),經常忽視了人民精神方面的渴求,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方法,是一種得不償失的發展思路。
解決了溫飽問題,進入了小康生活水平的 人民,對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的數量是屈指可數的,比如對電腦的渴求,對空調的渴求,對摩托車的渴求,對住房方面的渴求,對汽車方面的渴求等等,同時滿足人民對物質財富的渴求的成本也越來越高,時間的耗費也越來越長。所以在物質財富方面人民能得到的幸福不但數量要少,而且成本也越來越高。相反,人民在精神方面的渴求資源不但數量大,取之不竭,而且成本相對也很小,如果我們能科學地加以研究,大力加強黨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設和領導,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人民就能夠在精神方面,就能夠獲得足夠多的幸福,從而過上健康向上,充滿歌聲笑語,充滿陽光,欣欣向榮的幸福生活。所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過多地去解決人民對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而忽視或不重視精神方面的渴求,對於黨的宗旨,對於能讓最廣大人民都過上幸福生活的理念來講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方法,是一種得不償失的發展思路。
想當年,女排姑娘們的五連冠,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多麼大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如今無數關注姚明的球迷,從姚明的每場勝利中也能得到很多快樂和幸福;08年的奧運會,必將給全國人民帶來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人民也渴求好的文藝作品,好的文藝作品既能教育人民,比如早些年前的評書《岳飛傳》,電視劇《渴望》,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以及近些年聾啞人表演的震撼人心的系列舞蹈等等文藝作品,也能給人民帶來許許多多的幸福。
人民不僅需要好的體育成績和好的文藝作品,人民更渴求能親身參加到許許多多的文體活動中去,各級黨委,各企事業單位,各個社區應該組織更多的文體活動,更多的文體比賽,來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讓更廣大的人民在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中,從中得到更多的快樂和幸福。比較好的方式例如巴西人民的狂歡節,西班牙人民的鬥牛節,美國人民的籃球運動,歐洲人民的足球運動等等都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只要我們的黨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下大力氣去關注人民的精神渴求,下大力量去抓精神文明建設,對於人民的幸福生活水平的提高,將起到事半功倍甚至事半功十倍的效果。
當人民富裕起來的時候,當人民的思想充滿了金錢意識的時候,那麼人民的思想就開始腐朽墮落了,社會就開始沉淪沒落了,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再也找不到了。到那時即使我們比美國人更有錢,比美國更強大,又有何用。金錢是換不來幸福的。
五 幸福第五定律 幸福第五定律——幸福是需要感覺的
當你渴求金錢而購買了彩票時,如果你中了大獎卻還蒙在鼓裡,這時你雖然中了大獎,但你還沒有感覺到,所以此時的你還不會有幸福的感覺。
當你渴求考上名牌大學,當錄取通知書在途中但你還不知曉的時候,你還是不會感覺到幸福的,只有當你知曉了這個消息後,你才會有幸福的感覺。
所以,幸福是需要有感覺的,當你沒有感覺或感覺不到渴求被滿足的時候,你仍然是不會有幸福的感覺的。
六 幸福第六定律 幸福感的獲得是需要有愉悅的心情
比如馬加爵因不堪忍受他人對自己的人格侮辱,而渴求殺人解恨,雖然他的渴求被滿足了,但他也感知到殺人後的不幸結局,在此陰暗的心情里,他是很難有幸福的感覺的。

閱讀全文

與創造幸福定律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叫事業改為企業 瀏覽:104
什麼是實體經濟推廣 瀏覽:388
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怎麼發展 瀏覽:306
如何看事業編制改革 瀏覽:981
怎麼考各地的事業編制 瀏覽:895
初中健康測評在哪裡做 瀏覽:314
67年婚姻怎麼樣 瀏覽:817
講了兩個問題人為什麼不幸福 瀏覽:773
健康玫瑰是什麼 瀏覽:499
健康碼是如何知道去過哪裡 瀏覽:16
為世界人民謀幸福的使命怎麼理解 瀏覽:336
錦州經濟總量是多少 瀏覽:595
俄羅斯美女很多怎麼回事啊 瀏覽:971
紅色故事微視頻如何製作 瀏覽:779
利川和石柱縣哪個經濟強 瀏覽:575
幸福指數偏低是什麼意思 瀏覽:187
當幸福來敲門人為什麼能活下來 瀏覽:416
鳥籠婚姻te怎麼打 瀏覽:504
中國第一公認美女校花叫什麼名字 瀏覽:490
保佑父親身體健康念什麼經 瀏覽:933